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设计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设计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设计1. 知识目标(1)了解藻类植物的定义、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藻类植物的定义、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 教学难点:(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植物的定义、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加深对藻类植物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的理解。

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利用案例分析法,介绍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植物都属于藻类植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藻类植物的定义、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定义、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加深对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的理解。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藻类植物的特征,并与其他类群的植物进行比较。

4. 案例分析:(1)教师介绍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氧气供应、食物链基础等。

(2)学生分析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如海带、紫菜等食用藻类。

《海藻栽培学》教学大纲

《海藻栽培学》教学大纲

《海藻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海藻栽培学是研究海藻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科学,也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掌握海藻的形态结构;了解和掌握海藻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了解和掌握海藻的生态分布和经济价值;了解和掌握海藻的分类;了解和掌握海藻的育苗、栽培及管理方法;了解和掌握海藻的采收、加工及其利用;了解当前相关科技新成果。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自学能力,增强专业基础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海藻的一般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有关经济海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3、掌握海藻栽培的技术措施。

4、掌握一些海藻病害的防治方法。

5、掌握部分海藻的加工和利用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绪论√第一章海藻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和基本操作√第一章海藻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和基本操作√第二章海藻组织培养和方法√第二章海藻组织培养和方法√第三章海藻细胞培养技术√第三章海藻细胞培养技术√第四章海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第四章海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第五章海藻体细胞杂交√第五章海藻体细胞杂交√第六章海藻细胞突变体的研究√第七章海藻细胞固定化技术及超低温保存技术√第八章海藻基因工程的研究√第八章海藻基因工程的研究√√第九章海带的生产技术第一节海带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海带的生产技术√√第十章裙带菜的生产技术第一节海带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裙带菜的生产技术√√第十一章紫菜的生产技术第一节紫菜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紫菜的生产技术√√第十二章石花菜的生产技术第一节石花菜的生物学特征第十二章石花菜的生产技术√√第十三章江蓠的生产技术第一节江蓠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江蓠的生产技术√√第十四章羊栖菜的生产技术第一节羊栖菜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羊栖菜的生产技术√√第十五章麒麟菜的生产技术第一节麒麟菜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麒麟菜的生产技术√√第十六章凝花菜的生产技术第一节凝花菜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凝花菜的生产技术√√实验一褐藻常见种的观察√实验二紫菜的观察√实验三江蓠的常见种及其形态构造√实验四麒麟菜的种类及其形态构造√实验五海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四、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学时绪论 2第一章海藻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和基本操作 2第二章海藻组织培养和方法 2第三章海藻细胞培养技术 2第四章海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 2第五章海藻体细胞杂交 2第六章海藻细胞突变体的研究 2第七章海藻细胞固定化技术及超低温保存技术 2第八章海藻基因工程的研究 2第九章海带的生产技术 4第十章裙带菜的生产技术 4第十一章紫菜的生产技术 4第十二章石花菜的生产技术 4第十三章江蓠的生产技术 4第十四章羊栖菜的生产技术 4第十五章麒麟菜的生产技术 4第十六章凝花菜的生产技术 4合计60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实验一褐藻常见种的观察 2实验二紫菜的观察 2实验三江蓠的常见种及其形态构造 2实验四麒麟菜的种类及其形态构造 2实验五海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4合计12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说明1、在教学广度上,应普及有关海藻和一般基本知识;但考虑到海南是个海洋大省及我省的海藻资源和我校的具体情况,讲授的内容上,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深度上,应结合本地资源及一些具重要经济价值的海藻,进行讲深讲透”。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藻类植物的特点;
2. 藻类植物的分类;
3.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藻类植物的特点;
2. 掌握藻类植物的分类。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科书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碘液等;
3.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标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藻类植物
的探究欲望。

2. 讲解:介绍藻类植物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藻类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生活习性,与学生进行
互动讨论。

3. 实验演示:老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标本,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加深对藻
类植物的认识。

