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微子篇第十八》随感

合集下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有
什么现实意义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一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

穷则独善其身,是说一个人当他贫穷的时候,就要保全自己。

要健康地活着,还要注意品德修养,不能做违法乱纪,偷鸡摸狗之事。

所说的人穷志不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倒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强调不论何时,人的品德修养都是第一位的!
达则兼济天下,是说当一个人富有发达了,不要独自享福,而应该接济不如他的人。

就如现在的捐资助学,救济老少边穷等,很多明星都做到了。

在二零一八年的道德模范标兵中,有一位老人,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却为家乡的贫困孩子捐资一百万!这是多么感人的事例!我们不能像她那样捐出巨款,但是也应尽自己所能,扶贫济困,涓涓细流也能汇成滔滔江河!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总之,轻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表明了人在不同时期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如果能做到了,我们就近乎是个完美的人!我们的家园就会变成美好的乐园!。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释义及感悟)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释义及感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释义及感悟)出处与释义上面的经典名句,出自《孟子‧尽心上》,目的是勉励大家无论处于甚么境遇,都要自强不息,达己达人。

「穷」,指不得志,或遇上逆境。

「达」,指得志,或处于顺境。

全句的意思是:当我们郁郁不得志,遇上人生逆境时,要做好自己本份,修养品德;到人生得意,处于顺境时,就要发挥己长,多做有益社会大众的事。

感悟与应用古代读书人实现个人理想的方法:先是由闭门读书,打好根基;然后考取功名,施展抱负。

「穷」与「达」,指的是赋闲在家与得志为官。

但现实生活中,是否当得了官,并非一己所能控制;如果当不了官,就代没有希望吗?就因而要迁怒于人,愤世嫉俗吗?孟子并不这样看,他认为一个人穷也好,达也好,都要尽其本份,坚守道义。

道就是通向仁义的道路,义就是为所应为的原则。

《孟子‧尽心上》记载了孟子向游士宋句践解释这个「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道理。

孟子指出读书人在穷困时不可丧失道德的底线,显达时也不可背弃做人的原则。

穷困时不缺失仁义,所以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离正道,所以人民不致失望。

古代贤人,得志时,把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个人品德,为世榜样。

今天,社会环境虽然变了,但「独善」和「兼善」的品德修养,仍然是读书人所应该追求的。

在求学阶段,我们要专心学习,注重修养,待人要尊重诚恳,处事要诚信不欺。

在学习上,遇到不如意时,不可妄图用不当的方法求取好成绩;掌握到良好的读书方法,应与同学分享心得,而不会把这些方法视为独门争胜秘技。

进入社会后,我们要努力工作,敬业乐业,也不能因为事业失意,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如果事业有成,行有余力,应该多做善事,参与服务,关心别人,造福社会。

千万不要以义始而以利终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经典,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记载在古代的文献中。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念,即在不同的处境下,我们都应该不断努力自己的成长,去为更多的人服务,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一些解释和思考。

一、穷则独善其身穷者,指的是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窘迫,可能是财力不足,生活困苦,也可能是未获得足够的社会认可。

穷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个人的内在素质,指其应该注重提升自我修养,做好自己的人生,不要为了追求虚荣而热衷于攀比,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坚持做正义的事,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穷则独善其身,时刻提醒自己,在困难的时刻,不怨天尤人,而是想办法先从自己做起。

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好的品德以及自我修养是最可贵的财富,它们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也能为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达则兼济天下达者,指的是处于权势榜首的人,拥有物质和社会资源的丰富,享受着更高尚的地位。

在这里达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帮助更多的人。

达到某种层次的人,有责任去热爱这个世界,去为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

达则兼济天下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应该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理念源于古代社会的有智者和领袖们的思考和实践,无论贫富贵贱,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并不是让我们降低自己的标准,而是鼓励每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中要持之以恒地吸取教训,提高自己,开阔视野,积极进取,即使有困难时也要保持乐观,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成长。

在自身获得成功之后,应该继续为别人做贡献,让更多的人受益,才能回报社会,实现个人人生的价值。

最新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话题作文

最新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话题作文

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话题作文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话题作文兼善天下,何惧穷达南昌市麻丘高级中学张宇健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中有这样一句警世名言: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老夫子意思是说:人显达时就要尽力帮助弱势群体,造福于天下黎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

