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hlchzh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hlchzh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8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A.纬山出现了“雪锋”现象,主要原因是()
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人类活动D.地形地势
10、热岛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影响B.地形因素影响C.人类活动影响D.海陆因素影响
合作探究:
①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海近的地方温差____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比陆地出现拖后________月。
③请同学们读图思考讨论:沿海地区的降水比内陆的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学生初步树立关注身边地理环境,培养对生活中地理现象探究的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d?query=%CA%C0%BD%E7%C4%EA%C6%BD%BE%F9%C6%F8%CE%C2%B7%D6%B2%BC%CD%BC&mood=0&picformat=0&mode=1&di=0&p=40230504&dp=1&did=2
2.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的影响D.河流的影响
3.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陆位置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D.河流的影响
4.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③读P72图比较安第斯山脉两侧景观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综合练习:P72页填表完成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气候的教案

初中气候的教案

初中气候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等方法分析气候特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气候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

2. 运用图表、资料等方法分析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2. 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材、图表、资料等教学用具。

2.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天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图片、实例等方式引出气候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气候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气候是长期稳定的天气状况。

2. 讲解气候的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并让学生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讲解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图表、资料等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分析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气候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

2.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图表、资料等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张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

2. 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撰写一篇短文。

六、课后反思(课后)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气候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气候特点的能力。

3.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和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纬度高低导致的气温差异。

2.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3.理解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为什么树木会落叶?为什么会有四季的轮转?(过渡)不同的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学习】世界上各地气候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这是气候的根本影响因素。

而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以及地表的起伏和人类活动通过影响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1.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并且太阳的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从太阳到地球的光线可以近乎看成是平行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的高度角就是相同的,那么地表上各个地区所得到的太阳光热是相同的。

世界上也就没有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之分了。

(过渡)那么,地球表面是平坦的吗?地球上所有地区得到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地球时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时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据此完成:活动1:观察ABC点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它们得到的太阳光热情况。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现象的成因,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现象的成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的成因。

2.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

3.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提问:“为什么在夏天我们开空调,而在冬天我们开窗户?这是因为气温的高低不同,那么气温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成因,看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三、气候现象的成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如热带雨林、沙漠、冰川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气候现象的特点。

2. 教师提问:“这些气候现象的成因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四、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如亚洲季风气候、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气候特点。

2.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不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而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一、导入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进修一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探究
1. 太阳辐射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地球表面的气候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来维持的。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大气运动会带来风和降水,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

3. 地形地貌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比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而平原地带则容易形成暖湿气候。

4.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洋流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的温度会影响气候的湿度和降水量。

5.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影响地表的反射和蒸发,改变气候模式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进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形地貌、海洋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希望同砚们能认真进修,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气候的因素则是理解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关键。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为后续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章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地球的形状与气候: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气候的差异。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阐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海陆分布与气候:分析了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以及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地形地势与气候: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三)教材特点内容丰富:教材涵盖了影响气候的多个因素,内容全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重实践:教材设置了一些探究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体现人地关系:教材强调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如晴天、雨天、阴天等。

同时,在七年级上册前面的章节中,学生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图等基础知识,为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思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
7.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共同探讨问题。
8.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教师运用实例,解释我国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讲解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介绍纬度对太阳辐射的接收程度,影响气温和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讲述陆地和海洋在吸收和释放热量上的差异,影响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分析山脉、高原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洋流:解释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示例:连续一周记录学校所在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数据,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要求:每组制作一份PPT,展示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阅读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文章,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新认识。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大气层的温度变化、气候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方面认知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以及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层的温度变化等。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内容安排上,条理清楚,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从影响全球气候的础因素太阳辐射人手,总结出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之后分析得出同纬度海陆气候差异的原因,又分析了在陆地上地形地势因素造成的局部气候差异,在分析了客观原因造成的气候差异之后,又分析了主观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教材中“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就会造成太阳高度的不同,太阳辐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特意安排了2个“活动”,通过模拟实验和直观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原理。

“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是教材特别处理之处,对应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二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部分内容)。

教材之所以做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难点适当下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地球运动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影响深刻,可以作间接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对待。

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凸现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特别是公转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太阳辐射的分布差异,决定了地球上不同热量带的形成和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可以用“气候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教学目标1、根据图文资料,能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并能分析原因。

二、重点难点分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疑惑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并利用动画直观演示太阳高度的概念和影长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考点知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设计
补充
【预习交流】
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
海陆分布与气候
1.引导学生思考:夏季,人们在水中为什么感到凉爽?
2.设问: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度不同呢?(分析:这是因为水体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也呈一定的差异。)
3、引导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2)将五带的名称填在适当的位置。
参考答案
预习:
1.太阳光热、垂直照射、极昼、极夜
2.
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23.5°N-23.5°S


温带
北温带
23.5°N-66.5°N


南温带
23.5°S-66.5°S


寒带
北寒带
23.5°N-66.5°N


南寒带
23.5°S-66.5°S
纬度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温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寒带
北寒带
南寒带
【预习诊断】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_________洲。
【预习质疑】
预习本节后存在的问题请写下来: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3.热、北温、大洋洲
课堂限时作业:
1.B 2.B3.D4.C5.C
6.略
4、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初中气候地理教案

