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史之浅析沙漠风暴(海湾战争评论)
浅谈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起的。历 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 问题存在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国战争的结束 和世界两级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 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从新的国际形势 来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特 的长期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的巨额债务, 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 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 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 1990年7月,伊拉克再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 却遭到拒绝后,愤而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 决心。这是科威特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战争。
★
“沙漠风暴”战果 • 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 发射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 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 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 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 (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 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 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80%的指挥 系统被摧毁,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
•
伊军总兵力120 万人、作战飞机 770余架、坦克 5800余辆、装甲车 5100余辆、火炮 3.8万余门、地对 地导弹800余枚。
双方部署
伊败美胜之原因
多国部队:以连续不断的高强度空袭,摧毁伊拉克的 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震撼其士气民心,重创其地面部 队,瘫痪其防御体系,而后在海空军支援下以出其不意的 地面进攻、快速坚决的纵深穿插和迂回包围,将伊军主力 歼灭于科威特北部和伊拉克南部地区,迫使伊拉克接受联 合国有关决议,结束战争。
• 西方国家称转移到欧佩克那里去的经济租部 分为"欧佩克税"。欧佩克之所以可以分到一杯 羹,是因为石油埋在产油国的地底下,且欧 佩克是一种卡特尔组织,它可以通过减少成 员国的产量配额而使油价上升。美国人对之 恨之入骨,以致有美国人宣称,只要欧佩克 官员踏上美国领土就要将他逮捕。
海湾战争分析
海湾战争概况分析海湾战争是指1990年8月2日至2月28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1980~1988年,伊拉克和邻国伊朗打了8年战争,欠下约一千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同时,这场战争还使它的生产和运输受到严重损失。
战后,它欠海湾国家的债务就达几百亿美元。
伊拉克总统萨拉姆急于摆脱伊拉克面临的经济恶化现状,他认为伊拉克同伊朗的战争是为全体阿拉伯人打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应该报答伊拉克。
同时,由于科威特的油田同邻国的一些油田是相通的,而科威特及其周边地区的油田构造呈锅状,科威特正好处于锅底。
因此,科威特油田不但产量大,而且油质好,加上伊科之间有一段没有划清的边界,萨达姆认为科威特人输了伊拉克的石油,理应赔偿,因此伊拉克多次要求科威特捐助伊拉克一百亿美元,但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此外,伊拉克只有50千米的海岸线,希望科威特能割让一处靠海地区,这也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双方关系日益紧张,8月1日深夜,伊拉克谈判代表团从科威特返回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2日凌晨2时,伊拉克十万大军侵入科威特,科威特军队措手不及,不到一天就结束了战斗。
科威特埃米尔(国王)和王室乘美军飞机撤往沙特阿拉伯,埃米尔胞弟法赫德亲王和六百多位科威特人战死。
伊拉克的行为立即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华盛顿时间2日清晨,联合国通过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遭侵略前的状况。
伊拉克先是在科威特成立了傀儡政府,28日干脆宣布把科威特的北部部分地区划归伊的巴士拉省,其余地区成为伊拉克的科威特省。
以《中东》为例,谈有效评价
以《中东》为例,谈有效评价案例呈现:在讲述《中东》这一节内容时,有一个学习的重点是中东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等原因。
在教学中,我了解到学生大多知道海湾战争这个事例,于是我就从这个事例入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简单描述一下海湾战争的经过,并设置了以下问题,让同学们来讨论:(1)伊拉克因为什么入侵科威特?(2)美国入侵伊拉克真是为了科威特抵御外来侵略,为伊拉克人民铲除暴君么?那他是为了什么带领多国部队发动战争?(3)和美国一起发动战争的都是那些国家,他们经济上有什么共同点,对资源的要求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很容易得出不管是伊拉克还是美国和他的盟友都是为了石油资源而战,美国和他的盟友也不是什么自由人权的捍卫者,他们的经济发达,对石油的依赖性强。
再让学生读波斯湾石油分布图,找出主要的产油国,并根据课后活动了解一下这个地区的石油产量、出口量和主要出口地区,就不难看出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且储量出口量大、主要出口到美国发达国家。
通过这个事例相信学生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展开问题,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他的本质是对外扩张,妄图用军事手段霸占全世界,如果控制了中东,从地理位置上讲对美国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来归纳总结出中东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了中东就等于控制了通往欧亚非的桥梁。
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海峡、运河、湖海等以加深学生对中东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理解。
应用主要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收集资料和分析法、读图观察法评,交流展示法。
案例和问题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一旦发现了自身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并得到认可时,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评价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批评和灌输,更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而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力量在于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对海湾战争的分析
