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试论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 罗素把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视为哲学的本 质工作。在他看来,每一个哲学问题,当 经受必要的分析和澄清时,就可看出,它 或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或者是具 有我们所理解的含义的逻辑问题。
摹状词理论目的
• 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至少有两个目的: • 减少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承诺,澄清有关 “存在”的思想上的混乱; • 解决逻辑中的集合论悖论。 • 关于前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中有过明 确的论述:“像‘美国的现任总统’一类 的短语曾造成很多麻烦
分析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 开始从中国文化内核中寻找中国现代社 会中的教育(梁漱溟先生、冯友兰先生都认为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教育在其中扮演着 西方社会中宗教与法律所扮演的角色, 即: 通过教化以求社会的沟通与和谐。 如我国上个世纪的“平民运动改革”“乡村 教育改革” • 对话与多元化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限定摹状词与专名
• 罗素把摹状词分为非限定性摹状词和限定性摹状 词两大类。 • 非限定性摹状词是一个具有“一个如此这般的东 西”(a so and so)这种形式的词组,在英文中 非限定性摹状词是由不定冠词“a(或an)”加 上一个普遍名词构成的 。 • 限定摹状词的语言形式是“那个如此这般的东西” (the so and so),罗素给出的例子有:“那个戴 铁面具的人”、“那个最后进屋子的人”、“那 个当过教皇的英国人”、“43和34的和”,罗素 用得最多的还是“《威弗利》的作者”和“当今 法国国王”。
分析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影响
• 人们坚信人的理智驾驭着语言,但是语言 反作用于人的理智的观点也是正确的,语 言使哲学与科学复杂起来。-----培根 • 分析哲学家们认为每个词没有固定的意义 他们随用法和语境的变化而不同。 • 如果我们在描述教学目标时用了象“公 正”“美德”“公平”这些词,这反而导 致了目标表述的含糊不清。
简析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话 中, 一个 人是一个 非限定性 的摹状词 , 也就是 一个命题 函项
将 这三部分转 换成 日常语 言就是 : 至 少有一个人 写 了《 西
‘ p X , 这句话可 以改写为我遇见了 X , 并且 X是人 。 语法结构相 同 游 记》 ; 至多有一个人写 了《 西游 记》 ; 谁 写了《 西游记》 谁就是 明
的 两 句 话 经 过 了逻 辑 分 析 就 清 晰 明 确 的看 出 了 这 两 句 话 在 逻 朝 人 。这 三 个 部 分 都 蕴 含在 “ 那个写 《 西 游 记》 的人 是 明朝 人 ” 这
辑形式上 的不 同。 从这一方面就体现出了专 名与摹状词 的根本 个命题 中, 是三个 部分 的合取 。
简析罗素 的摹状词理论
简析 罗素 的摹状词理论
口刘 睿 赵 月
保定 0 7 1 0 0 0 ) ( 河 北 大 学政 法 学 院 , 河北
摘
要: 伯 特兰・ 罗素是 英国著名 的哲 学家、 逻 辑学家、 数 学家、 社会活动家和教 育家。罗素在弗雷格理论 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了指称理论 , 提 出了摹状词理论。 以限定性和 非限定性 两类摹状词深入地 区分 了专名和摹状词的 区别 , 解决 了语 言上 不实存 的本
对象 的特 征而不是突 出指示功能, 也就 意味着摹状词 可以指代 也不实在 的, 不能在 思维 中考虑 的事物 , 像金 山 , 独 角兽 , 红脸 那些 有意义而没有所指 的对象。但是单看摹状词这三个字可能 鬼等 。但是当人们谈论这些对象 的时候 , 却从另一方面肯定 了 会引起歧义 , 摹状 词并不是某一 类词 , 而是具有 描述对象特 征 它们的存在 。最后, 对含 有摹状 词的命 题的研 究是罗素摹状词 的一类短语 ,它是更好地展现 日常语言逻辑结构 的分析工具 。 理论中最重要的方面 。摹状词 的意义来 自于它 的组成部分 , 即 罗素把摹状 词分为非限定性摹状 词和 限定性摹状词两类。
浅谈罗素摹状词理论
现代经济信息浅谈罗素摹状词理论王丽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摘要:罗素在弗雷格指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指称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摹状词理论。
他对专名和摹状词做了严格区分,并认为名称是缩略的摹状词。
而摹状词能够区分为限定性描述和非限定性描述。
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展现了现代逻辑在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中的巨大作用,并且促进了分学哲学的发展。
研究罗素摹状词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罗素;专名;摹状词;指称;意义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362-03罗素(Russell)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把数理逻辑的理论运用到研究哲学问题的语言分析中。
1905年罗素的《论指示》(On Denoting)发表在《心灵》Mind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罗素第一次全面地提出摹状词理论,开辟了哲学的里程碑。
他认为弗雷格的专名理论是存在缺陷的,不应该将专名和摹状词一概而论,要对它们严格的加以区分,他把个体词分为专名和摹状词两类,并对摹状词进行了限定摹状词与非限定摹状词的区分。
由此创立了摹状词理论体系,为哲学家们研究指称理论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促进其理论的发展。
