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1.2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课标领航

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课标领航

4.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本章蕴含丰富的数
学观点、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步去领 会、感悟.
第1章
数列
课标领航
本章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像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
实际问题,都需要用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因此,对 数列的研究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需要.数列是中学数 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是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 练的重要素材,它与高等数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是
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 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结合实例,通过实例去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数列与
函数密切相关,多角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加深对两方 面内容的理解.在解题时,应灵活地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 去思考和解决数列问题,特别是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问.运 用函数思想方法以及它所得到的结论,不仅可以深化对数 列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使这类问题的解答更为简便、合理. 2.善于对比学习.学习差数列后,再学等比数列时,可 以等差数列为模型,从等差数列研究过的问题入手,再探 求出等比数列的相应问题,两相对照,可以发现在这两种
本章首先通过实例说明数列的意义及数列的项、通项公 式等有关概念.接着讲了两种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和等比数列,介绍了它们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
公式等. 本章的学习要求是: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
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
∠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
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
分析:要求出A,B之间的距离,可在△ABC(或△ADB)中去找关系,
但不管在哪个三角形中,AC,BC这些量都是未知的,需要在三角形中
找出合适的关系式,求出它们的值,然后解斜三角形即可.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
,

∴a=CD=BC-BD=tan ∠ − tan ∠ .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HISHISHULI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HONGNANJUJIAO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a=CD=BC-BD=tan ∠ − tan ∠ .
∵AC=BC,
∴∠A=∠ABC=
180°-80°
2
=50°.
∴∠ABG=180°-∠CBH-∠CBA=180°-120°-50°=10°.故选B.
答案:B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目标导航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2.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和结论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中,若∠C=90°,AB=c,AC=b,BC=a,则有:
HISHISHULI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HONGNANJUJIAO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中,若∠A,∠B,∠C为其内角,a,b,c分别表示∠A, ∠B,

高中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2.1精选ppt课件

高中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2.1精选ppt课件

2,������ = 1, 6������-5,������ ≥ 2.
∴数列{an}不是等差数列.
12345
目标导航
Z知识梳 H理ISHISHULI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5=10,则a3的值为( ).
A.
6 5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三 易错辨析
易错点:忽略an=Sn-Sn-1成立的条件致误 【例3】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3n2-2n+1,求数列{an}的通 项公式,并判断它是否为等差数列.
错解:∵an=Sn-Sn-1=(3n2-2n+1)-[3(n-1)2-2(n-1)+1]=6n-5,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1.数列的前n项和
对于数列{an},一般地,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 项和,用Sn表示,即Sn=a1+a2+a3+…+an.
【做一做1-1】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则a8的值为( ).
A.15 B.16 C.49 D.64
Sn,
������9 ������5
=
9 5
,

������5 ������3
=
.
解析:(1)∵a1+a20=a6+a15=a9+a12,a6+a12+a9+a15=20,
∴a1+a20=10.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第2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第2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3sinA+π6≤

30<A<
3
.
当A=π3时,即△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
所以sin A+sin B的最大值为 3.
题点四:多边形面积问题 4.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AB=2,BC=6,CD=DA
=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 解:如图,连接BD,则S=S△ABD+S△CBD =12AB·ADsin A+12BC·CDsin C. ∵A+C=180°,∴sin A=sin C, ∴S=12sin A(AB·AD+BC·CD)=16sin A.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解:(1)由题意可知
1 2absin
C=
43×2abcos
C.
所以tan C= 3.
因为0<C<π,所以C=π3.
(2)由(1)知sin A+sin B=sin A+sinπ-A-π3
=sin A+sin23π-A
=sin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 cos
A+12sin
A
(√ )
(2)三角形中已知三边无法求其面积
(×)
(3)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一角就能求三角形的面积 ( √ ) 解析:(1)正确,S=12absin C适合求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2)错误.已知三边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角的余弦值,再求得正
弦值,进而求面积.
(3)正确.已知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可直接求得面积,已知两边
=a2-c2 b2
=左边,
所以a2-c2 b2=sinsiAn-CB.
与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 题点一: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综合问题 1.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2.1.1

