物质的运动

合集下载

第三章_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

第三章_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与静止一.知识点:1. 机械运动(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理解:a. 物体间距离的改变b. 物体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两物体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1)要恰当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做标准。

(2)参照物:a. 一旦选定,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b. 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是物体本身;c. 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否则加以说明。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2)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是运动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是静止的;(3)同一物体,不同参照物,运动结论不同;(4)两个运动物体快慢相同,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二、题型1. 机械运动的理解2. 运动的描述例3 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决定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3. 参照物的选取例4 北京奥运会赛况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4.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例7 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5. 文学作品中的运动知识例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后两句所选参照物?例9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两次看山参照物是?6. 实践应用例11 拍摄孙悟空腾云驾雾:将站在平台上摆着飞行姿势的演员、蓝天背景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起摄入镜头,这时,观众感到演员是运动的,参照物是()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知识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规定运动的路程,比较时间;(2)规定运动时间,比较路程2.速度(1)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表示),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原理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物理学原理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物理学原理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力学、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它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理论,并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来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分析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运动的物理学原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物质的运动受到动力学和运动学的研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1. 动力学原理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动力学原理包括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将物体的运动与受到的力联系起来,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运动学原理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其中最基本的原理是质点运动学。

质点运动学主要研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其中,位移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出发点到达终点的位置变化量,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量,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量。

二、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探讨了物质之间的力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1. 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引力是物质之间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质量、距离的关系。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G乘以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再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即F=G(m1m2/r^2)。

2.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物质之间的另一种重要相互作用形式。

它包括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和电流之间的磁力作用。

3. 核作用与核力核力是原子核内部粒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它使得原子核的粒子保持在一起。

核力的作用范围非常短,只限于原子核内部。

三、物理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物理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物质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的形式包括四种:机械运动、热运动、光运动和电运动。

1. 机械运动: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运动等。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形式。

2. 热运动:物质分子不断的无规则运动,具有随机性和碰撞性,热运动导致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

热运动与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的速度有关。

3. 光运动:光的传播和传递过程中的运动形式。

光既可以表现为波动,也可以表现为粒子(光子)的运动。

光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并且会受到介质的影响。

4. 电运动:电荷在电场力下的运动。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流运输了电能和信息,电磁波是由电荷振动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波动现象。

运动的含义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点

运动的含义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点

运动的含义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点
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或某一参考系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角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运动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描述物质存在状态变化的一个基本手段。

物质是存在的基本形式,而运动则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状态。

物质的存在是通过运动来体现的,而物质的运动又是物质存在的必然表现。

物质本身没有运动,因为物质的静止状态也是一种存在形式,但是物质就算是静止的,也具有某些物理属性,比如质量、电荷等等。

只有当物质出现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属性的变化时,才能称之为运动。

物质的运动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基本概念,具有很大的意义。

物质的运动包括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等。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以便对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和理解。

物质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能够通过物理学的分析和实验进行测定和计算。

总结
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物质的不同形式和状态是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得以体现的,而运动规律则是通过对物质运动过程中各种物理量进行研究来得到的。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对物质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来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物质的运动形式】

【物质的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必取一定的形式。

根据现代科学所揭示的情况,物质运动大致有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联系,较高级的运动形式是在较低级的运动形式基础上形成的;较高级的运动形式包括较低级的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运动是永恒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各种运动形式又是相互区别的,各有自己特殊的本质和规律。

既不能把高级的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也不能把多样的运动形式归结为某一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由不同事物内部和外部矛盾所决定的相互作用的基本表现类型。

按照恩格斯提出的分类原则以及现代科学的发展状况,物质运动可分为物理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它们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都是物质客体及其内在矛盾不断复杂化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物理运动各种非生命物质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基本粒子运动。

它们通过强、弱和电磁相互作用而不断地产生和湮没。

例如,由正、负电子对湮没为光子,或者由光子产生正、负电子对;通过粒子高速度地碰撞而相互转化;在强力的短程作用(10-13cm)下通过质子和中子交换正电子而结合为原子核。

②原子-分子运动。

原子核和电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形成化学键(见化学键理论),从而结合为分子(包括有机分子)和晶体。

