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规范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篇: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全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链条,最低限度降低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之间的传播,降低出生缺陷,决定由我院行政处与相关科室协调,通过计卫联合的工作模式,共同开展全市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这一优生促进工程。
现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和市传染病医院技术服务优势,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群众,以符合生育政策,全镇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开展免费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从源头抓起,将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提高计划怀孕夫妇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促进出生人口素质提高。
二、工作目标为每一位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家庭免费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心理支持、综合关怀、母婴阻断及孕妇分娩等医疗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减低母婴垂直传播及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一)通过开展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使全镇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逐步达到95%以上;(二)计划怀孕夫妇参加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活动和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人群覆盖率不断提高,逐步达到95%以上;(三)全镇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逐年降低;(四)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三、工作内容(一)工作范围全镇3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此项工作。
(二)目标人群享受免费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目标人群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准备怀孕的夫妇和以受孕的妇女;2、夫妇至少一方具备本地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
(三)目标人群的确认及审核村(居)、社区级计划生育专干收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信息,提出名单,报镇卫生院。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HBV宫内感染途径
大多数人认为HBV宫内感染的途径是通过胎盘传 播的。HBV可以使胎盘 受损或通透性改变。
有研究HBV可以感染胎盘组织,通过细胞转 移的 方式实现母婴传播,即母血HBV首先经绒毛间隙 和/或感染蜕膜细胞,然后感染相邻绒毛 ,包括 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并进一步侵袭绒毛 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最终感染胎 儿。 还有人认为可能为上行感染,从阴道传播到宫 内,或为生殖细胞之间的感染。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2004年:5个项目县(区) 2006年:11个项目县(市、区) 个项目县( 2008年:18个项目县(市、区) 个项目县( 2009年:71个项目县(市、区) 个项目县( 2010年:181个项目县(市、区) 个项目县(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HBV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宫内感染儿发育指标降低:体重、身长、头围三 项指标同时降低,其发生率为33%, 胎儿宫内感染HBV后的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胎儿 体内呈高水平复制时干扰了细胞的正常分裂与 增殖,尤其影响细胞增生旺盛期生长和大脑发 育,以至在孕晚期发育迟缓
赵孟陶,孟素芹,何丹.中华儿科杂志,1998,36:224-226. Kim SC, Chung EK, Hodinka RL, et al.Pediatrics. 1997, 99(4):534-536.
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 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早发现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孕妇和儿童,开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 . 建立与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等妇幼保健常 规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 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 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论文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应用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做孕期检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孕妇孕龄至28周时,注射一次hbig 200 iu,32周、36周时再进行hbig 200 iu注射各一次;对照组仅作常规产检。
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
结论:hbig对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传播;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53-02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它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而引起的。
乙型肝炎病毒是在我国属于高发流行疾病之一,它可最终使患者出现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等现象。
乙型肝炎具有传播性,且母婴传播成为了它进行传播的关键途径,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人群中,约有半数左右都是因为母婴传播而导致的,所以,控制乙型肝炎蔓延的关键手段便是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且当前,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的最关键的方法即是于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做孕期检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孕晚期所次注射hbig 200 iu,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检查。
两组平均年龄均为26—29岁,孕龄为37—42周。
所有患者hbsag呈阳性,肝肾功能无障碍,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且孕妇丈夫均为非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1.2 方法观察组孕妇孕龄至28周时,注射一次hbig 200 iu,32周、36周时再进行hbig 200 iu注射各一次,而对照组孕妇仅作常规孕期检查。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86例体会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9期 C ont em pora ry M edi c i ne,Sept e m ber 2008,I ss ue N o.149预防与卫生P r o p h y l a x i s &H y g i e n e 5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1],其中母婴传播是婴幼儿HBV 感染的重要途径,HBe A g 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年内大部分均感染HBV ,其中85%~90%将成为无症状慢性H BV 携带者[2]。
笔者于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 BI G )联合乙肝疫苗86例阻断乙肝病毒(H BV )母婴传播并与对照组22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08例孕妇均在孕28周前经我院血检H BV 阳性和HBeA g 阳性者,对有条件的86例孕妇及所生新生儿应用H BI G 联合乙肝疫苗注射作为观察组,因各种原因未注射H B I G 者22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职业分布、分娩时孕周、妊娠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阻断方法观察组孕妇及其小孩接受H BI G 和乙肝疫苗注射。