诚哉斯言,其言不谬,然则余以为汝果欲为仁者,当不论穷达,都须兼善天下,即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遭遇贬谪、行走天涯的他还是忘不了百姓的疾苦;“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身居闲职、仕途坎坷的他总是记得住自己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居草堂、穷困潦倒的他仍记挂着苍生的冷暖。

真不愧为“诗中圣哲”,他用笔底的波澜告诉我们: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他,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穿透时空的局限,广为传扬,历久弥新;他,已成为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

而他却用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一言一行感召引领着与他同时代的人们,并温暖滋润着当下的我们。

于是,他便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从未离开我们。

他被誉为“人民的英雄”、“毛主席的好战士”,他用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告诉我们: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她,名叫杨艾青,是贵州民族学院一个普通的大三学生。

2012年2月,她用一枚价值只有200元的戒指,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为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换来一幢造价30万的教学大楼,书写了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美丽童话。

她被网友称作“最美女大学生”,她用她的爱心以及这所即将建成的将被命名为”“梦想小学”的教学楼告诉我们: 兼善天下,何惧穷达。

他,贵为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身家亿万,但与一般暴富者不同的是,几乎自他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他就从事着公益慈善事业。

截至目前,他投入慈善事业的款物已达14亿之多,更为人称道的是,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将捐出全部财产(50余亿人民币)。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读后感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读后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句特别有深意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可让我的小脑袋瓜思考了好久好久呢!啥叫“穷则独善其身”呢?我觉得吧,就是当咱没啥大本事,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大权力的时候,就得先把自己管好了。

就像我,如果这次考试没考好,那我可不能自暴自弃呀,得先自己努力学习,把不会的题目都搞懂,把自己的学习习惯养好,这就是独善其身嘛!那“达则兼济天下”又是啥意思呢?我想呀,要是我以后变得特别厉害,比如说成了大科学家,或者赚了好多好多钱,那我可不能只顾着自己享受,得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好比我们班的班长,他学习好,还经常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这多棒呀!我就想到了我爷爷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

有个穷小子,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他人穷志不短,每天努力干活,省吃俭用,慢慢地攒了点钱。

这时候他没有去乱花,而是用这点钱去学了一门手艺,让自己能赚更多的钱。

后来呀,他真的发达了,开了个大工厂,他没有忘记村里的人,给大家提供了工作岗位,带着大家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这不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最好例子吗?再想想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呢!我们学校有个高年级的大哥哥,他家境不太好,但是他特别努力,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他说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就是在独善其身呀!还有我们小区的一位叔叔,自己创业成功了,赚了钱就给小区捐了好多健身器材,让大家都能锻炼身体,这难道不是兼济天下吗?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以后也能做到这样该多好呀!可我现在还是个小孩子,我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我先把自己的功课学好,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做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也算是独善其身的第一步吧?等到我长大了,有能力了,我也要像那些了不起的人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比如说,如果我的家乡还比较贫困,我就想办法给家乡修修路,建建学校,让小伙伴们都能有好的学习环境。

哎呀,想想都觉得特别美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真的太有道理啦!我觉得不管是大人还是我们小孩子,都应该记住这句话,努力去做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经常听别人说起这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其实我对“达则兼济天下”这半句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自己还没有到“达”的地步,离现实还异常遥远,自然也就无需考虑。

但是,我对“穷则独善其身”这半句的理解却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我认为:贫穷的时候,不去祸害别人,不去危害社会,尽力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不让家人跟着自己受罪,就是独善其身。

至于道德层面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及节操保持,我还没有那个认识。

我的认识与理解还只是在物质层面的独善其身,尽量做到经济独立。

原以为能做到独善其身应该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情,现在看来要想做到绝非易事。

说的明了一些,就是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并不容易。

生活来源不依靠他人,不依靠银行,不依靠施舍,还能做到一定限度的随心所欲,这是我的理想但很难实现。

如果自己连这样的独善其身都做不到的话,其实是蛮悲哀的一件事情,只能说明自己太弱了。

当别人在为选择怎样的生活而发愁的时候,我还在为能不能生存下去而挣扎。

独善其身,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原来我对这层意思是极其鄙视的,认为这是极其自私自利的行为。

