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间CPI、GDP与M关系实证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CPI波动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的数据检验

CPI波动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的数据检验

CPI波动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的数据检验沙国【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3【摘要】利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对安徽省CPI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计量方法,实证表明虽然我省CPI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短期波动关系,但长期两者之间较稳定均衡,且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This paper appli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econometrics to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PI and economy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According to Granger’s causality test an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easurement method,it 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province’s CPI and entity economy have a fluctuant relation in a short term,there exists a stable equilibrium and a one-way cause-resul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long term.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some suggestions will be presented at last in the paper.【总页数】3页(P86-88)【作者】沙国【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相关文献】1.内生增长框架下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基于浙江省1985~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金雪军;郑明海2.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r——基于时序数据的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J], 张竞雪3.西部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西部省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 [J], 雷恒;李睆玲4.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数据的分析与检验 [J], 刘姗5.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杠杆、金融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河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丽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CPI涨幅与GDP增速的关系变化及其趋势判断

北京市CPI涨幅与GDP增速的关系变化及其趋势判断

北京市CPI涨幅与GDP增速的关系变化及其趋势判断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运行经历了几轮波动,在1996年以前的几轮经济高增长阶段,物价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涨幅。

在1999年以后,GDP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物价却保持低位运行,多数年份涨幅在3%以下,2002年以后更是保持在 1.5%以下的低位。

高增长高物价向高增长低物价的转变,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环境、运行阶段所发生的变化。

一、1978~2006年GDP增长与物价变化趋势(一)伴随总供求关系的变化,高增长高物价的运行态势逐步向高增长低物价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不同阶段有较大变化。

以1997年为界,之前的几轮经济高速增长均伴随物价涨幅的相应提高,呈现高增长高物价的态势,而1997年之后CPI涨幅回落远远大于GDP 增速的回落。

下表分别列出了两个时期全国GDP增速与CPI涨幅。

北京市也呈现出基本一致的特征(见图1)。

区间GDP增长(%)CPI涨幅(%)1978年~1997年9.9 8.11997年~2006年9.3 0.9图1 1979~2006年GDP增速与CPI涨幅变化以1996年为分界点,1978~1996年北京市GDP年均增速为9.9%,物价年均涨幅为12.6%,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都是大起大落,波动明显,且物价涨幅基本滞后于经济增长。

1997年以后,GDP增速和CPI涨幅都比较平稳,1997~2006年GDP年均增速为11.4%,比1978~1996年上升1.5个百分点;1997~2006年CPI年均涨幅为1.7%,比1978~1996年回落11.1个百分点,GDP增速与CPI涨幅呈现不同走势且变化幅度相差较大。

进一步分析两个区间CPI涨幅与GDP增长的相关系数,1978~1996年二者相关性高达0.98,而1996~2006年间降为0.86。

(二)CPI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弱于投资价格、房地产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等其他价格指标一般来说,经济增速的高低能较快地反映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变化上,但对CPI的影响要滞后一些。

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分析

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分析

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分析本文通过运用V AR模型对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和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联动机制,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直接动因,通胀阻碍经济的发展。

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对物价变动存在滞后影响。

我国货币在长短期都是非中性的。

标签:货币供应量GDP平减指数GDP 货币中性V AR模型一、概述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具有短期影响,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货币短期内非中性,长期内是中性。

聂巧平,王海花(2006)通过分析1978年~2004年的数据得出,货币供给的增长变动对物价变动有重要影响,但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货币非中。

张立华(2003)分析1989年~1999年的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指数变动率得出我国货币供给是被动适应经济变化的,货币完全中性。

本文通过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产出变动和物价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得出我国货币在长短期都为非中性的。

二、数据说明和分析方法在综合前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后,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选取反映产出的指标为GDP,反映价格的指标为GDP平减指数,本文中的GDP和M2的原始数据为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

实际M2、实际GDP均为经GDP平减之后的数据,GDP平减指数(PJ)是作者根据相应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计算得到。