具体方法:孕妇于怀孕第28、32、36周分别肌内注射H BI G 200U ;新生儿出生后24h 内、15d 及1个月分别肌内注射H BI G 100U ;出生当日、满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30、10、10μg 乙肝疫苗。
对照组孕妇及小孩不肌内注射H BI G ,只在出生当日、满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30、10、10μg 乙肝疫苗。
全部小孩出生后当天采外周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1次,满1岁采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1次。
3阻断结果108例孕妇共分娩新生儿108例,出生后能健康成长至1岁并能保持跟踪联系。
观察组86例小孩中,出生当日H Bs A g 阳性1例(1.16%);满1岁时H Bs A g 阳性2例(2.32%)。
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调查
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调查吴限;高夕雷;孙文;吴凤会;钱雷【摘要】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经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双剂量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产生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20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出生后联合接种10 mg乙肝疫苗(0、1、6个月)和双剂量200 IU HBIG(0、2周),出生后第7个月检测婴儿血液HBsAg 和抗HBs浓度.结果 2.8%的婴儿(9/320)乙肝免疫预防失败(HBsAg阳性),2.5%的婴儿(8/320)呈免疫应答无反应(抗HBs浓度<10IU/L),94.7%的婴儿(303/320)免疫应答有反应(抗HBs≥10 IU/L).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免疫接种失败率分别为0%和5.17%(P<0.05),HBV DNA阴性和HBV DNA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免疫接种失败率分别为0%和4.41% (P<0.05),但母亲HBeAg和HBV DNA阳性与婴儿对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不相关(P>0.05).结论通过联合乙肝疫苗和双剂量200 IU HBIG接种,绝大多数婴儿(94.7%)在出生后第7个月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母亲HBeAg和HBV DNA可影响婴儿的乙肝免疫预防失败率,但与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无反应不相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epatitis B vaccine combined with two-dose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on infants born from HBsAg-positive mother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infants from HBsAg-positive mothers were included. All the infants were given three doses of 10 mg HB vaccine (at 0, 1 and 6 months of age) and two-dose of 200 IU HBIG (at birth and in 2 weeks of age). Serum HBsAg and antibody to HBsAg (anti-HBs) in all the infants were determined at 7 months of age. Results Among the 320infants, 2.8% infants were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positive for HBsAg), 2.5% infants did not response- (anti-HBs <10 IU/L), and 94.7% infants responsed. The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rate was at 0% and 5.17% for the infants of HBeAg-negative and HBeAg-positive mothers (P<0.05). Infants from mothers with detectable HBVDNA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than those of mothers without detectable HBV DNA (4.41% vs 0%, P<0.05). Maternal HBeAg-positive and HBV DNA detectable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non-response to HB vaccination (P>0.05). Conclusion Through vaccination by three doses of HB vaccine and two-dose of HBIG, the majority of infants achieved a protective level of anti-HBs at 7 months of age. Maternal HBeAg and HBV DNA contribute to the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but not contribute to the no response to HBV vaccination.【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21【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作者】吴限;高夕雷;孙文;吴凤会;钱雷【作者单位】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2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主动和被动免疫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最有效的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重要措施。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全文)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全文)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
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2016—2021)》,这一战略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包括至2030年,要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病死率减少65%)[1]。
其中,消除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需要将5岁儿童的HBV感染率降至0.1%。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实施的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为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7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发表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2-3]。
该管理流程已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纳,对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阻断HBV母婴传播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围绕这一热点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现参照近期国内外发表的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和最新研究成果[4-15],对第1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进行更新,以帮助临床医师更新观念,并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规范的临床管理流程。
一、感染HBV孕妇的筛查我国是乙肝的中高流行区,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6.1%[16],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约为6.3%[17]。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Meta分析
东uan dii2 ’;;45 Jts学 M E;0一 1。。 Sh学i ‘c 0J2 )’ oeU e学 ) 7n (:4 南 tv 医 a6一 大 嚣 S版 ( d ’ 3
乙肝 疫 苗 和 乙 肝 免 疫 球 蛋 白联 合 应 用 阻 断 乙肝 母 婴 传 播 的 Me t 析 a分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文 献来 源 .
