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概况简介
家乡实地调研报告青海
家乡实地调研报告青海本报告系基于对青海省的实地调研所得数据和观察,对青海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概述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新”的天堂之地。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水资源等,同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风景名胜。
二、自然资源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盐、煤炭、铁矿石和钾肥等为主要矿物资源。
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湖泊、河流和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具有优势。
三、民族文化青海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涵盖了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青海省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藏族的祭祀活动和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四、风景名胜青海省拥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以纯净的湖水和美丽的风光而著名。
茶卡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湖面上的盐结晶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图案。
塔尔寺是西藏佛教的一处重要寺庙,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
五、经济发展青海省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工业和旅游业。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六、环境保护青海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省级政府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此外,还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了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七、总结青海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海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对青海省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湟水流域典型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分区研究
・
2 6・
TERRI TORY & NA TURAL RE SOURCES STUDY
2 01 3 NO . 2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7 8 5 3 ( 2 0 1 3 ) 0 2 一 o o 2 6 _ J o 2 基 金项 目: 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项 目(2 0 0 7 B A C 0 3 A1 1 )
1材 料 与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分 区研 究
王 有 宁
( 湖北 工程 学 院 特 色果蔬 质量安 全控制 湖北省重 点实验 室 , 湖北 孝感 4 3 2 0 0 0)
1 . 1研 究 区 概 况 摘要: 运 用 GI S技 术和 数 学模 型方 法 , 以湟水 流域 典型县 域互 互 助县 是 国家 唯一 的土 族 自治 县 , 县 域 内地 形 复 杂 , 以山 助 县 为例 , 在 分析研 究 区土地 利 用现状 分析 的基 础上 , 重点分 地 丘陵 为主 体 , 属 于 半干 旱大 陆性 季 风气 候 区 , 年 平 均 气温 为 析 了县域 土地 利 用分 区。结果表 明 : 将研 究区土地 可持 续利 用 3 . 5 ℃, 太 阳辐 射光 能 资源较 丰富 。农 业 以旱作 为 主 , 具 有立 体 分 区划分 为川 水 河谷粮 、 经、 林 高产 稳 产 区 、 浅 山 中山水 土保 分布特 征 , 水土流失 严重 , 属 于生态 环境脆 弱地 区。 持 农 林 区 、 半 浅 半 脑 丘 陵 农 业 稳 产 区、 脑 山 中 山农 牧 复 合 区 、 1 . 2数据 资料 北 部 高 山 林 牧 发 展 区 和 中部 盆 地 工 业 城 镇 建 设 区 6个 不 同分 1 . 2 . 1原 始 土地 利 用 数 据 : 1 9 8 6年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 2 0 0 0年 和 区, 并 有针 对性地提 出 了各 区域 的土地 可持 续利用 方向。结合 2 0 0 5年 土地利用变 更数据 等 。 分 区 图和 该县 的具体 情况 , 分 区结果还是 比较 合理和切 合 实际 1 _ 2 . 2统计 数据 : 1 9 9 0 ~ 2 0 0 5年 互助 县 自然环境 、国 民经 济 和社 的 , 可 以 为 该 县 乃 至 整 个 湟 水 流 域 土 地 利 用 分 区提 供 思 路 。 对 会发展 概况 、 自然灾 害等相 关数据 。水 土保 持监 测站 公 布 的有 于 湟水流 域社 会经 济、 生 态的发展具 有积极 的意义 。 关互 助县 的水土 流失及 其治 理的 资料 , 其 它具体 数 据 和资料 来 关键 词 : GI S ; 土地利 用 ; 互 助县 ; 湟水 流域 ; 分 区 源 于 : 互 助土族 自治县县 志 、 1 9 9 0 ~ 2 0 0 6青海 省统计 年鉴 等 。 中 图分类 号 : X1 7 1 . 4 文献标 识码 : A 1 . 2 . 3相关 地 图数 据 : 1 : 1 万 互 助 县地 形 图 、互 助 县农 业 区划 An Ana l ys i s o n Re g i o n a l Di v i s i o n o f 图、 互 助县种植业 区划 图、 水 利 区划 图 、 降水量 分 布图等 。 La nd Us e i n t he Ty p i c a l Ar e a o f 1 . 2 . 4其它相 关资料 : 互助县 各项 生态 工程治 理项 目 , 包 括互 助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究分析方法 , 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 类型 年际变化 特征 及其空 间分 布规律信 息进 行提 取。研究 结果 表 明: ①