将上述指标取对数为LNNM2,LNGDP,LNPJ。

三、实证分析为建立V AR模型,需要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结果如表1。

由上表知,时间序列DLNGDP、DLNNM2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DLNPJ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则差分后的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

一文看懂GDP、M2、CPI,和你有什么关系

一文看懂GDP、M2、CPI,和你有什么关系

一文看懂GDP、M2、CPI,和你有什么关系无论是我们的手机,还是网上,经常会有类似这样的新闻推送:2017年一季度,我国GDP为180683亿元,增速6.90%又或是这样的: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1.4% 物价走势反映供求明显改善GDP、M0、M1、M2、CPI……,这些词感觉很陌生,很遥远,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不过,对于金融小白来说,要明白M2、GDP、CPI这些词的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困难。

下面,我们就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含义。

街上开了一家游艺厅,街坊邻居家的小屁孩和无业游民们都爱往里边钻,生意极好。

老板规定,要玩游戏机,不许用人民币,只能兑换成游艺厅里的代币,场子里的4台机器只人代币。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老板开始算钱了。

四台游戏机,拳皇10个代币玩一次,忍者5个代币玩一次,极品飞车2个代币玩一次,高达1个代币玩一次,四台机器这一年下来分别被玩了1000次、2000次、500次和100次,拳皇和忍者上手快、人气高,男女老少都爱玩,高达在这种小地方没多少人听说过,玩起来也复杂,所以没什么赚头。

于是,四台机器的总收入为10*1000 5*2000 2*500 1*100=21100个代币,这一年游艺厅的收入便是GDP。

展开剩余81%GDP这个是大家最常见到的经济指标了,今年年初热播的电视剧的“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中,大家经常拿达康书记开玩笑。

例如“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等段子。

可见GDP这个指标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了。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说明经济发展的越快,增长的越慢表明经济发展的越慢;GDP为负值时,说明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GDP可以看作是投资、消费、净出口三种需求的总和,因此它的高低最能反应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

这么重要的指标,达康书记能不重视吗?另外,对于赚钱靠工资的大部分人来讲,工资其实属于财富分配,也就是说虽然GDP创造了这么多财富,但是怎么分配并不是你能决定的,所以你到手的工资追不上GDP很正常。

2010年前后的CPI与GDP之关系研究

2010年前后的CPI与GDP之关系研究

2010年前后的CPI与GDP之关系研究——基于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考虑摘要:在中国,GDP的增长以及与CPI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令政策制定者与经济学家头疼的问题,高速增长的GDP只能够承载较低的CPI。

而伴随着2010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中国的GDP增速回落, 而诸多因素将共推CPI 上行, 从而进一步加重GDP与CPI之间的矛盾。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转型前后GDP与CPI的结构分析,来探讨为何高速增长的GDP只能够承载较低的CPI,并对未来的改革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 GDP CPI一、引言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0年第二季度, 美国经济增长折年率为1.7% , 7~ 9 月份CPI同比分别上涨1.2%、1.1%和1.1%,经济增速略高于物价水平上涨幅度, 美国社会和谐稳定; 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9% , 7 ~ 9 月份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 ICP)同比分别上涨1.7%、1.6% 和1.8% , 经济增速略高于物价水平涨幅, 欧元区社会和谐稳定。

GDP代表财富的增长, CPI代表物价的走势,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 并且美国和欧元区的事实也在向我们证明, 只要同GDP增速略高于CPI的涨幅或与之持平, 社会就完全可以接受。

但是, 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设定为: GDP 增长率保持在8% 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两者之间存在5个百分点的巨大缺口。

我们不禁疑问,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经济连年高速增长、GDP总量与增速屡创新高的时候, 政府要将CPI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定在3% ?为什么中国两位数增长的GDP却承受不了3% 的CPI 涨幅? 要回答这一问题, 就要对GDP和CPI 进行细致地考察。

在中国, GDP 有GDP的问题, CPI有CPI的问题, 并且, 这一切都和货币政策有关。

二、2010年以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GDP与CPI(一)GDP的增长逻辑首先,GDP的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变动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变动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变动的实证研究作者:张婷婷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4期内容摘要:2005年以来,CPI在媒体的报道和普通大众的切身感受中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作为物价变动的主成分,CPI变动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在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这引发了大量学者对于货币供给量对CPI影响的研究。

