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10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20 世纪7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卢卡斯(Lucas,1972, 1975)的学术贡献。

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理性预期是产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行为人的预期错误。

预期错误可能是由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如货币供给冲击、战争和粮食危机等,其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源,即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产出和就业的波动。

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主张利用固定规则代替相机决策。

一卢卡斯的主要观点
卢卡斯最早在《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一文中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之后又在《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一文中扩展和补充了由货币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产生、传导和消失过程。

Lucas 认为,在一个众多相互分离的竞争市场内,假设生产者并没有觉察到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于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局部性的,则必须调整产出;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全局性的,则必须保持产出。

生产者被迫面临如何在知道单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对总价格水平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
断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假设的体现。

一种可能的识别情形是将其视作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波动的均值和方差。

若以往的价格比较稳定,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局部性的;若以往的价格起伏较大,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全局性的,这就是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提取过程。

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情形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不能准确预测到价格是全局性上涨,而采取调整产出的行动。

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对总量经济的影响,本质上与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单个生产者的影响一样,都能引起产出、就业和投资等宏观变量同方向的运动。

但这只是暂时的,人们一旦发现价格上涨是由总需求变化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会调整各自预期。

因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生产者很容易纠正预测中的系统性偏差,这个过程不需要
改变信息系统,也不涉及信息成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时间,产出和劳动又将自动回复到自然增长率的水平上。

因此,卢卡斯认为最好的货币政策就是固定规则的政策,它能够使政府控制的变量的随机波动程度最小,使经济偏离自然增长率路径的预期错误最小。

23
二卢卡斯的岛屿模型
因此,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只有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才会导致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经济波动。

需要指出的是,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波动的理解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有着本质的
不同,它们不再将经济周期视24作固定的波动周期,或多个固定波动周期的组合,而将经济周期理解为多种随机冲击效应经过传导、放大和复合的结果,从而淡化了“周期”周而复始的象形意义,突出了“周期”的波动性和随机性。

三简要评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一场“理性预期的革命”。

首先,它的理论意义在于,从理性预期假说和市场出清假设出发,推导出内生劳动供给的卢卡斯供给曲线,指出未预期的总价格水平是单个产品价格偏离预期总价格水平的总合度量,因此,卢卡斯供给曲线具有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也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生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释。

其次,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引发了关于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哪一个更有效的政策争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无效性定理得到了早期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第一,卢卡斯的岛屿模型虽然揭示出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是引发经济周
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将经济波动的根源归结为预期的失误,而将技术创新等其他外生冲击完全置于理论体系之外,显然是不妥当的。

第三,政策无效性定理在新兴市场经济和转型经济的经验研究中几乎被全盘否定,国内大量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就表明,中国的经济运行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前的“大起大落”型转向以后的“高位—平缓”型转变,主要归功于成熟的反周期经济政策的正当运用(刘树成,2019)。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 简记RBC)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and Prescott, 1982)以及朗和普洛瑟(Long and Plosser, 1983)等人的学术研究。

同以往的经济周期理论有所不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成因时,不仅涉及需求方面,而且还特别强调供给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索罗剩余)等外生冲击的重25要性。

RBC 模型的微观基础是代表性行为人的跨期最优决策模型,经典K-P模型(Kydland and Prescott, 1982)的主要思想是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导致闲暇成本上升,改变经济主体闲暇的跨期替代,从而增加就业和产量,引发经济波动等一连串内在的传导机制。

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和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获得了所有其他周期理论都无法企及的长足进步,为理解经济波动的性质和根源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2。

一K-P 模型的基本思想
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以前,人们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一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

用于长期趋势分量研究的“增长模型”强调三方面的来源:人口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占有率的形成和增长;基于短期波动的经济周期分量研究则沿袭了“乘数—加速数”模型的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思想,强调产出、消费和投资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重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虽然在这一时期末人们试图综合这两方面研究的发展,但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研究仍然包含在完全不同的模型之中。

与传统的增长与波动互相分立的思想不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将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统一在同一个模型中,阐述了政府决策者为了解决短期问题而偏离正确宏观目标的做法是如何招致长期问题发生的,从而抛弃了关于长期趋势与短期循环的常规区分,将增长理论与波动理论统一在一起。

这一观点首先体现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于1977 年合著的名为《规则与主观判断:最优计划的矛盾》的论文里。

他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从专利保护到联邦灾难援助等各项经济实践中,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央银行独立运动的激烈辩论,导致了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比如新西兰、瑞典和英国——正式制定低通
货膨胀率的宏观经济目标。

这一观点逐步发展并凝结成为K-P 模型(Kydland and Prescott, 1982),并作为一篇经典论文载入宏观经济学史册。

K-P 模型通过建立一个完全竞争的、具有理性代表性行为人跨期最优化行为的经济,对许多重要经济变量波动的测定与在实际中的观测值相当“接近”,从而捕捉到了战后美国经济的某些重要的周期特征,比如,消费不如产出波动剧烈,而投资的波动幅度比产出要大得多等。

