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

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关键词:卫星遥感生态赤字生态工业园电磁污染田园城市众所周知,进入到21世纪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方面追求营养,娱乐方面追求新元素等等。

但就在生活水平逐日提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北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世界上一些海拔地势较低的国家城市经常发生水灾;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

由于城市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由于其物质能量高度集聚、人类活动密集、环境变化剧烈、生态脆弱而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建设已变得十分迫切,成为目前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建造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

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

所以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

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堪忧,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小城市环境现状虽尚好,但发展过程中若不对城市生态环境加强重视将会走上大城市发展的老路。

95年以后我国非常流行盖玻璃房子,而大量的玻璃房子造成光污染,房子里却是夏热冬冷,又需要空调调节室温,能源消耗非常大。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城市生态学的初始阶段,社会学家们应用生态的概念诸如:竞争、侵略、优势和继承进行关于城市中社会 和地理空间组织的研究(Hollingshead, 1940; Park et al., 1925)。对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思想运用的骤增 不仅仅在美国不受限制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及非洲都有发现(Adams,1935; Hollingshead, 1940)。根据 Berryand Kasarda (1977)的说法,城市生态学的方法在 1930 年-1949 年间是“美国社会学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 育”,但在 1950 年代几乎消亡。Hawley’s (1950)的一部经典著作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尝试,通过努力扩展该方法 的焦点和视角从而使其得到复兴,而其目的在于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关于城市研究的方法, Berryand Kasarda (1977)提出了“当代城市生态”,跨越了几个社会科学领域: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社会生 态学、人类生态学、城市和区域规划,延续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并且超越了它。这种方法包含了社会空间层次水 平连续的社区、城市、大都市地区、区域、城市系统以及整个社会体系。相较于传统的人类生态学,这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人类组织的基础是竞争”这一概念,同时排除了解释土地利用模式的文化及动机因素,从“互利共 生”的意义上来说,“当代”的城市生态学强调“互相依赖”(Berry& Kasarda, 1977)。今天,城市生态领域的社 会学方法继续存在和发展(Flanagan, 1993)。更广泛的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政治体制和制度如何影响城市化的空 间与时间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中心研究问题(Gottdiener & Hutchison, 2010; Nassauer &Raskin, 2014; Swaffield, 2013; Wolch, Byrne, & Newell, 20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录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二、问题的提出 ----------------------------------------- 2三、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差异分析 ----------------------------- 3(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3(二)城镇化水平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41. 因子分析--------------------------------------------- 42. 聚类分析--------------------------------------------- 7 (三)城市化水平差异评价结论------------------------------- 7四、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9(一)坚持城市规划和协调优先------------------------------- 9(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市化水平差异------------------ 9(三)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满意度 -------------------- 10(四)城市的高速发展与集约化、紧凑化、生态环境同步--------- 11(五)坚持地域文化特色 ----------------------------------- 11参考文献:-------------------------------------------- 12江苏省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文摘要:市场经济时代,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化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要把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但是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呈现明显的梯级结构。

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摘要:建设低碳城市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低碳城市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的研究针对性较强,具体城市具体分析,而国内对于城市的低碳发展还主要是在理论上,甚至有些研究与我国的实际状况还存在差距,所以要理论结合实际,从而加强我国城市的低碳化建设。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碳排放伴随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碳排放加大等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必不可少的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心。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低碳城市,从而坚持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指示,全面提升城市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低碳永续发展。

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

1国外低碳城市理论研究1.1低碳城市经济性研究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问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许多科学家认为未来阻止温室气体排放至大气层将有效终结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然而,普林斯顿大学气候物理学家托马斯·弗罗利彻宣称,即使未来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终止,仍无法逆转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未来地球将继续升温数百年。

此外,未来全球气温可能稳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弗罗利彻认为,未来可能比之前预计更少碳排放影响全球气温。