2 0 0 9年 ~ 2 0 1 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 型变化存 在县域差异 , 海 晏县 、 共和县 、 刚察县和天 峻县 4县各 土地变
化 幅度较 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 ; ②流域 内林地 和耕地主要 分布在 刚察、 共 和两县 , 沙地 面积 占流域 未利用土地 总面积 的 1 5 . 5 7 %, 主要分 布于青海 湖湖东 地 区; ③年 际 问耕 地面 积总量呈 减少趋 势 , 取 而代 之的
1 0 0 0 8 4 )
西宁 8 1 0 0 0 7 ;
3 . 环境保 护部 卫 星环 境应 用 中心 , 北京
摘
要: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 湖流域土地利用/ 土地覆 盖( L U C C ) 年际变化情况 , 对 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
化规律及其成 因具 有现实意义 。文章选取 2 0 0 9年 ~2 0 1 1 年 3期 T M遥感影像数 据 , 采用土地利 用转移矩 阵研
人 与土地 的关 系 , 是最天然、 最 本 源 的关 系 ,
关 系到个 体 的生存 、 家族 的繁衍 、 村 落 的维 系以及 国家 的兴 亡 1 J , 土地 利用/ 土 地覆 盖 变化 不仅 客 观地 记 录 了人 类 改变 地球 表 面特征空 间格局 的 活
动, 而 且 还 再 现 了 地 球 表 面 景 观 的 时 空 动 态 过
过对 土地 利 用/ 土地 覆 盖 变 化 与环 境 反 馈 之 间动 力学 ( 动态 过 程 ) 与相 互作 用 机 制 的认 识 , 建 立 能 够 用来 预 测土 地利 用覆 盖变 化评 价环 境变 化并 提 供 决策 支 持 的 L U C C模 型 , 从 而 预测 土地 利 用 覆 盖变化 , 评 估生 态 环境 变化 , 并 寻求积 极 的人 为干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班级:09 土地资源管理姓名:许杰华学号:0902090025青海土地资源利用现状09 土地资源管理许杰华(0902090025)青海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丰富。
但土地资源受投入成本高,发展空间狭小,生态环境呈趋恶化,和难以借鉴内地的科技经验和移植实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开发利用难度极大。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有效开发,科学利用,实现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双赢”。
青海藏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青海藏区主要分布在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别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毗连。
六个州面积6 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96.6%,占全国藏区面积31.7%。
青海藏区草地面积5.63亿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87亿亩,占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97%。
藏区有耕地33 20多万亩,林地32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0 .29亿立方米,柴达木盆地、海南台地和青海湖环湖地区有宜农荒地7 6 0万亩。
青海藏区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落差集中。
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6条,水资源总量636亿立方米。
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碘、砂金、岩金等矿产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青海藏区自然灾害频率高,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农牧业始终是在特定的高寒多灾环境和长期滞后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基础薄弱。
加之近年来全球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只注重草原的经济功能,长期忽视其生态功能,掠夺性地利用草场、草地资源,致使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近1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 0%。
近年来,青海藏区实施了旱作节水农业、青稞生产基地、优质杂交油菜制作基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农村沼气工程、良种工程及牧区两用暖棚建设、环湖高效畜牧业、牧草良种基地、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草原围栏等多项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
《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具体内容
.
