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 1.2 常用逻辑用语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学生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2 量词教学案 新人教B版选修1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2 量词教学案 新人教B版选修11

1.1.2 量词[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的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3.知道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知识链接]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1)x>3;(2)2x+1是整数;(3)对所有的x∈R,x>3;(4)至少有一个x∈Z,使2x+1是整数.答:语句(1)、(2)含有变量x,由于不知道变量x代表什么数,无法判断它们的真假,因而不是命题.语句(3)在(1)的基础上,用短语“对所有的”对变量x进行限定;语句(4)在(2)的基础上,用短语“至少有一个”对变量x进行限定,从而使(3)(4)成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因此语句(3)、(4)是命题.[预习导引]1.全称量词和全称命题(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即是陈述某集合所有元素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其形式为“对M中的所有x,p(x)”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M,p(x).2.存在量词和存在性命题(1)存在量词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存在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即是陈述某集合M的有些元素x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那么存在性命题就是形如“存在集合M中的元素x,q(x)”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M,q(x).要点一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例1 试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1)∀x∈R,x2+2>0;(2)∀x∈N,x4≥1;(3)对任意角α,都有sin2α+cos2α=1.解(1)由于∀x∈R,都有x2≥0,因而有x2+2≥2>0,即x2+2>0,所以命题“∀x∈R,x2+2>0”是真命题.(2)由于0∈N,当x=0时,x4≥1不成立,所以命题“∀x∈N,x4≥1”是假命题.(3)由于∀α∈R,sin2α+cos2α=1成立.所以命题“对任意角α,都有sin2α+cos2α=1”是真命题.规律方法判断全称命题为真时,要看命题是否对给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成立.判断全称命题为假时,可以用反例进行否定.跟踪演练1 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1)所有的素数是奇数;(2)∀x∈R,x2+1≥1;(3)对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解(1)2是素数,但2不是奇数.所以,全称命题“所有的素数是奇数”是假命题.(2)∀x∈R,总有x2≥0,因而x2+1≥1.所以,全称命题“∀x∈R,x2+1≥1”是真命题.(3)2是无理数,但(2)2=2是有理数.所以,全称命题“对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是假命题.要点二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例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x∈Z,x3<1;(2)存在一个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3)有一个实数α,tan α无意义.(4)∃x ∈R ,cos x =π2. 解 (1)∵-1∈Z ,且(-1)3=-1<1,∴“∃x ∈Z ,x 3<1”是真命题.(2)真命题,如梯形.(3)真命题,当α=π2时,tan α无意义. (4)∵当x ∈R 时,cos x ∈[-1,1],而π2>1, ∴不存在x ∈R ,使cos x =π2, ∴原命题是假命题.规律方法 存在性命题是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判定一个存在性命题为真,只需在指定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满足命题结论即可.跟踪演练2 判断下列存在性命题的真假:(1)有一个实数x ,使x 2+2x +3=0;(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解 (1)由于∀x ∈R ,x 2+2x +3=(x +1)2+2≥2,因此使x 2+2x +3=0的实数x 不存在.所以,存在性命题“有一个实数x ,使x 2+2x +3=0”是假命题.(2)由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是互相平行的,因此不存在两个相交的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所以,存在性命题“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是假命题.(3)由于存在整数3只有两个正因数1和3,所以存在性命题“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是真命题.要点三 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应用例3 (1)对于任意实数x ,不等式sin x +cos x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存在实数x ,不等式sin x +cos x >m 有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令y =sin x +cos x ,x ∈R ,∵y =sin x +cos x =2sin(x +π4)≥-2, 又∵∀x ∈R ,sin x +cos x >m 恒成立,∴只要m <-2即可.∴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2).(2)令y =sin x +cos x ,x ∈R ,∵y =sin x +cos x =2sin(x +π4)∈[-2,2]. 又∵∃x ∈R ,sin x +cos x >m 有解,∴只要m <2即可,∴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2).规律方法 有解和恒成立问题是存在性命题和全称命题的应用,注意二者的区别.跟踪演练3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 +1)x +a 2+2≤0的解集非空,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命题p :1-sin2x =sin x -cos x 是真命题,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解 (1)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 +1)x +a 2+2≤0的解集非空,∴Δ=(2a +1)2-4(a 2+2)≥0,即4a -7≥0,解得a ≥74,∴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74,+∞). (2)由1-sin2x =sin x -cos x , 得sin 2x +cos 2x -2sin x cos x =sin x -cos x , ∴x -cos x 2=sin x -cos x ,即|sin x -cos 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结合三角函数图象,得2k π+π4≤x ≤2k π+5π4(k ∈Z ), 此即为所求x 的取值范围.即p :∀x ∈[2k π+π4,2k π+5π4](k ∈Z ),有1-sin2x =sin x -cos x 是真命题.1.给出四个命题:①末位数是偶数的整数能被2整除;②有的菱形是正方形;③存在实数x ,x >0;④对于任意实数x,2x +1是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个命题都是真命题B .①②是全称命题C .②③是存在性命题D .四个命题中有两个假命题答案 C解析 ①④为全称命题;②③为存在性命题;①②③为真命题;④为假命题.2.下列命题中,不是全称命题的是( )A .任何一个实数乘以0都等于0B .自然数都是正整数C .每一个向量都有大小D .一定存在没有最大值的二次函数答案 D解析 D 选项是存在性命题.3.下列存在性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存在x ∈Q ,使2x -x 3=0B .存在x ∈R ,使x 2+x +1=0C .有的素数是偶数D .有的有理数没有倒数答案 B解析 对于任意的x ∈R ,x 2+x +1=(x +12)2+34>0恒成立. 4.用量词符号“∀”“∃”表述下列命题:(1)凸n 边形的外角和等于2π.(2)有一个有理数x 满足x 2=3.(3)对任意角α,都有sin 2α+cos 2α=1.解 (1)∀x ∈{x |x 是凸n 边形},x 的外角和是2π.(2)∃x ∈Q ,x 2=3.(3)∀α∈R ,sin 2α+cos 2α=1.1.判断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主要是根据命题涉及的意义去判断,命题中有的含有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有的不含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一定要抓实质,不能看表面.2.要确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需保证该命题对所有的元素都成立;要确定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即可.3.要确定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成立即可;若经过逻辑推理得到命题对所有的元素都不成立,则该存在性命题是假命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优质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起始课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1》(人教A 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的起始课.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等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纠正出现的逻辑错误,体会运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确性、简洁性.本节课作为本章的起始课,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为什么学”而展开,凸显了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性.一方面,常用逻辑用语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是语言表达的工具、信息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判断、推理的工具,学习数学离不开常用逻辑用语.然后为具体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整章的内容,理解命题的概念,感受生活中的逻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学情诊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但是不够系统和详细,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教学实例学习新内容,会将命题等价地写成“若p ,则q ”这个形式.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方法.3.教学目标设置(1)通过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逻辑的重要性和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在生活实例中体会逻辑思想;(2)理解命题的概念,能把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3)体验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发展思维的严密性,优化思维品质.4.教学策略分析运用生动新颖的“生活中的逻辑”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兴趣;运用“问题变式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性、必要性,展示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过程和方法.5.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班长王哲通知几位班干部、尹格、刘晗、秋菊商量学校运动会的事物,请了四人,开会时来了尹格、刘晗、秋菊三人,易明没来. 王哲就嘀咕了一句说: “该来的没来!”. 尹格听了,转身就走了,王哲看尹格走了,又说: “不该走的又走了!”. 刘晗一听,起身走了,王哲急了,忙去拖他: “我说的不是你呀!”这句话说完, 秋菊也走了.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说话缺乏逻辑性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直观感知逻辑, 其中学生自编短剧能让学生产生学习→ → → → 情景引入 新知建构 历史回顾 合作探究 归纳小结 趣味逻辑→兴趣,积极参与发现与探索.更深层次的用意是让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2.回顾历史由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逻辑历史的资料。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新人教A版高三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新人教A版高三