化学键的生成和断裂造成化合分解运动。

原子-分子的这些运动决定元素的各种化学性质以及伴随的物理现象。

③地球物理运动,包括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海陆变迁、造山运动、气象变化等等。

④天体运动,即在引力相互作用及其他作用力之下各级宇宙系统即恒星、星系、星系团、总星系等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它们在演化的现有阶段上在引力场中所维持的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初级的、简单的运动形式,是物质客体的空间位移。

这种空间的位移又是一切物质所普遍具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它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表现为等速的或变速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旋转的或摇动的等等。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运动的基本定义物质运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

物质的运动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

物质的运动可以是线性运动、旋转运动、振动运动等形式,同时还可以是复合运动,即包含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综合运动。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1.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趋向。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它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之一。

2.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则它将产生加速度。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6.牛顿运动定律霍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角运动的作用来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角运动的作用来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时间用钟表测量。

问题归类一.列车过桥问题(注意列车通过路程要加上列车的长)1:一座桥全长6.89Km,江面正桥长为1570m,一列长为11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s,则火车速度是多少m/s?火车通过全桥需用多长时间?2: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的的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桥的长度。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选择是任意的。

(但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选取) (3)不论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可以被选定为参照物,一经被选定就认为是静止的。

【知识点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知识点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便只有一种运动情景。

【知识点1】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来表示。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用字母υ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s tυ=说明:υ:速度 单位:米每秒 或 千米每小时(m/s 或km/h ) S :路程 单位:米(m ) t :时间 单位:秒(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

1m/s=3.6km/h 。

注意:对stυ=的理解:速度的大小只在数值上等于路程s 与时间t 的比值,它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长短无关。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大小、方向都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对其路程与时间的图像的理解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1】平均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

表示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s tυ=υ:平均速度 米每秒 或 千米每小时(m/s 或km/h )S :路程 单位:米(m ) t :时间 单位:秒(s ) 说明:在运用此公式时注意:某一时间内对应的总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物质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形式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质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形式。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速度保持恒定或者变化的趋势是恒定的。

比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小汽车在直线公路上行驶等都是直线运动。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轨迹运动的形式。

曲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例如,乒乓球在空中的运动、风筝在天空中飞行等都是曲线运动。

三、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是物质在两个固定位置之间来回运动的形式,也称为周期性运动。

往复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位置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在重复变化。

比如钟摆在左右摆动、手表指针的来回转动等都是往复运动。

四、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物质绕着某个轴或中心点旋转的形式。

旋转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地球自转、风扇的叶片旋转等都是旋转运动。

五、震动运动震动运动是物质在固定位置周围做振动的形式。

震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位置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来回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比如弹簧在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的振动、音叉的振动等都是震动运动。

六、混合运动混合运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同时具有多种运动形式的运动。

混合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多种变化形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是多样的。

例如球在空中旋转并且同时在向前运动、自行车在直线道路上同时旋转和前进等都是混合运动。

总结:物质运动的形式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震动运动和混合运动。

每种运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我们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运动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运动规律。

物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探索的机会。

物质运动的三种形式

物质运动的三种形式

物质运动的三种形式
一、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运动形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则是物体运动方向的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是恒定的,加速度为0。

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

二、加速运动
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中速度大小和/或方向都在变化的运动形式。

在加速运动中,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运动的特点是物体运动轨迹是弯曲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加速度不为0。

加速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小汽车在开始行驶时加速,或者一个跳水运动员跳下高台时的自由落体运动。

三、往复运动
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往复
运动中,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运动速度是不同的,当物体到达一个固定点时,速度为0,当物体到达另一个固定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往复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来回往复的,速度和加速度都在不断变化。

往复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钟摆的摆动,或者一个人在双人摇椅上前后摇荡。

以上是物质运动的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运动形式都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和特征。

运动的哲学概念

运动的哲学概念

运动的哲学概念
一、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存在
运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无论是宏观的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的基本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人的生命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生产、科学实验、文化艺术等,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三、运动与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受到规律的制约,不遵循规律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四、运动与时间空间
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物质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五、运动与认识论
人们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同时,人们也通过实践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实现认识的实践价值。

六、运动与实践论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是推动物质世界发展的根本力量。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七、运动与价值论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它既存在于客体之中,又存在于主体之中。