。
曼
。
。 “
一
、
主 要规划 目标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 田保 护任务 。
年人均城镇 工矿用地控制在 1 8 7 平方 米 和 16平方米 。科学合理利用未利用地 , 7
产地 、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农用地保护和 基本农 田建设不断加强 , 建立与气候和水 土条件相适 宜、 各具特色的区域农地利用 格局 , 推进河湟谷地绿色农业 和柴达木盆 地绿洲生态现代农业发展 。 建设用地空问 布局与省域总体发展 战略相适应 , 功能定 位清晰, 空间管制 明确 , 形成优势互补 、 梯 度有序 、 协调互助 的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 秩序 , 口、 人 资源、 环境相协调 的区域土地
积不低于 80 公顷和 2 8 06 1 1 公顷。
— —
不 断优 化 土 地 利用 格 局 。 食 主 粮
严 格 控 制 土 地 供 应 总 量 。 至
青海省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
21 0 0年和 2 2 , 0 0年 全省建设用地总 量控
制为 3 . 43 2万公顷和 3 .4万公 顷 , 91 建设
专 题 策 划
搿 :=:::==::::=:=:== =:: :=::::=====:= =: :: =::::=:=:::: =::=:::::::=:=:
薹
囊
:
_
一
’
《 海 省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 青
l
薹
( 0 6年一 2 2 20 O O年 ) 具体 内容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点上治理面上保护的方针落实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推进构建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地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保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用地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用地积极支持重点防护林丁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草工程和西宁大南山生态园建设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作者:雷浩川王灵玥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4期摘要 [目的]利用遥感影像在定量描述土地覆盖和环境变化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以便对该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方法]选取2001、2006、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每期的土地覆盖图,建立CAMarkov预测模型,经模型验证后,应用该模型对2016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
[结果]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接近。
[结论]利用CAMARKOV预测模型预测土地覆盖变化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揭示土地覆盖变化趋势,对决策规划、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AMarkov模型;遥感影像;动态模拟中图分类号 S127;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328-04土地利用变化是反映人类活动程度的重要因子,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是揭示人类活动程度的有效方式[1-4]。
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并预测未来情景,有助于揭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和机理,进而为区域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5-8]。
近年来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模型,主要包括系统动力学(SD)[9]、元胞自动机(CA)[10–11]、马尔可夫(Markov)[12–13]、CLUE[14]、CLUES[15–16]、基于智能体的(Agentbased)模型[17–18]、空间 Logistic[19]等模型。
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综合了马尔可夫模型长期预测的优势和元胞自动机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利用了2种模型的优点,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预测精度,又可以有效地模拟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变化,近年来被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应用和探讨[19-21],主要集中于城市景观格局或土地利用演变方面。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刘艳艳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性建议 三 、
转变传统观念 , 用 科 技 治 理 草 原 退 化。 草 原 退 化 的 重 要 原 因 既 1. 有人为因素 , 又有自然因素 , 而造成这 两 方 面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当 地 的 传 统 文化观念 。 当地牧民未认 识 到 草 地 的 价 值 , 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赖 牧民随意放牧 , 并未对 草 地 进 行 总 体 规 划 和 实 施 保 护 措 以生存的土地 , 施 。 同时 , 该省牧区主要为藏族人口 为 主 , 藏族基本上全都信藏传佛教 ( 。“ 亦称喇嘛教 ) 不杀生 ” 是 佛 教 的 重 要 信 条, 它体现了佛教文化对生 由于宗教信仰的原 因 , 牧民们对于灭鼠和灭虫或多或 命的重视 。 因此 , 少都存在着 一 种 抵 触 情 绪 。 在 摆 万 奇 等 人 所 做 的 牧 户 调 查 中 , 几乎 约有 5 1 0 0% 的居民没有主动采取过灭鼠措施 , 0% 的居民在 政 府 的 统 一 部署和投入的情况下仍 不 愿 意 灭 鼠 。 同 时 , 藏文化价值观的另一个表 现在于对财富的独特理 解 。 在 青 藏 高 原 许 多 牧 区 , 藏族居民衡量财富 的标准不是银行存款多 寡 或 家 中 耐 用 消 费 品 的 多 少 , 而是以拥有的牲 畜数量来决定 。 所以 , 青海牧区的 草 场 基 本 上 都 处 于 超 载 状 态 。 因 此 , 要解决草原退化问题 , 首 先 应 该 转 变 的 是 草 原 利 用 观 念。 