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学案】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学案】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学习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学习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问题:如下图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合作探究、归纳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1

3

∣= ,∣0∣= .

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当a是正数(即a>0)时,∣a∣= ;

当a是负数(即a<0)时,∣a∣= ;

当a=0时,∣a∣= .

4、随堂练习

P11第1、2、3大题

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

阅读P12,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三、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1、例题 P13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

四、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当堂清

1.______7.3=-;______0=;______75.0=+-.

2.______31=+;______45=--;______3

2=-+. 3.______510=-+-;______5.55.6=---.

4.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5.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

2,那么这个数为______. 6.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______.

7.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负数或零

D .正数或零

8.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参考答案:1.3.7, 0, -0.75 2. 31, 4

5-, 32 3.15, 1 4.0, 正数, 负数 5. 3

2± 6. 4± 7.C 8.B 六、学习反思

1.5《有理数的乘方》学案

§1.5 有理数的乘方 一、学习目标: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3、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培养运算能力; 二、学习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三、学习难点: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四、新知学习: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活动1:欲与山峰试比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是8 844米.把一张足够 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 猜猜看,你的答案是: (二)尝试发现 探索新知 活动2:做一做 . (三)例题引入 应用新知 例1、指出下列乘方的底数、指数并计算: (1).4 )3(- (2).52)(- (3).7 0 (4).3 2 1)(-

活动3:智力闯关 第二关:计算 =2 10 = =3 10 = =410 = 第三关:判断 我是法官,我来判(对的画“√”,错的画“×”.) (1) 62332 =?=; ( ) (2)2 33-2-)()(=; ( ) (3)2 2 3-3-)(= ; ( ) (4)) ()()()(22222-4-?-?-?-=; ( ) (5)3 23222=)( ; ( ) 议一议 不计算下列各式的值,你能确定其符号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吗?说出你的根据. (1).51)2(- (2).502)(- (3).50 2 (4).51 2 (5).2013 (6).2013 1 归纳: 用一用 你能迅速判断下列各幂的正负吗? (1).5 16 (2).4 25 (3).5 )8(- (4).6 )3(- (5).101 )1(- (6).50 )4 1(

有理数基本概念

有理数的概念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1、正数与负数: 正数:像1,1.1,517,2009 等大于0 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像-1,-1.1,-517,-2009 等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即正数>0>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在实际生活中,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向东走100 米记作-100 米,则向西走五十米记作+50 米。 盈利100 元记作+100 元,则亏损100 元记作什么? 水位升高1.2 米,下降0.7 米,如何用有理数表示? 2、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1)任意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2)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如π ; (3)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注意: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是唯一的中性数 (4)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但不是最小的有理数。 3、数集:把一些具备同一特征的数放在一起,就组成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例如: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有理数集;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整数集。 4、有理数“0”的作用: 随堂练习 1、气温下降2度记?2°C,那么上升3度表示为°C . 2、用+20米表示前进20米,那么?15米表示. 3、如果向北走10 m记作+10 m,那么?6 m表示(). A 、向东走6 m B、向西走6 m C、向南走6 m D、向北走6 m 4、有理数包括(). A 、整数、分数和零 B 、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C 、正数和负数D、正数和分数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有理数中,零的意义表示没有 B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一、尝试准备 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开车去省城了(课件演示老师开车的情景)。我们的省城在哪儿? 生:(异口同声)南宁。 师:你们一定想知道老师开车的速度快不快。 请看:(出示课件)黄老师开车去南宁,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师: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 男生甲:老师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80:2 女生甲:老师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200:5 师:看样子我们的男生与女生在暗暗地展开比赛了。好!老师要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男生、女生积极讨论) 女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一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2:80 男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二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5:200。 师: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 生(齐答):比值相等。(学生欢呼,老师露出惊讶的神色。) 男生:我发现2︰80=5︰200。(学生再次欢呼,老师报以欣慰的目光。) 女生:还有其他的比相等吗?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就相等呢? 男生:相等比有什么特点呢? 师:好,大家提的的问题很多,象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你们想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 师:我们班男生、女生都很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 女甲:我给男生出一道判断题,比就是比例,对吗? 男甲:不对(男生、女生紧张地出题,应答神态煞是可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水平。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准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能够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能够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精品导学案 湘教

