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正稿
合集下载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瞬时电压差和瞬时脉动环流的大小因控制角的不 同而异,以下分析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线路的情 况 , f r 60
图4-13 配合控制的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线路
的瞬时脉动环流( f r 60) (a)三相零式可逆线路和瞬时脉动环流回路
(b) f 60 时整流电压
电动 反组整流
三
反向制动
-
+
-
回馈发电 正组逆变
四
2.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V-M系统
有环流系统反向快、过渡平滑,但环流电抗器累赘。 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当可逆系统中一组晶闸管
工作时(不论是整流工作还是逆变工作),用逻辑关系 控制使另一组处于完全封锁状态,彻底断开环流的通路, 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 被封锁那组整流装置的移相触发环节应有配合控制所对 应的输入控制信号,但其输出触发脉冲通过逻辑控制作 用予以封锁,可以认为是移相触发环节处于“待工作” 状态,可根据需要随时送出必要的脉冲信号。
当环流为零时,应有
U d 0 f U d 0 max cos f
U d 0r U d 0 max cos r
如果反组的控制角用逆变 角表示,则
这称作α=β配合控制。
为了更可靠地消除直流平 均环流,可采用
U d 0r U d 0 f
cos r cos f (4-5)
r f 180
f r αf≥βr
(4-6) (4-7)
α=β配合控制实现
为了实现α=β配合控制,
可将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 发脉冲零位都定在90°。
当控制电压 Uc= 0 时,使 f = r = 90° , 此 时 Ud0f = Ud0r = 0 , 电 机 处
图4-13 配合控制的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线路
的瞬时脉动环流( f r 60) (a)三相零式可逆线路和瞬时脉动环流回路
(b) f 60 时整流电压
电动 反组整流
三
反向制动
-
+
-
回馈发电 正组逆变
四
2.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V-M系统
有环流系统反向快、过渡平滑,但环流电抗器累赘。 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当可逆系统中一组晶闸管
工作时(不论是整流工作还是逆变工作),用逻辑关系 控制使另一组处于完全封锁状态,彻底断开环流的通路, 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 被封锁那组整流装置的移相触发环节应有配合控制所对 应的输入控制信号,但其输出触发脉冲通过逻辑控制作 用予以封锁,可以认为是移相触发环节处于“待工作” 状态,可根据需要随时送出必要的脉冲信号。
当环流为零时,应有
U d 0 f U d 0 max cos f
U d 0r U d 0 max cos r
如果反组的控制角用逆变 角表示,则
这称作α=β配合控制。
为了更可靠地消除直流平 均环流,可采用
U d 0r U d 0 f
cos r cos f (4-5)
r f 180
f r αf≥βr
(4-6) (4-7)
α=β配合控制实现
为了实现α=β配合控制,
可将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 发脉冲零位都定在90°。
当控制电压 Uc= 0 时,使 f = r = 90° , 此 时 Ud0f = Ud0r = 0 , 电 机 处
第四章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使U df 增加;2ALR的输入信号也正向增加,但由于
2ALR是反相器,故其输出u c t 2由正值减小,甚至变
成负值。反组VR的触发脉冲由零位后移,甚至进入
逆变位置,但反组的逆变电压U d r 小于正组的整流
电由压正组U流df 向。反因组此的,直在流两环组流变I流c 装。置此之时间正仍组然变存流在装着置
由晶闸管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动机 的励磁功率约为电机额定功率的3%~5%。反接 励磁所需的两组晶闸管变流装置的容量,比在电 枢可逆系统中所用晶闸管变流装置要小得多,从 而可节省设备投资。但由于励磁回路电感大,时 间常数较大,系统的快速性很差。而且反转过程 中,当磁通减小时,应切断电枢电压,以免产生 原来方向的转矩阻碍反向,此外要避免发生飞车 现象。这样就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依据实现无环流原理的不同,无环流可逆系
1.可逆运行的实现方法 可逆运行的实现方法多
种多样,不同的生产机械可
根据各自的要求去选择,在
要求频繁快速正反转的生产 图4-1两组晶闸管供电的可逆电路 机械,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两
组晶闸管整流装置构成的可逆线路,如图4-1所示。 一组供给正向电流,称之为VF组,另一组供给反 向电流,称之为VR组。
