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一厘米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一厘米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一厘米教案语文版

6.一厘米毕淑敏教学目标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2.难点: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

二、研读课文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写母亲为让儿子高兴,给不需要买票的儿子买票,使儿子误以为自己己经长到一米一了。

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不也天心。

”):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寺院门口,母亲坚信儿子还差一厘米而没有再买一张票。

第三部分:(从“你过来”到“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母亲在儿子面前出了丑,被儿子误解为贪小便宜而不愿买票。

第四部分:(从“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到结束):这是故事的结局。

写母亲最终为自己讨回了公道,在儿子面前保持了完美的形象。

2.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表现在:在儿子面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把西瓜皮啃得太苦;为儿子买了本没心要买的票;倒假带儿子参观寺院;强压怒火,不与人争吵;写信为自己讨公道。

3.做为一个平凡的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她要把儿子培养为一个诚实,正直,有教养,有大家风范的人。

她深知家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她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好完美的形象,为儿子的成长做好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本文描写了一位普通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艰辛努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预习再次阅读课文,欣赏课文,说说陶影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塑人物形象的?二、课文分析1.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陶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家境的不富裕使得她想尽办法处处节俭,占便宜。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一厘米》教学设计语文版【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和情节。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重难点】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代诗人孟郊曾经吟出了天下游子对母亲的颂赞。

母亲,我们的母亲,无论她们的个性是多么不同,但同样都有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厘米》,让我们与一位母亲促膝而谈,说说心里话。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代表作品《红处方》《血玲珑》等。

毕淑敏曾经说过:“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会感到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强调这个价值,他们越发感悟到深深的爱意”。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窘(jiǒng)迫迷惘(wǎng)矜(jīn)持执拗(niù)忐忑(tǎn tè)恬(tián)淡腼腆(miǎn tiǎn)3.解释下列词语。

窘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忐忑:心神不定。

矜持:拘谨,拘束。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恬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题目《一厘米》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一厘米”是小说情节的关键所在,它贯穿全文,是该不该“买票”的关键问题。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明确:陶影。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叙事顺序是什么?明确:“买不买票”是作品的线索;围绕着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2.请简要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明确:蓝领女工陶影带儿子乘公共汽车去参观大庙,因为儿子该不该买票而在庙门口与红衣青年发生争执,受到别人尤其儿子的误解。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6 一厘米教案语文版【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皲裂:手足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皲同“龟”。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矜持:拘束。

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战战兢兢:因害怕而微微发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释然:形容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沮丧:灰心失望。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氏为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3.背景链接毕淑敏常常把笔端深入到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揭示普通人最深的情感。

在小说《不变形的金刚》中,她描写了一位收入不高的母亲对儿子接受世俗感染的焦虑与无奈,而在《一厘米》中,那位平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母亲,坚持为孩子买车票的小事读来让人感动,让人亲切。

在散文《婚姻鞋》中,她把婚姻比作鞋,得出这样的结论“削足适履是一种遇人的残酷,郑人买履是一种智者的迂腐,步履艰难时,鞋与脚要精诚团结,平步青云时切不要将鞋抛弃……当然,鞋比脚贵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一厘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一厘米》教案

《一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陶影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学习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2.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动词句。

3.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学习通过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动词句。

2.难点:学习通过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简介作者及主要作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厘米》,看看发生在主人公陶影身上的故事,体会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写了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交车去公园玩,因为一厘米的身高问题而与检票员发生争执的事情。

(2)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交车去公园玩;第二部分(6-13自然段)写因为一厘米的身高问题而与检票员发生争执;第三部分(14自然段)写事情的解决和陶影的感受。

三、研读赏析(一)研读第一部分,了解人物性格。

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陶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交流讨论。

(1)陶影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的母亲。

从她对儿子的照顾和教育可以看出来。

如“她总是把儿子抱在怀里,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她总是耐心地解答儿子的问题,从不厌烦”。

