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萘基)马来酰亚胺/St细乳液共聚合研究
N_甲基_丁酯基_马来酰亚胺_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第18卷第3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 l.18,N o.3 2002年5月POLYM ER M AT 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 ay2002 N-(A-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合研究X艾娇艳,刘朋生,周述璋(湘潭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以AI BN为引发剂在氯仿溶剂中成功地合成了耐热型聚苯乙烯-苯乙烯/N-(A-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St-co-BA M)。
通过IR、T G、DT A对共聚物的表征,研究了其耐热性能;讨论了单体全程配比、温度、引发剂浓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测得共聚合总活化能E a=76.2kJ/mo l,共聚合增长活化能E p=13.4kJ/mo l,比一般的正常乙烯基单体E p值小。
关键词:N-(A-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耐热型聚苯乙烯;自由基共聚中图分类号:T Q316.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2)03-0196-03 聚苯乙烯(PSt)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但热稳定性差,对PSt进行改性,如提高耐热性是提高使用性能的要求之一。
在聚合物主链和/或侧链引入极性或刚性基团,可以提高热变形温度。
耐热型聚苯乙烯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受到重视。
在已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常常选用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N-取代马来酰亚胺等与苯乙烯共聚或用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物与PSt共混,以提高热变形温度。
与马来酰亚胺单体共聚是已取得成功的途径之一[1~3],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在国外已有工业化生产作为耐热型树脂或耐热共混改性剂使用。
本文报道N-(A-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BAM)与苯乙烯共聚合及改性聚苯乙烯耐热性研究结果。
N-(A-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聚苯乙烯,聚合物主链引入1,2-二取代酰亚胺环状结构,侧基引入极性酯基,所以不但能改善聚苯乙烯的耐热性能(比N-烷基取代/苯乙烯共聚物好[4]),而且其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力学性能、透明性能比相应的苯基取代共聚物优良。
N-(1-萘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N.1 萘基) (. 马来酰亚胺含量的增加 , 共聚物的耐热性也获得提高 。 关键词 : .1 萘基 ) N (. 马来酰 亚胺 ; 合成 ; 表征 ; 工艺条件 中图分类号 : Q 1 . ; 2 . T 3 6 3TQ33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9 2 9 20 )5 0 5 4 10 —9 3 ( 0 80 —0 1 —0
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 乙
烯/ N一( 一 1 萘基) 马来酰亚胺。 并对其热性能进行了
研究。
2 实 验
和酰亚胺的环状结构能够有效的限制分子链 的旋转 ,
有很强的刚性, N一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物最显著的 特点是 它具 有很 高的热 降解温 度和 玻璃 化转变 温
St dy n u o Copo y e i a i n l m r z to
0 N - 一 pht l a e m i e s y e f 1 Na hy m l i d / t r ne
WANG Gu -in oxa g,C N Qin,HE B n h n HE a i -o g
e p r me a r s ls ho x e i nt 1 e u t s w t at he he ma s a iiy f he o o y e wil e mp o e wih h i — h t t r l t b lt o t c p l m r l b i r v d t t e n c e s o 1n p h ma e m ie. r a e f N- - a ht yl l i d
绝缘 材 料 20 , 15 08 4 ( )
王国祥等: 一1萘基) N(一 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1 5
有机稳定剂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
有机稳定剂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傅松平、关键词;有机锡稳定剂、铅系稳定剂、钡锌稳定剂、钙锌稳定剂。
N—苯基马来酰亚胺在钙锌稳定剂中的复配应用。
N—苯基马来酰亚胺分子式:C10H7NO2、分子量: 173.17、外观特征:浅黄色的晶体,它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基稳定剂。
一.前言当前PVC稳定剂市场品种有很多,有机锡稳定剂、铅系稳定剂、钡锌稳定剂、钙锌稳定剂。
但有机化合物稳定剂代表着稳定剂的最终发展方向。
有机化合物稳定剂现在只有美国CHEMTURA公司生产。
但有机化合物稳定剂在现阶段还是研究开发阶段,还不能独当一面,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使用。
其稳定性可以和铅系稳定剂相比,并且它的的生产加工温度面比较宽,又不含重金属。