本文利用eviews5.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试图通过研究我国货币供给量和CPI的关系,探讨二者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应量的波动都能引起CPI波动。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实证研究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变动的实证及结果分析(一)模型的选择陆云航(2005)在《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里提到,正如Chow(1987)所建议的,货币数量论作为对现实经济的近似,是分析中国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有用起点,货币供应量与真实产出的比率是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

所以本文的讨论也参照货币数量论。

由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可以推出:P=V·M/Y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lnP=lnV+ln(M/Y)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在长期内是稳定的,那么也就意味着lnP与ln(M/Y)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Chow(1987,2002)以M0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lnP与ln (M/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在动态的情况下,lnP不仅受到ln(M/Y)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lnP和ln(M/Y)两个变量各自滞后一期值的影响。

设lnP对ln(M/Y)回归所得的残差项为ecmt,可以建立如下单方程误差修正模型:ΔlnPt=α+β1Δln(M/Y)+β2ΔlnPt-1+β3Δln(M/Y)t-1+β4ecmt-1+ut为了进一步探讨lnCPI和lnM0、lnM1、lnM2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Xt=μ+θ1Xt-1+θ2Xt-2+…θkXt-k+vt上式中Xt=(lnPt,lnM0t,lnM1t,lnM2t)T,μ=(μ1,μ2,μ3)T,vt为向量白噪声,其均值为零,θ1、θ2、…、θk是待估的参数矩阵,k为滞后期数。

我国GDP对CPI的影响研究

我国GDP对CPI的影响研究

我国GDP对CPI的影响研究一、引言GDP(国内生产总值)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指标之一;而CPI则反映了一篇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和CPI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GDP对CPI的影响,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GDP与CPI的相关性分析1. 我国GDP与CPI的数据分析我们需要对我国GDP与CPI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至2020年的GDP和CPI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份 | GDP(亿元) | CPI(同比增长率) || :----: | :------------: | :-------------------: || 2010 | 40,120.8 | 3.3% || 2011 | 48,283.3 | 5.4% || 2012 | 52,031.6 | 2.6% || 2013 | 57,269.2 | 2.6% || 2014 | 63,589.6 | 2.0% || 2015 | 68,905.2 | 1.4% || 2016 | 74,412.7 | 2.0% || 2017 | 82,712.2 | 1.6% || 2018 | 91,905.2 | 2.1% || 2019 | 99,086.5 | 2.9% || 2020 | 101,598.0 | 2.5%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观察到,我国GDP和CPI的数据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从2010年至2020年,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CPI的同比增长率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

一般情况下,GDP增长较快的年份,CPI同比增长率也相对较高;而GDP增长较慢的年份,CPI同比增长率则相对较低。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5年5期总第780期一、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存在两种具有本质差别的认识和观点。

一种是以Fischer (1983,1991,1993)和Barro (1995,1996)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Arato,Hiroki(2008)通过研究表明,在模型的平衡增长曲线中,由于平均的价格涨幅抵消了货币摩擦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消极影响。

另一种观点则否认或者不支持“低通货膨胀是快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ApergisN (2004)使用OECD 国家合成数据,一方面证实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正效应,另一方面证明产出增长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具有正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海燕、刘盈(2008)发现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相互的正向影响关系,而经济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王智勇(2008)通过研究两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过快的经济增长率将诱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并建议中国经济增长应改变以投资扩张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

综上不难发现,不同学者、不同时期的研究所得的结果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分歧,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选择的变量与模型不一致;二是数据样本期不同。

从研究方法上看,除了理论上的推导与阐释之外,许多文献利用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实证检验1.数据的选取及处理本文采用2003年-2011年期间CPI 变化率和GDP 增长率的季度数据,共36组,对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