当 地 牧 民 不 愿杀生的话 , 可由当地政府派工作人 员 自 行 进 行 草 原 灭 鼠 , 但前提条件 是应取得该地区牧民的同意 。 集中优势耕地 , 用 规 模 经 济 发 展 种 植 业。 虽 然 全 省 耕 地 面 积 总 2. 量很小 , 人均耕地面积不高 , 但这稀少 的 耕 地 资 源 对 于 全 省 的 经 济 发 展 意义重大 , 其农产品总量基本上满足了全省的消费额 。2 全省农 0 0 9年, 按可比 价 格 计 算) 中, 农、 林、 牧三者的比例 业总产值构成及环比指数 ( 分别是 3 农业是青海省农业第二 大 支 柱 产 业 。 8. 9 8: 1. 4 6: 5 7. 2 7。 可见 , 全省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 、 湟水谷 地 附 近 。 湟 水 河 流 域 是 全 省 的 政 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 , 气候条件 、 土 地 质 量、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相 对 优 越, 以占全 集中了全省6 土地开发 省 2. 5% 的国土面积 , 0% 的 人 口 、 5 6% 的 耕 地 , 整理复垦潜力大 , 其经 济 、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也 十 分 明 显。 但 该 地 中 低 产 田比例较大 , 严重地制约着全省农 业 的 发 展 。 因 此 , 改造中低产田成为 对中低产田改造 青海省种植业的首要问 题 。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实 践 证 明 , 是一项投资少 、 成本低 、 见效快 的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的 重 大 措 施。 同时 , 朱华等人在对青海 省 海 北 州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模 式 与 类 型 的 研 究中发现 ,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对当前 农 业 增 效 、 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 对农牧业实现两 个 根 本 性 转 变 乃 至 农 牧 业 现 代 化 具 有 深 远 的 战略性影响 。 因 此 , 全 省 应 将 重 点 放 在 集 约 化 经 营 上, 由农户自愿加 创建生产小组 , 从而形成小范围 的 规 模 经 济 。 按 照 集 约 化 的 生 产 模 入, 式, 生产要素能最优化配置 , 农户抵 抗 风 险 的 能 力 也 相 应 加 强 。 在 集 约 化的基础上 , 农户可采 取 科 学 技 术 来 改 造 中 低 产 田 。 针 对 青 海 省 中 低 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和改善灌溉条件加以改良 。 产田中的旱地 , 做好防治结合 , 进 一 步 遏 制 土 地 荒 漠 化。 青 海 省 是 我 国 荒 漠 化 3.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青海省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仅次于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四。
但由于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带,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气候干燥,优质的土地十分有限,再加上以往对土地盲目利用,造成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潜在危机日益明显。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土地的需要日益增加,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关键词:土壤;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
仅次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居全国第4位。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海拔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又因青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低、荒漠化土地多、草地多、农地少,这些自然因素形成青海省土地独有的特征: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牧草地多,但是产量低;林地面积少,森林覆被率仅为0.26%,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
再加之青海居民滥垦、乱伐森林、滥占耕地、超载放牧、过度垦伐等社会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这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与类型1.青海省土地面积大,但土地利用率低。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很少,土地发育程度低,因此,优质土地极少。
但青海也有一些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2.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的牧草地多,但适宜农林的土地少,青海省草地面积大,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草地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带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
3.青海省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青海省土地面积辽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土壤、植被类型较多,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相应的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土地垂直带。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带土地利用和保护
在 土壤 普查 的 4级 制基 础 上 增加 1 ,即 : I 级 级 深厚 型 , Ⅱ级 厚 型 ,Ⅲ级 中厚 型 ,Ⅳ级 薄 型 ,V级极
薄型。 24 按砾 石 含量 划分 .
ST 31
定 的农 业 土地 面 积 上 和 空 间 里 ,实 行 “ 、种 结 种
合 ” “ 、养结 合 ” “ 、养 结 合 ” , 养 , 种 ,最 大 限度 地
2 1 年第 3 00 期
根 据实 际 情 况 和 土壤 普 查 规 定 划 分 为 6级 ,即 :
1 级少砾 质 土 砾 石土 ,6级重 砾石 土 。
青 海 斛 技
致 ,主要 危 害浅 、脑 山地 区。
333 冰 雹 冰雹 对黄 河河 谷 台地 、丘 陵地 区 的危 害 ..