对海湾战争的分析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1565班潘健海湾战争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一场高科技战争,集合了当时所有的高精尖技术,是一场信息战。
短短几十天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便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美国将其军事技术发挥至极致,也开创了战争的新时代。
海湾战争的直接诱因是伊拉克非法吞并了科威特,由于阿拉伯半岛的特殊地下构造,科威特的石油开采严重影响到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对此萨达姆一直耿耿于怀,同时,萨达姆的侵略野心也是他吞并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目的是谋求全球的政治经济霸权,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区的中东自然成为了其关注的焦点.伊拉克的战争行为势必导致中东力量对比的失衡,不利于美国控制,再加上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一道谴责,美国出兵也就理所当然。
1991年苏联即将崩溃,无暇顾及中东事务,这也为美国等西方势力乘虚而入创造了条件。
战争之初,伊拉克并不惧怕打击,因为伊拉克有相当数量的装甲部队,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拥有八年两伊战争经验,且对战争蓄谋已久。
双方地面作战势必造成重大伤亡。
为确保取胜和尽可能减小伤亡损失,美军决定采取新战法。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即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
第一阶段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沙特等国,阻止战事进一步扩大,阻挡伊拉克的侵略。
并未后一阶段进行部署。
在外交斡旋无效的情况下,多国部队正式决定向伊拉克开战,一场高科技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武器,并创新了战法,这是一场立体战争,多国部队陆海空军全面出动,海陆空天一体化指挥.美军的指挥系统完全实现了信息化,指挥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命令可由最高指挥部直达班一级,甚至最高指挥官可直接向某一飞行员下达命令,并接受战场信息。
美军的预警机组成了高效的指挥系统,这使美国占据了优势。
萨达姆本想按照传统,把美军拖入无休止的地面战,然而多国部队一反常规,展开空袭。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空袭,这种空袭对目标的针对性极强,打击精度高,在信息化指挥下,美军战机可准确摧毁伊拉克的重点设施如电站,机场,补给中心,指挥系统等。
浅谈海湾战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海湾战争原因
02/
海湾战争经过
03/
海湾战争特点
04/
海湾战争的影响
01
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 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 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 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
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 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 有约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 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 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 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海湾战争后
中国军队的发展
海湾战争后中国军队的发展
“死亡公路”上,一辆被摧毁的伊军坦克 上遗留的一名被烧焦的伊军坦克手尸体。
海湾战争的特点
• 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 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 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 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9/10
• 机动作战理念进一步深化
通过夺占科威特, 勾销所欠科威特
的巨额债务
大大延展 海岸线,改善 石油出口及其 他对外贸易的
海上通道
海湾地区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 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都来
自海湾。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 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 储量(10,015亿桶)的65%。世界20 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1990年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 以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 通过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后 又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 决议。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 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 日。
海湾战争纪录片观后感
海湾战争纪录片观后感海湾战争纪录片《沙尘风暴:海湾战争》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该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爆发的海湾战争的真实面貌。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深感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是深远和严重的。
该纪录片从战争爆发前的背景解说开始,让观众了解更多关于海湾战争的起因和原因。
1990年8月,伊拉克军队入侵了邻国科威特,并将其占领。
这一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许多国家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人权而加入了联军,组成了多国联军,以试图驱逐伊拉克军队。
纪录片通过对各国领导人的视频采访和内部会议记录,突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各个方面的考量。
纪录片的导演采用了大量的素材和专业的拍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和残酷。
通过镜头下的沙尘暴和战火纷飞,观众能够亲身体验到当时军人们所面临的危险和压力。
同时,该纪录片还采访了大量的军人和平民,让他们讲述着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伤痛和痛苦。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人深感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无尽的苦难。
纪录片还展现了各国军队的战斗和协作过程。
从空中和地面的战斗画面,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士兵们以各种方式参与战斗,体现了他们的威武和决心。
当然,战争中也不乏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难题,例如通信失效、装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战计划的实施。
然而,各国军队仍然能够通过相互合作和忍耐力来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此外,纪录片也有关于战后重建和处理战争后果的内容。
