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车下滑时间

合集下载

第1章 实验一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第1章 实验一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实验一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目标要求 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纸带上的点迹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实验技能储备一、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f =50 Hz 时,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2.结构(1)电磁打点计时器(如图)(2)电火花计时器(如图)3.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8 V 交变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变电源二、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交变电源. 2.实验过程(1)按照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槽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更换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数据处理(1)求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①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2T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 ③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求加速度a .作出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图像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②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③若Δx 等于恒量(aT 2),则说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④Δx =aT 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4.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槽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释放. 5.误差分析(1)纸带运动时摩擦力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误差. (2)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 (3)作图有误差.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2019·全国卷Ⅰ·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A 0.233 0.75解析 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 点对应的刻度为1.20 cm ,C 点对应的刻度为3.15 cm ,D 点对应的刻度为5.85 cm ,E 点对应的刻度为9.30 cm ,AB =1.20 cm ,BC =1.95 cm ,CD = 2.70 cm ,DE =3.45 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5×150 s =0.10 s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 点时物 块的速度大小为v C =BC +CD 2T ≈0.233 m/s.由逐差法可得a =CD +DE -(AB +BC )4T 2,解得a =0.75 m/s 2.例2 (2018·北京卷·21改编)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 .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 (t =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 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 、B 、C 、D 、E 、F ……所示.c .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 、B 、C 、D 、E ……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 1、v 2、v 3、v 4、v 5……d .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丙所示.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变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含砝码)(2)在图中已标出计数点A 、B 、D 、E 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 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 -t 图像.(3)观察v -t 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v -t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描绘v -t 图像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ΔxΔt 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 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1)A C (2)如图所示(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 (4)越小越好 有关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变电源,故选A ,不选B ;相邻打点间的时间是已知的,故不选D ;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选C ;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车和重物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砝码),故不选E.(2)连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其他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3)可以依据v -t 图像是倾斜的直线(斜率一定),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4)严格地讲,Δx Δt 表示的是Δt 内的平均速度,只有当Δt 趋近于0时,ΔxΔt 才表示瞬时速度,因此若用ΔxΔt 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对Δt 的要求是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越小,用ΔxΔt 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但Δx 过小,测量误差增大,因此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对本实验的改进创新的方法1.实验器材的改进及速度的测量方法(如图)2.获得加速度方法的改进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如图甲、乙所示.3.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滴水法或光电计时器代替打点计时器.通过以上装置的改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长木板和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的阻力而导致的小车加速度不恒定,使小车尽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例3 (2020·海南卷·14(2))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条(白色是透光部分,黑色是宽度均为d =1.00 cm 的挡光片),铁架台,数字计时器(含光电门),刻度尺.主要实验过程如下:(1)将光电门安装在铁架台上,下方放置承接玻璃条下落的缓冲物;(2)用刻度尺测量两挡光片间的距离,刻度尺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两挡光片间的距离L =________ cm ;(3)手提玻璃条上端使它静止在________方向上,让光电门的光束从玻璃条下端的透光部分通过;(4)让玻璃条自由下落,测得两次挡光的时间分别为t 1=10.003 ms 和t 2=5.000 ms ; (5)根据以上测量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2)15.40 (3)竖直 (5)9.74 解析 (2)两挡光片间的距离 L =15.40 cm -0 cm =15.40 cm(3)手提玻璃条上端使它静止在竖直方向上,让光电门的光束从玻璃条下端的透光部分通过. (5)玻璃条下部挡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玻璃条的速度为 v 1=dt 1=1.00×10-210.003×10-3m/s ≈1 m/s玻璃条上部挡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玻璃条的速度为v 2=d t 2=1.00×10-25.000×10-3m/s =2 m/s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 22-v 12=2gL 代入数据解得加速度g =v 22-v 122L≈9.74 m/s 2.例4 (2017·全国卷Ⅱ·22)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 ; ③用Δ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 -Δt 图,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1)用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 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与v A 、a 和Δt 的关系式为 v =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 cm/s ,a =______ c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v A +12a Δt (2)52.1 16.6(16.4~16.8均可)解析 (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 Δt ,且v =v A +v2联立解得:v =v A +12a Δt ;(2)由题图(c)可读出v A ≈52.1 cm/s ,图线的斜率k =12a =53.6-52.4(180-35)×10-3 cm/s 2≈8.28 cm/s 2, 即a ≈16.6 cm/s 2.