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数列题种类合集以及解法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列篇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列篇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数列篇解题技巧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A.180 B.210 C. 225 D 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 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2,增幅较大做乘除例2:0.25,0.25,0.5,2,16,()A.32 B. 64 C.128 D.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 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3,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例3:2,5,28,257,()A.2006 B。

1342 C。

3503 D。

312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

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一类经典题型。

它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

1.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数量关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情况。

在等比数列中,每两个连续的数之间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为了解答等比数列题,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公式:第n项 = 第1项 * 公比^(n-1)举例来说,如果题目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两项和第几项,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题在数量关系题中也是较为常见的。

比例关系一般分为直接比例和间接比例两种情况。

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和B成正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A2 / B2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另一个变量的比例关系成正比。

例如,如果题目中告诉我们A和B成反比,同时A和C也成反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C2 / A2在解答比例关系题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换算单位的问题,以确保比例关系的一致性。

3. 百分比和利率百分比和利率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将百分数或利率转换为小数来进行计算。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百分比的加减运算和百分比与整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某项费用上涨了50%,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1.5倍,即原来的费用乘以1.5来计算。

4. 货币兑换货币兑换题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一类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汇率进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如果题目给定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为1:6.8,我们可以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或者将人民币转换为美元来计算题目中的换算问题。

总结:在解答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法。

公考数列问题

公考数列问题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或递减,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题中最基本的规律,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第一思维”。

所谓“第一思维”是指在进行任何数字推理题的解答时,都要首先想到等差数列,即从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差的关系上进行判断和推理。

【例1】19,23,27,31,(),39。

A.22 B.24 C.35 D.11【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是一道典型的等差数列,相邻两数字之间的差相等,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差为4,所以可知答案为31+4=35。

(二)二级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的后项减去前项又得到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就是二级等差数列,也称二阶等差数列。

【例2】 147,151,157,165,()。

A.167 B.171 C.175 D.177【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

该数列的后项减去前项得到一个新的等差数列:4,6,8,()。

观察此新数列,可知其公差为2,故括号内应为10,则题干中的空缺项应为165+10=175,故选C。

【例3】32,27,23,20,18,()。

A.14 B.15 C.16 D.17【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级等差数列。

该数列的前一项减去后一项得一个新的等差数列:5、4、3、2。

观察此新数列,其公差为-1,故空缺处应为18+(-1)=17。

(三)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数列的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差组成的新数列是一个呈某种规律变化的数列,这个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或者与加、减“1”的形式有关。

【例4】10,18,33,(),92。

A.56 B.57 C.48 D.32【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B。

这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

由题目知:18-10=8,33-18=15,其中8=32-1,15=42-1,可知后项减前项的差是n2-1,n为首项是3的自然递增数列,那么下一项应为52-1=24,故空缺项应为33+24=57,以此来检验后面的数字,92-57=62-1,符合规律,所以答案应选B。

2021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那些总让人头疼的数列

2021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那些总让人头疼的数列

2021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那些总让人头疼的数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那些总让人头疼的数列数学是个神奇的科目,喜欢的人觉得它的世界很奇妙,不喜欢的人看到所有的数字都倍感枯燥。

除了常见的几大题型,还有一些所谓的变态数列,又名曰“特殊数列”,必须结合选项才能找到对应的规律。

本文将通过对经典的分析,探索数字推理中特殊数列的特点。

特征一:规律难找【例1】(2006年真题)1269,999,900,330,( )A.190B.270C.299D.1900【例2】(2021年真题)30,15,1002,57,( )A.78B.77C.68D.67解析:观察这两个数列,无论外形还是实质,都不满足多级、递推或幂次数列的条件,但是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数列中所有的数字都能被3整除,满足此条件的选项分别有且只有一个。

对于这个类题,有很多考生即使想到了这个点,也会疑惑:这算什么规律?记住,在数字推理中,任何特征都可能成为规律。

特征二:一题多解【例1】(2006年真题)1,2,2,3,4,( )A.4B.5C.6D.7【例2】(2007年真题)1,2,2,3,4,( )A.3B.7C.8D.9解析:题干完全相同,选项设置不同,连续两年出现,但答案显然都不是7。

例1中,2=1+2-1,3=2+2-1,4=2+3-1,即an+2=an+an+1-1,∴()=3+4-1=6例2中,2=1×2-0,3=2×2-1,4=2×3-2,即an+2=an×an+1-(n-1),∴()=3×4-3=9可见,“规律依赖于选项”,是数字推理题的重要特征。

特征三:借鉴国考或被国考借鉴【例1】(2006年省考)1,32,81,64,25,( )A.6B.10C.16D.21(2006年国考)1,32,81,64,25,( ),1【例2】(2007年省考)3,2,11,14,( )A.17B.19C.24D.27(2021年国考)3,2,11,14,( ),34解析:例1为普通幂次数列,例2为幂次2修正数列。