4. 操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标本,用碘液染色后再观察,引导学生
进行分类归纳。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交流。

6.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态环境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藻类植物图片或标本,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

七、教学反思: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藻类植物教案

初中藻类植物教案

初中藻类植物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 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3. 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1.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1.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水绵、海带、紫菜等。

2. 教学辅助材料:教材、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台上的绿植,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

2. 引导学生思考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藻类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细胞的结构。

2. 引导学生观察海带和紫菜的外部形态,总结其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讨论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活环境。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藻类植物资源。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藻类植物,总结其形态结构和特点。

2. 推荐阅读:藻类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掌握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藻类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作用。

初中生物藻类优质课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优质课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藻类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藻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3. 理解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2. 营造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藻类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藻类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生物并思考它们属于哪一类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习(25分钟)
(1)讲解藻类的特点和分类,介绍藻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带领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藻类样本,让学生亲自观察并记录藻类的形态特征;(3)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对不同种类的藻类进行分类。

3. 实践(15分钟)
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藻类样本,进行分类并用图片和文字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4. 总结(5分钟)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藻类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并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分类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藻类的特点和分类,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合作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藻类的生态意义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海藻学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海藻学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海藻学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海藻学是研究海藻的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繁殖方式、系统发育、生态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海藻栽培学是研究海藻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科学,也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

本门课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藻学,二是海藻栽培学,海藻学是海藻栽培学的基础。

先修植物学,后续毕业实习课程。

本课程注重学科交又、互补和融合,启发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上述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能力,拓宽知识面,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进展,培养跨学科的科学素质和意识,为今后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科领域进行深造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海藻学是研究海藻的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繁殖方式、系统发育、生态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和海藻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2.能力目标:掌握大型海藻的生物学特征与栽培方法的相关性。

系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3.素质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自学能力,增强专业基础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的能力;具有能胜任生产单位的具体实践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指导。

能针对具体海藻栽培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等实用技能。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海藻的各种细胞器,如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及细胞的贮藏物质;2、熟悉藻类、海藻的概念及海藻学与海藻栽培学研究的内容:3、了解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

【教学设计建议】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入手,进行海藻细胞等相关内容的讲解。

【讲授内容】1、掌握藻类分类的主要依据;2、大型海藻的栽培技术原理:3、藻类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藻类在食物链中的作用以及海藻在经济上的意义。

第二章绿藻门【目的要求】1、掌握绿藻的繁殖和生活史;2、熟悉绿藻的分布和经济价值;3、了解绿藻的形态构造。

【教学设计建议】从绿藻门的代表性物种,衣藻的形态特征入手,进行绿藻门的学习。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藻类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广泛生活在水中,包括海水、淡水、潮湿土壤等。

3. 藻类植物的生态作用: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对渔业、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藻类植物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分析其结构特点。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6. 拓展:介绍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用、药用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和不足:1. 优点:(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2)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了对藻类植物结构特点的理解。

(4)总结环节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不足:(1)在讲解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时,涉及的内容较多,可能导致学生难以消化。

今后可以适当简化内容,突出重点。

(2)在实践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时,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考虑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研究。

(3)在拓展环节,介绍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时,内容较为有限。

今后可以增加更多实例,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改进措施1. 精简讲解内容,突出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作用。

高中生物海藻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海藻实验教案模板

####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海藻的基本结构、生长环境及其分类。

-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海藻细胞的结构。

- 理解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海藻的结构特征、分类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

- 难点:海藻的分类和显微镜下细胞结构的观察。

#### 教学准备-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海藻样品、清水、吸水纸、镊子、滴管、酒精灯、显微镜使用指南等。

- 学具:学生自备显微镜、记录纸、笔。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海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海藻的特点。

- 提问:海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海藻有哪些种类?##### 二、实验操作1. 观察海藻样品:-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海藻样品。