五年高考考点统计精准分析高效备考证明直线过定点证明直线过定点线问题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轨迹方程义、直线与抛物线质,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21导数与不等式,证明函数极值点的存在性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及函数的零点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零点、证不等式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最值函数与导数的最值、不等式导数的几何意义与函数的零点问题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与求最值22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参数方程的应用参数方程、极坐标的应用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互化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互化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的应用极坐标方程与求距离23不等式证明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运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的综合运用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与证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求参数解绝对值不等式及函数的图象不等式的证明与充要条件的判断第1节集合考试要求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知识梳理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假设对任意x∈A,都有x∈B,那么A⊆B或B⊇A.(2)真子集:假设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那么A B或B A.(3)相等:假设A⊆B,且B⊆A,那么A=B.(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A∪B A∩B假设全集为U,那么集合A的补集为∁U A图形表示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4.集合的运算性质(1)A∩A=A,A∩=,A∩B=B∩A.(2)A∪A=A,A∪=A,A∪B=B∪A.(3)A∩(∁U A)=,A∪(∁U A)=U,∁U(∁U A)=A.[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假设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那么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2.子集的传递性:A ⊆B ,B ⊆C ⇒A ⊆C .3.注意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应时刻关注对于空集的讨论.4.A ⊆B ⇔A ∩B =A ⇔A ∪B =B ⇔∁U A ⊇∁U B .5.∁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诊 断 自 测1.判断以下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2){x |y =x 2+1}={y |y =x 2+1}={(x ,y )|y =x 2+1}.( ) (3)假设{x 2,1}={0,1},那么x =0,1.( )(4)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关系(A ∩B )⊆(A ∪B )恒成立.( ) 解析 (1)错误.空集只有一个子集.(2)错误.{x |y =x 2+1}=R ,{y |y =x 2+1}=[1,+∞),{(x ,y )|y =x 2+1}是抛物线y =x 2+1上的点集.(3)错误.当x =1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答案 (1)× (2)× (3)× (4)√2.(新教材必修第一册P9T1(1)改编)假设集合P ={x ∈N |x ≤ 2 021},a =22,那么( ) A.a ∈P B.{a }∈P C.{a }⊆P D.a ∉P解析 因为a =22不是自然数,而集合P 是不大于 2 021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所以a ∉P ,只有D 正确. 答案 D3.(老教材必修1P44A 组T5改编)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x ,y ∈R 且y =x },那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 集合A 表示以(0,0)为圆心,1为半径的单位圆上的点,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圆x 2+y 2=1与直线y =x 相交于两点⎝ ⎛⎭⎪⎫22,22,⎝ ⎛⎭⎪⎫-22,-22,那么A ∩B 中有两个元素. 答案 24.(2019·全国Ⅲ卷)集合A ={-1,0,1,2},B ={x |x 2≤1},那么A ∩B =( )A.{-1,0,1}B.{0,1}C.{-1,1}D.{0,1,2}解析 因为B ={x |x 2≤1|}={x |-1≤x ≤1},又A ={-1,0,1,2},所以A ∩B ={-1,0,1}. 答案 A5.(2019·全国Ⅱ卷改编)集合A ={x |x 2-5x +6>0},B ={x |x -1≥0},全集U =R ,那么A ∩(∁UB )=( )A.(-∞,1)B.(-2,1)C.(-3,-1)D.(3,+∞)解析 由题意A ={x |x <2或x >3}.又B ={x |x ≥1},知∁U B ={x |x <1},∴A ∩(∁U B )={x |x <1}. 答案 A6.(2020·某某模拟)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且x ∉Q },如果P ={x |1<2x<4},Q ={y |y =2+sin x ,x ∈R },那么P -Q =( ) A.{x |0<x ≤1} B.{x |0≤x <2} C.{x |1≤x <2} D.{x |0<x <1}解析 由题意得P ={x |0<x <2},Q ={y |1≤y ≤3}, ∴P -Q ={x |0<x <1}. 答案 D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1)定义P ⊙Q =⎩⎨⎧⎭⎬⎫z |z =y x+xy,x ∈P ,y ∈Q ,P ={0,-2},Q ={1,2},那么P ⊙Q =( )A.{1,-1}B.{1,-1,0}C.⎩⎨⎧⎭⎬⎫1,-1,-34D.⎩⎨⎧⎭⎬⎫-1,-34(2)设集合A ={x |(x -a )2<1},且2∈A ,3∉A ,那么实数a 的取值X 围为________. 解析 (1)由定义,当x =0时,z =1,当x =-2时,z =1-2+-21=-1或z =2-2-1=-34.因此P ⊙Q =⎩⎨⎧⎭⎬⎫1,-1,-34.(2)由题意得⎩⎪⎨⎪⎧〔2-a 〕2<1,〔3-a 〕2≥1,解得⎩⎪⎨⎪⎧1<a <3,a ≤2或a ≥4. 所以1<a ≤2.答案 (1)C (2)(1,2]规律方法1.研究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弄清该集合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集合;然后再看集合的构成元素满足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从而准确把握集合的含义.2.利用集合元素的限制条件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训练1] (1)(2018·全国Ⅱ卷)集合A ={(x ,y )|x 2+y 2≤3,x ∈Z ,y ∈Z },那么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9 B.8 C.5 D.4(2)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k -1∉A ,且k +1∉A ,那么称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S ={1,2,3,4,5,6,7,8},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__个.解析 (1)由题意知A ={(-1,0),(0,0),(1,0),(0,-1),(0,1),(-1,-1),(-1,1),(1,-1),(1,1)},故集合A 中共有9个元素.(2)依题意可知,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时,这三个元素一定是连续的三个整数.∴所求的集合为{1,2,3},{2,3,4},{3,4,5},{4,5,6},{5,6,7},{6,7,8},共6个. 答案 (1)A (2)6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1)(2019·某某六校联考)集合A ={-1,1},B ={x |ax +1=0}.假设B ⊆A ,那么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 )A.{-1}B.{1}C.{-1,1}D.{-1,0,1}(2)(2020·某某长郡中学模拟)集合A ={x |y =log 2(x 2-3x -4)},B ={x |x 2-3mx +2m 2<0(m >0)},假设B ⊆A ,那么实数m 的取值X 围为( ) A.(4,+∞) B.[4,+∞) C.(2,+∞) D.[2,+∞)解析 (1)当B =时,a =0,此时,B ⊆A .当B ≠时,那么a ≠0,∴B =⎩⎨⎧⎭⎬⎫x |x =-1a .又B ⊆A ,∴-1a∈A ,∴a =±1.综上可知,实数a 所有取值的集合为{-1,0,1}. (2)由x 2-3x -4>0得x <-1或x >4, 所以集合A ={x |x <-1或x >4}. 由x 2-3mx +2m 2<0(m >0)得m <x <2m . 又B ⊆A ,所以2m ≤-1(舍去)或m ≥4. 答案 (1)D (2)B规律方法 1.假设B ⊆A ,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讨论.2.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个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 图,化抽象为直观进行求解.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时,一定要把端点值代入进行验证,否那么易增解或漏解. [训练2] (1)假设集合M ={x ||x |≤1},N ={y |y =x 2,|x |≤1},那么( ) A.M =N B.M ⊆N C.M ∩N =D.N ⊆M(2)(2020·武昌调研)集合A ={x |log 2(x -1)<1},B ={x ||x -a |<2},假设A ⊆B ,那么实数a 的取值X 围为( ) A.(1,3) B.[1,3] C.[1,+∞) D.(-∞,3]解析 (1)易知M ={x |-1≤x ≤1},N ={y |y =x 2,|x |≤1}={y |0≤y ≤1},∴N ⊆M . (2)由log 2(x -1)<1,得0<x -1<2,所以A =(1,3). 由|x -a |<2得a -2<x <a +2,即B =(a -2,a +2).因为A ⊆B ,所以⎩⎪⎨⎪⎧a -2≤1,a +2≥3,解得1≤a ≤3.所以实数a 的取值X 围为[1,3]. 答案 (1)D (2)B 考点三 集合的运算 多维探究角度1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1] (1)(2019·全国Ⅰ卷)集合U ={1,2,3,4,5,6,7},A ={2,3,4,5},B ={2,3,6,7},那么B ∩(∁U A )=( )A.{1,6}B.{1,7}C.{6,7}D.{1,6,7}(2)(2020·某某模拟)全集U=R,集合A={x|x-4≤0},B={x|ln x<2},那么∁U(A∩B)=( )A.{x|x>4}B.{x|x≤0或x>4}C.{x|0<x≤4}D.{x|x<4或x≥e2}解析(1)由题意知∁U A={1,6,7}.又B={2,3,6,7},∴B∩(∁U A)={6,7}.(2)易知A={x|x≤4},B={x|0<x<e2},那么A∩B={x|0<x≤4},故∁U(A∩B)={x|x≤0或x>4}. 答案(1)C (2)B角度2 抽象集合的运算[例3-2] 设U为全集,A,B是其两个子集,那么“存在集合C,使得A⊆C,B⊆∁U C〞是“A∩B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图可知,假设“存在集合C,使得A⊆C,B⊆∁U C〞,那么一定有“A∩B=〞;反过来,假设“A∩B=〞,那么一定能找到集合C,使A⊆C且B⊆∁U C.答案 C规律方法 1.进行集合运算时,首先看集合能否化简,能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2.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离散型数集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常借助Venn图求解;(2)连续型数集的运算,常借助数轴求解,运用数轴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训练3] (1)(角度1)(2018·某某卷)设全集为R,集合A={x|0<x<2},B={x|x≥1},那么A∩(∁R B)=( )A.{x|0<x≤1}B.{x|0<x<1}C.{x|1≤x<2}D.{x|0<x<2}(2)(角度1)集合A={x|x2-x≤0},B={x|a-1≤x<a},假设A∩B只有一个元素,那么a=( )A.0B.1C.2D.1或2(3)(角度2)假设全集U={-2,-1,0,1,2},A={-2,2},B={x|x2-1=0},那么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A.{-1,0,1}B.{-1,0}C.{-1,1}D.{0}解析(1)因为B={x|x≥1},所以∁R B={x|x<1},又A={x|0<x<2},所以A∩(∁R B)={x|0<x<1}.(2)易知A=[0,1],且A∩B只有一个元素,因此a-1=1,解得a=2.(3)B={x|x2-1=0}={-1,1},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U(A∪B).又A∪B={-2,-1,1,2},全集U={-2,-1,0,1,2},所以∁U(A∪B)={0}.答案(1)B (2)C (3)D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9·全国Ⅰ卷)集合M={x|-4<x<2},N={x|x2-x-6<0},那么M∩N=( )A.{x|-4<x<3}B.{x|-4<x<-2}C.{x|-2<x<2}D.{x|2<x<3}解析M={x|-4<x<2},N={x|-2<x<3},∴M∩N={x|-2<x<2}.答案 C2.(2019·某某卷)全集U={-1,0,1,2,3},集合A={0,1,2},B={-1,0,1},那么(∁U A)∩B=( )A.{-1}B.{0,1}C.{-1,2,3}D.{-1,0,1,3}解析由题意,得∁U A={-1,3},∴(∁U A)∩B={-1}.答案 A3.(2020·某某测试)集合A={1,2,3,4},B={y|y=2x-3,x∈A},那么集合A∩B的子集个数为( ) A.1 B.2 C.4 D.8解析 由题意,得B ={-1,1,3,5},∴A ∩B ={1,3}. 故集合A ∩B 的子集个数为22=4. 答案 C4.设集合M ={x |x 2-x >0},N =⎩⎨⎧⎭⎬⎫x ⎪⎪⎪1x<1,那么( )A.M NB.N MC.M =ND.M ∪N =R解析 集合M ={x |x 2-x >0}={x |x >1或x <0},N =⎩⎨⎧⎭⎬⎫x ⎪⎪⎪1x<1={x |x >1或x <0},所以M =N .答案 C5.设集合A ={x |-1<x ≤2},B ={x |x <0},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R A )∩B ={x |x <-1} B.A ∩B ={x |-1<x <0} C.A ∪(∁R B )={x |x ≥0} D.A ∪B ={x |x <0}解析 易求∁R A ={x |x ≤-1或x >2},∁R B ={x |x ≥0}, ∴(∁R A )∩B ={x |x ≤-1},A 项不正确.A ∩B ={x |-1<x <0},B 项正确,检验C 、D 错误.答案 B6.集合M ={x |y =x -1},N ={x |y =log 2(2-x )},那么∁R (M ∩N )=( ) A.[1,2) B.(-∞,1)∪[2,+∞) C.[0,1] D.(-∞,0)∪[2,+∞)解析 由题意可得M ={x |x ≥1},N ={x |x <2},∴M ∩N ={x |1≤x <2},∴∁R (M ∩N )={x |x <1或x ≥2}.答案 B7.(2020·日照一中月考)A =[1,+∞),B =[0,3a -1],假设A ∩B ≠∅,那么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 )A.[1,+∞)B.⎣⎢⎡⎦⎥⎤12,1C.⎣⎢⎡⎭⎪⎫23,+∞D.(1,+∞) 解析 由题意可得3a -1≥1,解得a ≥23,∴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23,+∞.答案 C8.设集合A ={(x ,y )|x +y =1},B ={(x ,y )|x -y =3},那么满足M ⊆(A ∩B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0B.1C.2D.3 解析 由⎩⎪⎨⎪⎧x +y =1,x -y =3,得⎩⎪⎨⎪⎧x =2,y =-1,∴A ∩B ={(2,-1)}.由M ⊆(A ∩B ),知M =∅或M ={(2,-1)}. 答案 C 二、填空题9.(2019·某某卷)集合A ={-1,0,1,6},B ={x |x >0,x ∈R },那么A ∩B =________. 解析 由交集定义可得A ∩B ={1,6}. 答案 {1,6}10.集合A ={1,3,4,7},B ={x |x =2k +1,k ∈A },那么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 由得B ={3,7,9,15}, 所以A ∪B ={1,3,4,7,9,15}, 故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6. 答案 611.集合A ={x |x 2-5x -14≤0},集合B ={x |m +1<x <2m -1},假设B ⊆A ,那么实数m 的取值X 围为________.解析 A ={x |x 2-5x -14≤0}={x |-2≤x ≤7}. 当B =∅时,有m +1≥2m -1,那么m ≤2. 当B ≠∅时,假设B ⊆A ,如图.那么⎩⎪⎨⎪⎧m +1≥-2,2m -1≤7,m +1<2m -1,解得2<m ≤4.综上,m 的取值X 围为(-∞,4]. 答案 (-∞,4]12.假设全集U =R ,集合A ={x |x 2-x -2≥0},B ={x |log 3(2-x )≤1},那么A ∩(∁U B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集合A ={x |x 2-x -2≥0}={x |x ≤-1或x ≥2}, 因为log 3(2-x )≤1=log 33,所以0<2-x ≤3, 解得-1≤x <2,所以B ={x |-1≤x <2}, 从而∁U B ={x |x <-1或x ≥2}, 故A ∩(∁U B )={x |x <-1或x ≥2}. 答案 {x |x <-1或x ≥2}B 级 能力提升13.(2020·某某检测)集合A ={x |x 2-16<0},B ={x |3x 2+6x =1},那么( ) A.A ∪B =B.B ⊆AC.A ∩B ={0}D.A ⊆B解析 由题意,得A ={x |x 2-16<0}={x |-4<x <4},B ={x |3x 2+6x =1}={0,-6},A ∪B ={x |x =-6或-4<x <4},A ∩B ={0},故A 错误,显然B 、D 错误,故C 正确. 答案 C14.集合A ={x |y =4-x 2},B ={x |a ≤x ≤a +1},假设A ∪B =A ,那么实数a 的取值X 围为( )A.(-∞,-3]∪[2,+∞)B.[-1,2]C.[-2,1]D.[2,+∞)解析 集合A ={x |y =4-x 2}={x |-2≤x ≤2}, 因A ∪B =A ,那么B ⊆A . 又B ≠,所以有⎩⎪⎨⎪⎧a ≥-2,a +1≤2,所以-2≤a ≤1.答案C15.(多填题)集合A ={x ∈R ||x +2|<3},集合B ={x ∈R |(x -m )(x -2)<0},且A ∩B =(-1,n ),那么m =________,n =________.解析 A ={x ∈R ||x +2|<3}={x ∈R |-5<x <1}, 由A ∩B =(-1,n ),可知m <1,那么B={x|m<x<2},画出数轴,可得m=-1,n=1.答案-1 116.集合U=R,A={x|x2-x-2<0},B={x|y=ln(1-x)},那么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易知A=(-1,2),B=(-∞,1),∴∁U B=[1,+∞),A∩(∁U B)=[1,2).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 B)={x|1≤x<2}.答案[1,2)C级创新猜想17.(多填题)对于任意两集合A,B,定义A-B={x|x∈A且x∉B},A*B=(A-B)∪(B-A),记A={y|y≥0},B={x|y=lg(9-x2)},那么B-A=________,A*B=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y|y≥0},B={x|-3<x<3},∴A-B={x|x≥3},B-A={x|-3<x<0}.因此A*B={x|x≥3}∪{x|-3<x<0}={x|-3<x<0或x≥3}.答案{x|-3<x<0} {x|-3<x<0或x≥3}。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1“且”与“或”教学案新人教B1新人教B数学教学案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1“且”与“或”教学案新人教B1新人教B数学教学案