一、罗素指称理论的研究背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穆勒,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做出了研究。
他对专名和通名做了严格的区分,在他看来,专名只有外延,没有内涵,而通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
在其著作《逻辑体系》中指出:“专名是没有涵义(sense)的,它们指示用它们称呼的个体,但是它们并没有指示蕴涵这些个体具有什么属性。
”①弗雷格不赞成穆勒的摹状词理论,他引进了对表达式的涵义和意谓的区分。
正是由于这种区分,他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名称理论。
弗雷格把专名理解的非常广泛,他认为无论是通常所说的专名、还是摹状词,只要它们指称一个单独的对象,都是专名。
不难看出,他的专名涉及穆勒所称呼的专名和摹状词。
我们能够从《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中清楚地看到他陈述对这种专名理论的陈述:“我称每个代表一个对象的符号为专名。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与专名涵义
推论并非有效式 , 其结论显 然是假的。第 三类难题 是关 于
排 中律的问题。根据排 中律 , A是 B” “ 是真 的或者 “ A不 是
B 是真的 , ” 二者 必居 其一 。这 样 , 或者 “ 在的法 国 国王 是 现 个秃子” 或者“ , 现在 的法 国国王不是个秃 子” 有一真。在 必
21 0 1年 7月
第3 0卷 第 7期
黑龙江教育 学院学报
J u a o H i n j n ol eo d c t n o r l f e o g a gC l g f u ai n l i e E o
Jl 2 l l. 0 1 1
V0. 0 No. 13 7
2 世 纪初西 方哲学 研 究发 生 了重 大变 革 , O 哲学 家们 都
利》 的作者 ; 3 乔治 四世要 知道 司各特 是否 是司各 特。这 ()
一
有 了一种共 同的倾 向 , 即认为一切哲 学问题都可 以归 于语言 问题 , 哲学 中很多问题都 是产生 于对 语 言的误 用 , 因此语 言
“
一
、
罗素摹状词理 论的提 出
10 , 95年 罗素在《 学报 发表 了论文《 心》 论指称 》 第 一次 , 系统地提出了他 的“ 摹状 词理 论 ” 而 该理 论 的提 出源 于其 ,
对《 论指称》 文 中所 列举 的三 个 著名 的难 题 的思考 , 一 一 第
个如此这般 的东西 ” as n O , “ 个人 ” “ 只 ( oadS ) 如 一 、一
状词理论研究 , 罗素所 作的摹 状词 逻辑 分析 是十分 精辟 的 , 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中, 数理逻辑 分析方法被运用 到哲学研 究 中, 使得一些长期 困扰哲学 家们 的难题 得 到 了解 决 , 而 从
罗素的限定性摹状词理论及其指称-精选资料
罗素的限定性摹状词理论及其指称罗素是限定摹状词的创始人,在罗素看来,摹状词有限定和非限定摹状词构成。
限定摹状词的代表式为“这个如此这般的东西”(the so and so),比如说the morning star,“当今的英国女王”,“那个奔跑的孩子”等等。
专名(从广义上讲包括普通名词)是限定摹状词的特殊形式。
罗素此种分类的目的在于证明所有的单数词项,包括限定摹状词、专名、单数代词和指示代词,并不意味着客观世界的存在。
换句话说,罗素的目的在于否定传统的指称理论。
基于弗雷格的研究,针对限定摹状词这一术语,罗素首先提出了以下4个问题。
(一)明显指称与非存在问题在罗素看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是有意义的,其原因在于该句选择了某一存在或存在物,并且赋予了这一存在某种特质。
如果句子的主语无法选择或指示某一存在,矛盾就会产生。
在例句(1)中,由于现在不存在目前的法国国王,要定位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物是不合乎逻辑的。
更糟糕的是,is bald这一谓语无法定位任何指示物,因此例句(1)是一个合乎语法但不合乎逻辑的句子。
(1).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二)否定存在问题否定存在问题是问题一的特例,但与问题一相比要更为严重。
从字面来看,例句(2)似乎是合乎逻辑并可接受的,因为目前不存在法国国王这的确是事实。
但是问题正出现在这里:如果例句(2)是合乎逻辑的,那么就不应该用不存在的present King of France作为主语;如果这样一位国王真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又要在谓语中将其否定?(2).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does not exist.(三)弗雷格关于身份的困惑例句(3)这样的身份陈述句包括两个单数词项。
如果该陈述为真值,那么这两个词项指示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
表面来看,这两个陈述仅仅是表明Elizabeth这个人与自己一致,因此使得陈述本身变得次重要。
浅析罗素摹状词理论
青春岁月1905年,罗素在其发表的《论指称》中提出了Description theory(摹状词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以在弗雷格涵义指称论为基础的,主要以解决“存在”问题为目的,尤其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被誉为“哲学的典范”。
罗素以解决哲学“存在”问题为目的,将摹状词在命题中化解为具有精确涵义的命题涵项,并以其为武器来解决哲学中由于专名和摹状词的混淆而产生的问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作为一种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方法,将逻辑分析与语言哲学问题相结合,有利于呈现清晰的,符合客观事实的语言结构,防止对概念产生混淆。
摹状词理论的提出解决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本体论的影响对日常语言所造成的误解,同时也对摹状词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摹状词理论提出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量子物理学撼动了低速运动下的传统物理学基础,数学被归结为逻辑学后逻辑悖论的出现,使传统的“思辨”哲学受到“实证”浪潮的猛烈冲击,在这危机之下所隐藏的真正的威胁是来自于哲学自身存在价值的丧失。