公务员考试数列问题相关公式

公务员考试数列问题相关公式

一、数列问题相关公式:(注意数量关系,实在不会就用相近排除法,跟着感觉走,不要一个劲的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1+(n+1)d=a m+(n-m)d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 n=na1+n(n-1)d/2=n(a1+a n)/23、等差数列中项公式:N为奇数时,等差中项为1项,即a n+1/2=s n/n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2项,即a n/2和a n/2+1,而a n/2+ a n/2+1=2s n/n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a1q n-1=a m q n-m二、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

三、年龄问题:(偶尔会遇到公倍数,注意就好)1、已知二人年龄,求几年前或几年后的大年龄是小年龄的几倍:年龄差/(倍-1)=成倍时的小年龄成倍时的小年龄-小的现年龄=几年后的年龄小的现年龄-成倍时的小年龄=几年前的年龄2、如果已知二人年龄之和及几年后大的是小的几倍,求现在二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几年后的二人年龄和/(倍+1)=几年后小的年龄几年后小的年龄-几年后年数=现在小的年龄二人年龄和-现在小的年龄=现在大的年龄*年龄问题的基本公式:大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小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几年后的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后的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比较复杂,三次以上用表格法计算,又快又准)四、溶质问题: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1、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比等于S:100:LS,S为该温度下的溶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溶液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五、相遇问题:(最好用画图解决,比较明显)1、速度和,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距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速度差,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六、方阵问题:方针的总人数=最外层人数的平方方阵的最外层人数=总人数/4+1,每减少一层,每边就得减少2,一共减少8,依次类推。

公务员数学题解析

公务员数学题解析

公务员数学题解析题目一:数列问题解析: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也是公务员考试中常出现的题目。

解决数列问题需要我们熟悉数列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应用相关的数列求和公式。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给出的数列是什么类型的数列,例如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然后找出数列的规律,确定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

接下来应用所给的条件或公式解决具体问题,计算所需要的数值。

题目二:概率问题解析:概率是数学中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公务员考试中也常常考察概率问题。

解决概率问题需要掌握概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条件,确定所求事件和已知条件。

根据条件和要求,计算所需的概率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概率时要正确应用概率公式,并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题目三:函数问题解析: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题目。

解决函数问题需要我们熟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掌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运算等方面的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所给函数的表达式和定义域,确定所需求解的值。

根据具体条件和函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和推导,得出所需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题目四: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研究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公务员考试中也常常考察几何问题。

解决几何问题需要我们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以及掌握几何变换和计算几何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给出的几何图形和条件,确定所需求解的值或性质。

根据给出的条件和几何定理,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出所需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导和计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操作,保证推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结:公务员数学题主要涉及数列、概率、函数和几何等方面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定义、性质、公式和定理,并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需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保证解析过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公务员行测题库——分类习题

公务员行测题库——分类习题

**绝密**行测包过班内部资料(含详解)第一部分:数量关系部分题目溯源:1、33,32,34,31,35,30,36,29,?A. 33B. 37C. 39D. 41选B解答:交叉数列(即隔项或称奇偶数列)。

分项后为等差数列。

源自:国考2002年A类第5题34、36、35、35、()、34、37、()都是交叉等差数列,并且公差为1和-1。

2、3,9,6,9,27,?,27A. 15B. 18C. 20D. 30选B解答:二级作商周期数列。

两两作商得到:3、2/3、3/2、3、2/3、3/2。

源自:国考2003年A类第1题1、4、8、13、16、20、()原题是二级作差周期数列,新题是二级作商周期数列。

3、2,12,6,30,25,100,?A. 96B. 86C. 75D. 50选A解答:变形奇偶数列。

偶数项分别为前项乘以6、5、4得到,奇数项分别为前项减去6、5、4得到。

源自:北京应届2007年第4题2,7,14,21,294,( )原题为:奇数项为前两项之乘积,偶数项为前两项之和。

4、4,23,68,101,?A. 128B. 119C. 74.75D. 70.25选C解答:变倍数递推数列。

后一项分别为前一项剩以6、3、1.5、0.75再减去1得到。

4×6-1=2323×3-1=6868×1.5-1=101101×0.75-1=74.75源自:北京应届2007年第1题2,13,40,61,( )只是把原题规律当中的加1变成了减1,连扩大的比例都没有改变。

5、323,107,35,11,3,?A. -5B. 1/3C. 1D. 2选B解答:倍数递推数列。

前一项减去2后乘以1/3得到后一项。

(323-2)×1/3=107(107-2)×1/3=35(35-2)×1/3=11(11-2)×1/3=3(3-2)×1/3=1/3此题亦可倒过来看,即是后一项乘以3再加2得到前一项。