研究人员模拟地球气候变化———当18000亿吨碳进入大气层,所有二氧化碳排放突然中断,在一千年的模拟时间内,20年内大气层40%的碳被地球海洋和陆地逐步吸收,接近一千年时将吸收大气层80%的碳。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_问题_对策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_问题_对策
城市 城市生态 city
中 国 生 现状 态 城 市 建 设 的
问题
对策
潘安敏 郭冬梅
一、引言
环境意识普遍提高, 人们对于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 环境的要求标准更高。为此, 一些
步的标志, 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回 学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
顾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 人类对于 即要求城市环境在物质、能源、水、
坏 ”、“ 边 治 理 、边 污 染 ”的 情 况 发 生, 政府应该强化执法监督, 坚决 制止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获利行 为。不仅如此, 公众参与还应体现 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投资, 支持个人 保护环境的行为等。
3.提 高 环 保 和 生 态 意 识 , 建 设 有特色的个性化生态城市。环境质 量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环 境 保 护 是 城 市 生 态 建 设 、生 态 恢 复和生态平衡维持的重要而直接 的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就 是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 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 尊重 历史文化, 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维持城市生态 系统的高质量运行。提高公众的生 态意识除了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 和教育外, 还应让市民亲身感受到
会带来严重污染的生活垃圾, 如电 池 、塑 料 制 品 以 及 其 他 化 学 合 成 制 品等, 往往与普通生活垃圾混装, 给处理工作造成困难。
四 、中 国 如 何 进 行 生 态 城 市 建设
针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 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 中国 进 行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必 须 以“国 情 ” 为基点, 有的放矢, 才能取得良好 效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综合国 力 、科 技 水 平 、人 口 素 质 、意 识 观 念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城市环 境 基 础 差 、底 子 薄 , 城 市 建 设 资 金 短缺, 城市化率较低、农业人口多。 据此, 我们特提出以下生态城市建 设的对策: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评析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评析

济 、社 会 和 环 境 可持 续 的 和 一 体 化 的发 展 。 然 而 经 济 发 展 , 以
及 所产生的任何相应 的开发建设都必将给 生态环境 带来影响 ,
经 济 、 社 会 和 环 境 之 间存 在 着 矛 盾 的 关 系 。 因 此 .人 们 在 生 态
城 镇 的 建 设 过 程 中 ,应 当 把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减 少 到 最 低 ,保
城 镇 发展 是 一 个 实 现 生 态 城镇 目标 并 以 目标 为导 向 的过 程 。根
据 这个 论 点 ,对 生 态 城 镇 的评 估 也 应 当采 用 动态 的方 式 评 估 和
分 析 一个 城 镇 在 过 去 5 1 年 间 .是 否持 续 地 实现 节 能 减 排 同时 —O 发展 了经 济 ;是 否 改 善 了 生 态 环境 :是 否 持 续地 提 高 了当地 居 民 的生 活 水平 ,使人 民安居 乐 业 。
康 、 就 业 和 生 活 水 平 质 量 的 普 遍 提 高 , 以及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公 平 与 和 谐 .城 乡之 间 的公 平 与 和 谐 。 本 文 之所 以采 用 “ 态 城 镇 ” 一词 是 因为 中 国还 是 一 个 发展 生
中的 国 家 . 目前 仍 然 处 在 快 速 的城 镇 化 过 程 中 ,对于 中国 而 言 , 生 态城 的 发展 和 建设 更 应 当是 促 进 生态 小城 镇 的建 设 。
特 别 关 注
Th e S e p cia F us l oc
中国生态城镇 发展现状 与 问题评 析
口 中国城 市科 学研 究会首席 研究员 、英国卡迪夫大学规 划研 究国际中心主任 于立
对 生 态 城 镇 的 认 知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2-1329(2001)01-0059-0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杨东援=摘要>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极限THE THE O RE TICAL A PP RO ACH OF THE E COL OG ICAL CITY HUANG Zha oyi,YANG Dongyua n AB STRACT:T his pa per e valuate 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 pt of ecological city base d on the latest studies and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 search in this respect in t he future.KE YWORD:ecological city;eco-logical threshold=中图分类号>TU912181=文献标识码>A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 ocity、ecological city、e copolis、ecoville、ec 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eco-c 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1]。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2],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2]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例如王如松[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