12 地 质概 况 .
211 河谷 沟谷 地 ..
在 地形 特 征 上是 负地 形 ,是 地表
汇水 泄 流 的通 道 ,地 表组 成 物 质 多为 洪 积物 ,土壤 厚 度较 薄 ,土壤 盐 碱度 高 。
212 台地 .. 2 13 丘 陵地 .. 2 14 花 崖 .. 处 于 山前 ,地 面 比较 平坦 ,边缘 急坡 或 相 对 高 度 <5 m,地 表 组 成物 质 主 要 0 岩层 节 理 发育 ,并 有 沿 旧断 层线 不断 上
() 建设 和农 业 混 合 用地 的空 间利 用 。在 农 村 居 3
民房屋周边及公路 、村道路两旁种植果树和林木 ,利
用 田坎 种植 某 些作 物 。
个县 ,是青海省境 内仅次于湟水河流域 的第二大人 口
密 集 区 ;共有 国土 面积 37 .7万 k 占全省 国土 面积 m, 的5 %;人 口 176 人 , 占全 省 人 口的 2 %;是 青 1.6万 2 海 省海 拔最 低 ,光 、热 、水 资源 匹 配 最好 的地 区 ,最
青海省简介
● 明洪武六年(1373年) [7] 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 曲先、罕东(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地区)。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 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 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矿产资源
● 青海省境内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 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 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大致 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部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 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 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各类矿产135种, 查 明 矿 产 8 8 种 , 单 矿 种 产 地 数 11 2 1 个 , 其 中 , 大 型 1 8 4 个 , 中 型 2 2 4 个 , 小 型 7 1 3 个 。 在 已 探 明 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 矿 、 石 棉 矿 、 饰 面 用 蛇 纹 岩 、 电 石 用 灰 岩 、 化 肥 用 蛇 纹 岩 、 冶 金 用 石 英 岩 、 玻 璃 用 石 英 岩 等 11 种 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5种排在前三位。
青海研究报告
青海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究青海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特征,以期为青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该报告主要包括青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情况、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分析。
本文还提出了建设更加生态和可持续的青海,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强青海与海内外的交流合作等建议。
正文:一、地理位置青海位于我国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青藏高原地区。
它东与甘肃、宁夏接壤;南与四川、西藏毗连;西与新疆交界。
青海总面积72.3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7.5%。
二、自然资源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黄河、长江、澜沧江、香格里拉山、祁连山、可可西里等。
其中,三江源、可可西里、曲麻莱、祁连山、青海湖五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青海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此外,青海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
青海矿藏丰富,拥有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土元素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有许多世界级大矿场。
三、人口情况截至2019年,青海省总户籍人口是538.03万人。
其中,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是主要的民族,藏族占据总人口的45.54%。
青海的人口增长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人口密度偏低,人口稀少,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这对青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社会经济青海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牧业是青海的主要产业,青海也是我国的“三省贫困地区”之一。
但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和青海省政府积极推行“三区三州”战略,青海的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快的势头,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725.33亿元,同比增长8.1%。
五、文化传统青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以及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回族等多种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青海文化。
藏传佛教文化在青海的影响尤为深远。
青海境内有大量的佛教寺庙和文化遗产,如塔尔寺、九寨沟、青海湖等,是青海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建议:1. 建设更加生态和可持续的青海。
青海省土地利用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题目: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班级:土地资源管理学号:0902090022姓名:韦韩日期:2011-9-13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摘要:土地是地球陆地的表层部分,是人娄赖以生存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质量和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实现良性循环。
本文分析研究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利用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青海省;土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特征:青海省土地资源面积总量为72.1654万平公里,约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
一是面积大,利用率低。
人均耕地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建设用地面积不足 1%二是土地质量差。
耕地资源中,中低产田约占 70%,畜牧业用地中,产草量偏低三是地域性强,区间差异大。
我省宜农地资源少,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局部地段。
宜牧地主要分布于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柴达木地区东南部。
不同地域由于海拔、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很大差异四是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治理难度大。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大部分土地生态环境脆弱,东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和南部地区沙漠化、盐渍化及草地退化剧烈,恢复治理被破坏的土地较为困难,开发未利用土地也十分不易近年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比重逐年增加。