例5 某实验小组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 mm)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的读数依次为x O 、x A 、x B 、x C 、x D .x O x A x B x C x D 5.1 cm15.86 cm30.91 cm50.25 cm73.90 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以上哪个数据不符合刻度尺读数要求________(选填x O 、x A ……); (2)物块到达B 点时的速度v B 为___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3)请充分利用数据计算出物块的加速度a 为________ 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x O (2)1.72 (3)4.30解析 (1)由于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0.1 cm ,读数需要估读,则x O 不符合刻度尺读数要求. (2)由于B 点是A 、C 两点的中间时刻,所以v B =x C -x A 2T =(50.25-15.86)×10-22×0.1 m/s ≈1.72 m/s(3)由逐差法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x BD -x OB 4T 2=73.90-30.91-(30.91-5.10)4×0.12×10-2 m/s 2≈ 4.30 m/s 2.课时精练1.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 V 的________(填“直流”或“交变”)电源;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依次得到了O 、A 、B 、C 、D 几个计数点. (2)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则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3)用刻度尺量得OA =1.20 cm ,OB =2.80 cm ,OC =5.80 cm ,OD =7.20 cm ,打B 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5)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8 V 的直流电源B .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让物体运动C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 .电源的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答案 (1)220 交变 (2)左 (3)0.23 0.40 (4)偏小 (5)BC 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 的交变电源;(2)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相邻计数点间距变大,可知,小车与纸带的左端相连; (3)打B 点时纸带的速度v B =OC -OA 2T =5.80-1.202×0.1×10-2 m/s =0.23 m/s由逐差法得加速度大小为a =BD -OB 4T 2=(7.20-2.80)-2.804×0.12×10-2 m/s 2=0.40 m/s 2 (4)如果在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变大,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得,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5)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8 V 的交变电源,故A 错误;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让物体运动,故B 正确;由T =1f 可知,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故C 正确;打点的时间间隔与电压无关,故D 错误. 2.(2022·浙江省高三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选取便于测量的部分,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除了打点计时器外,下列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A .游标卡尺 B .秒表 C .毫米刻度尺D .托盘天平(2)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可判断物块开始减速的时刻位于________. A .计数点5和6之间某时刻 B .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 C .计数点7和8之间某时刻(3)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 Hz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 (2)B (3)1.00 1.20解析 (1)本实验需要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物块的速度,故需要用到刻度尺测量点距,C 正确.(2)从题图乙可以看出,物块从计数点1开始加速,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差大约为2 cm ,而第6个到第7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与第5个到第6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相比增加了1.27 cm ,故开始减速的时刻位于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B 正确. (3)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0.1 s ,则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v 5=x 462T =(9.00+11.01)×10-22×0.1m/s ≈1.00 m/s由逐差法可得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a =x 46-x 244T 2=(9.00+11.01-5.01-7.01)×10-24×0.12 m/s 2 ≈2.00 m/s 2因而v6=v5+aT=1.20 m/s.3.(2020·江苏卷·11)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________.(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乙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 m/s2.(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答案(1)小钢球(2)①③④②(3)9.6(9.5~9.7均可)(4)仍能解析(2)安装好器材后,先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再由静止释放小球.这类似于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顺序是①③④②.(3)由题图乙读得x1=2.50 cm,x2=26.50 cm,x3=77.20 cm,由(x3-x2)-(x2-x1)=gT2,T=16s,解得g≈9.6 m/s2.(4)释放时手抖动,导致小球的运动偏离了竖直方向,但在小球下落过程中,小球竖直分运动仍然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故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4.如图甲,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自由下落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打出一条较长纸带,一同学在该纸带上截取了不同位置的(a)(b)(c)(d)四段进行测量处理,每段纸带上有三个计时点,按顺序依次编号为0~11,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1)5、6两点之间撕掉了________个计时点;(2)通过对四段纸带的计算分析,下述判断比较接近事实的是________.A.物体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最接近重力加速度B.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56 m/s2C.随物体速度的增大当地重力加速度减小D.实验中物体所受阻力不可忽略答案(1)1(2)AD解析(1)由Δx=x m-x n=(m-n)aT2可估算(m-n)=ΔxaT2=(3.70-2.54)×10-29.8×0.022≈3即5、7计时点之间有3个T时间段,两个计时点(包括6点),如图所示,故5、6之间有1个计时点.(2)设四段对应加速度分别为g1、g2、g3、g4,则由Δx=gT2得g1=g2=9.75 m/s2、g3=9.5 m/s2、g4=9.25 m/s2.由此可见,开始下落时物体的加速度最接近重力加速度,A正确;随物体速度增大,加速度明显减小,说明所受阻力明显增大,因此当地重力加速度应大于且更接近9.75 m/s 2,B 错误;当地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C 错误;由于加速度减小明显,阻力不可忽略,D 正确.5.某物理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在铁架台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光电门1固定,光电门2可上下移动.将电磁铁通电,小铁球静止在电磁铁下端,调整两光电门的位置,让电磁铁断电后,小球沿竖直线通过两个光电门,光电计时器能记录小铁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D =________ cm ;(2)使小铁球由静止下落,用铁架台上的固定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h ,及对应的运动时间t .保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光电门2的高度,并测出多组h 和t ,以h t为纵坐标,以t 为横坐标,作出h t-t 的关系图线如图丙,不考虑小铁球直径对实验的影响,则纵截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考虑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小”“相等”或“偏大”).答案 (1)1.000 (2)小铁球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 9.7 (3)偏小解析 (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 mm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0 mm ,游标尺读数为0.05×0 mm =0.00 mm ,则小铁球的直径D =10 mm +0.00 mm=10.00 mm =1.000 cm ;(2)设小铁球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v 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则有h =v 1t +12gt 2,变形得h t =v 1+12gt 由此可知纵截距的含义是小铁球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斜率为k =12g 结合图像可得g =2k =2×2.76-2.030.15m/s 2 ≈9.7 m/s 2(3)如果考虑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实际小铁球下落的加速度变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