第14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难点:乘方的运算。 目标导学:(2分钟)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你是用什么数学方法求出来的呢? 自学自研:(16分钟) 模块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阅读教材P41“议一议”之前的内容,寻找规律,完成下面内容: 在小学我们就学过,2×2可以简记为22,2×2×2可以简记为23,那么2×2×2×2可以简记为,2×2×2×2×2可以简记为。 类似地,(-2)×(-2)= ; (-2)×(-2)×(-2)= ; (-2)×(-2)×(-2)×(-2)= ; (-2)×(-2)×(-2)×(-2)×(-2)= 。 归纳:1、一般地,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则把连续的n个a相乘简记为a n。 a n= 读法:a n读作a的n次幂或者是a的n次方。 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在a n中,a叫做,n叫做,特别地,a2通常读作a的,a3通常读作a的。a1规定为a。 例1、填空:①(-3)×(-3)×(-3)=. ②(—)×(—)×(—)×(—)=; ③在(-)3中,指数是,底数是,幂是。 变式1、76表示()。 A、7个6相乘; B、7乘6; C、6个7相乘; D、7个6相加。 变式2、填空:(-2)4读作-2的4次方,结果是。 -24读作2的4次方的相反数,结果是。 模块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阅读教材P41“议一议”~P42,寻找规律,完成下面的内容: ①22= ;23= ;24= ;25= 。 ②(-2)2= ;(-2)3= ;(-2)4= ;(-2)5= 。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姓名杨其明年级初一授课时间2012-9-8 教师姓名许晶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探索,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了解分类讨论思想; 2.借助数轴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学会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绝对值的意义,会进行与之有关的计算; 重点: 1、负数的概念,并会应用负数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有理数概念的理解,有理数的分类和识别,。 3、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识别 说明:本次课主要是正对课本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进行复习巩固。 第一部分:正负数、有理数定义,有理数分类 【知识回顾】 (1)正数:像3,2,+0.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 (2)负数:像-3,-2,-15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 (3)0既不是也不是,0是正数与负数的。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如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4)在同一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的意义。 (5)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就是正数,带“-”的就是负数,如-a,当a=0时,-a=,当a表示负数时-a是,只有当a是正数时-a才是。 2、有理数的定义 、、统称为整数。如:-2,101,0,-10.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 如:1.2,0.3, 2 5 -, 22 7 ,-3.1。如:-1,0.003,0, 6 7 -, 1 3 ,-7.9,32。整数和 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也可以分为正数、零、负数,正数又分为、。 3、有理数分类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 ,那么m ∶n =( )∶(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 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 (3) 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 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 ) 8、解比例。 0.6∶4=2.4∶x 6∶x =15∶1 3 0.612=1.5x 34∶12=x ∶4 5 1112∶45=2536∶x x ∶114=0.7∶12 9、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 2与y 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3)用a,30,6和27组成比例。 10、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有理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

有理数的概念知识梳理 有理数的概念一、目标认知学习目标: 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求法和性质,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会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掌握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法和性质,进一步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相反数的概念及求法,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比较大小 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尤其是用字母表示的时候的意义。运用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负数的引入 要点诠释: 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零上6℃和零下6℃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样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知识点二: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像3、1.5、、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 (2)像-3、-1.5、、-584等在正数前面加“-”(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0小。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注意: (1)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加上“+”(读作正)号, 例如:3、1.5、也可以写作+3、+1.5、+。 (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若a表示的是正数,则-a是负数;若a表示的是0,则-a仍是0; 当a表示负数时,-a就不是负数了(此时-a是正数)。 知识点三: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要点诠释: 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1)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这时的分数包括整数。 但是本节中的分数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2)因为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上述小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整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例如:1、2、 3、0、-1、-2、-3等等。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例如:、、0.6、-、-、-0.6等等。 知识点四:有理数的分类 要点诠释: 1、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 2、按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分类: 注: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也叫做自然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如果用字母表示数,则a>0表明a是正数;a<0表明a是负数;a 0表明a是非负数;a 0表明a是非正数。 知识点五:数轴的概念 要点诠释: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3)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通常取向右为正方向)。 知识点六:数轴的画法

1.5.1 有理数的乘方(学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1)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了解幂、底数、指数等相关概念; 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学习过程 一、初窥小径·遇数学之谜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二、拾级而上·探数学之理 1.(-2)×(-2)×(-2)×(-2)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2.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作 a n,读作 a的 n 次方。求n个因数的的运算叫做乘方。 三、步步登高·品数学好用 活动一、说出下列乘方的底数、指数和意义。 (-2)4-24 活动二、同桌两个人为一组,一位同学写出4个乘方的形式,让另一名同学写出相应的底数和指数。 活动三、分析比较 呢? 与 5 3 5 32 2 ? ? ? ? ?