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2.1.1

1.等差数列的概念 第二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_______起,每一项与它的前
同一个常数 一项的差等于__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 常数 叫做等差数列,这个_____叫做等差数列的公 d 差,通常用字母___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an}是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 an=a1+(n-1)d {a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除课本的归纳法外, 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提示:除课本上用归纳法得到通项公式外,还 有以下几种方法推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这 些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些重要的常规方法,要 注意体会并逐步应用. ①累加法 因为{an}为等差数列,则有 an-an-1=d, an-1-an-2=d,
-n)d(m,n∈N+),应注意掌握.
例3
在数列{an}中,a1 =3,a10 =21,且通
项公式是项数的一次函数.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求a2011;
(2)若bn=a2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 设出通项公式的一般形式,
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解】
(1)设 an=An+B(A≠0),
例1 (2009年高考安徽卷)已知{an}为等差数列,
a1+a3+a5=105,a2+a4+a6=99,则a20等于
( ) B.1 D.7 先列方程组求出等差数列的
A.-1 C.3 【思路点拨】
基本量a1和d,再求a20.
【解析】
3a1+6d=105, 由题意可得 3a1+9d=99,
a1+2d=35, 即 a1+3d=33, a1=39 解得 , 所以 an=39-2(n-1)=41-2n, d=-2

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本章优化总结

2013年高考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本章优化总结

1 2001 ① + ② 得 2S= 2001×[f( )+ f( )] = 2002 2002 2001. 2001 ∴S= . 2
【名师点评】
倒序相加法是等差数列前n项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即将Sn 倒写后再与Sn 相
加,从而达到(化多为少)求和的目的.常用于
组合数列求和.
例3
已知数列{an}中,a1=1,且an+1-an=
3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由an+1-an=3n-n,
得an-an-1=3n-1-(n-1),
an-1-an-2=3n-2-(n-2),
„ a3-a2=32-2, a2-a1=3-1.
当 n≥2 时,以上(n-1)个等式两端分别相加, 得(an-an-1)+(an-1-an-2)+„+(a2-a1) =3 +3 1],
1.裂项相消法
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
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
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
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
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1 1 1 1 ① = ·- ( ); nn+k k n n+k ②若{a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d. 1 1 1 1 则 = ( - ); d an an+1 an·n+1 a 1 ③ = n+1- n等. n+1+ n
【解】
(1)观察发现各项分别加上 1,变为
2,4,8,16,32,„,其通项为 2n,故原数列的通项 公式为 an=2n-1. (2)每一项可分为三部分:整数、分子、分母, 整数部分可表示为序号 n,分子部分可表示为 n2,分母部分可表示为 n2+1,故原数列的通项 n2 公式为 an=n+ 2 . n +1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1.2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1.2
由a59=a49+10d,知10d=100-80,解得d=2.
∵a79=a59+20d, ∴a79=100+20×2=140.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变式训练1】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 等差数列,求这个数列.
解:∵-1,a,b,c,7成等差数列, ∴b是-1与7的等差中项,a是-1与b的等差中项,c是b与7的等差中项,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1-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1.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 决等差数列问题.
2.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能够运用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及实际应用.
数列为递减数列. (2)d=������������������--���1���1 = ������������������--������������������(m,n,k∈N+). (3)an=am+(n-m)d(m,n∈N+). (4)若 m+n=p+q(m,n,p,q∈N+),则 am+an=ap+aq. (5)若������2+������=k,则 am+an=2ak(m,n,k∈N+). (6)若数列{an}是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第1章1.2.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第1章1.2.1