- 学生用镊子取少量海藻,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 学生用滴管吸取少量海藻,滴在载玻片上,覆盖盖玻片。

-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海藻细胞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海藻分类:- 教师讲解海藻的分类方法,包括藻类、苔藓类、蕨类等。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对海藻进行分类。

##### 三、讨论与分析-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海藻结构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海藻的分类依据。

- 学生讨论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四、实验总结- 教师总结实验内容,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学生总结实验收获,提出问题或建议。

#### 课后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及结论。

- 收集有关海藻的资料,了解海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

- 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海底探险教案:观察海藻的生长过程

海底探险教案:观察海藻的生长过程

海底探险教案:观察海藻的生长过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海藻的基本生物学知识。

2、了解和掌握海藻的生长过程。

3、探索和实践科学观察和实验室技能。

4、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多样性、生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

二、教学内容:1、海藻的概述。

2、海藻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3、海藻的生长过程。

4、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5、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1、了解和掌握海藻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2、了解和掌握海藻的生长过程。

3、探索和实践科学观察和实验室技能。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引导学生了解海藻的适应性和环境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和展示。

2、交互式模拟和实践。

3、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

4、在线观察和分析。

1、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海藻多样性和生命多样性来引导学生对海藻的兴趣。

2、讲授:讲解海藻的基本概述、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并通过互动式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探索和了解海藻生长的条件、适应和环境影响,以及科学观察和采样技能的应用。

4、数据分析:通过在线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准确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并推断与统计。

5、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可持续发展。

七、教学资源:1、海洋生态系统模拟器。

2、海藻生长的实验用品和设备。

3、科学观察和分析软件。

4、海洋生物学图书和多媒体资料。

八、评估与反思:1、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来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科学技能应用。

2、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教学反思:海洋生物学是一个多样性和增长领域,而海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课程通过结合基本的海藻生物学知识、多媒体展示、小组实验和在线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海藻的生长过程、适应性和环境影响,以及相关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室技能。

初中生物藻类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藻类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藻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3. 能够通过观察藻类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初步分类。

教学内容:
1. 藻类的概念及作用;
2. 藻类的基本特征:无根、茎、叶;体细胞均匀分布;有色素体,能合成有机物质等;
3. 藻类的分类:藻类按细胞结构和生活形态可分为藻藻和红藻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藻类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藻类的基本特征,包括无根、茎、叶等;
2. 讲解藻类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藻类的不同种类。

三、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藻类标本,通过观察藻类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藻类的分类方法及特征。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藻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的重要性。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图书或互联网查找不同种类藻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简要描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藻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藻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认识藻类幼儿园教案

认识藻类幼儿园教案

认识藻类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藻类的基本生物特征。

2.掌握藻类的分类及其代表种。

3.了解藻类的生态作用。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

2.藻类图片及标本。

3.活的藻类。

4.相关书籍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或浮游生物的图片或标本,让幼儿们感受到藻类的存在。

随后,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东西?•它们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出藻类这一生物群体。

2. 认知环节通过PPT课件和实物让幼儿们认识藻类的特征和分类,并让其领略它们的美丽。

2.1 藻类的特征•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有些生长在湿地或岩屑上。

•基本上都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体结构简单的生物。

•一些藻类具有与植物类似的叶、茎和根。

2.2 藻类的分类•绿藻类:如海洋藻类、木腐藻类等。

•红藻类:红藻、裙边藻、海带等。

•黄褐藻类:如石脂藻、扁平褐藻等。

2.3 藻类的代表种•绿藻类:海洋藻类、木腐藻类。

•红藻类:红藻、海带、裙边藻。

•黄褐藻类:石脂藻、扁平褐藻。

3. 实践环节让幼儿们观察一些活的藻类,并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藻类的细胞结构和变异。

4. 拓展环节让幼儿了解藻类的生态作用。

•藻类是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供其他生物使用。

•藻类的分布与水的氧含量、水温和光照强度等有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幼儿们以一种新的方式认识了环境中存在的藻类。