人们通过实践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人们也通过评价和反思价值来纠正价值观念的偏颇和狭隘,推动价值的升华和拓展。

物质运动规律

物质运动规律
• 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科学发展
02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描述
惯性定律应用
•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 在汽车突然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向前冲,因为乘客具
线运动
有惯性
• 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 在桌面上放置的书本,当桌子突然被拉开时,书本会沿
的性质
着原来的方向滑落,因为书本具有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 F = ma
• 在弹簧秤上挂一个物体,当物体重量增加时,弹簧秤的
• F 代表作用力,m 代表物体质量,a 代表物体加速度
读数也会增加,因为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 在工程力学中,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物体受到的冲量和碰撞过程中的速度
变化
• 在物理实验中,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
动量守恒定律实例
• 在台球运动中,碰撞后的两个球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的动量增加,火箭燃料的动量减少
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 宏观运动运动
• 微观运动是指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等)的运动
• 微观运动的特点是速度较快,加速度较大
• 微观运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量子力学
⌛️
量子运动
• 量子运动是指量子系统(如电子、光子等)的运动
• 量子运动的特点是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 量子运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量子力学
• 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量子力学为电子器件设

03-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及其时

03-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及其时
1。动力学中的时间: 牛顿力学方程中 F m dd,t22r 时间以平方的形式
出现,因此方向性被抹掉了。 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时间问题上都是反演
对称的,因此也没有方向性。
2。热力学中的时间: 1只8要22存年在傅着里温叶度方差程,总T(Xt有,t)热 流 从2TX(高X2,t)温指物出体,
传到低温物体,时间t反演不对称。
5。生命运动。生物大分子以上的各种生命系统, 其运动包括同化、异化、遗传、变异、刺激感应 等形式。
四、物质运动的统一性
1。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联系。 2。具体的、无限多样的物质运动具有
某些相似性,服从一些共同的规律。 3。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互相
转化。
第二节 时间之矢和物质运动的 方向性
一、时间之矢的凸现
张华夏.《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三、序参量和支配
协同效应的产生在于序参量的支配过程
序参量是微观要素或子系统集体运动的 产物,是系统内部协同效应的表征和度 量。
在相变过程中,系统原有结构失稳,要 素之间的竞争加剧,有的要素变化快, 衰减也快,有的变化慢,衰减也慢,在 临界状态时还会被放大,成为系统演化 的主导因素,支配其他要素的行为。
在系统接近平衡态的线性区域里,热力学 系统的熵增降到最小值,但在远离平衡 态的区域,熵增加得很快,但有序结构 也在这里出现,这意味着熵增不仅是退 化的动力,它也是进化的动力。
第三节 自组织演化 一、自组织现象: 1。贝纳特对流: 水平容器中的薄层液体在加热到一定程度
后产生规则的多边形图案。 1)加热导致有序运动 2)对流状态下液体分子形成统一行动 3)有序状态是突现而非逐渐形成。
形成粒子数反转,使受激发射多于吸收。这是产 生激光的第三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物质运动的观念的一些认识时间和空间一样,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自变量而已,其它量的变化大都是建立在它基础之上。

粒子的自旋与时间无关。

粒子的内秉变量都与时间无关。

时间不是万能的时至今日,人们仍认为具有质量的物体的运动可分为两种状态-----运动和静止,而物体的运动速度是这个物体的固有属性。

【地默零】我们作为生物个体,自从有意识以来就生活在地球表面。

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一致或近似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目光所及的大部分物体也都是和地球表面的速度是一样的,从而也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

这样,地球表面所在的惯性系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参照系,一切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这个天然的参照系来衡量。

也就是说,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首先默认地球的速度是零,以地球的速度为原点,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这个原点的差异越大,我们就认为它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样一种运动观: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有一个固有的速度,这个速度是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

下文中,这种运动观被称为“地默零”-----也就是“地球的默认速度是零”的简称。

如果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地默零,我们可以这样说:观察者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当成了绝对参照系,把物体在这个绝对参照系中的速度当成了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的属性。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因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