众所周知,每门学科都有自己所擅长研究的领域,如果该研究领域逐渐被消解,那么该学科也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人类思维里形而上学的观念在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洗礼后也在逐渐消解,实证主义日益将思辨哲学从科学认识领域驱除出去。
在客观经验和实证原则的冲击下,先验真理和纯思领域也对其无法抵抗,传统哲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然而数理逻辑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一块摆脱客观经验的研究领域,但是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逻辑的基础是什么。
哲学家们认为任何逻辑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解决哲学问题的前提就是要理清我们的语言。
因此一部分哲学家开始把日常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与逻辑分析相结合,这也引起了近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伴随“语言学转向”,分析哲学逐渐兴起,早期的分析哲学家对“指称”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弗雷格提出“涵义-指称”理论,罗素对此理论进行进一步发展提出著名的摹状词理论(Theory of Description)。
罗素摹状词理论述评
【 关键词1 状 ; 名 局 性 意 摹词专 ;限;义
一
、
同 一律感兴趣, 于是第二类难题得到解决 即 “ 是 A, A ” 这是人们可以 相信的; “ 而 斯科特是 《 威弗利》的作 对于第三类难题 “ 现在的法国国王是秃头”就可改写成为 “ 有 者” 是文学上的知识, 人们未必相信”A是B 其结论显然是假的, ”。 个A ,他是现在的法国国王且是秃头” ,其否定命题就成了 “ 不存 因为乔治四世不可能要知道斯科特是否是斯科特。 在一个 A ,他是现在的法国国王:或者存在一个 A ,他不是秃头” 。 第三,排中律难题。根据排中律,或者 “ A是B”是真的,或 因此,通过这种改写的形式,即用构造其否定命题的方法,就可发 者“ A不是 B”是真的,二者必居其一。因此 “ 现在的法国国王足 秃头”和 “ 现在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必有一个真的,但我们列出 现排中律在这里依然有效。 这样 ,罗素通过其 摹状 词理论揭示出摹状词独特 的逻辑地位和 所有秃头的特征和不是秃头的特征,都发现不了现在的法国国王。 因为现代法国不是君主制,没有国王了,因此上述两个命题都是假 作用,并将包含摹状词的主谓语句扩展成为一个存在语句,顺利解 决了三大难题。这些无疑都是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精华所在。然而罗 的。而这与排中 律矛盾, 难道排中 律失 效了吗?如何才能既坚持 排 素认为意义即所指,无所指便无意义,孤立状态下的摹状词没有意 中律又能说明这两个矛盾的命题事实上不都是真的呢? 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摹状词的所指并不等同于客观存在的对象 以上三大难题都牵涉到专名和摹状词的 逻辑作用问 题。罗素认 也正 是由 于罗素坚持意义即 所指这种狭隘的 意义指示论, 才 为导致三大难题的主要原因是他假定了限定摹状词和专名具有相同 自 身。 导致了所谓的逻辑专名。下面将对罗索摹状词理论的局限性进行分 的属性,因此他放弃了限定摹状词和专名是一回事的主张。将专名 析。 和摹状词作了严格的区分,即论证摹状词不是名称。 二、罗素摹状词理论的 局限性 那么,何谓 “ 摹状词”?罗素又是怎样把它与专名区分昵?所 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谓摹状词是指“ 反映或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或对象某方面特征的语词, 首先,他认为若一个摹状词不具有唯一性,则包含这个摹状词 它通过对某些特征的描述而指称这个事物。 罗素认为摹状词有两 ”川 题一律是假。 其实, 摹状词 不具有唯一 性是很常见的。 “0 如: l 种类型:非限定摹状词和限定摹状词。非限定摹状词是具有 “ 一个 的命 和 2 之间的那个素数”所指并未明确究竟是哪个;而 “ 0 2 0 2 和 2之 某某”( S—n— )形 a Oads o 式的词组或短语, 它的 特点是:第一, 没 有指称确定的对象; 第二, 包含这种摹状词的真命题可以有许多个。 间的那个素数”却根本无所指。 其次,就是关于存在的假设。罗素认为:任何一个以摹状词为 如: 一个人” “ “ 、 一头独角兽” 等等。 限定摹状词是具有 “ 那个某某” (h S— d S) te Oa —O形式的词组短语,它的特点是:第一,所指称的 主项的句子都隐含着一个存在命题,因为任何一个限定摹状词的使 n 这主要是由 于罗素没有区分语句中限定 对象是确定的,并且是唯~的。第二,其命题形式 “ X是那个有性 用都隐含着一个存在断定。 摹状词的两种使用,即归属性使用和指称性使用,将自然语言命题 质 的对象” 至多x的一个值为真。 “ , 如: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8 , 1 的逻辑分析公式化,并导致出现违背直观的缺陷。对于一个语句中 和 2 之间的那个素数”等等。 0 的限定摹状词,当它是用来述说有关凡是如此这般 ( 适合于该摹状 罗素指出形如 “ 那个某某”的词组是具有描述功能的单称词 组,它不是一个专
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意蕴
的对象是否具有唯一性这个标准来判断。
众所 周知 ,弗雷 格 先 于 罗素 解 决迈 农 的伪 实体 。虽 然 ,他 区 分 了 “ 涵义 ”和 “ 称 ” 指 ,但 对 于 涵 义 是 什 么 ? 涵义 如何 在 使 用 过 程 中起 作 用 ? 以及 涵 义 如 何 相 等 ?他 并 没 有 说 清 楚 ,他也 没 有 把
2 1 年 第 1 期 02 0 第 3 卷 O ( 总第 17 ) 4期
毕 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OFBII VERST JEUNI IY
NO.0, 01 1 2 2 Vo . 0 1 3 Ge e a
很显然 ,原命题 中的限定摹状词 “ 住在拐角处 的那位生物化学家” ,通过分析后消失。所以,罗
素 主张 ,例句 中表 面 的单 称词项 “ 在 拐角 处 的那位 女 士 ” 住 ,实 际上根 本 不是 真正 的单 称词 项 ,而 是