为了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在进行相关计量检验前,对所采用的两组金融数据进行季度调整和对数化处理,笔者以CPI、GDP 代表CPI 变化率及GDP 增长率的原始数据,以CPISA、GDPSA 代表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以LNCPI、LNGDP 代表变量的自然对数形式。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提要] 货币供给会影响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又会影响到汇率变化。

本文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量M1、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量M1与价格水平CPI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造成CPI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价格水平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不能由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近几年,我国的整体价格水平上涨较快,通货膨胀较为明显。

从2005年至今,物价上涨接近40%。

在造成通货膨胀的诸多原因中,货币发行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而2003年末M2余额22.1万亿元,10年增长超过4倍。

中国货币总量与GDP之比接近2∶1(2013年中国GDP总值56.88万亿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货币发行速度的确增长较快。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把货币发行作为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国内购买能力的下降,我国的货币购买力相对于美元等国际货币,却不断升值,即存在“内贬外升”现象。

这与经济常识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符合。

根据货币供给和汇率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能否确定我国货币发行是否是造成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货币对内贬值却对外升值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结合相关经济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正确理解我国货币供给、价格水平、汇率变化之间关系,解释有关经济现象,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一)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之所以影响价格水平,在于货币供给是否与货币需求一致。

CPI与GDP的关系研究

CPI与GDP的关系研究

数据应及时更新才是,尤其是CPI的数据,可以具体到月度数据。

整篇文章感觉框架很大,不细致,显得粗糙,没有写出大家想看的东西,打个比方就是那种“喝水却不解渴”的感觉。

建议写个“CPI与GDP增长率变化比较分析”之类的比较具体的题目,这样可以避免写得空CPI与GDP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对1990到2008年间中国CPI特点进行阐述,并针对CPI波动与GDP增长率进行处理分析。

由此得出结论:在1990—1996年间CPI变化与GDP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而1997—2008年间GDP增长是引起CPI变化的原因, 经济发展会造成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

在不同历史阶段,CPI涨幅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

在特定历史时期商品供应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商品价格改革、消费结构的升级、CPI构成的限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货币供给变化构成影响CPI波动与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变化提出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物价的具体性措施。

关键词 CPI,GDP,经济增长,物价稳定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China's CPI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and analyzes the volatility of CPI and the growth rate of GDP from 1990 to 2008.Thus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changing of CPI and the growth of GDP are not mutually causal relationship during 1990—1996;from 1997to 2008 the growth of GDP is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ing of CPI,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result in price inflation, and price inflation associates with the phenomen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 different history phase,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nging of CPI and the growth rate of GDPwill be different.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the commodity supply changing from shortage to relative surplus, goods price reforming,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upgrade, limitation of CPI constructio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he change of currency supply form principal elements that affect volatility of CPI and growth of GDP,and presents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ble price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se elements adjust.Key words CPI ,GDP, growth of economic, price remains stable一、引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论文: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论文: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论文: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cpi的概念及作用,对正确认识cpi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回归分析以cpi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短期预测,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m1gdp增长率引言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连续32个月以来的新高。

由于cpi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cpi的不断攀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 cpi的概念及作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

cpi 最早起源于美国,后逐渐被发达国家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rdon)提出了核心cpi的概念,它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

但是,目前我国对核心cpi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cpi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首先,cpi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反映现实生活,人们对于cpi的涨跌有着切身的感受,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它不仅可以反映通货膨胀情况,而且可以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和对人们实际工资的影响;第三,对国民经济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经济增长数量,需要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价格指数对gdp进行核算,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

国民经济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相关性分析

国民经济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相关性分析

国民经济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相关性分析国民经济指标反映一国经济运行状况,而货币供给量指标反映一国的金融发展状况,二者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分析其是否具有相关性对研究国民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分析gdp、cpi、ppi与m0、m1、m2的相关性,研究国民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影响关系。

1引言国民经济宏观指标包括gdp、cpi、ppi等指标,这些指标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物价水平以及工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综合研究一国宏观经济情况,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最核心指标。

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经济指标很多,但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却是反映金融情况最为核心的指标,因此本文采用gdp、cpi、ppi、m0、m1、m2指标进行分析。