(2)东南方向:指经过目标的射线是正东和正南的 夹角平分线(如图2所示).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突破 测量距离问题
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时,若是其中一点 可以到达,利用一个三角形即可解决,一般用正 弦定理;若是两点均不可到达,则需要用两个三 角形才能解决,一般正、余弦定理都要用到.
例1 如图,某货轮在 A 处看灯塔 B 在货轮的北偏 东 75°,距离为 12 6 n mile,在 A 处看灯塔 C 在 货轮的北偏西 30°,距离为 8 3 n mile,货轮由 A 处向正北航行到 D 处时,再看灯塔 B 在北偏东 120°,求 A 与 D 间的距离.
【思路点拨】 根据示意图,明确货船和护航舰 大体方向,用时间t把AB、CB表示出来,利用余 弦定理求t.
【解】 设所需时间为 t 小时, 则 AB=10 3t,CB=10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 AB2=AC2+BC2-2AC·BCcos 120°, 可得(10 3t)2=102+(10t)2-2×10×10tcos 120°, 整理得 2t2-t-1=0,解得 t=1 或 t=-12(舍去). 即护航舰需 1 小时靠近货船.
解:如图所示,设预报时台风中心为B,开始影 响基地时台风中心为C,基地刚好不受影响时台 风中心为D,则B、C、D在一直线上,且AD=20、 AC=20.
由题意 AB=20( 3+1),DC=20 2,
BC=( 3+1)·10 2.在△ADC 中,∵DC2=AD2+
AC2,∴∠DAC=90°,∠ADC=45°.
【思路点拨】 要求 AD 的长,在△ABD 中,AB =12 6,B=45°,可由正弦定理求解.
【解】 在△ABD 中,
∠ADB=60°,∠DAB=75°,

【优质课件】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1.2 第2课时同步优秀课件.ppt

【优质课件】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1.2 第2课时同步优秀课件.ppt

∠DAC=60°-30°=30°.
∴∠BAC=150°,∠ACB=15°,
∴AC=AB=40,∠ADC=120°,∠ACD=30°,
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
CD=ssiinn∠∠CADADC·AC=ssiinn13200°°·40=403
3 .
4.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 BC=5 m,迎水坡的坡比是 3∶3,则斜坡的坡角 α 等于________,斜坡 AB 的长度是 ________.
• 1.如图,在平地上有一点A,
测得一塔尖C的仰角为45°,
向前行进a m到B处,又测得
塔尖C的仰角为60°,则塔高
是A_._3_+_2_2_a__ m(
)B.3+2
3 a
C.(3+ 2)a
D.(3+ 3)a
•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CAB=45°,∠CBO=60°,
∴∠COB=90°,∴∠ABC=120°,∠ACB=15°,AB=a,
在△ABD 中,∠BAD=α, BD=ABsin∠BAD=BsCincoαs-βsiβnα. ∴将测量数据代入上式,得 BD=3s0icno6s405°-°si4n56°0°≈71(m). CD=BD-BC≈71-30=41(m). 答:山的高度约为 41 m.
课堂典例讲练
• 正、余弦定理在高度测量上的应
≈13(m). 3
答:旗杆的高大约为 13 m.
• (2015·湖北理,13)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 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 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 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 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 ________m.
[答案] 100 6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解三角形1.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解三角形1.1.2

∵0°<A<180°,∴A=60°,∴C=75°.
当c=
6- 2
2时,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2+ 2×
6- 2

62-2-23=-12. 2
∵0°<A<180°,∴A=120°,C=15°.
故c=
6+ 2
2 时,A=60°,C=75°或c=
6- 2
2 时,A=
120°,C=15°.
∴A=45°.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知si2n 435°=sin6B,
得 sin B= 6·2sin345°=12. 因 a>b 知 A>B,∴B=30°.
故 C=180°-A-B=180°-45°-30°=105°.
• 事项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方法及注意
• (1)由余弦定理的推论求三内角的余弦值, 确定角的大小.
解析: 方法一:根据余弦定理可得b2=a2+c2-2accos B,
所以32=a2+(3 3)2-2a·3 3·cos 30°, 即a2-9a+18=0, 解得a=3或a=6.
方法二:根据正弦定理得
sin C=csibn B=3
3sin 3
30°=
3 2.
因为c>b,所以C>B,所以C=60°或C=120°.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a=2Rsin A,b=2Rsin B,c=
2Rsin C. 设sin A=5k,sin B=7k,sin C=8k,
∴a=10Rk,b=14Rk,c=16Rk,
∴a∶b∶c=5∶7∶8,
∴cos B=252+×654×-849=12,∴B=π3.
答案:
π 3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课件:1.1.2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课件:1.1.2