其 合并 效应 量 O R值 的方法 进行 敏感 性 分析 。
2 结
’
果
19 2O 94~ O4年公开发表 的关于 乙肝疫 苗 ( B a) H Vc 、
乙肝 免 疫球 蛋 白( B G) 究 的文献 。 HI 研
12 纳 入标 准 . () 1 随机 对 照 实 验 , 试 验 组 和对 照 组 具 有 可 比 且
疫 苗和 乙肝 免 疫球 蛋 白联 合 组 的 效 果优 于键词] 乙肝 疫苗 ; 乙肝免疫球蛋 白; 母婴 传播 ; t Me a分析 [ 中圈分类号 ]R 9 . ; 5 2 6 15 1 R 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 4 20 ) 104 —3 6 166 (0 7 O 。0 30
采 用 固定 效应 模 型 , 符 合 纳 入 标 准 的 9项 随 机 对 照试 验 进 行 M t 分 析 。结 果 : 对 ea 9项 独 立研 究 的 O R值 波 动 在 0 1 ~1 1 , . 1 . 2 各 试 验 结 果 缺 乏 一致 性 。Me t 析的 O a分 R值 为 0 4 ,5 可 信 区 间 为 0 3 0 6 。 结 论 : 综 合 了 9项 研 究 的信 息后 , 示 乙肝 .69% .2~ . 7 在 提
性 , 中试验 组 用 H V c+HBG, 照 组 则 单 独 使 用 其 Ba I 对 HB a 。 ( V e 2)母 亲 是 乙 肝 感 染 者 [ B A H s g和 ( ) 或
积极开展阻断HBV乙型母婴传播和论文
试论积极开展阻断HBV乙型母婴传播的研究和策略【中图分类号】r512. 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4-01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高达90%。
且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
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阻断是关键问题。
因此,积极开展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hbv宫内感染的阻断1.1 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常规筛查,hbsab阴性妇女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可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传播链,从而有效防止宫内传播。
1.2 孕期常规筛查孕妇hbsag滴度高、hbsag阳性或hbv dna拷贝数>102/l是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若同时存在先兆流产、torch感染等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早孕妇女可考虑终止妊娠。
1.3 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产前进行hbsag筛查,婴儿出生后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减少hbv母婴传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hbv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此时滋养细胞层逐渐变薄并形成绒毛血管膜,hbv 更易突破胎盘屏障,病毒传播的机会明显增加;而此时胎儿各器官已成形,因此孕晚期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是可行的。
目前认为其可能机制是:一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与母血中的hbsag结合,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加体液免疫,清除hbv,降低母血中的病毒载量,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被感染;二是孕20周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具有主动从母体传输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以妊娠后期4-6周这一转运活性最明显,孕后期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抗-hbs经胎盘摄取,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三是孕后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调节孕妇体内th1/th2平衡趋向,th1占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有利于hbv的清除。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研究
1 . 1 临床资料 将 2 0 0 9 年1 月 1日 —2 0 1 1 年1 2 月3 1 日
在我院住 院分娩 的 2 0 0例 HB s A g阳性产妇 ( 其中 6 3例产妇为
正常胎盘 由绒 毛膜 、 绒毛 间隙和基蜕膜 构成 , 相对分子 量 6 0 O D a以下 的药物易通过 , 而相对分子量 1 0 0 0 D a 以上则通过
炎免疫球蛋 白( H B I G ) , 剂 量应 ≥1 0 0 I U , 同时在不 同部位接 种
1 0 g 重组 酵母或 2 0 g中国仓 鼠卵巢 细胞 ( C H O) 乙型肝 炎
疫成功率达 到 9 5 v / d  ̄ 。
于肝炎相关 的疾 病 , 其 中一 半是死于肝癌I x ] 。因此 , 控制 乙型肝 炎病毒的母 婴传播是预 防乙型肝炎 的重要 措施 , 为做好 乙肝  ̄ l - r i T t . 婴阻断工作 , 我院采取两种不 同 的用药 方式进行 观察 , 现报 道
种 不 同用药方式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妇( 其中 6 3例产妇 为 舳 、 H Be A g双 阳性 ) 分为治疗组和 对
照组各 1 0 0 例, 分 别采 用 两 种 不 同的 用 药 方 式 进 行 研 究 。 结 果
2组不 同用药方式所取得 的阻断效果无 明显差异 ( 尸 > 0 . 0 5 ) 。结 论 在新 生儿 出生 1 2 h内( 不超过 2 4h ) 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 白 联 合 乙肝疫 苗进行 乙肝母婴 阻断, 既 能节约 医疗资 源, 又能减
乙肝免疫球 蛋 白在 乙肝母 婴阻断 中的应用研究
潘 英 , 林俊 玉 唐 汉英
( 1 惠来县葵峰医院 , 广东 惠来 5 1 5 2 3 9 )
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乙肝孕产妇及其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婴幼儿喂养法加联合免疫,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加宫内阻断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血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0%比12.0%),抗.HBe转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比26.0%),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比10.0%)。
实验组的12月龄婴儿血清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比10.0%),抗.HBe转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4.0%比34.0%)。