关 键词: 摹状词;专名;哲学意蕴
中 图 分 类 号 : 8 B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7 5 (0 2 1- 0 3 0 1 7- 0 9 2 1 )0 0 4- 7
一
、
罗素摹 状词 理论 概述
什么是摹状词?罗素为什么提出摹状词理论?摹状词是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 中的常用语 ,它是
济思维原则 ,其内涵是如果我们能用较少 的对象说 明问题 ,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较多的对象达到该 目 的。为 了节约时间和精力 ,应该把伪实体这些虚假 的对象用经济学这把剃刀全部剃除 ,即 “ 若无必 要 ,勿增 实体 ” 。这 种原 则对 中世 纪 以后 的整个 西方 哲学 史都 有重 大影 响 。 罗素对 “ 专名 ”和 “ 摹状词 ”作 出了区分 ,这就意味着 ,只有逻辑专名 “ 、“ 这” 那”可以作主 谓句 的真正主语 ,以限定摹状词作主语 的主谓句是种伪装的主谓句 ,可以通过改写使得这种伪装的
解读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解读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摘要:“非存在之谜”在哲学的舞台上困扰了哲学家们两千年之久,期间有不少哲学家为解决这一难题作出了努力与尝试,但都无疾而终。
罗素从捍卫其逻辑指称论的本体论立场出发, 对语句结构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提出的摹状词理论, 严格区分专名和摹状词, 并给出摹状词定义及包含摹状词的语句的逻辑形式, 从语言形式上成功地解决了20世纪三大语义学难题。
关键词:“非存在之谜”;专名;摹状词1、“罗素“摹状词”产生的缘由首先,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也就是说日常语言的普通句子的主语是否都表示逻辑命题的主项的问题,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金山难题”即“非存在之谜”。
倘若我说“金山不存在。
”倘若有人反问:“不存在的是什么?”我说“那是金山。
”这就似乎把某种存在赋予了金山。
简而言之,我们如何才能用严密的逻辑语言避免上述日常语言把存在性赋予非实在物的尴尬情况?这是面临的难题之一。
其次,同一陈述句的替代原则疑难,也就是关于同一律是否普遍适用的问题。
比如说:“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
”这句话表达了名词“奥巴马”与短语“美国现任总统”的同一性。
既然具有同一性,那么这二者就可以替换,于是原话变成“奥巴马是奥巴马”,变成了同语反复,没有意义。
然而原句是有意义的,它指出了一个事实。
这里的问题何在?第三,罗素企图澄清哲学史上使用“存在”一词时所陷入的混乱和长达数千年的思辨。
过去把“存在”当作谓词,产生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存在”—虚无—变化的思辨[1]。
鉴于上述的疑难,罗素创立了摹状词理论,以澄清问题,从而重建逻辑上完全的语言。
2、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主要内容2.1限定摹状词与专名首先专名是简单符号,摹状词是复合符号。
在罗素看来,专名是其构成部分不再是符号的符号,这种符号用来指称一个个体或特殊的东西的,如“司各特”就是用来指称一个具体的人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专名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的那个具体对象,知道一个专名的意义就意味着知道它所适用的那个个体,倘若一个人从来没听说过“司各特”这个名字,那他就不可能明白它的意义,因为专名的意义不依赖与其它任何语词的意义[2]。
再谈罗素摹状词理论
再谈罗素摹状词理论摘要: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哲学家的批评。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解决了不定摹状词的消除、限定摹状词的消除以及限定摹状词“初现”和“次现”的区别三大困惑,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受到了哲学界的挑战。
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分析哲学以及逻辑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范式,这种分析的方法为20世纪整个分析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生机勃勃的驱动力。
关键词:专名;摹状词;指称一、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的缘由罗素对哲学本质的看法是摹状词理论提出的重要思想来源。
分析哲学家们认为,过去的哲学家不加分析和批判地使用语言来研究哲学,没有注意到语言本身的含混不清之处,往往误用或滥用了语言,因而提出了许多虚假命题或伪命题,最终导致有些哲学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没有一个定论。
罗素也认为哲学是一门关于对我们用以描述世界的语言进行分析的学问,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日常语言的语法形式经常和其逻辑形式是不一致的,把语法范畴和逻辑范畴,甚至本体论范畴混淆在一起就会引起哲学的混乱。
①康德主张:“在我们讨论认识之前需要检查一下我们的认识能力。
”②同样,罗素也主张用一种分析的方法,揭示语言真实的逻辑结构,明确语言要表达的真实目的,解决人们在交流和表达中的误解和混乱,③在讨论哲学之前检查一下我们所使用的工具——语言,因此,为了澄清语言的逻辑结构,罗素提出了摹状词理论。
在罗素之前,弗雷格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
他发现,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并不完全一致。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在弗雷格的成就上对语言进行进一步分析。
罗素从弗雷格那里收获颇丰,他曾说过:“在一切逻辑分析的问题上,我们主要受益于弗雷格。
”罗素对于当代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学术界一般都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把逻辑方法应用于哲学分析的经典之作。