公务员考试: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总结一、简单数列自然数列:1,2,3,4,5,6,7,……奇数列:1,3,5,7,9,……偶数列:2,4,6,8,10,……自然数平方数列:1,4,9,16,25,36,……自然数立方数列:1,8,27,64,125,216,……等差数列:1,6,11,16,21,26,……等比数列:1,3,9,27,81,243,……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常数数列。

例题:12,17,22,27,(),37解析:17-12=5,22-17=5,……2,二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例题1:9,13,18,24,31,()解析:13-9=4,18-13=5,24-18=6,31-24=7,……例题2.:66,83,102,123,()解析:83-66=17,102-83=19,123-102=21,……3,二级等差数列变化: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或者与加减“1”、“2”的形式有关。

例题1:0,1,4,13,40,()解析:1-0=1,4-1=3,13-4=9,40-13=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例题2:20,22,25,30,37,()解析:22-20=2,25-22=3,30-25=5,37-30=7,…….二级为质数列4,三级等差数列及变化: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再在这个新的数列中,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或者与加减“1”、“2”的形式有关。

例题1:1,9,18,29,43,61,()解析:9-1=8,18-9=9,29-18=11,43-29=14,61-43=18,……二级特征不明显9-8=1,11-9=2,14-11=3,18-14=4,……三级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例题2.:1,4,8,14,24,42,()解析:4-1=3,8-4=4,14-8=6,24-14=10,42-24=18,……二级特征不明显4-3=1,6-4=2,10-6=4,18-10=8,……三级为等比数列例题3:(),40,23,14,9,6解析:40-23=17,23-14=9,14-9=5,9-6=3,……二级特征不明显17-9=8,9-5=4,5-3=2,……三级为等比数列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固定的值叫做等比数列例题:36,24,()32/3,64/9解析: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

数学公务员试题及答案详解

数学公务员试题及答案详解

数学公务员试题及答案详解数学公务员是公共机构招聘中常出现的岗位之一,要想在数学测试中脱颖而出,除了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外,对于试题的理解和解答技巧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数学公务员试题及答案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该类考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1. 已知函数 f(x) = 3x - 5,求 f(2) 的值。

解析:将 x = 2 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可得 f(2) = 3(2) - 5 = 1。

因此,f(2) 的值为 1。

2. 一辆列车以每小时 80 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行驶 3 小时,求其行驶的总路程。

解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得路程=速度×时间。

将速度和时间代入公式中,可得路程=80(公里/小时) × 3(小时) = 240 公里。

故该列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40 公里。

3. 某商品原价为 600 元,现调整价格,提价 20% 后再打八折,请问现在这个商品的售价是多少?解析:提价 20% 意味着价格上涨了原来价格的 20%,所以商品的新价格为 600(元) + 600(元) × 20% = 600(元) + 120(元) = 720(元)。

接下来,打八折意味着价格降低了原来价格的 20%,所以商品的售价为720(元) - 720(元) × 10% = 720(元) - 72(元) = 648(元)。

因此,现在这个商品的售价是 648 元。

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等差数列并给出一个例子。

解析: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例如,1,3,5,7,9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其中,公差为 2,相邻项之差为 2。

2. 请解释什么是等比数列并给出一个例子。

解析: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

例如,2,4,8,16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

其中,公比为 2,相邻项之比为 2。

第三部分:计算题1. 计算 125 的开立方。

解析:125 的开立方等于 5,因为 5 × 5 × 5 = 125。

公务员考试数列问题相关公式集结

公务员考试数列问题相关公式集结

一、数列问题相关公式:(注意数量关系,实在不会就用相近排除法,跟着感觉走,不要一个劲的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1+(n+1)d=a m+(n-m)d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 n=na1+n(n-1)d/2=n(a1+a n)/23、等差数列中项公式:N为奇数时,等差中项为1项,即a n+1/2=s n/n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2项,即a n/2和a n/2+1,而a n/2+ a n/2+1=2s n/n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a1q n-1=a m q n-m二、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

三、年龄问题:(偶尔会遇到公倍数,注意就好)1、已知二人年龄,求几年前或几年后的大年龄是小年龄的几倍:年龄差/(倍-1)=成倍时的小年龄成倍时的小年龄-小的现年龄=几年后的年龄小的现年龄-成倍时的小年龄=几年前的年龄2、如果已知二人年龄之和及几年后大的是小的几倍,求现在二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几年后的二人年龄和/(倍+1)=几年后小的年龄几年后小的年龄-几年后年数=现在小的年龄二人年龄和-现在小的年龄=现在大的年龄*年龄问题的基本公式:大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小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几年后的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后的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比较复杂,三次以上用表格法计算,又快又准)四、溶质问题: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1、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比等于S:100:LS,S为该温度下的溶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溶液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五、相遇问题:(最好用画图解决,比较明显)1、速度和,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距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速度差,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六、方阵问题:方针的总人数=最外层人数的平方方阵的最外层人数=总人数/4+1,每减少一层,每边就得减少2,一共减少8,依次类推。