1.2.1 “且”与“或”[学习目标] 1.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2.会用逻辑联结词联结两个命题或改写某些数学命题,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知识链接]1.观察三个命题:①5是10的约数;②5是15的约数;③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命题③是将命题①,②用“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且”与集合运算中交集的定义A∩B={x|x∈A,且x∈B}中“且”的意义相同,叫逻辑联结词,表示“并且”,“同时”的意思.2.观察三个命题:①3>2;②3=2;③3≥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命题③是命题①,②用逻辑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或”与集合运算中并集A∪B={x|x∈A,或x∈B}中的“或”的意义相同,有“可兼”的含义.[预习导引]1.用逻辑联结词构成新命题(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由“且”的含义,可以用“且”来定义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A∩B={x|(x∈A)∧(x∈B)}.(2)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由“或”的含义,可以用“或”来定义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A∪B={x|(x∈A)∨(x∈B)}.2要点一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构成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菱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或是圆的外切四边形.解(1)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2)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菱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q:菱形是圆的外切四边形.规律方法(1)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是解题的关键.(2)有些命题并不一定包含“或”“且”这些逻辑联结词,要结合命题的具体含义正确的判定命题构成.跟踪演练1 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形式的命题:(1)p: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1是方程x2+4x+3=0的解,q:-3是方程x2+4x+3=0的解.解(1)p∧q: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有一组对边相等.p∨q: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或有一组对边相等.(2)p∧q:-1与-3是方程x2+4x+3=0的解.p∨q:-1或-3是方程x2+4x+3=0的解.要点二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既垂直于底边,又平分顶角;(2)1是素数或是方程x2+3x-4=0的根.解(1)是p∧q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q: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因为p真,q真,所以p∧q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2)这是p∨q形式命题,其中p:1是素数;q:1是方程x2+3x-4=0的根,因为p假,q 真,所以p∨q真,故该命题是真命题.规律方法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的步骤:(1)逐一判断命题p,q的真假.(2)根据“且”“或”的含义判断“p∧q”,“p∨q”的真假.p∧q为真⇔p和q同时为真,p∧q为假⇔p和q中至少一个为假;p∨q为真⇔p和q中至少一个为真,p∨q为假⇔p和q同时为假.跟踪演练2 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和“p∨q”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6<6,q:6=6;(2)p:梯形的对角线相等,q: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p: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q:不等式x2+x+2<0无解;(4)p:函数y=cos x是周期函数.q:函数y=cos x是奇函数.解(1)∵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2)∵p为假命题,q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3)∵p 为真命题,q 为真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为真命题.(4)∵p 为真命题,q 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要点三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例3设有两个命题.命题p :不等式x 2-(a +1)x +1≤0的解集是∅;命题q :函数f (x )=(a +1)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如果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对于p :因为不等式 x 2-(a +1)x +1≤0的解集是∅,所以Δ=[-(a +1)]2-4<0.解这个不等式得:-3<a <1.对于q :f (x )=(a +1)x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有a +1>1,所以a >0.又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所以p 、q 必是一真一假.当p 真q 假时有-3<a ≤0,当p 假q 真时有a ≥1.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3,0]∪[1,+∞).规律方法正确理解“且”“或”的含义是解此类题的关键,由p ∧q 为假知p ,q 中至少一假,由p ∨q 为真知p ,q 至少一真.跟踪演练3 已知命题p :方程x 2+2ax +1=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x +1>0的解集为R ,若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命题p :方程x 2+2ax +1=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等价于 ⎩⎪⎨⎪⎧Δ=4a 2-4≥0,x 1+x 2>-2,x 1+1x 2+1>0⇔⎩⎪⎨⎪⎧ a 2-1≥0,-2a >-22-2a >0,, 解得a ≤-1. 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x +1>0的解集为R ,等价于a =0或⎩⎪⎨⎪⎧a >0,Δ<0. 由于⎩⎪⎨⎪⎧ a >0,Δ<0⇔⎩⎪⎨⎪⎧ a >0,a 2-4a <0,解得0<a <4,∴0≤a <4.因为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即p 真且q 假,所以⎩⎪⎨⎪⎧a ≤-1,a <0或a ≥4,解得a ≤-1.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1.命题:“方程x2-1=0的解是x=±1”,其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 ).A.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C.没有使用逻辑联结词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答案 B解析“x=±1”可以写成“x=1或x=-1”,故选B.2.已知p:∅⊆{0},q:{1}∈{1,2}.在命题“p”,“q”,“p∧q”,和“p∨q”中,真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0个答案 B解析容易判断命题p:∅⊆{0}是真命题,命题q:{1}∈{1,2}是假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p∨q真命题,故选B.3.给出下列命题:①2>1或1>3;②方程x2-2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③25是6或5的倍数;④集合A∩B是A的子集,且是A∪B的子集.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答案 D解析①由于2>1是真命题,所以“2>1或1>3”是真命题;②由于方程x2-2x-4=0的Δ=4+16>0,所以“方程x2-2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是真命题;③由于25是5的倍数,所以命题“25是6或5的倍数”是真命题;④由于A∩B⊆A,A∩B⊆A∪B,所以命题“集合A∩B是A的子集,且是A∪B的子集”是真命题.4.命题p: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共线,q: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则命题“p∨q”为________.答案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解析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共线或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即“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1.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用语中的“或”是两个中任选一个,不能都选,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是两个中至少选一个.2.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时,先逐一判断命题p,q的真假;再根据“且”“或”的含义判断“p∧q”“p∨q”的真假.。

