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七八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七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七八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的第七八章主要涉及到电和磁的相关知识点,是中学物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物理以及未来的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以下为八年级物理第七八章的主要知识点:I. 静电学静电学是电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不带电荷物体或者带有静电电荷(\pm q)所表现出的电现象。
在学习静电学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点电荷、电场、静电感应、电势等重要概念。
其中,点电荷指的是最基础的电荷单元,而电场则是指电荷所带来的电势场。
静电感应则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充电方式的一种,而电势则是静电体系中电荷在空间中所具有的能力值。
II.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指物体内部所带电荷的流动状态,通俗地说就是电子在电线(导体)中随时间的流动,通常使用称量单位安(A)来衡量。
而电阻则是指电流通过物体时所遭遇的阻力大小。
其中,欧姆定律是在学习电流和电阻过程中需要知道的重要定律,它说明了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式为I=V/R,其中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大小,V为电势差。
III. 磁性磁性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研究物质的磁性质以及磁场的产生规律。
了解磁性知识,我们需要了解磁场、磁矢量、磁感应强度和磁化等概念。
其中,磁感应强度是指单位空间内磁场对物质原初的影响强度,而磁化则是指原初未具有磁性的物质被磁场强度作用后所表现出的磁场特性。
IV.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英国科学家Faraday在19世纪发现的,主要探讨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还涉及到了贴近感应定理。
当然,在学习电磁感应过程中需要了解的诸多概念,包括了磁密、感生电动势、磁通量以及洛伦兹力等多种物理概念。
V. 电磁波电磁波的发现是物理学的一大进展,也是探讨光学问题的基础。
当然,在学习电磁波时需要了解的主要概念包括电场、磁场以及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探讨电磁波的特性时,我们还需要知道波长、频率、速度等重要概念。
总结:八年级物理第七八章涵盖了静电学、电流和电阻、磁性、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探讨电学和物理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第七、八章知识总结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一、质量和密度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 =ρ;密度单位是kg/m 3,(还有:g/cm 3),1g/cm 3=1000kg/m 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V 的单位是米3(m 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 水的密度ρ=1.0×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
10. 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 就可据公式:V m =ρ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mV =。
二、浮力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3)物ρ = 液ρ 悬浮。
八年级 第七八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知识点一览1、力的概念。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N。
(理解:⑴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脱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与具体语境决定)1牛的感性认识: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理解:没有只对其它物体施力而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力的物体,也没有只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而不对其它物体施力的物体.如果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则甲、乙两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若以甲为研究对象,则乙称为施力物体,甲称为受力物体,乙对甲的作用力叫做作用力,甲对乙的作用力称为反作用力;同样,若以乙为研究对象,甲也对乙有力的作用,此时甲称为施力物体,乙称为受力物体,甲对乙的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乙对甲的作用力称为反作用力.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理解: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静到动,动到静;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
形变包括——伸长、缩短、弯曲、扭转)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力的图示:p6力的示意图:p7方法:力的图示的地画法---- 一定点;二画线(标度)三画箭头标大小,实际共有四部分。
示意图没有标度没有具体大小。
6力的命名:根据性质命名的有重力、弹力、摩檫力等,根据效果命名的有拉力、支力、压力等。
弹力:9页理解:产生弹力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而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相反。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和物体性质有关。
7测力计:9页理解、读数:1N 的大小8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9页9相互作用力的关系:11页10重力:13页理解: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g的含义作用点:如何增强物体的稳定程度:第八章力与运动知识点一览12滑动摩擦力:17页理解: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而不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是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对第七章关于力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 按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张力等。
二、力的测量与单位1.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开始运动、停止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或速度。
2.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力的效果,这个力称为合力。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效果,这些力称为分力。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的压力等。
六、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以上对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对力的概念、分类、测量、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以及摩擦力和牛顿三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7-8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类及其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理学中的计量和单位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国际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三章:力、能量和动量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概念及其守恒规律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其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各种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方法第五章:运动和速度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运动轨迹的分类及其描述方式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遇到摩擦力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压力和浮力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强、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浮力、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物态方程及其应用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第九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区别及其状态方程第十章:光、声、电和磁光的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声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电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第十一章:电路基本知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和应用,逐步掌握物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应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概念: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位移的概念: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 速度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 速度的计算:速度 = 位移 / 时间。
- 平均速度的概念: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 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第二章:力和压力- 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
- 力的单位:牛顿(N)。
- 合力的概念:多个力合成的结果。
- 力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于力的矢量和。
- 力的分解:力的分力等于力的矢量差。
- 弹力的概念:弹性物体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 弹力的特点:与伸长或压缩的物体相反方向,大小与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
-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
- 压力的计算:压力 = 力 / 面积。
第三章:浮力和密度-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被上升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浮力的方向:向上。
- 浮力的决定因素:物体的体积。