变式训练一: 已知在Δ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b 3,c 3 3,B 30 ;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
C 60或C 120
当C 60时,A 90 a 6 当C 120时,A 30 a 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已知在Δ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给出3个例题和变式,通过解决问题引出三角形的解的不同情况,强调正确 应用定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通过例1巩固掌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例 2巩固掌握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例3巩固掌握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
题,每种类型都有变式进行巩固。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证明余弦定理导,既 节省时间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余弦定理的推导和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两 个探究指明本节课的方向。由探究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引出余弦定理的变 形及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知识。
b 3,c 3 3,B 30 ;
解:(法二) 由余弦定理,得 b2 a2 c2 2ac cos B
解得a 6 或 a 3 当a 6时,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
6
1 2
1
b
3
A 90, C 60
当a 3时,a b 3, ABC为等腰三角形 A 30,C 120
..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余弦定理及推导过程、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判断三 角形形状。以苏格拉底几何原本由来的故事和高铁隧道招标的事例作为本节的开
始引入新课。本节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利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定理,引导学 生探究坐标法、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法、正弦定理法等多种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定理的理解。针对定理所解决的三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即得 数列{an}的图像: (1,-7),(2,-12),(3,-15),(4,-16), (5,-15),(6,-12),(7,-7),(8,0), (9,9),…
图像如图所示.
(2)数列{an}的图像既不是上
升的,也不是下降的,则{an}
既不是递增的,也不是递减
知新益能
1.数列与函数
正整数集N+(或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它的有限子集{1,2,3,…,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当自 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 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 2.数列的单调性
名称
定义
表达式 an+1>an an+1<an an+1=an
2.如何判定数列的单调性? 提示:(1)作差比较法 ①若an+1 -an>0恒成立,则数列{an}是递增数 列.
②若an+1 -an<0恒成立,则数列{an}是递减数
列.
③若an+1-an=0恒成立,则数列{an}是常数列.
(2)作商比较法 ①若an>0,则
an+1 当 a >1 时,数列{an}是递增数列; n an+1 当 a <1 时,数列{an}是递减数列; n an+1 当 =1 时,数列{an} 是常数列. an ②若 an<0,则 an+1 当 a <1 时,数列{an}是递增数列; n
(2)由通项公式an =-2n+5,写出数列的前5
项3,1,-1,-3,-5,描点可得数列{an}的
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知它是递减数列.
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判断数列的单调性,一般地,根据数列的通 项公式比较an+1与an的大小,比较an+1与an的 大小常用作差法,此外还可用作商法、函数 法.
an+1 当 a >1 时,数列{an}是递减数列; n an+1 当 a =1 时,数列{an}是常数列. n (3)函数法:将通项公式转化为函数的形式,通 过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数列的单调性.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突破 数列的图像 数列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因此也可以用图像 来表示,以位置序号n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 纵坐标,即坐标为(n,an)描点画图,就可以 得到数列的图像.因为它的定义域是正整数 集N +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所以 其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这些点的个数可以 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又an=n2+kn(n∈N+),
所以(n+1)2+k(n+1)-(n2+kn)>0恒成立,
即2n+1+k>0,
所以k>-(2n+1)(n∈N+)恒成立.
当n=1时,-(2n+1)的最大值为-3,
所以k>-3即为所求范围.
方法感悟
1.明确数列的分类: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
和无穷数列;而按相邻项的大小又可分为递
【规律小结】
判断一个数列的增减性,常常
用作差的方法,通过判断差的符号来确定.对
n∈N + ,当an+1 -an>0时,{an}为递增数列;