(2)陶影是一个有原则、有尊严的人。

从她与检票员的争执中可以看出来。

如“她据理力争,声音柔和而坚定”“她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3.体会比喻的妙处。

如“她的心情就像天空一样晴朗”“她的脸色就像一块布一样阴沉”。

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陶影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5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5

《一厘米》教案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

本文是刻画伟大母爱的好文章。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

小说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进而拓展探究能力。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课时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毕淑敏及其主要作品。

初读·感知精读·理解。

第6课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教案

第6课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教案

第6课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教案)第6课一厘米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36---51页。

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突破1.运用仪器和设备,放映一些反映或表达母爱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来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反映母爱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世界名片的录像带或者自己的能够反映母亲或其他亲人的关怀的故事。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1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1

《一厘米》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课文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写法(以小见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厘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目,可是在一位母亲心中,它却成了天大的事情。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

看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位母亲究竟遇到了怎样一件事。

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课文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

国家一级作家,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2.基础字词皲裂jūn捺nà锲而不舍qiè脱臼jiù咂zā狡黠xiá煳hú戳chuō彬彬有礼bīn皲裂:因干燥而开裂。

捺:按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印堂:额部两眉之间。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释然:形容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按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脱臼:关节脱位。

狡黠:本指狡猾奸诈,这里指耍小聪明。

煳:指食物被烧烤得变焦变黑。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3.理清情节(1)说说剧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独立思考→组内1+1交流→全班展示)过渡:阅读课文后,我们已经对文章的基本框架有了大致的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安排都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作者也将之写得一波三折。

那剧本中到底呈现了多少波折呢,让我们进入活动2重点探究。

4.理清矛盾课文叙述的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可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

这是因为多重矛盾掀起了多重波折。

这部剧本为我们呈现了哪些矛盾?你认为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独立思考→组内1+1交流→全班展示)明确:中心矛盾冲突是该不该买票过渡:文章中妈妈陶影被误解后坚决讨回公道,为之做出了很多努力。

【精品】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第2课时教案word版

【精品】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第2课时教案word版
五、拓展延伸
小说的主人公形象自身并不完美,家境也不富裕,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苦心吗?请谈谈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新的体验和认识。
2、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3、归纳小说的主题。




开端---乘坐汽车---少一厘米也买票---责任感
授课日期:
备课人:赵群友连续号
课题
6、一厘米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分析陶影这一艺术形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体谅父母,热爱父母。
名人名言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比喻教育孩子的困难,表现出了陶影教育孩子的决心。
◆陶影爱抚的目光像蚕丝包裹着儿子,随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一厘米发展---参观寺院---多一厘米也不买---正义感
高潮结局---讨回公道---给参观券也不要---价值观
陶影性格: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执着认真、立场坚定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烘托对比(红衣青年与公交卖票员)



把原本无形的目光比喻成蚕丝,使之变得可感了,很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母爱如丝,绵绵不断。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6.一厘米【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皲裂:手足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皲同“龟”。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矜持:拘束。

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战战兢兢:因害怕而微微发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释然:形容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沮丧:灰心失望。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氏为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3.背景链接毕淑敏常常把笔端深入到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揭示普通人最深的情感。

在小说《不变形的金刚》中,她描写了一位收入不高的母亲对儿子接受世俗感染的焦虑与无奈,而在《一厘米》中,那位平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母亲,坚持为孩子买车票的小事读来让人感动,让人亲切。

在散文《婚姻鞋》中,她把婚姻比作鞋,得出这样的结论“削足适履是一种遇人的残酷,郑人买履是一种智者的迂腐,步履艰难时,鞋与脚要精诚团结,平步青云时切不要将鞋抛弃……当然,鞋比脚贵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一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3、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善良、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课文借一件小事来折射人性的光辉,映照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深刻的主题。