④19世纪末,皮亚诺提出,“苏格拉底是不免于死的”和“一切希腊人是不免于死的”这两种形式的命题是有区别的,皮亚诺的这一思想使罗素看到这两种命题具有不同的逻辑结构,前者表示一个主词和谓词的关系,后者表示两个谓词之间的关系。
(完整word版)解读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解读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摘要:“非存在之谜"在哲学的舞台上困扰了哲学家们两千年之久,期间有不少哲学家为解决这一难题作出了努力与尝试,但都无疾而终.罗素从捍卫其逻辑指称论的本体论立场出发, 对语句结构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提出的摹状词理论, 严格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并给出摹状词定义及包含摹状词的语句的逻辑形式,从语言形式上成功地解决了20世纪三大语义学难题.关键词:“非存在之谜”;专名;摹状词1、“罗素“摹状词”产生的缘由首先,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也就是说日常语言的普通句子的主语是否都表示逻辑命题的主项的问题,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金山难题”即“非存在之谜”.倘若我说“金山不存在。
”倘若有人反问:“不存在的是什么?"我说“那是金山."这就似乎把某种存在赋予了金山。
简而言之,我们如何才能用严密的逻辑语言避免上述日常语言把存在性赋予非实在物的尴尬情况?这是面临的难题之一。
其次,同一陈述句的替代原则疑难,也就是关于同一律是否普遍适用的问题.比如说:“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
"这句话表达了名词“奥巴马”与短语“美国现任总统”的同一性。
既然具有同一性,那么这二者就可以替换,于是原话变成“奥巴马是奥巴马",变成了同语反复,没有意义。
然而原句是有意义的,它指出了一个事实.这里的问题何在?第三,罗素企图澄清哲学史上使用“存在”一词时所陷入的混乱和长达数千年的思辨。
过去把“存在”当作谓词,产生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存在”—虚无—变化的思辨[1]。
鉴于上述的疑难,罗素创立了摹状词理论,以澄清问题,从而重建逻辑上完全的语言。
2、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主要内容2。
1限定摹状词与专名首先专名是简单符号,摹状词是复合符号。
在罗素看来,专名是其构成部分不再是符号的符号,这种符号用来指称一个个体或特殊的东西的,如“司各特"就是用来指称一个具体的人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专名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的那个具体对象,知道一个专名的意义就意味着知道它所适用的那个个体,倘若一个人从来没听说过“司各特”这个名字,那他就不可能明白它的意义,因为专名的意义不依赖与其它任何语词的意义[2]。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
关键词: 名称 摹状词 命题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072-03
1905 年,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罗素在《心灵》 (mind)杂志上,发表了《论指谓》(On Denoting)。 (储修伟,2014)这篇文章是他自己最看好的个人哲学论 文。在这篇论文里,他陈述了摹状词理论,论证了该理论 的意义,并说明了摹状词逻辑分析对分析知识的作用。这 一理论是根据罗素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所展开的,是分析 命题的逻辑形式的有力工具,被视为分析哲学的经典,经 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语言哲学、逻辑学和形式语义 学的主流思想(周允程,2015)。该理论自提出以来,一 些学者如斯特劳森、克里普克对此提出了异议(郭立东, 2012),一些学者则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拟 对罗素的摹状论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研究者们对摹状 论的质疑,以及摹状论的现状展开探讨。
罗素论文摹状词理论论文
罗素论文摹状词理论论文摘要: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三大难题的解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成效显著;对专名与摹状词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做出精确、无歧义的理解;同时它也给现代逻辑学、语言学和哲学以极大的影响和深刻地启示。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提出源于对所谓三大难题的思考。
首先,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
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以“金山难题”为代表。
“金山”是否存在?罗素、以及当时的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一个句子的主词(所指的对象)一定是存在的,如果它不存在那我们就无从提及它。
所以说“某物不存在”必然是假的或无意义的。
提及某物就表明某物存在。
然而,金山又的确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罗素不满意奥地利哲学家梅农(Alexius Meinong)赋予这些虚拟事物一定程度的“存在”的解决方案,提出对专名(专有称谓,proper name)和摹状词的区分。
其次,关于等同陈述的问题。
罗素的例句是“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Scott is the author of Waerley)。
由此,“司各脱”和“《威弗利》的作者”应该是具有同一性的。
既然满足同一性,那么就应该可以相互代换而不改变意义。
于是“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就变成了“司各脱是司各脱”。