也不产生析出,是一种理想的稳定剂。
有机化合物稳定剂和钙锌复合搭配,这无疑是一种发展,生产前景很乐观。
因为有机化合稳定剂具有很好的广普性和适应性,并将钙锌稳定剂和有机化合物稳定剂进行复合搭配,无疑会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
并能保证初期热稳定性和长期的热稳定性。
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Ca/Zn热稳定剂复配其热稳定性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对钙锌稳定剂的更新换代和改善钙锌稳定剂在应用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PVC产品不仅耐热性能有较大提高,而且加工性、相容性、耐冲击性能均有所提高。
实验数据得我们将N—苯基马来酰亚胺加入本厂的稳定剂中(加入量为5%)进行混合。
在185℃恒温油浴箱35min时,加入N—苯基马来酰亚胺只是微黄而没有分解,其他的二组在在185℃恒温油浴箱35min时都已经分解变色。
图为在185℃恒温油浴箱35min时加入N—苯基马来酰亚胺只是微黄而没有分解二.产品介绍N—苯基马来酰亚胺,是一种刚性耐热单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和甲苯,从其结构上可以看出,其物质嵌入高分子链中可以增加链的内旋阻力,从而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
溶解情况:难溶于水、石油醚,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特别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苯。
N_丁基马来酰亚胺_苯乙烯共聚合机理研究
[ M ] 0 = 0. 3mol/ L; [ K PS] = 0. 5mol/ L; [ SDS] = 0. 21mol/ L; [ PTL] = 0. 28mol/ L; 图中曲线旁数据为 f1 值 图1 N BMI/ St 微乳液共聚合中速率常数 - 聚合温度曲线
2. 2. 2 单体配比的影响 图 2 为单体配比对共聚合速率的影响曲线。 由图可见, 该体系中共聚合速率在 f1 ∀ 0. 55 时出 现峰值。在微乳液聚合体系中, 同时存在 NBM I、 St 两种自 由单体 和 n ( NBM I ) n ( St ) = 1 1 的 CT C 。从理论上考虑, 若共聚反应初期只有 CT C 参与反应 , 则共 聚速 率峰值 应出现 在 f 1 = 0. 50 处, 因为此时 CT C 浓度最大。而实验所得的 f1 = 0. 55, 这说明在共聚合体系中, 除有 CT C 参与反 应外 , 还有部分自由单体参与增长反应。
图 3 单体配比对 NBMI/ St 共聚物组成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2. 4 NBM I/ St 微乳液共聚合机理研究 按照自由单体机理, 共聚合时两种单体交替 增长的速率远大于均聚速率, 因而低转化率下所 得共聚物中两单体的摩尔组成应近似为 1 1 。而 按照络合物机理 , 两种单体进行共聚合时, 在低转 化率下所生成的共聚物应具有严格的交替结构, 并且, 共聚合速率应在单体配比 F1 = 1 1 时出现 最大值。但在 NBM I( M 1 ) 和 St ( M 2 ) 的微乳液共 聚中 , 我们发现 : 共聚反应总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均 随单体配比出现最小值, 最大共聚合速率出现在
收稿日期 : 1999- 10- 22 作者简介 : 赵优良 ( 1975- ) , 男 , 湖南双峰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马 来 酰亚胺微乳液聚合及共聚改性研究 , 至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 上 发表论文 10 篇。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用 N 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聚苯 乙烯共聚合 一
( P ) 顺 丁烯二酸酐与苯胺按文献【制备, N MI由 2 ] 并 用乙醇重结晶精制 。 1 MI t . NP / 共聚物 乳 液的合成 2 s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 :1 ( )在 5 0 L的四口 0m 瓶 中加 入 79 .%的 十二 烷基 硫 酸 钠去 离 子水 溶液 2 m 、 P 与 s 混合单体总量的 2 , 5 L N MI t 3 / 室温下搅 拌 0 h 使单体完全溶解 , ., 5 得到单体乳化液。 () 2 在装有搅拌 器 、 度计 、 温 球形 冷凝管的 20 5mL的 四 口瓶 中加入 7 的十 二烷 基硫酸 钠 . 9 去离子水溶液 3 m , P 与 s 混合单体总量 0 L N MI t 的 1 ,0 下搅拌溶解均匀后 ,加入 3 %过硫 / 4 ̄ 3 C . 6
第2 8卷第 3期
21 00年 9 月
胶体 与聚合物
C ie eJu a f oli p lme hn s r l l d& oy r on o C o
Vo .8 No3 1 . 2 S p 2 1 e. 00
DO :0 99 .s.0 91 1. 1. .0 I . 6  ̄i n10 -852 00 0 5 13 s 0 3
过滤即为所制备的聚合物的乳液。 1 MI t共聚物 乳液 性能表 征 . NP / 3 S 1. . 1乳液聚合稳定性 3 收集乳液聚合中产生 的
PMMA的微乳液聚合、水凝胶及微凝胶的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PMMA的微乳液聚合、水凝胶及微凝胶的研究姓名:姜琬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指导教师:府寿宽2001.11.19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改进的微乳液聚合,由微乳液聚合制得的PMMA纳米微球的微观结构,纳米级高分子物理水凝胶及纳米级商分子反应性微凝胶。
具体内容包括:改进的徽巍波聚合的反瘦过程的研究利用RCI(REACTIONCALORIMETRY)…一一种能在等温及绝热条件下操作的实验室反应器,通过测定热量数据及常数,进行了量热记录,证明了本课题组提出的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反应速率,有扩大规模制备的实际可操作性。