后来才慢慢体会到,这何尝不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个办法。

只是人生格局有些太过狭隘了些。

不过,这也要分情况。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不去帮助,倒也说得过去。

但是,如果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见死不救,就有些自私自利了。

独善其身如果太过“独”的话,这样的人也许就是孤独的。

就目前的生活状况,我想要得到独善其身的能力,也想要得到这种状态。

就是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没有别的想法,自己心里很踏实,不受他人的影响,这就是我的独善其身。

可能我对这半句的理解完全不对,太过肤浅,但是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也是我的美好愿望。

当然,我的所有认识和理解也有可能会随着我的经历而发生变化,但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自己不得而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有一段话: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其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得到帮助和利益。

许许多多的梦想因为自己的出生背景、教育水平,或者自身的性格等因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历经百般人生痛苦的淬炼,才看到一丝的希望,有时候觉得那片希望的曙光距离自己很远、很远。

为了圆梦,有一些人可能会寻求捷径,做出一些自己都不耻的行为来,甚至走向不归路。

这时候必须坚守内心的大道,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叫““穷则独善其身”。

“顺天道者,虽小必大;逆天道者,虽成必败”。

若有一天成功了,更要有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胸怀,心怀天下民生,去造福一方百姓。

老子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术业专攻,谦卑做人,修养德行,待到时日枝繁叶茂、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

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世界作贡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句古训,内涵丰富,道理深刻。

穷与达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体现了一种生活中的智慧和人生的境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句古训的内涵和意义。

一、穷则独善其身穷并不仅仅指物质上的贫穷,更多的是指精神、道德上的贫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穷”有“诚信、正直、淡泊”等含义。

穷者,心志清高,处世坦荡,为人正直,胸怀宽广,不为物质所累,不为名利所累,独善其身。

这种“穷”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一种气质和品质的体现。

独善其身,首先要求个人修养,要有自立、自主、自爱的品质,要有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只有独善其身,才能使一个人心智清明,行为端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有可能。

二、达则兼济天下“达”是通达、超然,不仅指个人修养的高度,更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投入,个人的修养要结合社会的需要。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要有所成就,不仅仅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

只有达,则兼济天下,才能使个人的价值最终得到实现,从而造福他人、造福社会。

达则兼济天下,需要勇气、智慧和胸怀。

一个人如果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又怎能达于兼济天下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进行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因此亦及取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最高境界。

三、内外兼修一个人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就要内外兼修,注重修身与立命的统一。

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

“修身者,本也;齐家者,本也;治国者,本也;平天下者,本也。

”这是颜回对孔子“学而优则仕”的回答。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个人的修养首先要具有个人的德性,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要尽到应有的家庭责任,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要尽到社会责任。

一个人要有宽广的胸怀,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立下丰功伟绩,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探索和实践在今天的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承载了更深厚的内涵和更广泛的意义。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译注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译注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译注《论语》里的微子篇第十八可真是个有趣的部分,就像一个装满了智慧小锦囊的宝盒。

咱先来说说这里面提到的人物吧。

微子,那可是个有故事的人。

我就想起我以前听老师讲历史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微子是商朝的贵族,他看到纣王那家伙胡作非为,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心里可着急啦。

就像你看到一个好好的房子,被人乱拆乱砸,能不心疼吗?微子就面临这样的困境,他想劝纣王,可纣王根本不听啊,就像一头倔驴,拉都拉不回来。

微子篇里有好多对话和小故事,都特别有意思。

其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些隐士,这些隐士就像住在深山里的神秘大侠一样。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世事看得很透。

有个隐士叫楚狂接舆,这人可怪了。

他跑到孔子面前唱歌,那歌词就像谜语一样。

他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意思就是在说孔子啊,你别这么执着啦,现在这世道这么乱,你想改变也改变不了啦,还不如早点放弃呢。

我就想象那个画面,接舆在路边扯着嗓子唱歌,孔子在旁边听着,那场景一定很有趣。

孔子呢,听了之后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心里可能在想:“我有我的使命,我不能就这么放弃。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路。

还有长沮、桀溺这两个隐士,他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孔子的弟子子路去问路。

这俩家伙可逗了,回答子路的话里有话。

他们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就像是在对孔子师徒的一种挑战,觉得他们改变世界的想法太天真。