面对被毁坏的城市和贫穷的人民,各国军队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进行援助和重建工作。
纪录片详细展示了他们如何重建基础设施、提供医疗救援和协助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纪录片还探讨了战争对当地人民的心理和生理影响,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创伤和重返正常生活。
总的来说,海湾战争纪录片《沙尘风暴:海湾战争》通过真实的故事、生动的画面和专业的制作手法成功地呈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各个方面的复杂性。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浅析海湾战争
浅析海湾战争09网络周骉098325136 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10万伊拉克军队越过边境,侵入面积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并迅速占领科威特全境。
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第19个省。
在这之后,联合國A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并对伊实行贸易禁运。
8月60日,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开始想海湾调兵谴将。
11月29日,安理会又通过第678号决议,限定伊拉克在1991年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并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在1月15日后可以使用武力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
1991年1月17日,由于伊拉克拒不履行安理会决议,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突然发起“沙漠风暴”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拉开帷幕。
到2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晚9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科威特全境JF,从28日零时起,多国部队暂停一切军事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
刚刚从两伊战争泥潭中出来的伊拉克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出兵侵占一个弹丸小国伊拉克呢?为什么在两伊战争中暗中支持伊拉克的美国迅速做出反应攻打伊拉克呢?为什么号称百万大军的伊拉克军队在一个月内就土崩瓦解了呢?第一次海湾战争确立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呢?下面我就上述问题做简单分析:一战争起因1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蒙受了巨大损失,经济倒退,石油产量严重下降。
为了维持对伊朗作战的庞大费用,伊拉克欠下了巨额外债,其中科威特就是其主要债权人之一。
两伊战争后,伊拉克要求科威特减免其债务,遭科威特拒绝。
之后,伊拉克又指控科威特超产石油和偷采边境石油,导致伊拉克石油石油收入减少,要求科威特赔偿并道歉;同时要求重划边界和租用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99年,这些要求理所当然也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伊拉克的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伊拉克自己又急需摆脱日益恶化的经济困境,自然就把目标首先对准了富庶的邻居-科威特这个弹丸小国。
2.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的冷战结束,国际上长达40年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沙漠风暴读后感
沙漠风暴读后感《沙漠风暴》是一本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小说,该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漫画家克里斯·克莱蒙斯。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991年,美国为解决库卡齐危机发起的海湾战争中,一支由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组成的特种部队在伊拉克沙漠中行动期间遭遇枪击事件,导致18名美军士兵死亡和近百人伤亡的真实事件为基础,小说主要讲述了在这场战斗中生还下来的三名特种部队战士如何与敌人展开搏斗,并最终逃脱追杀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作者在小说中深刻反映出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和对士兵身心的伤害,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感悟和磨砺,这让读者深入思考和感受军人的无私和坚韧。
读完这本小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
小说很真实地展现了战争中的极端环境,让人感受到了士兵们在这种环境下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炮火连天中保护自己和同伴,同时还要与敌人战斗,这种经历是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
然而,尽管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危险,小说中的角色们克服了困难并最终成功了逃脱。
这让我感受到了士兵们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士兵们之间的互助和相互支持,这种精神也让我深受感动。
《沙漠风暴》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它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性的作品。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作者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伤害。
他让读者思考和反思战争背后的价值观,评价战争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和人的精神富足,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同时,故事中展现了士兵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
整个小说充满了对生命和和平的敬仰和珍视,让人深深地反思和思考。
读完这本小说,我有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首先,我认为这部小说对于当代人们来说很有现实意义,它可以让我们了解战争的真相和人性对战争的影响,唤起我们珍惜和平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其次,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很成功,他们的性格和情感丰富多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海湾战争战例分析一、战役背景(一)、转嫁经济危机。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
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
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
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
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二)改善在海湾的战略地位。
中东的其它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
巴勒斯坦大起义正在高潮时期,而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都对西方国家有依靠性。
