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涉及反应先后顺序及相应图像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坐标曲线题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其他质量变化曲线
图象
分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及密闭反应体系中 物质的总质量、不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某种元 素。的总质量等都不发生改变 ,其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
图象
分析
固体完全反应转化为气体,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如一定质量的碳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等。
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B )
A.ab段代表碳酸钠与氯化钙发生反应 B.M点表示的溶液中阳离子有Na+和Ca2+ C.ac段表示的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 D.d点处的溶液遇无色酚酞不变色
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
类型 2 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相关的变化曲线
反应情况 金属过量
图像特点
图像分析
酸一定量,金属过量时,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的
质量决定,产生的H2质量相等;金属活动性越强,反 应所需时间 越短 ,拐点出现越早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加入镁、铝、铁、 锌至过量,反应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m(H2)=金 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生成
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
第2课时
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
类型 4 与溶液相关的变化曲线
(1)物质溶解时的的变化曲线(溶解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考向
图象
分析
在一定温 度下,向 一定量的 溶剂里不 断加入某 种溶质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和
溶质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溶解 不断 增大 ,当溶液达到饱和
状态时,溶质质量和溶质质量 分数不再 改变 .

人教版202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练题型:专题二 坐标图像分析

人教版202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练题型:专题二  坐标图像分析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25C
氯化钠固体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硝酸铵 23D
固体与水混合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固体中钾元素的质 24BD
量分数,固体中钾、锰元素的质量比)
专题二 坐标图像分析
返回目录
表二:数字化图像分析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传感器类型 涉及反应/实验
考查内容
专题二 坐标图像分析
返回目录
即时训练
1. 将没有打磨的镁条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析出较多 红色固体,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反应前pH<7,说明CuCl2溶液呈酸性 B. 镁条表面出现的红色物质是铜 C. 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可能是氢气 D. 实验中镁条的氧化膜不参与反应
返回目录
(2)涉及的曲线类型 ①质量变化曲线(仅2022年未考查):酸碱盐的反应、催化剂相关、金属 氧化物与酸反应(各2考)、金属与酸反应(2021)、金属冶炼(2020)、实验 室制氧气(2019); ②pH变化曲线(2考):均为碱溶液的稀释; ③溶液曲线相关(2018); ④压强变化曲线(2020); ⑤其他(2019)。
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在0~t1、t1~t2、t2~t3中,t2~t3生成的CO2气体最多
B. 0~t3内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根据V3-V2<V2-V1,推测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
可能是盐酸浓度减小
D. 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则曲线甲将变成曲线乙
专题二 坐标图像分析
返回目录
2. (2022兰州)向一定体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缓慢加入 硝酸银溶液(硝酸钠溶液显中性),采用氯离子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 a点时溶液的pH<7 C. 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D. c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Na+、Ag+、NO-3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08 图像题(讲练)(解析版)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08 图像题(讲练)(解析版)

专题08 图像题(讲练)【要点梳理】一、有关体积变化的图像——电解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注意是体积比不是质量比。

二、有关质量变化的图像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图1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3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举例:红磷燃烧生成物的变化。

图4,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举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有无催化剂的变化图像。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5图6分析: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如图5所示);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后开始(如图6所示)。

举例: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6所示),因为稀盐酸先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当NaOH完全消耗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有气体生成。

(3)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含元素种类)的变化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或元素种类)不变(如图7、图8所示)图像:图7图8三、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图9图10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四、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像:图11图1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题专题突破(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题专题突破(解析版)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1: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守恒。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守恒。

考点典例例1:(2020黑龙江龙东)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的值为18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丙一定是催化剂【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为:x=34+2+5+5-(0+5+21)=20,故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的杂质,因为此反应为一对多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故A选项的说法错误的;B、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值为20,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0-2):(21-5)=18:16=9:8,故C说法是正确的;D、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说法错误。

故此题应选C。

例2.(2020海南省卷)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 的值等于0 B.甲一定是化合物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0g+0.5g+0g+0g=23g+X+24g+3g,X=0.5。

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0g-23g=27g,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3g。

