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过程与方法: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教学难点: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博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它们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多媒体展示小知识,介绍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

2.介绍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杰出代表。

3.多媒体展示青铜器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器的特点。

提示: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4.启发学生思考: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并介绍商代青铜器的制造过程。

提示:(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难点名称
青铜文明的含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知识点属于文化史的部分,文化史课的形象性特点难以把握,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一大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奴隶社会,人们如何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难以理解。文明如何解说。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发展历程
青铜文明 商周---灿烂时期
基本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分布广
小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歌: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2、依据司母戊鼎解说为什么叫青铜,青铜时代如何到来,文明如何解说?
3、依据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对四羊方尊及三星堆青铜器图片的观看探讨青铜文明的特点。
4、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小结概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让学生概括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从而理解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青铜文明。
难点教学方法
1.观看图片,了解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及此时青铜器的特点。
2.情景解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司母戊鼎”图片,解说其结构特征,然后问题引入:1)我国何时开始使用青铜器?2)青铜器在夏商周呈现怎样的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如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完整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完整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传说大禹制作九鼎,鼎是青铜器的一种,在夏、商、西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出示答案。

师: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下面我们看一下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种类:师:同学们知道哪个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吗生:司母戊鼎。

师:对,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一位商王祭祀母亲“戊”的,高米,重千克,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感知青铜器种类丰富,技艺高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整学习状态。

甲骨文记事同学们思考一下,文字出现后,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记录文明成果,传承文化信息;实现了跨时空交流;使思维更加精密准确;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等。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甲骨文记事”部分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2.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内容3.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①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功能、代表作品及工艺成就。

②知道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

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这一时期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的灿烂景象。

环节二:整体感知1、问题探究:阅读教材目录,找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分别是什么?中国由此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答案提示:本课总共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青铜器与甲骨文。

远古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称之为旧石器时代,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器,称之为新时期时代,夏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器,称之为青铜时代。

教师指导:青铜时代,以人类最初使用青铜金属工具和生活用具为标志。

由于青铜冶铸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并广泛应用青铜金属原料制作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使生产发生了质的变革,社会生活也出现了大的变化。

我国青铜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三代,其中,青铜文化的兴盛繁荣在商、周时期,到春秋开始衰退。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自主学习:青铜器是由哪几种金属冶炼而成的?大家知道青铜器是什么颜色的么?答案提示:铜、锡、铅;金色教师指导: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大都是青绿色,然而它最初的样子,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是很漂亮的金色,被称为“金”。

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

高古文献中的“赐金”“受金”“吉金”中的金,多指的是青铜。

而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被称为“金文”。

2、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25-P26,将表格青铜器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答案提示:①出现时间:距今5000-4000年②作用:饮食、祭祀及军事等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④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鼎的图片,设问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与鼎相关的成语?(同学们回答成语)教师:你们说得真好!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

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工艺?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3.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影响?4.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探究新知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展示《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片:学生回答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距今5000—4000年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青铜器用途广泛,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一:种类丰富。

3.相关史事:展示《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图片,指导学生阅读P25页相关史事说一说,青铜器的功能有什么变化?教师点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

此时鼎从最初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了“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3.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图一图二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趋势?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利用铜陵特有的铜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再现历史的能力。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搜集青铜器照片和铜陵金牛洞大炼渣的有关资料(或李白描写铜陵冶炼的诗篇),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搜集5个甲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青铜工艺:利用多媒体投出实物图或利用书中的三个青铜器图观察其高超的工艺并推断其铸造方法,从而了解古代中国青铜工艺成就,也可利用铜陵大炼渣遗址和李白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宏伟的冶炼场面。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根据第6课学生已初步接触甲骨文和金文,教师可选择5个易辨认的甲骨文,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今天的汉字,从而使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为象形文字,从而阐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过程与方法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进行展览、讲解、想象,以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由学生亲自尝试体会,由此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司母戊鼎;甲骨文。

教学难点:商朝的青铜器功能的变化、功能的多样;甲骨文。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文化课,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种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如观看视频、辩论会、故事会等。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范例训练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司母戊鼎》视频,要注意视频中文物的名字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期铸造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司母戊鼎体现了商朝时期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展示目标(学生齐读)1.商朝青铜器有哪些新的发展?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2.什么是甲骨文?它的历史地位如何?3.甲骨文有哪些基本的构字方法?有何意义?目的:通过观看视频,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课间的松散状态进入学习状态;齐读学习目标可使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商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经过多次熔炼、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商代青铜器的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和用途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它是在商王武丁时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它的造型独特,花纹精美,是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

