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课程设计
传送带毕业设计(一)
传送带毕业设计(一)引言概述:在工业生产中,传送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输送工具,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传送带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选材要求、结构设计、控制系统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
一、设计原则:1. 考虑生产线布局: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生产线布局,确定传送带的形式和特性。
2. 考虑输送物料特性:根据物料的形状、尺寸、重量等特性,确定传送带的宽度、速度以及额定负荷等参数。
3. 考虑环境因素:考虑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腐蚀性等因素,在传送带的选材和设计中进行合理考虑。
二、选材要求:1. 传送带表面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物料与传送带表面的摩擦系数,以确保物料的平稳输送。
2. 传送带骨架材料的选择:根据物料的重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骨架材料,以确保传送带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三、结构设计:1. 传送带支撑结构设计:考虑到传送带的长度和宽度,确定适当的支撑结构设计,以确保传送带的平整性和稳定性。
2. 传送带传动系统设计:选择适合的电机和传动装置,以实现传送带的正常运转和控制。
3. 传送带保护装置设计:为防止物料的溢出或传送带的损坏,设计合理的保护装置,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四、控制系统:1. 传送带速度控制:选用合适的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实现传送带速度的准确控制,以适应不同工艺要求。
2. 传送带运行监测:设计传送带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传送带的运行状况,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靠。
五、性能测试:1. 传送带负载能力测试:通过实际测试,评估传送带的负载能力,确保满足生产线要求。
2. 传送带运行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测试,评估传送带的运行稳定性,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相应优化。
总结:本文对传送带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从设计原则、选材要求、结构设计、控制系统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传送带毕业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传送带的课程设计
传送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传送带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传送带的运动规律和效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传送带项目的探究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产力的提升,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传送带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 传送带的定义与分类- 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2. 传送带的应用与功能: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 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传送带的功能及其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3. 传送带的运动与力的作用:运用物理知识,探讨传送带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 传送带的运动分析- 力在传送带上的作用及其影响4. 传送带的实际操作与探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传送带的工作过程,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 设计简单的传送带实验,观察和分析其运动规律- 探究传送带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5. 传送带项目的实践与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实施一个传送带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传送带的课程设计
传送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掌握其工作流程及功能。
2.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解释相关现象。
3. 学生了解传送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与传送带相关的资料,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传送带在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传送带的基本原理:介绍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如摩擦力、运动与静止、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 传送带的构成要素:讲解传送带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皮带、滚筒、驱动装置、张紧装置等。
3. 传送带的应用领域: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物流运输、机场行李输送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传送带的选型与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送带类型,并进行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设计。
5. 传送带的节能与环保:探讨传送带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及构成要素。
第二课时:传送带的应用领域及实际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传送带的选型与设计方法。
第四课时:传送带的节能与环保意义。
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传送带设计课程设计
传送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传送带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传送带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其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传送带的作用、分类和基本参数,掌握传送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传送带的设计和仿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送带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应用等。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传送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送带的作用和特点–传送带的分类及应用–传送带的基本参数2.第二章:传送带的结构组成3.第三章:传送带的工作原理–摩擦传动原理–带传动过程分析–传送带的运动特性4.第四章:传送带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及原则–带张力计算–带宽度与长度计算–传动装置选型与计算5.第五章:传送带设计软件应用–软件介绍与操作–设计实例解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传送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传送带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设计要点。
