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案-3.4因特网服务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案-3.4因特网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7871e63d10661ed9ad51f36e.png)
3.4因特网服务教学内容:因特网服务。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的四种因特网服务。
教学重难点:因特网服务的作用及相关协议、应用。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
因特网上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服务有四种:WWW信息服务、电子邮件服务(E-mail)、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二、WWW信息服务。
外语缩写WWW是中文称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
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
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
WWW提供丰富的文本和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将这些内容集合在一起,并提供导航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各个页面之间进行浏览。
由于WWW内容丰富,浏览方便,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服务。
(1)WWW服务(3W服务)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本互联网应用,我们每天上网都要用到这种服务。
通过WWW服务,只要用鼠标进行本地操作,就可以到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由于WWW服务使用的是超文本链接(HTML),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从一个信息页转换到另一个信息页。
它不仅能查看文字,还可以欣赏图片、音乐、动画。
最流行的WWW服务的程序就是微软的IE浏览器。
(2)超文本(Hypertext)是由一个叫做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的程序显示。
网页浏览器从网页服务器取回称为“文档”或“网页”的信息并显示。
通常是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
人可以跟随网页上的超链接(Hyperlink),再取回文件,甚至也可以送出数据给服务器。
顺着超链接走的行为又叫浏览网页。
相关的数据通常排成一群网页,又叫网站。
(3)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网页的本质就是超级文本标记语言,通过结合使用其他的Web技术(如:脚本语言、公共网关接口、组件等),可以创造出功能强大的网页。
因而,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是万维网(Web)编程的基础,也就是说万维网是建立在超文本基础之上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8e3e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d.png)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Internet教案
![Interne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b7e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0.png)
Internet教案Internet是当今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有效地利用Internet进行教学,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利用Internet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设备;2.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3.教学软件和网站的收集和筛选;4.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引入(10分钟)介绍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Internet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网站、视频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Internet(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Internet的起源、发展和应用领域。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海报、PPT、视频等)来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3.利用Internet进行课堂教学(30分钟)介绍如何利用Internet进行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线教学资源:介绍一些优质的教育网站和在线课程平台,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
- 教学游戏和互动活动:介绍一些教育游戏和互动活动的网站,如Quizlet、Kahoot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介绍一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的网站,如PhET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实验教学或模拟实际情境。
4.网络安全教育(20分钟)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上当受骗和遭受网络欺凌。
可以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分享案例和讨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Internet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Internet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dd892e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8.png)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网络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 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
2. 教学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使用搜索引擎找到所需信息,以及如何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整理网络信息。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查找和利用网络信息。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案例,制作PPT。
2. 学生准备: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信息。
4. 总结与讲解:讲解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总结。
5.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个搜索与整理信息的任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技巧。
2. 完成课后练习题,独立完成一个搜索与整理信息的任务。
九、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简单网络应用探索教案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简单网络应用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e13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6.png)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简单网络应用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3. 了解网络应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互联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3. 网络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简要介绍网络的概念,如何使用互联网浏览器等。
2. 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详细介绍互联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指导手册自行操作电脑,学会打开互联网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浏览。
通过提供相关网页链接,让学生体验网络浏览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网络应用的理解。
4.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网络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如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分享他们对网络应用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2. 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分享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电脑设备;2. 互联网浏览器;3. 相关网络应用案例的链接和材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学会使用互联网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
同时,通过案例分享,学生对网络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网络应用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课程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42dc4baaea998fcd220e02.png)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LAN10千米以内
第五课IP地址及其管理、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区别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学过程:
一、IP地址及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
问题:假如你希望与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文件与打印机,并可以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
需求分析:
计算机数量?
实现服务?
组网距离?速度?
介质?设备?协议?