通过这些努力,萨达姆将自己展示为一个愿意站起来反抗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家形象。
(三)提高伊拉克的国际地位。
(四)为逐步实现阿拉伯“统一大国”奠定基础。
在思想观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证明其合法性。
科威特被描写为伊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
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阿拉伯联盟的一步。
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它一些理由。
萨达姆·侯赛因除使用阿拉伯民族主义外还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
(五)美国视石油为战略资源,将此次危机视为打击地区势力的良机,可以借机扩大在海湾地区的影响,显示超级大国地位和在西方国家的领导形象,并且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支持。
二、力量对比1990年的伊拉克拥有一支阿拉伯国家中最强大的军队,总兵力包括95万正规军、48万预备役部队,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架。
此外伊拉克还有65万人的准军事部队。
此外,伊拉克军队还拥有10000门高射炮和萨姆-7、14、16等型号的便携式发射装置6788具。
海湾战争分析
海湾战争概况分析海湾战争是指1990年8月2日至2月28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1980~1988年,伊拉克和邻国伊朗打了8年战争,欠下约一千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同时,这场战争还使它的生产和运输受到严重损失。
战后,它欠海湾国家的债务就达几百亿美元。
伊拉克总统萨拉姆急于摆脱伊拉克面临的经济恶化现状,他认为伊拉克同伊朗的战争是为全体阿拉伯人打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应该报答伊拉克。
同时,由于科威特的油田同邻国的一些油田是相通的,而科威特及其周边地区的油田构造呈锅状,科威特正好处于锅底。
因此,科威特油田不但产量大,而且油质好,加上伊科之间有一段没有划清的边界,萨达姆认为科威特人输了伊拉克的石油,理应赔偿,因此伊拉克多次要求科威特捐助伊拉克一百亿美元,但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此外,伊拉克只有50千米的海岸线,希望科威特能割让一处靠海地区,这也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双方关系日益紧张,8月1日深夜,伊拉克谈判代表团从科威特返回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2日凌晨2时,伊拉克十万大军侵入科威特,科威特军队措手不及,不到一天就结束了战斗。
科威特埃米尔(国王)和王室乘美军飞机撤往沙特阿拉伯,埃米尔胞弟法赫德亲王和六百多位科威特人战死。
伊拉克的行为立即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华盛顿时间2日清晨,联合国通过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遭侵略前的状况。
伊拉克先是在科威特成立了傀儡政府,28日干脆宣布把科威特的北部部分地区划归伊的巴士拉省,其余地区成为伊拉克的科威特省。
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纪录片观后感
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纪录片观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the Documentary: "Gulf War: Desert Storm"Having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Gulf War: Desert Storm,"I am left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the impact and consequences of war, particularly when it's fought in such a vast and desolate landscape as the Gulf region. The film, which chronicles the events of the 1991 Gulf War, provides a vivid and sometimes harrowing account of the conflict, its strategies, and the toll it took on both combatants and civilians alike.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documentary is the scale of the operation. The Desert Storm action saw a coalition of forces, l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gage in a vast military campaign against Iraq. The logistics and planning behind such an operation are mind-boggling, especially given the harsh conditions of the desert environment. The film shows how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ce gathering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the success of the coalition forces, enabling them to outmaneuver and outgun their adversaries.However, alongside the displays of military might, the film also shows the human cost of war. The emotional toll on soldiers, the fear and uncertainty among civilians, and the devastation caused by the conflict are all poignantly captured. The images of bombed-out cities and the faces of those who lost loved ones are particularly haunting. It's a reminder that war, regardless of its objectives, always has a human face, and those faces are often marked by trauma and loss.Another aspect that the documentary highlights is the geopolitical complexities of the region. The Gulf, being a strategic hub for oil and a crossroads of cultures and interests, has always been a powder keg ready to explode. The film suggests tha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onflict lie much deeper than the immediate events that triggered it. Issues of power, influence, and resources are at the heart of the region's instability, and these are issues that are still relevant today.In conclusion, "Gulf War: Desert Storm" i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costs and consequences of war. It's a 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but it's also a call for reflection and a warning against the folly of conflict. As we look back on this historical event,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not only the bravery and sacrifice of those involved, but also the lessons it teaches us about the costs of war and the need for peace.《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纪录片观后感》观看了纪录片《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后,我深感战争的影响和后果之重大,尤其是在像海湾地区这样广阔而荒凉的土地上进行的战争。