当电动机正转时,由正组VF供电;反转时 则由反组VR供电。两组晶闸管分别由两套触发 脉冲控制,灵活地控制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和 调速。但不允许两组晶闸管同时处于整流状态, 否则将造成电源短路。为此对控制电路提出了 严格的要求。对于由两组变流装置构成的可逆 线路,按接线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反并联连接和 交叉连接两种线路。
4.1 晶闸管-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V-M可 逆系统)
4.1.1晶闸管-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 根据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公式 Te CmΦd I d 可
自动控制技术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DLC首先应该鉴别电流给定信号U*i的极性,当U*i由负变正时,先去封锁正 组,使Ublf=0,然后去开放反组使Ublr=1;反之,当U*i由正变负时,则应先封锁 反组( Ublr =0),而后开放正组( Ublf =1)。
然而,仅用U*i去控制DLC切换还是不够的。因为, U*i极性的变化只表明系 统有了使转矩(电流)反向的意图,转矩(电流)极性的真正改变还要滞后一段 时间。等到电枢电流真正到零时,应该再发出一个“零电流检测”的信号U -f0, 然后才能发出正、反组切换的指令。由此可见电流给定极性鉴别信号和零电流检 测信号都是正、反组切换的前提,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并经过必要的逻辑判 断后,才可让DLC发出切换的指令。
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总结:即便是不可逆系统,电动机并不要求反转,但只需要快速回馈制动, 就应有两组反并联的晶闸管装置。正组作为整流供电,反组提供逆变制动。由于 反组晶闸管只在短时间内供给制动电流,并不提供稳态运行电流,因而实际容量 可以小一些。对于可逆系统来说,在正转运行时可利用反组晶闸管实现回馈制动, 反转运行时同样可利用正组晶闸管实现回馈制动,正反转和制动的装置合二为一, 两组晶闸管的容量自然就没有区别了。
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三相桥式可逆线路 a)反并联连接线路 b),c)交叉连接线路
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三、晶闸管—电动机可逆系统的工作状态
1.晶闸管装置的整流和逆变状态 如图所示为开卷机V-M系统整流和逆变状态。
开卷机V-M系统整流和逆变状态 a)整流状态 b)逆变状态
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第四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可逆线路 a)可逆线路 b)机械特性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调压和弱磁配合控制当负载要求的调速范围更大时就不得不采用调压和弱磁配合控制的办法即在基速以下保持磁通为额定值不变只调节电枢电压而在基速以上则把电压保持为额定值减弱磁通升速这样的配合控制特性示于下图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 两种调速方式
1. 恒转矩调速方式
按照电力拖动原理,在不同转速下 长期运行时,为了充分利用电机,都应 使电枢电流达到其额定值 IN。于是,由 于电磁转矩 Te = Km Id,在调压调速范 围内,因为励磁磁通不变,容许的转矩 也不变,称作“恒转矩调速方式”。
•返回目录
•忽略电流环小时间常数时 •两个非线性环节对消
•图3-20 弱磁控制系统中的转速环结构图
如果忽略电流环小时间常数 1/Kl 的影响,则÷ 和×两个非线性环节相邻,可以对消,使ASR的 控制对象简化成线性的。
于是,ASR便可按一般适用于线性系统的方法 来设计。在基速以下的恒磁控制时,所设计的ASR 仍能适用。在微机数字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参数 可以随磁通实时地变化,就可以考虑电流环小时间 常数的影响了。
电动势的检测:
由于直接检测电动势比较困难,因此, 采用间接检测的方法。通过检测电压 Ud 和 电流 Id,根据 E = Ud – RId + LdId / dt,由电 动势运算器 AE ,算出电动势 E 的反馈信号 Ue 。 电动势的给定:
由RP2提供基速时电动势的给定电压Ue* , 并使Ue* = 95% UN。
(2)乘法器等非线性环节的输入与输出变量只 能是时间函数,因此各变量都用时间函数 标注。
(3)非线性环节与线性环节的联接纯属结构上 的联系,在采用仅适用于线性系统的等效 变换时须十分慎重。
•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由于在弱磁过程中直流电动机是一个 非线性对象,如果转速调节器ASR仍采用 线性的PI调节器,将无法保证在整个弱磁 调速范围内都得到优良的控制性能。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应使ASR具有可变 参数,以适应磁通的变化。一种简单的办 法是在ASR后面增设一个除法环节,使其 输出量(表示Te*)除以磁通后再送给 ACR作为输入量,如图3-20所示。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 两种调速方式
1. 恒转矩调速方式
按照电力拖动原理,在不同转速下 长期运行时,为了充分利用电机,都应 使电枢电流达到其额定值 IN。于是,由 于电磁转矩 Te = Km Id,在调压调速范 围内,因为励磁磁通不变,容许的转矩 也不变,称作“恒转矩调速方式”。