3.实验法:学生进行传送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传送带设计与应用》作为主要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和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传送带的设计原理和过程。
4.实验设备:配备传送带实验装置,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plc传送带的课程设计
plc传送带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PLC传送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3.了解传送带的基本结构和控制系统。
4.能够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5.能够分析传送带的工作过程和控制需求。
6.能够进行PLC传送带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
具体安排如下:1.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软件的使用。
2.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介绍传送带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控制需求。
3.PLC传送带的编程和调试:学习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并进行传送带的调试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PLC和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PLC传送带的应用和控制系统。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和传送带的调试和维护。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PLC技术应用》一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PLC和传送带的工作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PLC实验设备和传送带,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传送带选型课程设计
传送带选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掌握传送带选型的关键因素;2.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传送带的特点及适用场景;3. 掌握传送带选型与物料特性、生产效率的关系。
技能目标:1. 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送带的合理选型;2. 能够分析并解决传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能够运用传送带选型知识,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生产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对机械设备选型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课程,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培养学生传送带选型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生产中的传送带选型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基本原理:讲解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分析传送带的传动方式、张紧装置和支承结构等关键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2. 传送带类型及特点:介绍平带、V带、圆带等常见传送带的类型,分析各自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3. 传送带选型因素:阐述传送带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物料特性、生产效率、成本预算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4. 传送带选型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传送带选型,提高生产效率。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传送带选型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实践操作6. 问题分析及解决:针对传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6课时,第1-2课时讲解传送带基本原理和类型;第3-4课时分析传送带选型因素和方法;第5课时进行实践操作;第6课时针对问题分析及解决进行讨论。
传送带课程设计
传送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方式、能量转换过程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及力的作用。
3. 学生掌握有关传送带的物理词汇,并能正确应用于讨论和报告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工具,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传送带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传送带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传送带的运动参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探索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培养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通过了解传送带在工业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倾听他人观点,形成包容、合作的价值观。
本课程设计针对年级特点,结合物理学科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传送带基本原理:介绍传送带的工作方式、能量转换过程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机械运动”,第5节“传送带的运动分析”。
2. 传送带的运动状态分析:讨论传送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加速、减速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机械运动”,第5节“传送带的运动分析”。
3. 实验操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传送带模型,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操作”,第2节“制作简单的传送带模型”。
4. 数学计算:利用数学知识,计算传送带的运动参数,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传送带课程设计