司母戊鼎的用途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和酒水的。

二、甲骨文的演变和意义1.甲骨文的起源和历史地位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几种。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用法,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和范例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青铜器相关资料和图片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通过模拟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来体会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甲骨文构字方法和认识今天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笔画简单、结构规整、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而且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感受甲骨文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定又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2、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地点: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食器:乐器:兵器酒器生产工具繁荣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

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第二个子目“甲骨文记事”中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最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子目明确了甲骨文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古中国的文明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一下这段视频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器物?视频:介绍司母戊鼎教师: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青铜时代,探究一下世界著名的青铜器身上所蕴含的灿烂文明,感受一下灿烂文明背后奴隶的悲惨生活。

展示课题: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刚才咱们欣赏了司母戊鼎,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来作什么用的?学生:它是用青铜做成的,祭祀用的。

教师:青铜是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品。

展示资料:《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教师:“金”可泛指所有金属,这段话中特指铜锡合金,即青铜,意思是用青铜冶炼不同种类的器物有六种配方。

六成铜一成锡混合,是造编钟大鼎这样的礼器的做法。

展示:鼎教师:青铜鼎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

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角色体验: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人们都视我们为国宝,都以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世和历史渊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图片展示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商朝:见课件展示图片西周:西周利簋,高28厘米。

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青铜器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答: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采用哪种铸造技术?答: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有何历史地位?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答: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4.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目标导学二:甲骨文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六、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七、教学过程: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1鼎2簋3尊4钺5编钟6铲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

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

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题: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隶属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前一课介绍了夏商周的更替——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早期国家。

而本课则是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成就。

可以说这三代的变化开展直接影响着其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开展。

2.课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在本课的学习内容中,第一局部通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三星堆青铜面具,从功能类型到铸造方式等方面,展示了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所具有的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而在第二、局部中,通过对甲骨文内容及造字特点的讲述,说明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字的根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开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课的内容分三局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与局部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三局部内容共同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兴旺、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能够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置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想象其生产和创造过程,初步了解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根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开展中的推动力。

2.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图片、图表、文字说明等〕,描述出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从《甲骨文字形举例》中,比较、观察得出它已具备汉字的根本结构,且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对汉字的形成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兴旺的文明,体会中华民族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哪一个时期属于
青铜时代? 教师:你
知道商朝后期铸造的
青铜巨鼎的名称吗?
它是怎样利用 ppt 插
入文字、图片和视频造 出来的呢? (生答)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看
利用 ppt 插入文字、 图片和视频
2/3
图说过程。 教师:你
知道青铜器具有哪些
用途吗? (生答) 教
师:看一看四羊方尊的
造型特点
师引入下一个问题:有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 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 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 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人 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著名青铜器。 难点:
节,通过图片、视频和较少的文字,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又从理性上掌握了这
些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自主学习和学习测评实际上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做到当堂掌握,
向 45 分钟要效果。
3/3
课堂小结
用文字信息再次展示 本课的主要内容
利用 ppt 出示文字 总结本课内容
七、教学特色
在自主学习环节,将本节课涉及的三个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
题预习新课,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
老师以精彩的语句贯穿本节课的三方面内容,做到了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同时在讲授环
1/3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使用范围所反映的社 会意识与存在状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 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利用 ppt 插入文字、图片和视频,再现历史现象,让学生直观、真实地了解历史事实。在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后母戊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在自主学习环节,向学生展示 本课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预习新课。在讲授新课环节,通过文字、图片和 视频让学生了解青铜器铸造艺术及汉字演变历史。在课堂小结环节,通过一个流程图再次 总结本课内容,以达到总结的目的。
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应出的
国力盛衰问题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尚高,教师可多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 于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 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通过学习后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 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关系的认识。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 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体现出商朝作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
国的气魄,让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
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后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了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导入 自主学习
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播放有关青铜器的图 学生回答老师的
片,激发学生对商朝文 课堂发问,并提 技术支持
化的兴趣,引入新课 出问题
展示本节课相关问题
学生依据问题进 行自主预习,并 回答问题
利用 ppt 插入文字 展示问题
教师:看书 ,说一说
什么是青铜?我国历
时这些器皿上还可有
文字,那是什么呢 教
师:说一说什么是甲骨

文? 商朝时人们为什
么把文字刻写在甲骨
上?甲骨文的意义?师
要求学生阅读“金文”
一目,了解金文的概念
和价值。然后教师利用
多媒体,展示各种字体
的不同,来介绍甲骨
文、金文与今天汉字的
联系。
学习测评
利用 ppt 展示本课重 点问题
利用 ppt 展示本课 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