高中物理下滑时间定义教案

高中物理下滑时间定义教案

高中物理下滑时间定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下滑时间的定义;
2. 掌握下滑时间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下滑时间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下滑时间的概念;
2. 下滑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运用下滑时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观察下滑小车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下滑时间的概念,并让学生猜测如何计算下滑时间。

讲解:通过PPT展示下滑时间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实验展示:讲解下滑时间的计算方法后,进行实验展示。

让学生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的过程,借助计时器计算下滑时间。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不同斜面角度下小车的下滑时间。

应用: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下滑时间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总结:总结下滑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下滑时间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物理运动规律,并探索更多实验案例。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评价学生掌握下滑时间的情况。

教学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能力。

以上是关于高中物理下滑时间定义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 (5)【题型3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8)【题型4 平均速度的计算】 (12)【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1.(2023•高新区模拟)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枫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C.为了便于计时,只需将木块向斜面左端移动一点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2.(2022秋•济阳区期末)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3.(2022秋•如皋市期末)(多选)小明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秒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C段的路程为90cmB.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C.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D.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图B 4.(2022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八上—1/7
实验报告
班级 小组成员
一、实验名称: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原理:v=s/t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按步骤操作,将结果填于下表)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按上图组装器材,并标好斜面中点的位置。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 ,填入表格;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的时间t ,填入表格。

根据测得s 和t 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

3、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将挡板移至中点,测出斜面上半程的距离s 1和小车通过路程s 1的时间t 1,填入表格,根据测得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 1。

4、利用s 2=s-s 1,t 2=t-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时的路程s 2和时间t 2 ,并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2 。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均选填“>”、“<”或“=”)。

说明小车下滑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的,而且是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物理量 全程 上半程 下半程 路程(m) s= s 1= s 2= 时间(s) t= t 1= t 2= 速度(m/s) v=
v 1= v 2=。

物理必修1人教版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共38张PPT)(优质版)

