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昌绪中科大作报告
师昌绪院士:做人最重要
师昌绪院士:做人最重要师昌绪院士:做人最重要师昌绪师昌绪院士编者按: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10月13日下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两院院士师昌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分别结合“试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培养优良学风做好博士论文”等话题,与首都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了交流。
本报今日摘登师昌绪的讲话内容,以飨读者。
我今年91岁,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个大家庭,我家是四世同堂、诗书传家,全家有四十口人,这培养了我勤劳、忍让的性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阀混战、日寇入侵,我立下“强国之志”,就是使中国强盛起来。
这个强国之志一直鼓励我前进,至今不改。
我怀着热烈的爱国热情读完中小学,上大学,大学读的是采矿冶金工程系,主要是基于实业救国。
1948年留学美国,入冶金与材料。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作为积极分子,我经过艰苦斗争,于1955年回到新中国,那年我35岁。
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
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对我说:上海和沈阳任选一处,哪个地方都有工作可做。
因此,我就选了当时生活艰苦的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一干就是30年。
青年师昌绪涡轮叶片中的爱国情怀而今,我虽年逾90,仍在坚持上班。
现仅就今年所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主要内容之一——“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为例,来说明我是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因为它是飞机动力的来源。
而涡轮叶片是发动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要求耐高温、高强度、长寿命,而且要抗疲劳、耐腐蚀、叶片一旦发生断裂,往往造成机毁人亡,所以有人说“一代涡轮叶片决定一代航空发动机”。
忆师昌绪先生推动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几件往事
忆师昌绪先生推动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几件往事作者:吉学文孔令涌王允实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1期文/ 吉学文孔令涌王允实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方纳米公司”)是致力于纳米粉体材料制造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的一家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电极材料——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导电液为主要产品的锂电供应商。
2014年德方纳米公司供应了超过1 000t的纳米磷酸铁锂和600多t碳纳米管导电液。
德方纳米公司由一个不到30m2实验室的小型研发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拥有60 000多m2(含租赁厂房)生产和研发基地的创新型企业,凝聚着师昌绪先生对我国纳米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新能源材料发展与应用,尤其是电池材料发展的心血。
师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一个多月,缅怀和传播他热爱祖国、敬业于科学事业和悉心发现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精神,继承师先生遗志,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发展做贡献,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师昌绪先生的电池材料情结2010年《新材料产业》杂志在“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报道中,师昌绪、杨裕生和陈立泉3位院士联合署名的重要文章——《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当前国家确定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是其中之一,它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发展和应用的基础。
美国人认识到锂离子动力电池就如同石油一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奥巴马上台不久就发布了“下一代电池”和电动汽车计划。
减少排放,使地球温度上升减速,发展新能源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是我们今后必须走的路,它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师昌绪先生为什这样重视和关注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他的专长是高温合金、合金钢等结构性金属材料,但他多年的科学实践和参与国家层面上的科技规划活动,加上他敏锐的目光铸就了他卓越的科学预见能力。
与他接触和多次谈话中得知,师昌绪先生关注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与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中国金属学家、金属材料学家--师昌绪
2003年12月·58·第19卷第6期炼钢SteelmakingDec.2003Vol_19No.6中国金属学家、金属材料学家——师昌绪师昌绪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高温合金和新型台金钢领域的开拓者,他主持开发了铁基高温合金GHl35、铬锰氮耐蚀钢及铁锰铝奥氏体钢,高温镍基合金并用于铸造多孔空心叶片。
他在金属材料基础应用理论方面也有--一系列成果。
他对我国一些重大科技政策、措施及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卓有成效的重要建议,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师昌绪1920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4t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因成绩优异,荣获“林森奖学金”。