公务员中的数学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学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学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求职者追逐的梦想之一。

而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学题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不论是在行测还是申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题型进行解析,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解析与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

常见的数学选择题类型包括:数列与数列运算、概率与统计、函数与方程、几何与空间等。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常见题型的解析与解题技巧:1. 数列与数列运算题型数列与数列运算题型常见于行测中,考察考生对数列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般情况下,解题步骤如下:(1)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出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

(2)计算所求项,注意运算过程的准确性。

解题技巧:- 提前学习常见的数列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掌握其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 注意观察数列的规律,特别是考察变化规律的数列题目,可以利用数列的前后项进行计算和推测。

2. 概率与统计题型概率与统计题型常见于行测和申论中,考察考生对概率和统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计算概率或统计量所需的基本信息。

(2)利用公式或计算方法,求解所需的概率或统计量。

解题技巧:- 在解答概率题目时,注意分析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等特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对于统计题目,注意梳理题目所给信息,合理运用公式和方法,快速求解所需统计量。

3. 函数与方程题型函数与方程题型常见于行测和申论中,考察考生对函数和方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解题步骤如下:(1)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函数或方程模型。

(2)利用给定的条件,求解所需的未知数或变量。

解题技巧:- 对于函数题,要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变化规律,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辅助解题。

- 在解答方程题目时,注意方程的整理与变形,灵活选取合适的解方程的方法,合理运用方程的根和解的性质。

公务员行测考试例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例题

一、数量关系题目(数列数字推理与数学运算题):第一题: 84.78 元、 59.50 元、 121.61 元、 12.43 元以及 66.50 元的总和是:A. 343.73B. 343.83C. 344.73D. 344.82解答:正确答案为 D。

实际上你只要把最后一位小数加一下,就会发现和的最后一位数是 2,只有 D 符合要求。

就是说你应当动脑筋想出解题的捷径。

第二题: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 16 、12 、11 、9 岁。

问多少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 2 倍?A、4B、6C、8D、 12选 B普通解法:设 x 年前满足条件,则 (16-x)+(12-x)=[(11-x)+(9-x)] ×2特殊解法:两组年龄差为 8 岁 (分别作差 5+3=8),当第一组为第二组两倍时肯定是 16 与 8 岁。

现在第一组和为 28 岁,需要倒退 12 岁到 16 岁,需要 6 年,因为两个人一年一共倒退 2 岁。

第三题:李明从图书馆借来一批图书,他先给了甲 5 本和剩下的 1/5,然后给了乙 4 本和剩下的 1/4,又给了丙 3 本和剩下的 1/3,又给了丁 2 本和剩下的 1/2,最后自己还剩 2 本。

李明共借了多少本书?A、30B、40C、50D、60选 A普通解法:设李明共借书 x 本,则((((x-5)*4/5-4)*3/4-3)*2/3-2)*1/2=2特殊解法:思维较快的直接倒推用反计算,即用 2 乘 2 加 2 乘 3/2 加3……第四题:商店为某鞋厂代销 200 双鞋,代销费用为销售总额的 8%。

全部销售完后,商店向鞋厂交付6808 元。

这批鞋每双售价为多少元?A、30.02B、34.04C、35.6D、37选 D普通解法:设每双售价 x 元,则200×x×(1-8%)=6808特殊解法:交付钱数 6808 元必然能除尽每双售价,依此排除 A、C。

公务员考试试题数学及答案解析

公务员考试试题数学及答案解析

公务员考试试题数学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4,求第10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 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代入已知的数值,可得第10项的值为3 + (10-1)4 = 39。

2. 若a,b为正整数,且a/b = 5/8,求a与b的最小公倍数。

解析:首先,要确定a和b的具体值,可以令a=5k,b=8k,其中k为正整数。

将a/b的比值代入得到的等式,可以得到5k/8k = 5/8。

由此可知k=8,所以a=5*8=40,b=8*8=64。

最小公倍数即为a和b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即40*64/8 = 320。

3. 若a^2 + b^2 = 25,a - b = 1,求a与b的值。

解析:将第二个等式a - b = 1两边平方得到a^2 - 2ab + b^2 = 1,将该式与第一个等式a^2 + b^2 = 25相减得到-2ab = -24,即ab = 12。

由此可知a和b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且乘积为12。

可以列出两个方程:a +b = 25和ab = 12,利用求根公式解得a和b的值分别为4和3。

二、填空题1. 若2x - 3y = 1,4x - 2y = 3,求x与y的值。

解析:可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解答,这里使用代入法。

将第一个等式解出x,得到x = (1 + 3y) / 2。

将该式代入第二个等式,得到4(1 + 3y)/ 2 - 2y = 3,化简得到6y = 5。

因此,y = 5 / 6。

将y的值代入第一个等式,可以计算出x = -1 / 6。

2. 若a:b = 2:3,b:c = 4:5,求a:b:c的值。

解析:将比例a:b = 2:3和b:c = 4:5进行合并,得到a:b:c =2*4:3*4:3*5 = 8:12:15。

因此,a:b:c的值为8:12:15。

三、计算题1. 现有一边长为8cm的正方形,将该正方形按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划分成4个小三角形,求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行政能力测试--数列--精华版