该反应是:甲→丙+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X 的值等于0.5,故A错误;B、甲发生分解反应,故甲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3= 8:1,故C正确;D、该反应是:甲→丙+丁,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中考化学图像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原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图像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原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图象题的解法和技巧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化学试题中常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它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试题。

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图像题要求学生能从文字、表格、图象中提取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省、市各层次的考试中,出现频率都非常高。

专题归纳一、图像题的内容从内容上来说,出现在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速率等。

给出的题目一般有坐标、图表、分子原子模型等,知识面广,知识的联系强,近三年中考中常作为综合题出现。

二、解题方法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象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

1. 直角坐标系题: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到底是什么,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起点一般有三种情况:起点从原点开始;起点开始于y轴;起点开始于x轴。

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变大、变小、不变型。

终点可分为:接近某个值或等于某个值。

2.表格型题: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1)起点开始于y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为零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不为零。

如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其溶质质量的变化图象。

(2)起点开始于x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才开始变化。

如条件为加热的反应其生成物(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图象。

(3)pH图象和溶解度曲线均为曲线图象,不要画成直线。

二、主要题型1.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021-图像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021-图像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第4讲图像题复习要求:1.了解常见的图像题型和解题思路;2.通过例题讲解、练习提高图像题的分析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1.图像题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

复习过程:一、考点归纳整理:图像题常见题型:(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1.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1)反应速率由快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产生氢气由多到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的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3.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氢气质量与酸的质量的关系:(二)溶液酸碱度的变化1.溶液酸碱性的改变:(1)酸性溶液加水稀释,酸性______,pH_______,逐渐趋近7;(2)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性______,pH_______,逐渐趋近7;(3)碱性溶液中加酸,溶液由____性(pH___7)到____性(pH ___7)到___性(pH___7);(4)酸性溶液中加碱,溶液由____性(pH___7)到____性(pH ___7)到___性(pH___7)。

2.中和反应图像的意义:如图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pH变化图,横坐标表示的是加入_______溶液的质量,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b 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c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

(三)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1.常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因素:(1)温度,一般温度越______,反应越快;(2)反应物浓度,一般反应物浓度越____,反应越快;(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接触面积越_____,反应越快;(4)催化剂,一般催化剂可以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

中考化学流程图-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流程图-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来制取绿矾(FeSO4·7H2O),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简易流程如下:(1)反应①和反应③都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用NaOH溶液控制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Fe+H2SO4=FeSO4+H2↑ Fe+ Fe2(SO4)3=3FeSO4使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解析】(1)反应①和反应③后都是生成难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所以要进行过滤操作,以便将两者分离开来;(2)由于前面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且和矿石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硫酸铁,铁能够和剩余的硫酸以及生成的硫酸铁反应都生成硫酸亚铁。

所以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和Fe+Fe2(SO4)3=3FeSO4;(3)由于溶液中既有亚铁离子也有铝离子,这两者遇到氢氧根离子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所以要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的pH来实现只让铝离子沉淀,而不让亚铁离子沉淀。

2.在北方多年抗击雪灾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2﹚请写出在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有关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①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②E 、F 点溶液的pH 相同③O 点溶液和G 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分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HCl+Na CO 2NaCl+H O+CO =↑,故①不正确;②E 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 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③O 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 +、Cl -、Ca 2+三种,G 点溶液中有Cl -、Na +和CO 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 g 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生成2.2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 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 g 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生成5.0g 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④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始值不为0,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试题涉及反应先后顺序及相应图像分析

中考化学试题涉及反应先后顺序及相应图像分析

中考化学试题涉及反应先后顺序及相应图像分析潮州市饶平县上饶中学张世壁纵观广东省近几年压轴题计算题,涉及到一种物质和某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往往存在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及图像分析,很多学生都感到非常棘手,解题思路混乱。

下面归类分析初中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及相关习题解法。

第一部分:先后反应常见图像类型【起点开始后,连续出现两个转折点】第二部分:先后反应常见反应类型[一]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1.酸与(碱,盐)的混合溶液反应【例题】在NaOH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原因】 Na2CO3和 HCl反应生成的气体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所以只有在NaOH被消耗完时才会有气体生成。

