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上课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孙权劝学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3.其他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2)乃: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3)与:与.蒙论议______________(4)者: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肃遂拜蒙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篝火狐鸣,鱼腹中书。 3、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 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 天下唱,宜多应者。”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原因是什么?
3、隆中对
•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 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诸葛亮为什么认为不能与曹操争锋?
•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诸葛亮认为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原因是什么?
•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 诸葛亮认为刘备能成就霸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 用刘备的话侧面衬托出诸葛亮才能的句子是: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 体现诸葛亮“老臣心”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分析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C. 狼不敢前吾日三省吾身D. 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答案】(1)B(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1)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代词;B.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从隧道”/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一样”;C.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日:副词,每天;D.以:用/以: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故选B。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只”,意为“仅,只”。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权谓吕蒙曰(当初)(2)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只是)(5)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6)即.更刮目相待(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辞以军中多务)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撰的_________(体例)通史。
宋神宗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孙权对吕蒙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3)通过鲁肃的语言写吕蒙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司马光;编年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_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只解释加点词即可)(1)处处志.之()(2)不蔓.不枝()(3)不能名.其一处()(4)火.烧令坚()(5)船.载以入()(6)温故.而知新.()(7)从流荡,任意东西..运于渤海之尾()..()(8)箕畚(9)一石或尽.粟一石()(10)担中肉尽.()(11)空谷..传响()(12)温故.而知新.()(13)录毕,走.送之()(14)吾与汝毕力平险.()(15)无丝竹之乱.耳()(16)策.之不以其道()(17)众妙.毕备()(18)用讫再火.令药熔()(19)愿为市.鞍马()(20)不耻.下问()(21)其一犬.坐于前()(2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4)策.勋十二转()(2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6)天下苦.秦久矣)(27)将军身披坚.执锐.()(28)公将鼓.之()(29)狼不敢前.()(30)北.通巫峡()(31)神弗福.也()(32)入.则无法家拂士()(33)先.天下之忧而忧()(3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5)互相轩邈..()(36)失期,法.皆斩( )(37)人恒过.,然后能改()(3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39)百废.具兴()(40)恢弘..志士之气()(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2)石青..糁之()(43)君将哀而生.之乎()(44)亲.贤臣,远.小人.()(45)横柯上.蔽.()(46)欲穷.其林()(47)所以动.心忍.性()(48)上使外.将兵()(49)失期,法.皆斩()(50)此皆良实..()(51)有所广.益()(52)优劣..得所()(53)手.自笔录()(54)斗.折蛇.行()(55)其岸势犬牙..亭上者()..差互()(56)有亭翼然(57)苟全.