•返回目录
•忽略电流环小时间常数时 •两个非线性环节对消
•图3-20 弱磁控制系统中的转速环结构图
如果忽略电流环小时间常数 1/Kl 的影响,则÷ 和×两个非线性环节相邻,可以对消,使ASR的 控制对象简化成线性的。
于是,ASR便可按一般适用于线性系统的方法 来设计。在基速以下的恒磁控制时,所设计的ASR 仍能适用。在微机数字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参数 可以随磁通实时地变化,就可以考虑电流环小时间 常数的影响了。
电动势的检测:
由于直接检测电动势比较困难,因此, 采用间接检测的方法。通过检测电压 Ud 和 电流 Id,根据 E = Ud – RId + LdId / dt,由电 动势运算器 AE ,算出电动势 E 的反馈信号 Ue 。 电动势的给定:
由RP2提供基速时电动势的给定电压Ue* , 并使Ue* = 95% UN。
(2)乘法器等非线性环节的输入与输出变量只 能是时间函数,因此各变量都用时间函数 标注。
(3)非线性环节与线性环节的联接纯属结构上 的联系,在采用仅适用于线性系统的等效 变换时须十分慎重。
•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由于在弱磁过程中直流电动机是一个 非线性对象,如果转速调节器ASR仍采用 线性的PI调节器,将无法保证在整个弱磁 调速范围内都得到优良的控制性能。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应使ASR具有可变 参数,以适应磁通的变化。一种简单的办 法是在ASR后面增设一个除法环节,使其 输出量(表示Te*)除以磁通后再送给 ACR作为输入量,如图3-20所示。
第4章 第1讲直流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ρ=
Uc ∈ [0,1] U t max
是双极型PWM调制原理, 调制原理, 图 (c)是双极型 是双极型 调制原理 占空比和控制电压的关系为
1+
ρ=
Uc U t max ∈ [0,1] 2
PWM变换电源
PWM-M系统的机械特性 系统的机械特性
变换电源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为PWM-M系统。 系统。 由PWM变换电源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为 变换电源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为 系统 其机械特性,一般不考虑电流断续的情况。 其机械特性,一般不考虑电流断续的情况。 PWM-M系统的四象限机械特性如图所示。 系统的四象限机械特性如图所示。 系统的四象限机械特性如图所示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是: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是: 在工作过程中, 个开关器件可能都处于开关状态 个开关器件可能都处于开关状态, 在工作过程中,4个开关器件可能都处于开关状态, 开关损耗大,而且在切换时可能发生上、 开关损耗大,而且在切换时可能发生上、下桥臂直通的 事故,为了防止直通,在上、下桥臂的驱动脉冲之间, 事故,为了防止直通,在上、下桥臂的驱动脉冲之间, 应设置逻辑延时。 应设置逻辑延时。
图4-4 在坐标系上表示的电动机反向轨迹
4.1.2 直流 直流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转速反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转速反 向的过渡过程
右图是正向起动、 右图是正向起动、正向制动和反向 起动过程中的时域波形示意图。 起动过程中的时域波形示意图。这 个过程分阶段分析如下: 个过程分阶段分析如下:
时刻, 在t=0时刻,正向起动 时刻 转速给定指令阶跃上升到U 即 转速给定指令阶跃上升到 n*,即 Un*=UnN, 与正向额定转速相对应 与正向额定转速相对应. 由于电枢的惯性使得误差电压∆ 由于电枢的惯性使得误差电压∆Un 阶跃上升. 阶跃上升 很大的∆ 很快使转速调节器ASR 很大的∆Un很快使转速调节器 输出饱和, 输出饱和,即Ui*=Uim . 此后电流调节器ACR快速调节使 此后电流调节器 快速调节使 电枢电流I 跟随U 维持在最大电 电枢电流 d 跟随 i*维持在最大电 枢电流I 这个电枢电流产生一个 枢电流 dm.这个电枢电流产生一个 恒定的加速转矩,使转速 恒速上升. 使转速n恒速上升 恒定的加速转矩 使转速 恒速上升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课件
VD3
A
+
-
MM
B
VD2
VD4
PWM变换器 的直流电源
VT3 Ug3
VT4
Ug4
整流器
AC~ ///
滤波;当电动机制动时吸收 运行系统动能的作用。
+
斩波器
Us + CCC
DC
-
PWM变换器的直流电源Us通常由交流 电网经不可控的二极管整流器产生,把电 网提供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并采用大 电容C滤波,以获得恒定的直流电压。
Ug
VT
+
O
t
Ug
Ud id + M _
E
C
U_ s
PWM变换器
的直流电源
VD
a)主电路原理图
图2-11 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逆PWM变换器
VT2 Ug2
VT1
VD2
Ud
﹣M+ E
Ug1
VD1
PWM变换器 的直流电源
C
Us +
图4-2 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VT1 Ug1
VT2 Ug2
+Us
VD1