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

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

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国外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在一些方面面临挑战。

通过对国外城市化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城市化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城市化率已达到55%,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8%。

在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90%,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加迅猛。

2.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能源消耗、交通问题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垃圾、废气、废水等排放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3.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犯罪率上升,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不断引起关注。

4.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城市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加重。

二、国外城市化的启示1.城市化规划必须科学合理国外城市化规划非常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

2.城市化要注重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完善城市公园、生态园、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等绿地系统,同时,加强城市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等排放,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城市化要注重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注重人口流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住房保障政策,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4.城市化要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经济发展,以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和城市创新为重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生态现状评价与生态问题专题研究报告

生态现状评价与生态问题专题研究报告

生态现状评价与生态问题专题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现状评价与生态问题专题研究报告一、引言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生态现状与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报告就此展开深入研究。

二、生态现状评价1. 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过度开发、滥用导致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资源短缺现象日益明显。

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但受到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 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严重的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下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三、生态问题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生态问题的主要挑战之一,其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我国也面临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挑战。

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加之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短缺愈发严重。

3. 土壤污染土壤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四、生态问题解决对策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 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落实。

3. 推动绿色发展鼓励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生态城市建设是指以生态优先、低碳高效、循环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手段,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发展运行等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型态。

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模式和对策,以下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和对策的研究。

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生态城市建设;一些城市已经建设了一批生态城市示范区,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模式分析1.生态决策模式: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决策,推动城市生态建设。

2.生态示范模式:在一些城市中建设生态城市示范区,通过实践和宣传,推动其他城市的生态建设。

3.生态规划模式:通过城市规划,明确生态保护区域和建设区域,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4.生态经济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生态社区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对策研究1.制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指标,推动各地区的生态建设。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推动市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4.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5.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r s a c e , e me n n fct a h g d i v d n e Th e e r h s t a i go i h c a e e i e c . e h y s n n “ c lg ” e oo y i c l g c i o n y fo n e o o i a ct i n t l r m l ys o
ciy flt ra a c t rhe dv l n em ent .
Ke or s Ec l g c i ; u t i a l e e o me t P o r s yw d : o o ia c t S s a n b e d v l p n ; r g e s l y
F rs dT c n lg , h g h 10 4 C ia 3 n a e f oet , h n z o 50 8 C ia oe t a eh oo C a s a40 0 , hn ; . a Ac d myo rsr Z e gh u4 00 , h ) y rn y n He n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h p i f v w f b o o t e o t o e o i l g ,b t n i t g a e o c p ,i c u i g s c e y c n my n d a u e T e n i y u a e r t d c n e t n l d n o i t ,e o o a n t r h n d v l pme t a d c r e t c n i o f e o o ia i s re y i t o u e .I e p p r h e c n e t e eo n n u r n o d t n o c l g c c t Wa b i f r d c d n t a e ,t o c p , i l y l n h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进程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进程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美好 向往 。 建设 生态 城市 , 逐渐成 为我 国城市 发展 将
的 主 流 方 向
上 落后 于西方 国家 。其 后 ,在 经历 了半 个多世 纪停 滞 不前后 .我 国现代生 态城 市 的理论与 实践 开始追
踪 国际 的先 进趋 势 。从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在这 方
面我 国取得 了迅 猛 跃进 到 9 0年 代 已经 形成 了一
2西 方 国 家 的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历 程 和 研 究 概 .
况 【5, 4 ,7 ,6】
西方 的生态城 市思 想 的出现 晚于 中国 ,不过 其 生态城 市 的思想极 其 丰富 , 也具 有相 当悠久 的历史 。 从古希 腊柏 拉 图的《 理想 国》 到 1 , 6世纪英 国人托 马 斯. 莫尔 的 《 乌托邦 》 都寄 托着人 类对 自身 与 自然之 ,
套 以社会—— 经 济— — 自然 复合生 态理论 为指 导 的 相对 完整 的城 市建 设理论 与方 法体 系 在学术 、 策上 。9 2年 我 国参 加 了 MA 政 17 B计 划 国际 协调理 事会 ,并 当选 为理 事 国 :9 8年我 国建 17
立 了 MA B研究 委 员 会 :9 9年 成 立 了 中 国生 态 学 17
们 中华 民族 文化 中古代科 学技术 发展 的一个 重要 成 果 , 我们 的前 辈 留下的宝 贵文 化遗产 是
近 代 . 国在 2 我 0世纪初 在生 态城市 思想 与实践
标 准 》 将 《 居 城市 科 学 评 价 指标 体 系研 究 》 , 宜 列入
20 0 6年度 软科 学研究课 题 。 20 在 0 6年 8月 7日。 国 务 院在 批复 天津市 城市 总体规划 中也 表示 .要将 天 津 市定位 为 国际港 口城市 .北方 经济 中心和生 态城 市 这些 都表 达 了我 国人 民对建设 新 型生态城 市的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一、内容综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详细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资源过度消耗等。