子路回来跟孔子一说,孔子可没被他们的话影响,他还是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船,不被周围的暗流所左右。

读微子篇第十八,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碰撞的世界。

这里面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这些古老的故事和话语,能让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多一些思考,就像有一群智慧的老人在我们耳边悄悄说着他们的经验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摘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摘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摘抄《孟子》中的这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孟子对人们应该如何应对贫穷和成功的深思熟虑的观点。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德信念,即一个人在贫困中应该继续坚持正义和道德,而在成功中应该关心他人和社会的福祉。

穷则独善其身,即在贫困中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

当一个人处于贫困状态时,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和诱惑,但孟子强调,贫穷并不是一个人失去道德与正义的借口。

贫困的人也应该保持善良的心灵,坚持道德准则。

这意味着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我们都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努力不偏离我们内心中正确的道德路线。

这种坚持和修行不仅可以使个人自身品质得到提高,也能够使他成为他人的榜样,启发他人向善。

达则兼济天下,则是指在取得成功和财富后,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更要关心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孟子强调,一个人的成功和财富不应该只是他个人的私利,而应该被用来造福他人,改善社会。

当一个人成为社会的一部分时,他的责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和个人,而应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只有在关心他人的福祉和社会的繁荣时,一个人才能真正的获得成功和内心的满足。

这句名言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同的境遇中,无论是贫穷还是成功,个人都应该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并将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福祉联系起来。

它告诉我们,贫富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品德的因素,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质如何影响他们处理财富和成功的方式。

当一个人面临贫穷时,即使身处困境,仍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做正确的事情。

相反,当一个人成功时,他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下的,并通过回报他们帮助了他们的他人,回馈社会。

这句名言深深地触动了我。

它提醒了我贫困不是失败,而是一个机会去认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和坚定自己的原则。

我们可以在贫困中找到潜力和机会,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坚定自己内心的善良。

同时,这句名言还警醒了成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机会去产生更大的影响并回馈给他人。

成功不仅仅是让自己富有和享乐,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成功改善社会和帮助他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感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感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感悟1. 引言说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真是个宝藏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大家有没有想过,生活中我们到底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让我来和你聊聊。

2. 穷则独善其身2.1 在经济拮据的时候,我们常常感觉无能为力。

比如说,有时候口袋里只剩下几毛钱,想吃点好吃的却只能忍着,这种时候,真是心酸啊!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时候学会照顾自己,提升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你看看那些有志青年,在困境中不气馁,努力学习、提升技能,正是这种坚持让他们后来才能迎来春天。

2.2 还有啊,穷的时候心态也很重要。

有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但其实,这样只会让你陷得更深。

比如,我有个朋友,他在失业后,每天不是窝在家里自怨自艾,而是拼命找工作,学习新技能,结果不仅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连身边的人也都受到他的感染,纷纷向他学习,真是受益匪浅。

3. 达则兼济天下3.1 当我们走出困境,日子越来越好,咱们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了。

这时候,想想那些曾经需要你帮助的人,难道不该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吗?就像是那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都希望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有个援手,这种善良的循环,最终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3.2 当然,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

可以是资助贫困学生,也可以是帮助朋友解决烦恼。

记得我曾经参加过一次义工活动,带着小朋友们做手工,虽然当时觉得累得半死,但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瞬间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给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内心充满了满足感。

4. 总结说到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让我们明白,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中,都要坚持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等到条件允许时,再去帮助他人。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才能有能力去照顾他人。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生活就会因我们的付出而变得更加精彩。

希望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铭记这句话,做一个既懂得生活,也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

”不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几乎是中华行事风格的总体概括。

前者浪漫隐逸,是道家的内化,后者坚毅仁德,是儒家的外现。

儒中有道,外儒内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历久弥新,回荡在中华文化有力的脉搏中。

儒道互补,多少文人骚客达到了崇高。

七月赤壁,清风徐来,心怀鸿鹄志的才子苏轼被一贬再贬。

他纵观万象,大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吟歌飘荡,才能在这生不逢时的一世最后安详感叹:“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寒秋长沙,湘江北去,遥想当年一挫再挫的革命历程,面对层林尽染肃杀凄美的故地,毛泽东感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物我合一、胸有大志,才在之后的磨难中一次次使星星之火,燎遍神州。