徽乳液聚合PMMA的结构s性能关系的研究1.发现由传统的或改进的微乳液聚合制得的PMMA的T。
比常规PMMA的T。
高出近200C。
制备得到的样品粒径越小,问规度越高,聚合物的T。
越高。
2.对三种乳化体系微乳液聚合PMMA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笋酝泼现由微乳液聚合制得的样品具有较高的问规度(56--60%),而且与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
传统与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得的样品由于在增长中分子链取向受到了一定限制,都表现出与无规聚合物PMMA不同的链构型和热性质。
在DSC扫描过程中出现的位于T。
附近的放热峰是纳米粒子的极小尺寸而导致的烧结效应所致。
‘J3.传统微乳液聚合制得的样品由于骨架构象能高于改进微乳液聚合制得样品的骨架构象能而表现出第一次DSC扫描过程中的较高的L;同样由于这个高的骨架构象能,导致用氯仿破坏微胶粒的构象后,传统微乳液聚合样品的Tt下降比改进微乳液聚合样品T。
下降得多,但两者都达到一个相近的T。
,比普通PMMA高出近20。
C的T。
值(与粒径有关)。
4.加入链转移剂SH对微乳液聚合物的问规度1T和Tl的影响都较大,发现此时微乳液样品PMMA已接近于无规聚合物PMMA的性质。
PMMA水凝皎的形液及共聚水凝骏形减的研究1.发现对于PMMA改进的微乳液聚合在70。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进展摘要:叙述了国内外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几种制备方法,论述了其作为新一代树脂耐热改性剂在ABS及PVC树脂改性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1引言N-苯基马来酰亚胺(N—phenyl maleimide)简称N—PMI,是一种浅黄色的片状晶体,熔点88~90℃。
N-苯基马来酰亚胺首先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日本作为防污剂应用到轮船上。
由于N-苯基马来酰亚胺是一种强的亲二烯体,从其结构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具有1,2一二取代乙烯基结构的五元环状单体,将其嵌入高分子链中可以增加链的内旋阻力,从而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
日本触媒化学公司经过10年对树脂改性剂的研究开发,于1981年将N—PMI作为ABS树脂的耐热改性剂,N-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的ABS树脂不仅其耐热性能有较大提高,而且加工性、相容性、耐冲击性能均保持良好。
另外,将N—PMI添加到PVC树脂中可使其软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提高,其加工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N—PMI除了作为改性剂之外,还可用作聚丙烯、聚氯乙烯的交联剂,用于制造粘合剂,改善金属和橡胶的粘合作用,还可用作农药、医药的原料,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日本触媒公司、三井东压公司、大八公司、日立化成等都已建立工业化的生产装置,而且DOW化学公司及巴斯夫和孟山都等早已有耐热ABS树脂商品投放市场。
我国ABS树脂工业比较落后,汽车、电子行业需要的耐热ABS树脂完全依靠进口,作为ABS树脂耐热改性剂N—PMI的开发也起步很晚。
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兰化有机厂、清华紫光及西北化工研究院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3 N-PMI的应用3.1耐热改性剂3.1.1 ABS树脂的耐热改性N—PMI主要用作ABS树脂的耐热改性剂,可以提高ABS树脂的软化点。
N—PMI作为共聚单体在ABS树脂中加入1%,热变形温度可提高2℃;10%的N—PMI与ABS树脂共混,可制得超耐热ABS树脂,其耐热温度可达125~130℃。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共聚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共聚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一、研究背景
N-苯基马来酰亚胺(N-Phthalimide,简称N-PI)作为一种新型的共聚反应单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等特殊性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前景。
苯乙烯(Styrene,简称St)作为聚合反应中的典型单体,在塑料、橡胶、粘合剂、涂料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N-PI与St共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聚合过程中单体参与的
比例、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为合成高性能共聚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
数据。
三、研究思路
(1)文献调研:收集、综述已有文献,了解N-PI与St共聚合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实验设计:探究N-PI与St共聚合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参数,以优化共聚反应。
(3)反应机理研究:运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解析反应机理和共聚物的结构。
(4)聚合物性能测试: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
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N-PI与St共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探究共聚物的结构、