但很显然这两句话不是同一个意思,前者是有具体意义、需要经验证实的,后者只是同语反复、不需要经验证实。
罗素的办法仍然是将专名和摹状词区分开来,这里以“the…”形式出现的是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s)。
以“司各脱《威弗利》的作者”为例,它可以转写为:①存在一个x,x写了《威弗利》;②对任意一个y,如果y写了《威弗利》,那么y 就是x;③x是司各脱。
第三,关于排中律失效的问题。
排中律是说:如果A不是真的,那么A就是假的;反之亦然;不能既不真也不假。
然而对“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这个句子来说,它既不是真的(是秃头),也不是假的(不是秃头)。
试论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
后期罗素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从二十年代前后开始,罗素对专名的看法就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把专名看成指称个体的语词,而认为“专名=代表殊相的词”。殊相是指原子事实的诸关系项。罗素说:“在生活中,组成人或事物集合的是一些简单存在物,但在语言中,却没有任何直接的方式能指示这些最终的简单存在物,我把它们称之为‘殊相’。”就是说殊相就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最简单的存在物,是我们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感觉的对象,而这也构成了通常我们所说的人和事物。那么如果这样,我们以前所定义的专名,例如像“苏格拉底”、“美国”等便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专名,因为它们并不代表殊相。而跟据专名的第二个条件:“它所指称的对象必须是该名称的使用者所亲知的对象”。像“苏格拉底”、“美国“这样的词也并不满足这一标准,因为“苏格拉底”、“美国”是无法被人亲知的,而它们只是很多性质的集合,是逻辑构造的产物。当我们在使用“美国”、“苏格拉底”这些词时,我们并不能感觉到这些词所指的究竟是什么事物,而我们所获得的只是一些缩略的摹状词,是表述这一事物诸多性质的摹状词。比如当我们说起“美国”时,我们想到的是,它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家,是一个有很多篮球队的国家等等。所以罗素把专名分为普通专名和逻辑专名,普通专名是缩略的摹状词。而只有“这”和“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名,才能够代表殊相,它们才是逻辑专名。我们使用“这”和“那”这两个语词时,它们则代表了我们心中所想的任何事物,而且它们都有所指,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在使用这两语词时,它们所指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但每一个人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所指称的对象都是使用者所亲知的。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作者:孙丽丽罗雅丽伍雅澜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2期摘要: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分析哲学的经典。
基于对弗雷格对专名的思考,罗素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并用摹状词理论解释了语言哲学中的独角兽、同一律和排中律等三大问题,为哲学家研究指称理论提供了基础。
后世学者如斯特劳森、克里普克等质疑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三大问题的思考。
现阶段,研究者把言语行为、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引入了摹状词理论的探讨中。
关键词:名称摹状词命题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072-031905年,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罗素在《心灵》(mind)杂志上,发表了《论指谓》(On Denoting)。
(储修伟,2014)这篇文章是他自己最看好的个人哲学论文。
在这篇论文里,他陈述了摹状词理论,论证了该理论的意义,并说明了摹状词逻辑分析对分析知识的作用。
这一理论是根据罗素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所展开的,是分析命题的逻辑形式的有力工具,被视为分析哲学的经典,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语言哲学、逻辑学和形式语义学的主流思想(周允程,2015)。
该理论自提出以来,一些学者如斯特劳森、克里普克对此提出了异议(郭立东,2012),一些学者则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本文拟对罗素的摹状论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研究者们对摹状论的质疑,以及摹状论的现状展开探讨。
一、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产生背景及特征20世纪初,西方哲学产生了一种思潮,把哲学问题归结于语言,因此不少哲学家把关注点转向了语言的本质及语言的使用问题。
其中对简单命题即主谓式命题受到了哲学家的特别关注。
简单命题可以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
前者是对某一对象的性质的阐释,后者是对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阐释。
两个命题都有主谓结构。
弗雷格(G. Frege)根据主谓结构区分了专有名词和概念名词。
其中专有名词和主语对应,表达某个对象,概念词对应的是谓语,表达某个概念。
摹状词理论探析DescriptiveTheory
民选的政治元首,不存在世袭的国王,所以“当今法国国
它实际上是“那个叫做吴承恩的人”(要理解他必须要结合
王是秃头”和“当今法国国王不是秃头”认为它正确与否
他的其他摹状词) 的简称。在逻辑意义上使用的专名,就
这两个陈述句都是非真的。罗素开玩笑道:“喜欢综合的黑
