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机化学 3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3章
化学热力学中有如下关系式,表
明 rG m⊖,rGm 和反应商 Q 三者之 间的关系:
rGm
=
rG
⊖
m
+
RTlnQ
这就是化学反应等温式。
rGm
=
rG
⊖
m
+
RTlnQ
用该式可以求出 rGm,以做 为非标准态下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
判据。
rGm < 0 rGm = 0 rGm > 0
2 NO2(g)
N2O4(g)
r Gm⊖= i f Gm⊖(生)- i f Gm⊖(反)
= f Gm⊖(N2O4,g ) -2 f Gm⊖(NO2,g)
= 99.8 - 51.3 2
= - 2.8(kJ•mol-1)
由
rG
⊖
m
=
-RTln
K
⊖
得
ln K ⊖ = -
rG
⊖
m
和 K ⊖ 联系起来。
为求取一些化学反应的平衡 常数 K ⊖ 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例 3. 2 查生成自由能表, 计算下面反应的标准摩尔自由能 改变量
2 NO2(g)
N2O4(g)
并求 298 K 时的平衡常数 K ⊖
2 NO2(g)
N2O4(g)
解: 查表得
f Gm⊖(NO2,g )= 51.3 kJ•mol-1 f Gm⊖(N2O4,g)= 99.8 kJ•mol-1
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化学反应
aA+bB
gG+hH
在某时刻尚未达到平衡,各物质的 浓度(分压)并非平衡浓度(平衡 分压)。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此时,可以设计一个假想界面, 从分体积的概念出发,认为 VO 以内 是体系,以外是环境。
宇宙 体系和环境放在一起, 在热力学上称为宇宙。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及能量 的交换关系,可以将体系分为三类:
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和孤立体系
敞开体系 体系和环境之间 既有能量交换, 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 体系和环境之间 有能量交换, 无物质交换;
折线 ABC 即是过程的 p-V 线。
p
16
1
V
1
16
图中两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的
单位之积为
105 Pa 10-3m3 =1.0 × 102 J
p
16
1
V
1
16
故图中的单位面积代表
1.0×102 J 体积功。
p
16
1
V
1
16
而 p-V 线下覆盖的面积即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16 -1)=15 个 单位
p = 1105 Pa
恒温过程
p = 2105 Pa
V = 2 dm3
V = 1 dm3
V = V终 - V始 =1-2
= - 1 (dm3)
体积功 在热力学过程中, 体系对抗外压改变体积,产生体 积功。
在一截面积为 S 的 圆柱形筒内,理想气体 体系经历一热力学过程
截面积 S
I
受恒外力 F
蓄电池充电的化学反应, 是为了储存能量。
化学热力学,就是从化学反应的 能量出发,去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 进行的限度的一门科学。
2.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1. 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体系 热力学中研究的对象, 称为体系。
环境 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 称为环境。
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错误!平均速率:2121c c r t t -=-- 错误!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错误!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错误!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错误!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错误!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 -=错误!ln ln Eak A RT =-+错误!ln lg 2.303a E k A RT=-+,错误!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Ⅱ 习题一 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 。
无机化学(三)复习总结
<期末总结>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平衡
➢掌握重要的概念、函数和方程; ➢掌握化学平衡; ➢理解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系统、环境:
指定的研究对象为系统,系统外 与之有关的 部分为环境。系统可 以分成三类:开、封、孤
3)状态、状态函数:系统一
切宏观性质的总和为状态;表征体 系状态的物理函数即为状态函数,
五、化学平衡理论
1. 平衡态: 给定条件下,反应的ΔG = 0时的状态即为平衡 态,平衡态是化学反应可达到的限度。
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0 = ΣvB B 热力学等温方程:ΔrGm(T) =ΔrGmӨ(T) + RT·lnQ
Q称为反应商: Q = ∏(B/BӨ)vB 其中:
气相物质:(B/BӨ)vB = (pB/pӨ)vB 水溶液: (B/BӨ)vB = (cB/cӨ)vB 纯固、液相物质: (B/BӨ)vB = 1
2)多重平衡规则
如果一个总反应是多个分反应的总和,则总反应的平衡常 数是多个分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
例如:A B1 B2
则有:K
A
K B1
K
B2
同理:A B1 - B2
则有:K
A
K B1
K B2
3、 化学平衡的移动 吕·查德里原理 如果改变平衡系统的某一个条件(如浓度、 压力、温度等),则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应热就叫做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mӨ)。
规定1:指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0. Δf HmӨ(B指定单质 ,T) = 0 规定2: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0. Δf HmӨ(H+,aq,T) = 0