当an+1 -an<0时,{an}为递减数列;当an+1 -
an=0时,{an}为常数列;当an+1-an的符号不
确定时,{an}既不是递增的,也不是递减的,
也不是常数列.
【思路点拨】 不妨令 f(n)=S3n-Sn.易得 f(n) 1 1 1 = + +…+ ,问题转化为 f(n)>2m 3n n+1 n+2 -3 对一切大于 1 的自然数 n 都成立,只需 f(n)min>2m-3,最终将问题归结为判断 f(n)的 单调性.
【解】
设 f(n)=S3n-Sn,则
1 1 1 f(n)= + +…+ . 3n n+1 n+2 1 1 1 ∵f(n+1)-f(n)=( + +…+ )- n+2 n+3 3n+3
9n+5 1 1 1 ( + +…+ )= >0, 3n 3n+13n+23n+3 n+1 n+2
∴f(n+1)>f(n),
即 f(n)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19 f(n)min=f(2)= . 20 由于 f(n)>2m-3 对 n>1 且 n∈N+恒成立, ∴只需 f(n)min>2m-3, 19 79 即 2m-3< ,∴m< . 20 40
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
等. 2.在判定数列的增减性时有两种常用方法: 一是作差(或作商)比较an与an+1的大小;二是 利用数列的图像或相应函数的单调性.
3. 要明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能用函数的 观点、方法研究数列的增减性、最值、图像等 问题. 4. 数列中的最大项或最小项的探求可通过数列 的增减性加以解决,若求最大项 an,则 an 应满
n 例2 判断数列{ }的增减性. 3n+1
【思路点拨】 知识求解. 利用数列的性质,或利用函数
n 【解】 ∵an= , 3n+1 n+1 n+1 ∴an+1= = . 3n+1+1 3n+4
n+1 n 法一:an+1-an= - 3n+4 3n+1 n+13n+1-n3n+4 1 = = , 3n+43n+1 3n+43n+1 ∵n∈N+,∴an+1-an>0,即 an+1>an, n ∴数列{ }为递增数列. 3n+1
an≥an+1, 足 若求最小项 an,则 an 应满足 an≥an-1;
an≤an+1,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将数列看作一 an≤an-1.
个特殊的函数,通过求函数的最值来解决数列 的最值问题,但此时应注意 n∈N+这一条件.
例1
已知数列{an}中,an=n2-8n,
(1)画出{an}的图像; (2)根据图像写出数列{an}的增减性.
【思路点拨】
(1)当n∈N+时,分别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n,an)即可.(2)图像的
上升或下降显示数列的增减性.
【解】
(1)列表n 1 2 3来自4 5 6 7 8 9 … an -7 -12 -15 -16 -15 -12 -7 0 9 …
大于 递增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_____它 数列 前面的一项 小于 递减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_____它 数列 前面的一项 常数 相等 各项都_____ 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 摆动 1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1项的 数列 数列
问题探究 1.数列与函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 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数列的项 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 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可以用图像直观地表示,其图像是无限个或有限 个孤立的点.由于函数有三种表示法,所以数列 也有三种表示法:列表法、图像法和通项公式 法.通常用通项公式法表示数列. 由于函数存在最值问题,则数列的项也存在最值 问题,其讨论方法是转化为函数问题.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的函数特性.
2.掌握三种特殊数列.
1.2 数 列 的 函 数 特 性
课前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温故夯基
解析法 1.函数的基本表示方法有_______、列表法和
图像法 _______ . 2.数列{an}的前4项为0,2,4,6,则其一个通项公 an=2(n-1) 式为___________ .
法二:∵n∈N+,∴an>0. n+1 3n+4 n+13n+1 3n2+4n+1 an+1 ∵ = = = an n 3n+4n 3n2+4n 3n+1 1 =1+ 2 >1. 3n +4n n ∴an+1>an,∴数列{ }为递增数列. 3n+1
x 法三:令 f(x)= (x≥1),则 3x+1 1 3x+1-1 1 1 f(x)= ( )= (1- ), 3 3x+1 3 3x+1 ∴函数 f(x)在[1,+∞)上是增函数, n ∴数列{ }是递增数列. 3n+1
【名师点评】
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体现了化归转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函数
单调性的运用为数列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
途径.
自我挑战2
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
kn(n∈N + ),若数列{an}是单调递增数列,求 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数列{an}是单调递增数列,所以an+1
>an(n∈N+)恒成立.
的.
【误区警示】
画数列的图像的方法仅有描点
法,其步骤是:①列表;②描点.要注意描点
后不能连线,这是由于数列的定义域是N+.
自我挑战1
画出下列数列的图像,并判断数
列的增减性.
(1)2,4,6,8,10,…;(2)an=-2n+5.
解:(1)数列2,4,6,8,10,…的图像如图(1)所示. 由图像知它是递增数列.
数列单调性的应用 一个数列是递增数列其首项是这列数的最小 值;一个数列是递减数列其首项是这列数的
最大值.此外,数列的单调性有时与函数的
性质结合起来.此时应注意数列函数的定义
域.
例3
1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 , 其前 n
n 项和为 Sn.若 S3n-Sn>2m-3 对一切大于 1 的 自然数 n 都成立,求 m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