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详细检测和分析,总结了其污染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探讨了导致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也分析了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国内外经验借鉴: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先进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对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包括加强环境法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旨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背景介绍: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之背景介绍部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水源污染事件,更是让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

森林砍伐、湿地排水、草原退化等现象普遍,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这不仅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威胁到许多物种的生存。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大自然的约束,为了更好的发展,人类必须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事宜,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即为在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之内,保证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稳步前进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及规模持续膨胀,俨然已经成为地球巨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

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求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是当今世界研究的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1.关于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尽管生态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开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但关于生态城市的理念缺流传已久。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还是古代欧洲的村庄及美国印第安人的部落,都能看出生态城市的影子。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空想社会学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将其进一步完善,并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给出了完整的定义:田园城市应该是一种同时拥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是为健康生活以及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应以满足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准,不应过分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城市由于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出现拥挤、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此时,田园城市的应用应运而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展的并不顺利,许多城市都是依附于“田园城市”的名气,在城郊区域大力修建居住区。

但它为以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提供了参考,对城市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国生态城市立法及研究现状

我国生态城市立法及研究现状

立 法 的 各个 层 面 。
和 措 施 在 20 0 8年 我 国 又 通 过 了 《 环 经济 法 》 循 ,明 确 了 国 家 为 了 促 进
自然观 通 过 阐述 自然 界 的历 史 发 展 过 程和 自然 界演 化 的 一般 规 律 .指 出 入
与 自 然 的 关 系 是 相 互 作 用 的 恩 格 斯
生 资 源 法 》 等 一 系 列 法 律 。在 20 02 年 ,我 国 制 定 了 《 境 影 响 评 价 法 》 环 对 规 划 和 建 设 项 目实 施 后 可 能 造 成 的 环 境 影 响 进 行 分 析 、 预 测 和 评 估 . 提
因第 三人 的过错 污 染环 境造成 损害 的 . 被 侵 权 人 可 } 污 染 者 清 求 赔 偿 .也 l 】 J 可 以 向第 三 人 ¨求 赔偿 污 染 者赔 偿 々
4 0多 部 规 章 、 大 约 5 0个 标 准 和 超 0
过 6 0多 个 解 决 污 染 控 制 、 自 然 资 源 0
管 理 法 》、 《 产 资 源 法 》、 《 炭 矿 煤 法》 《 、 水法 》 《 土保 持 法 》 《 、 水 、 防 沙冶 沙法 》 《 、 节约 能源 法》 和 《 可再
后 .有 权 向 第 三 人 逊 偿 .使 受 害 人 可
以 最 大 限 度 的 维 护 自 身 权 益 另 外 在 我 国 的 《 权 法 》 中 规 定 的 关 于 自 然 物 资 源 的 权 属 、权 利 的 行 使 等 规 定 也 体 现 了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保 护
保 护 以 及 消 费 品 环 境 管 理 (‘ 品 管 . 产 理 ” 问 题 的 其 他 规 范 性 法 律 文 件 ) 我 国 在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的 立 法 涉 及 中 国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趋势研究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趋势研究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在保持经济发展前提下实现城市与生态的良性互动与协同,中国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策。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并提供相关建议以期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一、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目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在全国范围内,已有许多城市制订了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并投入实施。