行政能力测试--数列--精华版

数字推理六大基本数列及真题解析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而对其测量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主要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测查应试者的数量关系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在近些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这六大数列形式中,本文下面将主要对上述六大数字推理的基本形式,根据具体的例题一一为大家详细解析。

第一: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分为基本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1.基本等差数列例题:12,17,22,,27,32,()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5,括号内应填27。

2.二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例题:-2,1,7,16,(),43A.25 B.28 C.31 D.353.二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基本数列,这个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有关。

例题:15.11 22 33 45 ( ) 71A.53 B.55 C.57 D.59『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11,11,12,12,14,所以答案为45+12=57。

第二:等比数列分为基本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1.基本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固定的值叫做等比数列。

例题:3,9,(),81,243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括号内应填27。

2.二级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例题:1,2,8,(),1024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得到2,4,8,16,所以括号内应填64。

3.二级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二级等比数列变式概要:后一项与前一项所得的比形成的新的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

例题:6 15 35 77 ( )A.106 B.117 C.136 D.163『解析』典型的等比数列变式。

6×2+3=15,15×2+5=35,35×2+7=77,接下来应为64×2+9=163。

数列考试题型及答案详解

数列考试题型及答案详解

数列考试题型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已知数列\( a_n \)的通项公式为\( a_n = 2n - 1 \),该数列是: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 常数数列答案:A2. 若数列\( b_n \)满足\( b_n = b_{n-1} + 3 \),且\( b_1 = 1 \),则\( b_5 \)的值为:A. 10B. 13C. 16D. 19答案:B二、填空题3. 给定数列\( c_n \)的前几项为\( c_1 = 1, c_2 = 3, c_3 = 6 \),若数列\( c_n \)是等差数列,则\( c_4 \)的值为______。

答案:104. 若数列\( d_n \)的前\( n \)项和为\( S_n = 2n^2 - n \),求\( d_4 \)的值。

答案:15三、解答题5. 已知数列\( e_n \)的前\( n \)项和为\( S_n = 3n^2 + n \),求证数列\( e_n \)是等差数列,并求出其首项和公差。

证明:由题意知,\( S_1 = e_1 = 3 \times 1^2 + 1 = 4 \)。

当\( n \geq 2 \)时,\( e_n = S_n - S_{n-1} = (3n^2 + n) - [3(n-1)^2 + (n-1)] = 6n - 2 \)。

又\( e_1 = 4 \),满足上述等式,故\( e_n = 6n - 2 \)。

由\( e_n \)的表达式可知,\( e_n - e_{n-1} = 6 \),即数列\( e_n \)的公差为6,首项为4,因此\( e_n \)是等差数列。

6. 已知数列\( f_n \)的通项公式为\( f_n = 3^n - 2^n \),求\( f_{10} \)的值。

解答:根据题意,\( f_{10} = 3^{10} - 2^{10} \)。

计算得\( f_{10} = 59049 - 1024 = 58025 \)。

省考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解析之数列问题公务员考试

省考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解析之数列问题公务员考试

2019**考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解析之数列问题-公务员考试
数列是行测数量关系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且主要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主进行考察。

公务员为考生详细讲解:ﻭ
(一)等差数列
【例1】
某制衣工厂对9名工人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A.602
B.623
C.627ﻭ
D.631
【解析】:B。

9人得分成等差数列,故9人的平均数应为第五名的成绩86分.前5名得分之和为460分,平均分为460÷5=92分,因此第4名的得分为(8692)÷2=89分,所以前7名工人的得分为89×7=623分。


【例2】一徒步俱乐部进行训练,行程每天增加3千米,一直去时用了6天,回来用了4天,目的地距离大本营多少千米?ﻭ
A.54ﻭ
B.72ﻭ
C.80ﻭ
D。

92ﻭ
【解析】:C.显然出去10天的行程为等差数列,然本题可结合整除思想排除选项,总行程一定能被10整除,故而选C。

(二)等比数列
【例1】甲乙丙丁戊五个人的收入依次成等比,已知甲的收入是3000元,丙的收入是3600元,那么戊比丙的收入高多少?ﻭ
A.700元
B。

720元
C.760元
D.780元ﻭ
【解析】:B。

五人之间成等比数列,且甲丙戊之间也是成等比数列,因此戊的。

国考数学规律题

国考数学规律题

国考数学规律题国考数学规律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等差数列及其变式:这类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例如,1,4,7,10,13,()中,相邻两项的差为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这类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比是一个常数。

