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 教案

合集下载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探讨、沟通(1)指名沟通(2)评议,补充完善(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4)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自读(2)指名读(3)学生评议(4)练读(5)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探讨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探讨,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探讨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敬重学生、懂得教化方法的大教化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一、课前嬉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情愿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情愿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欢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详细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体会。

同桌相互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快乐。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蜻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特点:生活习性、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2. 蜻蜓的观察方法:观察蜻蜓的外形、飞行特点等。

3. 蜻蜓的放飞技巧:如何正确放飞蜻蜓、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生态特点、观察方法、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观察方法、放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蜻蜓图片、视频、放飞蜻蜓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放飞蜻蜓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特点。

2.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形、飞行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

3. 学习放飞蜻蜓技巧:(1)讲解放飞蜻蜓的正确方法。

(2)学生分组实践,教师指导。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放飞蜻蜓。

(2)记录放飞过程,分享感受。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

6. 布置作业:(1)绘制蜻蜓的生态特点。

7. 课后延伸:(1)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2)鼓励学生参与自然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生态特点、观察方法、放飞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传授情况。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蜻蜓观察和放飞的活动,延伸到课外。

2. 引导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 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1)揭示课题(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5)过渡,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7、师讲解蜻蜒点水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9、迁移练习: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

(引读最后一节)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

)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3、师小结四、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19放飞蜻蜓好朋友——蜻蜓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蜻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4. 总结提升(1)学生分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3)写一篇关于蜻蜓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其起源大约可以追到三亿年前的石炭纪。

蜻蜓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数百万年,其繁殖行为对于维持种群数量和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蜻蜓的繁殖行为,我们将在教案二中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一、观察蜻蜓产卵行为1、材料放置在实验箱或容器内的野生蜻蜓:供应蜻蜓的优质饲料如小型昆虫、水珠等2、步骤a、将蜻蜓放在实验箱或容器内b、调节环境气温和湿度以模拟野外环境c、观察蜻蜓的甩卵行为,并记录产卵数量3、结果和分析观察发现,蜻蜓在产卵时通常会把卵在水面上甩一下或用腹部挠刻于水边植物上。

此外,蜻蜓在产卵时往往会选择比较清澈的水。

这些行为都与蜻蜓的生态适应有关,可使幼虫幸存率更高。

二、观察蜻蜓的交配行为1、材料放置在实验箱或容器内的两只野生蜻蜓:供应蜻蜓的优质饲料如小型昆虫、水珠等2、步骤a、将两只蜻蜓放在实验箱或容器内b、观察两只蜻蜓的交配过程,并记录时间c、观察两只蜻蜓是否完成了交配,若未完成则记录时间和交配时长3、结果和分析观察发现,蜻蜓的交配通常在空中进行。

交配时长因物种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为数秒,有的则可以持续几分钟。

交配完成后,雌蜻蜓会选择良好的产卵场所进行产卵。

三、观察蜻蜓的幼虫孵化和发育1、材料蜻蜓的卵、放置在实验箱或容器内的野生蜻蜓:供应蜻蜓的优质饲料如小型昆虫、水珠等2、步骤a、将蜻蜓的卵放在实验箱或容器内b、观察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长过程,并记录时间c、记录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并研究幼虫的饮食习性3、结果和分析在适宜的环境下,蜻蜓的卵一般会在几天之内孵化。

孵化后的幼虫需要食用昆虫和水珠等食物,经过几次蜕皮后会变成成熟蜻蜓。

在此进程中,严格的环境控制和适宜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案二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探究了蜻蜓的繁殖行为。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蜻蜓的生态适应和繁殖行为,同时对于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导入课文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教师介绍陶行知(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拓展、延伸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4、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

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以及对关爱生命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放飞蜻蜓》。

2. 蜻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黑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蜻蜓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

(3)简介课文《放飞蜻蜓》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2)学生动手制作蜻蜓模型或绘画蜻蜓。

