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考查课。
它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由公差与检测两部分内容组成,前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完成,后者主要通过实验课来完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需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机器制造中互换性原理和标准化的意义;2.基本掌握各项公差标准中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各项公差,正确标注图样,能查用本课程介绍的公差表格;4.熟悉各项误差的检测方法和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量具量仪。
三、先修课程《工程图学》、《金工实习》等。
四、主要参考教材[1]《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7版),甘永立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2]《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杨沿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王伯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陈于萍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5版),廖念钊主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五、课程内容绪论主要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互换性的定义、种类和作用;公差与检测;标准化。
(一)测量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测量过程四要素;量值传递;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二) 尺寸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配合的构成;公差配合的选用;未注公差简述;配制配合的方法、步骤;尺寸的检测。
(三)形位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要素分类,形位公差项目与符号;形位公差标注方法及形位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误差的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704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英文名称:Exchangeabi1ityandMeasur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2学分课程学时数:32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可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所从事的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设计、模具(铸造装备、焊接装备)制造等技术提供支持。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贯彻现行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几何测量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差与配合应用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1.导论(1)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地位。
22)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概况,了解优先数及优先数系。
3.孔轴的极限与配合(1)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和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的内容。
(2)熟练掌握标准公差及孔、轴基本偏差的内容及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4.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1)理解形状公差和误差、位置公差和误差的基本概念,了解各个项目公差带的特征,了解公差原则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5.表面粗糙度(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高度方向的评定参数。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及检测方法。
6.长度测量基础(1)理解关于测量、尺寸传递、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掌握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和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3)了解函数误差处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研究机器和仪器中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测量技术。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必须学习和研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尺寸链、各种元件结合的互换性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系统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普通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互换性、标准化和优先数。
教学时数: 1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一、标准化的意义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第三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领会)2、标准化与优先数(领会)3、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领会)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教学要点: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熟悉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和一般公差;了解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doc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基础理论,掌握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2、让学生熟悉有关公差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配合选择应用的能力。
3、让学生熟悉技术测量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等;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教材选用:廖念钊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最新版2、教学参考书:重庆大学等校合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年6月;李柱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七、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方法是决定施教效果的主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能力的形成是通过本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来实现,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外练习和考核。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态度决定一切。
正确的学习态度应是勤字当头,善于思考,知难而上。
由于课程内容的前后关联性较强,故从学习一开始就要弄清每个知识点,不留学习死角。
就学习方法而言,及时的预习、复习、做题是至关重要的。
巧用教育资源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01013101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31016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0 实验:1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与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装备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机械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机械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等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等许多方面。
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种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
3.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设计的原则等。
2.本课可与《机械设计》同时进行,相互配合、但最好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教学,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3.基本技能:学生应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基础,掌握一般的测量技法等。
(三)实施说明1.各部分内容在重点、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要求(1)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部分:理解并掌握尺寸、公差、偏差以及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熟练掌握尺寸公差带的定义以及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了解配合公差带的定义及配合公差带图的画法。
理解并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掌握基准制的概念及选用原则。
熟练掌握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0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学问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协作的基础理论,驾驭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育目标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1、使学生驾驭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协作的术语和定义。
2、使学生熟识有关公差协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协作选择应用的实力。
3、使学生熟识技术测量基础学问,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运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实力。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五、成果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看法
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学习与机械互换性相关的精度设计、尺寸公差、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齿轮精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机械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设计, 掌握和应用机械零部件的国家标准,学会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误差检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 掌握机械零部件互换性、标准化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有关公差与配合标准、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理解影响机械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具备初步设计零件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敬业的素质;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归纳、整理、分析问题,提高撰写论文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分析为主,以课堂测验为辅,亦可利用MOOC 平台和先进通讯工具来辅助教学,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在传授课堂知识的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通过必要的实训课程,对学生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期达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工程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对实物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的能力。
2)通过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规的长度测量工具、量仪和正确的操作规范。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适用专业学时及课程编号适应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10学时实验。
课程编号:020102二、课程类别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三、本实验课的地位与作用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公差理论,初步熟悉各测量仪器的技术性能和使用,通过实验,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测量技术,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在关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2、对常用精密测量仪器的作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有所了解。
3、具有正确使用一般通用量具进行检测的能力。
4、掌握量具的选择原则5、熟悉公差代号并能比较熟悉地查阅公差各类表格。
6、根据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判断试件的合格性与实用性。
五、实验课教学方法及特点1、本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基本原则测量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仪器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能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独立操作,注意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讲述力求简明、准确,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紧密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通过技术测量等实践环节,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六、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本课程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制定开设的实验项目,并结合实际分配的实验学时和现有设备的状况,主次分明地划分必做和选做实验,尽可能多开一些演示实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七、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八、实验考核方法及标准1、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全部实验课,每次实验都要考勤,几未参加实验课的学生会此项实验没有成绩。
2、过程中标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并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
3、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按时上交实验报告会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汇报记载各项实验成绩。
4、验课全部结束后,汇总各项实验成绩送交任课老师,作为考察本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The exchange nature and technology measure【学分】2 【学时】32 【性质】学科基础【实验】8(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电等)、交通运输、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焊接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是21世纪工科各类专业人才工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的本质是指导学生学习机械精度的合理设计,它的影响及作用可涉及到毕业设计、今后的工作中的设计等,在培养机械类高级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对技术测量的概念清晰,对常用的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有初步认识。
具有选择、计算和标注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初步能力,了解机械精度和机械制造成本相互联系的规律及在精度设计中提高经济性的方法,为今后研究、处理、解决实际的机械精度问题奠定一定的技术理论基础。
(四)课程相关能力培养1.具有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G1);2.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G2);3.具有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能力(G3)。
(五)教学内容1.绪论(G2,G3)(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任务(2)互换性、标准化(3)优先数。
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和优先数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
知识在后续课程和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基础理论,掌握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技能。
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
1、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2、让学生熟悉有关公差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具有对机械零件设计有关公差配合选择应用的能力。
3、让学生熟悉技术测量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 具有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等;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教材选用:
廖念钊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最新版
2、教学参考书:
重庆大学等校合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年6月;
李柱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
七、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方法是决定施教效果的主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能力的形成是通过本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来实现,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外练习和考核。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态度决定一切。
正确的学习态度应是勤字当头,善于思考,知难而上。
由于课程内容的前后关联性较强,故从学习一开始就要弄清每个知识点,不留学习死角。
就学习方法而言,及时的预习、复习、做题是至关重要的。
巧用教育资源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可从图书馆借阅有关的辅学材料,扩展学习内容;可登录众多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精品课程网站,浏览感兴趣的
素材;可参观生产实习中心,培育工程意识。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化解学习难度、顺利掌握本课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为保证教学质量,在学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内容时,要求学生阅读重庆大学等校合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学参考书。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根据教学规律测算,掌握本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内外应花费的时间比大致为1:1.5~1:2 。
具体地,每周课内3-4学时,课外约为4~6学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作业、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上课要求:专心听讲,可不做笔记。
答疑讨论:课内视情况定;课外安排在课前、课后。
作业安排:原则上,每置章布置作业一次(包括概念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不少于20题)。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评教活动。
评教是每位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积极参与,认真回答调查问卷,客观公正地评价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评教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