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等特性,同时为合成其他共聚物提供参考依据。
五、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还能够对于提高N-PI与St共聚物材料的性能和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等规聚丙烯接枝N-(1-萘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其结晶形态研究
FI T R采用 BoR dF S 6O i- a T 0 O傅 里叶 红外光 谱仪 测定 ,K r 片 ;DS 由 NE Z C B 压 C T SH DS 0 示差扫 描量 热 扫描 仪 测定 ,样 品均 在 N2 C2 4型 保护 下 以 1 "/ i 0Cr n的速 率从 2 " a 5C升温 至 20 ,测其升 温 曲线 ; 在 2 0 0℃ 0 ℃下停 留 2mi,然 后 以 1" ri 0 n 0C/ n的速率 降温 至 2 ℃ , a 5 测其 降温 曲线 。XR 采 用 Rgk / x20 D iauD ma-50型 X 射线 衍射 仪测 定 。 . 23 N.1萘 基)马 来酰 亚胺 ( M)的制 备 . (. NA 将 00mo 马来 酸 酐加 入 到 10 . 2 l 0 mL 甲苯 中 ,并 加入 00 mo . .2 l1萘胺 ,8 ℃ 下搅拌 ,反 0 应 1 加入 1 h后 L纯水 ,出现黄 色 沉淀 ,用 甲苯洗 涤 ,干燥 后得 黄色 针状 晶体 ,即 N (. .1萘
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N (. 基) . 萘 马来酰亚胺;等规聚 丙烯;接枝 率;结晶形 态 1
中图分类号:O6 1 文献标识码 : 3
1前
言
等规聚丙烯 ())具有优 良的结晶和机械性能,常用作功能高分子基质材料 ,其结晶 iP 】
形态 对功 能材 料 的性 能具 有重 要 影响 。荧光 标记 法…是研 究 聚合 物聚 集形 态 的有 效方法 , 但近 年来 ,对标 记聚 合物 的研 究表 明,随着其 标记 物含量 增 加 ,聚 合物 性质 将发 生变化 【。 2 】 为此 ,制 备保 持原 有聚 合物 性质 的标 记聚 合物 是用 荧光标 记法 研 究高聚 物 的关键 。 关于 酸酐 类接 枝 单体 改性 聚 丙烯【的研 究 已大量报 道 ,但对 酰亚 胺 类用 作接 枝单体 的 3 】 研 究 ,所 见报道 极 少 。聚 丙烯 接 枝改性 方 法有 多种 【,其 中溶 液 接枝 法 【具有 反应 温度 较 4 】 5 】 低 (1 ℃~ 4 ℃) 15 10 、副 反应 少 、降解 程度 低 、接 枝 率高等 优 点 。我们 采 用溶液 接 枝法 ,首
细乳液聚合法可聚合乳化剂制备高稳定性纳米色料的研究
细乳液聚合法可聚合乳化剂制备高稳定性纳米色料研究/刘涛等37细乳液聚合法可聚合乳化剂制备高稳定性纳米色料的研究刘涛1’2,李忠辉1,吴秋芳1,马新胜(1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摘要采用可聚合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十六酯羧酸钠(H EC l6),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包覆蒽醌溶剂蓝36染料的纳米色料。
系统研究了H E C l6的浓度对乳胶粒子粒径及分布、储存稳定性、耐电解质稳定性以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可聚合乳化剂纳米色料细乳液聚合一S t udy on Synt hes i s of N a nocol or a nt s w i t h H i gh St abi l i t y U si ng O ne K i nd of Pol ym er i za bl e E m ul si f i er vi a M i ni em ul si on Pol ym e r i z at i onLI U T a01”,L I Z honghui l,W U Q i uf an91,M A X i ns hen91 (1St at e R ese a r ch C e nt e r of Sup er f i ne Pow de r s E ng.,E ast C hi na U ni ve r si t y of Sci e nce and T e chnol ogy,Sha ngha i200237;2Sc hool of M at er i a l s Sci ence and E n gi ne er i n g,E ast C h i na U n i ver si t y of Sci ence and T e chnol ogy,Sha ngha i200237)A bs t ract N a nocol ora nt s w i t h hi g h s t ab i l i t y ar e pr epa r e d by m i ni em ul si on pol ym er i zat i on,i n w hi ch on e ki ndof pol ym eri zabl e em ul s i f i er H EC l6i s em pl oyed.T he ef f ect s of em ul s i f i er co ncen t r a t i on o n par t icl e s ize,part i cle s ize di s—t r i but i on,st or age s t abi l it y a nd f r e eze-t hr a w s t ab i l i t y of t he na noc ol or a nt s ar e s tud i e d.K ey w or ds pol ym eri zabl e em ul si f i er,nanoc ol or an t s,m i n i em ul s i on pol ym e ri z at i on细乳液聚合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乳液聚合方法[1],它是通过对单体乳液在高剪切作用下细乳得到粒径50~500nr n的单体细乳液,然后加入引发剂直接在单体液滴内引发聚合成核[2],得到纳米尺寸的粒子。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含结晶紫微球乳液的研究
由于其热和光稳定性较差 , 故只能用于桌面级喷墨
打 印。而要 获得 耐光 性好 、 饱 和度 高 的墨水 , 则要 使 用油溶 性染 料作 为 着色剂 来 配置 。但是 这类 油溶 性