其中,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天府新区、福州市台江区等城市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这些地方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改善水环境、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鼓励绿色交通出行等。

然而,许多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滞后性,很多城市的生态指标无法达到要求。

其次,由于相关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不完善,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较为严重。

最后,由于国民的环保意识与保护环境的传统仍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1. 加强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国政府将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首先,将推动完善生态城市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与监督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其次,政府将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投资方参与。

最后,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生态城市建设中。

2. 推进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在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智慧城市建设也逐渐普及。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也开始向智慧城市发展。

未来,城市的生态数据将被用于智慧城市操控,生态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趋势。

3. 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发展研究综述

生态保护红线发展研究综述

生态保护红线发展研究综述一、生态保护红线的定义生态环境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内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从生态环境中不加限制的攫取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而自然环境的诸多生态问题如全球变暖等,反过来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生态保护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任务。

2012年3月,“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讨会”的学术交流中,全国各地的学者对生态红线的概念定义,划定准则与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年12月,生态红线试点启动会上确定了内蒙古等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试点代表,并草拟了《全国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2017年7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共同印发。

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中,生态保护红线定义为: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指出了生态红线的划定需要遵循四个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法。

整体性原则需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

协调性原则要求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上下结合。

动态性原则需要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的研究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主要在生态保护区、生态网络和生态基础建设等方面[[1]]。

美国首次提出了生态保护的概念,并建立了国家公园来进行生态环境和文物等的保护。

加拿大与美国的生态保护管理方式类似,他们将自然保护区设成三种不同的等级: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区级[[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
环境生态目 确保现在的行为不影 保护生物多样 尽量避免生态系