1948年8月赴美国留学,进入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学习,次年5月莸硕士学位,并获MeGraw-Hill奖。
1950年进入欧特丹大学任助教,同时攻读博士学位,1952年获博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在著名金属学家M.科思教授领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1955年6月,经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多次交涉后师昌绪和一批留美学者先后返回祖国,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
被任命为金属所鞍钢工作组负责人。
在师昌绪领导下,完成了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工艺多项重要课题,显示了他知识渊博与处理大生产问题的前力。
1957年金属所转向重点研究军工尖端材料.师昌绪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负责人兼台金钢研究室主任。
从此开始了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研究与开发的工作。
1957年在他领导下,率先在真空感应炉内进行铸造高温合金的研究,于1959年研制出一种不含钻而其性能达到国际水平的镍基铸造涡轮叶片高温台金。
由于我国缺少镶铬资源而使发展高温合金与高合金钢面临十分困难的状况下,师昌绪提出“以铁基代镍基高温台金及发展不台或少合镍、铬的合金钢”倡议。
他利用我国拥有丰富资源的稀土元素,开展了“稀土在镍基高温台金中的作用”的研究,并与抚顺钢厂合作开发了一种铁基高温台金——808(GHl35),代替了镍基合金GH33,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投入批量生产,装备了数以千计的发动机。
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
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作者:吴晶晶来源:《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06期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
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来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2011年1月14日,91岁高龄的师老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好管“闲事”的老人师老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老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90多岁的老人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
可要见师老,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办公楼里——这是师老每天工作的地方。
“我现在每天8点准时出门,9点到办公室,接待来访、写文章、看资料,下午3点左右回家,中午也不休息。
”穿着深蓝色唐装的师老精神矍铄,尽管听力不太好,但说话中气十足。
师老有一本“效率手册”,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
翻开手册可以看到——2009年,在北京接待来访202批次,在京开会56次,出京开会13次,包括沈阳、天津、成都、威海、上海、深圳、广州等,还做了3次特邀报告;2010年,出差10次,南到广州,北至满洲里,在京主持大小会议几十个,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工作……“其实我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还经常容易感冒,可老在家呆着我反倒苦恼,工作起来生活就充实了。
”师老说,“一般人60岁退休,我已经多干了30年,也算对得起国家。
”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师老笑着说:“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事’。
”师老好管“闲事”,对此,与他共事20多年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原工程与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李克健深有感触。
2000年的一天,师昌绪突然找到李克健,询问有关碳纤维的事情。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其他国家既不出口、也不转让技术。
“当时国内没人管这件事,师老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话不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事。
”李克健回忆说。
中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_两院院士师昌绪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联谊会上,各位老领导、老顾问、老同志都发了言,副会长、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何小勤也讲了话。
会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联谊会上大家充分肯定了协会秘书处的工作,认为在目前大环境下,协会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坚持前行,发展壮大,成绩可喜可贺;肯定了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努力,以及培养协会领导机构接班人方面所做的工作,这是协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防腐蚀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责任,任务十分繁重。
协会秘书处和我国所有防腐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包括自身在内的人文关怀,关注安全,关注健康,关注幸福,年的工作安排(见(2011)中腐协字第010号(关于切实做好“十二五”开局工作的通知)),希望各单位积极支持,踊跃参与,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绿色防腐,科技防腐”,为构建大防腐格局和大防腐工作体系,作出贡献。