2模型研究分析2.1数据介绍本文采用的指标为gdp、cpi、ppi、m0、m1、m2,其中gdp,m0,m1,m2为绝对量,而cpi,ppi为相对量。

首先,从国家统计局发行的《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1992~2010年数据;其次,将数据处理为基期为1990年的指数数据;最后,将处理过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2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可得gdp与m0、m1、m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87、0.988;cpi与m0、m1、m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0.771、0.775;ppi与m0、m1、m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774、0.781;gdp 与cpi、p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0.822。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所有指标都呈正相关。

第一,gdp与m0,m1,m2呈高度正相关,说明经济水平发展同货币供应量之间有强烈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该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则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手段。

第二,gdp与cpi,p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和0.822,说明经济增长与价格增长有互相促进的作用,经济增长带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同时也影响经济增长。

参考资料cpi指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参考资料cpi指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CPI指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消费价格指数与同期的其他的经济因素,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食品价格指数、银行利率、居民收入、汽油价格,同期其他的经济指数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CPI指数与其他的同期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选择几个合适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模型,利用较为精确的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和预测,深入地研究CPI指数,从而进一步地了解到CPI指数变化的情况。

查询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统计局的网站,统计2007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其他的相关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食品价格指数、银行利率、居民收入、汽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对找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先分析每一个经济因素对CPI指数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即每一个因素与CPI指数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数学软件对每一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最后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模型找到CPI指数和其他的经济因素的一个合理和稳定的函数关系。

由于影响的居民价格指数的因素比较多,我们用两个案例进行建模分析。

关键词:CPI指数;主成分分析;经济预测AbstractConsumer Price Index , what is short for CPI, is a measure of the resident 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 price level over time and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residents to purchase 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 price level changes. CPI is connected to many other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GDP , the food price index , the interest rate , the price of oil ,Retail price index , Price index of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 Ex-factory price 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s , Purchasing price indices of raw materials so on . We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I and other economic factors . Also , more and more mathematic functions are used to describe and forecast CPI .Then , the change of CPI is well known . We research CPI and other economic factors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12 through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then , select and copy with these data .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factor by using mathematical software . Finally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to find a reasonable and stable function between CPI and each economic factors .Because the economic factors connected to CPI is too much , we use two cases to analyze .Keywords CPI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conomic forecast第一章绪论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

CPI与GDP变动相关关系的探讨

CPI与GDP变动相关关系的探讨

20 CHINA STATISTICS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CPI涨幅与GDP增幅经历了几轮波动,1997年之前的几轮经济高增长,物价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涨幅;1998-2008年杭州市GDP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物价涨幅却保持低位运行,杭州市经济运行从高增长高物价向高增长低物价转变,反映了CPI涨幅与GDP增速相关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此,本文拟对杭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的CPI运行特点,CPI涨幅与GDP增长的关系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着重通过供求关系变化、价格改革因素、经济增长动力的改变、CPI构成的限制、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提高等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CPI的运行特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杭州市CPI经历了4次比较明显的上涨,分别发生在:1984-1985年,CPI最大涨幅为17.2%;1986-1988年,CPI最大涨幅为21.9%;1990-1994年,CPI最大涨幅为21.5%;2006-2008年,CPI最大涨幅为4.9%。

从涨幅变动趋势看,杭州市CPI涨幅经历由价格改革初期小幅波动,到价格改革中期大幅波动,到市场调节小幅波动三个阶段组成(详见图1)。

1.价格改革初期小幅波动阶段(1978-1984年)。

1978年,杭州市开始恢复“文革”中断的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统计,即现在所说的CPI。

1979年国家通过大幅提高8种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动价格总水平的快速上升,即杭州市CPI从1978年0.1%上升到1984年的3.1%,但由于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国家主要精力是增加供给,解决温饱,市场以卖方市场为主,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农副产品短缺现象极为严重。