母乳HVB/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比8.0%)且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取婴幼儿喂养法、免疫法联合宫内阻断的多重阻断措施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肝;阻断措施;母婴传播;临床疗效乙肝具体是指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1]。
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很多,如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吸血虫传播及母婴传播等,其中母婴传播的传播率最高。
本文为了分析不同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效果,对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乙肝孕产妇及其婴幼儿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乙肝孕产妇及其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50例患者。
对照组资料:年龄范围(21—33)岁,平均年龄(25.5±2.3)岁[孕期范围(38—42)周,平均孕期(40.0±1.8)周;血清大三阳16例,小三阳16例,HBV/DNA阳性18例。
实验组资料:年龄范围(23—30)岁,平均年龄(26.5±2.1)岁;孕期范围(38—45)周,平均孕期(41.7±2.1)周;血清大三阳15例,小三阳16例,HBV/DNA阳性19例。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51例hbsag、hbeag两项目性或hbsag单阳性的乙肝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时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新生儿于出生后立即、满月时分别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u,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μg/次。
对照组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5μg/次。
追踪观察至12个月龄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指标。
结果:观察组28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1例,表面抗体阳性25例,无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2例,hbv宫内传染率7.1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92.8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89.29%。
对照组23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8例,表面抗体阳性4例,表面抗原阳性3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4例,hbv宫内传染率30.4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69.5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17.39%。
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母婴阻断x2=4.71,p<0.05,保护效果x2=26.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和有效阻断乙肝的母婴垂直传播。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
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曾有报道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途径[1]。
因此,加强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是预防乙肝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尽可能地减少高危儿童受hbv的母婴传播,采用产前及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及表面抗原阳性追踪观察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乙肝父母所生新生儿的乙肝阻断方案选择
母婴传播阻断方式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弱阳性的母亲,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病 毒已经排除,戒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具有针对病 毒的防护免疫力,此时所生育的新生儿可以同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母 亲一样,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即第1针在出生 24小时内接种,第2针在1个月时注射,第3针在6个月时注射,每次 皮下注射剂量为5μg。
乙肝父母所生新生儿的乙肝阻断方案选择
乙肝父母所生新生儿的乙肝阻断方案选择
乙肝病毒感染者占我国总人口的1/10,其中10%~20%发展为肝硬化, 1%~5%可并发肝癌,每年因乙肝死亡者约75万例。乙肝患者绝大多 数来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一旦新生儿的乙肝阻断方法选择错误, 就会导致乙肝的家族扩散和蔓延,选择更有效更适宜的乙肝阻断方案 成功阻断乙肝的垂直传播是当务之急。
母婴传播阻断方式
• 乙肝大三阳的母亲,表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如果乙肝阻断方 案选择错误,出生的新生儿几乎都成为小乙肝。可根据分娩所在医院 的情况,选择以下方案: ①新生儿出生后尽量在24小时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 白,乙肝疫苗10μg在左臂三角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在臀 部肌肉内注射,第2、3针单用乙肝疫苗10μg,保护效果在95%。 ②采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新说法:新生儿出生6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 免疫球蛋白100~200IU,1个月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IU, 出生后第2、3、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0μg,可以把母婴感染概率控 制在3%以内。
母婴传播阻断方式
• 乙肝大二阳的母亲,e抗原阳性,是大二阳的重要标志,表示乙肝 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采用适宜的乙肝大三 阳的乙肝阻断方案,将母婴感染概率控制在最低。 乙肝小二阳的母亲,这类患者是急性乙肝的感染期,具有一定的 传染性,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形态检查、HBV-DNA才能判断出病情 的轻重。HBV-DNA测定阳性,采用适宜的乙肝大三阳的乙肝阻断方 法;HBV-DNA测定阴性可采用常规的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预防 接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1.12•【文号】国卫办妇幼函〔2020〕928号•【施行日期】2020.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函〔2020〕9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规范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进程,我委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11月12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规范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以下简称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进程,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制定本规范。