泵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泵升电压
当脉宽调速系统的
整流器 +
斩波器
电动机减速或停车时, 储存在电动机中和负载
AC~ ///
Us + CCC
DC
转动部分的动能将变成 电能,并通过PWM变换
器回馈给直流电流。由
于直流电源靠二极管整
-
流器供电,不可能回馈
电能,电机制动时只好
对滤波电容充电,这将
使电容两端电压升高,
U dtT oU nsT T toU ns(2 T ton 1 )U s==(γ2U–s 1)Us
运动控制可逆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课件
当无环流控制可逆系统的一组晶闸管整流时,另一组处 于待逆变状态,而且两组触发脉冲的零位错开的较远,避免 了瞬时脉动环流产生的可能性。
13
1、逻辑控制无环流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3-12,基本部分与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相同。区别: (1)不设置环流电抗器; (2)保留平波电抗器Ld; (3)为正反向电流环分别设置电流调节器:1ACR控制正组 GTF,2ACR控制反组GTF; (4)新增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DLC。
# 自然存在:图3-8表示了三相零式可逆线路及瞬时脉 动环流回路,瞬时电压差和瞬时脉动环流的波形。
# 瞬时电压差和瞬时脉动环流的大小因控制角不同而异。 瞬时电压差△udo=udor- udof
# 静态环流:直流平均环流和瞬时脉动环流是在一定 控制角上的稳定工作时出现的环流。
# 动态环流:可逆V-M系统处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环流。
图3-5 反并联可逆V-M系统中的环流
6
危害:环流对负载无益,加重晶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 消耗功率,环流太大时会导致晶闸管损坏,因此应该予 以抑制或消除。
利用:合理地控制环流,保证晶闸管安全工作,即可利 用环流作为流过晶闸管的基本负载电流,使电动机在空 载或轻载时也能工作在晶闸管装置的电流连续区,以避 免电流断续引起的非线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两组晶闸管可控整流器反并联可逆线路:
可逆运行模式:( 图3-4) 产生正反两个方向的Id,实现四象限运行
正组晶闸管装置VF整流—正向电动运行(I) 反组晶闸管装置VR整流—反向电动运行(III) 正组VF逆变—反向回馈制动(IV) 反组VR逆变—正向回馈制动(II)
4
3、V-M系统反并联可逆线路的工作状态:
8
(3)= 配合控制电路
13
1、逻辑控制无环流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3-12,基本部分与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相同。区别: (1)不设置环流电抗器; (2)保留平波电抗器Ld; (3)为正反向电流环分别设置电流调节器:1ACR控制正组 GTF,2ACR控制反组GTF; (4)新增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DLC。
# 自然存在:图3-8表示了三相零式可逆线路及瞬时脉 动环流回路,瞬时电压差和瞬时脉动环流的波形。
# 瞬时电压差和瞬时脉动环流的大小因控制角不同而异。 瞬时电压差△udo=udor- udof
# 静态环流:直流平均环流和瞬时脉动环流是在一定 控制角上的稳定工作时出现的环流。
# 动态环流:可逆V-M系统处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环流。
图3-5 反并联可逆V-M系统中的环流
6
危害:环流对负载无益,加重晶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 消耗功率,环流太大时会导致晶闸管损坏,因此应该予 以抑制或消除。
利用:合理地控制环流,保证晶闸管安全工作,即可利 用环流作为流过晶闸管的基本负载电流,使电动机在空 载或轻载时也能工作在晶闸管装置的电流连续区,以避 免电流断续引起的非线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两组晶闸管可控整流器反并联可逆线路:
可逆运行模式:( 图3-4) 产生正反两个方向的Id,实现四象限运行
正组晶闸管装置VF整流—正向电动运行(I) 反组晶闸管装置VR整流—反向电动运行(III) 正组VF逆变—反向回馈制动(IV) 反组VR逆变—正向回馈制动(II)
4
3、V-M系统反并联可逆线路的工作状态:
8
(3)= 配合控制电路
第四章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正稿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件
图5-34 定子磁链矢量轨迹
1.转矩脉动
图5-35 单相等效电路
2.电压变化率
采用PWM方式供电时,线电压的跳变幅值为±Ud,几乎在瞬间 完成,因此,如此大的电压变化率将在电动机绕组的匝间和轴间 产生较大的漏电流,不利于电动机的正常运行。采用多重化技术, 可有效降低电压变化率,但变频器主回路和控制将复杂得多,一 般用于中、高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 过大的电压变化率将产生很大的电磁辐射,对其他仪器设备造成 电磁干扰。
表5-1 基本空间电压矢量
3. PWM逆变器基本输出电压矢量
图5-24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图