一、网络类型
类型
优点
缺点
对等网
(workgroup)
每台计算机能同时提供和使用资源;无须服务器
负载大;备份困难
因特网的顶级域分为两大类:
顶级域名行业域名属性对照表 顶级域名地区域名范例对照表
第六课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8e7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c.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5篇
![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ec35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c.png)
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5篇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会浏览站,会查找信息。
能力目标: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能按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正确进入少年站。
教学难点: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给学生介绍):第一个应用Internet类似技术的试验络用了四台计算机,建立于1969年。
该时间是拉链发明后的56年;汽车停放计时器出现后的37年;也是第一台IBM个人计算机诞生后的一三年。
Internet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络,而且也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
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
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在使用Internet时,你就像开始了一次大的探险活动。
你即将进入一个由不同国家和文化组成的世界,受到极有礼貌的接待,这是一个乐于互相合作的人们组成的世界,大家来此共享丰富的资源。
Internet是第一个全球论坛,第一个全球性图书馆。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加入进来,Internet永远向你敞开大门,不管你是什么人,总是受欢迎的,无论你是否穿了不适合的衣服,是有色人种,或者宗教信仰不同,甚至并不富有,Internet永远不会拒绝你。
使用Internet就是坐在计算机屏幕前获取信息,你可以在办公室、学校或是家里通过任何一种计算机来进行。
你可以得到信件,答复需要回答的信件,或者发送一封信给你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
你可以读一些世界范围内各种专题研讨团体的文章,其中可能有来自一个幽默小组的笑话,或许可帮你准备周末正餐的食谱,也许你正在参加有关星球旅行、哲学、文学或航空等话题的讨论。
离开讨论后,你可轻松一下,读一本电子杂志或在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上查找信息。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互联网操作(共4份5课时)---internet操作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互联网操作(共4份5课时)---internet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71e83704e87101f69e3195b4.png)
Internet操作---信息搜索
课时: 2课时
教学设想:了解学生对因特网操作掌握的程度,通过课堂练习,介绍Internet Explorer 软件操作界面和信息搜索知识、搜索技巧、图文下载等相关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获取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最有效的
2.掌握启动IE的几种常用方法;
3.掌握窗口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4.熟练掌握网页浏览的基本操作
5.学会在因特网上搜索特定信息;
6.学会浏览历史记录和收藏夹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对操作练习要求的正确理解,了解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30%的学生对于信息的下载几乎没实践基础。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探索知识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网络机房、极域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因特网的教案
![因特网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be5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8.png)
因特网的教案因特网的教案「篇一」教学主题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概述:让学生能够通过因特网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保存后,为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资料。
重点:网络资源的保存和收藏夹的.使用难点:网页的几种保存类型、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创建学习目标1、掌握网络浏览的方法。
2、会保存有用的网络资源。
3、学会收藏有用的网址。
所需资源和环境数字化资源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2节;配套光盘。
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你知道获取网址有多少种方法?掌握获取网址的策略和方法在检索信息时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检索。
如何保存网页?因特网的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和作用2、技能目标:掌握连接到因特网和浏览网页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2、难点:浏览器的使用;上网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内,有一个以“童话世界”、“人间天堂”而著称的地方,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并以湖泊、瀑布群和滩流享誉世界。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动物300多种、鸟类140多种。
这是什么地方呢?请看——[播放有关九寨沟的视频]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学习过关于九寨沟的介绍,那你对“人间天堂”——九寨沟有哪些了解呢?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九寨沟的?你还想了解九寨沟的哪些信息?1、浏览“九寨沟”网师: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因特网日益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难以计量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而且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电子教案项目一任务1IE浏览器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电子教案项目一任务1IE浏览器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c85db4e45c3b3566ec8ba3.png)
开始—.>Internet Explorer
双击桌面上Internet Explorer的快捷方式图标
2、认识浏览器界面(用控屏软件给学生演示)
(1)标题栏(Title bar)——显示当前网页的名称。
(2)菜单栏(Menu bar)——包含了“文件”、“编辑”、“查看”、“收藏”、“工具”、“帮助”6个菜单项。
7、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1)URL
(2)IP地址
(3)域名
(4)TCP/IP协议
教师引导学生查询以上网络名词的含义,并要求每组安排学生上台完成名词解释。
三、总结(学业成果点评、任务总结)(8分钟)
(1)收集成果:IE浏览器安全设置的截图;
(2)点评各组任务实施完成情况及任务实施中常见问题;
(3)常见域名和常用应用层协议连线练习。
难点:
TCP/IP协议
化解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TCP/IP协议层次体系结构,学生通过练习学习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学情分析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网络,对网络服务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必须从基础学起,任务实施过程中可以小组合作互助完成。
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
能上网的计算机、控屏软件、IE浏览器、其他软件、展示板、白纸、白板笔等。
4、对IE浏览器进行设置(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设置I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
(2)IE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文件管理
5、站点的收藏和保存(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将正在浏览的网页添加至收藏夹
(2)保存正在浏览的网页
(3)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6、其他浏览器的介绍其他常来自浏览器还有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这几种常用的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IE浏览器基本类似。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a7bebfa45177232e60a266.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案主讲人:郑兵一、课题: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二、课时分配:2学时三、教学目的:(0.5min)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0.5min)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五、授课类型:理论课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八、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5min)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45min)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5min)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5min)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d.必须有网络软件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5min)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a.通信子网b.资源子网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10min)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1.1总线型拓扑结构1.2环型拓扑结构1.3星型拓扑结构1.4网状型结构a.非全连型b.全连型1.5树型结构(2)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2.1广域网(WAN)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2.2城域网(MAN)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2.3局域网(LAN)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在一座建筑物或是一个园区内目前,随着计算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三者之间已经变得模糊了,另外Internet不是广域网,而由广域网互联形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因而称之为互联网。