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
全面、规范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减少相关疾病母婴传播,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目标。
至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70%以上。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5%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5%以上。
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3%以下。
6.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7.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
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学意义, 而H B s A 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 ) ( 2 = 2 . 3 9 , P= 0 . 1 3 2 ; ) ( 2 = 5 . 1 7 8 , P= 0 . 0 2 3 ) 。然而, 孕妇组婴儿 1 2月龄时 乙肝感染率为 1 4 . 2 9 %, H B V 阻断率为 8 5 . 7 1%, 显著低于 c组的 9 4 . 7 %5月 第 3 5卷 第 9期
H e b e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l, a 2 0 1 3 , V o l 3 5 Ma y N o . 9
法 。莫沙必利是新型强效促 胃动力药 , 能选择性激 动 5 . 羟 色
果优于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用 , 且不 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参 考 文 献
1 陆再英 , 钟 南山主编. 内科学 . 第 7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8 .
61 8.
胺( 5 - H T ) 受体, 刺激 乙酰胆碱 ( A c h ) 的释放 , 增强肠 胃蠕动 , 加
志, 2 0 1 l , 1 0 : 7 0 8 - 7 0 9 . ・
疗R E的治愈 率为 5 8 . 6 2 %, 总有效 率 为9 4 . 8 3 %; 采用 莫沙 必
利与奥美拉唑联用的治愈率 为 5 1 . 7 2 %, 总有效率 为 8 4 . 4 8 %,
埃索 美拉唑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 (P < 0 . 0 5 ) ; 埃索 美拉 唑组发生不 良反应率为 3 . 4 5 %, 奥美拉 唑组发生不 良反应 率为 1 0 . 3 4 %, 2组相 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 . 0 5 ) 。
医学 杂 志 , 2 0 0 8, 6: 6 6 - 6 8 .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探讨
塑jE医药塑!生!Q旦筮垫鲞箜!Q塑H!蜮丛趟型』!!型:堕三堂:型垫:№:19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探讨杨翠丽王斯马文阁王向红【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舷)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Rin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a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
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舢)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
结果A组269例.免疫失败6例。
乙肝母婴阻断率9r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l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r7.78%,12月龄HBsAb阳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
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B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r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阻断我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自1994年致力于乙肝母婴传播和阻断的研究。
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告知书
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告知书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造成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
为最大程度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几率,凡妈妈携带乙肝病毒或是乙肝患者,其新生宝宝24小时内免费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浓缩的预防乙肝病毒入侵复制的被动免疫制剂。
让人体被动地接受这种高效价的外源性抗体,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免疫力,能短期内迅速起效,中和并清除血清中有力的乙肝病毒,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
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100—200IU,并可同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反应:乙肝疫苗接种反应偶有低热,注射局部红肿,一般24小时内自行消失。
接种禁忌症:患有发热、肝炎、急性或慢性严重性病者及时对酵母成分国棉者禁止使用。
接种后请在门诊观察30分钟,如无不适方可离开。
家长已阅同意小孩接种以上疫苗
家长/监护人签名:
年月日。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探析
乙肝 免疫球 蛋 白联 合 乙肝疫苗对 阻断 H B V母婴传播效果探析
马 磊
云南红河州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摘 6 6 1 1 0 0
要 】 目的:探 讨 乙肝免 疫球 蛋 白和 乙肝 疫苗联 合免 疫对 于 阻断 HB V母 婴传播 的效 果。方 法:选择 2 0 1 1 年 1月至