【专项冲击波】2013年高考数学 讲练测系列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

【专项冲击波】2013年高考数学 讲练测系列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

【专项冲击波】2013年高考数学 讲练测系列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考纲解读】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号,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的相互转换,了解有限集与无限集的概念.3.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4.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并集、交集的求法.5.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补集的求法.6.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7.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8.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考点预测】1.本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对知识的考查更灵活,但主要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知识考划.2.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以基本概念和运算为主,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如果考查大题,可能是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充要条件、四种命题结合在一起考查,常以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为载体考查,难度一般为中低档,中高档难度的题一般不出现.3.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对数学思想的运用情有独钟,主要是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要点梳理】1.加强集合中元素特征的理解,特别注意元素的互异性.2.考查两个集合的关系时,不要忘记考虑“∅”的情况.3.注意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4.能根据Venn 图表达的集合关系进行相关的运算.5.注意区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前者是同时否定条件和结论,而后者只否定结论.6.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当直接判定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有困难时,可等价地转化为对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7.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考点在线】考点一 集合的概念例 1.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已知=>==<==B A x y y B x x y y A x 则},1,)21(|{},1,log |{2( )A .φB .(0,∞-)C .)21,0( D .(21,∞-) 练习1: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已知集合{}2,0x M y y x ==>,{})2lg(2x x y x N -==,则M N 为( )A.()2,1B.()+∞,1C.[)+∞,2D.[)+∞,1考点二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例2. 若A={2,4, a 3-2a 2-a +7},B={1, a +1, a 2-2a +2,-12(a 2-3a -8), a 3+a 2+3a +7},且A ∩B={2,5},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练习2:已知集合A={a ,a +b, a +2b},B={a ,a c, a c 2}.若A=B ,则c 的值是______.考点三 集合间的关系例 3.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已知集合m A B A mx x B A 则且,},1|{},1,1{===-= 的值为 ( )A .1或-1或0B .-1C .1或-1D .0练习3:(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科2)已知集合{{},1,,A B m A B A ==⋃=,则m =( )A .0.0或3 C .1 D .1或3考点四 集合的运算例4.(2012年高考辽宁卷文2理1)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则)()(B C A C U U 为( )(A){5,8} (B){7,9} (C){0,1,3} (D){2,4,6}练习4:(2012年高考山东卷文科2)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A =,{2,4}B =,则B A C U )(为( )(A){1,2,4} (B){2,3,4} (C){0,2,4} (D){0,2,3,4}考点五 逻辑联结词、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例5.(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已知命题x x x p 32),0,(:<-∞∈∃;命题6)(,23+-=∈∀x x x f R x q :的极大值为6.则下面选项中真命题是( )A.)()q p ⌝∧⌝(B.)()q p ⌝∨⌝(C.)(q p ⌝∨D.p q ∧练习5:(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文)如果命题 “⌝(p 或q)”为假命题,则( )A .p ,q 均为真命题B .p ,q 均为假命题C .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D . p, q 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 考点六 充分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例6.(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区2013届高三11月联考文)已知条件1:≤x p ,条件11:<xq ,则p 是q ⌝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练习6:(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文)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命题“若0xy =,则0x =”的否命题为:“若0xy =,则0x ≠”B .“若0=+y x ,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真命题C .命题“R ∈∃x ,使得2210x -<”的否定是:“R ∈∀x ,均有2210x -<”D .命题“若cos cos x y =,则x y =”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考题回放】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科1)已知集合A={x |x 2-x -2<0},B={x |-1<x <1},则( )(A )A ⊂≠B (B )B ⊂≠A (C )A=B (D )A ∩B=∅2.(2012年高考北京卷理科1)已知集合A={x ∈R|3x+2>0} B={x ∈R|(x+1)(x-3)>0} 则A ∩B=( )A (-∞,-1)B (-1,-23)C (-23,3)D (3,+∞) 3.(2012年高考浙江卷文科4)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2y=0与直线l 2 :x+(a+1)y+4=0平行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2年高考辽宁卷文科5)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 是(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5.(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集合{02}A x x =<<,集合2{log 0}B x x =>,则A B 等于( )A .{}|2x x <B .{}|x x >0C .{}|02x x <<D .{}|12x x <<6. (2011年高考海南卷文科1)已知集合{}0,1,2,3,4M =,{}1,3,5N =,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C.6个D.8个7.(2012年高考湖北卷文科1)已知集合A={x| 2x -3x +2=0,x ∈R } , B={x|0<x <5,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8.(2011年高考广东卷文科2)已知集合(){,|A x y x y =、为实数,且}221x y +=,(){,|B x y x y =、为实数,且}1x y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 )A .4B .3C .2D .19.(2012年高考安徽卷文科2)设集合{|3213}A x x =-≤-≤,集合B 为函数lg(1)y x =-的定义域,则A B = ( )(A ) (1,2) (B )[1, 2] (C ) [ 1,2 ) (D )(1,2 ]10.(2012年高考重庆卷文科10)设函数2()43,()32,xf x x xg x =-+=-集合{|(())M x R f g x =∈> {|()2},N x R g x =∈<则M N 为(A )(1,)+∞ (B )(0,1) (C )(-1,1) (D )(,1)-∞11.(2012年高考浙江卷文科1)设全集U={1,2,3,4,5,6} ,设集合P={1,2,3,4} ,Q{3,4,5},则P ∩(C U Q )=A.{1,2,3,4,6}B.{1,2,3,4,5}C.{1,2,5}D.{1,2}12.(2012年高考全国卷文科1)已知集合{|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矩形},{|C x x =是正方形},{|D x x =是菱形},则(A )A B ⊆ (B )C B ⊆ (C )D C ⊆ (D )A D ⊆13.(2012年高考四川卷文科1)设集合{,}A a b =,{,,}B b c d =,则A B = ( )A 、{}bB 、{,,}b c dC 、{,,}a c dD 、{,,,}a b c d14. (2012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集合{|lg 0}M x x =>,2{|4}N x x =≤,则M N = ( )A (1,2)B [1,2)C (1,2]D [1,2]15.(2012年高考江西卷文科2) 若全集U={x ∈R |x 2≤4} A={x ∈R ||x+1|≤1}的补集CuA 为A |x ∈R |0<x <2|B |x ∈R |0≤x<2|C |x ∈R |0<x≤2|D |x∈R |0≤x≤2|16.(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1""||1"x x >>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7.(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文)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18.(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文)“”是“”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9.(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文)已知全集R U =,集合11{20},{2}4x A x x B x -=-≤<=<,则)()(=⋂B A C R A.),1[)2,(+∞-⋃--∞ B.),1(]2,(+∞-⋃--∞ C.),(+∞-∞ D. ),2(+∞-20. (2012年高考上海卷文科2)若集合{}210A x x =->,{}1B x x =<,则A B ⋂= .21.(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 文)已知集合{}{}22160,430,____A x x B x x x A B =-<=-+>⋃=则22.(山东省临沂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若命题“2000,220x x ax a ∃∈++-=R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02简易逻辑用语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02简易逻辑用语

《新课标》高三数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2讲简易逻辑用语一.课标要求:1.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① 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②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通过数学实例,了解"或"、"且"、"非"逻辑联结词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 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二.命题走向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常用的逻辑用语,包括命题与量词,基本逻辑联结词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预测2013年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如下:考查的形式以选择、填空题为主,考察的重点是条件和复合命题真值的判断。

具体题型估计为:(1)题型是1个选择题或1个填空题;(2)热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工具作用。

三.要点精讲(1)命题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就叫做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表示命题,故复合命题有三种形式:p或q;p且q;非p。

(2)复合命题的真值“非p”、“p且q”、“p且q”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注:1°像上面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2°由真值表得:“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的真假相反;“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为假;“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为真;3°真值表是根据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由这些简单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而不涉及简单命题的具体内容。