沙漠风暴海湾战争的关键一役
沙漠风暴海湾战争的关键一役沙漠风暴——海湾战争的关键一役1990年,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将目光瞄准了临近国家科威特,并出动军队占领了科威特。
这一行动引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严重关切,导致了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
沙漠风暴行动在海湾战争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关键一役。
一、背景介绍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军队占领了科威特,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伊拉克的侵略行为不仅对科威特构成重大威胁,还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科威特是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全球能源市场对其有着极高的依赖度。
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不仅控制了大量石油资源,还直接威胁到了沙特阿拉伯等邻国的安全。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美国及其盟友决定出兵回击。
二、行动准备美国及其盟友在决定进行沙漠风暴行动之前,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行动准备阶段。
首先,各国联合制定了行动计划,确定了行动目标和策略。
然后,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调动了大量的军事力量。
美国作为主导国家,派遣了超过50万的军事人员参与行动,并调动了大量的战舰、战机和坦克等装备。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沙特阿拉伯等也纷纷派遣了部队参与行动,形成了强大的联合力量。
此外,各国还加强了情报交流,共同分析战场态势,制定更为精准的行动方案。
三、关键战役——海湾战争中的沙漠风暴行动沙漠风暴行动作为海湾战争的关键一役,于1991年1月17日正式展开。
美国及其盟友采用了空袭与地面进攻相结合的战术,以削弱伊拉克军队的抵抗能力,并最终从科威特解放出来。
首先,盟军在行动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以摧毁伊拉克的重要军事设施和防线。
盟军配备的先进战机效果显著,摧毁了伊拉克的雷达站、指挥所和防空系统等关键目标。
空袭行动大大降低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为地面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后,盟军展开了陆地战役,主要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坦克和步兵部队在沙漠地区进行迂回包围,并逐步推进至科威特。
海湾战争回顾(七):“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和支援
海湾战争回顾(七):“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和支援海湾战争回顾(七):“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和支援寻歼伊拉克海军舰艇部队随着多国部队发起的"沙漠风暴"空中作战行动全面展开,旨在摧毁伊拉克海军和海上防御力量的"沙漠风暴"海上作战的硝烟也在波斯湾升起。
依据作战目标的不同性质,多国部队主要是实施了水面攻击作战、防空作战、反水雷作战、舰炮火力支援和两栖作战等行动。
本节主要叙述多国部队对伊军水面舰艇的攻击行动。
伊拉克海军相对于陆军和空军而言,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较低。
伊海军共有导弹快艇13艘,其中7艘为前苏联的"奥萨"级导弹快艇,装备有最大射程约68公里的"冥河"导弹;6艘为从科威特搜获的TNC-45和FPB-57快艇,装有最大射程150余公里的"飞鱼"导弹。
此外,伊拉克还有各类般艇约165艘,其中大部分是小型巡逻艇,其他为布雷艇、气垫艇、"北方"级两栖坦克登陆艇和辅助舰船等。
另有1艘护卫舰,但一直被用作训练舰,几乎没有作战能力。
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集结了247艘舰船,兵力达6万余人,其中美国海军舰船占约50%,且多为主力作战舰艇,英国和法国海军分别为16艘和14艘,其他成员国派出的多为辅助支援船只。
另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投入150余架飞机、6.5万人和近2000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
根据作战需要,多国部队将战区内的所有海军力量编组成数个作战编队,分别为红海作战编队、波斯湾作战编队、中东作战编队、两栖特遣编队、后勤支援编队和地中海攻击大队,其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是红海作战编队和波斯湾作战编队,它们包括了美国6个战斗力较强的航母战斗群。
波斯湾作战编队以美"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3个航母战斗群为主组成;红海作战编队以美"肯尼迪"、"萨拉托加"号和"美国"号航母战斗群为主组成。
纪录片海湾战争之沙漠风暴观后感
纪录片海湾战争之沙漠风暴观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the Documentary: Gulf War - Desert StormI recently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Gulf War - Desert Storm" and it left me with profound thoughts and insights. The film, chronicling the conflict that unfolded in the Persian Gulf during the early 1990s, provided a vivid account of the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human cost of war.The documentary began with the build-up of tension in the region, leading to the outbreak of war. It showed how quickly events escalated and how difficult it was for the involved nations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how to proceed. The film highlighted the role of diplomacy and the challenges it faced in the midst of conflict.