K-P 模型表达了建立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目的,是要在不考虑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解释一个具有完备市场的阿罗—德布鲁世界中经济活动的总量波动。

11在Kydland and Prescott(1982)模型中只强调在供给方面冲击的重要性,在RBC 模型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逐渐加入了需求方面的冲击源,进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冲击因素并重的分析格局(Plosser, 1989)。

例如,正的技术冲击会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投资和产出提高,总供给曲线上移,整个经济繁荣,这时资源紧张会引起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就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反时的,经济均衡的调节是一种内在机制。

所以,商业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经济围绕基本趋势的波动,即周期不是对均衡的偏离,而是均衡本身暂时的波动。

既然是均衡,波动便具有帕累托效率。

所以从根本上讲,总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并不是市场协调失灵的表现,而是竞争经济中理性经济主体响应生产函数的随机运动而作出的时际资源配置的自然结果。

因此,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框架下,任何反周期政策都有可能降低经济福祉。

经验研究同时也表明,确实存在世界经济周期,表现为各国宏观经济之间很强的共动性(Backus and Kehoe, 1992)。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逐渐向开放经济拓展,在这个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主要有Backus, Kehoe andKydland(1992, 1993, 1994)、Mendoza (1991, 1995)、Stockman and Tesa(r1995)、
Kehoe and Perri(2019)等。

这类模型成功解释了一些世界经济周期的经验事实,如开放经济的储蓄与投资是正相关的(Baxter and Crucini, 1993);贸易余额是逆周期的以及贸易余额和贸易条件是正相关的(Backus, Kehoe andKydland, 1994)。

然而这些模型难以
解释以下三个经验事实:其一是消费—产出反常(consumption-output anomaly),即开放经济RBC 模型预测各国消费的相关性远远高于产量的相关性,这与事实不符;其二是投资—就业反常(investment-employment anomaly),即国家间投资和就业在实际经济中是正相关的,而模型所预测的结果缺失高度负相关;其三是相对价格反常(relative priceanomaly),即贸易条件比RBC 模型所显示的更易于变动,并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这三种反常构成了开放经济RBC 模型拓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货币因素、能源价格冲击、偏好冲击和不完备的资本市场等,但很难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解决上述三种反常(Kose and Riezman, 2019),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28
当前,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法已在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公共财政
学、劳动经济学以及资产定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早期的基本真实经
济周期理论研究相比,扩展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考虑了更多的经济运行过程中
的经验事实,使得这类模型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干预可能
是合意的。

三简要评论
如果按照曼昆和罗默(Mankiw and Romer, 1991)提供的划分宏观经济学
理论的标准,即考察各种理论学派对于以下两个问题的回答:⑴古典两分法
失效了吗?也就是说,诸如货币供给之类的名义变量的波动影响产出和就业这
类实际变量的波动吗?⑵经济具有重要的非瓦尔拉斯特征吗?对于不完全竞
争、不完全信息和相对价格刚性之类的考虑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上的重要性?那
么,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恰好处于两个极端:一方面,真实经济
周期理论因强调技术扰动和完全市场,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而
另一方面,主张价格黏性为其核心概念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对这两个问题持
肯定的态度。

实际上,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理论谱系中的位置是十分
极端的,是对典的还原,因此通常也被冠以“超古典”(super-classic)之名,从
这个意义上讲,RBC 模型的拓展和修正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不断向新凯恩斯主
义靠拢的动态调整过程。

那么这个调整过程的动力何在?从基本RBC 模型的内在传导机制看,正
如前文所述,劳动的跨期替代是冲击传播的主要放大机制,但这个波动的放大
机制显然是不充分的,微观实证结果只能支持劳动的跨期弹性只存在于一个较
小的范围,因而可以说,对波动放大机制的探索是RBC 模型不断拓展的一个
重要的驱动力。

与此同时,RBC 模型远离现实的完全竞争假设也是备受责难的
重阵之一,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包容了更多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非均衡市
场等非瓦尔拉斯的内容。

但值得评论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在模型中引入货币因
素后所能解释的经济现象,未必就不能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模型中实现
(Wen, 2019)。

因此,对RBC 模型的拓展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引入更多
的解释变量,而是要通过修正模型以丰富解释变量和参数的理论涵义
16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出现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期,80 年代以后跨入主流
16
关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研究方法中的地位、优势和不足,参见第二章第一节的论述。

29
宏观经济的殿堂,90 年代进入多元化思想的时代。

Dornbusch、Blanchard、
Mankiw 和Stigliz 的学术贡献推动了该领域内的研究。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致力于利用RBC 的分析框架,并融入货币冲击和刚性嵌入,给出凯恩斯
式的命题,将RBC 模型拓展为含货币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

在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时,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强调工资和价格的
黏性、总需求的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且经济中的摩擦和不完全性
放大了冲击的扰动,主张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可以有效熨平经济波动。