庚子天灾,人心惶惶,全国民众处于茫然时,全真信徒梁兴扬不学他人一味祈福呼喊,第一时间在终南山下筹备、分配物资,不分昼夜奉献自己’,用以往宣传道教文化的视频收入和个人积蓄捐款十五万。

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时运不济,道家辩证思想是灵魂的归宿;若有需要,儒家担当风范是行为的指南。

儒道互补,失去了任何一面,另一方就像荷花没了绿叶掩映。

魏晋玄学,嵇康一味清高却只有一曲《广陵散》为他送行;楚汉之争,项羽愤慨不堪只选择了刎颈自杀。

儒家是治世的学问,可是不完备自己便教化他人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道家是避世的心态,但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自私又不现实。

儒阳道阴,外圆内方,答案在两千多年中的诸多风雨后已然呈现,沉淀在华夏亘古的记忆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作为炎黄子孙,应理解其中儒道结合的微妙意味:洁身自好,上善若水,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若有时机,为国为民,兼济苍生,志存高远,厚德载物。

立志于学,不辜负这千年的文化沉淀;修身养性,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变通思考;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这或许是在二十世纪对儒道结合的最鲜活诠释与实践。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教给我们什么人生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教给我们什么人生智慧?

“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教给我们什么⼈⽣智慧?“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充满了⼈⽣智慧,⼤概意思是:⼀个⼈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好,注重提⾼个⼈修养和品德;⼀个⼈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鞭策和激励了多少读书⼈,这些有志⽓、有修养、有抱负的读书⼈,往往把这句话当作⾃⼰的⼈⽣座右铭。

应该说,这句话对⼀个⼈的激励和指导意义是⾮常积极的:引导⼈们在⼈⽣落魄的时候,不要⾃暴⾃弃,不要破罐⼦破摔,⽽要努⼒提⾼在⾃⾝的修养和品德;同时也告诫⼈们在⼈⽣得意的时候,不要⾃私⾃利,只顾着⾃⼰,⽽要多接济和救助更多的普通⼈。

诸葛亮⼤千世界的芸芸众⽣,⼏乎都是在为⾃⼰的⼈⽣理想和⽬标⽽努⼒奋⽃,这些形形⾊⾊的⼈⽣理想和⽬标归纳起来,⽆⾮就是“追名逐利”,也就是对“名”和“利”的追求。

追求“名”和“利”本⾝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在追求“名”和“利”失败和成功后,往往有⽐较极端的两种表现,这两种表现是很常见的,却⼜是有着明显危害的。

范仲淹追求“名”和“利”失败后的极端表现:堕落、放纵。

尽管每个⼈都希望⾃⼰能够成功实现⾃⼰的⼈⽣理想和⼈⽣⽬标,但实际上,⼈⽣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有的可能是⼀些较⼩的失败和挫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失败或挫折。

当我们遭遇了失败或挫折,也就是追求“名”和“利”失败后,⼀些⼈就变得堕落、放纵,⾃暴⾃弃,破罐⼦破摔,认为⼈⽣已经失败,⾃⼰的精神世界已经轰然坍塌,再也没有勇⽓保持此前的积极上进和对⾃⼰修养、品德上的严格要求。

倘若⼀个⼈⼀旦遭遇失败和挫折,就变成这个样⼦,很有可能他就会⼀直堕落、放纵下去,沉沦下去,这辈⼦再也迎不来⼈⽣转机。

袁隆平追求“名”和“利”成功后的极端表现:放纵、⾃私。

⼀些⼈努⼒奋⽃,经过了⾟苦付出,刚好⼜把握住了机遇,成功实现了⾃⼰的⼈⽣理想和⼈⽣⽬标,这个时候,⾛到哪⾥都是鲜花和掌声,都是笑脸和奉承,很容易让⼀个⼈飘起来,让⾃⼰内⼼的私欲极度膨胀,慢慢遗忘了⾃⼰曾经的美好品质,转⽽追求物欲的享受,变得越来越以⾃我为中⼼,越来越⾃以为是,再也听不进别⼈中肯的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男人,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即便是一无所有,也要把腰杆挺得笔直;即便是遭遇失败,也不会借酒浇愁,更不会一蹶不振。

男人,应该豪爽而不猥琐,狂放而不傲慢,谦虚而不自卑。

即便是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担当和承诺,挺起胸膛,昂然前行,不被任何困难而吓倒。