通过实物观察和PPT讲解,幼儿们能够了解藻类的特征、分类及其代表种,并加深对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知。

同时,培养幼儿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环保的意识。

初中生物教案藻类

初中生物教案藻类

初中生物教案藻类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藻类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描述藻类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3. 熟悉几种常见的藻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藻类的定义和特点;
2. 藻类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3. 几种常见的藻类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藻类的定义、特点、分类、生活方式以及几种常见的藻类;
2. 准备实验器材,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供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单介绍藻类,引发学生对藻类的兴趣;
2. 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自己所了解的藻类,并分享给大家。

二、学习(30分钟)
1. 通过PPT课件介绍藻类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类藻类的基本原则,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藻类;
3. 分组讨论不同种类的藻类的生活方式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15分钟)
1. 学生观察实验室里准备好的不同种类的藻类;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归纳藻类的特点和分类。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展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关注和热爱。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藻类的小文章,介绍藻类的分类、生活方式以及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藻类的定义和特点,还培养了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幼儿园海藻的教案

幼儿园海藻的教案

幼儿园海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藻的植物特征;2.培养幼儿园孩子对海洋生态的兴趣;3.培养幼儿园孩子的观察、分析、综合、推理能力;4.建立幼儿园孩子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海藻的概念和分类;2.海藻的外形和结构;3.海藻的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4.海藻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观察海藻的形态和结构1.准备海藻样本,让幼儿们亲自观察海藻;2.我们可以开展“抓海藻”采集活动,让孩子们亲自触摸、抓取、观察海藻的生活方式和特征;3.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海藻标本,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海藻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步:了解海藻的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1.通过课堂图片、视频等介绍海藻的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让孩子们了解海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习性;2.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海藻生境,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海藻的生长环境。

第三步:探讨海藻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1.引导孩子们想象海洋中海藻的作用,例如保护海岸线、维护水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2.通过互动游戏、学习视频和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海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海洋生态对人类有着怎样的作用;3.对海洋垃圾污染的情况进行探讨。

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维护海洋环境。

第四步:创意表现1.设置简单海藻绘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意表现;2.小组PPT展示,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展示海洋生态的特点,以及自己的保护海洋提案;3.可以通过手工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个极简海藻艺术品。

让孩子们从多个方面深入感受和理解海洋生命的伟大特征。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师和孩子的观察和互动,评价孩子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1. 着重了解孩子们海藻的概念、分类、形态、生态作用; 2. 活动是否独立思考,能够综合提出对海洋环境的提案; 3. 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听课笔记是否详细和有落实; 4. 通过可能的测试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实用的应用技巧和知识。

海藻学教案

海藻学教案

海藻学教案李晓丽海藻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藻类、海藻及海藻学藻类是一群最简单、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它们的历史可能延伸到了31亿年前地球历史的前寒武纪。

由于它们不开花,不结实,是用孢子进行繁殖,故属于孢子植物范畴(或隐花植物范畴)。

藻类种类繁多,已记载的有两万四千多种,根据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一书中把藻类的拉丁文定为Algae,目前仍沿用此名。

藻类分布的范围很广,凡潮湿的地带到水域都有它们的分布,生长在海洋的藻类称为海藻,即Seaweed。

海藻种类很多,生物量很大,是重要的海洋资源。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藻类的生物学知识,建立了一门独立的藻类生物学,简称为藻类学(Phycology)。

它包括藻类的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生态、分类等方面的科学。

藻类的识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1. 营养体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区别, 藻体全身都有吸收养料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虽然一些藻类在外型上出现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 但从基本构造来看, 仅仅是由一些稍有分化的细胞组成薄壁组织状的构造, 这样的藻体称为叶状体, 菌类植物虽也属于叶状体范畴, 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 而菌类植物不具有叶绿素。