因此,国家为保证供给、控制物价,实施价格调节措施主要是调放结合、以调为主的调节手段,这期间杭州市价格处于小幅波动阶段,CPI年均上涨1.5%。

2.价格改革中期大幅波动阶段(1985-1996年)。

杭州市历史上CPI波动较大的三次均发生在这一阶段。

CPI和PPI关系的实证统计研究

CPI和PPI关系的实证统计研究

CPI和PPI关系的实证统计研究一、引言当前,物价水平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它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引着国人的神经。

由此,在国家宏观经济数据中,各种价格指标就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而在这众多的价格指标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是物价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在衡量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中,CPI和PPI也是核心指标。

一般地,从供给角度上看,PPI是CPI的先行指标,PPI的涨跌必然顺着产业链传导到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上,以决定了后期的CPI;但从需求角度上来看,CPI的变动也可通过流通领域的RPI反馈并影响着PPI。

关于两者具体的关系,国内的文献中已有丰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相关研究。

贺力平等(2008)分析了全国2001年至2008年间CPI和PPI月度数据后认为,CPI是PPI的格兰杰原因,后者经过1—3个月左右的时滞对前者的变动作出反应。

苏梽芳、蔡经汉(2010)基于两区制误差修正模型对数据进行研究并认为CPI与PPI 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区制中,CPI和PPI存在不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宋金奇、舒晓惠(2008)研究了全国1996年至2008年的数据后认为,CPI和P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从长期来看,两者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袁建文、童霆(2009)采用广东省2000—2008年月度数据进行了分析,表明CPI与PPI存在协整关系,且相互影响的最长滞后期为6个月。

因此,本文采用了江西省2004—2013年的CPI和PPI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CPI和PPI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江西十年内的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实证分析1、数据说明本文采用了江西省CPI和PPI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时间跨度为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计118组数据,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统计局网站。

对我国股票价格指数、+M2及CPI的关系研究

对我国股票价格指数、+M2及CPI的关系研究

财经纵览财政金融・196 ・对我国股票价格指数、M2及CPI的关系研究李雪冬作者简介:李雪冬(1991.07-),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3级研究生。

摘 要:金融学里,股票价格指数都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CPI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方面之一,而广义货币供给M2又是对前两者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三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都不小,研究三者间关系利于提高居民福利,及国家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本文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VAR模型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短期动态均衡关系。

关键词:股票价格指数;CPI;VAR引言:股票价格指数代表某一市场的股票综合价格水平,通过对选取的股票加权而得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价格指数、CPI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更加紧密,二者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参考依据。

理论上,CPI变动会引起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政府会调整财政政策,而在主要宏观政策发生变动后又会反应在股票市场上,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而后又会再次影响到CPI。

而VAR模型是对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构造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函数的建模,将单变量自回归扩展到多元时间序列后组成的向量后的自回归模型。

VAR模型是处理多个经济指标与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

所以本文需要建立动态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关系。

一、数据对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上证指数、中小板指数及B股指数的月度收益率、M2月度增长率及CPI同比月度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实证分析,来源是国家统计局网站。

用RSZ、RZX、RB、RM2、依次指代上证指数、中小板指数、B股指数月度收益率、M2月度增长率及CPI月度(环比)变化率。

二、VAR模型设定Yi=c+βiYt-1+β2Yt-2+…+βpYt-p+εt其中εt:i.i.d.N~(0,Ω)。

Yt是三维列向量,每一维度分别代表指数月度收益率、CPI月度(环比)变化率、M2月度增长率。

CPI、GDP与百姓之间的真实关系

CPI、GDP与百姓之间的真实关系

CPI、 GDP 与百姓之间的真实关系发表于 2010-7-18 15:42:2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pcb{margin-right:0} 看统计局数据时发现一条评论,先引用一下谈谈 CPI 数据,“去年我花 2元钱吃 4个苹果,现在花4 元钱吃2个苹果,生活质量下降了 1倍,GDP却增长了 1倍。

”,这就是 CPI、GDP 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真实关系。

正是这种百姓切身感受与统计局数据之间的差异,令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再次因此百姓不满。

7月 1 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盛来运公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盛来运介绍说,经初步计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17284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 1 . 1 % ,比上年同期加快3.7 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与 GDP 相比影响普通百姓生活质量的,毫无疑问就是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与居民消费品价格 CPI 数据。