(3)四种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教学案(含解析)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教学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 集合教学案(含解析)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教学

第一节集合[考纲传真]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分别记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记法基本关系子集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x∈A⇒x∈B A⊆B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A⊆B,∃x0∈B,x0∉A A B或B A 相等集合A,B的元素完全相同A⊆B,B⊆A⇒A=B A=B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x,x∉∅,∅⊆A ∅表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记法运算属于A且属于B的元{x|x∈A且x∈B} A∩B 交集素组成的集合属于A或属于B的元并集{x|x∈A或x∈B} A∪B 素组成的集合全集U中不属于A的补集{x|x∈U,x∉A} ∁U A 元素组成的集合[常用结论]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2.A⊆B⇔A∩B=A⇔A∪B=B.3.A∩∁U A=∅;A∪∁U A=U;∁U(∁U A)=A.[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2)已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 )(3)若{x2,x}={-1,1},则x=-1. ( )(4)若A∩B=A∩C,则B=C. ( )[解析](1)错误.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错误.集合A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A=(-∞,+∞);集合B是函数y=x2的值域,即B=[0,+∞);集合C是抛物线y=x2上的点集.因此A,B,C不相等.(3)正确.(4)错误.当A=∅时,B,C可为任意集合.[答案](1)×(2)×(3)√(4)×2.(教材改编)若集合A={x∈N|x≤10},a=2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A B.a⊆AC.{a}∈A D.a∉AD[由题意知A={0,1,2,3},由a=22知,a∉A.]3.设集合A={1,2,3},B={2,3,4},则A∪B=( )A .{1,2,3,4}B .{1,2,3}C .{2,3,4}D .{1,3,4}A [A ∪B ={1,2,3,4}.]4.(2018·某某高考)已知全集U ={1,2,3,4,5},A ={1,3},则∁U A =( ) A .∅B .{1,3} C .{2,4,5}D .{1,2,3,4,5} C [∵U ={1,2,3,4,5},A ={1,3}, ∴∁U A ={2,4,5}. 故选C.]5.若集合A ={x |-2<x <1},B ={x |x <-1或x >3},则A ∩B =( ) A .{x |-2<x <-1} B .{x |-2<x <3} C .{x |-1<x <1}D .{x |1<x <3} A [∵A ={x |-2<x <1},B ={x |x <-1或x >3}, ∴A ∩B ={x |-2<x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A B M x x a b a A b B M 为( )A .3B .4C .5D .6B [因为集合M 中的元素x =a +b ,a ∈A ,b ∈B ,所以当b =4,a =1,2,3时,x =5,6,7. 当b =5,a =1,2,3时,x =6,7,8.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5,6,7,8. 即M ={5,6,7,8},共有4个元素.]2.若集合A ={x ∈R |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 A.92 B.98C .0D .0或98D [若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 2-3x +2=0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a =0时,x =23,符合题意;当a ≠0时,由Δ=(-3)2-8a =0得a =98,所以a 的取值为0或98.]3.已知a ,b ∈R ,若⎩⎨⎧⎭⎬⎫a ,b a,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为()A .1B .0C .-1D .±1C [由已知得a ≠0,则ba=0,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2 019+b2 019=(-1)2 019+02 019=-1.]4.设集合A ={-1,1,3},B ={a +2,a 2+4},A ∩B ={3},则实数a =________. 1 [由A ∩B ={3}知a +2=3或a 2+4=3. 解得a =1.][规律方法] 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的问题的求解策略 1确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 2看这些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3根据限制条件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1】 (1)已知集合A ={x |x 2-3x +2=0,x ∈R },B ={x |0<x <5,x ∈N },则( ) A .B ⊆A B .A =B C .AB D .B A(2)(2019·某某模拟)集合A =⎩⎪⎨⎪⎧⎭⎪⎬⎪⎫x ∈Z ⎪⎪⎪x +1x -3≤0,B ={y |y =x 2+1,x ∈A },则集合B的子集个数为( )A .5B .8C .3D .2(3)已知集合A ={x ∈R |x 2+x -6=0},B ={x ∈R |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1)C (2)B (3)⎩⎨⎧⎭⎬⎫-13,12,0 [(1)A ={1,2},B ={1,2,3,4},则AB ,故选C.(2)由x +1x -3≤0得-1≤x <3,则A ={-1,0,1,2},B ={y |y =x 2+1,x ∈A }={1,2,5},其子集的个数为23=8个.(3)A ={-3,2},若a =0,则B =∅,满足B ⊆A ,若a ≠0,则B =⎩⎨⎧⎭⎬⎫1a ,由B ⊆A 知,1a =-3或1a =2,故a =-13或a =12,因此a 的取值集合为⎩⎨⎧⎭⎬⎫-13,12,0.] [规律方法] 1.集合间基本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 1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的关系. 2用列举法或图示法等表示各个集合,从元素或图形中寻找关系.2.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方法,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 图化抽象为直观进行求解.易错警示:B ⊆A A ≠∅,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讨论.(1)(2018·某某模拟)已知集合A ={0},B ={-1,0,1},若A ⊆C ⊆B ,则符合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为()A .1B .2C .4D .8(2)已知集合A ={x |x 2-2x ≤0},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 (1)C (2)[2,+∞) [(1)由A ⊆C ⊆B 得C ={0}或{0,-1}或{0,1}或{0,-1,1},故选C.(2)A ={x |0≤x ≤2},要使A ⊆B ,则a ≥2.]集合的基本运算►考法1 【例2】 (1)(2018·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x |x -1≥0},B ={0,1,2},则A ∩B =( ) A .{0} B .{1} C .{1,2}D .{0,1,2}(2)(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2-x -2>0},则∁R A =( ) A .{x |-1<x <2} B .{x |-1≤x ≤2} C .{x |x <-1}∪{x |x >2}D .{x |x ≤-1}∪{x |x ≥2}(3)(2019·某某模拟)已知集合M ={x |-1<x <3},N ={-1,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N={-1,1,3} B.M∪N={x|-1≤x<3}C.M∩N={-1} D.M∩N={x|-1<x<1}(1)C(2)B(3)B[(1)由题意知,A={x|x≥1},则A∩B={1,2}.(2)法一:A={x|(x-2)(x+1)>0}={x|x<-1或x>2},所以∁R A={x|-1≤x≤2},故选B.法二:因为A={x|x2-x-2>0},所以∁R A={x|x2-x-2≤0}={x|-1≤x≤2},故选B.(3)M∪N={x|-1≤x<3},M∩N={1},故选B.]►考法2 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例3】(1)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X围是( )A.-1<a≤2 B.a>2C.a≥-1 D.a>-1(2)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为( )A.0 B.1 C.2 D.4(3)(2019·某某模拟)已知集合A={x|x<a},B={x|x2-3x+2<0},若A∩B=B,则实数a的取值X围是( )A.a≤1 B.a<1C.a≥2 D.a>2(1)D(2)D(3)C[(1)由A∩B≠∅知,集合A,B有公共元素,作出数轴,如图所示:易知a>-1,故选D.(2)由题意可知{a,a2}={4,16},所以a=4,故选D.(3)B={x|1<x<2},由A∩B=B知B⊆A,则a≥2,故选C.][规律方法]解决集合运算问题需注意以下三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看集合能否化简,集合能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求解.3要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并注意端点值的取舍.(1)(2019·东北三省四市联考)设集合A={x||x|<1},B={x|x(x-3)<0},则A∪B=( )A.(-1,0) B.(0,1)C.(-1,3) D.(1,3)(2)(2019·某某模拟)设集合A={x|x2-3x+2≥0},B={x|x≤2,x∈Z},则(∁R A)∩B=( )A.{1} B.{2} C.{1,2} D.∅(3)(2017·全国卷Ⅱ)设集合A={1,2,4},B={x|x2-4x+m=0}.若A∩B={1},则B =( )A.{1,-3} B.{1,0}C.{1,3} D.{1,5}(4)(2019·某某模拟)已知集合A={1,3,9,27},B={y|y=log3x,x∈A},则A∩B=( )A.{1,3} B.{1,3,9}C.{3,9,27} D.{1,3,9,27)(1)C(2)D(3)C(4)A[(1)A={x|-1<x<1},B={x|0<x<3},所以A∪B={x|-1<x<3},故选C.(2)A={x|x≤1或x≥2},则∁R A={x|1<x<2}.又集合B={x|x≤2,x∈Z},所以(∁R A)∩B=∅,故选D.(3)∵A∩B={1},∴1∈B.∴1-4+m=0,即m=3.∴B={x|x2-4x+3=0}={1,3}.故选C.(4)因为A={1,3,9,27},B={y|y=log3x,x∈A}={0,1,2,3},所以A∩B={1,3}.]1.(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B=( ) A.{0,2} B.{1,2}C.{0} D.{-2,-1,0,1,2}A[由题意知A∩B={0,2}.]2.(2018·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 ={(x ,y )|x 2+y 2≤3,x ∈Z ,y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B .8C .5D .4A [由x 2+y 2≤3知,-3≤x ≤3,-3≤y ≤ 3.又x ∈Z ,y ∈Z ,所以x ∈{-1,0,1},y ∈{-1,0,1},所以A 中元素的个数为9,故选A.]3.(2017·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2},B ={x |3-2x >0},则( )A .A ∩B =⎩⎪⎨⎪⎧⎭⎪⎬⎪⎫x ⎪⎪⎪ x <32 B .A ∩B =∅ C .A ∪B =⎩⎪⎨⎪⎧⎭⎪⎬⎪⎫x ⎪⎪⎪x <32 D .A ∪B =RA [因为B ={x |3-2x >0}=⎩⎪⎨⎪⎧⎭⎪⎬⎪⎫x ⎪⎪⎪x <32,A ={x |x <2},所以A ∩B =⎩⎪⎨⎪⎧⎭⎪⎬⎪⎫x ⎪⎪⎪x <32,A ∪B ={x |x <2}.故选A.]4.(2015·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3n +2,n ∈N },B ={6,8,10,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5B .4C .3D .2D [分析集合A 中元素的特点,然后找出集合B 中满足集合A 中条件的元素个数即可. 集合A 中元素满足x =3n +2,n ∈N ,即被3除余2,而集合B 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元素只有8和14.故选D.]自我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引言本教学案旨在帮助高三学生进行数学第一轮复,以应对新课标人教版高考数学考试。