2. 生殖结构藻类植物的生殖结构很简单, 基本构造是单细胞的孢子, 或是合子, 虽然藻类与菌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同属孢子植物范畴, 在某些高等藻类也有多细胞的生殖结构, 不过全部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没有类似苔藓、蕨类在生殖细胞外还有起保护作用的营养细胞。

3. 发生藻类的孢子或通过结合,形成的合子都是以单细胞形态离开母体而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的, 不像其他高等植物那样, 在卵受精后先在母体内发育成多细胞的胚。

综合以上三点, 可以给藻类简单定义为: 藻类是无胚的、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第二节藻类的习性与分布1. 海藻:褐藻和红藻的绝大多数种类为海生底栖藻类, 许多大型绿藻如石莼属、浒苔属也能生长在岸边的浅水中。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⑵知道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⑵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
重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藻类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细胞结构。

三、教学过程
2、那么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图片展示“海洋赤潮”,淡水中形成的“水
华”,并请学生阅读教材中
的资料,分析赤潮和水华形成的原因。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大家有没有想过“赤潮”
和“水华”的形成根源在
哪里呢?我们该怎么做才
能避免发生这种现象?
阅读资料并分析原
因。

讨论分析,回答一些具体措施,并能
想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

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保护
环境。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
概括能力,使学生知道赤潮和水华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实
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迁
移。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实现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迁移。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 生存环境
组成
结构特点
大多生活在水中 没有根、茎、叶 多数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3J03B 学分:1 周学时:2总学时:17开课学期: 3.1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Algae and Algae Cultivate适用专业:水产养殖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普通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海洋学等网络课程地址: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水产系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是生物类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栽培海藻的分类地位、形态构造、分布和基本特征,熟悉海藻的栽培技术措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计划中的专业课。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栽培海藻的生物特性,包括栽培对象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生理活动、繁殖、生活史等。

熟悉海藻的栽培技术措施,为了提高栽培对象的生产力,必须有针对性地掌握栽培对象及其最合适的生产技术措施。

掌握当前栽培海藻在防治病害、新品种的培育、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并且了解国内外海藻栽培的生产科研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4个门栽培海藻的分类地位、形态构造、分布和基本特征,熟悉海藻的栽培技术措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栽培海藻的生物特性,包括栽培对象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生理活动、繁殖、生活史等知识,熟悉海藻的栽培技术措施,为了提高栽培对象的生产力,必须有针对性地掌握栽培对象及其最合适的生产技术措施。

掌握当前栽培海藻在防治病害、新品种的培育、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能力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在今后工作中应用。

素质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学生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认识海藻教案

认识海藻教案

认识海藻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海藻教学目标:1. 了解海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海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掌握海藻的分类方法;2. 理解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海藻标本或图片;2. PPT或黑板;3. 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海藻,引发学生对海藻的兴趣。

知识讲解:2.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海藻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3. 分别介绍红藻、褐藻和绿藻的特点和代表物种,并展示相关图片或标本。

讨论与互动:4.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列举出相关例子。

5. 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实践活动:6. 给予学生一些海藻的样本或图片,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尝试根据特征将其分类。

7. 学生可以利用图册或互联网资源来辅助他们的分类工作。

总结与延伸:8. 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让他们总结海藻的分类方法,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9. 引导学生思考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讨论。

10. 鼓励学生提出保护海藻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作业布置:1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海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海报,展示他们对海藻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教学反思:1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海藻的研究进展和保护措施;2.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系统,实地观察和学习海藻的分布和作用;3. 引导学生进行海藻的科学实验,探究其生长条件和适应性。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海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认识海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藻学教案李晓丽海藻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藻类、海藻及海藻学藻类是一群最简单、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它们的历史可能延伸到了31亿年前地球历史的前寒武纪。

由于它们不开花,不结实,是用孢子进行繁殖,故属于孢子植物范畴(或隐花植物范畴)。

藻类种类繁多,已记载的有两万四千多种,根据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一书中把藻类的拉丁文定为Algae,目前仍沿用此名。