物理必修1人教版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共38张PPT)(优质版)
(2)选择相隔0.1s,即中间空四个点的时间间隔 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并把数据填入表格。
(3)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 中
(3)作出速度-时间 图像(v-t图像)
步骤
(1)确定运动规律最好办法是作v-t图像,这 样能更好地显现物体的运动规律。 (2)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坐标 系,选择合适的标度,把表格中的各点在速 度-时间坐标系中描出。注意观察和思考 你所描画的这些点的分布规律,你会发现这 些点大致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能用折 线连接,而用一根直线连接,还要注意连线 两侧的点数要大致相同。
注意事项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 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 (3)应考虑复写纸与纸带的位置关系。 (4)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 不能太大。 (5)小车应由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开始释放,在 撞击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 小车从板上掉下来。 (6)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7)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
(3)对于个别明显偏离绝大部分点所在直线 的点,我们可以认为是测量误差过大、是测 量中出现差错所致,将它视为无效点,但是在 图像当中仍应该保留。 (4)根据所画的v-t图像求加速度
从所画的图像中取两个点,找到它们的纵、 横坐标(t1,v1)、(t2,v2),然后代入公式
a v v2 v1 t t2 t1
对于选取的两个端点的速度暂时不计算 (误差较大);测量各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应 考虑估位、单位。
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 (1)列表法 (注意列表要求)
位置 0
1
2
3
4
5
时间/s
v1/ms-1 v2/ms-1
(2)图象法 ①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 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 大部分面积)。 ②描点: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拟合: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 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用直线拟合, 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 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1.小车下滑的时间

1.小车下滑的时间

【巩固训练】
1.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 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氮肥施用 量/ (千 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
/(吨/公 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4.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增加1.5亿左右,最后10年只有0.76亿
练习提高
• 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数量/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 亿
•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19年时我国人口 将会是多少吗?
从出生到10周岁之间,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在“儿童从出生到10岁的体重变化”中, 儿童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是 自变量,体重是因变量.
•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 在表格里,通常把自变量放在上(或左) 面,把因变量放在下(或右)面.
【想一想】
烧一壶水,十分钟后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哪些是变 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烧水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是变量,烧水时间是自变量,水 的温度是因变量.
随着x的增加,y也增加
练习提高
• 1.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数量/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 亿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1《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规律,并验证加速度与斜面倾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小车2.斜面3.钢尺4.随动计时器5.水平台6.停车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斜面置于水平台上,并确认其处于水平状态。

2.将小车静止地放置在斜面的起点处。

3.使用停车计时器,记录小车沿斜面下滑的时间t14.将斜面倾斜一定角度,注意保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

5.重复步骤3,记录小车沿斜面下滑的时间t26.重复步骤4和5,直至斜面倾斜角度达到一定范围(例如0°-45°)。

7.将每组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记录斜面倾斜角度θ和对应的时间t。

实验数据:斜面倾斜角度θ(°),时间t(s)------------------,----------1020304045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绘制出斜面倾斜角度θ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图。

2.通过观察关系图,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得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之间存在其中一种关系。

实验讨论:1.从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2.这与我们的常识相符,因为斜面倾斜角度增大意味着斜面越陡,小车下滑时受到的重力分量增加,从而加速下滑。

3.实验中我们忽略了空气阻力对小车下滑速度的影响,因此实验结果中的速度变化趋势较为理想化。

4.实验中还可以对不同质量的小车进行实验,并比较不同质量对速度变化的影响。

5.进一步研究可以尝试改变斜面材质或斜面表面的摩擦系数,观察对速度变化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常识相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时间:2016-06-27 12:36:19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郑晓我要投稿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在即将到来的测试,同学们要做哪些准备呢?典型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例1.(2015 安徽中考)小明利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B. C. D.解析: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所以该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

答案:A例2 (2013 山东枣庄中考)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3 m,分度值1 mm解析:由于人身体的高度大于30 cm,所以选择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30 cm,故A、C选项错误;由于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 dm,所以选择刻度尺的分度值要小于1 dm,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D例3 .(2015 呼和浩特中考)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解析: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选项正确;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和小明同学的运动方向相反,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选项错误;以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C选项错误;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选项错误。

实验4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考点解读)-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全析

实验4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考点解读)-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全析

实验4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要点梳理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学会利用图像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即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砝码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 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钩码、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复写纸、托盘天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m0。

2.安装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钩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动薄木块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4.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钩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

钩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记录力和对应的加速度。

5.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

6.保持钩码的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计算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记录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