传送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传送带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传送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了解不同类型传送带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传递物体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传送带模型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传送带的运动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传送带在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让学生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基本概念:介绍传送带定义、分类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机械传动与输送设备》2. 传送带工作原理:讲解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包括驱动装置、输送带、张紧装置等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输送设备的结构与原理》3. 传送带的运动分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传送带在传递物体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物体的运动与力》4. 传送带设计制作:结合数学和工程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简单传送带系统,完成模型制作。
- 教材章节:第五章《设计与制作》5. 传送带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传送带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面的作用。
大学传送带模型课程设计
大学传送带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模型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如摩擦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2. 学生能运用数学公式描述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状态,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了解传送带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物料输送、自动化生产线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和数学工具分析传送带模型,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验证传送带模型的理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传送带模型,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科学、严谨求实,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
3. 学生能够关注传送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送带模型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传送带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摩擦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 传送带上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涉及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计算。
- 实际工程中传送带的应用案例分析,如不同类型传送带的设计和优化。
2. 实践操作:- 设计实验,使用传送带模型进行物体运动状态的观察和数据采集。
- 实验数据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对传送带运动进行模型建立和求解。
- 模拟传送带系统的设计,包括参数选择、模型验证和优化。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传送带基本原理学习,理论教学,涉及物理和数学基础知识。
带式传送机课程设计
带式传送机课程设计带式传送机课程设计是一个涉及机械设计、电机控制和工程实践的综合性项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带式传送机课程设计的步骤和要点:1.明确设计要求:首先,你需要明确设计要求,包括传送带的长度、宽度、带速、承载重量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安全性、耐用性等因素。
2.选择合适的带轮和传动方式: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带轮和传动方式。
带轮通常有V型、平型和圆弧型等类型,选择时应考虑带速、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传动方式可以选择单级或多级传动,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3.设计带轮轴和轴承:根据带轮的尺寸和转速,设计带轮轴和轴承。
轴承应满足高速运转的要求,并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
4.选择合适的传送带: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传送带材料和尺寸。
传送带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尺寸应符合带轮的安装要求。
5.设计机架和调整装置:设计带式传送机的机架和调整装置,以确保传送机的稳定性和可调节性。
机架应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调整装置应方便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
6.进行动力学分析:对带式传送机进行动力学分析,以确定电机功率和传动效率。
动力学分析应考虑传送带的驱动力、阻力以及带轮和轴承的转动惯量等因素。
7.进行强度分析和校核:对带式传送机的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和校核,以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过载或疲劳破坏。
8.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校核:对带式传送机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校核,以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或失稳现象。
9.绘制工程图纸和编写设计说明书:完成设计后,应绘制带式传送机的工程图纸,并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图纸应包括零件图、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等,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要求、方案选择、计算过程、实验结果等内容。
10.进行实验验证和优化:根据设计要求,搭建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应包括传送带的运行性能测试、电机功率测试和传动效率测试等。
根据实验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传送带计数课程设计
传送带计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传送带的原理与功能;2. 学生能运用基本的计数方法,对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计数;3. 学生了解传送带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计算等方法,解决传送带计数问题;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计数程序;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倾听与互助;3. 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与数学相结合的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的原理与功能:- 介绍传送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传送带计数方法:- 讲解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特点;- 引导学生掌握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推导计数方法;- 介绍常见计数方法,如定时计数、定长计数等。