性命于乱世.()(58)无案牍之劳.形()(59)皆若空.游无所依()(60)尉果笞.广()(61)行拂乱.其所为( ) (6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63)皆朝服.衣冠()(64)以光.先帝遗德()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予观夫巴陵胜状..3.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5.连月不开.6.浊浪排空..7.薄暮..冥冥8.春和景.明9.波澜不惊.10.沙鸥翔集.11.宠.辱偕忘12.把.酒临风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微.斯人,吾谁与归1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8.野芳.发而幽香19.负.者歌于途20.伛偻..提携21.泉香而酒洌.22.杂然而前陈.者23.觥.筹交错24.苍颜..白发25.树林阴翳26.湖中人鸟声俱绝.27.雾凇沆砀..28.惟.长堤一痕2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0.及.下船二、解释下列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3.玉盘珍羞.直万钱三、一词多义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一长烟一.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4.开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5.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6.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7.为或异二者之为.全石以为.底8.空浊浪排空.长烟一空.9.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10.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11.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暮而归而.不知人之乐1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13.谓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14.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四、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微.斯人古义:今义:2.气象..万千古义:今义:3.越.明年古义:今义: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 —5.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6.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今义: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今义:8.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9.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10.沙鸥翔集.古义:今义: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百废.具兴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然则北.通巫峡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5.先.天下之忧而忧6.后.天下之乐而乐7.山.行六七里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名.之者谁10.故自号.曰醉翁也11.杂然而前.陈者12.大雪..三日六、辨析下列文言句式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4.行者休于树5.属予作文以记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___对___说:“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可不学!”___以军中多事。
___说:“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你说你忙,谁比我更忙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受益匪浅。
”___于是开始研究。
当___经过寻阳时,与___讨论,大为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再是___了!”___回答:“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大哥,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___于是拜访___的母亲,结为朋友后离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___对___说(当初)。
2)___以军中多事(事务)。
3)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难道)4)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只,只是)5)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再是___了!(不再是)6)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B.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___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___以军中多事B.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当___过寻阳,与___/论议___以军中多事)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在北宋时期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