是“这”或者“那”这样的指示代词。因为当两人在进行
格尔信徒可能会推断说,法国国王带了假发”。罗素的说法
交流时,“这”或者“那”所指向的,才是交流者都能明白
是,如果 A 与 B 并非相异,那么,不论是设想有‘A 与 B 之
的现实殊相。但是,即使如此,“这”或者“那”要作为专
间的差别’的对象,还是设想没有这样的对象,看来都是
excluded middle, and the existence of fallacy in ordinary language, and this initiates the deeper research. Peter Strawson criticizes Russell's theory from
历史上,许多学者都研究过以下三大难题,他们都试
罗素认为,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以上三个问
题:
1.针对同一替换规则失效,还以司各脱与 《威弗利》 的
图用自己的理论去解决,但结果差强人意。罗素的摹状词
作者为例。按照摹状词理论翻译后的理想语句就变成,“有
理论的提出也是源于对它们的思考。这三大难题是:
且仅有一个人,他写作了 《威弗利》,而且乔治四世想知道
合他所追求的“完美的逻辑”语言的要求,即“如果一个
新符号不能保证具有指称物,那么它就不该成为一个专有
摹状词理论研究综述
摹状词理论研究综述作者:陆阿玲来源:《卷宗》2019年第12期1 前言罗素(Russell)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运用数理逻辑研究哲学语言分析。
罗素在《论指示》(On Denoting)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摹状词理论,开辟了语言哲学的又一里程碑。
他认为弗雷格将专名和摹状词混为一谈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要把它们严格地区分开来。
他把个体词划分为专名和摹状词,并对摹状词进行了限定摹状词与非限定摹状词的区分。
创造了经典的摹状词理论体系,为哲学家们研究指称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且促进其摹状词理论的发展。
2 CNKI摹状词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方法本文将对CNKI中摹状词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
理清前人研究的的脉络,找到比较新颖或尚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比较空白的方向,为笔者下一步的摹状词研究找出理想的切入角度。
在中国知网首页主题搜索框中输入“摹状”一词,得到915条结果(截止2019年3月12日),本文的所有讨论对比分析都是建立在这914篇文章的基础之上的。
之所以输入“摹状”而不是“摹状词”是因为有的学者会把摹状词理论说成摹状论,这样搜索就会避免漏掉专门研究摹状词理论,但是篇章名写成含有摹状论的论文,但是,这样输入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有可能扩大了搜索范围,导致找出的论文范围偏大,有些不是专门研究摹状词理论的文章也混合了进来,加大整理文章的难度。
本文将从对摹状词理论的概括性介绍、对摹状词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摹状词理论与与语义学相结合的研究、摹状词理论与哲学相结合的研究四个角度来讨论摹状词的研究情况。
3 研究视角3.1 对摹状词理论的概括性介绍李国浩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一文中,从摹状词的提出、摹状词的主要内容以及摹状词的哲学意义三个角度介绍摹状词。
并说摹状词理论不尽善尽美,但他提供的分析范例在分析哲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媛媛在《罗素摹状词理论探析》中,从哲学的三大难题入手,到罗素对三种解决方案的摒弃,到后来罗素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介绍了罗素提出摹状词的新颖独到的见解。
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
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
梁义民
【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2)004
【摘要】罗素不赞同弗雷格宽泛专名的涵义理论,严格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并将专名区分为逻辑专名和普通专名,对专名涵义的理解出现了不一致情况:在区分专名和摹状词时将专名涵义等同于专名所指,在区分两种专名时又将专名涵义视为缩写的或伪装的摹状词.这一理论总体上是主张专名有涵义的,人们一般接受其普通专名的涵义论.这一涵义仍然无法与弗雷格的专名涵义论划清界限,存在两个问题.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梁义民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湛江,52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54
【相关文献】
1.专名、摹状词和命题的涵义与指称--兼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J], 陈晓平
2."当今的法国国王"是"摹状词"还是"专名"——论罗素关于"摹状词"和"专名"的划分 [J], 谢年华
3.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与专名涵义 [J], 包威
4.语境在罗素限定摹状词理论中的作用——兼论“限定摹状词”概念 [J], 彭俊
5.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几点思考——兼论摹状词与专有名词的关系 [J], 周敭;吉树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
试论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论文摘要:罗素以为哲学上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对语言的模糊利用,尤其是混淆了专名和摹状词的含义。
专名是具有命名功能的语词,是一个简单的完全符号,它能够单独利用,其意义确实是其指称对象。
而摹状词是具有描述功能的语词,是一个复杂的不完全符号,它不能被单独利用。