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documentary was the portrayal of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The footage of air strikes, ground battles, and the intense strategy sessionsrevealed the complexity and brutality of war. It was heartbreaking to see the toll it took on both the soldiers and the civilians caught in the crossfire.However, amidst the carnage and destruction, the film also showcased acts of humanity and bravery. It highlighted the courage of those who risked their lives to save others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ose who survived the conflict. These stories served as a reminder that even in the face of war, there are still acts of kindness and bravery.The documentary also delved in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e war. It discussed the motives behind each nation's actions and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the conflict. This aspect wa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s it provided a broader context to the war and its impact on the region.In conclusion, "Gulf War - Desert Storm" was a thought-provoking and emotional documentary. It not only gave a visual account of the war but also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human,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conflict. It left me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war and the need for peace and diplomacy in resolving conflicts.中文版《纪录片海湾战争之沙漠风暴观后感》最近我看了一部名为《海湾战争之沙漠风暴》的纪录片,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沙漠风暴”水雷战对当今大国竞争的教训
“沙漠风暴”水雷战对当今大国竞争的教训转自: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编译:Whitehead专家评论:本文回忆了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与“普林斯顿”号巡洋舰被伊拉克水雷毁伤的经过,读来仍然让人胆战心惊——水雷的威力太强了!水雷的威胁太大了!作者认为,弱小国家布放的水雷就能对美国海军舰船造成重大伤害,在与同等能力对手发生海上冲突时,水雷的威胁必定远远大得多。
作者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但似乎暗含了一个忠告:不要试图与同等能力对手发生海上冲突!1 “沙漠风暴”水雷战的教训我睡着了,值班副水手长猛地敲了敲我舱室的门,然后打开门。
“副舰长(XO),'的黎波里’号刚被一枚水雷击中。
舰长(CO)正在舰桥上,我们正在全速前进。
一架直升机会来接你。
”“战斗部署,战斗部署! 进入'一级水雷状态’!”扩音器里发出刺耳的鸣响。
这发生在1991年2月18日——“沙漠风暴”作战期间。
我所在的舰——潜艇救援及深海搜捞舰“波弗特”号(USS Beaufort,ATS-2),在“沙漠盾牌”行动中已成为了小型两栖先遣部队中的一员,准备前去参加海军在伊拉克的两栖登陆。
图1 潜艇救援及深海搜捞舰“波弗特”号(图片来自网络)随着直升机靠近“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USS Tripoli,LPH-10)(译注:1991年的“的黎波里”号(LPH-10)是“硫磺岛”级两栖直升机攻击舰,满载排水量略大于1.8万吨;而2020年新服役的“的黎波里”号(LHA-7)是“美国”级通用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接近4.5万吨),我能看到大量燃料泄漏在异常平坦的冬季海面上。
我们登舰后,一名舰员护卫着我通过“的黎波里”号拥挤的舰桥来到驾驶室右舷侧翼平台,海军准将和舰长都在那里,正盯着他们的望远镜观察其它锚雷。
舰长和损管助理向我简要介绍了情况。
好消息是,一枚触发式锚雷造成的舰体进水已被控制,进水舱室已被隔离。
“未对周围区域造成明显损伤”,即在损管图中标记为“NADSA”(No Apparent Damage to Surrounding Area)。
中东史之浅析沙漠风暴(海湾战争评论)
中东史之浅析沙漠风暴(海湾战争评论)海湾战争,作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现代信息化战争之一。
它是由于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作为起因。
同时,这场战争也决定了美伊之间长达12年的恩怨纠葛。
它也被誉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此,海湾战争是改变伊拉克历史命运走向长期混乱和动荡时期的重要节点。
解析海湾战争,也有助于揭示伊拉克为何逐步陷入如今形势的重要因素。
伊拉克方面发动海湾战争,其实也是具有“铤而走险”,挑战西方大国的容忍底线之心。
然而,对科威特的入侵,却并不是刚刚才从两伊战争之中挣脱出来的伊拉克所必要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
此时的伊拉克,需要恢复经济建设的规划;休养生息并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是“重中之重”。
可惜,伊拉克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资金储备投入重新建设因战火而遭到严重破坏的物质经济。
当然,两伊战争也使伊拉克遭受到多达近90余万以上的军民之伤亡;石油输出港口和输油管道的严重损坏,更加使伊拉克的石油产量蒙受巨大的损失。
换而言之,是伊拉克国内局势的满目疮痍,又欠下了800多亿美元的外债;同时,国内又出现了经济危机;更加使伊拉克国内民怨四起,怨声载道。
为了摆脱国内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还希望免去对科威特的140多亿美元的外债问题;此时的萨达姆别无选择,只好面对着国家的困境,而铤而走险;走了一招最为凶险的棋局:“出兵科威特”,通过吞并科威特,转嫁伊拉克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一笔勾销欠于科威特的巨额外债。
也可以针对西方国家起到“敲山震虎”的战略作用。
当然,这一步棋,看似能够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可是,萨达姆完全没有考虑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态度或反应。
科伊之间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
伊拉克长期以来,并不完全承认科威特的独立主权国家地位。
一方面,提出了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领土的言论(源自奥斯曼帝国时期,科威特隶属于伊拉克行省);另一方面,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认定发动两伊战争是为阿拉伯世界阻挡波斯人的“绿教革命输出”;于情于理,可以免去伊拉克欠阿拉伯各国的债务。
海湾战争回顾(六):“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
海湾战争回顾(六):“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海湾战争回顾(六):“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1990年1月15日,这天是联合国规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最后的期限,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的准备工作也已就绪。
此时,整个战区内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已达2430架固定翼飞机,其中美军约占3/4,其他国家约占1/4强。
对伊拉克战略目标实施空中打击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发起"沙漠风暴"空中突击。
根据"沙漠风暴"总体作战计划,进攻发起D日和H时分别为1月17日凌晨3点时,事实上,在H时到来之前21分钟,即1月17日凌晨2月39分,9架装备有"地狱火"导弹和"九头蛇"火箭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组成的"诺曼底"特遣队在3架空军MH-53J"铺路激光"特种作战直升机的引导下,率先发起突击,摧毁了伊拉克边境上的2座预警雷达站,一举在伊拉克的防空网上撕裂了一道缺口,为多国部队飞机尔后的攻击行动创造了条件。