4.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图5-25 定子磁链矢量增量
Δ (k)
(k)
和时间增量Δt的关系
4.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图5-26 正六边形定子磁链轨迹
5.期望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
图5-27 电压空间矢量的六个扇区
交-直-交变频器主回路
图5-36 带制动电阻的交-直-交变频器主回路
交-直-交变频器主回路
图5-37 直流侧并晶闸管有源逆变器的交-直-交 变频器主回路
4.对电网的污染
图5-40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4.对电网的污染
图5-41 数字控制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硬件结构图
1.主回路与驱动电路
4.小结
图5-15 交-直-交PWM变频器主回路结构图
4.小结
图5-16 直流母线方式的变频器 主回路结构图
4.小结
图5-17 三相PWM逆变器双极性SPWM波形
a)三相正弦调制波与双极性三角载波 b)
c)
d)
e)
f)
4.小结
图5-18 变压变频器输出的相电压PWM波形
1.转矩脉动
图5-35 单相等效电路
2.电压变化率
采用PWM方式供电时,线电压的跳变幅值为±Ud,几乎在瞬间 完成,因此,如此大的电压变化率将在电动机绕组的匝间和轴间 产生较大的漏电流,不利于电动机的正常运行。采用多重化技术, 可有效降低电压变化率,但变频器主回路和控制将复杂得多,一 般用于中、高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 过大的电压变化率将产生很大的电磁辐射,对其他仪器设备造成 电磁干扰。
表5-1 基本空间电压矢量
3. PWM逆变器基本输出电压矢量
图5-24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图
4.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图5-25 定子磁链矢量增量
Δ (k)
(k)
和时间增量Δt的关系
4.正六边形空间旋转磁场
图5-26 正六边形定子磁链轨迹
5.期望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
图5-27 电压空间矢量的六个扇区
交-直-交变频器主回路
图5-36 带制动电阻的交-直-交变频器主回路
交-直-交变频器主回路
图5-37 直流侧并晶闸管有源逆变器的交-直-交 变频器主回路
4.对电网的污染
图5-40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4.对电网的污染
图5-41 数字控制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硬件结构图
1.主回路与驱动电路
4.小结
图5-15 交-直-交PWM变频器主回路结构图
4.小结
图5-16 直流母线方式的变频器 主回路结构图
4.小结
图5-17 三相PWM逆变器双极性SPWM波形
a)三相正弦调制波与双极性三角载波 b)
c)
d)
e)
f)
4.小结
图5-18 变压变频器输出的相电压PWM波形
第4章_运控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正向运行:
VT3 B VT4 Ug4 Ug3
Ug1
2 VD3 -
Ug2
3
VD4 1
图4-2 桥式双极式控制的可逆PWM变换器
(2)反向运行:
输出波形
U, i +Us id1 E id2 t Ud
注意
第1阶段,在ton ≤ t ≤ T 期间, Ug2 、 Ug3 为正, VT2 、 VT3导通, Ug1 、 Ug4为负,使VT1 、 VT4保持截止,电流 – id 沿回路3流通,电 动机M两端电压UAB = – Us ; 第2阶段,在 0 ≤ t ≤ ton 期间, Ug2 、 Ug3为负, VT2 、 VT3截止, VD1 、 VD4 续流,并钳 位使 VT1 、 VT4截止,电流 –id 沿回路4流 通,电动机M两端电压UAB = +Us ;
⑴双极式:UAB在一个周期 内具有正负相间的脉冲波形; ⑵id1相当于一般负载的情况, 脉冲电流始终为正;id2相当 于轻载情况,电流在正负间 脉动,但平均值为正,等于 负载电流;
O 0 t on -Us
T
图4-3 双极式控制可逆PWM 变换器输出电压、电流波形
1
输出平均电压
调速范围
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平均 电压为
t T ton 2t U d on U s U s ( on 1)U s T T T
调速时, 的可调范围为0~1。
当 当 当
>0.5时, 电机正转; <0.5时, 电机反转; = 0.5时, 电机停止。
注 意:
当电机停止时电枢电压为正负脉宽相 等的交变脉冲电压,因而电流也是交变 的。 高频微振电流徒然增大电机的损耗, 但消除了正、反向时的静摩擦死区,起 着所谓“动力润滑”的作用。
4.3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弱磁条件下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当磁通为变量时,参数Ce和Cm都不 能再看作常数,而应被KeΦ和KmΦ所 取代, (4-8) E=KeΦn (4-9) Te=KmΦId 机电时间常数也不能再视作常数
2 GD R T m 375 KeKm2
(4-10)