响他人,使得当代和 性,在人类活动 统遭受不可修复
后代享用环境的权力 和自然力的作用 的损害,保证可
是均等的
下保证环境相对 更新的资源数量
稳定的运动过程 大于使用的资源
数量
种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合理进行分区,以公交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而
非私人汽车,并且总体规划也以公交线路为中心,促使人们出行选择便 捷的公交,由此减少私人汽车出行率,
国外对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自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 划》的报告中向世界人民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后,各地学者都积极研 究其学术思想,并将这些思想充分融合到生态城市的概念之中,虽然国 际上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从广义上 说,生态城市是指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自然环境 优越的社会关系,达到可持续的利用环境资源,发展新型的生活方式。 狭义上对生态城市的解释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城市进行设计并规划,建 立和谐、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 进步,这一定义也在不断得到补充,虽然至今生态城市的定义仍没有得 到统一的认可,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以及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等研 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研究过程中更注重对生态城市的实用性和可操作 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做好发展目标规划,发展到如今其理论体系正 走向成熟。国外学者往往注重研究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中某一问题或几个 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探索建立生态城市的实例中有许多成功的典范,能 顺利的解决许多城市建设正的实际问题,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研究 者追求的脚步没有停止,并正在不断加快步伐,不断地完善生态城市发 展理论。
①将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之上。 ②为保证人们到达绿地的需求得以满足,城区内、周边地区建设尽 量多的绿地和绿化带。 ③积极宣传和开展节能、节水活动,让公众参与决策的制定,广泛 的听取公众意见。 ④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保证包括森林、河谷、湿 地等自然植被在内的生态区域面积占城市总的土地利用面积的40%。 ⑤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证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的发 展,并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尊重生态限制。 ⑥保证行人、自行车与汽车行驶的权利是同等的,实行步行、公交 优先的交通政策。 ⑦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广泛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减少并制 止水、气、土壤污染。 2、澳大利亚怀阿拉市生态城市建设 怀阿拉市政府于1997年4月1日,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的决议, 并承诺为市民建造理想的人居环境。这一项目融合了各种可持续发展技 术,例如污水的在使用、城市设计原则、能源保护和替代、建筑设计等 方方面面。其生态城市建设包括: ①形成了一体化的循环网络和呈线状分布的公园带。 ②设计并实施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计划。 ③在城市土地开发的政策上实行强制的方式。例如,对新建住宅楼 房和城市更新楼房强制性的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政府对那些自主安 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住户给予奖励,实行财政刺激的措施。 ④建立能源替代研究中心,例如研究如何在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上 改进能源效率等。 ⑤坚决执行21世纪议程中对城市环境规划的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 环保宣传活动。如宣传优良的、可持续的节能环保产品和建筑技术的活 动等。 3、新西兰Waitakere生态城市建设 新西兰的Waitakere是第一个完成21世纪议程的城市,其生态城市 建设是由社区居民实现的,而不是由市政府的议会实现的。例如建立绿 色网站、实现清洁生产、建立合作伙伴、减少固体垃圾等,都是其取得 的重大成果,并且主要是以公平的、动态的以及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 为目标,如表1.1所示:
题开展。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开展这项工 作的中期报告也显示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尤其是在垃圾分类和堆肥 制作方面。
以上是国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取得了较大成果的实例,它们为今后 如何做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阶段国外有的生态城市体 系和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了,共同的特点可以大致归纳为一下几点:第 一,生态城市建设原则和目标明确;第二,追求生产资源、生活资源和 垃圾在利用的循环原则: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地方社区的参 与度和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 三、国内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黄肇义等人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居环境, 基于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自身具有人文特色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
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作为可持续子系统。 Rodney R White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现代城市生态环境
问题的根源和表现入手,以独特的角度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生 态学剖析。他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建造的最持久的,并具有合理紧凑的 经济生活功能多样性的居住地类型,是一个重要的人类发展目标。 White教授不仅论述了发展生态城市的急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内缘 性,还根据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 途径,其观点新颖、洞察力独特的思想,对今后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国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
国外的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建设生态城市,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 程度的成功。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求以“绿色城市”为目标,增加绿色空间 和绿色要素,还制定了生态城市的标准,如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市。 全球有许多国家都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制定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状况的一些 具体要求和具体标准,这些成功的实例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已经 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取得了成果的国家有瑞典、美国、日本、巴西、澳大 利亚、丹麦、印度等。 1、德国的Erlangen生态城市建设
表1.1 新西兰Waitakere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公平的
动态的
可持续的
社会生态目 调节因社会成员的差 动态社会对“差 关注社会成员的