藻类分布的范围很广,凡潮湿的地带到水域都有它们的分布,生长在海洋的藻类称为海藻,即Seaweed。

海藻种类很多,生物量很大,是重要的海洋资源。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藻类的生物学知识,建立了一门独立的藻类生物学,简称为藻类学(Phycology)。

它包括藻类的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生态、分类等方面的科学。

藻类的识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1. 营养体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区别, 藻体全身都有吸收养料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虽然一些藻类在外型上出现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 但从基本构造来看, 仅仅是由一些稍有分化的细胞组成薄壁组织状的构造, 这样的藻体称为叶状体, 菌类植物虽也属于叶状体范畴, 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 而菌类植物不具有叶绿素。

2. 生殖结构藻类植物的生殖结构很简单, 基本构造是单细胞的孢子, 或是合子, 虽然藻类与菌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同属孢子植物范畴, 在某些高等藻类也有多细胞的生殖结构, 不过全部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没有类似苔藓、蕨类在生殖细胞外还有起保护作用的营养细胞。

3. 发生藻类的孢子或通过结合,形成的合子都是以单细胞形态离开母体而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的, 不像其他高等植物那样, 在卵受精后先在母体内发育成多细胞的胚。

综合以上三点, 可以给藻类简单定义为: 藻类是无胚的、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第二节藻类的习性与分布1. 海藻:褐藻和红藻的绝大多数种类为海生底栖藻类, 许多大型绿藻如石莼属、浒苔属也能生长在岸边的浅水中。

2. 淡水藻类:许多藻类生长在湖泊、池塘、溪水、河流乃至沟渠内, 这些藻类如黄藻、绿藻、金藻、蓝藻、隐藻等。

3. 其他藻类:分布在土壤中的藻类, 如一些绿藻、蓝藻、硅藻、黄藻。

气生藻类如一些蓝藻、绿藻。

此外, 还有共生藻类、寄生藻类等。

第三节海藻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及生活史一、海藻的形态各异,大小也有很大的差别,小到直径仅1微米的绿藻,大到长70米的大型褐藻。

海藻的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各门海藻的体制的类型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游动式:藻体有鞭毛,能游动。

游动的单细胞:是自养生物的最古老类型, 无细胞壁, 可以改变形态或有固定形态的表质膜或囊壳。

游动的群体:由固定数目或不定数目的游动细胞集生的群体,常呈球形或直链状,群体有或不具胶被。

2. 不定群体式:由浮动式的藻体演化而来,藻体不具鞭毛,群体或树状分枝,或具胶被,细胞数目不定,不规则地分散在其中或仅排列在胶被四周。

3. 球状体:单细胞或定形群体,细胞结构和游动的单细胞相同,但不具鞭毛,细胞多样化,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等。

定形群体是由一定数目的细胞组成一定形态和结构的群体,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原始定形群体,群体细胞必须分离,由残存的母细胞壁或分泌的胶质连接形成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另一种为真性定形群体,群体细胞彼此直接由它们的细胞壁连接形成一定形态和结构,也有许多细胞连成大型群体的。

4. 丝状体:藻体呈丝状,是由细胞向一个方向分裂互相连接一行的丝状体称简单丝状体。

分枝丝状体是由丝状体的一个细胞向侧面突出与主轴分离隔成的分枝。

有单条丝状体和分枝丝状体两种。

5. 异丝体:丝状藻体出现分化,一部分卧生,附着基层上,另一部分直立向上。

6. 管状体:藻体为多核管状的单细胞体,是因细胞核经常分裂却又不产生横壁,因此,整个藻体除生殖时期外仅由一个细胞组成。

有的多核细胞分裂为多细胞多核体。

多核管状体可形成外型复杂的大型藻体。

7. 膜状体有假膜体和真膜体,假膜体的横切面好象是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实际上,是由许多丝状体侧面紧密结合而成的假膜状构造,又有单轴假膜体和多轴假膜体之分,单轴假膜体是由一个中轴分枝而成的膜状体,而多轴假膜体是由多个中轴分支而成的。