图4-20 弱磁过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第4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 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 容 提 要
直流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2 励磁电流的闭环控制
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长期运行时,为了避免电动机过热,应使电枢电流不大于额 定值。 变电枢电压方法是从基速(即额定转速)向下调速。在变压 调速范围内,因为励磁磁通不变,电磁转矩Te=KmΦId,允 许的转矩也不会变,称作“恒转矩调速方式”。 降低励磁电流以减弱磁通是从基速向上调速。在弱磁调速范 围内,转速越高,磁通越弱,容许的转矩不得不减少,转矩 与转速的乘积则不变,即允许功率不变,是为“恒功率调速 方式”。
Kf I f
d I d U E R ( I T ) d 0 d l d t
2 GD d n T T e L 375 d t
ASR应具有可变参数,以适应磁通的变化。
即使忽略磁路的非线性,在磁通变化的过程中直流 电动机也是一个非线性对象,
如果转速调节器 ASR 仍采用线性的 PI 调节器,将无 法保证在整个弱磁调速范围内都得到优良的控制性 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应使 ASR 具有可变参数, 以适应磁通的变化。 采用微机数字控制系统,调节器的参数跟随磁通实 时地变化,可以得到优良的控制性能。
4.3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第4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 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 容 提 要
直流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2 励磁电流的闭环控制
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长期运行时,为了避免电动机过热,应使电枢电流不大于额 定值。 变电枢电压方法是从基速(即额定转速)向下调速。在变压 调速范围内,因为励磁磁通不变,电磁转矩Te=KmΦId,允许 的转矩也不会变,称作“恒转矩调速方式”。 降低励磁电流以减弱磁通是从基速向上调速。在弱磁调速范 围内,转速越高,磁通越弱,容许的转矩不得不减少,转矩 与转速的乘积则不变,即允许功率不变,是为“恒功率调速 方式”。
弱磁条件下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当磁通为变量时,参数Ce和Cm都不 能再看作常数,而应被KeΦ和KmΦ所 取代, (4-8) E=KeΦn (4-9) Te=KmΦId 机电时间常数也不能再视作常数
Tm GD R 375 K e K m
2 2
(4-10)
图4-20 弱磁过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
励磁电流调节器AFR一般采用PI 调节器。
工作原理
当电动机在额定转速nN以下变压调速时,励磁电流 给定U*if=UifN=βf IfN,励磁电流环将励磁电流稳定在 额定值,使气隙磁通等于额定磁通,与常规的转速、 电流双闭环系统是完全一致的。 当提高Un,转速升到额定转速nN以上时,将根据感 应电动势不变(E=EN)的原则,逐步减小励磁电 流给定U*if,在励磁电流闭环控制作用下,励磁电 流If<IfN,气隙磁通Φ小于额定磁通ΦN,电动机工作 在弱磁状态,实现基速以上的调速。
第4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 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 容 提 要
直流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2 励磁电流的闭环控制
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长期运行时,为了避免电动机过热,应使电枢电流不大于额 定值。 变电枢电压方法是从基速(即额定转速)向下调速。在变压 调速范围内,因为励磁磁通不变,电磁转矩Te=KmΦId,允许 的转矩也不会变,称作“恒转矩调速方式”。 降低励磁电流以减弱磁通是从基速向上调速。在弱磁调速范 围内,转速越高,磁通越弱,容许的转矩不得不减少,转矩 与转速的乘积则不变,即允许功率不变,是为“恒功率调速 方式”。
弱磁条件下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当磁通为变量时,参数Ce和Cm都不 能再看作常数,而应被KeΦ和KmΦ所 取代, (4-8) E=KeΦn (4-9) Te=KmΦId 机电时间常数也不能再视作常数
Tm GD R 375 K e K m
2 2
(4-10)
图4-20 弱磁过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
励磁电流调节器AFR一般采用PI 调节器。
工作原理
当电动机在额定转速nN以下变压调速时,励磁电流 给定U*if=UifN=βf IfN,励磁电流环将励磁电流稳定在 额定值,使气隙磁通等于额定磁通,与常规的转速、 电流双闭环系统是完全一致的。 当提高Un,转速升到额定转速nN以上时,将根据感 应电动势不变(E=EN)的原则,逐步减小励磁电 流给定U*if,在励磁电流闭环控制作用下,励磁电 流If<IfN,气隙磁通Φ小于额定磁通ΦN,电动机工作 在弱磁状态,实现基速以上的调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实现α=β配合控制,可将两组晶闸管 装置的触发脉冲零位都定在90°。 当控制电压 Uc= 0 时,使 αf = αr = 90°, 此时 Ud0f = Ud0r = 0 ,电机处于停止状态。 增大控制电压Uc 移相时,只要使两组触发 装置的控制电压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就可以 了。