据统计局数据可见,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0699 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757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 。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078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5% 。

在扣除价格因素的前提下,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依旧落后于 GDP 增长 11.1%的速度。

因此,从 GDP 与人均收入增长关系看,上半年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处于下降趋势。

如果细算一下价格因素,这一差异还会继续放大。

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的数据中显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其中6月份上涨2.9%。

但是没有公布环比数据,因此我们追溯统计局所公布的 1-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数据来进行对比可见(本想再添加 09 年上半年 CPI 数据,结果发现该数据已被国家统计局网站删除),如果 6 月份 CPI 同比上涨为 2.9%,那么相比 1-5 月的CPI 数据就已经失准,与此前各机构预测最低 3.3%的数据出现差异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从货币增长和物价水平分析中国GDP增长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论文形式)

从货币增长和物价水平分析中国GDP增长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论文形式)

Z S T U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计量经济学期末实验实验题目: 从货币增长和物价水平分析中国GDP增长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软件实践作者姓名:马金伟(Q09540123)作者班级:启新学院09经济管理实验01指导教师:李太龙老师递交日期: 2 0 1 1 年07 月15 日摘 要:中国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腾飞,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所致力于研究和解释的一个难以完全用模型或者理论所诠释的现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就专门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篇题为《亚洲奇迹》的论文,里面提到的亚洲的高速发展基本上都是高投入下的高产出,并非神话,同时也提到了中国GDP 统计数据基年确定不同所带来的统计变化。

而本文主要是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入手,通过变换之后的方程关系式对GDP 、CPI 和货币M2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来观测中国CPI 和2M 对于GDP 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文献回顾,在阅读若干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数据样本和本研究的目的确定模型和研究方式;其次是数据获得和分析,通过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统计局网站等官方渠道获取中国历年GDP 、CPI 和2M 等经济数据,本文以中国1990-2009年的GDP 增长量、CPI 和2M 同比增长量为分析样本,利用软件Eviews 3.0 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本研究的目的。