真膜体由丝状体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细胞向多方面分裂而成为叶状体的构造。

真膜体是由单层、双层及多层细胞构成。

膜状体是藻类体制中最高级进化的类型。

有些种类外形上具有主轴、分枝、叶状等形态上的分化,内部细胞不但形态上不同,还具备了不同的生理功能,如表皮细胞、同化作用细胞、髓部细胞、粘液细胞、筛管细胞等。

二、海藻的细胞构造与高等植物的细胞基本相似,皆由原生质体构成,原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主要部分。

根据海藻细胞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色素体和各种特化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仍处于细胞进化的原始阶段,其结构比真核细胞简单得多,原核细胞中虽有色素和核物质,但没有特定的膜包被,没有形成具一定形态的色素体和细胞核。

因此,作为原核细胞只有一个质膜系统,没有细胞器存在。

原绿藻和蓝藻属原核细胞,其他海藻都是真核细胞。

1. 细胞壁:藻体细胞除生殖细胞不具细胞壁外,一般都有细胞壁。

它是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所构成,包围于细胞质的最外一层。

在各门类海藻细胞壁的组成和构造是不相同的:绿藻门海藻的细胞壁外层为果胶质,内层为纤维素;褐藻类细胞壁外层为褐藻胶;红藻类细胞壁外层为琼胶或卡拉胶或海萝胶,这些藻胶质都属亲水胶体,吸水性强,加热则溶于水中,冷却后呈凝胶状态,在工业上用途十分广泛。

2. 细胞质:是藻体细胞的主要生活物质之一,它能产生各种生命现象,如生长、刺激、反应、营养和呼吸等,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粘液状的胶体,与水不相混合,一般在幼年藻类的细胞中,细胞质充满着整个细胞,但随着细胞的不断成长,在细胞质中形成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空泡,其内贮存着泡液,故称液泡,有的藻类由于液泡不断合并而增大体积,细胞质被挤向四周而紧贴着细胞壁,例如松藻属(Codium)、羽藻属(Bryopsis)。

3. 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体积一般占整个细胞体积的十分之一。

一般在细胞中只有一个核,也有两个以上的,有的幼小细胞中只有一个核,但老细胞则有1-2个以上的核,也有些藻类是具有多核的,如松藻属和羽藻属。

蓝藻门藻类属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的结构,但有些构成核的物质即核质。

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重大作用,如果细胞失去细胞核,则新陈代谢就不正常,也不能正常生长和进行分裂,最后必导致死亡。

4. 色素体及色素:色素体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除蓝藻和原绿藻以外,藻类细胞都具色素体。

在通常情况下,把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光合器称为叶绿体,如绿藻门、高等植物的光合器是叶绿体,其余藻类的光合器则称为色素体。

色素体的色彩可以稳定遗传,可以根据色素体的形态推断藻体生活状态,色素体解体则说明藻类死亡。

色素体的形态很多,有杯状、盘状、星状、螺旋带状、片状等。

其中,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一般为杯状,红藻类原始红藻纲色素体一般为星状。

具有网状、粒状色素体的种类进化程度较高。

色素体在细胞内的位置不同,位于细胞中心的称为轴生,位于细胞周围的称为侧生(周生)。

多数绿藻和少数褐藻和红藻的色素体内含有一个或几个蛋白核。

具有侧生色素体的种类比轴生色素体的种类高等,侧生种类的色素体可以移动。

色素体上出现蛋白核的种类较低等,高等的种类有专门的合成器。

蛋白核的构造在绿藻中常见,少数褐藻、红藻中也有。

色素体内部有许多膜和色素体纵轴平行排列,构成色素体的片层系统(lamella)。

片层是由双层膜组成的囊状构造类囊体(thylakoid)组成,叶绿素均匀地分布在片层上。

各门藻类中每个片层所包含的类囊体数目不一样,红藻只有一个,绿藻2-6个或多个,褐藻2-6个。

色素体是由各种色素组成的,藻类的主要色素有四类: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叶绿素有五种,即叶绿素a、b、c、d、e。