关于INTERNET的教案
![关于INTERNET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bf9d2c1c708a1284a4467.png)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INTERNET》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级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3.课题:什么是INTERNET4.课时:1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能力目标:了解INTERNET的常用用途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使学生产生对INTERNET的兴趣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下册,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根据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正处于活泼好奇的学习网络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本人以网络为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INTERNET应用情景。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INTERNET教学难点了解INTERNET可以做什么四、教学方法:演示网上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INTERNET应用是关键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什么是INTERNET1.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
其准确的描述是: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
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
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
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
2.网络示意图3.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网。
Internet教案
![Interne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8a6b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4.png)
Internet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浏览器操作、搜索引擎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
3.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1.Internet的基本概念(1)定义: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
(2)发展历程:从美国的ARPANET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现在的Internet。
(3)特点:跨地域、跨领域、开放性、自由性。
2.Internet的应用领域(1)信息检索: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各类信息。
(2)电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邮件传输。
(3)社交网络:如、微博、Facebook等,用于人际交往和信息分享。
(4)在线教育:如慕课、网络课程等,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
(5)电子商务:如淘宝、京东等,实现线上购物。
3.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1)浏览器操作:学会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收藏网页、设置主页等。
(2)搜索引擎使用:掌握关键词搜索、高级搜索等技巧。
(3)电子邮件收发:学会注册、发送邮件、接收邮件、管理等。
4.网络安全知识(1)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账号密码。
(2)防范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和。
三、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第二课时:Internet的应用领域和基本使用方法。
3.第三课时: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演示法:展示浏览器操作、搜索引擎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实际操作。
3.讨论法: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Internet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基本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项目6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教案)
![项目6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0610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e.png)
项目6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因特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因特网是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覆盖范围从大学校园网、商业公司的局域网到大型的在线服务提供商,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如政务、军事、科研、文化、教育、经济、新闻、商业和娱乐等)。
人们只要用鼠标、键盘就可以从因特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可以与世界另一端的人们通信交流,甚至一起参加视频会议。
因特网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本项目主要介绍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基础:TCP/IP协议、C/S体系结构、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使用简单的因特网应用:浏览器(IE)的使用,信息的搜索、浏览与保存,FTP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流媒体和手机电视的使用。
任务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与新课导入:复习:在项目5中,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办公软件的使用。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联网的目的是什么?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分类。
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
3.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和互联网络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难点:数据共享(设置文件夹共享、打印机共享)。
课时分配与教学方法:使用教学课件(PPT)讲授2学时。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广泛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随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前期通信技术的成熟而出现的。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的功能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16e547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b.png)
课题章节/名称
6.1 Internet概述6.2 Internet的功能
课时
2
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PPT演示操作步骤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史
能力目标
1.掌握Internet的基本功能
情感目标
培养事物发展是渐进增长的理念;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6.2 Internet的功能
Internet的主要功能有: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万维网服务等。
6.2.1.电子邮件ຫໍສະໝຸດ 务电子邮件简称E-mail(Electronic Mail),它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差距,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信网路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是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也是Internet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Internet上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TCP/IP协议簇中的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支持的。
6.2.3.远程登录
在Internet中,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登录使自己成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然后在它上面运行程序,或使用它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Internet上用途非常广泛的一项基本服务。
早在1986年,中国的有关学术部门就开始努力将Internet引入中国,1994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第一个正式接入Internet的中国大陆机构。此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相继连入Internet,并于1997年,实现了这四个互联网络的互连互通。自2008年起,我国网民数量始终据全球第一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6fdd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5.png)