研究结果基本实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猜想,主要目的有:(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中国1990-2009年的GDP 增长量、CPI 和2M 同比增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获得中国经济发展(从GDP 上看)的一些原因(2M 增长、CPI );(二)本文基本的猜想是2M 增长量和CPI 对GDP 的增长有影响,并且2M 增长量和 GDP 的增长、CPI 和GDP 的增长分别是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即M2的增长会带动GDP 的增长,CPI 的增大会使得GDP 下降; (三)其中M2和CPI 本身由于经济相关性具有2M 的滞后和CPI 有关联,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使参数估计更具显著性;(四)综合上述的所有分析和结论,最终形成较系统的成果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0.32
45.70%
5344.59
28.84%
1988年10月
1919.06
44.98%
5264.28
23.01%
1988年11月
2027.34
47.71%
5284.43
20.21%
1988年12月
2134.03
46.71%
5490.17
22.50%
1989年1月
2454.97
58.10%
5607.55
32.77%
1992年7月
5.20%
2373.12
3278.63
27.02%
10157.21
36.11%
1992年8月
5.80%
2373.12
3387.53
28.70%
10520.73
37.17%
1992年9月
7.50%
2373.12
3559.38
30.38%
10556.36
32.42%
1992年10月
18.86%
16543.00
18.03%
1994年7月
24.00%
4148.97
37.57%
5970.00
21.63%
16950.95
23.28%
1994年8月
25.80%
4148.97
37.57%
6084.00
23.97%
17503.13
28.64%
1994年9月
27.30%
4148.97
37.57%
16.20%
3015.99
27.09%
4908.30
49.71%
13749.96
35.37%
1993年8月
16.00%
3015.99
27.09%
4907.59
44.87%
13606.29
29.33%
1993年9月
15.70%
3015.99
27.09%
5074.82
42.58%
13755.00
30.30%
1995年9月
13.20%
5178.33
24.81%
7369.00
14.91%
22500.00
26.22%
1995年10月
12.10%
6430.39
23.65%
7420.06
13.20%
22886.04
25.47%
1995年11月
11.20%
6430.39
23.65%
7733.00
12.61%
23428.03
34.87%
5268.81
6.55%
1989年7月
2089.25
27.57%
5262.66
2.54%
1989年8月
2080.28
19.76%
5293.77
-1.03%
1989年9月
2082.42
12.54%
5300.36
-0.83%
1989年10月
2118.14
10.37%
5406.82
2.71%
1989年11月
7.90%
2824.00
3732.59
29.63%
11034.05
33.85%
1992年11月
8.20%
2824.00
3989.10
32.86%
11452.78
33.97%
1992年12月
8.80%
2824.00
4336.00
36.45%
11731.52
35.89%
1993年1月
10.30%
2166.83
24.99%
1991年4月
1.30%
2526.81
18.65%
7164.47
24.67%
1991年5月
3.60%
2486.85
18.99%
7280.88
25.91%
1991年6月
4.40%
2517.25
20.09%
7280.76
25.42%
1991年7月
4.70%
2581.10
21.06%
7462.47
26.04%
1991年8月
4.90%
2632.08
20.81%
7669.99
26.28%
1991年9月
4.50%
2730.03
18.67%
7972.06
25.99%
1991年10月
4.80%
2879.34
20.82%
8243.34
28.13%
1991年11月
4.40%
3002.58
20.58%
8549.05
1993年10月
15.90%
3914.14
38.60%
5159.56
38.23%
14140.88
28.16%
1993年11月
16.70%
3914.14
38.60%
5398.60
35.33%
14968.84
30.70%
1993年12月
18.80%
3914.14
38.60%
5864.70
35.26%
16280.40
21.05%
1989年2月
2255.21
45.31%
5335.97
16.67%
1989年3月
2099.07
45.52%
5252.51
16.46%
1989年4月
2068.58
42.23%
5311.00
13.86%
1989年5月
2036.78
38.85%
5323.60
10.28%
1989年6月
2081.09
18.42%
1990年12月
4.30%
2644.40
12.81%
6950.68
19.21%
1991年1月
2.20%
2836.70
8.08%
7250.21
20.27%
1991年2月
1.00%
2815.36
23.09%
7159.60
26.46%
1991年3月
1.60%
2585.61
20.00%
7069.07
38.77%
1994年1月
21.10%
3021.58
39.45%
6659.03
32.60%
15800.50
19.12%
1994年2月
23.20%
3021.58
39.45%
6305.19
35.91%
15434.52
16.66%
1994年3月
22.40%
3021.58
39.45%
5834.60
28.01%
3117.18
20.56%
8872.65
25.51%
1992年4月
7.10%
2119.26
3121.20
23.52%
9194.51
28.33%
1992年5月
4.70%
2119.26
3111.18
25.11%
9459.65
29.92%
1992年6月
4.80%
2119.26
3155.92
25.37%
9666.65
29.29%
3907.69
27.82%
1987年8月
1198.86
28.85%
4013.21
28.30%
1987年9月
1269.92
29.77%
4148.30
28.83%
1987年10月
1323.70
27.64%
4279.58
27.31%
1987年11月
1372.56
23.88%
4396.18
23.67%
18.20%
4703.03
27.28%
7004.00
21.16%
20050.12
21.20%
1995年7月
16.70%
5178.33
24.81%
7093.00
18.81%
20425.89
20.50%
1995年8月
14.50%
5178.33
24.81%
7242.00
19.03%
22354.00
27.71%
28.17%
1991年12月
4.50%
3177.80
20.17%
8633.30
24.21%
1992年1月
5.50%
1658.11
3824.24
34.81%
9231.11
27.32%
1992年2月
5.30%
1658.11
3274.89
16.32%
8810.49
23.06%
1992年3月
5.30%
1658.11
30.02%
1987年3月
1142.64
27.13%
3725.98
30.55%
1987年4月
1134.54
28.70%
3726.46
29.36%
1987年5月
1123.39
29.86%
3776.36
29.20%
1987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