在"诺曼底"特遣队攻击伊边境雷达站的同时,美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数架F-117"夜鹰"式隐形战斗机早已飞过伊军预警雷达站,深入到伊拉克雷达覆盖区,并于1月17日凌晨2月51分投下了"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颗炸弹,攻击了伊拉克南部一个加固的防空截击指挥中心,接着又向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投下第二颗炸弹。
与此同时,其他F-117隐形战斗机也相继摧毁另外一些高等级目标。
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的初期,电子战的"软杀伤"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在开战前的数月中,多国部队已截获伊拉克的电子信号,查明了伊拉克各电台的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信号。
空袭前一天,多国部队即开始对伊境内的各种通信信号实施全面的电子干扰,不仅向伊军各电台发出相同频率但强度更大的信号,而且还干扰了伊军防空警戒雷达系统,使其雷达无法监控多国部队的动向。
浅析海湾战争的特点
浅析海湾战争的特点中国军事科学院博士王辉青曾经在《中国国防报》指出:“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可以说海湾战争揭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那这场战争有什么样的特点呢?1、规模大、参战国家多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
由于伊拉克拒绝从科威特撤军,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向伊军发动猛烈进攻。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施空中战役,代号为“沙漠风暴”。
在历时38天时间里,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多吨,发射各类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数百枚,使伊军丧失了70%的作战能力。
第二阶段是实施地面进攻,代号为“沙漠军刀”。
多国部队成功组织了战役欺骗和战役机动,出其不意,收复科威特,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条件。
2、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以为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力雄厚,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
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如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动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
3、战争信息化程度高现代高技术战争是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
在整个战争中,美国的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体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对海湾战争的思考
对海湾战争的思考
海湾战争是指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被联合国维和部队(由美国为首的多国军队)打败的战争。
这场战争从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持续了7个月左右。
这场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至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领土争端。
在1980年代的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的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试图通过入侵科威特来解决这一领土争端,并期望通过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资源来提高伊拉克的地位和实力。
当时,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领导了国际社会的反对力量,推动联合国实施制裁并派遣军队赶走伊拉克军队。
美国领导的多国军队执行了所谓的“沙漠风暴”行动,最终将伊拉克驱逐出科威特。
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促使美国加强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介入。
其次,这场战争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许多争议,特别是在伊拉克,这场战争导致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最后,由于伊拉克的领导层认为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背叛和欺骗,这场战争也为伊拉克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奠定了不良的基础,最终导致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史之浅析沙漠风暴(海湾战争评论)
海湾战争,作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现代信息化战争之一。
它是由于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作为起因。
同时,这场战争也决定了美伊之间长达12年的恩怨纠葛。
它也被誉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此,海湾战争是改变伊拉克历史命运走向长期混乱和动荡时期的重要节点。
解析海湾战争,也有助于揭示伊拉克为何逐步陷入如今形势的重要因素。
伊拉克方面发动海湾战争,其实也是具有“铤而走险”,挑战西方大国的容忍底线之心。
然而,对科威特的入侵,却并不是刚刚才从两伊战争之中挣脱出来的伊拉克所必要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
此时的伊拉克,需要恢复经济建设的规划;休养生息并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是“重中之重”。
可惜,伊拉克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资金储备投入重新建设因战火而遭到严重破坏的物质经济。
当然,两伊战争也使伊拉克遭受到多达近90余万以上的军民之伤亡;石油输出港口和输油管道的严重损坏,更加使伊拉克的石油产量蒙受巨大的损失。
换而言之,是伊拉克国内局势的满目疮痍,又欠下了800多亿美元的外债;同时,国内又出现了经济危机;更加使伊拉克国内民怨四起,怨声载道。
为了摆脱国内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还希望免去对科威特的140多亿美元的外债问题;此时的萨达姆别无选择,
只好面对着国家的困境,而铤而走险;走了一招最为凶险的棋局:“出兵科威特”,通过吞并科威特,转嫁伊拉克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一笔勾销欠于科威特的巨额外债。
也可以针对西方国家起到“敲山震虎”的战略作用。
当然,这一步棋,看似能够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可是,萨达姆完全没有考虑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态度或反应。
科伊之间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
伊拉克长期以来,并不完全承认科威特的独立主权国家地位。
一方面,提出了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领土的言论(源自奥斯曼帝国时期,科威特隶属于伊拉克行省);另一方面,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认定发动两伊战争是为阿拉伯世界阻挡波斯人的“绿教革命输出”;于情于理,可以免去伊拉克欠阿拉伯各国的债务。