会后,大家在“大宅门”酒楼共进午餐,联谊活动在愉快、和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中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两院院士师昌绪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材料之父”、中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师昌绪,14日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师昌绪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腐蚀专业研究所——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领导建立了全国自然环境腐蚀站网,为我国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
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材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其颁发了奖励证书,表彰他在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卓越建树。
师昌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多年来,师昌绪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大力提倡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促进了我国材料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材料学家师昌绪、血液学家王振义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整理精校版)
材料学家师昌绪、血液学家王振义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素材汇编0114 1136中新网1月1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
河北徐水人。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
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
多次参加或主持制订我国有关冶金材料、材料科学、新材料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立项和评估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介绍,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
江苏省兴化人。
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
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
师昌绪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等职。
2011年 荣 获 国 家 最 高 科 学 技 术 奖 。
现 为 :现 为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员 会 研 究 员 、
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
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及常务理事;
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199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
院院士、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荣获2010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文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师昌绪
职业:
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院士)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国立西北工学院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使级华沙会议,为中国留美学生回国打开了大门。 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 配 到 中 国 科 学 院 金 属 研 究 所 。当 时 正 值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的 建 设 高 潮 ,金 属 所 在 李 薰 所 长 领 导 下 ,以 大 部 分 力 量 投 入 直 接 为 国 民 经 济 服 务 工 作 ,师 昌 绪 被 指 定 为 金 属 所 在 鞍 钢 工 作 组 的 负 责 人 。他 的 专 长 本 是 物 理 冶 金 学 ,而 新 的 任 务 却 涉 及 到 炼 铁 、炼 钢 、轧 钢 等 工 艺 问 题 ,他 毫 不 犹 豫 地 挑 起 这 副 担 子 ,领 导 全 组 完 成 了 多 项 重 要 课 题 ,显 示 出 他知识渊博与处理大生产问题的能力。1957 年,金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军工尖 端 材 料 的 研 究 。他 被 任 命 为 高 温 合 金 研 究 组 的 负 责 人 ,兼 任 合 金 钢 研 究 室 主 任 。从 此 , 他 开 始 从 事 高 温 合 金 及 合 金 钢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工 作 。30余 年 来 ,他 在 科 研 活 动 方 面 的 特 点 是 :既 重 视 新 合 金 成 分 设 计 ,又 努 力 发 展 新 工 艺 ;既 努 力 发 展 新 合 金 品 种 ,又 重 视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既 从 事 科 研 课 题 的 实 验 研 究 ,又 十 分 重 视 新 合 金 推 广 应 用 。80年 代 后 , 他以更大的精力投入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 划 的 建 设 高 潮 ,金 属 所 在 李 薰 所 长 领 导 下 ,以 大 部 分 力 量 投 入 直 接 为 国 民 经 济 服 务 工 作 ,师 昌 绪 被 指 定 为 金 属 所 在 鞍 钢 工 作 组 的 负 责 人 。他 的 专 长 本 是 物 理 冶 金 学 ,而 新 的 任 务 却 涉 及 到 炼 铁 、炼 钢 、轧 钢 等 工 艺 问 题 ,他 毫 不 犹 豫 地 挑 起 这 副 担 子 ,领 导 全 组完成了多项重要课题,显示出他知识渊博与处理大生产问题的能力。1957 年,金 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他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 人 ,兼 任 合 金 钢 研 究 室 主 任 。从 此 ,他 开 始 从 事 高 温 合 金 及 合 金 钢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工 作 。 30余 年 来 ,他 在 科 研 活 动 方 面 的 特 点 是 :既 重 视 新 合 金 成 分 设 计 ,又 努 力 发 展 新 工 艺 ; 既 努 力 发 展 新 合 金 品 种 ,又 重 视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既 从 事 科 研 课 题 的 实 验 研 究 ,又 十 分 重 视 新 合 金 推 广 应 用 。8 0年 代 后 ,他 以 更 大 的 精 力 投 入 科 技 管 理 与 科 技 政 策 研 究 ,对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师昌绪:强国梦必须重视新材料