下搅拌 1 0 m i n , 共进行 5 次反应 ( 表1 o第 1 次不含 此 后 结 晶 紫 和单 体 重 量 比分别 为 1 %、 2 %、 染料 , 难以制备水分散体系的墨水 。那么 , 将油溶性 结 晶紫 , %和 4 %。随后 , 混合物用高压均质机预乳化 5 m i n 颜料分散于水体系中 , 利用细乳液聚合 , 将油溶性染 3 机械搅拌( 4 0 0 r ・ m i n ) 升温至 7 0 ℃。最后 , 将 料包 覆 于 聚合 物 中制备 彩 色 乳液 , 则 既 能 克服 水 溶 后 , 溶 有过 硫 酸钾 ( 0 . 1 g) 的水 溶 液 1 0 mL加 入 到混 合 物 性染 料 耐 热 和光 稳定 性 差 的缺点 , 又 能制备 饱 和度 高、 色强度好的水体系环保型墨水 [ 6 - 8 驱散 , 且得到的乳液能直接应用 , 因此常被用于生产 涂料 、 粘合剂、 油漆等。在乳液聚合技术 中, 细乳液 聚合 因有助乳化剂 的加入 , 使传统 的乳液 聚合通过 质量迁移 , 由单体液滴 向乳胶粒子扩散的胶束成核 聚合 过 程 变 为 单 体 液 滴 直 接 成 为 聚合 场 所 进行 反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含结 晶紫微球乳液 的研究
杨 扬L ,刘春 苗 ,武光 军
( 1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法定证件 中心 ,北京 1 0 0 0 4 8 ; 2 . 证件防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北 京 1 0 0 0 4 8 ; 3 . 南开大学化学 学院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过硫酸钾为水溶性引发剂 ,利用细乳液聚合来制备含结晶紫油溶性染料功能化乳液 。反应完 成后 ,用称量法测定其转化率 ,用紫外一 可见光 吸收光谱进行表征 ,用动态光散射测试粒径 大小 ,并通过扫描电镜观 察 了纳米粒子形 貌,用T G 表征其热稳定性能 ,最终得到 了制备含结晶紫纳米聚合物微球彩色乳液的一般方法。
第六章 乳液聚合
(ii)单体液滴与M/P乳胶粒并存阶段:单体转化率
15-60%,随着引发剂和单体增溶胶束的消耗,M/P 乳胶粒数量不再增加,聚合速率保持恒定,而单体 逐渐消耗,单体液滴体积不断缩小,单体液滴数量 不断减少;单体液滴消失是是此阶段结束的标志。
(iii)单体液滴消失、M/P乳胶粒子内单体聚合阶段: M/P乳胶粒内单体得不到补充,聚合速率逐渐下降, 直至反应结束。
可以采用乳液聚合生产的高聚物有:聚氯乙烯及其共 聚物、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BS、SAN、聚醋酸乙烯 及其共聚物、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
乳化剂:能使油水混合物变成乳状液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通常是一些兼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亲油)的非 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按其结构可分四大类(以其 亲水基团类型分):
为什么乳液聚合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在乳液聚合中,初级自由基进入增溶胶束引发单体聚 合后,当另一个自由基进入时,两者立刻发生双基终止, 然后第三个自由基进入胶束,继续引发聚合。因此,每 一个胶束内要么只有一个自由基,要么没有自由基,从 统计角度看,由于胶束浓度很大,多在1014-1015个/mL, 而初级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较小,约为1013个/s mL,即平 均要间隔10-100s才会有自由基进入胶束,因此在第二 个自由基进入胶束以前,有足够的时间生成高分子量的 聚合产物,因此乳液聚合常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
第六章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
6.1 乳液聚合概述及乳液基本概念
乳液聚合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 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 行的聚合反应。
细乳液聚合制备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及其性能
维普资讯
第5 7卷
第 1 2期
化
工
学
报
( ia Ch n )
Vo . 7 No 1 I5 .2 De e e 2 0 e mb r 06
2O 年 1 06 2月
J u n l o C e c l I d sr a d En ie rn o ra f h mi n u ty n a g n e ig
L ig u X au , IB oa g UO Yn w 。 U Huj n L a fn
( p r n f C e c l n ic e c l n iern De at t hmi dB ohmi gn eig,Sae yL brtr fC e c l n ier g, me o aa a E ttKe aoaoyo hmi gnei aE n
2011年《石化技术》第18卷第1~4期总目次
超 (- 7 1 3)
采 用 “ 准 能 耗 ” 进 催 化 裂 化 装 置 用 能 … … … … … … … … … … … … … … … 田 慧 ,刘 建 ,张 敬敏 , 希 平(- 0 基 改 缪 14 )
钢 制 工 业 管 道 不 停 输 带 压 封堵 技术 应 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朱 成功 (— 4 1 4)
基 础 油 性 能 对齿 轮 油 的影 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鱼 鲲 ,李 云鹏 (— ) 45
低 渗 透 油 藏 活性 水驱 油物 理 模 拟 实 验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 江(— ) 4 9
2 1 年《 化技术》 1 01 石 第 8卷 第 14期 总 目次  ̄
・ . 工
2 年 《 0 石化技术》 1 卷第 14期 目次 1 1 第 8 ~ 总
研 究 ・ 发 开