以下是教学案的详细内容。

目标1. 复并巩固高三数学的核心知识点。

2. 提供高质量的练题和解析,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考试中灵活应用知识。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数系与代数- 实数与复数- 集合与命题- 数列与数列极限-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2.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方程基本概念-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指数与对数- 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3. 解析几何与向量- 平面与空间几何- 二次曲线与常平面-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向量与向量运算4.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统计与抽样调查- 相关与回归分析教学方法为了最有效地进行数学复,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系统性研究: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研究,逐步巩固知识点。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提供大量的练题和解析,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数学思维。

4. 小组合作研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提倡彼此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阶段性测试:安排定期的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课堂互动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4.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体验真实考试环境,以便他们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

结语通过本教学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在第一轮数学复习中将取得良好的成绩。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勤于练习,并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合作,共同进步。

高考数学一轮 1.2 常用逻辑用语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教师版)

高考数学一轮 1.2 常用逻辑用语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教师版)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精品教学案1.2 常用逻辑用语(新课标人教版,教师版)【考点预测】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 1.常用逻辑用语是历年来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考查重点是四种命题间关系、复合命题真假性的判断、充要性的判定、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主要与函数、三角、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不等式中重要的易混淆的知识点相结合,以此为工具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常用逻辑用语的基础内容,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新颖. 【要点梳理】1.命题: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四种命题:(1) “若p ,则q ”是数学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2)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 “若p ⌝,则q ⌝”,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3)互为逆否的命题是等价的,它们同真同假.在同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为0,2,4个.(4)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首先,只有“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才有否命题,其形式为“若p ⌝,则q ⌝”,而这种形式的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结论,即“若p ,则q ⌝”;其次,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一真一假,而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例题精析】考点一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例1. (2012年高考山东卷文科5)设命题p :函数sin 2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命题q : 函数cos 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 为真 (B)q ⌝为假 (C)p q ∧为假 (D)p q ∨为真 【答案】C【解析】函数x y 2sin =的周期为ππ=22,所以命题p 为假;函数x y cos =的对称轴为 Z k k x ∈=,π,所以命题q 为假,所以q p ∧为假,选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熟记或且非三个命题真假的判断是解决好本类问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 (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关于命题p :A φφ=,命题q :A A 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q ⌝∨为假B .()()p q ⌝∧⌝为真C .()()p q ⌝∨⌝为假D .()p q ⌝∧为真考点二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例2.(2012年高考辽宁卷文科5)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是()(A) ∃x1,x2∈R,(f(x2)-f(x1)(x2-x1)≤0(B) ∀x1,x2∈R,(f(x2)-f(x1)(x2-x1)≤0(C) ∃x1,x2∈R,(f(x2)-f(x1)(x2-x1)<0(D) ∀x1,x2∈R,(f(x2)-f(x1)(x2-x1)<0【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属于容易题.【变式训练】2.(2012年高考湖北卷文科4)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B.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C.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D.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答案】B【解析】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考点三充要条件例3. (2012年高考浙江卷文科4)设a∈R ,则“a=1”是“直线l1:ax+2y=0与直线l2 :x+(a+1)y+4=0平行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为依托于简易逻辑的直线平行问题的考查。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2》 教学案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2》 教学案

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2》教学案教学目标: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能正确地利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知道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教学重点: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以及作为联结词的应用.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教学方法:问题链导学,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考察下列命题:①6是2的倍数或6是3的倍数;②6是2的倍数且6是3的倍数;③π不是有理数.问题这些命题的构成各有什么特点?二、学生活动1.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2.列举数学中的类似实例;3.分析、概括各种实例的共同特征.三、建构数学1.(1)“或”、“且”、“非”称为逻辑联结词;(2)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p,q,r,…表示命题;(3)以上命题的构成形式分别是:p或q、p且q、非p.其中:“p或q”可记作“p∨q”,“p且q”可记作“p∧q”,“非p” 可记作“¬ p”,即为命题p的否定.2.一般地,“p或q”、“p且q”以及“非p”形式命题的真假性可以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1)“一真即真”;(2)“一假即假”;(3)“真假相反”.四、数学运用例1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1)8≥7;(2)2是偶数且2是质数;(3)π不是整数.思考:例1中的几个命题真假性如何?例2 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以及“非 p ”形式的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 :3是质数, q :3是偶数;(2)p :方程x 2+x -2=0的解是x =-2,q :方程x 2+x -2=0的解是x =1.思考:在例2(2)中,命题“p 或q ”与“方程x 2+x -2=0的解是x =-2或x =1”有区别吗?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4≥3;(2)4≥4;(3)4≥5.课后作业:1.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中,“p q 或”为真,“p q 且”为假,“非p ”为真的是(1) :34p q 是偶数,:为奇数 (2) :326,:53p q +=> (3){}:,p a a b ∈,{}{}:,q a a b ⊆ (4) :p Q R ⊆,:q N Z =2.选用“或”、“且”、“非”填空,使下列命题成为真命题。

高三数学总温习1.2常常使用逻辑用语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数学总温习1.2常常使用逻辑用语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常常利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别离用符号“∧”“∨”“⌝”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大体形式:p或q;p且q;非p5.四种命题的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p则q”“若q 则p ” . 7.反证法:欲证“若p则q”,从“非q”动身,导出矛盾,从而知“若p则非q”为假,即“若p则q”为真 .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①p q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p q :p是q的充要条件 .9.常常利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对一切”“对每一个”“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常利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有的”、“对某个”;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大体题型及其方式(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组成;(2)给定两个简单命题能写出它们组成的复合命题,并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3)给定命题,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运用四种命题的彼此关系,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毕命题的真假.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4)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充要关系;方式:利用概念(5)证明p的充要条件是q;方式:别离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6)反证法证题的方式及步骤:反设、归谬、结论.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命题的结论的反面不成立而肯定命题的一种数学证明方式,是间接证法之一.注: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关键词是都是(全是)>(<)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任意存在否定不是不都是(全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存在任意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讲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必然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然相似.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全等.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则它们不必然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必然相似,则它们不必然全等.错因:对“必然”的否定把握不准,“必然”的否定 “必然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必然”含有“必然”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此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成: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若是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式是将a>o 看做条件,将“随着”看做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做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成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做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 正解:原命题改成: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 原命题也可改成: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 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知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知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没必要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故本题应选C.错因:(1)对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分不清,无从判断,凭猜想产生错误;(2)不能运用绝对值不等式性质作正确推理而产生错误.正解:因为,11⎪⎩⎪⎨⎧<-<-hb h a 所以,11⎩⎨⎧<-<-<-<-h b h h a h两式相减得h b a h 22<-<-故h b a 2<-即由命题甲成立推出命题乙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由于⎪⎩⎪⎨⎧<-<-hb h a 22 同理也可得h b a 2<-因此,命题甲成立不能肯定命题乙必然成立,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故应选B.[例4] 已知命题甲:a+b ≠4, 命题乙:a 1≠且b 3≠,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 错解:由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同假知,若a=1且b=3则a+b=4成立,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没必要要条件.错因 :对命题的否定不正确.a 1≠且b 3≠的否定是a=1或b=3.正解:当a+b ≠4时,可选取a=1,b=5,故此时a 1≠且b 3≠不成立( a=1).一样,a 1≠,且b 3≠时,可选取a=2,b=2,a+b=4,故此时a+b=4.因此,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注:a 1≠且b 3≠为真时,必需a 1≠,b 3≠同时成立.[例5] 已知p 是r 的充分没必要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简易逻辑知识.因为p ⇒r ⇒s ⇒q 但r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q p ⇒,但q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选A解:选A[例6]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Z)① mx 2-4x +4=0 ② x 2-4mx +4m 2-4m -5=0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解:方程①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4416≥⨯⨯-=∆m 解得m ≤1.方程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544(41622≥---=∆m m m ,解得.45-≥m ,.145Z m m ∈≤≤-∴而故m =-1或m =0或m =1. 当m =-1时,①方程无整数解.当m=0时,②无整数解;当m=1时,①②都有整数.从而①②都有整数解m =1.反之,m =1①②都有整数解.∴①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m =1.[例7] 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R ∈,且122+-=b a x ,122+-=c b y ,122+-=a c z ,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证明: 假设x 、y 、z 均小于0,即:0122<+-=b a x ----① ;0122<+-=c b y ----② ;0122<+-=a c z ----③;①+②+③得0)1()1()1(222<-+-+-=++c b a z y x ,这与0)1()1()1(222≥-+-+-c b a 矛盾,则假设不成立,∴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例8] 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p 或q ”为真,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p 且q ”为假,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 解: 若方程x 2+mx +1=0有两不等的负根,则⎩⎨⎧>>-=∆0042m m 解得m >2, 即命题p :m >2若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则Δ=16(m -2)2-16=16(m 2-4m +3)<0解得:1<m <3.即q :1<m <3.因“p 或q ”为真,所以p 、q 至少有一为真,又“p 且q ”为假,所以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312312m m m m m 或或 解得:m ≥3或1<m ≤2.四、典型习题导练1.方程0122=++x mx 至少有一个负根,则( )A.10<<m 或0<mB.10<<mC.1<mD.1≤m2.“0232>+-x x ”是“1<x 或4>x ”的( )A.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3.三个数,,a b c 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是( ) A.,,a b c 都不是0.B.,,a b c 中最多一个是0.C.,,a b c 中只有一个是0.D.,,a b c 中至少一个不是0. 4.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q :6是24的约数,组成的“p 或q ”形式的命题是:_ ___,“p 且q ”形式的命题是__ _,“非p ”形式的命题是__ _.5.若,a b R ∈,试从A.0ab =B.0a b +=C.220a b +=D.0ab >E.0a b +>F.220a b +> 中,选出适合下列条件者,用代号填空:(1)使,a b 都为0的充分条件是 ;(2)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4)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的充要条件是 .6.别离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组成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真假.(1)p :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 :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 : 1是方程0342=+-x x 的解;q :3是方程0342=+-x x 的解.(3)p : 不等式0122>+-x x 解集为R ;q : 不等式1222≤+-x x 解集为. 7.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x 2+ax +b ≤0 有非空解集,则a 2- 4b ≥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8.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d 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x=4a(1-b),y=4b(1-c),z=4c(1-d),t=4d(1-a),则x 、y 、z 、t 四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