男人,应该有血有肉,有情有义,铁骨柔肠。

即便是拥有着庞大的事业和江山,也不会弃女人而不顾,更不会玩弄女人的感情。

应该更加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女人,呵护孩子。

男人,应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虚怀若谷,果断刚毅。

即便是面临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无奈,也不会临阵脱逃,只会无怨无悔地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男人,应该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做敢当。

不仅会手提长剑、笑傲江湖,也会灯下观书、吟诗作赋;不仅会仰天长啸、气吞山河,也会月下抚琴、高山流水。

男人,应该在成功时不得意忘形,失败时也不会心灰意冷,更加不会懦弱和自卑,因为这比贫穷更可怕。

无论如何,男人都应该扬起自信的风帆,在人生的海洋里长风破浪。

男人,应该是坚强的、忠诚的、健康的、细心的。

该温柔时温柔,该冷酷时冷酷,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

即便是不能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对身边的人也一样很重要。

男人,应该是不抽烟、不酗酒、不逛夜店、不被诱惑,更鲜有绯闻;男人更应该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不自私、不逃避、不忘本,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顶得住压力。

男人,应该是永远积极向上的。

绝不会为自己的相貌或者身高而担心和自卑。

先天条件并不是阻挡奋进的借口,殊不知,人的心灵远胜于相貌。

男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仰视。

原创宣言——原创,是一种态度,再难也要坚持!需要您的鼓励!感谢信任和支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代文人进与退的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代文人进与退的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代文人进与退的智慧【摘要】儒家与道家“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两难的选择固然令文人无奈与悲衰,但在艰难的抉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超凡的智慧。

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政治目标和最高的人生境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儒家与道家“入世”与“出世”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既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在人生道路上,在两难选择的十字路口的一种悲哀和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在“进”与“退”的人生旅途中显现的超凡的智慧。

儒家文化是“入世”的文化思想,它提倡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求现实生活的人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坎坷的时候,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苏轼的豪迈奔放,孔明的死而后已……都是儒家思想的最好表现。

孔子的积极人生观告诉我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一种心态,而且更是一种智慧,命运与机会常常青睐于那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进”的智慧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厥功甚伟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好得与失的关系,把握好进与退的分寸。

你有可能会得到荣华富贵,有可能会得到鲜花掌声,但一定要记住,随之而来的是,亦可能是灾难。

因此,居功自傲之人往往不善而终,结局可怜。

勾践灭吴后,文种认为“摘桃子”的时候到了,范蠡说:“勾践其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可文种不听劝告,最终被勾践赐死,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所以入世之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应该保持谦卑平和的心态。

张良与诸葛亮等做得尤为之好,在他们辅佐君主成就大业的前后,都是谦卑与平和的,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智慧。

而韩信更是功高盖主,可最终却是被刘邦杀掉的第一个功臣。

成功,不能以伤害别人为代价,因为中国人有“枪打出头鸟”的普遍心态,凡是优秀的人往往是别人非议和攻击的对象,击垮了优秀的人,人们才有一种成就感和超越感,才有一种满足。

所以明智者往往能正视这种人的劣根。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什么意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什么意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什么意思?“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引⾃孟⼦的《孟⼦》,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达则兼善天下”。

后⼈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原义。

就是说, 不得志时就洁⾝⾃好修养个⼈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处逆境,穷困潦倒,⼈⽣不得志。

善其⾝,即为使其⾝善,也就是使⾃⼰在道德修养⽅⾯更⾼尚,所谓修⾝养性,如此⽽已。

“穷则独善其⾝”就是指,如果⼈⾝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品德、能⼒的提⾼。

达,即为显达、发达。

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

若⼀个⼈在富贵之后,还能⼼怀天下,关⼼他⼈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个真正成功的⼈⼠。

【名⼈简介】孟⼦名:轲,字:⼦舆,籍贯:鲁国邹(今⼭东邹城),⽣卒年(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之后的儒学⼤师,后世称为“亚圣”。