___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___对___的要求是“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可不学!”。
(word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⒉.翻译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5、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⒉翻译下面句子: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只解释加点词即可)(1)处处志.之()(2)不蔓.不枝()(3)不能名.其一处()(4)火.烧令坚()(5)船.载以入()(6)温故.而知新.()(7)从流荡,任意东西..运于渤海之尾()..()(8)箕畚(9)一石或尽.粟一石()(10)担中肉尽.()(11)空谷..传响()(12)温故.而知新.()(13)录毕,走.送之()(14)吾与汝毕力平险.()(15)无丝竹之乱.耳()(16)策.之不以其道()(17)众妙.毕备()(18)用讫再火.令药熔()(19)愿为市.鞍马()(20)不耻.下问()(21)其一犬.坐于前()(2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4)策.勋十二转()(2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6)天下苦.秦久矣)(27)将军身披坚.执锐.()(28)公将鼓.之()(29)狼不敢前.()(30)北.通巫峡()(31)神弗福.也()(32)入.则无法家拂士()(33)先.天下之忧而忧()(3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5)互相轩邈..()(36)失期,法.皆斩( )(37)人恒过.,然后能改()(3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39)百废.具兴()(40)恢弘..志士之气()(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2)石青..糁之()(43)君将哀而生.之乎()(44)亲.贤臣,远.小人.()(45)横柯上.蔽.()(46)欲穷.其林()(47)所以动.心忍.性()(48)上使外.将兵()(49)失期,法.皆斩()(50)此皆良实..()(51)有所广.益()(52)优劣..得所()(53)手.自笔录()(54)斗.折蛇.行()(55)其岸势犬牙..亭上者()..差互()(56)有亭翼然(57)苟全.性命于乱世.()(58)无案牍之劳.形()(59)皆若空.游无所依()(60)尉果笞.广()(61)行拂乱.其所为( ) (6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63)皆朝服.衣冠()(64)以光.先帝遗德()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1)释担而立动词短语,表示放下担子站立。
2)XXX笑而遣之动词短语,表示笑着让他走。
3)以钱覆其口介词短语,表示用钱盖住他的嘴。
4)XXX酌油沥之副词短语,表示慢慢地用勺子舀起油滤去杂质。
5)XXX敢轻吾射代词+动词短语,表示你敢小看我的射箭技术吗?5.句子翻译1)XXX公善射,常引弓搭箭于后堂之上,射猪鹿之类。
2)公亦以此自矜,自谓射之不在多,而在精。
3)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
4)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5)卖油翁XXX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XXX笑而遣之。
山门圮于XXX活用情况:动词+介词释义:山门坍塌在河中阅十余岁活用情况:动词+数词释义:经历了十几岁求二石兽于水中活用情况:动词+介词释义:在水中寻找两个石兽竟不可得活用情况:副词+动词释义:最终没有找到湮于沙上活用情况:动词+介词释义:被埋在沙子上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活用情况:动词+介词+动词+名词释义:必须在石头下面迎水处啃食沙子来挖坑穴转转不已活用情况:动词+副词释义:不停地转圈可据理臆断欤活用情况:动词+名词+动词释义:可以根据理性推断吗?4.特殊句式尔辈不能究物理,湮于沙上,竟不可得。
句式:主语+动词+动词+名词,主语+副词+动词。
5.句子翻译1)山门坍塌在河中,我已经经历了十几岁。
2)我在水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
3)你们不能究其物理,被埋在沙子上,最终没有找到。
4)必须在石头下面迎水处啃食沙子来挖坑穴,不停地转圈。
5)可以根据理性推断吗?一、《孙权劝学》1.活用情况:1) 当道、当权:表示担任职位或拥有权力。
2) 研究儒家经典:指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3) 谁:代词,指代人。
4) 于是:表示因此。
5) 另:副词,表示另外。
2.活用情况:1)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
2) 只是连词,表示转折。
3) 指历史过去的事情。
3.活用情况:1) 应当、掌管:表示应该担任职务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只解释加点词即可)(1)处处志.之()(2)不蔓.不枝()(3)不能名.其一处()(4)火.烧令坚()(5)船.载以入()(6)温故.而知新.()(7)从流荡,任意东西..运于渤海之尾()..()(8)箕畚(9)一石或尽.粟一石()(10)担中肉尽.()(11)空谷..传响()(12)温故.而知新.()(13)录毕,走.送之()(14)吾与汝毕力平险.()(15)无丝竹之乱.耳()(16)策.之不以其道()(17)众妙.毕备()(18)用讫再火.令药熔()(19)愿为市.鞍马()(20)不耻.下问()(21)其一犬.坐于前()(2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4)策.勋十二转( )(2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26)天下苦.秦久矣)(27)将军身披坚.执锐.() (28)公将鼓.之( )(29)狼不敢前.( ) (30)北.通巫峡( )(31)神弗福.也( ) (3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3)先.