图4-11 配合控制电路 GTF—正组触发装置 GTR—反组触发装置 AR—反号器
图4-1 调速系统的四象限运行
4.1 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
PWM变换器电路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不可逆与 可逆两大类, 还有一种带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逆PWM-直流电 动机系统,其电流能够反向。之所以不可逆是因 为平均电压始终大于零,因而转速不能反向。 如果要求转速反向,需要改变PWM变换器输出 电压的正负极性,使得直流电动机可以在四象限 中运行,由此构成了可逆的PWM变换器-直流电 动机系统。
图4-8
两组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反并联可逆线路
对于需要电流反向的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必 须使用两组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并联线路来实现可逆 调速。 电动机正转时,由正组晶闸管装置VF供电; 反转时,由反组晶闸管装置VR供电。
正组晶闸管装置VF整流状态
VF处于整流状态 αf < 90°, Ud0f > E, n>0 电动机从电路输 入能量作电动运 行,运行在第Ⅰ 象限。
2.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中的环流问题 两组晶闸管整流装置同时工作时,便会产 生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 通的短路电流,称作环流 环流。 一般地说,环流对系统无益,徒然加重晶 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消耗功率,环流太 大时会导致晶闸管损坏,因此必须予以抑 制或消除。
图4-10 反并联可逆V-M系统中的环流 Id—负载电流 Ic—环流 Rrec—整流装置内阻 Ra—电枢电阻
图4-3 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驱动电压、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t on = T 2 t on > T 2
电流波形存在两种情况。 电动机负载较重的情况时,负载电流id1大,在续 流阶段电流仍维持正方向,电动机始终工作在第 Ⅰ象限的电动状态。 负载很轻时,平均电流小,在续流阶段电流很快 衰减到零,于是二极管终止续流,而反向开关器 件导通,电枢电流反向,电动机处于制动状态。 id2电流中的线段3和4是工作在第Ⅱ象限的制动状 态。 电枢电流的方向决定了电流是经过续流二极管还 是经过开关器件流动。
如果在大容量的调速系统中希望实现电能回馈到 交流电网,以取得更好的制动效果并且节能,可 以在二极管整流器输出端并接逆变器,把多余的 电能逆变后回馈电网。 在突加交流电源时,大电容量滤波电容C相当于 短路,会产生很大的充电电流,容易损坏整流二 极管。为了限制充电电流,在整流器和滤波电容 之间串入限流电阻。 合上电源后,经过延时或当直流电压达到一定值 时,闭合接触器触点K把电阻短路,以免在运行 中造成附加损耗。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第4章 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 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 容 提 要
直流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电动机除电动转矩外 还须产生制动转矩, 实现生产机械快速的 减速、停车与正反向 运行等功能。 在转速和电磁转矩的 坐标系上,就是四象 限运行的功能, 这样的调速系统需要 正反转,故称可逆调 速系统。
U d 0 = −U d 0 max cos β
(4-4)
在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并联可逆调速系统转速反向的过渡 过程中,在电枢电流未反向前,电流只能在VF与电动机 组成的回路中流通,VF组工作在整流状态 。 当电流过零开始反向时,VR组投入工作,以提供反向电 枢电流的通路。电动机工作在回馈制动状态,VR组工作 在逆变状态。
1.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V-M系统 在采用α=β配合控制以后,消除了直流平均环流, 但这只是就电压的平均值而言的, 由于整流与逆变电压波形上的差异,仍会出现瞬 时电压 ud0f > ud0r 的情况,从而仍能产生环流, 这类因为瞬时的电压差而产生的环流被称为瞬时 脉动环流。 瞬时电压差和瞬时脉动环流的大小因控制角的不 同而异,以下分析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线路的情 况 流调速系统转速 反向的过渡过程
a点过渡到b点,Id从正向IdL降 低为零。 b点过渡到c点 , Id从零反向上 升到允许的制动电流-Idm 。 c点过渡到d点 ,回馈制动状态, 转速将减速到0 。 d点过渡到e点 ,反向起动状态 , 转速要超调,转速环退饱和 。 在f点稳定工作,电枢电流与负 载电流-IdL相等。