(3)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蜻蜓和生命。

(2)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悟和体会。

(3)总结关爱生命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放飞蜻蜓》的内容。

(2)家长协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

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与应用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欣赏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

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1)介绍蜻蜓的生活环境,如水域、草地等。

(2)讲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蜻蜓的外形特征(1)描述蜻蜓的身体结构,如头、胸、腹三部分。

(2)讲解蜻蜓的翅膀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生态环境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蜻蜓的外形特征及其飞行原理。

2. 教学难点:(1)蜻蜓翅膀的飞行原理。

(2)如何观察和分析蜻蜓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1)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蜻蜓模型或实物。

2. 场地:(1)户外草地或水域附近。

(2)室内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蜻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蜻蜓吗?它们生活在哪里?”2. 讲解蜻蜓的生态环境:(1)介绍蜻蜓的生活环境。

(2)讲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模型或实物。

(2)讲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和翅膀特点。

4. 探究蜻蜓的飞行原理:(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飞行。

(2)讲解蜻蜓翅膀的飞行原理。

5.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保护。

(2)小组展示:分享观察蜻蜓的心得。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7.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蜻蜓观察实践活动,如前往公园、湿地等水域附近观察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2.认识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3.通过亲自制作蜻蜓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2.学生认识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蜻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蜻蜓的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1.通过投影或绘图,向学生展示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如清晰的翅膀、复眼、触角等。

2.讲解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蛹和成虫。

并介绍蜻蜓的繁殖方式和寿命。

步骤三:制作蜻蜓模型1.准备材料:彩纸、铁丝、颜料、剪刀、胶水等。

2.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彩纸和铁丝制作蜻蜓的模型。

先让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操,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发挥创造力进行制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独特的蜻蜓模型。

3.指导学生用颜料给蜻蜓模型上色,并在模型上标注出各个身体部位。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让学生逐个展示自己制作的蜻蜓模型。

鼓励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理念和创作过程,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提问。

步骤五:探索蜻蜓的栖息地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考察蜻蜓的栖息地。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在树叶上的寄生现象,感受大自然中生物的互动关系。

步骤六:课堂小结小结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再次强调保护环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制作蜻蜓模型的过程和成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听取学生对蜻蜓的认识和理解,评价学生对蜻蜓知识的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栖息地探索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观察力,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五、板书设计:放飞蜻蜓- 形态特征:翅膀、复眼、触角等- 生长发育过程:卵、若虫、蛹、成虫- 制作蜻蜓模型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了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通过制作蜻蜓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同情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课文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放飞蜻蜓的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公园里捉到了一只蜻蜓,他通过观察和了解蜻蜓的特点,决定将它放飞回大自然。

小明学到了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2.2 生字词蜻蜓、公园、捉住、观察、特点、放飞、大自然、关爱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难点: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蜻蜓和放飞蜻蜓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图片和生活习性。

使用教具,如蜻蜓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教学游戏,如“蜻蜓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蜻蜓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特点。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5.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

5.3 学习课文内容: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

(出示词语)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2、齐读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

(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同学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生活习性3. 蜻蜓的形态特征4. 蜻蜓的分类与分布5. 蜻蜓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分类与分布。

(2)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蜻蜓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名单及分工。

2. 学生准备:(1)预习蜻蜓相关知识。

(2)携带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蜻蜓的基本知识。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教师提出问题:“蜻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蜻蜓的生活习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1)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寻找蜻蜓。

(2)学生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记录在笔记本上。

(3)回到教室,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

4. 学习蜻蜓的分类与分布(1)教师介绍蜻蜓的分类系统和分布特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蜻蜓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放飞蜻蜓》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导学。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1)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2)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3)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二)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1)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4)描红习字
四、练学。
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查学。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导学。
(一)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2)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①“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②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课题
19、放飞蜻蜓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思学。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练学。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陶得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的。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查学。复习导入新课。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3、读后交流:
(1)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2)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3)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三、思学。
1、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3、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