【小结】先酸碱中和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后才酸与盐反应: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2.碱与(酸,盐)的混合溶液反应【例题】在稀盐酸,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原因】CuCl2与NaOH生成沉淀的Cu(OH)2又再会能与稀盐酸反应,Cu(OH)2 + 2HCl ==== CuCl2 + 2 H2O所以在HCl稀盐酸存在的前提下,不可能有Cu(0H)2沉淀析出。

只有待稀盐酸反应完,加入CuCl2才与NaOH溶液反应。

【小结】先碱酸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后才碱与盐反应: 2NaOH +CuCl2==== 2NaCl +Cu(OH)2↓3. 盐与(酸,盐)的混合溶液反应【例题】向稀盐酸,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原因】C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沉淀CaCO3又会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小结】先盐与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后才盐与盐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一般思路:先发生中和反应,其次生成气体反应,再次生成沉淀反应(这里沉淀:指溶于酸的沉淀,如果有不溶酸的沉淀生成,不考虑反应先后次序)【讨论测试】在( NaOH, Ba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生成沉淀的图像如何画?[二]酸,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先后顺序【例题】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1.0~m1阶段,酸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对于Mg、Fe、Zn三种 金属,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消耗的金属越少(有铝 时,铝的消耗量最少)。 2.金属的质量大于m2之后,金属足量,酸不足,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专题精练
1.(2021·日照)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7.(2022·重庆)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
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 D)
①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③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过量
④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不足
A.1项
横坐标是时间时,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反应速率越___大_______,金属活动 性越___强_______。等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的质量决
定,计算公式:氢气的质量=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
×
金属在生成盐中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当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
量越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___大_____。
4.(2023·广西)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 量分数相同的100 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D )
5.(2022·怀化)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 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Y、Z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图像型分析计算(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图像型分析计算(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图像型分析计算(含答案解析)1.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有HCl和CaCl2残留)200克,向废液中逐步加入(NH4)2CO3固体。

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增加质量和加入药品质量的粗略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点为溶液增加质量最多的时候,C点为溶液质量减少最多的时候。

请回答以下问题:⑴(图像分析)①AC段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②若加入的(NH4)2CO3固体中含有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的杂质,则A点在关系图中将向移动。

A.水平右移B.右上方移动C.向上移动D.水平左移⑵(图像计算)①计算原先废液中残留的HCl的质量分数。

②D点的横坐标为。

2.取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先逐滴滴加100gBa(OH)2溶液至b点,后再逐滴滴加稀HCl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1)oa 段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________(填“增强”、“减弱”、“不变”);(2)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_________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进行如下实验,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由上述实验可知,AB之间图象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2)BC段沉淀减少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点沉淀质量为B点沉淀质量的三分之一,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A.2:1B.197:466C.1:2D.466:197.4.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 g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流程图】专题解析附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流程图】专题解析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Ⅰ.黄铜是Zn以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

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H2SO4=ZnSO4+H2O; CuO+H2SO4=CuSO4+H2O(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

(4)溶液A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Ⅱ.在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铝片表面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同时,还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O2猜想二:H2猜想三:CO2猜想四:SO2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5)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6)将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CuSO4溶液可能显__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答案】Zn+H2SO4=ZnSO4+H2↑Zn2+、Cu2+过滤玻璃棒小于2Al+3CuSO4=3Cu+Al2(SO4)3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酸【解析】Ⅰ. (1)氧化锌和氧化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铜和水,没有气体产生;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中的金属阳离子是锌离子和铜离子;(3)由图可知,操作Ⅰ过滤除去铜和杂质,操作Ⅱ过滤是除去锌和置换出的铜;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玻璃棒这种玻璃仪器;(4)A到C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Zn+CuSO4=Cu+ZnSO4,160 161由此可见溶液的质量增重了,溶液A小于溶液C的质量;Ⅱ.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实验验证】(5)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氧气有助燃性,氢气有可燃性,所以(6)将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曲线描述的是()A.甲:铜、锌的混合物乙:稀盐酸B.甲: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氯化钡溶液C.甲: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乙:稀盐酸D.甲: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A错误;B、由于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故B错误;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化铜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盐酸首先与铁锈氧化铁的反应,不会生成气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在酸性环境下氢氧化铁不会存在(氢氧化铁会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需要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C错误;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质量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故选A。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流程图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流程图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溶质主要含NaCl 和MgCl 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工业生产中,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剂②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无水MgCl 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答案】MgCl 2+Ca (OH )2=Mg (OH )2↓+CaCl 2 稀盐酸 MgCl 2通电Mg+Cl 2↑ 分解【解析】【分析】流程图题,由图分析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通常加入氢氧化钙,通过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可实现分离;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水氯化镁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氢氧化钙进行反应,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MgCl +Ca(OH)=CaCl +Mg(OH)↓;结合流程图分析,由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因此试剂②为稀盐酸;(2)、由流程图可知无水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MgCl ()Cl +Mg ↑电解熔融;该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点睛】本题为流程图题,解题时认真观察流程图,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选择合适的试剂,再正确书写方程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物质的分离。