5.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及其计算 对于反应: 0 = ∑(vB B)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1平均速率:2121c c r tt -=-- ○2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2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2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1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2ln ln Eak A RT =-+○3ln lg 2.303a E k A RT=-+,○2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 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Ⅱ 习题一 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表明它是二级反应B.表明它是双分子反应C.表明反应物与产物间的计量关系D.表明它是基元反应4.二级反应速度常数的量纲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s -1B. mol ∙dm -3 C . mol ∙dm -3 ∙ s -1 D . mol -1∙dm 3∙ s -15.某化学反应进行1h ,反应完成50%,进行2h ,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6.升高同等温度,反应速度增大幅度大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活化能小的反应B.双分子反应C. 多分子反应 D .活化能大的反应7.对于反应2D+E→2F,若反应机理为:(快)(快)(慢)则反应的速度方程为()A.v=kC D2C EB.v=kC D C EC.v=kC D3/2C E D .v=kC D1/2C E8.某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5×10-2min-1,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3.65 minB.7.29 minC.0.27 minD.0.55 min9.反应W产物的速度常数为8L2mol-2s-1,若浓度消耗一半时的速度为8L2mol-2s-1,则起始浓度为()A.8mol/LB.4mol/LC.16mol/L D .2mol/L10.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分子碰撞几率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大C .活化分子数增加D .活化能降低11.有反应X+Y=Z。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 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12.通过近似计算说明,12号、16号、25号元素的原子中,4s和3d哪一能级的能量高?
13.根据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指出下表中各电子层中的电子有无错误,并说明理由。
元素
K
L
M
N
O
P
19
22
30
33
60
2
2
2
2
2
8
10
8
8
8
9
8
18
20
18
2
2
3
18
12
2
答
14.说明在同周期和同族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并讨论其原因。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几率与几率密度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2.什么是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怎样解释同一主层中的能级分裂及不同主层中的能级交错现象?
答
3.写出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并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
答
4.已知M2+离子3d轨道中有5个电子,试推出:(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M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答
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应如何改正?
(1)s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为一圆周,而电子是走S形的;
(2)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
(3)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电子最大容量为32;
(4)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三条轨道。
答
11.将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基态激发到2s或2p,所需能量是否相等?若是氦原子情况又会怎样?
答
5.按斯莱脱规则计算K,Cu,I的最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及相应能级的能量。
大一无机化学课件第三章化学平衡
过程进展的无限缓慢,环境的压力、温度 与系统的压力、温度相差很小.
3.1.2 焓(enthalpy)和自发过程
许多放热反应能够自发进行。例如: 1
H2(g)+ 2O2(g) H2O(l) △rHm(298K) = -285.83kJ·mol-1
2个分子在左边球内的概率为1/4
3个分子在左边球内的概率为1/8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
统计解释: 2个分子在左边球内的概率为1/4 3个分子在左边球内的概率为1/8 n个分子在左边球内的概率为1/2n 1mol个分子在左边球内的概率1/26.022×1023 概率如此小,可见是一种不可能的状态。 所以气体的自由膨胀是必然的。
系统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系 统混乱度增大有利于反应自发地进行。
冰 的 结 构
建 筑 物 的 倒 塌
2.熵和微观状态数
熵是表示系统中微观粒子混乱度的一个热 力学函数,其符号为S。
系统的混乱度愈大,熵愈大。 熵是状态函数。 熵的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而与途径 无关。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
真空
解:反应① + ②得:
2BrCl (g)+ I2(g) 2IBr(g)+ Cl2(g) K 3 = K 1 · K 2 = 0.45×0.051=0.023
6. 有凝聚相参加的反应,由于纯固体、纯液体 的相对浓度为1,所以它们的浓度均不写入平衡 常数表达式中(条件:纯物质;不形成溶液) 。
例如:
CaCO3(s)= CaO(s)+ CO2(g)
3.1.1 自发过程(spontaneous process)
无机化学3章
H3O+ + A
c ( H 3O ) c ( A ) Ka c(HA)
K a 越大,酸性越强
第3章 酸碱反应 碱的解离平衡常数
B + H2O
HB+ + OH
K b 越大,碱性越强
c(HB ) c(OH ) Kb c(B)
例:
HAc Ka=1.76×10-5 HCN Ka=4.93×10-10 酸性:HAc>HCN