3. 实践操作:- 设计简单的传送带计数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传送带计数程序设计:- 结合计算机编程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计数程序;- 分析程序在传送带计数中的应用。
5. 团队协作与沟通:-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传送带的原理与功能,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特点;第二课时:传送带计数方法,定时计数与定长计数;第三课时: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传送带计数实验;第四课时:传送带计数程序设计,团队协作与沟通。
传送带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传送带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传送带设计的基本参数,如速度、承载能力、功率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类型传送带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传送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绘制简单的传送带系统方案。
3. 学生能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传送带模型的制作和性能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设计和技术应用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与分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关注传送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设计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要求分析: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基本概念:介绍传送带定义、分类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皮带传送、链条传送、滚筒传送等。
2. 传送带工作原理:讲解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力学分析及能量转换。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摩擦力、张紧力、功率计算等。
3. 传送带设计参数:学习传送带设计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速度、承载能力、传动比、功率等。
4. 传送带选型与应用:分析不同类型传送带的适用场合及选型原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轻型、中型、重型传送带及其应用案例。
传送带教学设计实例
传送带教学设计实例传送带教学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传送带的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操作传送带,安全使用传送带进行物品的运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传送带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传送带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送带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传送带模型或实物。
2.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
3. 学生的个人保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传送带的使用场景,如超市收银台、工厂生产线等。
2. 提问:你们知道传送带是如何工作的吗?它有什么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展示传送带的模型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通过教学资料和视频,讲解传送带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操作演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传送带模型或实物。
2.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传送带,进行物品的运输。
3. 强调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佩戴个人保护用品,并注意传送带的运行状态。
第四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操作传送带,进行物品的运输。
2. 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提问:你们觉得传送带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传送带的设计?第六步:拓展延伸(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传送带的其他应用场景。
2. 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送带的发展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传送带监测课程设计
传送带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传送带监测的必要参数和监测方法。
3. 学生能够描述至少三种常见的传送带故障及其成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监测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传送带进行基本的故障诊断。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传送带监测的模拟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工业技术应用的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
2.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真观察、严谨分析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结合物理知识与技术应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传送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要求:课程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基本原理:- 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 传送带的运动学分析。
2. 传送带监测:- 传送带运行参数的监测方法。
- 常用传感器及其在传送带监测中的应用。
3. 传送带故障诊断:- 常见传送带故障类型及成因。
- 故障诊断方法及案例分析。
4. 传送带监测方案设计:- 监测方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监测设备的选型与布局。
5. 模拟实践活动:- 设计并实施传送带监测的模拟实验。
-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传送带基本原理及构造学习。
第二课时:传送带运动学分析。
第三课时:传送带运行参数监测方法及传感器应用。
第四课时:常见传送带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第五课时:监测方案设计原则与设备选型。
第六课时:模拟实践活动及实验报告撰写。
传送带设计课程设计