例1、计算:(1)(-4)3;(2)(-2)4;(3)(- 3 2)3。 【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 四、勇攀高峰·解数学之谜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是真的吗? 课堂达标 1.(-9)8表示的意义是( ) A .-9乘8 B .8个-9相乘 C .9个8相乘的相反数 D .8个9相乘的相反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的底数是-2 B .-????342 的底数是-34 C .-62的底数是6 D .(-3)2的底数是3 3.化简(-1)2 020的值是( ) A .2 020 B .-2 020 C .1 D .-1 4.(-2)3与-23 ( ) A .互为相反数 B .相等 C .互为倒数 D .它们的和为-10 5.计算: (1).(-1)10 (2).(-1)7 (3).83 (4).(-5)3 (5). (-3)2 (6). -32 五、一览众山·悟数学之美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困惑? 六、追逐梦想·巩固提升 《名校课堂40页》

有理数的概念教案 例题 习题

有理数的概念一、目标认知学习目标: 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求法和性质,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会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掌握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法和性质,进一步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相反数的概念及求法,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比较大小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尤其是用字母表示的时候的意义。运用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 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负数的引入要点诠释: 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零上6℃和零下6℃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样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知识点二: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要点诠释: (1)像3、1.5、、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 (2)像-3、-1.5、、-584等在正数前面加“-”(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0小。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注意:(1)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加上“+”(读作正)号, 例如:3、 1.5、也可以写作+3、+ 1.5、+。(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a表示的是正数,则-a是负数;若a表示的是0,则-a仍是0; 当a表示负数时,-a就不是负数了(此时-a是正数)。知识点三: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要点诠释: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注:(1)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这时的分数包括整数。 但是本节中的分数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2)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并合理运算。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

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 63个2 第64格=2×2×······×2=263 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a·…·a=a n a 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设计意图):

第二章有理数的相关概念

有理数的相关概念 教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并能实现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有理数中的知识与概念; 难点:1、绝对值、有理数知识的灵活应用; 知识点梳理: 1、正数与负数; 3、数轴; 4、相反数; 5、绝对值; 6、有理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1、正数与负数 【例1】在8.5,-2.1,+4,0.6,,0中,是负数的是_________。 【例2】水位上升20m记作+20m,则-30m表示______________,水位不升不降记为__________。 【例3】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至_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例4】某图纸上说明:一种零件的直径是mm,下列尺寸合格的是【】 A.30.05mm B.29.08mm C.29.97mm D.30.01mm 【例5】七年级一班第一小组五名同学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数为85分,一名同学以平均成绩为标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低于平均分记为负,将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作-15分,-4分,0分,4分,15分,则这五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分?

【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88.1,5,2006,14.3,722,0,34,4++-----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2、上升3.5米记作_________米;下降5.3米记作__________米。 3、某冷库的温度是16-℃,下降了5℃,又下降了4℃,则两次变化后的冷库的温度是__________。 4、某食品包装上标有“净含量385±5克”,这袋食品的合格率含量范围是 克至 克. 5、排球比赛所使用的排球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现检查4个排球的质量,超过规定质量的记做正数,不足规定质量的记做负数。1—4号排球检查结果如下+15,-10,+30,-20,那么哪一号排球的质量好些【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6、某饮料公司生产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印有“60030(ml )”的字样,那么30ml 表示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了5瓶,容量分别为603ml ,611ml ,588ml ,568ml ,628ml ,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 7、光明牛奶再一次质量检测中,测得七袋牛奶的质量分别为498克、500克、503克、496克、497克、502克、504克。这七袋牛奶质量的平均值是多少? 以平均值为标准(超出为正、低于为负),用正、负数分别表示出他们对应的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和18:30 ⑵0.4:0.2 和 1.8:0.9 ⑶5/8:1/4 和7.5:3 ⑷2:8 和9:27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有理数的乘方学案