在α=β配合控制下,负载电流可以迅速地从正向到反向 (或从反向到正向)平滑过渡,在任何时候,实际上只 有一组晶闸管装置在工作,另一组则处于等待工作的状 态。 移相时,如果一组晶闸管装置处于整流状态,另一组便 处于逆变状态,这是指控制角的工作状态而言的。实际 上,这时逆变组除环流外并未流过负载电流,它只是处 于“待逆变状态”,表示该组晶闸管装置是在逆变角控 制下等待工作。 只有在制动时,当发出信号改变控制角后,同时降低了 ud0f和ud0r的幅值,一旦电机反电动势E>|ud0f|=|ud0r|,整流 组电流将被截止,逆变组才真正投入逆变工作,使电机 产生回馈制动,将电能通过逆变组回馈电网。 当逆变组工作时,另一组也是在等待着整流,可称作处 于“待整流状态”。
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平均电压为
t on T − t on 2t on Ud = Us − Us = ( − 1)U s T T T
(4-1)
占空比ρ和电压系数γ的关系为
γ = 2ρ − 1
(4-2)
当ρ>1/2时,γ为正,电动机正转;当ρ<1/2时, γ 为负,电动机反转;当ρ=1/2时, γ =0,电动机 停止。
直流平均环流可以用配合控制消除,而瞬时 脉动环流却是自然存在的。 为了抑制瞬时脉动环流,可在环流回路中串 入电抗器,叫做环流电抗器,或称均衡电抗 器。 环流电抗的大小可以按照把瞬时环流的直流 分量限制在负载额定电流的5%~10%来设计。 在三相桥式反并联可逆线路中,由于每一组 桥又有两条并联的环流通道,总共要设置四 个环流电抗器,另外还需要一个平波电抗器。
4.1.1 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图4-2
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电路
U g1 = U g 4 = −U g 2 = −U g 3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 当0≤t<ton时,UAB=US,电枢 电流id沿回路1流通; 当ton≤t<T时,驱动电压反号, id沿回路2经二极管续流, UAB=-US 。 , UAB的平均值为正, 电动机正转;反之则反转。 ,平均输出电压为零, 电动机停止。
V-M 系 统 工 作 在 第二象限。
图4-9 两组晶闸管反并联可逆V-M系统的正组整流和反组逆变状态 (c)机械特性允许范围
晶闸管装置的平均理想空载输出电压Ud0为 m π U d 0 = U m sin cos α = U d 0 max cos α (4-3) m π 定义逆变角β=180°-α,则逆变电压可改写为
图4-7 单组V-M系统带位能性负载时的整流和逆变状态 (a)提升工作,整流状态 (b)下放工作,逆变状态 (c)机械特性
α>90°,Ud0为负,晶闸管装置本身不能输出电 流,电机不能产生转矩提升重物,只有靠重物本 身的重量下降,迫使电机反转,产生反向的电动 势-E。 当|E|>|Ud0|时,产生Id,因而产生与提升重物同方 向的转矩,起制动作用,使重物平稳下降。 电动机处于反转制动状态,成为受重物拖动的发 电机,将重物的位能转化成电能,通过晶闸管装 置V回馈给电网,V则工作于有源逆变状态,VM系统运行于第Ⅳ象限。
U d 0 f = U d 0 max cos α f U d 0 r = U d 0 max cos α r 当环流为零时,应有 cos α r = − cos α f 或 α r + α f = 180° (4-5)
如果反组的控制角用逆变角表示,则 α f = βr (4-6) 这称作α=β配合控制。为了更可靠地消除直流平均 环流,可采用 α≥β (4-7)
如果让正组VF和反组VR都处于整流状态, 两组的直流平均电压正负相连,必然产生 较大的直流平均环流。 应该在正组处于整流状态、Ud0f为正时,强 迫让反组处于逆变状态,使Ud0r为负,且幅 值与Ud0f相等,使逆变电压Ud0r把整流电压 Ud0f顶住,则直流平均环流为零。
U d 0 r = −U d 0 f
U c是经过反号
器AR后获得
图4-12 α=β配合控制特性
当控制电压Uc=0时,αf和αr都调整在90°。 在正转过程中始终保持αf= βr ,反转时应保持βf=α r 。 为了防止出现“逆变颠覆” ,必须形成最小逆变角βmin保 护。通常取αmin= βmin=30 °。
4.2.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
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有下列优点: (1)电流一定连续; (2)可使电动机在四象限运行; (3)电动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能消除静磨擦死区; (4)低速平稳性好,系统的调速范围大; (5)低速时,每个开关器件的驱动脉冲仍较宽,有利 于保证器件的可靠导通。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是: 在工作过程中,4个开关器件可能都处 于开关状态,开关损耗大,而且在切换时 可能发生上、下桥臂直通的事故,为了防 止直通,在上、下桥臂的驱动脉冲之间, 应设置逻辑延时。
图4-13 配合控制的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线路 的瞬时脉动环流(α f = β r = 60°) (a)三相零式可逆线路和瞬时脉动环流回路
(b) α f = 60° 时整流电压
u d 0 f 波形
(c) β r = 60° ( α r = 120 ° ) 时逆变电压 u d 0 r 波形
(d)瞬时电压差 ∆u d 0 和瞬时脉动环流 icp 波形
图4-9 两组晶闸管反并联可逆V-M系 统的正组整流和反组逆变状态 (a)正组整流电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