传送带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送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送带设计的基本参数,如长度、宽度、速度等;3. 引导学生掌握传送带材料的选择、计算和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传送带;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优化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合作完成传送带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绿色设计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可能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传送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结合教材第3章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传送带及其应用场景。
- 教学进度:1课时2. 传送带设计的基本参数:讲解传送带的长度、宽度、速度等设计参数,结合教材第4章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参数计算方法。
- 教学进度:2课时3. 传送带材料的选择与计算:介绍不同材料的传送带特点,结合教材第5章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材料选择和计算。
- 教学进度:2课时4. 传送带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结合教材第6章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传送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 教学进度:2课时5. 传送带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传送带设计项目,巩固所学知识。
带传送课程设计
带传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带传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带传送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3. 学生能够解释带传动中摩擦力的作用,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带传送的相关参数,如速度、功率和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带传送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传动系统,并进行参数计算和优化;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带传送的运行状况,判断其性能和故障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带传送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3.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和实际操作的安全性;4. 学生能够关注带传送技术的发展,具备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工程学科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带传送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机械传动有一定了解,但对带传送的深入应用和原理尚需进一步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带传送的概念,介绍带传送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带传动”2. 讲解带传送的工作原理,分析带和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带传动”中的工作原理部分3. 学习带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包括带的选用、速度、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带传动的设计计算”4. 探究影响带传送性能的因素,如带的材质、张紧力、速度等。
传送带模拟控制课程设计
传送带模拟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模拟控制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描述传送带速度、方向控制的方法,并解释相关物理和工程原理。
3. 学生能掌握简单传送带系统的设计要求,理解影响传送带性能的各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基础的传送带模拟控制系统。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完成模拟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帮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类课程,通过结合物理知识与工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创造欲。
教学要求分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确保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送带基本原理:讲解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包括摩擦力、传动比的物理概念,关联教材第二章。
2. 模拟控制基础:介绍模拟控制的基本概念,如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讲解相关的电路原理,关联教材第三章。
3. 传送带控制系统设计:详细讲解传送带速度、方向控制的设计方法,包括电机选择、传动装置设计等,关联教材第四章。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组设计并搭建简单的传送带模拟控制系统,关联教材第五章。
5. 系统调试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调试,分析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介绍优化方案,关联教材第六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传送带基本原理学习,理解工作原理,进行课堂讨论。
传送带plc课程设计
传送带plc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传送带PLC的基本原理、程序设计和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PLC实现传送带的基本控制功能,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送带PLC的基本原理、程序设计和应用。
首先,介绍PLC 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软件的使用。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PLC程序的设计方法,包括逻辑控制、定时控制和计数控制等。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PLC在传送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PLC在传送带控制中的应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编程方法的学习;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实验设备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程、视频讲解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紧凑,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选择适合实验和操作的场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中班科学省力传送带教案
中班科学省力传送带教案活动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省力传送带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鼓励孩子们合作解决问题,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 长方形泡沫板(作为传送带)。