初中气候地理教案

初中气候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概念和主要气候类型;2. 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3. 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农业、服饰、建筑等;4.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具体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图片、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询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2. 播放气候变化的影响视频,引起学生对气候问题的关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2.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3. 介绍影响气候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2.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如水稻种植需要湿润气候;2. 分析气候对服饰的影响,如寒冷气候下需要穿厚衣物;3. 分析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下需要防雨防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气候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分布图,标注主要气候类型;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课堂探究、案例分析、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绘制气候分布图和撰写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_世界的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世界的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实验仪器: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以太阳直射赤道为例,观察手电筒分别照射赤道、30°N 和60°N时的光圈大小和光的亮度,并完成记录。

教师点拨,并借助放大镜聚光点燃火柴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照射面积小、光束集中时,气温高。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由现象形成理论知识。

受()因素的影响,A处纬度低,接受的太阳光热(),气温()。

B处纬度高,接受的太阳光热(),气温()。

前后呼应,总结应用:运用所学解决同一经度形成从热带、温带到寒带不同的气候类型的原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探究问题:同一纬度位置形成了温带海洋性录表,并依据生活经验推测赤道、30°N和60°N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实验完成后学生通过展示台展示自己实验结论。

学生观看视频,加深理解。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小组互动交流。

明确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学生利用刚才所学解决一开始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小组合作不同,但仍然理解不到位,所以设置实验探究,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和生活经验理解,更直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总结归纳提升。

总结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它们在降水、气温年较差方面有什么不同?影响因素是什么?进一步实验探究陆地和海洋的温差大小。

实验仪器:两个烧杯,一个装有100ML水,一个装有等体积沙土,酒精灯、铁架台等加热仪器,温度计。

实验过程:①测量烧杯里水和沙土的起始温度。

②把两个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加热,并测量时事温度,观察温度的升高状况,三分钟后同时读出水和沙土的温度。

③把两个烧杯放在室外进行冷却。

④测量冷却后的温度。

进一步总结实验结论:距海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据海远,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学以致用:读下图哪儿的年较差最大或最小?影响因素是?探究分析三地的降水、气温年较差的差异与所处位置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气候》(第1课时)。

这一节主要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并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认识到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对气候有一定的感知。

然而,他们对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气候概念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能够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气候变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3.通过实际观察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现象。

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图表,用于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准备一些实际观察和案例分析的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现象。

3.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展示气候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的概念和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引言1.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1.3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气候形成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影响气候的地理因素:地形、纬度、海洋。

3.2 影响气候的大气环流: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3 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例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

3.4 气候变化的实验探究: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1 阶段一:导入4.1.1 利用图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候的概念。

4.1.2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为何各不相同?为何有的地区气候湿润,有的地区干燥?4.2 阶段二:学习地理因素4.2.1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等。

4.2.2 学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中纬度、极地等。

4.2.3 探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3 阶段三:学习大气环流4.3.1 学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3.2 分析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4.4 阶段四:案例分析4.4.1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4.2 探讨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4.5 阶段五:实验探究4.5.1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5.2 进行实验,并观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蒸发等的影响。

5.1 多媒体讲授法: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5.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 掌握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1. 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相关气候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地球表面的气候现象。

2. 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哪些因素?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

2.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

3. 地形: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平原海拔低,气温高。

4.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四、实例分析1. 让学生举例说明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师点评,总结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反映影响气候因素的思维导图。

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不足。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掌握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教学内容与分析(一)教学内容1.地球形状与气候2.地球运动与气候3.海陆分布与气候4.地形地势与气候5.人类活动与气候(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能简要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4.能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正确的环境观念。

6.学会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目标分析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较抽象,由于学生的空间概念意识不强,对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对于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和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空间思维太强,利用课件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形成四季,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通过PPT展示各地不同的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地区景观的差异。

问题一:地球形状与气候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明确:(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什么?【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与展示】知识一:海陆分布影响气候1.教师出示水和沙土的实验图,让学生总结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

2.教师出示世界1月气温分布图和世界七月气温分布图,并在北半球标注出同纬度的两个点A点和B点,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

3.教师出示下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同纬度地区,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4.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复习知识: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巩固练习】(1)观察:A与B气温较高的___。

(2)若上图为夏季,甲区与乙区,代表陆地的是____,代表海洋的是_____(3)若上图中,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为______季节.知识二:地形地势影响气候1.教师出示山的雪线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山的阳坡和阴坡雪线高低有何不同?(2)雪线的高和低各说明什么?(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山的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2.教师出示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与B在位置上有什么区别?(2)观察A与B的降水柱状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山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同纬度的重庆与峨眉山,它们的海拔各是多少?(2)它们的气温各是多少?(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巩固练习】上图中,甲为_____坡,降水______;若甲地气温为15℃,则山顶乙地的气温约是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目标引路,自主学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
习了世界气候的主要类
型,我们现在来完成下
图,世界的主要气候类
型。