从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农用地有一定的增长,未利用土地略有减少;由于生态退耕项目的实施,全省林地、牧草地面积逐年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发,各类交通、水利设施规模明显扩大,一批水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用地增加较快。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主要从农、林、牧三个方面进行:1.宜农耕地宜农耕地指现有耕地。
1999年全省有耕地61.16万公顷,其中大部分耕地集中于日月山以东的湟水和黄河流域一带,其次是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祁连山北部边缘和青南高原东南部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青海概况
青海概况青海省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全境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约72.12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7.5%,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
继续成长的年轻高原,这是青藏地貌的一大特点。
青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距今4000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由于地壳开始上升,海水退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升出海面,但高度并不大。
距今1200万年时,青藏高原造山运动开始,高原逐渐隆起。
距今200万年的第四起以来,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加剧,青藏高原的隆起也加快。
距今100多万年时,高原已上升到海拔3000米左右,喜马拉雅山区升到海拔5000米以上,逐渐形成了今天高大的青藏高原,而且现在仍然在缓缓上升。
据考察研究,1万年以来,喜马拉雅山区上升了500米,祁连山上升了100米,整个青藏高原上升了300—400米,珠穆朗玛峰每年以1.27厘米的速度继续成长增高。
所以青藏高原是正在成长的年轻高原,青海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之一。
地势高峻,是青海地貌的根本性特点。
青海境内,地势高耸,山脉连绵。
全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5%。
最高点在西部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主峰青新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河谷,海拔1650米。
除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和柴达木盆地底部低于3000米以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4500米。
许多山峰超过5000米,雄踞于高原之上。
祁连山透迤于北,昆仑山横亘于中,唐古拉山屹立于南,三大山脉构成了青海地形的基本骨架。
山脉绵亘,冰峰林立,不仅更加衬托出高原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而且是难得的探险、觅奇、登山、考察的旅游资源。
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是青海地形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青海地势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南北向中间倾斜。
青海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省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
全省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第四位),辖6州、1地、1市、48个县(市、区、行委)总人口495.6 万人。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2.77%。
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
草原面积5.79亿亩,耕地885万亩,森林400万亩,其余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数2300--600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地区为17.6毫米,较多地区为 764.4毫米。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
二.青海省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青海省山脉湖泊及此次实习路线图从遥感图像上看,青海省这片区域大致呈现三种色彩——绿色的草原,黄色的荒漠戈壁和蓝色的湖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青海的山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
昆仑山是青海高山的主体,横贯中部,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著名的高山。
青海河流众多,境内有大小湖泊2043个,水体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
青海自然地理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海拔高。
全省海拔在3 000m 以上的面积占74%,海拔2 000m 以下的面积只占0.1%, 所以青海虽处在北纬31°39′~39°19′暖温带的纬度位置,却形成了以低温、大风、缺氧、干旱为特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比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要低8~20℃。
青海省生态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以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
摘 要: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典型研究案例,根据互助县自然条件、地貌类型、资源状况、生态区位、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按照地域连片、主导功能相对一致的原则,对全县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县主体功能区划,在研究区域范围4个生态功能区及4个主体功能区合理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结果可为构建互助县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安全保障。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区域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803/ki.issn.1004-6216.2017.03.008Study of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Qinghai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Huzhu Autonomous CountyLiu Xusheng(Survey & Planning Institute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Huzhu Autonomous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was taken as a typical study case. With regard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 geomorphic type, resource state, ecological zone, main ecosystem service and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regional connectivity and relative accordance of dominant functions,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county. Then, regionaliz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s was done in Huzhu County.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division of four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and four main functional areas,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safety guarantee for constructing territory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protecting eco-environment, promoting local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uzhu County.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Main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LC number: .X171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1]的基础,由于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其服务功能在种[2]类、数量和重要性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