例如,2,6,18,54,()中,相邻两项的比为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2。

平方数列及其变式:这类题目中,数列中的数字呈现平方数的规律。

例如,1,4,9,16,()中,数列中的数字分别是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4的平方,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5的平方,即25。

立方数列及其变式:这类题目中,数列中的数字呈现立方数的规律。

例如,1,8,27,64,()中,数列中的数字分别是1的立方、2的立方、3的立方、4的立方,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5的立方,即125。

数字组合规律:这类题目中,数列中的数字呈现某种组合规律。

例如,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的和等于一个四位数,且这个三位数和两位数是由同一个数字组成的。

那么这个四位数减去那个三位数的结果是()。

这种题目需要考生仔细观察数列中的数字组合规律,并运用数学运算进行求解。

数字推理综合题:这类题目中,数列中的数字呈现多种规律的综合。

例如,一个数列中既有等差数列的规律,又有平方数列的规律。

这种题目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求解。

在解答国考数学规律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理解数列中的数字规律和求解要求。

观察分析:仔细观察数列中的数字规律,分析数列的类型和特点。

运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求解,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平方数性质等。

验证答案:在求解完成后,要对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公务员考试数列题合集

公务员考试数列题合集

公务员考试数列题合集1、7,9,-1,5,()A 3,B -3,C 2,D –1解:,(a-b)/2=c2.7,9,40,74,1526,()A.1600,B.5436,C.1640, D3052解:7^2-9=409^2-7=7440^2-74=152674^2-40=54363.0,9,26,65,124()A186 B215 C216 D217解:1^3-1=02^3+1=93^3-1=264^3+1=655^3-1=1246^3+1=2172,3,5,7,11()A12 B13 C14 D15这是质数(只能被1和本身相除的数)关系所以选131、某人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已知下山的速度是山水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小时50分钟,那么下山用多少时间?A、2小时B、2小时15分C、3小时D、3小时15分解:B上山走了6次休息5次,下山速度是1.5倍,所以走了4次休息3次,2小时15分2有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40千米的速度离开洛杉矶直奔纽约,同时,另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从纽约开往洛杉矶。

如果有一只鸟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和两列车同时启动,从洛杉矶出发,碰到另一列车后返回,往返在两列火车间,直到两列火车相遇为止。

已知洛杉矶到纽约的铁路长4500千米,请问,这只小鸟飞行了多远路程?解:设总共花T时间两车相遇4500=(140+160)TT=1515*30=4503. U2合唱团赶往演唱会场,途中必需经过一座桥,天色很暗,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

一次时最多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过桥的时候必须持有手电筒,所以就得有人把手电筒带来带去,来回于桥的两端。

手电筒是不能用丢的方式来传递的。

四个人的步行速度各不同,若两人同行则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

Bono需花1分钟过桥,Edge需花2分钟过桥,Adam需花5分钟过桥,Larry需花10分钟过桥,他们如何在17 钟内过桥?此题属于策略优化问题。

公务员数列与逻辑推理练习与解答

公务员数列与逻辑推理练习与解答

十六、推理驿站题海拾贝数列推理给你一列数字,但其中缺少一项,请你仔细观察数列规律,然后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

1 2 5 10 17 ()A.26B.25C.23D.28【一点通】该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可得到等差数列:1,3,5,7 (9),因此最后一项应该为17+9=262 8 32 128 ()A.226B.448C.512D.626 【答案】C 【一点通】该列数字构成公比为后一项为128*4=512 。

4 的等比数列,即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均得到 4 ,由此可知最0.5 0.5 1 1.5 ()4A.2B.2.5C.3D.3.5【答案】B【一点通】通过观察可知第三项数字为第一、二项数字之和,第四项为第二、三数字之和,由此推论空格处应为:1+1.5=2.5 ,代入后项可知1.5+2.5=4 亦符合题意。

2 3 4 9 8 27 16 81 ()()A.42 243B.32 248C.30 148D.32 24316 (),偶数项为:3 9 27 81 (),因此两个空格分别为:16*2=32 、81*3=243 。

5. 256 ,269 ,286 ,302,()A.254B.307C.294D.316【答案】B【一点通】依然是考察你的观察能力,将后项与前项做差可以得到:13 17 16,似乎没有规律可言,但仔细观察会进一步发现:2+5+6=13 256+13=269;2+6+9=17 269+17=286 ;2+8+6=16 286+16=302 。

那么第四项就为:302+3+2=3076. 257,271,281,292,()A.254B.305C.294D.316答案】B一点通】略,参照上题解析。

7. 4 3 1 12 9 3 17 5 ( )A.12B.13C.14D.15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即4=3+1,12=9+3,那么依此规律,()内的数字就是17-5=12 。

公务员考试之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剖析及真题解析

公务员考试之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剖析及真题解析

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剖析及真题解析第一节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剖析及真题点拨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整列数字是依次递增、递减或恒为常数的一组数字。