2. 小圆柱(作为货物)。
3. 胶带。
4. 计时器。
5. 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传送带模型,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传送带是怎么工作的吗?”2. 孩子们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省力传送带的特点。
二、制作传送带(10分钟)1. 每组孩子分工合作,利用长方形泡沫板和小圆柱制作自己的传送带。
2. 孩子们用胶带将小圆柱固定在泡沫板上,确保它们能够顺利滚动。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测试传送带(10分钟)1.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传送带放在桌子或地板上。
2. 教师给每个小组计时,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移动小圆柱。
3. 孩子们发现,当小圆柱放在泡沫板的特定位置时,移动起来更轻松。
四、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传送带的工作原理,讨论为什么放在特定位置的小圆柱更容易移动。
2.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省力传送带的原理:利用斜坡和重力作用。
五、团队合作挑战(10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挑战任务:用自制的传送带将一组小圆柱从起点运送到终点。
2. 孩子们分组进行挑战,教师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 每个小组记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教师进行简单的颁奖仪式,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省力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活动延伸:1. 孩子们回家后可以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传送带,进一步探索省力传送带的奥秘。
2. 教师可以在班级区域设置一个传送带实验角,让孩子们随时进行实践和探索。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省力传送带的工作原理,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9656传送带教案
9656传送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传送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学生能够理解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传送带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满足特定生产需求。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传送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难点。
学生对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和分类进行深入理解。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传送带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传送带的图片和视频,引入传送带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送带的基本原理。
3. 探讨传送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传送带的分类和不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分析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传送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进行传送带的设计与实践。
分组设计简单的传送带系统,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送带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传送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传送带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传送带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学生对传送带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City College of Southwest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程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8)指导教师: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3年06月第一章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任务书1.1 原理图图1—1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传动系统图1.1.2 设计数据名称运输带工作拉力F/N 运输带工作速度/v(m/s)卷筒直径D/mm 数据1900 2.45 3601.3 工作要求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振动,空载起动,使用期10年,小批量生产,单班制工作,运输带速度允误差为±5%1. 4 完成要求1)设计说明书 1 份2)减速器装配图(A0) 1 张3)零件图(A2) 2 张第二章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过程2.1 电动机的选择2.1.1 电动机额定功率P0的计算1、带所需功率P w的计算P w=F w V w/1000=1900×2.45/1000KW=4.655KW2、电动机所需功率P d的计算P d=P w/η0=4.655/0.885 KW≈5.260KW注:(1)传动装置各部件间的传递效率取值①η1为两个联轴器的传递效率:η1=0.995②η2为两对齿轮的传递效率:η2=0.99③η3为减速箱中三对轴承的传递效率:η3=0.99④η4为卷筒中一对轴承的传递效率:η4=0.99⑤η5为卷筒与运输带的传递效率:η5=0.95(2)串联传动装置总传动效率η0为组成传动装置的各个运动副或传递副传递效率的乘积,即η0=η1η2η3…ηn(3)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总传递效率为η0=η1η3η2η3η2η3η1η4η5=η12η22η33η4η5=0.8853、电动机额定功率P0的计算根据推荐计算公式P0 =(1~1.3)P d有P0≤ P0≤1.3P d即 5.260KW≤ P0≤6.838KW2.1.2 电动机转速n d的计算1、卷筒转速n w的计算n w=60×1000V w/πD=60×1000×2.45/(3.142×360)r/min≈130r/min2、电动机满载转速n d的计算根据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常用的传动比为i=8~40和传动比的计算公式i=n d/n w有n d=n w×i则8i≤n d≤40i即1040 r/min≤n d≤5200 r/min2.1.3 电动机类型和结构的选择据已知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且选择B3安装结构形式2.1.4电动机具体参数的确定根据电动机的类型、结构、P0和n d的范围选择Y132S-4电动机。