教学形式:常规教学,学生讨论为主教具:尺子,幻灯片课前准备: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作者的一些资料;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一、设疑导入:教师拿出一把尺子,问:尺子上的一厘米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呢?(学生各抒己见)导语:一厘米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长度,但这一厘米却引发了一场风波,今天我们就走进毕淑敏的《一厘米》去探个究竟。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说说你所了解的毕淑敏。

(学生把课前从互联网上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在班级内交流。

)2、师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并配有作者相关图片)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3、检查生字词:幻灯片展示。

(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解释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由读,默读,几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一厘米》学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一厘米》学案语文版

6.《一厘米》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精读重点段落,学习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学习过程]一、兴趣导航:1、齐背孟郊的《游子吟》。

唐代诗人孟郊曾经用这首诗吟出了天下游子对母亲的颂赞,母亲,我们的母亲,无论她们的个性是多么不同,但同样都有最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厘米》,让我们与一位母亲促膝而谈,说说心理话。

2、走近作者:毕淑敏,当代女作家。

1952年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西藏的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回到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这后,她就成了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整体感知1、请大家速读全文,找到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能做到正音释义:戳______皲______裂挑剔______脱臼______雄赳赳_______煳_____捺___ 狡黠______矜___持烤烙________锲________而不舍彬彬_____有礼温文尔雅 -- 冥思苦想--战战兢兢-- 秉公--2、找出故事的线索:3、划分结构,理清思路(同桌为一组,互相交流)4、复述课文:要求:(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依照线索复述。

(2)复述中有详有略,突出人物的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圈画出写陶影心理活动的语句,诵读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

2、班内交流(试析以下几处心理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1)第2段(2)第9段(3)第13段(4)第22段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并说出理由。

五、课内小结回顾课文思路,能说出主要人物的重要特点。

[学习目标]:1、体会精彩的比喻的妙用。

2、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关爱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一厘米
毕淑敏
教学目标
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2.难点: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二、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写母亲为让儿子高兴,给不需要买票的儿子买票,使儿子误以为自己己经长到一米一了。

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不也天心。

”):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寺院门口,母亲坚信儿子还差一厘米而没有再买一张票。

第三部分:(从“你过来”到“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母亲在儿子面前出了丑,被儿子误解为贪小便宜而不愿买票。

第四部分:(从“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到结束):这是故事的结局。

写母亲最终为自己讨回了公道,在儿子面前保持了完美的形象。

2.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表现在:在儿子面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把西瓜皮啃得太苦;为儿子买了本没心要买的票;倒假带儿子参观寺院;强压怒火,不与人争吵;写信为自己讨公道。

3.做为一个平凡的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她要把儿子培养为一个诚实,正直,有教养,有大家风范的人。

她深知家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她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好完美的形象,为儿子的成长做好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位普通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艰辛努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课文,欣赏课文,说说陶影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塑人物形象的?
二、课文分析
1.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陶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家境的不富裕使得她想尽办法处处节俭,占便宜。

她是一个可笑的小人物,但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母亲。

为了孩子她时时检点自己,为了孩子她尽量做到温文尔雅,显得高贵,显得有教养。

但要做到这些是那么地不容易,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良苦用心。

2.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十分得要的作用,试找出几处,加以分析。

讨论归纳:
●为什么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地开,也不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气油。

这是她为自己的行为找的可笑的借口,她也是由此减轻自己逃票的不安心理与内疚心情。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一张无形的古筝。

怎么办?吵一架吗?她不怕吵架,可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了小也,她忍。

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理斗争是多么激烈。

但她为了儿子,强压怒火,爱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3.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

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比喻教育孩子的困难,表现出了陶影教育孩子的决心。

●陶影爱抚的目光像蚕丝包裹着儿子,随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
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把原本无形的目光比喻成蚕丝,使之变得可感了,很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母爱如丝,绵绵不断。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用面粉作比,符合人物的身份,很独特。

同时面粉的白给人单调的感觉,也表现出陶影焦急的心情。

三、拓展
小说的主人公形象自身并不完美,家境也不富裕,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苦心吗?请谈谈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新的体验和认识。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