通过填图,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就要知道描述气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是气温,二是降水。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要想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就要知道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哪些呢?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热带草原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气候,气候
气候和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山西属于气候。

学生填表。

(1)纬度位置
①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纬度地区气温。

②赤道附近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2)
海陆位置
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
温,冬季相反。

②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
水。

(3)地形
①随地势升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
温约下降。

通过回
顾旧知,知识链
接引起学生探
索知识的兴趣,
为今天的学习
打下基础。

目标深化,交流探讨
1.我们刚刚复习过的世
界气候类型中有热带的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纬度位置的影响
气候,温带的气候,还有寒带的气候,他们依次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分布,说一说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师生共同看一下视频世界的气候。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气候景观也是不同的。

2.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指导学生看图4.19亚欧大陆40°N—60°N附近的气候差异。

他们都位于中纬度地带,形成了温带的气候。

“以温定带”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这三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关注一下他们的降水。

他们的降水有什么差异?“以水定型”
我们现在来读一下图4.17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中纬度的亚欧大陆,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主要发布着什么气候?
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赤道地
区空气受热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冷,
气流下沉,很难形成降水。

所以,从低纬到高纬,气
温逐渐降低。

从降水来看,赤道多雨。

中高纬度地区
的降水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学生读课本并看图,说出这三种气候的分布。

温带海洋
性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以亚欧大陆为例
读图4.19,亚欧大陆40°N—60°N附近气候差异
学生说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夏季风从海洋
吹来。

温带海洋性气候,风常年从海洋吹来,全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

进一步读
图,让学生充分
利用课本中的
图,学习和巩固
知识。

甲乙
有人去南美洲旅游,在安第斯山A,B两处分别拍下了两张照片。

过了些日子,他记不清哪一张是A地,哪一张是B地了,你能帮他辨别清楚吗?
漫画反映了当前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

这一问题带来的后果是
造成此问题的人为原是
小结:
世界的气候
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因素
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互相影响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气候的两
大要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科的要求是: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的教材分析及学生学情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纬度、地形和海陆。

2、举例说明三大因素对于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生活、各类地图、景观图,并要通过读图和实例分析自己得出,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2、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人类活动和气候要让学生以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电子白板与引导、启发,讲解相结合。

使学生达到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的基本规范,具体体现在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三维目标要求上。

将课标上的这一要求细化为具体的三维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

三维目标紧紧结合课标要求的“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目标展开,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指
出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一举两得,在实际教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要求同学们知道气候是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这一部分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对于从来没有学过气候的同学们来说,必须要了解一下,它是学好本节课的一个基础之基础,必须要知道这个知识点才好开展下面的讲解,所以我大概用了2分钟的时间来讲解这一点。

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是探究三大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是如何对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

虽然这一环节内容是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但是难度不大,所以我采用的是读图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小环节:
小环节一: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给出课本63页和65页图4.15和图4.16学生明白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分布,以及地图上这些气候的景观图,让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引用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所学的“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长江两岸柳枝才刚刚发芽,大兴安岭的雪花还在飞舞”来举例告诉学生这也属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小环节二: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1)温度:PPT图片直观展示夏天是在水里热还是在陆地上热?冬天呢?学生对这样的卡通图片很感兴趣,所以回答很积极。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也引入了跟现实紧紧相关的例子:汾河公园每天都有冬泳的人,自己来判断一下冬天陆地和海洋是哪里温度更高?(2)降水:用PPT 直观展示东经和我国的西安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看后让他们分析形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

小环节三: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环节也是先给学生看图,建立表象后让同学们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在分析地形对气候中的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举一些常见的俗语和诗句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让他们知道地理与生活的完整统一。

三、反思本课的亮点
本次课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在教学中运用过了大量的图片来展示纬度、海陆、地形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图片展示能够直观的向学生展现不同位
置、不同纬度的不同气候景观图。

同时在教学中还穿插了大家同学以前所学过的诗句和俗语进行教学(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地里与其他科目的统一性,同时也展现了地理科目的多样性。

教学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时,给出了不同纬度的两个地点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从图中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教学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时我将课本里的插图做了简单的更改,让学什么们能更直观的看出海陆因素与气候的关系。

在教学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不仅引用了直观的图片,还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诗句和俗语来给大家讲解。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问题:
1、课堂中举的例子有点少,本次课其实是对本单元1、2节气温和降水的一个总
结,知识点基本上在前面大家就已经学过了,所以它起到的是一个糅合作用,可以多举些例子让同学们更深入的透彻理解。

2、课堂气氛活跃不够,虽有部分同学踊跃回答,但是属于少数,没能把大部分
同学的积极性调动出来,而且课堂上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3、板书不够整洁,讲课时语言不够熟练、精炼,表达不是很准确,出了一次口误。

改进:
1、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2、多看一些相关的地理书籍,充实自身的地理知识素养。

3、在课堂上尽量的少讲,多放学生去自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与学生交流,及时发
现自己的缺点。

通过这次的录播教学,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多方面的不足:如教学语言不精练、板书不够简洁,教学时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花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同时在课下,我应该多看一些相关地理书籍来充实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

其次,应该加强师生交流,找到一种更好地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