课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导学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细胞每半小时分裂成2个,请问2小时后分裂成_________________个,5小时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2、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列式表示) 二、合作探究 (一)、自学课本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 n n ???=, a a a a a a 读作___________. 1)叫乘方,叫做幂,在式

子an中 ,a叫做,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二)、新知应用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2)×(-2)×(-2)=. (2)、(—1 4 )×(— 1 4 )×(— 1 4 )×(— 1 4 )=; (3)x?x?x?……?x(2010个)= 2、填空: 1、(-2)10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3、( 1/3)8的指数是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 m表示____个 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5、x m表示____个____相乘,指数是_____,底数是______,读作________. 例题学习1:计算 ①(—4)3 ②(-2)4 ③(- 3 2)3 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当指数是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_数;

有理数的概念--教案+例题+习题

有理数的概念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了解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求法和性质,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会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掌握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法和性质,进一步学习使用数轴,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相反数的概念及求法,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比较大小 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尤其是用字母表示的时候的意义。运用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负数的引入 要点诠释: 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零上6℃和零下6℃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样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知识点二: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像3、1.5、、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 (2)像-3、-1.5、、-584等在正数前面加“-”(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0小。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注意: (1)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加上“+”(读作正)号, 例如:3、1.5、也可以写作+3、+1.5、+。 (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若a表示的是正数,则-a是负数;若a表示的是0,则-a仍是0; 当a表示负数时,-a就不是负数了(此时-a是正数)。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郓城县唐庙乡中心校教师:王桂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想一下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上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6:8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4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1 5 路程(千米) 4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学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1) 授课时间:2016.9.28 课型:新授课课时:1 学习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难点:乘方的运算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交流,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复习巩固: 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 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2、探究概念: 一般地,几个相同因数a相乘,即a.a……a,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在a n中,a叫做底数, n叫作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幕。 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的一次方,即5-51,指数为1通常不写。 (2)警示: 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n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 ②幕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幕; ③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运算,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 ④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括号 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 (3)拓展:底数为-1,0,1,10, 0.1的幕的特性: (T)n= I n为奇数0n=_0_(n为正整数)1n=丄血为整数) J n为偶数 10n=100……0 (1后面有卫个0), 0.1n=0.00…01 (1前面有_n_个0)(4)乘方的符号法则: 负数的奇次幕是旦数,负数的偶次幕是丄数。 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幕都是_0_。 (5)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 (6)用计算器作乘方运算。

有理数的历史定义

有理数的历史定义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比,例如3/8,通则为a/b,故又称作分数。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Q,Q+,或。定义如下: 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有理数在希腊文中称为λογο?,原意是“成比例的数”。英文取其意,以ratio为字根,在字尾加上-nal构成形容词,全名为rational number,直译成汉语即是“可比数”。对应地,无理数则为“不可比数”。 但并非中文翻译不恰当。有理数这一概念最早源自西方《几何原本》,在中国明代,从西方传入中国,而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出现了错误。 明末数学家徐光启和学者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时的底本是拉丁文。他们将这个词(“λογο?”)译为“理”,这个“理”指的是“比值”。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欧美数学典籍的译本多半采用中国文言文的译本。日本学者将中国文言文中的“理”直接翻译成了理,而不是文言文所解释的“比值”。后来,日本学者直接用错误的理解翻译出了“有理数”和“无理数”。 当有理数从日本传回中国时又延续错误。清末中国派留学生到日本,将此名词传回中国,以至现在中日两国都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说法 可见,由于当年日本学者对中国文言文的理解不到位,才出现了今天的误译。 运算[编辑] 有理数集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封闭的。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如下: 两个有理数和相等当且仅当 有理数中存在加法和乘法的逆: 时, 古埃及分数[编辑] 主条目:古埃及分数 古埃及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有理数。每个有理数都可以表达为有限个两两不等的古埃及分数的和。例如: 对于给定的正有理数,存在无穷多种表达成有限个两两不等的古埃及分数之和的方法。 形式构建[编辑] 数学上可以将有理数定义为建立在整数的有序对上的等价类,这里不为零。我们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