7.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6,并多做几次。

五、数据处理1.计算加速度——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逐差法计算各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

2.作图像找关系——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牵引力F,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F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便证明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再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解析版)

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从牌上可以看出,此处到兴义的路程为_;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从现在起,到达兴义至少需要min;如中途停车加油,全程的平均速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4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3、小明猜想:水滴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可见他的猜想是_________的(选镇“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米/秒。

4、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 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 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 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 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 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

则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km/h;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是____。

二、实验,探究题、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2)小球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3)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2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7、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l)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讲义

高效课堂*精讲精炼知识点测平均速度情景激疑北京时间2021年5月19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正式打响,中国“飞人”刘翔以12秒97的成绩夺得男子110 m栏冠军,并打破了12秒99的赛会纪录,这也是此项目该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如果刘翔的比赛时间我们按13s来计算,已知刘翔完成比赛的路程为110 m.你能计算出刘翔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吗?通过这种计算方法,你能想出用哪些测量工具可以测出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教材全解本节课的重点是平均速度的测量,如何使用刻度尺和停表准确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

1.路程的测量测量路程时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的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小车的车头量到车头,或小车的车尾量到车尾。

2.时间的测量要先弄清停表的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

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应使小车做直线运动,小车运动时间较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听小车碰到金属片的声音来计时。

斜面的坡度不可过小,否则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坡度也不可太大,否则小车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

建议正式测时间之前,应先练习几次,熟练之后再测量,会更加准确。

3.速度的计算求平均速度时,注意测量出来的长度大多数是以厘米作单位,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单位的使用。

知识拓展几种测量速度的方法(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在与运动物体相连的纸带上打点(孔)以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纸带某点与相邻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得出运动物体的速度。

(2)利用光电门测速度利用光电门测速的原理是把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内的运动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即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测出物体的宽度和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可测定物体的速度。

(3)利用频闪照相测速度利用频闪照相拍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根据照片和实物的比例推算出照片中不同时刻物体位置间的位移,根据运动学公式测得物体的速度,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也适用于测做匀速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03-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科版

03-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科版
12
m/s2 = 2 m/s2 ,故A正确,B、C、
3.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同向运动,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如
图所示,甲、乙对应的图线分别为圆弧、直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第4 s末,二者速度相等
D.前4 s内,二者位移相等
【解析】根据 −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做减速运动,如果甲做匀减速直线
为2 − 1 ,C正确;1 ∼ 2 时间内,甲的 − 图像在某一点的切线与乙的 − 图像
平行,这一点对应的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
练习帮·习题课
A 基础练 知识测评
建议时间:15分钟
1
1.在公式 = 0 + 和 = 0 + 2 中涉及了五个物理量,除是标量外,其他四
D.汽车在第5 s内通过的位移是2.7 m
【解析】导图解晰·清晰理思路
)
知识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例2-3 (2024·云南腾冲联考)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末速度大小及加速度大小.
大小 = 1 m/s,末速度大小 = 21 m/s.
解法2 (平均速度法)
.
.
连续两段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 =
64
m/s
4
= 16 m/s
且1 =
+
,2
2
=
1 +2
2
=
=
6+16
2
+
,由于
2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5张)-PPT优秀课件

交点是什
么意思?
0.1
0.2 0.3 0.4 0.5 0.6
t/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共25 张PPT) 【PPT优 秀课件 】-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共25 张PPT) 【PPT优 秀课件 】-精 美版
注 意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事 2.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 项 释放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实验时要注意保护小车及滑轮,要避免它们 被碰坏或跌坏。所以,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 用手按住它。
4.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 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加速度太 小使各段位移无法区别,从而使误差增大
处 问题1: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理 舍掉开头过于密集的点,从清楚的点开始,若纸 的 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小,每五个计时点取一 纸 个计数点 ,依次标号为0,1,2,3,4,5 (间隔 带 是0.1s)。
过于密集/ 不清晰的点
0.10s
0.10s
处 问题2:如何计算出所取点的瞬时速度?