龙源期刊网
师昌绪:强国梦必须重视新材料
作者:
来源:《创新科技》2013年第04期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强富与贫穷。
强国梦,材料不可或缺。
”3月23日,中国“材料之父”、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在中国科技馆作了题为《材料与社会》的报告,探讨中国梦实现之路。
“实现强国梦必须重视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与应用。
”师昌绪说。
先进材料与航空航天的关系尤为密切。
材料的轻量化与强度等特性都决定着飞机的性能。
而我国航空航天飞机材料仍需大量依靠进口,因此,未来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是关键。
此外,新材料也与能源、医药、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医用材料、太阳能与风能开发、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海水同位素提炼石油等都离不开材料。
被称为“未来材料”的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也要依赖材料学的发展。
“高端制造业材料必须先行。
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材料发展还不能和国际水平相媲美。
”师昌绪指出,当前,我国新材料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仍需大量依靠进口。
他同时表示,材料发展并不是只发几篇论文就可以解决的。
当前,我国材料科学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但相关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文章上面,没有转化成应用。
因此,师昌绪呼吁,改变这种状况迫在眉睫。
2012年,美国提出“材料基因组计划”,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对这个概念也有所涉及。
对此,师昌绪解释说,“材料基因组计划”本身和生物基因没有任何联系,其本质精神是缩短材料产出周期,高效发展先进制造业。
情献材料写忠诚 淡然一生铸辉煌——记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
— — —
记2 度 家 科学 术 获 者两 院 师昌 先 0 年 国 最高 技 奖 得 院 士 绪 生 1 0
■ 本 刊 记 者/ 晓 霞 孙
2 1年 1 l 0 1 月 4日, 正值 寒 冬 时节
速车 道 , 我国 科学 技术 的发展 作 出 为
刚刚荣 获大奖 的师 昌绪先生生活 并不
协作的几代 人。
于麻省理 工学 院导师柯恩 教授等人 的
科技报 国
丹心 一片
不解 , 师老 回答说 : 你们 美国像我这 “
这位经历极 其丰富 的老一 代知识 分子 , 回顾 自己的一 生时 , 实无华 的 朴
样 的人很多 , 中国正在建设 , 而 我是 中
国人 , 中国需要我 。 ” 阔 别祖 国 7 之 久 的 师 老 , 国 年 回 后 听从 国家 的安 排 , 沈 阳的 中科 院 到
先 生 稳 健 地 走 上 了主 席 台 , 国家 当 主 席 胡 锦 涛 将 “ 0 O 度 国 家 最 高 2]年 科 学 技 术 奖 的 奖 励 证 书 授 予 这 位 老 者 时 , 鸣 般 的 掌 声 持 久 地 响 彻 雷
了卓越贡 献 ; 他, 就是 中国科学院 院士 、 中国工 程 院 院士 、 我国材 料科 学界 的泰 斗师
[ 院副院长等等 。 管他是这样 程 尽
凡, 有这 么多 的成 就和光环 , 可
起来就像一位普通的老者 , 和蔼
平 易 近 人 。 从 不 张 扬 自 己的 成 他
央策提 出建议并努力实施 , 为我 国 陵术的发展 作出 了不 可磨 灭的贡 . , 荣誉 他包揽 了许多 国内、 国际的 项, 诸如多项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 : 国家 自然科学 奖、 项 何梁何 利科
师昌绪故事800字(4篇)
师昌绪故事800字(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体裁作文、议论文、字数作文、记叙文、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祝福语、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genre essays, argumentative essays, word count essays, narrative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blessings, experi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师昌绪故事800字(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沉痛悼念师昌绪先生千古
沉痛悼念师昌绪先生千古作者:吴玲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4年第12期文/ 吴玲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材料各门庭,与先生齐名无古;交情如父女,念先生万古长青!11月10日于我,必将是一个不愿想起而又无法忘却的日子。
惊悉师昌绪先生仙逝,我悲伤得不能自已。
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份崇高的爱国情怀、一个高尚的灵魂而哭泣。
与先生相识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
我没有材料科学的专业背景,也没有半导体科学的造诣,但诚惶诚恐,担任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以下简称“半导体联盟”)秘书长,并全票当选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主席,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的!先生仙逝以来,每每回忆起他的谆谆教诲,往事一幕幕,无语凝噎!2003年,半导体照明在国外发展的波澜壮阔,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呼之欲出。