等差数列中相邻两数字之差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n为自然数)。

例如:2,4,6,8,10,12……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或递减,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

二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多级等差数列:一个数列经过两次以上(包括两次)的后项减前项的变化后,所得到的新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题目中最基础的题型,也是解答数字推理题目的“第一切入角度”。

所谓“第一切入角度”是指进行任何数字推理解题时都要首先想到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即从数与数之间差的关系进行推理。

例题1.(2007年中央第44题)0,4,16,40,80,()A.160B.128C.136D.140【解析】此题考查三级等差数列。

原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第一个新数列为4,12,24,40,新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第二个新数列为8,12,16,因此第二个新数列的下一项为20,第一个新数列的下一项为60,则未知项为80+60=140。

故选D。

例题2.(2005年中央(一类)第33题)1,10,31,70,133,()A.136B.186C.226D.256【解析】此题考查三级等差数列。

原数列的第(n+1)项减去第n项的值分别是9,21,39,63,此新数列的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分别是12,18,24,此数列是以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应为30,因此63的后一项为63+30=93,即原数列的未知项为133+93=226。

故选C。

例题3.(2002年中央(A类)第3题)2,5,11,20,32,()A.43B.45C.47D.49【解析】此题考查二级等差数列。

第(n+1)项减去第n项,可以得出一个新数列:3,6,9,12,这是一个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新数列的下个数字是12+3=15,因此,原数列的未知项为32+15=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篇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A.180 B.210 C. 225 D 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 +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2,增幅较大做乘除例2:0.25,0.25,0.5,2,16,()A.32 B. 64 C.128 D.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3,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例3:2,5,28,257,()A.2006 B。

1342 C。

3503 D。

312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

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

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例4:1,2,7,13,49,24,343,()A.35 B。

69 C。

114 D。

238解:观察前6项相对较小,第七项突然变大,不成线性规律,考虑思路B。

长数列考虑分组或隔项,尝试隔项得两个数列1,7,49,343;2,13,24,()。

明显各成规律,第一个支数列是等比数列,第二个支数列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很快得出答案A。

总结:将等差和等比数列隔项杂糅是常见的考法。

视觉冲击点2:摇摆数列,数值忽大忽小,呈摇摆状。

基本解题思路是隔项。

20 5例5:64,24,44,34,39,()10A.20 B。

32 C 36.5 D。

19解:观察数值忽小忽大,马上隔项观察,做差如上,发现差成为一个等比数列,下一项差应为5/2=2.5,易得出答案为36.5总结:隔项取数不一定各成规律,也有可能如此题一样综合形成规律。

视觉冲击点3:双括号。

一定是隔项成规律!例6:1,3,3,5,7,9,13,15,(),()A.19,21 B。

19,23 C。

21,23 D。

27,30解:看见双括号直接隔项找规律,有1,3,7,13,();3,5,9,15,(),很明显都是公差为2的二级等差数列,易得答案21,23,选C例7:0,9,5,29,8,67,17,(),()A.125,3 B。

129,24 C。

84,24 D。

172,83解:注意到是摇摆数列且有双括号,义无反顾地隔项找规律!有0,5,8,17,();9,29,67,()。

支数列二数值较大,规律较易显现,注意到增幅较大,考虑乘除或幂次数列,脑中闪过8,27,64,发现支数列二是2^3+1,3^3+2,4^3+3的变式,下一项应是5^3+4=129。

直接选B。

回头再看会发现支数列一可以还原成1-1,4+1,9-1,16+1,25-1. 总结:双括号隔项找规律一般只确定支数列其一即可,为节省时间,另一支数列可以忽略不计视觉冲击点4:分式。

类型(1):整数和分数混搭,提示做乘除。

例8:1200,200,40,(),10/3A.10 B。

20 C。

30 D。

5解:整数和分数混搭,马上联想做商,很易得出答案为10类型(2):全分数。

解题思路为:能约分的先约分;能划一的先划一;突破口在于不宜变化的分数,称作基准数;分子或分母跟项数必有关系。

例9:3/15,1/3,3/7,1/2,()A.5/8 B。

4/9 C。

15/27 D。

-3解:能约分的先约分3/15=1/5;分母的公倍数比较大,不适合划一;突破口为3/7,因为分母较大,不宜再做乘积,因此以其作为基准数,其他分数围绕它变化;再找项数的关系3 /7的分子正好是它的项数,1/5的分子也正好它的项数,于是很快发现分数列可以转化为1 /5,2/6,3/7,4/8,下一项是5/9,即15/27例10:-4/9,10/9,4/3,7/9,1/9A.7/3 B 10/9 C -5/18 D -2解:没有可约分的;但是分母可以划一,取出分子数列有-4,10,12,7,1,后项减前项得14,2,-5,-6,(-3.5),(-0.5)与分子数列比较可知下一项应是7/(-2)=-3.5,所以分子数列下一项是1+(-3.5)= -2.5。