网络访问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02
通过包过滤、代理服务、状态检测等技术,对进出内部网络的
数据包进行检查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的类型
03
包括包过滤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和有状态检测防火墙等
。
26
入侵检测与防范
入侵检测的定义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
路由表
路由器中保存有路由表,用于记录不同目的网络的下一跳地址或出口接口。路由表可以通 过静态配置或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进行更新。
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选择算法是路由器进行路径选择的依据,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负 载均衡算法等。
17
远程登录与文件传
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是指用户通过网络连接 到远程计算机,并在远程计算机 上执行命令或操作。常见的远程 登录协议包括Telnet和SSH。
特点
广域网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广、 传输距离长、通信速率相对较低、 网络结构复杂。
组成
广域网主要由路由器、交换机、通 信线路等网络设备组成,实现不同 局域网或城域网之间的互联。
16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2024/1/28
路由器
路由器是广域网中的核心设备,负责接收、存储和转发网络中的数据包。路由器根据网络 层地址(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 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常见的文件传输协议包括FTP( 文件传输协议)和SFTP(安全文 件传输协议)。
安全性
在进行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时, 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例如,使 用加密协议(如SSH和SFTP)来 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定 期更新密码和限制访问权限等措 施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Internet教案
![Interne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d81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8.png)
Internet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份Internet教案,以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
一、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1.资源获取与分享: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案例等。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这些资源,并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在线学习平台:互联网上有许多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平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3.网络搜索引擎:互联网上有众多的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匡助学生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在线交流与合作:互联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在线交流与合作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在线协作平台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二、以下是一份Internet教案,旨在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
主题:互联网安全目标:通过学习互联网安全知识,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在互联网上遇到安全问题。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案例,引起学生对互联网安全的关注和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问题,如网络钓鱼、病毒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
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互联网安全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资源分享: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互联网安全资源,并与同学分享自己找到的实用资源。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一份互联网安全守则,如不随便点击目生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等。
2024版年度Internet教案全集
![2024版年度Internet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627884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a.png)
目录•互联网基础知识•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社交媒体运营与推广•电子商务与在线支付•互联网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互联网基础知识发展历程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的网络研究项目,经历了ARPANET、NSFNET、Internet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网络。
互联网定义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互联网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基本组成互联网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软件包括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协议包括TCP/IP、HTTP、SMTP等。
功能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浏览与搜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商务等。
Web应用包括网页浏览、在线购物、网上银行、社交媒体等。
电子邮件服务提供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和管理功能。
文件传输服务通过互联网进行文件上传、下载和管理。
远程登录服务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其他计算机或网络资源。
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商务功能。
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至关重要。
个人信息安全泄露会导致财产损失、诈骗等风险;企业数据泄露则可能面临商业机密外泄、经济损失等后果;国家层面则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及防御方法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包括病毒攻击、黑客攻击、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这些攻击手段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泄露、网络拥堵等后果。
防御方法包括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不轻易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接、配置防火墙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专业的网络安全设备和解决方案来增强网络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教案(课时备课)
第1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
教案(课时备课)
第2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6
页脚内容7
页脚内容8
教案(课时备课)
第3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9
页脚内容10
教案(课时备课)
第4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11
页脚内容12
教案(课时备课)
2
第5次课学时
页脚内容13
页脚内容14
教案(课时备课)
第6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15
页脚内容16
页脚内容17
教案(课时备课)
学时2
第7次课
页脚内容18
页脚内容19
教案(课时备课)
第8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0
页脚内容21
教案(课时备课)
第9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3
页脚内容24
教案(课时备课)
第10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5
教案(课时备课)
第11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7
教案(课时备课)页脚内容28
第12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9
教案(课时备课)
第13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1
页脚内容32
教案(课时备课)
第14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3
页脚内容34
教案(课时备课)
第15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5
页脚内容36
教案(课时备课)
第16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7
页脚内容38
教案(课时备课)
第17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9
页脚内容40
教案(课时备课)
第18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1
页脚内容42
教案(课时备课)
第19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3
页脚内容44
教案(课时备课)
第20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5
页脚内容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