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相关 分析是 探讨 事物之 间是 否存 在某种 依存关
系 ,并对 有依存 关 系的现 象探讨 其相 关 的方 向及 相
收 稿 日期 : 0 0 1 —0 2 1— 0 8
关 程度 的一种 方法 。相关 系数计 算公 式是 :
表1 2 0 0 4—2 0 0 8年 西 宁 市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万h m
I =
09 3 一 . 2 都 通 过 了 00 检 验 , 高度 负相 关 ; .7 、09 , 5 .1 呈
居 民点 及 工 矿 用 地 与 交 通 设 施 用 地 相 关 系 数 为
I I= " /
09 9 通过 0O .2 , .1检验 , 高度正 相关 。 呈 与水 利设施 用 地 相关 系数 为 08 5 .3 。通 过 00 . 5检验 。呈 中度正 相 关 . 未 利 用 土 地 相 关 系 数 为一 . 8 通 过 00 与 08 . 2 . 5检 验 , 中度负 相关 ; 呈 交通 运输 用地 与水 利设 施用地 相 关 系 数 为 09 7 通 过 00 .5 , .1检 验 , 高 度 正相 关 . 呈 与 未 利用 土地 相关 系数 为一 . 4 09 ,通 过 00 5 .1检 验 . 呈 高度 负相 关 :水利 设施 用地 与未 利用 土地 相关 系数 为一 .8 , 08 0 通过 00 . 5检 验 , 中度 负相 关 。 呈
2 研 究 方 法 和 数 据 来 源
21 数 据 来 源 .
外 学术 研 究普 遍关 心 的热 点 和焦 点 问题 { 1 年 2 。近 - 3 来 。 区域 土地 利用 的研究 受到 了高度 的重 视 。 个 对 一 城 市要发 展就 离不 开土地 ,而对 土地 的合理 利用 和
青海省地质图说明书(PDF)
第一章绪言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东邻四川省,北依甘肃省,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连;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2′之间,东西长约1200km,南北宽约800km,面积约72万km2。
全省人口为500多万,共有34个民族聚居,其中以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为主。
可谓地广人稀。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连同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3000m以上,全省最高峰布喀达坂峰,位于西部青新边界,海拔6860m;最低点位于东部甘青交界湟水河谷,海拔1650m。
省内地势高亢,北部为阿尔金—祁连高山山原区,中部为柴达木—黄湟中海拔盆地区,南部为青南高原区。
祁连山位于青海省北部,部分跨入甘肃省境,由走廊南山,托勒山,大坂山等一系列次一级山系组成。
西段地势高峻,一般海拔4000m以上,5000m的高峰比比皆是。
较大水系有黑河、大通河、湟水河、疏勒河、布哈河、巴音河等六条水系均源于祁连山,除布哈河、巴音河属内陆水系外,其余皆为外泄水系;此外尚有青海湖、哈拉湖等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面积约4573km2。
东昆仑山跨越省境中部,西延入新疆与西昆仑山相接,东延至都兰县以东与秦岭连接进入甘肃省境,由祁漫塔格山、布尔汉布达山等次一级山脉组成,海拔最高6860m,大部分海拔都在4000m 左右。
除最大的外泄水系黄河之外,较大水系尚有那陵格勒河、巴音河等。
柴达木盆地是位于祁连山与东昆仑山之间的大型沉降盆地,盆地内盐湖星罗棋布,主要有依克柴达木湖、茶卡盐湖、尕斯库勒湖、达布逊湖、德宗马海湖等,是广阔的柴达木湖泊退缩的产物。
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两大山系位居青海南部,是“青南高原区”的主体部人之一,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和“江河源头”之称。
全区地势极高,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000—6000m以上,为典型的高寒山区。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青海省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仅次于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四。
但由于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带,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气候干燥,优质的土地十分有限,再加上以往对土地盲目利用,造成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潜在危机日益明显。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土地的需要日益增加,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关键词:土壤;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
仅次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居全国第4位。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海拔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又因青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低、荒漠化土地多、草地多、农地少,这些自然因素形成青海省土地独有的特征: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牧草地多,但是产量低;林地面积少,森林覆被率仅为0.26%,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
再加之青海居民滥垦、乱伐森林、滥占耕地、超载放牧、过度垦伐等社会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这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与类型1.青海省土地面积大,但土地利用率低。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很少,土地发育程度低,因此,优质土地极少。
但青海也有一些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2.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的牧草地多,但适宜农林的土地少,青海省草地面积大,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草地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带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
3.青海省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青海省土地面积辽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土壤、植被类型较多,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相应的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土地垂直带。
青海省农村土地使用
青海省农村土地使用请见下文:青海省农村土地使用1. 引言青海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村土地使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合理的土地使用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青海省农村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解决方案。