器 打点计时器

纸带
小车
细绳
一端附有定滑 轮的长木板
钩码
实 ⑴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绕过 滑轮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
验 好电路。 步 ⑵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面。在小车
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上钩码。
骤 ⑶ 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 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⑷ 更换纸带,重复做三次。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精品课件第二章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精品课件第二章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23456
图8
解析 答案
(2)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大小是_1_1_._5_0__cm/s,此速度的 物理意义是_表__示__A_点__的__瞬__时__速__度__. (3)小车的加速度为_0_._4_9_5_m__/_s2_.(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3456
答案

计时起点
D.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 s
123456
解析 答案
3.(实验器材和操作)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 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 已编上序号G). A.拉住小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小车,再接通
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解析 电网电压变化,并不改变打点的周 期,故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
123456
解析 答案
6.(实验数据的处理)如图7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 s.
图7 (1)在图8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答案 见解析图
需要使用毫米刻度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D正确.
123456
解析 答案
2.(实验器材和操作)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需打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4速度的测量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4速度的测量
速度,应将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
知识点 2 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2-讲
1. 设计实验 (1) 实验目的: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②测量
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2)实验器材: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3)实验原理:如图4 甲所示,位置传感器B 利用超 知2-讲 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 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 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计算机把 在不同时刻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 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间, 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 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 增大的、减小的还是不变的。
知2-练
2.[中考·毕节] 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 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 s 记录一次汽车的 位置,如图所示。
知2-练
由图可知,汽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路程为__2_.1_0__cm, BD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0_.1__ m/s,汽车由A 点运动到D 点 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相__同___的__时__间__内__通_ _过__的__路__程__不__相__等_ 。
表格
①实验中,需要记录s、t,计算v,所以 在表格的一行需要记录或计算三个数据; ②整个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对于每个阶 段,都需要记录或计算三个数据。
知1-讲
特别提醒 在测量平均速度时,不是直接测量出速度;而是先测
量出s、t,再通过v=st计算得到速度。
4. 实验数据
上半段 全程 下半段
s/m s1=0.3 s2=0.6 s3=0.3
vAB=__0_._2__m/s;vBC= __0_._5__m/s。
解析:sAB=100.0 cm-60.0 cm=40.0 cm,sBC=60.0 cm- 10.0 cm=50.0 cm,tAB=2 s,tBC=1 s,AB 段的平均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车下滑时间
主备,学校张吴中学崔智钧
王爱斌审阅,数学组时间
学习目标
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极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能从表格,图像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我学习,分组研讨
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小车从不同高低下滑的时间的总结那些是变量?那个是自变量?那个是因变量?阅读书中的议
一议。

回答问题
①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啊?
②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动10年,我国人口是怎么样变化的?
交流展示
1,某河流域受暴雨袭击,一天的水位记录如下表
②12时,水位是多少?
③哪一时段水位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
2,某地有A,,两种出租车,其行驶路程与费用关系如下表
① 本题中如果用表示路程,表示费用,那个是自变量,那个是因变量?>5千米后, 随着x的增大,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② B 种出租车从3 千米以后起,路程每增加1 千米,费用怎么样变化?
③预测路程为10 千米时,两种车费各是多少?
④当行驶为4 千米时,你选择坐那种车?行驶路程为8 千米时,你选择坐那种车?
巩固提升
1,有一颗树苗,刚载下去时树高 2.1米,以后每年长0.3 米。

㈠上述那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㈡三年后树高为多少米?
㈢如果我们只知道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树高为2.1 米,它每年的生长是均匀的,又测出二年后树苗的高度是3.3 米,那么5 年后树高是多少米?
2,某校办公厂的年产值是a 万元,计划今后每年增加5万元,如果用y 表示今后的年产值,用x 表示年数。