邹(今⼭东邹城东南)⼈。

他的⽼师是孔⼦之孙孔伋(⼦思)的门⼈。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

不为采纳,归⽽与弟⼦讲学著书,作《孟⼦》7篇。

孟⼦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

《孟⼦》记载了孟⼦的⾔⾏,笔带锋芒,常⽤夸张、⽐喻和寓⾔故事增强说服⼒,是先秦极富特⾊的散⽂专集。

【经典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名⾔解说】淫:乱。

移:改变。

屈:屈服。

富贵不能乱我本⼼,贫贱不能改我志向,威武不能变我⽓节。

要成为⼀个真正的豪杰,这三者必不可少。

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物。

孟⼦师承⼦思(⼀说是师承⾃⼦思的学⽣),继承并发扬了孔⼦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的⼀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并称为“孔孟”。

孟⼦著有《孟⼦》⼀书。

有《孟⼦》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

性善论是孟⼦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司马迁认为《孟⼦》为孟轲⾃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七篇。

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

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

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孟子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句旨在体现中庸思想观的名言几乎贯穿了儒家经典的整个学科体系。

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几千年来,大多中国文人对此顶礼膜拜,甚至视之为为人行事的箴言,而作为儒家先圣的孔子却并没有真正做到“穷则独善其身”。

纵观论语十则,孔子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唯一矛盾突出的体现在关于入世与遁世的观点上,这也是孔子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

在孔子看来,“穷”时真的要独善其身吗?在研究《论语》时,我们会发现孔子是既主张出世,又主张入世;既认为自己在困窘不达时应隐身遁世,又赞同穷尽时仍坚持救世的行为。

这样的观点体现在很多矛盾之中。

矛盾之一体现在孔子关于邦有道与邦无道时的出世入世观。

众所周知,孔子在言论上是主张君子之道,认为君子应当邦有道则积极出世,匡扶天下,救济众生;邦无道则清心寡欲,遁入山林。

孔子赞许宁武子“有道则智,无道则愚”的难得糊涂;钦佩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的明达与机敏。

孔子认为“贤者辟世”,君子应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常常自我告诫“不行,乘桴浮于海”,“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在邦无道时,他不停重述“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而能无诲乎?”。

他劳碌的一生中做了大量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徒劳。

当有荷蒉者告之“深则历,浅则揭”的隐者处世观时,孔子竟叹息对方的不悟:“果哉!末之难矣。

”由此可见现实中的孔子不管邦有道或无道,他都积极的寻求出世,救济天下。

另一矛盾体现在孔子对“礼”的态度上,其对于“无礼”也有矛盾的出世入世观。

众所周知,孔子推崇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在他看来,礼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支柱。

孔子认为凡事“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

因此孔子在政治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特别的重视“礼”,即君臣,父子之礼,尤其痛恨犯上作乱,僭越礼法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读《微子篇第十八》随感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顾兴乾
《论语·微子篇》本篇共计11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一篇主要讲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其中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古今被遗落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分的,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

他们是这个样子吧。

”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清白高洁,弃官合乎权变。

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


从古今记载看,一般说来,逸民隐士大都志向高洁,信念坚定,不肯和现实妥协。

此章中讲到的伯夷、叔齐,在前面的章节中多次提到,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所以,孔子说他们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典型的逸民风范。

但也有次一等的情况,比如说柳下惠和少连,柳下惠前面章节中也多次提到,少连的情况今天已不可考证,柳下惠三次做法官,又三次被罢兔。

当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时,他却不以为然,还是要坚持下去。

在孔子看来,他和少连已不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是“降志辱身”了,不过,他们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虽然忍辱负重,但其内心志节还是没有改变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像虞仲、夷逸那样,完全避世隐居,放言高论,孔子认为他们自身清高,舍弃做官也符合通权达变的思想。

至于孔子自己,则是与上面这些逸民都有所不同,主张积极用世,坚持原则,通权变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可无不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总起来说,不管是逸民隐士,还是圣贤君子,虽然他们穷达行藏各有不同,但都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志向,这一点却是相同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读书会便是一种将“学”与“思”结合得很好的学习方式。

或许孔子并没有多么的与众不同,他只是将自己所思所想说了出来。

而他说的又恰巧是我们所需要的。

古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我的班级管理上《论语》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要做的,是让我的孩子们的人生可以与众不同,或许他们不会每个人都取得常人眼中的学业上的成功,但他们可以积极地面对生活,可以拥有一身的清高正气。

2020.07.10于新世纪嘉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