异性而导致需求层次 异性”和“同一 健康和安全,让
的不同,保证每个人 性”同等重视, 每个人都参与工
都有充分参与社会生 鼓励成员间的差 作和决策,分享
活各方面机会的公平 异,因为这种差 创新思想和信
生态城市的正式提出虽然仅有二十几年,但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却 已很久。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源泉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最初的生 态城市理论来源于生态学,但是从二十世纪起算,城市问题的研究以及 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界也先后出现了三次研究的高潮,将 这一问题和理论推广至全世界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模 式进行了首次探讨。从此以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引起世界各国、社会 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衍生出的绿色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环保模范 城市等名词也不断涌现。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 境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国际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关注已经转移到 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上,1975年,由理查德·雷吉斯特等人 创建的城市生态组织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国际影响,使得城市 生态理论的研究不断发展,国际影响也继续扩大。继1990年这一组织 在巴克利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生 态城市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中,各种著作的出版把这一理论的内涵不断的 充实与丰富,其影响也扩大到全球范围。虽然至今仍未有对这一概念的 统一定义,但是生态城市是公认的建立在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 效的理想良性循环区域,达到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境界。
德国南部的Erlangen市距离慕尼黑只有200公里,虽然它只是一个 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生态城市的建
设,发展到如今,这个小城市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是在制定城市 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相互影响取得 的效益及建设过程中的需求。其成功的经验如下:
4、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市建设 库里蒂巴位于巴西南部,被誉为巴西生态之都,是全世界公认的与
生态城市最相似的地方,也因此受到了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称 赞。库里蒂巴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有三项措施获得了国际性的奖励,包括 垃圾循环回收项目、能源保护项目和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其生态城 市建设经验如下:
①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以五条线状的交通轴线为基准,同时开发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和交通 道路,鼓励多
异是有价值的 息,为每位成员
禁止就 经济的活动类型 充分认识环境保

业歧视,改善就业公 多种多样,因此 护的经济意义,

动态的经济也能 改革商品生产方
较好的适应各种 式,减少废料的
变化,而且利用 产生并加强废物
新的机会能体现 回收,例如可更
地方特色 新资源与能源的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球范围内开 展了关于生态化发展的运动,环境保护的口号也逐渐深入到各社会各阶 层,城市是人类主要的生存空间,为了使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 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人为本更要以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为根。 一、生态城市理论产生过程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把生态城市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型, 并保持城市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充分融合,同时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 产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理查德·雷吉斯特(美国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以聚居地为 基础的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发展形态,即生态健康城市。
黄光宇教授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运用现 代科学技术方法将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相协调,对自然资源和能源 进行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修复、维持和 发展能力,加强资源的在生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互惠共生。
从而达到控制能源的使用和减少环境的污染。 ②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库里蒂巴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上不仅追求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更着眼 于简单、成本低并实效性强的公益事业,力求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设立培训机构教授各种实用的技能,进一步加大公园和城市绿地的 建设,建立新的图书馆供大家使用,利用垃圾回收事业为生活有困难者 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在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环境等。目 前其城市中设立的公益项目达到几百项,在“垃圾不是废物”这一口号的 号召下,城市步入了健康的发展之路。 ③普及环境教育工作 人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全民意识到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 性,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所以库里蒂巴市对市民的环境教育工作开 展的也非常全面,学校里对儿童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社会上为市民提 供免费的大学环境,进行有关的环境教育,以此来培养不同阶段的人对 城市环境的责任感。 5、丹麦的哥本哈根 做为丹麦的第一个生态城市建设项目,哥本哈根市生态城市示范城 区,包罗了内容丰富的城市建设项目,为丹麦和欧盟的城市实现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哥本哈根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①建立绿色帐户 为了比较不同城区资源消费结构,哥本哈根市实行绿色帐户制度, 对一个家庭日常活动、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城市的资源消费状况进行记 录,以此来确定其资源消费量所占的比例,为削减资源消费和资源循环 利用提供有效的依据、可靠的数据支持,活动开展的同时也直接提高了 人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环保意识。 ②生态市场交易日 哥本哈根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上的一个创意活动是设立生态交易日, 从1997年8月开始,每个星期六在城区的中心广场上举行生态产品的交 易活动,商贩们携带自己的生态产品在此互相交易(包括食品),这一 活动不但鼓励了生态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也让许多生态城市项目的 其他内容深入人心。 ③吸引学生参与 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所占比例亦是很大,所以建立绿色帐户 时的实验对象也选择了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将生态城市建设项目 引入学生课堂中的生态课,一些学校还将所有的课程设计都围绕这一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