天下之忧而忧()(3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5)互相轩邈..( ) (36)失期,法.皆斩()(37)人恒过.,然后能改( ) (3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39)百废.具兴( ) (40)恢弘..志士之气(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42)石青..糁之( )(43)君将哀而生.之乎( ) (44)亲.贤臣,远.小人.( )(45)横柯上.蔽.( ) (46)欲穷.其林( )(47)所以动.心忍.性( ) (48)上使外.将兵( )(49)失期,法.皆斩( ) (50)此皆良实..( )(51)有所广.益( ) (52)优劣..得所( )(53)手.自笔录( ) (54)斗.折蛇.行( )(55)其岸势犬牙..亭上者( ) ..差互( ) (56)有亭翼然(57)苟全.性命于乱世.( ) (58)无案牍之劳.形( )(59)皆若空.游无所依( ) (60)尉果笞.广( )(61)行拂乱.其所为()(6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63)皆朝服.衣冠()(64)以光.先帝遗德()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夫战,勇气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见渔人,乃大惊.( )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10.子何恃而往?( )11.苛政猛于虎也( )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舜发于畎亩之中.( )1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5.委而去之.( )16.急湍甚箭.( ) 17.忌不自信.( )18.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19.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21.何有于我哉?( )22.朝发白帝城( ) 2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5.何不试之以足?(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卜者知其指意( )3.学而不思则罔( )4.不亦说乎( )5.人皆伏其精练( )6.满坐寂然( )7.略无阙处( ) 8.荡胸生曾云(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10.诎右臂支船(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2.左手倚一衡木( )13.为字三十有字( ) 14.东坡见右足( )1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16.第二板已具( )17.以纸帖之( ) 18.文理有疏密( )19.若止印三二本( ) 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以观沧海( ) 22.山岛竦峙( )23.指通豫南( ) 24.甚矣,汝之不惠( )25.河曲智叟亡以应( ) 26.一厝朔东( )27.无陇断焉( ) 28.乡为身死而不受( )29.食之不能尽其材( ) 29.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0.才美不外见( ) 31.其真无马邪( )32.亲戚畔之( ) 33.入则无法家拂士( )34.百废具兴( ) 35.以土砾凸者为邱( )36.诲女知之乎( ) 37.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8.曾益其所不能( ) 39.困于心,衡于虑( )40.所以动心忍性() 41.属于作文以记之( )42.将军身披坚执锐( ) 43. 小惠未彳扁,神弗福也( )44.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45. 窥谷忘反( )46. 故患有的不辟也( ) 4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8.非死则徙尔()49便要还家( )50 .出门看火伴( ) 51.止增笑耳( )52.固以怪之矣( ) 53.发闾左适戍渔阳( )54. 孰为汝多知乎( ) 55. 同舍生皆被绮绣( )56.为天下唱,宜多应者()57.可爱者甚蕃( )58.媵人持汤沃灌( ) 59.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0.裨补阙漏( ) 61.孰视之( )62.苟富贵,无相忘.( )63.四支僵劲不能动( )64.玉盘珍羞直万钱( )四.常见文言虚词1、之:(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操蛇之神闻之甚矣(4)汝之不惠(5)处江湖之远(6)何陋之有(7)吾欲之南海(8)公将鼓之(9)君将哀而生之乎2、其:(1)惧其不已也(2)其一犬坐于前(3)其如土石何(4)以其境过清(5)其船背稍夷(6)并自为其名(7)其妻献疑曰(8)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而:(1)委而去之(2)黑质而白章(3)吾恂恂而起(4)学而不思则罔(5)面山而居(6)默而识之。
4、者:(1)陈胜者,阳城人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不以物为者,纹理有疏密(4)花之富贵者也(5)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乎:(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宜乎众矣(3)吾尝疑乎是(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焉:(1)无垄断焉(2)不可亵玩焉(3)惧有伏焉(4)子子孙孙无穷匮焉(5)又何间焉(6)且焉置土石7、然:(1)杂然相许(2)然后知生于忧患(3)然皆不足用(4)吴广以为然8、乃:(1)乃记之而去(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当立者乃分子扶苏(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9、或:(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一食或尽粟一石(3)