一个总是变来变去的东西怎么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呢?而且宇宙空间中存在着那么多的星球,彼此的运动状态并不一样,凭什么以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为绝对参照系,而不是以其他的什么惯性系作为绝对参照系呢?为了更好地描述上面这个疑问,我们大家可以来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在某处空间存在着两个不同运动状态的行星,我们给他们编号为1号和2号,在这两个行星上分别有甲、乙两个观察者。

这两个行星附近的空间里存在着一个体积巨大的在两个行星上都能看得见的飞船,这个飞船本来是在1号行星所在的轨道上运行的,在某一时刻,这两个行星近距离地相遇而后又继续沿着各自的路线运行下去。

同时,前述的飞船利用这个机会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从1号行星轨道切换到了2号行星所在的轨道。

对于这一个变轨动作,1号星上的甲有如下记录:以前挂在天空中静止不动的那个飞船,突然加速追上了2号星,并且和2号星一起飞行。

2号星上的乙观察到的现象是:原来和1号星一起飞的那个飞船,突然减速到静止状态,挂在天空中一动不动。

你看,对于同一个变轨现象,甲和乙分别以各自所在的惯性系观察,产生了两个不同的结果。

那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应该采取哪一个说法作为这一事件的记录呢?假如2号星是地球,无疑我们将使用地默零来描述这一事件。

但是1号星上的观察者会使用地默零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们也有他们的1默零。

那怎么办?我们应该为捍卫我们的地默零向1号行星开战吗?即使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那宇宙空间中还有第三个、第四个直至无穷多的处于不同的惯性系的观察者呢,他们也会有不同于我们的观察结果,而且他们也准备对我们发动一场战争,来捍卫他们的参照系!一场参照系宇宙争霸战眼看就要发生,这个世界乱了乱了………好吧,现实世界是不会蠢到发生什么惯性系争霸战的。

我们相信宇宙是和谐的,之所以会发生上述冲突,一定是哪里出了岔子。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甲和乙的说法都没错,但是他们的观察结果只是以他们所在的这个惯性系作为参照系得到的,所以也只能适用于他们各自的惯性系。

你不能把一个惯性系里的观察结果,套用到其他的惯性系里去,因为对于其他的惯性系来说,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使用学术化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实物,如果它在某一时刻以惯性系A为参照系的运动状态为M,那么在同一时刻,取任意非A的惯性系做参照系,这一实物的运动状态必为非M。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物体,每一个惯性参照系都对应着一个相应的运动状态作为观察结果,空间中有无穷多个惯性系,那么也就有无穷多个的运动状态作为观察结果与这些惯性参照系作对应。

上面那个例子中的甲和乙的观察结果只是在这无穷多个运动状态里面的两个特例而已。

特在哪里?一个是在变轨前和飞船位于同一个惯性系,一个是在变轨后和飞船位于同一个惯性系。

所以才会有在相应时期看起来飞船是静止的观察结果。

同理,当我们在地球表面观察到某一物体是静止的,那只能说明这个物体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正好一致,如果把参照系换成其他的惯性系,这个物体可是在不折不扣地运动的!因为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固有的速度。

这样一来,整个物质世界给人的感觉一下子就变得复杂得多了:一个物体既是静止的,又是运动的,既是以这种速度运动的,又是以那种速度运动的,既是朝这个方向运动的,又是朝那个方向运动的------完全取决于你以哪个惯性系来做参考。

【所有惯性系都是平等的】有人会说:“这样显得太杂乱了吧?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找到一个标准的参照系,否则怎么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呢?”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只能是人为的选取一个惯性系把它作为参照系来对物体的速度做量化处理,但这个被选取的惯性系不可能是什么标准的参照系。

事实上,我们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惯性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的观察结果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的惯性系。

更进一步,我们也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惯性参照系,它的物理性质和其他的惯性系有任何的不同。

换句话说,所有的惯性系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而我们所处于其中的这个惯性系只不过是所有惯性系中的普通的一个,只不过是为了计算的方便才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人为的记为参照点。

就像一个由很多链节组成的圆环,为了计量的方便,我们在这很多链节的其中一个上面做了标记并把这个有标记的链节记为原点,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做了标记的链节和其他的链节在物理性质上有任何的不同。