我两次拜访师先生,请教半导体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先生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光源革命的必然性,他满含期待的对我说:“你是一个即能吃亏又能吃苦的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件事!而且必须要有企业和政府的参与,仅仅依靠专家和研究院所是远远不够的。
”先生多次让我计算半导体照明的节能效果,他说资源能源的节约是材料界的万年大计,像半导体照明这样的节能环保产业应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此他不辞辛苦,亲自呼吁。
在先生的支持下,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成立,为此先生亲笔写下“建立半导体照明产业,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以示勉励。
每当我把研制出来的成果给先生展示,先生欣慰欢喜的同时也清醒的告诫,“一个新型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不断的创新来支撑,需要像你们这样的联盟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像你这样有使命感的人来组织”。
正是在先生的支持和鼓励下,半导体联盟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2011年8月13日,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工作汇报会在中科院半导体所举行,师先生亲自出席会议,并说到:“对于这个‘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我特意问过曹部长,我们国家有联合实验室、有创新实验室,但要说‘联合创新’实验室,这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个’,因此,它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一个带头的作用。
师昌绪:熔古铸今济家国
▲师昌绪师昌绪:熔古铸今济家国刘莉2012.10发明与创新332011年1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一位老人缓步走上主席台,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鲜红的获奖证书,全场掌声如雷鸣般响起,但他依然笑得那么平静而坦然。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这是国外同行送给他的称号,因为他,这一涉及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核心材料在我国从无到有,并摆脱国外掣肘;也是他,开创了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倡导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祖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他常常这样说。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
郑重承诺的背后,是改变我国空军实力和国际形象的巨大压力和没日没夜争分夺秒的实验突破。
时至今日,师昌绪仍然无法忘记47年前发生的那一幕。
196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辽宁沈阳,中科院金属所。
师昌绪一家人刚刚吃过晚饭,正在轻松地聊着天。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空心叶片,你能不能做?我已经拿脑袋担保了。
”门一打开,航空部六院的副总工程师荣科就急匆匆地冲进来说。
师昌绪有点发蒙,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老朋友荣科说的一定是飞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涡轮叶片。
47年后,讲起这段故事,他的表情很平静,讲述也很缓慢,但人们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当年的那种惊心动魄。
当时,我国军用飞机制造用的是前苏联1959年提供的米格21图纸,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差异,我们的飞机有如“照猫画虎”,速度和承载能力远比不上前苏联的样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空军实力和国际形象。
改变,迫在眉睫!困难无疑是巨大并难以想象的。
当时除了美国,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能力做出空心叶片,中国大多数科研人员更是见都没见过。
但见过美国样品的荣科认准了这条路,他的脑子里也早已有了承担这一重任的人选———师昌绪。
“我们都是学材料的,他了解我们的工作,认为我能做。
”冬日的暖阳映射到身上,格外地温暖。
师昌绪不经意地望了望窗外,思绪又飘向远方,“荣科拿着根据回忆画出的草图问我,‘美国有了,你敢接吗?’”“美国人能拿出来,我们就能拿出来。
记中国材料之父_师昌绪
记中国材料之父 师昌绪2004年6月4日上午,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人民大会堂揭晓。
一位老者缓步走上主席台,当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把获奖证书和标有奖金100万元的奖牌授予这位老人时,全场1200多名院士的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在全场目光和镜头的聚焦下,这位84岁的老人笑得平静而坦然。
这位老人就是“两院”资深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
他不仅是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杰出管理者和科技战略家。
回顾自己的大半生,这位老一代的“海归”派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数十年来投身科学事业,不畏磨难,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历经艰难终回国1955年6月。
骄阳似火的美国旧金山码头,“克里夫兰”号客轮从这里启航开往香港。
船缓缓离岸,站在甲板上的35岁的师昌绪万分激动:“我终于可以回到祖国了。
”在滚滚波涛中,他的思绪又飞回到了为争取回国而与美国当局斗争的日日夜夜。
师昌绪1948年9月来到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开始留学生涯,主要从事的是真空冶金的研究。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利用真空中蒸汽压的原理,从炼铅过程中所得的锌熔渣分离银,其纯度达90%以上,这个具有开拓性的独特方法改进了在100年前发明的用锌提取液铅中金银的方法。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师昌绪在属于美国空军课题的“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中以4300系统为基础,变化钢中硅及碳的含量,系统地研究硅对回火、残留奥氏体及二次硬化影响等问题。