或异二者之为10、(1)若止印三二本(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天涯若比邻(4)不若燔土11、于:(1)告之于帝(2)何有于我哉(3)达于汉阴(4)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苛政猛于虎也(6)躬耕于南阳12、为:(1)不足为外人道也(2)可以为师矣(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4)未为简易(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6)或异二者之为(7)今为宫室之美而为这(8)项为之强13、以:(1)船载以入(2)可以为师矣(3)何以战(4)河曲智叟亡以应(5)以伤先帝之明(6)以刀劈狼首(7)策之不以其道(8)以啮人,无御之者(9)今以蒋氏观之(10)皆以美于徐公14、何:(1)此乐何极(2)此何遽不为福乎(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4)水何澹澹(5)问君何能尔(6)何苦而不平15、盖:(1)盖追先帝之珠遇(2)盖竹柏影也(3)盖钉板上下弥束16、且(1)年且九十(2)且焉置土石(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7、则:(1)则题名其上(2)入则无法家拂士(3)然则何时而乐也(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18.虽:(1)虽我之死(2)小大这狱,虽不能察。
()19.也:(1)山之僧智仙也(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此中人语云:“不开火外人道也。
”20.耳:(1)死即举大名耳()(2)技止此耳。
()21.但:(1)但闻爷娘唤女声(2)无他,但手熟尔。
22.遂:(1)寻向所志,遂迷。
(2)后遂无问津者。
五.多义文言实词1、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帝感其诚(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2、道:(1)得道多助( ) (2)不足外人道也( )(3)会天大雨,道不通( ) (4)策之不以其道( )(5)以咨诹善道( ) (6)益慕圣贤之道()(7)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故:(1)既克,公问其故( ) (2)故克之( )(3)广故数言欲亡( ) (4)温故而知新()4、薄:(1)薄暮冥冥( ) (2)薄如铁唇( )(3)不宜妄自菲薄()5、居:(1)佛印居右(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面山而居( )(4)居庙堂之高()6、绝:(1)来此绝境( ) (2)绝类弥勒( )(3)群响毕绝()(4)沿溯阻绝()7比:(1)两膝相比( ) (1)比吾乡邻之死(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8可:(1)不可久居( ) (2)不可知其源( ) (3)高可二黍许( )9.鲜:(1)芳草鲜美( ) (2)陶后鲜有闻( )10、亡:(1) 今亡亦死(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诸:(1)其西南诸峰( ) (2)投诸渤海之尾( )12已:(1)惧其不已(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13.敌:(1)盖以诱敌( ) (2)恐前后受其敌()14意:目似瞑,意暇甚( )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 )15止:(1)止有剩骨( ) (2)一狼得骨止( )16信:(1)小信未孚( )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17、遗:(1)以光先帝遗德( ) (2)是以先帝以遗陛下( )18、闻:(1)村中人闻有此人( ) (2)不求闻达于诸侯( )19、请:(1)曹刿请见( ) (2)战则请从( )20、食(1)食马者不以千里而食也( ) (2)肉食者谋之( )21.舍:(1)便舍船,从口入( ) (2)土地平旷,房舍俨然( )22.度:(1)度已失期( ) (2)吾忘持度( )(3)先自度其足( ) (4)关山度若飞( ) 23.寻:(1)寻向所志( ) (2)寻病终( ) 24毕:(1)众妙毕备( ) (2)此印者才毕( )(3)群响毕绝(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25.名:(1)不能名其一处( ) (2)名之者谁( )(3)有名无实( ) (4)有仙则名( )26.就:(1)持就火炀之( ) (2)瞬息可就( )27.策:(1)执策而临之( ) (2)策之不以其道( )(3)策勋十二转()28.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予观夫巴陵用状( )29.数:(1)扶苏以数谏故() (2)卒数万人( )(3)珠可历历数也()30.亡:(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今亡亦死( )(3)河曲知叟亡以应( )31.顾:(1)顾野有麦场(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2.作:(1)其中往来种作( ) (2)设酒杀鸡作食()(3)而后作( )33.去:(1)委而去之()(2)去国怀乡( )(3)日始出始去人近()34.业:(1)先帝创业未半( ) (2)武陵人捕鱼为业( )35.池:(1)池非不深也(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5.临:(1)临溪而渔( ) (2)把酒临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36.间:(1)又何间焉()(2)遂与外人间隔( )(3)时时而间进( ) (4)又间令吴广( )(5)奉命于危难之间()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7.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不求闻达于诸侯( )38.赋:(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2)更若役,复若赋(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9.病: (1)未果,寻病终() (2)则久已病矣( )40.鲜:(1)陶后鲜有闻( ) (2)芳草鲜美( )41.清:(1)水尤清洌()(2)以其境过清()(3)回清倒影()42.