因此,萨达姆本人还是认为攻打科威特具备相应的价值;信心满满而又更加狂妄地选择了一条战争的道路解决本国所
面临的一切问题。
战争的阴云很快就在1990年的8月2日降临了,时任伊拉克总统、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伊拉克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萨达姆·侯赛因于当日凌晨1时,以推翻科威特腐朽落后的君主制为由,命令已经在伊科边境上集结待命的军队突然向科威特军队进行全面攻势;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
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
首都科威特城会合。
经过约14个小时的城市作战,到了当日下午7时,伊拉克军队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
随后继续策划下一步的行动,后续增援的部队也不断越过伊科边境伸入科威特。
伊拉克军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闪击科威特”的任务。
科威特军队猝不及防,兵力也仅有2万余人。
自然,不是伊军的对手。
在战斗过程中,科威特法赫德亲王及其他五位王室成员战死。
不过,也于事无补,摆脱不了科威特沦陷的事实。
参与对科威特军事占领的伊军兵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500余辆。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于1990年8月5日正式对外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0年8月2日,晚上20:00,为了防止伊拉克军队进一步入侵沙特,美军遂开启了“沙漠盾牌行动”,并将“艾森豪威尔号”和“独立号”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紧急派遣至海湾地区。
1990年8月2日下午16:00,联合国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也门未出席)的结果,通过了谴责伊拉克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占领科威特;并要求其撤出所有军队的第660号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在海湾战争期间,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以及1个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678号)。
这些重要的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危险地位。
其中的第678号决议,措辞极为严格;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
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若不撤出所有军队,决议将会授权联合国各会员国均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所通过的各项决议。
可是面对国际社会的“一面倒的制裁”,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犹如置若罔闻;一方面,加紧备战,组织兵力加强伊拉克南部地区的防务;并在伊科边境构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萨达姆防线”。
另一方面,采取外交拖延和绑架西方人质的策略,逐步将海湾地区局势拖入战争的阴云之中。
当然,1991年1月16日,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为了给和平留一个机会,国际社会还给了伊拉克一段考虑的时间;也留足了息事宁人的时间。
只可惜,已经扩军备战的萨达姆早已期待着一场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大战。
以显示阿拉伯民族进行一场“伊斯兰圣战”的决心。
联合国方面,在外交努力和政治调节均宣告完全失败的情况下,最终决心以“多国部队”的名义与伊拉克军队进行一场局部性的战争。
1991年1月16日上午10:30,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命令;并任命美国陆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为此次作战的统帅,部署相关的作战事务。
1991年1月17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正式开始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沙漠风暴”行动正式开始,海湾战争也由此全面爆发。
在海湾战争期间(1991年1月17日-1991年2月28日),美军日出动战机频率高达2000次至3000架次左右;持续空袭日数达到近38
天;使伊拉克军队的通讯系统、防空系统和指挥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美军出动了担任攻击任务的F-117、F-117A、F-111DAEAF、A-6、A-10、A V-8B、F-15E、B-52等战略轰炸机参与轰炸各指定军事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歼击机担任掩护任务。
另外,在面对伊拉克军队的“萨达姆防线”,多国部队也采取了相对灵活机动的“左勾拳”战术。
以利用伊沙边境伊拉克军队疏于布防的真空地带(西部沙漠地区),进行了战略迂回作战;夺取穆特拉山口地带;突进至伊拉克南部地区;进行了将近100个小时的地面作战。
因此,各种战前可能想到的因素,美军也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伊拉克军队无法采取近战或阵地战接近多国部队;反而,就被空袭“定点清除”。
在此期间,伊拉克方面为了将海湾战争变成一场阿以之间的斗争;也曾多次通过飞毛腿导弹的施射,而将其变为一场新的中东战争。
不过,美国方面通过外交方式,成功使以色列保持了克制;使萨达姆的策略未能得逞。
最终,伊拉克军队被迫于1991年2月28日宣布停火,并与多国部队缔结了《海湾停战协定》;海湾战争,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终。
海湾战争以伊拉克军队伤亡约10万余人,损失坦克3847辆,损失和叛逃战机324架,损失装甲车1450辆,损失火炮2917门;另外,海军损失了143艘左右的舰艇;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
而多国部队伤亡仅4232人,损失战机68架,损失舰艇2艘;损失坦克35
辆左右。
因此,海湾战争,参战双方明显处于一种“非对称”的状态。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重创了伊拉克军队主力;使伊拉克的军事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从此,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所建立的威信和地位则“一去不复返”。
海湾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高科技作战形式,也是一场“一维对多维”,“平面对立体”的不对称作战;使伊拉克军队无法适应多国部队的战术打法,疲于应对;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同时,多国部队采用卫星导航,多数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全天候,一体化打击也是一整套鲜为人知的科技化作战;为现代化作战形式增添了更多的作战形式。
海湾战争结束后,使得伊拉克不得已接受“石油换食品”的计划;从而,造成伊拉克对石油经济的自主权受到联合国的制约。
同时,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南部投放了约300余吨贫铀弹;造成了这一地区辐射量超标,也使这一地区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为全国最高。
当然,海湾战争的结局也对12年后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遭到了长达12年的制裁,已经难以使国力恢复到两伊战争之前的那种人均收入为1.5万美元的富裕程度;长期的武器禁运和严禁新装备研制的相关禁令,也使伊拉克军队武器装备长期未能得到像样的更新。
更可怕的是反对萨达姆的反对派势力的不断增强,更加使伊拉克国内局势雪上加霜。
综合看待海湾战争的
全局:就是萨达姆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伊拉克逐步陷入如今局势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