免疫球蛋 白和 乙肝 疫苗联合免疫方案对 于阻断 HB V的垂 直传播有较好 的效果 。 【 关键词 】 乙肝 ;免疫球 蛋 白;乙肝疫苗 ;HB V;母婴 传播
母 婴传 播是 乙肝 主要 的传 播方 式之 一 ,为 了加大 阻 断乙肝 母 婴传 播 的力度 ,更好 地保 障新 生儿 的健康 成长 ,本 文通过 对 2 0 1 1
自愿参 加本 次研究 。 1 . 2研 究方法
免疫球 蛋 白接种 ,可 以减低 婴儿 的 乙肝表 面抗 原阳 性率 ,并且 增 高其保 护性 抗体 的产 生率 。 乙肝 免疫 球蛋 白接 种属 于被动 免疫 ,
按 免疫 方案 的不 同将 研 究对 象 分 为 A 、B 、C 三 组 。A组 母 亲 主 要作 用为 增强 体液 免疫功 能 ,激活补 体 系统 ,使 尚未感 染其 它
2 0 1 1 年 6月间于我州县级 以上 医院就诊 的 乙肝表 面抗 原 ( HB s A g)和 e生儿为研 究对 象 ,按免 疫程 序的 不同分为 A、B、c三组 。A组母 亲在 分娩 前三个 月,每 月均注射一 次乙肝免 疫球 蛋 白 ( H BI G),
及其新 生儿 为研究对 象 。 病例入 选标准 无 血清病 、 过敏 性荨 麻疹 的婴 儿 ,在 单用 乙肝疫 苗 的情况 下 ,仍 有 l O . 7 % ~1 9 . 9 %的婴 儿 无 青霉 素 、 磺 胺 的过敏 史;无 心 、肝、肾等严 重疾病 ;知情 同意 , 感染 了 乙肝 病毒 。本文 研 究结 果显示 , 同时给予 孕妇 和婴 儿 乙肝
乙肝接种疫苗流程
乙肝接种疫苗流程文章目录乙肝接种疫苗流程1、乙肝接种疫苗流程接种程序: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
接种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2、注射乙肝疫苗禁忌2.1、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
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2.2、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
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2.3、发热、体温超过37.5℃,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2.4、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3、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间要是新生婴儿父母都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按照接种计划,新生婴儿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微克,以防出现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的现象,要在婴儿出生后第8个月应及时检测血液里有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要是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水平不高,则需要及时追加一针5微克乙肝疫苗,再次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要是新生婴儿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新生婴儿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还要2、3、5月各注射1次乙肝疫苗;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同时不同部位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还要在1月、6月各注射1次,以上两种方案都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阻断效果。
注射乙肝疫苗要注意什么1、打完乙肝疫苗定期检查:约有5%的人即使打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规范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方法是目前公认的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最主要且有效措施,已由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
但在我国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医院所采用的免疫程序,尤其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各不相同。
作者参考国内外文献,回答乙肝母亲所生婴儿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更佳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 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已达到免疫效果,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未明显增加疫苗效果。
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必要。
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对 e 抗原和乙肝病毒DNA 均阴性的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若同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95%以上。
乙肝免疫球蛋白先于疫苗注射
为更好地发挥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避免与乙肝疫苗相互作用造成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影响各自效果,目前公认婴儿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再于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多数专家特别强调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间,建议不要超过出生后12 h,若超过出生后48 h,免疫效果明显降低。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多长时间接种乙肝疫苗并无特别强调,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针乙肝疫苗注射间隔可从当日同时注射至3个月不等。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两种方案,一种为当日同时使用,另一种为间隔1个月。
为避免乙肝疫苗漏种,大多数医院采用前者。
但当日同时使用也应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先,乙肝疫苗在后,并注意不同部位注射,以间隔数小时为宜。
我国主推剂量为100 IU在制备过程中,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制剂所含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通常有所差异,为统一剂量标准,要求所有厂家的制剂均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计量单位(IU)。
在最初一些研究中,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根据其出生体重计算,一般使用剂量为0.2~0.5 ml/kg,约为145 IU/ml。
即出生体重为3 kg 的婴儿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约87~217.5 IU。