对于这一点,已经有欧洲人在几百年前做过详细的阐述,我们在此向伽利略致以问候。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升级版】事实上,我们对于物质世界所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认知,就是处于各个不同的惯性系的物体给我们所造成的各种不同的感觉。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作为观察者也处于某一个惯性系中,而且把自己所在的惯性系当成参照系来观察物体的运动:如果一个物体和我们的运动状态相同,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如果物体所在的惯性系和我们所在的惯性系不同,我们就认为它是运动的。

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对于同一个物体,因参照系不同所观察到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如果要客观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就不能把自己预设到某一个惯性系中去,而应该是站在一个超脱者的角度来看待物质世界的运动:物质世界的所有物体都是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惯性系中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实际上是从一个惯性系过度到了另一个惯性系,至于它到底是从哪一个惯性系过度到了哪一个惯性系,是跟观察者所在的惯性系无关的。

也就是说,无论观察者在哪个惯性系观察这一现象,它都是从先前的一个惯性系过度到了后来的一个惯性系!怎么样,刚才我们还觉得这个物质世界显得太杂乱,现在经过这样的观念转换,物质世界又重新变得简洁了吧?从这一全新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述来升级现有的惯性定律(也称为牛顿第一定律):“空间中存在着无数多个惯性系,任何一个实物在任一时刻只能处于其中的一个惯性系中。

改变实物所处的惯性系的条件是它受到不均衡的力的作用。

”为什么要升级这一定律?因为原有的惯性定律是以地默零为基础的,这个认知体系把作为观察者的自己预设到了地球所处的惯性系中,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当成了绝对参照系,而这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

【关于相对论的讨论】遗憾的是,为我们所知的相对论也没有跳出地默零的圈子,从而,这个理论也需要重新审视。

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作者在阐述“物体的长度随着它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首先设定了一个“静止参照系”,把物体相对于这个静止参照系的速度和物体的长度用一个方程联系起来,把物体的长度变成了关于它自身的运动速度的一个函数。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这里定义这个静止参照系时,实际上要求它具有以下性质:“任何一个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系的速度就是这个物体的固有速度”,也就是把它当成了绝对参照系了。

这时有人会有异议:这个“静止参照系”可以是任何指定的惯性系,作者并没有把它定义为绝对参照系。

那我们来试试,如果这个“静止参照系”是惯性系A,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系的速度是V1,按照前述的函数关系,该物体对应着一个长度L1;同时,它相对于惯性系B的速度是V2,那么它对应着另一个长度L2;这时我要问了,这个物体的长度到底是L1还是L2?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长度!只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一个物体相对于设定的静止参照系的速度同时也是这个物体相于其他任何参照系的速度”,这个函数关系才有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相对于任何参照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从而也就具有一个固定的长度。

)然而在前述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同时适用于所有惯性系的参照系并不存在!(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实物,如果它在某一时刻以惯性系A为参照系的运动状态为M,那么在同一时刻,取任意非A的惯性系做参照系,这一实物的运动状态必为非M)。

至此,我们可以说,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一个并不成立的前提下的理论,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产生的结论是不可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的。

【关于超光速运动的可能性】现在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如果把一个物体加速到光速,它就会进入一个不同的物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可以继续实现超光速范畴内的加速,而这种状态是以光速为运动速度的下限的。

首先我要对提出这个理论的作者表示敬意。

这个理论体现出了人类超越自然束缚的豪情!但我还是不得不提出来,这个理论也是建立在地默零的基础上的!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惯性参照系和观察结果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不能不指定这个运动状态是在哪一个惯性系下的观察结果。

在不指定惯性参照系的前提下,单纯地说某一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那这个理论里的光速是相对于哪个参照系而言的?我们相信作者指的是地球所在的参照系。

假设有一天某个飞船离开地球并不断的加速,在某一时刻它相对于地球运动的速度达到了光速。

按照上述理论,它应该是进入到另一个物质状态了。

同时,如果把参照系换一下,以其他行星为参照系,它还达不到光速那么快,那么这时飞船应该是仍处于它离开地球时的物质状态。

但是同一个物体怎么可能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状态呢?难道这个“物体达到光速后就会实现状态变换”的理论也是错的吗?先不用急着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能不能从本文前半部分提到的规则中找答案。

我们已知,所有的惯性系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就像是一个链条,它上面的每一个链节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