高考数学一轮 1.2 常用逻辑用语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学生版)

高考数学一轮 1.2 常用逻辑用语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学生版)

【考纲解读】1.命题及其关系: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要点梳理】1.命题: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四种命题:(1) “若p ,则q ”是数学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2)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设A 、B 是两个集合,{}|()A x p x =, {}|()B x q x =,则若A 是B 的真子集,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B 是A 的真子集,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A=B,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例题精析】考点一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例1. (2012年高考山东卷文科5)设命题p :函数sin 2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命题q : 函数cos 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 为真 (B)q ⌝为假 (C)p q ∧为假 (D)p q ∨为真【变式训练】1. (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关于命题p :A φφ=,命题q :A A 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q ⌝∨为假B .()()p q ⌝∧⌝为真C .()()p q ⌝∨⌝为假D .()p q ⌝∧为真考点二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例2.(2012年高考辽宁卷文科5)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 是(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变式训练】2.(2012年高考湖北卷文科4)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B.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C.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D.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考点三 充要条件(A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四 四种命题例4.(2012年高考湖南卷文科3)命题“若α=4π,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 A.若α≠4π,则tan α≠1 B. 若α=4π,则tan α≠1 C. 若tan α≠1,则α≠4π D. 若tan α≠1,则α=4π问题: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例. (2010年高考安徽卷文科11) 命题“存在x R ∈,使得2250x x ++=”的 否定是 .【课时作业】1. (福建省福州市2012年3月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命题“0,>∈∀x e R x ”的否定是( )A.0,≤∈∀x e R xB.0,≤∈∃x e R xC. 0,>∈∃x e R xD.0,<∈∀x e R xA. “p 或q ”是真命题B. “ p 或q ”是假命题C.为假命题D.为假命题4.(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科8)若向量(x,3)(x )a R =∈,则“x 4=”是“||5a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1)对于实数,,a b c ,“a b >”是“22ac bc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题回放】1.(2012年高考安徽卷文科4)命题“存在实数x,,使x > 1”的否定是( )(A )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 1 (B )不存在实数x ,使x ≤ 1(C )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 1 (D )存在实数x ,使x ≤ 12. (2012年高考福建卷文科3)已知向量a=(x-1,2),b=(2,1),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 )A.x=-12B.x=-1C.x=5D.x=0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 (2012年高考陕西卷文科4)设,R a b ∈,i 是虚数单位,则“0ab =”是“复数i b a +为纯虚数”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讲评教案 文 新人教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讲评教案 文 新人教版

单元讲评教案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试卷分析:本试卷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集合的运算、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且”与“或”等逻辑联结词.为了突出能力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二、教学目标:1.掌握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定义.会由信息给予题解决简单的集合运算.2.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3.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的运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集合之间的运算,逻辑联结词的运用.2.难点: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四、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复习回顾本章的重要结论1.集合的描述法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性怎样判断?3.分类讨论应注意什么问题?五、典题讲解:类型一集合之间的运算例题1(以本卷中第4题为例)由M={x|x2-3x+2≤0}={x|1≤x≤2},N={x|2x-3<0}=,∴M∩∁U N={x|1≤x≤2}∩,故选A.反思:在处理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时,关键是解对不等式,然后准确画出数轴来求交或并集即可.在本试卷中,能体现这一思路的题,还有第1,3,15题.类型二逻辑联结词的应用例题2(以本卷中第9题为例)由a·b<0,知|a||b|cos<a,b><0知cos<a,b><0,故a与b的夹角为钝角或平角,故命题p为假命题;举反例函数f(x)=可知不满足f(x)在R上为增函数,故q为假命题.故命题p或q为假命题,p且q为假命题, p为真命题, q为真命题.反思:考查函数的奇偶性要严格按照函数定义求解.“p∧q”的判断依据是同真时为真,其余情况均为假,“p∨q”的判断依据是同假时为假,其余情况均为真.要想做对此题,必须准确判断出p,q两个命题的真假.此类型的题目本试卷中还有第16题.类型三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例题3(以本卷中第6题为例)解答过程见本试卷中第6题反思: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即观察一下前⇒后,若能行,则前是后的充分条件;若不行,则不是充分条件.然后,再由后⇒前,看看行不行,若行,则前是后的必要条件;若不行,则不是必要条件.因此,判断关系时,前、后两个方向都要判断一下.本试卷中,还有第10,21题.类型四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例题4(以本卷中第22(3)题为例)解答过程见本试卷中第22题反思:系数带有字母时,应分等于0或不等于0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在进行本题运算时,还用到不等式的解法,有移项通分,化为整式后再解不等式.但是学生在处理本问题时,往往大意,考虑不全面,易犯错误,因此,平时教师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小结:1.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尤其要弄清元素的表示意义是什么.2.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时,首先要弄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判断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3.复合命题是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决定复合命题的真假,“且”与“或”的命题应记扎实.。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2 基本逻辑联结词教案 新人教B版1新人教B版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2 基本逻辑联结词教案 新人教B版1新人教B版数学教案
2.已知命题p:∃x∈R,cosx= ;命题q:∀x∈R,x2-x+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命题 是假命题
B.命题 是真命题
C.命题 是真命题
D.命题 是真命题
★3.对命题p:“1是集合 中的元素”,q:“2是集合 中的元素”,则 为何值时,“p或q”是真命题? 为何值时,“p且q”是真命题?
(2) ;
(3) 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1,0)
例3 .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非,并判断其真假
(1) ;
(2)s: 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
(3) ;
(4)s: 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三、当堂检测
1.命题“对 ,都有 ”的否定为( )
A.对 ,都有
B.不存在 ,都有
C. ,使得
D. ,使得
(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
(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
2.如何用集合的观点理解“且”和“或”
3.含有逻辑联结词“且”与“或”的命题的真假规律(真值表):
p
q
p∧q
p∨q








4.逻辑联结词“非”
二、例题
例1.把下列各组命题用“且”联结组成新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p:10=ຫໍສະໝຸດ 0,q:10<10;
(2)p: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q:方程 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3)p:lg0.1>0 , q:lg11<0
(4)p: 是周期函数
q: 是奇函数

完整word版,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篇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3讲 简单的逻辑联结

完整word版,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篇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3讲 简单的逻辑联结