H 13大 孔 树 脂 对 对 硝 基 苯 酚 吸 附行 为 的研 究 … … … … … … … … … … … … … 朱桂 琴 , 晓 燕 ,赵 一0 焦 MC 2 M一 2分 子 筛 用 于 苯 与 丙 烯 烷 基 化 反 应 的研 究 … … … … … … … … … … … … 韩 静 ,郝 东刚 ,谭 娜 , 昌 青f— ) 王 11 涓 , 靖 f— ) 刘 15
臭 氧 一 物 活 性 炭 工 艺 中臭 氧投 加量 的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魏 生 新 ,郦 和 生 , 王 岽(— 2 2 2)
细乳液聚合制备载药纳米粒子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细乳液聚合制备载药纳米粒子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化学治疗是对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临床常用抗癌药物存在着水溶性差、稳定性低、毒副反应严重等问题。
纳米药物由于可以通过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富集于肿瘤组织,能够提高抗癌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但目前报道的纳米药物制备方法存在步骤复杂、效率低、重复性差等缺点,制约了其产业化及临床应用的前景。
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可规模化制备阿霉素纳米药物的新方法。
采用丙烯酰氯修饰碳酸亚丙酯齐聚物的端羟基,合成常温下为液态的寡聚碳酸亚丙酯双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能够溶解分散疏水药物脱盐后的阿霉素,以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为乳化剂,利用高速剪切获得具有纳米尺寸的细乳液,进一步通过细乳液自由基聚合制备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阿霉素纳米药物。
通过调节单体/乳化剂比例调控纳米药物的粒径,可制备多种不同纳米尺寸的组装体,采用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纳米药物的粒径及形貌。
选用两类较为合适尺寸的纳米胶束,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阿霉素的包封率及载药量。
以磷酸缓冲溶液模拟生理环境,研究了纳米药物的体外释药情况。
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未载药纳米粒子与纳米药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载体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纳米药物具有与同等剂量阿霉素原料药相近的细胞毒性,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癌细胞对纳米药物的摄取、吞噬情况以及阿霉素在癌细胞内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纳米药物能够顺利进入癌细胞,并迅速释放出阿霉素。
通过小鼠肿瘤模型的构建并采用近红外荧光造影考察了纳米药物的体内分布及肿瘤靶向能力,结果表明纳米药物不仅可以大量富集在肿瘤部位,而且未富集到肿瘤组织的纳米药物还可以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出体外,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考察了纳米药物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给药剂量下,纳米药物组具有比阿霉素原料药组更显著的抑瘤效果,并且采用纳米药物治疗的荷瘤小鼠的体重没有明显下降,表现出较低的毒副作用。
合成N-马来酰亚胺基烷基酸及其琥珀酰亚胺酯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合成N-马来酰亚胺基烷基酸及其琥珀酰亚胺酯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吕敏杰,张海燕,王桂春,孙方超
申请号:CN201510323283.8
申请日:20150612
公开号:CN105037237A
公开日:
201511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N-马来酰亚胺基烷基酸及其琥珀酰亚胺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式(II)化合物与4-硝基三氟乙酸苯酯在碱存在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关环反应,得到式(III)的N-马来酰亚氨基烷基酸;及(b)式(III)的N-马来酰亚氨基烷基酸与酰化试剂在有机溶剂中,在回流温度下反应得到(IV)的酰氯中间体,(IV)的酰氯中间体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在有机溶剂中,在碱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式(V)的N-马来酰亚胺基烷基酸琥珀酰亚胺酯。
该方法工艺简单,收率高,且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反应路线如下:
申请人:苏州昊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鸿禧路32号12栋
国籍:CN