谓:(1)太守谓谁?()(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3.市:(1)东市买骏马( ) (2)愿为市鞍马()44.备:(1)前人之述备矣()(2)众妙毕备()45.当:(1)当奖率三军()(2)今当远离()(3)当户理红妆()(4)当此时()(5)当其租入()46.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2)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3)野芳发而幽香()(4)一时齐发,众妙毕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7.见(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2)曹刿请见()(3)见渔人,乃大惊( )48.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属予作文以记之()(3)神情与苏黄不属()(4)属引凄异()49.国(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去国怀乡()(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0.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死于安乐()(3)安求其能千里也()(4)衣食所安()51.得(1)既出,得其船()(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故不为苟得也()(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2.是:(1)由是感激()(2)斯是陋室()六.古今异义的词1.小大之狱.()2.七里之郭( )3.汪然出涕( )4.寻向所志( )5.但闻黄河流水( )6.双免傍地走( )7.一狼径去(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可以为师矣( )10.陶后鲜有闻( )11.阡陌交通( )12.率妻子邑人( )13.来此绝境( )14.无论魏晋( )15及其日中如探汤( )16.老大徒伤悲( )17.池非不深也( )1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9先帝不以臣卑鄙( )20.芳草鲜美()21.烈士暮年( )22.属予作文以记之( )23.牺牲玉帛()24.由是感激( )25.诚宜开张圣听( )26.越明年( )27.一鼓作气,再而衰( )2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9.当是时()30.会天大雨()31、若毒之乎()32.可以已大风()33.欲穷其林()34.遂与外人间隔()35.不足为外人道也()36.屋舍俨然()37.一箪食,一豆羹()3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9.臣本布衣()40.肉食者鄙()41.卒中往往语()42.其实味不同()43.何苦而不平()44.亲戚畔之()45.数风流人物()46.更喜小儿无赖()4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8.古之学者必有师(七.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论语》八则1.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学而时习.之()6.不亦君子..乎( )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 9.默而识.之( )10.不耻.下问( )11.诲女..之乎()()1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13.不愤.( )不启.( ) 14.不悱.不发( )○《桃花源记》1.落英缤纷..( ) ....( )( ) 2.屋舍俨然3.阡陌..交通(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乃.不知在汉,无论..魏晋( )(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便扶.向路( )8.欣然规.往( ) 9.未果..,寻.病终( )( )10.后遂无问津..者( )○《爱莲说》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亭亭..净植.( )(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花之隐逸..者也( ) 7.宜.乎众矣( )○《陋室铭》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 )( )3.谈笑有鸿儒..( )..( ) 4.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之乱.耳( )( )7.无案牍..( )( )..之劳形○《孟子》二章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4.委.而去.之(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 )9.天下顺.之( )10.舜发.于畎亩..之中( )( ) 1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2.故天将降大任.( ) 13.行拂乱.其所为..( )( )14.空乏..动心忍.性( )( ) ..其身( ) 15.所以16.人恒过.( )( ) 17.而后作.( )18.入.则无法家弼士..( )( ) 1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岳阳楼记》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3.予观夫巴陵胜状..( ) 4.横无际.涯( )5.朝晖.夕阴( )(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前人之述备.矣( ) 8.南极.潇湘( )9.迁客骚人....( )( )10.霪雨霏霏....( )( ) 11.连月不开.( ) 12.浊浪排.空( ) 13.薄.暮冥冥( )14.春和景.明( ) 15.波澜不惊.( ) 16.沙鸥翔集..( )( )17.锦鳞..游泳( ) 18.郁郁..青青( ) 19.长烟一.空( )20静影沉璧.( ) 21.此乐何极.( ) 22.宠辱..偕忘( )23.把.酒临风( ) 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5.