- 密度的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第四章:机械运动和功率- 功的概念: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结果。
- 功的计算:功 = 力 ×位移 ×余弦θ。
- 功的单位:焦耳(J)。
- 机械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机械功率的计算:机械功率 = 功 / 时间。
第五章: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 动能的计算: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
- 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具有的能力。
- 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系统机械能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计算:初机械能 = 末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独家总结
第七章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说明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或者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对”前面的是施力物体,“对”后面的是受力物体。
书是。
又如受书到桌面的支持力,书是(2)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
如两个相互相互靠近的磁铁。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如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或出现“加速”或“减速”字眼的,即运动快慢的改变。
或匀速转弯,做匀速圆周运动等(2)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就是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还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1)这3个要素均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画示意图时候要体现力的3个要素。
作图时候要注意题目要求画出几个力的。
4.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1)发生条件接触并挤压或拉伸(2)平时所说的推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3)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不一定是弹力(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5.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符号G,单位N(1)大小G=mg,因g=9.8N/kg,所以m的单位要化为k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找重心6**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合=F1+F2,方向与这两个力同向(2)同一直线上,方向不相同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合=F1-F2(假设F1>F2)方向与F1同向第八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第七八章总结(教科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八章知识点总结一、力及力的描述1、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符号:F)2、力的单位:牛顿(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特点:力的作用时相互的(引出:相互作用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力的表示方法:图示法、示意图法二、重力、弹力、摩擦力比较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分离摩擦面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①适用范围:一切物体②适用条件: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③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动者恒动,静者恒静)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⑤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是经过实验和推力得出来的。
2、惯性内容:物体有保持自身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①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②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五、合力1、概念: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六、平衡力1、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2、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称为平衡力;特点:合力为零,即F 合=0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七、力与运动的关系八、受力分析明确研究对象——重力——弹力——摩擦力九、实验1、弹簧测力计,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关系;2、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4、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练习:1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2、力的做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
八年级下册第七八章复习知识点
姓名班级;1、力是。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
力用符号表示,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力能改变物体的,使它发生;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
3、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通常用一条带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或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
4、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且在同一直线上,但分别作用在,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5、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有些物体,形变后不能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6、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叫。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强弱和形变量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就。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7、原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就越长,或者说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
弹簧的伸长量就是弹簧受力时的长度与不受力时的长度。
8、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1)使用前,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卡住;(2)看清弹簧测力计的、;(3)若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需要;(4)测量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一致;(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
9、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10、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公式,即,还可变形为用来求物体的质量。
其中表示重力,表示质量;g的单位是,符号,大小为,表示;粗略计算时,g可取。
11、重力方向总是,铅垂线、水往低处流、重物下落的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的原因。
3、惯性:。
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受力与否、受力大小、处于何种状态、状态如何改变,惯性只与有关,大,惯性大;惯性力,只有大小,方向。
初二物理第七八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七八章知识点总结(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讲到一个力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二、弹力1、什么是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举例:水杯放在桌子上)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三、重力1、什么叫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4、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一、牛顿第一定律1、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下物理七八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七八章知识点七、机械功和机械能的转化1.功的定义:当力沿着力的方向对物体作用时,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单位是焦耳(J)。
2.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的距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所用的时间。
5.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或形态而能够做功的能力。
它包括势能和动能两个方面。
6.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E = 1/2 * mv²,其中K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7.动能定理:总的外力对一个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即W=ΔKE。
8.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只有重力和弹簧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即机械能的初始值等于机械能的最终值。
八、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通常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
杠杆原理可以用来解释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放大力的原理。
2.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程度。
力矩的计算公式为M = F * d * sinθ,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臂的长度,θ表示力和力臂之间的夹角。
3.杠杆平衡条件:在杠杆平衡时,物体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力矩之和为零。
即M1+M2=0,其中M1表示顺时针方向的力矩,M2表示逆时针方向的力矩。
4.原理证明:杠杆平衡原理可以通过力矩大小和方向的计算证明。