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仿卫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马智俊;王木立;朱东;张东阳【摘要】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A kind of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MA -1000P) was modified via esterification with do-decanol, which was used as an emulsifier to prepare a stable latex with core - shall structure. The effect of esterification degree of the emulsifier, the amount of emulsifer and the initiator and dropping time of monomers and initiator on emulsion performance, such as particle size and gel residue was investigated. The modified SMA - 1000P and corresponding latex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 - IR, DLS, TEM, etc.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mulsifier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when SAM - lOOOP/dedecanol mass ratio was 1/0.75 and the prepared latex has a core - shell nanostructure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that showed the similar test result by TEM and DLS.【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3(043)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种子乳液;核壳结构【作者】马智俊;王木立;朱东;张东阳【作者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4+94乳化剂是乳液聚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量虽少,但却对乳液粒子的形态和最终乳液的稳定性、成膜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在反相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在反相乳液聚合中的应用刘树森;曹亚峰;王舒婷【摘要】以Span60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MPE),并将其应用于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乳液反相聚合反应中,探讨了引发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可聚合乳化剂的转化率以及接枝率等指标的影响. 实验表明,以MPE作为乳化剂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为2.0×10-4mol/L;引发剂过硫酸铵与尿素配比为1.0∶1.5,接枝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69.32%;MPE质量浓度为82 g/L较合适,最佳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55 ℃.【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7)001【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反相乳液;丙烯酰胺;淀粉;接枝率【作者】刘树森;曹亚峰;王舒婷【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4940 引言传统小分子乳化剂在给乳液聚合物带来优良性能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1]:(1)乳液稳定性差,乳化剂通过物理吸附富集在粒子表面,受到高剪切力、高低温影响时乳化剂层容易破坏,导致凝胶;(2)成膜过程中,水相中残存的乳化剂分子会阻碍乳胶粒子聚集,从而降低成膜速度;(3)聚合产物中残留的乳化剂会影响胶膜的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胶膜中易于出现针孔,物理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下降。
因此人们在传统乳化剂中引入可聚合的基团,构成新的表面活性剂,又称可聚合乳化剂。
可聚合乳化剂分子通过共价键的方式键合在乳胶粒的表面,这种强烈的键合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乳化剂的缺点,使膜的力学性[2]、光泽性、黏接性、耐水性等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目前所研究的可聚合乳化剂,主要有烯丙(氧)基型,(甲基)丙烯酸型,丙烯酰胺型,苯乙烯型,马来酸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 型组 分包括水 、 单体混合 物 、 助稳 定剂 、 化剂 、 乳 引发剂 体系及相对 分子质量 调节剂 等 由于细乳
液 聚 合 具 有 常 规 乳 液 聚 合 无 法 实 现 的 优 点 .是 制
D 一 0 S型 集 热 式 恒 温 加 热 磁 力 搅 拌 器 . F 11 河 南 郑 州 长 城 科 工 贸有 限 公 司生 产 : 9 一 I 超 声 J 2 I型 Y 波 细 胞 粉 碎 机 . 宁 波新 芝 生 物 科 技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生 产 ;V T R 7 A A A 3 0型 傅 里 叶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 T em i l 公 司 生 产 : im n G D A 型 综 h r oN c e ot Da od T /T 合 热 分 析 仪 . 国 P rie r 司生 产 美 eknl 公 me N N MI 参 考 文 献 嘲 备 ; 醇 , 析 纯 , —P 按 制 甲 分 上 海 陆 都 化 学 试 剂 厂 生 产 ;t D ,均 为 分 析 纯 , S, S S 天
研 究 . 发 开
P ETROCHEMI CAL I NDUS RY CHNOLOGY T TE
石 化 技 术,01 1 2:7 21,8 ) 1 (
Ⅳ.1 萘 基) (一 马来 酰亚 胺/t 乳液 共聚 合研 究 S细
王 国祥 . 祥 飞 黄
( 南 理 工 学 院 化 学化 工学 院 ,湖南 岳 阳 4 4 0 ) 湖 10 6
99 mm l 反应 时 间 为 35h . o/ L. .