2. 青海省农村土地使用现状2.1 农村土地利用状况青海省农村土地利用以农业生产为主,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然而,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长期单一作物种植等。
2.2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青海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发达,流转主体少,难以实现广泛流转;另一方面,流转程序繁琐,流转合同不规范,导致流转交易不稳定。
3. 农村土地使用问题分析3.1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明确青海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农民对于土地使用权和农田的集体归属权认知不足,这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增加。
3.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青海省农村地处西部,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传统落后,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3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青海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模有限,流转主体少,导致土地资源流转率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应。
此外,土地流转的手续繁琐,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也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发展。
4. 解决方案4.1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和使用期限,加强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意识,提高土地流转的便利性。
4.2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投入,改善青海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4.3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设立土地流转市场专门机构,提供土地流转咨询、交易撮合等服务,简化土地流转手续,规范土地流转合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与中国的新疆、四川、甘肃、西藏4省区相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89°35ˊ~103°04ˊ,北纬31°39ˊ~39°19ˊ。
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
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60万公顷,耕地58.99万公顷,森林25万公顷,其余为高山、湖泊、江河、戈壁、冰川等。
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4位。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在欧亚大陆腹地,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
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一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草原。
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等山脉绵延境内。
高山终年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成为许多著名河流的河源。
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故有“江河源”之称。
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
西北部的柴达木(蒙古语为盐泽之意)盆地是中国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称“聚宝盆”。
青海省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加之地势高耸,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侯。
其气侯特征是:日照时数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降水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地区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形成了特殊的气侯条件。
境内的山脉,西部极为高峻,向东倾斜降低,主要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地形可分为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区。
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海耕地很少,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不断提高耕地的生产率和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意义十分重要。
根据青海耕地实际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指导思想,青海开发利用耕地资源的主要途径是:
(1)大力改造中低产田。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把重点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
主要是兴修水利,整治退化耕地和平整土地。
通过兴修水利工程,使一部分旱地变为水浇地;维修老化失修的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改造整治退化的耕地,包括治理改良次生盐渍化和沙漠化耕地。
坡地改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产水平。
从地区来看,东部河湟地区的重点是旱地变水地,扩大灌溉面积;柴达木盆地的重点是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东部河湟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将重点抓好坡地改梯田建设。
(2)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宜农荒地。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需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直农荒地、逐步扩大耕地面积。
近期开发的重点在东部河湟地区和共和盆地,其次是柴达木盆地。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将实行综合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3)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根据目前耕地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作物、防护林和饲草饲料作物用地偏少,不能达到农林牧结合的目的。
适当减少耕地中农用地比例,扩大林(含经济林木)、牧用地的比例,经济效益可提高。
在种植业内部各类农作物的用地,将合理确定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和高效作物的
比例,同时合理安排主粮与杂粮、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的种植比例关系,合理安排轮作,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并不断提高地力。
(4)推广混种、间种、套种和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耕地生产力。
青海省光能资源非常丰富,但作物和牧草的光能利用率只有0.2%左右,然而一些高产地区光能利用率可达3%左右。
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耕地生产力,实行混种、间种、套种和复种是有效途径之一。
全省约有4O%的耕地可实行混种、间种、套种和复种,其中东部河湟地区约有3.3万公顷(合50万亩)耕地可复种。
关于草地的材料:
/view/24eab0d1a1c7aa00b52acb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