或.异二者之为.( )( ) 26.先.天下之忧( )27.微.斯人( )○《醉翁亭记》1.蔚然..而深秀者(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去归而岩穴瞑.( )7.晦.明变化者( ) 8.野芳发.而幽香( )9.佳木秀.而繁阴( ) 10.负者..歌于途( )11.伛偻..提携( ) 12.山肴野蔌.( )13.宴酣.之乐( ) 14.弈.者胜( )15.觥.筹交错( ) 16.苍颜..白发( )17.颓然..乎其间者( ) 18.树林阴翳.( ) 19.太守谓.谁( )○《曹刿论战》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弗敢加.也( ) 8.必以信.( ) 9.小信未孚.( )10.神弗福.也( ) 11.小大之狱.( ) 12.虽.不能察( )13.必以情.(.) 14.忠之属.也( ) 15.公将鼓.之( )16.齐师败绩..( ) 17.公将驰.之( ) 18.下视其辙.( ) 19.遂逐.齐师( ) 20.既克.( ) 21.公问其故.( )22.一鼓作.气( ) 23.再.鼓而衰( ) 24.彼竭我盈.( ) 25.难测.也( ) 26.惧有伏.焉( ) 27.望其旗靡.( ) ○《出师表》1.中道崩殂..(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以光.先帝遗德( )5.恢弘..( )..志士之气( ) 6.引喻失义7.陟罚臧否..( )( ) 8..宜.会有司论其刑.赏( )(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1.悉以咨.之( ) 12.必能裨补阙.漏( ) 13.性行淑均..(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 15.猥.自枉屈( )16.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十有一年矣( )..( ) 17..尔来18.夙.夜忧叹( )19.深入不毛..( )..( ) 20.庶竭驽钝21.攘除..( )( )..奸凶( ) 22.斟酌损益23.则责攸之……之慢.()24.以彰.其咎( )25.以咨诹.善道( ) 26.察纳雅言..( )○《鱼我所欲也》1.故不为苟得..也(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5.呼尔而.与之( ) 6.蹴.尔而与之(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8.万钟于我何加.焉?()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我孰.与徐公美( )4.徐公何能及.君也( )5.孰.视之( )6.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7.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8.皆以.美于徐公( )9.王之蔽.甚矣( )10.吏民能面刺.寡人者( ) 11.能谤讥..于市朝( )( )12.闻.寡人之耳者( ) 13.时时..而间.进( )()14.期年..之后()15.虽.欲言,无可进者( ) 16.皆朝.于齐( ) ○《三峡》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沿溯..阻绝( )( ) 5.或.王命急宣(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7.则素.湍绿潭( ) 8.回清.倒影( ) 9.飞漱.其间( ) 10.良.多趣味( )11.每至晴初霜旦..( )( ) 12.属.引凄异( )13.哀转久绝.( ) 14.清荣峻...茂( ) ( )( )○《马说》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不以.千里称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食.者不能尽其材.( )( )5.才美..不外见.( )(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7.安.求其能千里也( ) 8.策.之不以.其道.( )( )( ) 9.执策.而临.之( )( ) 10.其.真无马邪.( ) ( ) ○《小石潭记》1.隔篁竹..( ) 2.心乐.之( ) 3.水尤.清洌( )4.全石以.为底( )5.卷石底以.出()6蒙络..摇缀.( )( )( ) 7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头8.佁然..远逝( )..不动( ) 9.俶尔10.斗.折蛇.行( )( ) 11.寂寥..无人( )12.凄.神寒.骨( )( ) 13.悄怆..幽邃.( )( )14.以.其境过清.( )( ) 15.不可久居.( )○《记承天寺夜游》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行序》1.余幼时即嗜.学(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3.计日以.还( ) 不敢稍逾.约( )4.既加冠..( )5.益慕圣贤之道.(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 )( )7.尝趋.百里外( ) 8.执经叩.问( ) 9.援.疑质.理( )( )10.或.遇其叱咄..( )( ) 11.色.愈恭(),礼愈至.( ) 12.俟.其欣悦( )14.卒.获有的闻( )15.曳.屣负箧.( )( ) 16.四支.僵劲不能动()17.持汤.沃灌( )18.以衾.拥覆( )19.日再.食( ) 20同舍生皆被.绮绣( )21.以.中有足乐者( )22.今诸.生学于太学( )23.岁.有裘葛..之遗.( )( )()()24.无冻馁.之患矣( )25.假诸.人而后见也( )26.非天质之卑.( )27.撰.长书以为贽.( )( )28.与之辨.,( )言和而色夷.( )29.其将归见其亲.也( )○《狼》1.缀.行甚远( )2.并.驱如故( )( )3.屠大窘.( )4.恐.前后受其敌.( )5.顾.野有麦场( )6.场主积薪.其中( )7.苫蔽..成丘( )8.驰.担持刀( ) 9.眈眈..相向()10.少时..( )() 11.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径去12.目似瞑.( ) 13.意暇..甚( ) 14.屠暴.起( ) 15.又数刀毙.之( ) 16.一狼洞.其中( )17.乃.悟前狼假寐.( )()8.意将隧.入( )19.狼亦黠.矣( ) 20.而顷刻..两毙( )2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