2.2总传动比及分配和相关动力参数的计算2.2.1 总传动比i0的计算i0=n d/n w=1440/130≈112.2.2 总传动比i0的分配根据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中高速齿轮间的传动比i1与低速齿轮间的传动比i2常常满足i1=(1.3~1.5)i2有取i1=1.4i2则i2≈2.8即i1≈3.92.2.3 相关动力参数的计算1、电动机动力参数的计算(1)电动机转速n0的计算由表2—1有n0=1440 r/min(2)电动机功率P0的计算由表2—1有P0=5.5KW(3)电动机转矩T0的计算T0=9550×P0/n0=9550×5.5/1440(N·m)≈36.476(N·m)2、高速轴(I)动力参数的计算(1)高速轴(I)转速n1的计算根据高速轴与电动机轴由联轴器相连有n1=n0=1440 r/min(2)高速轴(I)功率P1的计算根据电动机轴到高速轴的传递效率ηI =η1=0.995有P1=ηI P0=0.995×5.5KW=5.473KW(3)高速轴(I)转矩T1的计算T1=9550×P1/n1=9550×5.473/1440(N•m)≈36.297(N•m)3、中间轴(II)动力参数的计算(1)中间轴(II)转速n2的计算根据高速轴与中间轴的传动比i1=3.9有n2=n1/i1=1440/3.9 r/min=369.231 r/min(2)中间轴(II)功率P2的计算根据高速轴到中间轴的传递效率ηII =η3×η2=0.99×0.99有P2=ηII P1=0.99×0.99×5.473KW=5.364KW(3)中间轴(II)转矩T2的计算T2=9550×P2/n2=9550×5.364/369.231(N•m)≈138.738(N•m)4、低速轴(III)动力参数的计算(1)低速轴(III)转速n3的计算据中间轴与低速轴的传动比i2=2.8有n3=n2/i2=369.231/2.8 r/min=131.868 r/min(2)低速轴(III)功率P3的计算根据中间轴到低速轴的传递效率η3=η3×η2=0.99×0.99有P3=η3 P2=0.99×0.99×5.364KW=5.257KW(3)低速轴(III)转矩T3的计算T3=9550×P3/n3=9550×5.257/131.868(N•m)≈380.717(N•m)5、卷筒轴(v)动力参数的计算(1)卷筒轴(v)转速n v的计算根据低速轴与卷筒轴由联轴器相连有n4 =n3=131.868 r/min(2)卷筒轴(v)功率P v的计算根据低速轴到卷筒轴由联轴器相连ηv =η1×η3=0.995×0.99的传递效率有P4=ηv P3=0.995×0.99×5.257KW=5.196KW(3)卷筒轴(v)转矩T4的计算T4=9550×P4/n4=9550×5.196/131.868(N•m)≈376.300(N•m)6、各轴运动和动力参数的数据整理2.3 齿轮的计算2.3.1 高速级齿轮的计算1、齿轮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的选择(1)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根据传动装置选择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的传动方案和工作要求选择精度等级为7级的标准圆柱直齿轮(2)齿轮材料的选择根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要求,小齿轮采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10HBS;大齿轮采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50HBS。
(3)齿轮齿数的选择根据开式齿轮传动中小齿轮齿数一般取17~20初选小齿轮齿数Z1为20,则大齿轮齿数Z2由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齿轮齿数关系i1=Z2/Z1有Z2=i1×Z1=3.9×20=782、齿轮参数的计算(1)按齿面强度的计算1)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的计算根据d1t≥2.32√ KT1∅d ∙ (u±1)u∙(Z E[σH])23代值解得d1t≥43.157mm注:①K为载荷系数的试选值:取K=1.3②T1为小齿轮的传递转矩:T1=3.6297×104N·mm③u为齿轮的齿数比:u=i1=3.9④Φd为齿宽系数:根据齿轮材料的硬度和齿面的类型查《机械设计》[1]书表10-7有Φd=1⑤Z E为齿弹性影响系数:根据齿轮材料查《机械设计》书表10-6有Z E=189.8MPa1/⑥[σh]为齿轮的需用接触应力1>大小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2 N1的计算根据N=60×njL h有小齿轮N1的计算:N1=60×njL h=60×1440×1×(1×8×300×10)=2.0376×109又根据u=N1/N2有N2=N1/u=2.0376×109/3.9=5.3169×1082> [σH]1和[σH]2为齿轮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σH]1=K Hn1·σlim1/S=0.96×600/1MPa=576MPa[σH]2=K Hn2·σlim2/S=1.08×550/1MPa=594 MPa(S为安全系数:按要求选择S=1K Hn为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系数:根据齿轮应力循环次数查《机械设计》书图10-19有K Hn1=0.96,K Hn2=1.08σlim为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根据齿轮材料查《机械设计》书图10-21d有σlim1=600MPa,σlim2=550MPa)2) 圆周速度V1的计算V1=πd1t n1/(60×1000)=(3.142×43.157×1440 )/(60×1000)m/s=3.254 m/s3) 齿轮齿宽b、模数m z及齿高h的计算b=Φd d1t=1×43.157mm=43.157mmm z=d1t/Z1=43.157/20=2.158h=2.25 m z=2.25×2.158mm=4.9mm4) 齿轮载荷系数K的计算K=K A K V K HαK Hβ=1×1.1×1×1.417=1.56注:①K A为齿轮使用系数:由传动装置工作要求查《机械设计》书表10-2有K A=1②K V为动载系数:根据齿轮圆周速度和精度等级查《机械设计》书图10-8有K V=1.1③K Hβ为齿轮接触齿向载荷分布系数:查《机械设计》书表10-4有K Hβ=1.417④K Fβ为齿轮弯曲齿向载荷分布系数:查《机械设计》书图10-13有K Fβ=1.4⑤K Hα为齿轮齿间载荷分布系数:查《机械设计》书表10-3有K Fα=K Hα=15)齿轮分度圆直径d1t的校正3d1=d1t√KK t3mm=43.157×√1.561.3=45.86mm6) 齿轮模数m n的计算m n=d1/Z1=45.86/20=2.29 (2)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齿轮模数m n满足m n≥√2K0T1∅d Z12∙[Y Fa Y Sa[σF]]max3代值解得m n≥1.72注:①K0为载荷系数:K0=K A K V K FαK Hβ=1×1.1×1×1.417=1.56③Y Fa和Y Sa分别为齿轮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查《机械设计》书表10-5有Y Fa1=2.80 Y Fa2=2.22 和Y Sa1=1.55 Y Sa2=1.77④[σF]为弯曲疲劳许用应力:根据[σF]=K Fn·σFE/S有[σF]1=K Fn·σFE/S=0.83×400/1.4MPa=237 MPa[σF]2=K Fn·σFE/S=0.87×500/1.4MPa=304MPa(其中K Fn为弯曲疲劳寿命系数:根据应力循环次数和材料《机械设计》书图10-18有K Fn1=0.83和Fn2=0.87;σFE为弯曲疲劳强度极限:根据齿轮材料《机械设计》书图10-20c有σFE1=400MPa和σFE2=500MPa;S为安全系数:取S=1.4)⑤[Y Fa Y Sa[σF]]max为两齿轮Y Fa Y Sa[σF]计算结果的较大值:Y Fa1Y Sa1[σF]1=2.80×1.55/237=0.018Y Fa2Y Sa2[σF]2=2.22×1.77/304=0.013(3)齿轮参数的确定根据按齿面强度的计算和按齿根换取强度计算结果的比较有m n=2则Z1=d1/m n=45.86/2=22.93取Z1=23则Z2=u Z1=3.9×23=89.7取Z2=903、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1)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的计算d1=Z1 m n=23×2mm=46mmd2=Z2 m n=90× 2mm=180mm(2)两齿轮中心距a12的计算a12=(d1 +d2)/2=(46+180)/2=113mm(3)大小齿轮齿宽b的计算b=Φd d1=1×46mm=46mmb圆整后小齿轮的齿宽取B1=50mm又根据大小齿轮齿宽相差5~10mm,则大齿轮齿宽取B2=45mm2.3.2 低速级齿轮的计算1、齿轮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的选择(1)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根据传动装置选择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的传动方案和工作要求选择精度等级为7级的标准圆柱直齿轮(2)齿轮材料的选择根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要求,小齿轮采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10HBS;大齿轮采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50H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