那么y 与x 什么样的关系式????
那个是因变量?那个是自变量?
自我总结
2.变化中的三角形
主备,学校张吴中学崔智钧
王爱斌审阅,数学组时间
学习目标
能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关系式求值,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学习方法
自我学习,分组研讨
交流展示
1 “扬帆”中学共有x(x > 10)名师生去游乐场游玩娱乐场给予如下优惠,4名教师购买全票,
其他票价优惠50%,如果游乐场门票每张50元,则所需钱y与师生人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A,y 25x 200, B,y 25(x 4),C, y 25x 100, D, y 25x
2图所示,堤坝的横断面是梯形,梯形的高是 2.2米,两底长分别是1.5米和x米
①梯形面积S (米2)与底边长x (米)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②当x=2.5时,S是多少?
③X每增加0.5米,S会如何变化?
巩固提升
一辆洗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如汽车以5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从A地出发,经过6小时到达B地,现在汽车的车速提高到了了y 小时,这时节省的时间y与车速
x千米/时后,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不变,时间节省x之
间的关系式为
厂x 300
6 ,D,y 6 -
300 x
A 300 厂300 一
A, y .B,y 6,C,y
x x
3,小明购买了一种额定功率为16瓦(即0.016千瓦)的护眼灯,售价为240元,小明家所在地的电价为每千瓦时0.5元
①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使用护眼灯的总费用为y元,(总费用=灯的售价+电费)请你写出总费用y 与照明时间x 之间的关系式
②当照明的时间为2000 小时时,总费用有多少?
4, 一辆汽车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设行驶的路程为s千米,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

①s与t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②用表格表示当t 从2 变到10.每次增加1,s 的相应值
③t 逐渐变化时,s 怎样变化?说说的你理由
④当t=0时,S=?这说明什么?
5,某校准备在甲,乙两家公司为毕业班学生制作一批纪念册,甲公司提出,每册收材料费
5 元,另收设计费1500 元,乙公司提出,每册收材料费8 元,不收设计费
①写出制作纪念册的册数x与甲公司的收费y的关系式,跟乙公司的收费y元的关系式
②如果该校有300名学生,你认为选甲,乙两家公司那家合算?
自我总结
3,温度的变化
主备,学校张吴中学崔智钧
4, 王爱斌审阅,数学组时间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国家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取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信息, 语言
并能用进行描述。

学习方法
自我学习,分组研讨
学习过程
认真阅读课本,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②这一天的最咼温度是多少?是在12时达到的么?最低多少温度?
③这一天的温度差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少时间?
④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是下降?
⑤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⑥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明你的理由!
交流展示
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比赛中,路程
㈠这时一次多少米的比赛?
㈡甲乙两人谁先到达终点的?
(秒)
2,—架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在
3某市大部分地区今年5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

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能反映该市主要河流水位变化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4,某班同学在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实验记录相应数据如下
则与的关系用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一年之中,每天日照的时间不同的,下图表示了某地区从1998年1月1日到1998年12月
①上图描述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多少?因变量是多少?
②哪天的日照时间最短?这一天日照时间是约是多少?
③哪天的日照时间最长?这一天的日照时间约是多少?
④大约在什么时间内,日照时间在增加?在什么时间内日照时间在减少?
⑤说一说该地一年中日照时间是怎么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4速度的变化
主备,王爱斌审阅,数学组时间
学习目标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能用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方法
自我学习,分组研讨
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根据下面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①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②汽车在哪里的时间短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③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④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行驶的情况
交流展示
1,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

千米
②10
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9 10 11 12 13 14 15 时
④ 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⑤ 11时到12时他能行驶多少千米?
⑥ 他又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辆汽车运动过程中其速度 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

观察图像,符合此图的情境是?
A ,汽车匀速前进
B 汽车先匀速,
C 汽车先减速,3秒后加速
D 汽车一直在加速,3秒后速度提升的更快
3, 小明和爸爸坐车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小明在坐汽车上用自己所学知识绘制了一张反
映小车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
第二天拿这图给同学们看,并问同学们一下问题,你能回答
③ 小车在哪段保持匀速运动?
④ 途中有没有休息?休息了几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小车是怎么运动的?
3,李老师起自行车上班。

下图是表示李老师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

S t ‘
3秒后加速
①小车共行驶了多长时间?最高速度是多少
T
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老师上班时候的情境
巩固提升
1, 一根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时燃烧关系
用图像表示为()
2,—报纸报道了“养老保险执行新标准”的消息,上面绘制了某市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纳费Y 元,随个人工资X元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张总工程师五月份工资是3000元,
这月他个人应缴纳养老保险 _
元?
②小王五月份工资为500元,这月他应缴养老保险 _________________ 元。

④ 当x从557元增加到2756元,y如何变
化?
自我总结
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燃烧时间T的
C D
X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