一货币冲击与刚性嵌入
将货币因素引入RBC 模型的工作可以追溯到金和普罗瑟(King and Plosser,
1984)关于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的模型,他们将货币的交易功能视为一种交易技术(transactions technology),并假定交易时间和所需货币量呈反比。

模型预测内在货币(信用和存款)与实际产出之间正相关,由于生产金融服务比生产最终产品迅速,所以实际信用和货币的扩张先于实际产出的增长。

但价格水平由外在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市场决定,价格逆周期运行。

在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的模型中,货币供给冲击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


利和汉森(Cooley and Hansen, 1989)对此做出改进,它们通过引入现金支付
约束(cash-in-advance constraint)将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纳入RBC 模型。

模型的预测结果是,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利率在引入货币冲击前后变化不大,但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幅度却显著增加,且大于实际数据。

除消费外,其他变量与货币增长显著不相关,这与事实相符;但模型预测货币增长与价格水平、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显著正相关,这与事实相反。

赵和库利(Cho and Cooley, 1995)在现金支付模型中引入名义工资合同,
库利和汉森(Cooley and Hansen, 1995)对这类模型进行了求解和校准,最为
明显的变化是生产率与产出的相关系数从现金支付经济中的0.86 下降到具有
名义工资合同经济中的-0.42
17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率之谜”。

此外,
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与产出正相关,除投资与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外,其余实际变量与产出的相关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名义工资合同模型没能捕捉到价格的逆周期行为,也不能反映价格水平、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与货币增长之间的逆向关系。

尽管如此,但由于名义工资合同模型以引入凯恩斯主义的元素为重要特征,被认为是连结宏观经济学两个截然不同流派之间的桥梁。

此后,将诸如隐性合同、效率工资、名义工资黏性等非瓦尔拉斯因素纳入RBC 模型的框架,成为DSGE 研究的一种趋势,也有一些研究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7
数据来源:库利和汉森(Cooley and Hansen, 1995)表7-1 和表7-5。

30
结构中寻找价格粘性的证据,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对货币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二摩擦、不完全信息和外部性
在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中,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Greenwood and Stigliz, 1993a, 1993b)的研究同时考察了存在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前者是指企业的债权融资倾向(相对于股权融资),后者是指效率工资导致实
际工资存在向上的刚性。

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金融市场不完善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成为外生冲击主要的传播和放大机制。

伯南克及其合作者的研究(Bernanke, Gertler and Gilchrist, 1986, 1996,
2019)深化了不完全信息在金融信贷市场上的分析。

他们认为,当经济衰退导致销售和利润的下降时,已有大量债务和利息负担的企业会面对更加吃紧的现金流约束。

一方面,资产价格的下跌会导致高杠杆的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另一方面,随着现金流的减少,外部融资成本提高。

当信贷市场的运作存在摩擦时,企业会削减支出,从而加剧已有的衰退,导致其他企业也陷入金融困境。

因此,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改变,即企业净值的变化,会使得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企业投资的变化,投资的改变会进一步引起下一期产量的变化,从而造成经济波动。

企业净值在这里扮演了加速经济增长或衰退的角色,这种效应就是“加速器效应(accelerator effect)”。

一般而言,净值较小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借贷活动时代理成本较高.对外部冲击变动的反应也更敏感。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还十分强调总需求外部性在经济周期波动形成中
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生产者的生产供给满足了其他生产者的需求,那么总需求就是一种公共品,如何协调成为公共品分配的一
个基本问题。

正是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可能存在着理性预期的多重均衡解,或不确定均衡解。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不确定均衡恰好用来解释潜在的波动。

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由卡斯(Cass)和谢尔(Shell)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sunspot theroy),即经济中代表性行为人依赖相同的状态,如
偏好、禀赋、技术等,但有不同的纯外生信念而获得不同的配置。

这些信念本身属于动物精神而与经济运行无关。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反周期政策是有效的,因为即使它无法改变经济基础,但也可以通过影响主体预期影响经济。

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单纯的太阳黑子冲击和RBC 模型相比,其解释力相差无几(Farmar and Guo, 1994)。

31
三简要评论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
主要学术思想,强调工资和价格的黏性、总需求的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因此金融、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不会很快出清,其理论假设更贴近现实经济;另一方面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也吸纳了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分析方法,采用强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重要性的跨期最优决策作为分析的主要框架,从而弥补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

但是,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同样也远非完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作
为一个理论,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乏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往往需要借助于RBC 或SV AR 等结构式的研究方法,在模型中引入凯恩斯元素,然后提出政策建议,而且即便是采用了贴近现实的假设,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得到的部分结论仍和现实经济相去甚远。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回顾了五种代表性经济理论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从各种理论对经
济周期的认识、周期和波动的成因(冲击源)以及外部冲击的内在传导机制等方面入手,就理论含义和政策主张作了简要的梳理和比较,为中国经济波动和
消费波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五种代表性理论分别是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