后来为求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 或200 IU,少数研究为400 IU。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剂量应≥100 IU。
从理论上及某些研究结果显示,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产生的保护效果更佳。
但结合成本效益综合考虑,我国目前主要推广使用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许多地区,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可免费使用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建议同时注射两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从理论上讲,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于注射了1 针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但是,医生不仅要考虑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还应考虑药物规格。
2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针剂一般为2 ml/ 支,而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针剂有1 ml/支,也有2 ml/支。
若使用了两支2 ml/ 支、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注射部位注射 4 ml 液体,肯定会形成较大的注射包块,难以吸收。
另外,两针药物同时注射也会增加注射污染机会。
如果是不同批号的两针药物同时注射,可能增加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因此,不建议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达到200 IU 的剂量要求。
第一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免疫 1 个月
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两方面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一是直接中和乙肝母亲分娩时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二是婴儿出生后接种的乙肝疫苗尚未起效时,帮助婴儿抵御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
但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体内维持多长时间的免疫作用?
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在注射后15~30 min 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药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 d 达高峰,半衰期17.5~25 d,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 d,4 个月后基本清除。
因此,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时注射一剂乙肝免疫球蛋白足以保护新生儿 1 个月内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出生 1 个月时,婴儿体内检测到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并非均是乙肝疫苗刺激下免疫系统主动免疫产生,部分抗体仍为体内残留的被动免疫抗体。
1 个月后,所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被动免疫逐渐减少,此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在两针乙肝疫苗刺激下逐渐产生对乙肝病毒的主动免疫。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1~2 次足矣
以往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 2 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 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
生时使用 1 次的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异。
因此,我国新发布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 1 版)》只建议出生时注射1 剂乙肝免疫球蛋白。
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仍建议可使用两剂乙肝免疫球蛋白。
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大多数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只需要在出生时注射1剂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出生时不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或在妊娠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高病毒复制乙肝母亲所生婴儿、或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出生时静脉血检测母血污染严重者,可使用第二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应在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前(最好是出生后2~4周)使用。
推荐三剂或更多剂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做法纯属过度预防,完全没有必要。
初次免疫效果不佳者应加强主动免疫
按照0、1、6 个月免疫程序,乙肝疫苗3 剂接种完成1 个月后检测血清抗HBs,滴度<10 mIU/ml 为无应答,10~100 mIU/ml 为低应答,>100 mIU/ml 为正常应答。
有研究显示,对低应答儿童再次接种1 剂 5 μg 或10 μg 乙肝疫苗,分别有80.00%和82.86%儿童出现抗HBs 正常应答;对加强接种 1 剂仍低应答或无应答的儿童再接种 1 剂 5 μg 乙肝疫苗后,又可有11.58%的儿童产生保护性抗体。
95.40%低应答儿童在加强1~2 剂乙肝疫苗接种后可产生正常抗HBs 应答。
对无应答儿童按0、1、6 个月免疫程序,分别给予3 剂5 μg 或 3 剂20 μg 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 阳转率分别为69.6% 和91.3%。
对低应答和无应答新生儿加强免疫1 剂和3 剂后,血清抗HBs 滴度>100 mIU/ml 者分别为61.2%和84.5%,说明免疫接种次数越多,免疫效果越好。
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只能暂时升高儿童体内抗体水平,1 个月后这种被动免疫抗体会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很可能因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影响乙肝疫苗效果。
因此,对于乙肝疫苗低应答或无应答的儿童应该加强乙肝疫苗免疫,而不应再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