论文关键词:专名;摹状词;指称一、摹状词和专含义(一)摹状词摹状词是用来摹状事物,揭露事物某些特点、属性的,是由冠词和普遍名词及限制语组成的表示某个事物的词组。
罗素把摹状词分为两类: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非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一个某某’,而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那个某某’。
”也确实是说非限定摹状词是一个或一些具有某种或某些特点或属性的对象,这在英语里比较好明白得,因为在英语中非限定摹状词能够表示为由不定冠词“a”或“an”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那么可表示为:一个人,一条狗,一座建筑,一个戴帽子的人,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等等。
限定摹状词是某个具有必然特点或属性的特定的唯一的东西。
在英语里那么表示为由定冠词“the”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可表示为:那个带着帽子的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4和16之间的那个整数等等。
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由非限定摹状词词组组成的命题可能有很多个与其形式相同的真命题,而一个由限定摹状词词组组成的命题只能有一个与其形式相同的真命题。
以下面的命题为例:“我遇见了一个人”,在那个地址“一个人”很显然是一个非限定摹状词,因此能够得出很多个与原命题形式相同的真命题,比如“我遇见了苏格拉底”,“我遇见柏拉图”等等;但是若是是一个由限定摹状词组成的命题:“我遇见了《红楼梦》的作者”,显然《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个限定摹状词,而与之对应的也只能有曹雪芹一人,因此与之形式相同的真命题只能有一个,那确实是:“我遇见了曹雪芹”。
简析摹状词理论
简析摹状词理论2012169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张彦明事物指称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罗素,在专名的指称问题上由早期的语法指称论转向中期的逻辑指称论,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对语句结构进行深人的逻辑分析,严格区分专名和摹状词,提出著名的“摹状词理论”,他通过对专名和摹状词的严格区分及对摹状词的精细语句分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自然语言中可能出现的三大语义学难题。
(一)同一替换难题:若a = b ,根据同一律,在任何命题中a、b可以相互替换,且不会改变命题的真值。
但现实语言中这一说法却有问题。
“例如,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为《威弗利》的作者;而事实上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从而证明乔治四世想知道的是,司各脱是否是司各脱。
”要解决这道难题,罗素首先区分名字与摹状词。
他给的定义是:“(1)名字。
一个名字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直接指一个个体,这个个体就是它的意义,并且凭它自身而有意义,与所有其它的字的意义无关;(2)摹状词。
一个摹状词由几个字组成,这些字的意义已经确定,摹状词所有的意义都是由这些意义而来。
”由此,我们不难区分:“司各特”为名字,“《威弗利》的作者”为摹状词。
同时他还认为,“包含一个摹状词的命题和以名字替换命题中的摹状词而得的命题不是相同的,即使名字所指的和摹状词所描述的是同一个对象,这两个命题也不一样”。
命题“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与命题“司各特是司各特”显然是不同的。
(二)排中律失效难题:根据排中律,“A是B”或“A不是B”两个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但“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或“当今法国国王不是秃头”都是假命题。
那么如何能说明这两个矛盾的命题事实上不都是假的,从而保证排中律有效?对待这个难题,罗素认为不仅要区分专名与摹状词,还要区分摹状词出现在命题中是“首次出现”(primary occurrence)还是“再次出现”(secondary occurrence)。
他认为,“每一个在其中一个摹状词有首次出现但并不摹状任何东西的命题都是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试论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试论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摹状词和专含义
(一)摹状词
摹状词是用来摹状事物,揭示事物某些特征、属性的,是由冠词和普遍名词及限制语构成的表示某个事物的词组。
罗素把摹状词分为两类: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非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一个某某,而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那个某某。
也就是说非限定摹状词是一个或一些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征或属性的对象,这在英语里比较好理解,因为在英语中非限定摹状词可以表示为由不定冠词a 或an 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则可表示为:一个人,一条狗,一座建筑,一个戴帽子的人,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等等。
限定摹状词是某个具有一定特征或属性的特定的唯一的东西。
在英语里则表示为由定冠词the 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可表示为:那个带着帽子的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4和16之间的那个整数等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