藻类都有叶绿素a,绿藻都有叶绿素b,褐藻有叶绿素c,叶绿素d只存在于红藻中,而叶绿素只见于少量黄藻。

β-胡萝卜素存在于各门藻类中,绿藻除了β-胡萝卜素外还有α-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

叶黄素的种类很多,各门藻类中所含的叶黄素也不同。

藻胆素包括藻红素和藻蓝素,只存在于红藻和蓝藻中。

5. 贮藏物质由于各门藻类色素组成不同,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转变成的储藏物质也不同,大多数藻类的储藏物质为淀粉或与淀粉类似的物质,但分子结构不同。

绿藻的储藏物质为淀粉,遇碘呈蓝色。

褐藻、红藻、蓝藻的贮藏物质分别为褐藻淀粉、红藻淀粉和蓝藻淀粉,褐藻除了褐藻淀粉以外,还有甘露醇和褐藻胶等。

6. 运动细胞及鞭毛:除了红藻和蓝藻外,其它的藻类在生活史中都有运动阶段,或营养体本身或生殖时产生的孢子,鞭毛的长度、数目、着生部位及其构造都是分门的依据。

根据其表面附属物的构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尾鞭型(Acvonematic type),其鞭毛表面光滑,不具微小茸毛,一为茸鞭型(Pleuronematic type),其鞭毛表面具有微小茸毛,茸毛呈放射状排列。

茸毛呈单行排列的为单茸鞭型,茸毛为侧生两行排列的位双茸鞭型。

绿藻的鞭毛为尾鞭型,通常两条等长,生于细胞前端,褐藻的细胞具有茸鞭型的鞭毛和尾鞭型的鞭毛,鞭毛通常不等长,着生于细胞的侧面。

鞭毛有精细的鞭毛器构造,每条鞭毛基部有一个颗粒,称为基粒或生毛体,两个生毛体之间有一纤细的副连丝相连,其中一个生毛体由一条纤细的根丝体连接中心体,中心体又有细丝与核仁相连,鞭毛的形成直接与生毛体和中心体有关。

鞭毛的构造为显著的微管排列形式,在电镜下观察,鞭毛的微管排列为“9+2”形式,即两根为中心微管,九根为周微管。

三、海藻的繁殖及生活史(一)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

1.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一种不通过任何生殖细胞进行繁殖的方法,如许多单细胞种类,营养繁殖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的。

群体和丝状体类型,其藻体一部分断裂,脱离母体长成一新藻体。

2.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无性孢子进行的,无性孢子的种类很多,有动孢子(游孢子)、不动孢子、休眠孢子、似亲孢子、四分孢子、内生孢子和外生孢子等,孢子是由营养细胞直接产生,或有特殊的孢子囊产生,每个细胞通常可产生多个孢子,孢子直接萌发或经过休眠期萌发为一个新藻体。

3. 有性生殖:有些藻类迄今尚未发现其有有性生殖,如蓝藻。

有性生殖有三种类型,即同配生殖(Isogamy),两个结合的配子形态、大小完全相同。

异配生殖(Anisogamy),两个结合的配子,形状相似,大小不同,一种个体较大,活动力弱,叫雌配子,另一种个体小,活动力强,叫雄配子,雌雄配子相互配合为合子,最后一种较高等的叫卵式生殖(Oogamy),相配合的两个配子形态、大小都不同,雄性配子个体小,数目多,称为精子,雌性配子个体大,一般只有一个,称为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