第3讲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能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命题.2.考查对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意义的理解,叙述简单的数学内容,并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复习指导】复习时应紧扣概念,理清相似概念间的异同点,准确把握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和用法,熟练掌握对含有量词命题的否定的方法.本讲常与其他知识结合,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试题难度中档偏下.基础梳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4.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p或q的否定为: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为:非p或非q.一个关系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两类否定1.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2)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2.复合命题的否定(1)綈(p∧q)⇔(¬p)∨(¬q);(2)綈(p∨q)⇔(¬p)∧(¬q).三条规律(1)对于“p∧q”命题:一假则假;(2)对“p∨q”命题:一真则真;(3)对“¬p”命题:与“p”命题真假相反.双基自测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命题p:∀x∈R,sin x≤1,则().A.¬p:∃x0∈R,sin x0≥1 B.¬p:∀x∈R,sin x≥1C.¬p:∃x0∈R,sin x0>1 D.¬p:∀x∈R,sin x>1解析命题p是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答案 C2.(2011·北京)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A.p∧q是真命题B.p∨q是假命题C.¬p是真命题D.¬q是真命题解析本题考查命题和逻辑联结词的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q是真命题.答案 D3.命题p:若a,b∈R,则|a|+|b|>1是|a+b|>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函数y=|x-1|-2的定义域是(-∞,-1]∪[3,+∞)则().A.“p或q”为假B.“p且q”为真C.p真q假D.p假q真答案 D4.设p、q是两个命题,则复合命题“p∨q为真,p∧q为假”的充要条件是().A.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B.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C.p、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D.p为真、q为假答案 C5.(2010·安徽)命题“对任何x∈R,|x-2|+|x-4|>3”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存在x0∈R,使|x0-2|+|x0-4|≤3考向一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判断【例1】►(2010·新课标全国)已知命题p1:函数y=2x-2-x在R上为增函数,p2:函数y=2x+2-x在R上为减函数,则在命题q1:p1∨p2,q2:p1∧p2,q3:(¬p1)∨p2和q4:p1∧(¬p2)中,真命题是().A.q1,q3B.q2,q3C.q1,q4D.q2,q4[审题视点] 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p1,p2的真假.解析可判断p1为真,p2为假;则q1为真,q2为假,q3为假,q4为真.答案 C“p∨q”、“p∧q”、“¬q”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2)判断其中命题p、q的真假;(3)确定“p∨q”、“p∧q”、“¬q”形式命题的真假.【训练1】已知命题p:∃x0∈R,使sin x0=52;命题q:∀x∈R,都有x2+x+1>0.给出下列结论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q”是假命题;③命题“¬p∨q”是真命题;④命题“p∨¬q”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解析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故③④正确.答案 C考向二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p:∀x∈R,x2-x+14≥0;(2)q: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3)r:∃x0∈R,x20+2x0+2≤0;(4)s:至少有一个实数x0,使x30+1=0.[审题视点] 改变量词,否定结论,写出命题的否定;判断命题的真假. 解 (1)¬p :∃x 0∈R ,x 20-x 0+14<0,假命题. (2)¬q :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题. (3)綈r :∀x ∈R ,x 2+2x +2>0,真命题. (4)綈s :∀x ∈R ,x 3+1≠0,假命题.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 【训练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 (1)p :∀x ∈R ,x 不是3x -5=0的根; (2)q :有些合数是偶数; (3)r :∃x 0∈R ,|x 0-1|>0.解 (1)¬p :∃x 0∈R ,x 0是3x -5=0的根,真命题. (2)¬q :每一个合数都不是偶数,假命题. (3)綈r :∀x ∈R ,|x -1|≤0,假命题.考向三 根据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2012·浙大附中月考)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数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数根.若“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审题视点] 先解不等式将命题p 与命题q 具体化,然后根据“p 或q ”与“p 且q ”的条件可以知道命题p 与命题q 一真一假,从而求出m 的取值范围.解 由p 得:⎩⎨⎧Δ1=m 2-4>0,-m <0,则m >2.由q 得:Δ2=16(m -2)2-16=16(m 2-4m +3)<0, 则1<m <3.又∵“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p 与q 一真一假.①当p 真q 假时,⎩⎨⎧m >2,m ≤1或m ≥3,解得m ≥3;②当p 假q 真时,⎩⎨⎧m ≤2,1<m <3,解得1<m ≤2.∴m 的取值范围为m ≥3或1<m ≤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要先确定构成命题的(一个或两个)命题的真假,求出此时参数成立的条件,再求出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成立的条件.【训练3】 已知a >0,设命题p :函数y =a x 在R 上单调递增;命题q :不等式ax 2-ax +1>0对∀x ∈R 恒成立.若p 且q 为假,p 或q 为真,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函数y =a x 在R 上单调递增,∴p :a >1. 不等式ax 2-ax +1>0对∀x ∈R 恒成立,∴a >0且a 2-4a <0,解得0<a <4,∴q :0<a <4. ∵“p ∧q ”为假,“p ∨q ”为真, ∴p 、q 中必有一真一假.①当p 真q 假时,⎩⎨⎧a >1,a ≥4,得a ≥4.②当p 假q 真时,⎩⎨⎧0<a ≤1,0<a <4,得0<a ≤1.故a 的取值范围为(0,1]∪[4,+∞).规范解答1——借助常用逻辑用语求解参数范围问题【问题研究】 利用常用逻辑用语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主要涉及两类问题:一是利用一些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二是利用充要条件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取值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解决方案】 解决此类题目首先是合理转化条件、运用有关性质、定理等得到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然后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求得所求问题.【示例】► (本题满分12分)已知c >0,且c ≠1,设p :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q :函数f (x )=x 2-2cx +1在⎝ ⎛⎭⎪⎫12,+∞上为增函数,若“p ∧q ”为假,“p ∨q ”为真,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1)p ,q 真时,分别求出相应的c 的范围;(2)用补集的思想求出¬p ,¬q分别对应的c 的范围;(3)根据“p ∧q ”为假、“p ∨q ”为真,确定p ,q 的真假. [解答示范] ∵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 ∴0<c <1.(2分)即p :0<c <1.∵c >0且c ≠1,∴¬p :c >1.(3分) 又∵f (x )=x 2-2cx +1在⎝ ⎛⎭⎪⎫12,+∞上为增函数,∴c ≤12.即q :0<c ≤12.∵c >0且c ≠1,∴¬q :c >12且c ≠1.(6分)又∵“p ∨q ”为真,“p ∧q ”为假,∴p 真q 假或p 假q 真.(7分) ①当p 真,q 假时,{c |0<c <1}∩⎩⎪⎨⎪⎧⎭⎪⎬⎪⎫c ⎪⎪⎪c >12且c ≠1=⎩⎪⎨⎪⎧⎭⎪⎬⎪⎫c ⎪⎪⎪12<c <1;(9分)②当p 假,q真时,{c |c >1}∩⎩⎪⎨⎪⎧⎭⎪⎬⎪⎫c ⎪⎪⎪0<c ≤12=∅.(11分)综上所述,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c ⎪⎪⎪12<c <1.(12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准确地把每个条件所对应的参数的取值范围求出来,然后转化为集合交、并、补的基本运算.【试一试】 设p :方程x 2+2m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q :方程x 2+2(m -2)x -3m +10=0无实根.求使p ∨q 为真,p ∧q 为假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尝试解答] 由⎩⎨⎧Δ1=4m 2-4>0,x 1+x 2=-2m >0,得m <-1.∴p :m <-1;由Δ2=4(m -2)2-4(-3m +10)<0, 知-2<m <3,∴q :-2<m <3.由p ∨q 为真,p ∧q 为假可知,命题p ,q 一真一假, 当p 真q 假时,⎩⎨⎧m <-1,m ≥3或m ≤-2,此时m ≤-2;当p 假q 真时,⎩⎨⎧m ≥-1,-2<m <3,此时-1≤m <3.∴m 的取值范围是{m |m ≤-2,或-1≤m <3}.。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逻辑用语2.理解逻辑关系的内涵,并能够辨析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和比较关系2.能力目标1.能够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逻辑用语2.能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思辨问题的兴趣和习惯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教学重点1.常用逻辑用语的掌握2.逻辑关系的分析和辨析三、教学难点1.逻辑关系的分析和辨析2.适当运用逻辑用语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3.情境体验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任课教师介绍逻辑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逻辑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2.学习和讨论(40分钟)1.学生听取教师讲授,理解常用逻辑用语和逻辑关系的内涵2.教师分组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逻辑关系,分析并归纳其特点,并列举样例3.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逐一向全班汇报所研究的逻辑关系及其样例3.情境体验(20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情境体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逻辑关系2.教师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判断哪些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和比较关系,并解释原因4.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篇短文,让学生在短文中找出逻辑关系,并概括文章大意2.学生自主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逻辑用语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运用3.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作业表现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考试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考试中准确运用所学知识,答题是否规范、易懂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教材2.课件PPT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等3.教学案例情境体验中需要的图片、故事等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精品教学案1.2 常用逻辑用语(新课标人教版,
学生版)
【考纲解读】
1.命题及其关系: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要点梳理】
1.命题: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四种命题:
(1) “若p ,则q ”是数学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2)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设A 、B 是两个集合,{}|()A x p x =, {}|()B x q x =,则 若A 是B 的真子集,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B 是A 的真子集,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A=B,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例题精析】
考点一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例1. (2012年高考山东卷文科5)设命题p :函数sin 2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
π
;命题q : 函数cos 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x π
=
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 为真 (B)q ⌝为假 (C)p q ∧为假 (D)p q ∨为真 【变式训练】
1. (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关于命题p :A φφ=,命题q :
A A 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q ⌝∨为假
B .()()p q ⌝∧⌝为真
C .()()p q ⌝∨⌝为假
D .()p q ⌝∧为真
考点二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
例2.(2012年高考辽宁卷文科5)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 是( )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变式训练】
2.(2012年高考湖北卷文科4)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
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B.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C.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D.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考点三 充要条件
(A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四 四种命题
例4.(2012年高考湖南卷文科3)命题“若α=
4
π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 A.若α≠4π,则tan α≠1 B. 若α=4
π
,则tan α≠1
C. 若tan α≠1,则α≠4π
D. 若tan α≠1,则α=4
π
问题: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例. (2010年高考安徽卷文科11) 命题“存在x R ∈,使得2
250x x ++=”的 否定是 .
【课时作业】
1. (福建省福州市2012年3月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命题“0,>∈∀x
e R x ”的否定是( )
A.0,≤∈∀x e R x
B.0,≤∈∃x e R x
C. 0,>∈∃x e R x
D.0,<∈∀x
e R x
A. “p 或q ”是真命题
B. “ p 或q ”是假命题
C.
为假命题 D.
为假命题
4.(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科8)若向量(x,3)(x )a R =∈,则“x 4=”是“||5a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1)对于实数,,a b c ,“a b >”是“2
2
ac bc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题回放】
1.(2012年高考安徽卷文科4)命题“存在实数x,,使x > 1”的否定是( ) (A )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 1 (B )不存在实数x ,使x ≤ 1 (C )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 1 (D )存在实数x ,使x ≤ 1
2. (2012年高考福建卷文科3)已知向量a=(x-1,2),b=(2,1),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 ) A.x=-
1
2
B.x=-1
C.x=5
D.x=0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 (2012年高考陕西卷文科4)设,R a b ∈,i 是虚数单位,则“0ab =”是“复数i
b
a +为纯虚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 (201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4)设集合
{}|20,A x R x =∈->{}|0,B x R x =∈<{}|(2)0,C x R x x =∈->则“x A B ∈⋃”
是“x C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2011年高考福建卷文科3)若a∈R,则“a=1”是“|a|=1”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1. (2011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设,a b 是向量,命题“若a b =-,则a b =”的逆命题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12. (2011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4)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2
40x x n -+=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