关键词 : 细乳液聚合
^ 1 萘 基 ) 来 酰 亚 胺 苯 乙烯 , 一 -( 马
合 成 表 征
工 艺 条 件
17 9 3年 . 国 kh g 美 ih大 学 的 Ug l a es d等 [ t 1 】 发 现 采 用 十 六 醇 和 十 二 烷 基 硫 酸 钠 ( DS 为 共 乳 化 S ) 剂 . 速 搅 拌 下 苯 乙 烯 ( t在 水 中 被 分 散 成 稳 定 仪 、 式 黏 度计 对共 聚 物 进 行 了表 征 。 验结 果 表 明 , 成 N— P /t 聚 物 的 最佳 工 艺 条 件 热 乌 实 合 N MI 共 S
是 n N N MI/ (t为 1 反 应 温 度 为 7 C, 发 剂 过 硫 酸 钾 用 量 为 55m l 乳 化 剂 十 二 烷 基 硫 酸 钠 用 量 为 ( — P )n S) : 2. 5o 引 . mo L, /
聚 苯 乙 烯 是 一 种 价 廉 的 通 用 塑 料 . 耐 热 性 但 能 较 差 .若 将 S 与 马 来 酰 亚 胺 型 化 合 物 共 聚 . t 则 可 改 善 其 耐 热 性 能 S 马 来 酰 亚 胺 共 聚 物 具 有 高 t / 玻 璃 化 转 变 温 度 、 强 度 、 热 稳 定 性 、 透 明性 、 高 高 高
的亚 微 米 单 体 液 滴 .单 体 液 滴 有 可 能 成 为 聚 合 的
主 要 场 所 .并 提 出 了 新 的粒 子 成 核 机 理 — — 在 亚
高黏结性 能及低结 晶度 等优越 的性能 , 塑料 、 在 橡 胶工业 、 光学和 电学 等领 域 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 故
本 实 验 研 究 了 Ⅳ (一 基 ) 来 酰 亚 胺 ( — P ) 一 1萘 马 N N MI 与 S 聚 合 的最 佳 工 艺 条 件 t
泛应用 于改善 聚氯乙烯 、 聚苯 乙 烯 、 甲基 丙 烯 酸 聚 甲酯 以 及 丙 烯 腈 ~ 二 烯 ~ 乙 烯 共 聚 物 等 高 分 子 丁 苯
材料耐 热性 , 能改 善其加工性 和相容性[ 还 5 时. 3 同 肛 取代 马来酰亚 胺单 体具有 平 面五元 环结构 . 嵌
修 改稿 收 到 日期 : 0 1 0 — 9 21-32 作 者 简 介:王 国祥 . 教 授 .0 4年 毕 业 于 湘 潭 大 学 化 学 副 20 化 工 学 院高 分 子材 料 与物 理 专业 .现从 事 化 学 教 学 与 高 分 子 材 料 合 成 研 究 。E malw x z@1 3 o ; 系 电话 : — i gw l 6 . r 联 : cn
收 稿 1 :2 1 — 2 2 3期 0 0 1— 7
备 特殊 结构 聚合 物及 聚合 物分 散体 的新 型方 法 .
已 成 为 高 分 子 和 材 料 科 学 领 域 研 究 的 热 点 .有 非
常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J 取 代马来 酰亚胺 是一 类耐 热聚合 单体 . 7 、 , 一 广
1 实 验 部 分 11 仪 器 及 主 要 原 料 .
微 米 单 体 液 滴 中 引 发 成 核 机 理 闭 hu等[ 这 种 C o 3 1 将 以亚 微 米 (0 5 0n 液 滴 构 成 的稳 定 的 液, 分 5 ~ 0 m) 液 散 体 系 称 为 细 乳 液 . 应 的 液 滴 成 核 聚 合 称 为 细 相 乳 液 聚 合 细 乳 液 聚 合 除 具 备 常 规 乳 液 聚合 的 大 部 分 优 点 . 有 其 独 特 的优 点 [ 近 年 来 , 外 关 于 还 4 1 。 国 细 乳 液 聚 合 的 研 究 报 道 很 多 细 乳 液 聚 合 体 系 的
摘
要 : 以 过硫 酸 钾 作 引 发 剂 ,『(- 基 ) ^ 1萘 - 马来 酰 亚胺 ( — P ) 苯 乙 烯 (t为 原 料 , 用 细 乳 液 聚 合 法 合 N N MI和 S) 采
成 了 N NP /t 聚物 , 究 了原 料 配 比 、 发剂 用 量 、 应 时 间 、 度 等 工 艺 条 件对 产 品收 率 的影 响 。用 傅 里 叶 变 — MI 共 S 研 引 反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