需要注意的时利用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时,加入碱液实现转化,工业上通常加入的物质是氢氧化钙溶液,成本比氢氧化钠要低,再利用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得到无水氯化镁之后,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可以得到单质镁和氯气。

2.硼泥主要由MgO 和SiO 2 组成,含有少量Fe 2O 3 、FeO 、Al 2O 3 等杂质。

2021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图像分析

2021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图像分析

()
• A.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C
• B.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 C.折线b表示的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 2.(2020信阳模拟)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
入足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镁片、铁片、锌片,生成氢气的
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B
• 3.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B )
• A.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 酸中 • 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锌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铁粉和锌粉至过量 • D.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 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图像
图1
图2
•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溶液及固体质量的变化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
质量和化学计量数有关。举例:
• 固体+ 溶液 —→溶液 + 固体
• 2Al + 3CuCl2═══2AlCl3+ 3Cu
• 54
405
267
192
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固体质量增大,变化
• 6.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D )
• A.向一定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 D.向铁片(足量)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 7.(2020邵阳改编)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金属
判断合理的是
()
C
• A.铁、镁 • C.铁、锌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5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分析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5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分析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下列说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__。
⑤滤渣_____________;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
法正确的是( B )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不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AgNO3、Fe(NO3)2
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咸宁)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微专题4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返回目录
1.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锌、铁三种金 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B )
返回目录
5. (2020天水)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 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 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 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 滤渣中一定有Ag
③滤渣_A__g_、__F_e__;滤液_F_e_(N__O_3_)_2、__Z__n_(_N_O__3)_2_; ④滤渣_A_g_、__F__e_;滤液_Z_n_(_N__O_3_)2__; ⑤滤渣_A_g_、__F__e_、__Z_n__;滤液_Z_n_(_N__O_3_)2_。
返回目录
微专题4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A. 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①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②E 、F 点溶液的pH 相同③O 点溶液和G 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分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HCl+Na CO 2NaCl+H O+CO =↑,故①不正确;②E 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 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③O 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 +、Cl -、Ca 2+三种,G 点溶液中有Cl -、Na +和CO 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 g 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生成2.2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 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 g 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生成5.0g 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④正确。

故选C。

2.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 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D 、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 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 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试题涉及反应先后顺序及相应图像分析潮州市饶平县上饶中学张世壁纵观广东省近几年压轴题计算题,涉及到一种物质和某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往往存在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及图像分析,很多学生都感到非常棘手,解题思路混乱。

下面归类分析初中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及相关习题解法。

第一部分:先后反应常见图像类型【起点开始后,连续出现两个转折点】第二部分:先后反应常见反应类型[一]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1.酸与(碱,盐)的混合溶液反应【例题】在NaOH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原因】 Na2CO3和 HCl反应生成的气体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所以只有在NaOH被消耗完时才会有气体生成。

【小结】先酸碱中和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后才酸与盐反应: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2.碱与(酸,盐)的混合溶液反应【例题】在稀盐酸,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原因】CuCl2与NaOH生成沉淀的Cu(OH)2又再会能与稀盐酸反应,Cu(OH)2 + 2HCl ==== CuCl2 + 2 H2O所以在HCl稀盐酸存在的前提下,不可能有Cu(0H)2沉淀析出。