只有当力矩之和为零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5.力的放大和速度的放大:使用杠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和速度的放大。
力的放大是指在杠杆上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来增加力的效果。
速度的放大是指在杠杆上通过改变力臂和速度的大小来增加速度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第六、七、八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六、七、八章知识点整理第六章一.透镜凸透镜: ⎧⎪⎨⎪⎩凹透镜:⎧⎪⎨⎪⎩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F 点会聚,F 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 )。
焦距越小(越厚)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两种透镜各自的三条特殊光线: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u<f 正大 放大 虚像功能: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概念:中间厚边缘薄。
功能: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概念:中间薄边缘厚。
三.常用透镜1.幻灯机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注意事项:幻灯片要倒着放(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2.照相机成像物点: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机离人近些,暗箱拉长)(相机离人远些。
暗箱缩短)3.放大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像同侧。
四.眼睛(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从成像角度讲,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晶状体)和一个屏幕(视网膜)。
明视距离:在距眼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25cm,可配戴凹透镜得到矫正。
25cm,可配戴凸透镜得到矫正。
眼镜的度数=1/f×100(f必须用m做单位。
)注意: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
第七章一.基本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力的符号:F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运动到静止,静止到运动;○2、速度改变;○3、方向改变);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工作原理:拉力或压力越大,形变量越大)。
(实验室中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七、八章)
【胜利教育必胜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七、八章)第七章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即光速是一个常量。
光的传播可以通过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方式进行。
我们来讨论光的直线传播。
当光线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它会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的折射作用,而折射是按照直线传播的规律进行的。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光密度有关,光密度越大,光的传播速度越慢。
我们来看光的反射。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有两个重要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这两个规律被称为反射定律。
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来确定光线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反射中,我们还需要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在光滑的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呈平行光束。
而漫反射是指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呈散射。
除了直线传播和反射,光还可以发生折射。
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光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会小于入射角;反之,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光在水中折射时的现象。
我们还需要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色散是指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受到的折射作用不同而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引起色散。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人教版八下 七、八章知识点
七、八章电学知识点一、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I=U/R。
定律反映的是同一段导体的I、U、R三者的关系。
二、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字母W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内能、光能、机械能)。
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I2Rt=U2t/R=Pt,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生活中还常用“度”(千瓦时)做电功的单位,1KW.h= J。
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可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电功率,它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I2R=U2/R,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用符号w表示。
四、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为:Q=I2Rt。
对于电热器:Q=W=UIt =I2Rt=U2t/R=Pt。
串联电路中I、t一定,R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并联电路中,U、t一定,R越小,I越大(I是平方倍增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对于非电热器:Q<W。
以上公式在使..........对应,同体同时。
...................一一......用时都要注意,同一公式中的每个量之间要五、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即:I1=I2=I3=I;2、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3;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R1+R2+R3,若是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R=n R0;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要大,串联时相当于导体长度增大。
4、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每个电阻所分担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每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即:U1/U2=R1/R2; P1/P2=R1/R2六、并联电路的特点:1、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用于描述物体所在的地点,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是一个矢量量。
路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是一个矢量量。
2. 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为零或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作用力。
3. 运动图像的描述(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对物体施加的外界作用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量。
(1)力的性质力的大小用力的单位牛表示,方向用力的作用方向表示。
(2)力的分类弹力、重力、摩擦力、张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可以按照叠加原理进行合成与分解。
(1)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用力的矢量图进行表示。
(2)分解力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于彼此的方向力向量。
3. 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同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动力与静力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力,而静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力。
第三章:能量1. 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K=1/2 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2. 功和功率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讲到一个力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二、弹力
1、什么是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举例:水杯放在桌子上)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三、重力
1、什么叫重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4、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2、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要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2)实验中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是为了
使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
3)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4、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5、生活中的惯性:
利用惯性:跳远助跑,甩去雨伞上的水,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
防止惯性的危害:汽车上的安全带,开车时要保持车距。
二、二力平衡
1、物体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牵引力大于阻力:物体将加速
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
三、摩擦力
1、什么叫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类: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什么叫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接触面粗糙,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
5、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