在他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300M 高强度钢,成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解决了飞机起落架经常因断裂韧性或冲击值不够而发生严重事故的问题。
在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北洋大学曾欢迎他回国任教,他欣然同意。
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9月,美国司法部就明令禁止学习理工医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中国,师昌绪是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
师昌绪先生:青年材料学者的引路人
师昌绪先生:青年材料学者的引路人作者:李建保李义春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1期文/ 李建保1 李义春21. 海南大学校长,曾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2. 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曾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任兼秘书长2014年 11月10日,一颗科技巨星陨落——我们材料科技界的泰斗师昌绪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悲伤之情难以言表。
师先生是中国科技界的楷模,既是大家仰视崇拜的偶像,也是青年学者的良师益友。
师先生引领和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走进科学殿堂、进入材料领域,他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的中青年材料科学工作者成长为科技栋梁。
在中国的材料科学家中,有成百上千人得到过他老人家的关心和支持;中国材料界的许多重点重大科研项目,也都是由于他的高瞻远瞩和强力推荐而得以出台实施。
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中国青年材料学者的引路人而惋惜,为失去这样一位扶持科学家成长的大师而悲伤。
他的丰功伟绩,已经深深地篆刻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他的容貌,更是深深铬印在我们这些已经长大却曾经是青年的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心中。
众所周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年委员会”)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二级学会,在材料圈有一定的名气。
青年委员会很活跃,不但密切联系海内外的青年学者,建立了全国性材料科技信息网络,而且针对青年人的特点,举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产学研促进活动,并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岚清等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勉励。
目前,青年委员会已经成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品牌之一,得到了中国科协、科技部等有关部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青年委员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师先生等老一辈材料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和鼎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年过半百,但回想起20多年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初期师先生等老一辈材料科学家支持的岁月,仍然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支持创建青年委员会早在1986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材料科学研讨会上,针对当时青年人普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但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的现状,与会的40多位青年代表共同倡议,决定于1987年10月在沈阳召开第一届中国青年材料科学研讨会。
师昌绪院士建言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
师昌绪院士建言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 2005年11月中旬,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新材料及产业化国际论坛在宁波市召开.此次会议深入讨论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材料学界的泰斗、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作了题为<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的重要报告.
【总页数】1页(P1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做大做强功能材料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师昌绪先生给(长沙)《七届会》的贺信 [J], 无
2.《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王大珩、杨嘉墀马大猷师昌绪等十一位院士再次建议 [J], 无
3.师昌绪院士发表题为《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的报告 [J],
4.师昌绪院士发表题为《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的报告 [J],
5.师昌绪院士发表题为《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的报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昌绪院士报告: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师昌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6.10月于北京 月于北京
1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