只有待稀盐酸反应完,加入CuCl2才与NaOH溶液反应。

【小结】先碱酸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后才碱与盐反应: 2NaOH +CuCl2==== 2NaCl +Cu(OH)2↓3. 盐与(酸,盐)的混合溶液反应【例题】向稀盐酸,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原因】C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沉淀CaCO3又会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小结】先盐与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后才盐与盐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一般思路:先发生中和反应,其次生成气体反应,再次生成沉淀反应(这里沉淀:指溶于酸的沉淀,如果有不溶酸的沉淀生成,不考虑反应先后次序)【讨论测试】在( NaOH, Ba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生成沉淀的图像如何画?[二]酸,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先后顺序【例题】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原因】铁锈在表面,先与稀硫酸接触,后过量的酸才与内部的铁继续反应【小结】酸先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酸后与金属单质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三](强,弱)酸性气体与碱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例题】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原因】 Ca(OH)2和 CO2反应生成的沉淀(CaCO3)溶于稀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盐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小结】碱先与强酸性气体反应: 2HCl + Ca(OH)2 ==== CaCl2+ 2 H2O碱后与弱酸性气体反应:Ca(OH)2 + CO2 ==== CaCO3↓+ H2O[四]活泼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1.几种活泼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的反应先后【例题】把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里【原因】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n>Cu>Ag, 锌片最活泼,锌片先和硝酸银生成硝酸锌和银,只有锌片完全反应完,铜片才与剩余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小结】最活泼的金属优先于盐反应: Zn + 2AgNO3 ===Zn (NO3)2+ 2 Ag 次活泼的金属较后于盐反应Cu + 2AgNO3 === Cu (NO3)2+ 2 Ag2.一种活泼金属与几种金属盐溶液的反应先后【例题】向AgNO3 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片【原因】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n>Cu>Ag, 银最不活泼,锌先和硝酸银AgNO3生成硝酸锌和银,只有当AgNO3完全反应完,锌才与Cu (NO3)2反应。

【小结】最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先于金属单质反应:Zn + 2AgNO3 ===Zn (NO3)2+ 2 Ag次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后于金属单质反应:Zn + 2Cu(NO3)2 === Zn(NO3)2 + 2 Cu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一般思路: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的先反应,即金属活动性表位置“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反应【讨论测试】1.在Cu(NO3)2、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 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C. 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D.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2.实验室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若装置气密性良好,石灰水也未变质,生成气体通入石灰水时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浓,生成的CO2带有HCl气体。

】第三部分:先后反应常见中考试题类型1. 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 + 2AgNO3=== Zn (NO3)2 +2Ag 】。

(2)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3)请你设计两种不同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如果铜丝表面无变化证明猜想①成立插入一根铜丝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如果滤液无明显变化证明猜想①成立稀盐酸2. 某澄清溶液由HN03、K2C03、H2SO4、CuCl2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加Ba(0H)2溶液,产生沉淀量与加的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1)该混合溶液是由 HN03 和 CuCl2 组成。

(2)不含另两种物质的理由:一是在溶液中,K2C03与HN03、H2S04、CuCl2均能反应,所以,该混合液中肯定没有K2C03;。

;二是往混合液中加入Ba(OH)2溶液超过20mL时,才有沉淀产生,说明该混合液中不含硫酸3.【广东2011】某兴趣小组从废铝锅底部剪一块铝片,将它放入21.9%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右下图(假设酸与氧化膜反应时没有H2产生,其它杂质不与酸反应)。

请回答:(1)从图中看出,该反应产生了H2 g。

(2)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为 g。

(3)求废铝片Al2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广东2014】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见下图)。

题25-1图题25-2图(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Na2C03溶液(见丙图),溶液pH的变化如题25-2图所示。

则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g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题25-3图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4)乙组的中和反应实验设计存在的是。

5.(2015•广东)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照下面要求计算:(1)106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g.(2)106g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3)向106g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先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放出CO2.NaHCO3+HCl= NaCl+ CO2↑+ H2O请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4)另取10% Na2CO3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0%的盐酸,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如表格:物质Na2CO3HCl x NaCl CO2H2O质量/g 31.8 14.6 16.8 23.4 4.4 m则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

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g;(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7.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