因此(-2.5)/9= -5/18视觉冲击点5:正负交叠。

基本思路是做商。

例11:8/9, -2/3, 1/2, -3/8,()A 9/32B 5/72C 8/32D 9/23解:正负交叠,立马做商,发现是一个等比数列,易得出A视觉冲击点6:根式。

类型(1)数列中出现根数和整数混搭,基本思路是将整数化为根数,将根号外数字移进根号内例12:0 3 1 6 √2 12 ( ) ( ) 2 48A. √3 24 B.√3 36 C.2 24 D.2 36解:双括号先隔项有0,1,√2,(),2;3,6,12,(),48.支数列一即是根数和整数混搭类型,以√2为基准数,其他数围绕它变形,将整数划一为根数有√0 √1 √2 ()√4,易知应填入√3;支数列二是明显的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答案为A类型(2)根数的加减式,基本思路是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例13:√2-1,1/(√3+1),1/3,()A(√5-1)/4 B 2 C 1/(√5-1) D √3解:形式划一:√2-1=(√2-1)(√2+1)/(√2+1)=(2-1)/ (√2+1)=1/(√2+1),这是根式加减式的基本变形形式,要考就这么考。

同时,1/3=1/(1+2)=1/(1+√4),因此,易知下一项是1/(√5+1)=( √5-1)/[( √5)^2-1]= (√5-1)/4.视觉冲击点7:首一项或首两项较小且接近,第二项或第三项突然数值变大。

基本思路是分组递推,用首一项或首两项进行五则运算(包括乘方)得到下一个数。

例14:2,3,13,175,()A.30625 B。

30651 C。

30759 D。

30952解:观察,2,3很接近,13突然变大,考虑用2,3计算得出13有2*5+3=3,也有3^2 +2*2=13等等,为使3,13,175也成规律,显然为13^2+3*2=175,所以下一项是175^ 2+13*2=30651总结:有时递推运算规则很难找,但不要动摇,一般这类题目的规律就是如此。

视觉冲击点8:纯小数数列,即数列各项都是小数。

基本思路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考虑,或者各成单独的数列或者共同成规律。

例15:1.01,1.02,2.03,3.05,5.08,()A.8.13 B。

8.013 C。

7.12 D 7.012解:将整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1,2,3,5,(),是一个明显的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8,排除C、D;将小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2,3,5,8,()又是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13,所以选A。

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小数部分各成独立规律例16:0.1,1.2,3.5,8.13,( )A 21.34B 21.17C 11.34D 11.17解:仍然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开来考虑,但在观察数列整体特征的时候,发现数字非常像一个典型的和递推数列,于是考虑将整数和小树部分综合起来考虑,发现有新数列0,1,1,2,3,5,8,13,(),(),显然下两个数是8+13=21,13+21=34,选A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和小数部分共同成规律视觉冲击点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不连贯的数列,考虑质数或合数列。

例17:1,5,11,19,28,(),50A.29 B。

38 C。

47 D。

49解:观察数值逐渐增大呈线性,且增幅一般,考虑作差得4,6,8,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缺少5、7,联想和数列,接下来应该是10、12,代入求证28+10=38,38+12 =50,正好契合,说明思路正确,答案为38.视觉冲击点10:大自然数,数列中出现3位以上的自然数。

因为数列题运算强度不大,不太可能用大自然数做运算,因而这类题目一般都是考察微观数字结构。

例18:763951,59367,7695,967,()A.5936 B。

69 C。

769 D。

76解:发现出现大自然数,进行运算不太现实,微观地考察数字结构,发现后项分别比前项都少一位数,且少的是1,3,5,下一个缺省的数应该是7;另外缺省一位数后,数字顺序也进行颠倒,所以967去除7以后再颠倒应该是69,选B。

例19:1807,2716,3625,()A.5149 B。

4534 C。

4231 D。

5847解:四位大自然数,直接微观地看各数字关系,发现每个四位数的首两位和为9,后两位和为7,观察选项,很快得出选B。

第三步:另辟蹊径。

一般来说完成了上两步,大多数类型的题目都能找到思路了,可是也不排除有些规律不容易直接找出来,此时若把原数列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可能更易看出规律。

变形一:约去公因数。

数列各项数值较大,且有公约数,可先约去公约数,转化成一个新数列,找到规律后再还原回去。

例20:0,6,24,60,120,()A.186 B。

210 C。

220 D。

226解:该数列因各项数值较大,因而拿不准增幅是大是小,但发现有公约数6,约去后得0,1,4,10,20,易发现增幅一般,考虑做加减,很容易发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下一项应是20+10+5=35,还原乘以6得210。

变形二:因式分解法。

数列各项并没有共同的约数,但相邻项有共同的约数,此时将原数列各数因式分解,可帮助找到规律。

例21:2,12,36,80,()A.100 B。

125 C 150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