前言 一、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源自 二、材料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三、为了可持续发展,当前材料科学技术应重视 为了可持续发展, 的几个环节 结语
20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些无机非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 有些无机非金属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水泥所需原料在中国仅供 30-40年之用,因此开发新型建材也是当务之急。至于工程陶瓷如 年之用,因此开发新型建材也是当务之急。 年之用 Si3N4、SiC等,资源丰富,但需提高韧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 等 资源丰富,但需提高韧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 近年来岩石的用途不断扩大,如玄武岩、蒙脱土等,为材料的开 近年来岩石的用途不断扩大,如玄武岩、蒙脱土等, 发开辟了途径。 发开辟了途径。
21
能源
现代能源主要出自化石能源(>80%),一直到本世纪中叶, ,一直到本世纪中叶, 现代能源主要出自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提高燃烧效率, 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仍为 最主要课题。从长远看 最主要课题。从长远看UNDP估计到本世纪末有两个可能结 估计到本世纪末有两个可能结 构变化。 构变化。
17
2、向海洋要金属 、
经过亿万年 的地球表面的风 化和雨水冲刷, 化和雨水冲刷, 海水溶解各种金 属,有的浓度很 高,如 Mg(1536g/m3), , Li(0.192g/m3)等。 等
A:海水中溶解金属含量 :
金属 Mg Sr Li Zn Fe Al Mo Sn Cu U Ni V Ti Sb Ag W Au 单位(吨 立方英里 立方英里) 单位 吨/立方英里 6,400,000 38,000 800 47 47 47 47 14 14 14 9 9 5 2 1 0.5 0.02 总含量(吨 总含量 吨) 2.1×1015 × 12×1012 × 260 ×109 16 ×109 16 ×109 16 ×109 16 ×109 5 ×109 5 ×109 5 ×109 3 ×109 3 ×109 1.5 ×109 800 ×106 500 ×106 150 ×106
学界泰斗师昌绪院士为本刊创刊四周年题词
学界泰斗师昌绪院士为本刊创刊四周年题词
师昌绪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08(000)004
【总页数】1页(P8-8)
【作者】师昌绪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4
【相关文献】
1.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师昌绪先生给(长沙)《七届会》的贺信 [J], 无
2.辉煌夕阳美如画毕生心血献中华——材料学界泰斗师昌绪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J], 卢利平;龙斌;聂尊誉
3.做大做强功能材料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师昌绪先生给(长沙)《七届会》的贺信 [J], 无
4.谌立新秘书长专程拜访学界泰斗师昌绪院士 [J], 杨亲民;
5.学界泰斗师昌绪院士为本刊创刊四周年题词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昌绪中科大作报告细说“闲事”与“幸福”
201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高温合金科学奠基人、91岁高龄的师昌绪院士9月23日在合肥向中国科大的学子细说其91年来的“闲事”、“幸福”以及“爱国情怀”等,师老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如数家珍地回忆曾经的岁月,引发学生的笑声与掌声。
“我现在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而且越走越宽呢”,在当日的《人生道路上》报告会中,师昌绪院士以此开场讲述“自己的复杂经历”。
师昌绪1920年出生于河北,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获得过包括201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众多荣誉。
师昌绪说,自己出身在一个大家庭,五世同堂,当年离家外出求学时,大家庭里仍有40口人在一起生活。
他说,小时候有点傻乎乎,且有点邋遢,被认为没有前途和出息,连妈妈都叫其“傻子”,但就是在这样融洽的大家庭生活中,形成了他包容和乐于帮忙的性格。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52年,由于中国抗美援朝,美国不许留美中国学生回国。
当时作为“回国最为活跃的积极分子”的师昌绪与张兴钤、李恒德等人组织有志回国的留学生,联名写信表达要求回国的强烈愿望,也正是这封信为中国留美学生回国打开了大门。
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开始为“中国的强盛作点贡献”。
师昌绪在与年轻人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时候说:“195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我生活得挺好,但之所以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中国,是因为中国需要我。
”
回国后,师昌绪被分配到位于沈阳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开始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这期间领导开发了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师昌绪笑着介绍了自己2000年干的“好事”。
当时已经80岁且没有具体工作的他因为“闲不住”,开始着手探索“碳纤维”领域。
当时,中国航天航空碳纤维研发处于薄弱环节,由于师昌绪主动请缨,中国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1亿元人民币的碳纤维专项。
在实施过程中,师昌绪采取“谁拿专项的钱,谁就归我们管”、“现场取样”等多种具体措施,当前,中国航天航空所需的碳纤维已可立足国内。
“这一辈子都没有休息过”,师昌绪说,即便现在91岁了,早上还是8点上班,9点到办公室,午饭后就开始工作直到下午3点才离开办公室。
师昌绪说:“时常有人问我养生秘笈是什么?我认为人不能光干活,要活得快乐,要快乐地活着,当然快乐的前提是要有平等待人、正确评价自己和不嫉妒、不攀比的心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力量。
”
师昌绪说,现在感到很幸福。
在报告会后接受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赠送的寿桃瓶时,师昌绪开玩笑地说“再长寿,我就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