第3章 酸碱反应 离解常数不随酸或碱的浓度变化,但离 解度却随酸碱的起始浓度变化。酸或碱的起 始浓度越大,则其离解度越小。离解度的大 小不能说明酸或碱的强度。
第3章 酸碱反应
提问
下列各物质是酸、碱或是两 性物质? HF FHCN CNNH4+ NH3 H2CO3 HCO3CO32H3PO4 H2PO4HPO42PO43-
第3章 酸碱反应
NH3+ H + NH4+
条件 ①② 均二 有者 仅 B差 部一 分个
酸 HB
碱 H+ +B共轭
HB是B-的共轭酸 B-是HB的共轭碱
HB~B-称为共轭酸碱对
H+
第3章 酸碱反应 (3) 没有“盐”的概念.只有两性物质的概念 两性物质:既可为酸、又可为碱
H2O、HCO3-、H2PO4HPO42-、HSO4-、HS-、…
Kb
一元弱碱
c 2 (OH ) c0 c(OH )
θ
近似计算公式
θ 当c0/K b > 400时,
c(OH ) K b c0
-
第3章 酸碱反应 【例1】计算0.10mol·-1HAc溶液中[H+]和pH L 值。已知 K =1.8×10-5。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合成等方面。
下面将简单介绍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一、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化合物。
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类。
二、原子和分子1.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的元素,也可以是不同的元素。
三、周期表1. 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2. 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和副族两大类。
主族元素的电子在最外层的层数为1、2或3层,副族元素的电子在最外层的层数为4、5、6或7层。
四、化学键1. 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形成的化学键,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形成。
3. 共价键是由具有电子互相共享的两个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化学键。
4.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互相形成的化学键。
五、无机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不能包含碳-碳键或碳-氢键,并且通常可以在高温下离解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2. 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不同类型。
以上是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了解无机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无机物的性质与反应无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将简要介绍无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一、酸碱性质1. 酸是一种质子(即氢离子)的供体,可以将质子转移给其他物质。
2. 碱是一种质子的受体,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 酸和碱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水。
4. pH值是反映溶液中酸碱程度的指标,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无机化学练习(3)(答案)氧-还与电化学
无机化学练习(3)(答案)氧-还与电化学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无机化学练习(三)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答案)学号 ————————姓名—————————得分—————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氧化数发生变化的物质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 〤)2.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都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
----------------------------------------------( √)3.一个热力学上判断不能进行的反应,原电池反应也不能进行。
---------------------------------------( √)4.化学反应平衡的标志是Δr G m =0,而电化学反应平衡的标志是E Ө=0----------------------------------- (〤 )5.能斯特公式E =E Ө+n 0592.0lg b a ][][还原型氧化型,对于一个反应物与产物都确定的电化学反应,n 不同写法,则E 也不一样。
-----------------------------------------------------------------------------------------( 〤)6.标准氢电极电势为零,说明该半电池中电对(H +/H 2)的电势差为零。
-----------------------------------( 〤)7.标准电极电势 E o 较小的氧化型物质在反应中不能氧化E o 较大的还原态物质。
------------------- (〤 )8.在原电池中,增加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必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
-----------------------------------------------(〤 )9.电对Hg 2+/ Hg 22+和Fe 3+/Fe 2+,加水稀释一倍时,E (Hg 2+/ Hg 22+)和E (Fe 2+/Fe 2+)的值均不变-------- (〤 )10.pH 值的改变可能改变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但不能改变其标准电极电势。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23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Ln3+离子与软碱氮、硫、氯、 溴、碘的配位能力较差,只有在 适当极性的非水介质时,才能得 到含氮配位化合物。此外较为稳 定的配位化合物就是螯合物。
Ln3+ 离子的半径大、外层空 的轨道多,导致配位数一般比较 大,可以从 6 到 12 。
这些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对于 镧系元素的分离和提取极其重要。
23. 1. 3 稀土的分离提纯
具有 f2 结构的 Pr3+ 和 f12 结构的 Tm3+ 离子主要显绿色;
具有 f3,f4,f5 和 f10,f11 结构的 +3 价离子呈现浅红色和黄色;
具有 f6,f7,f8 结构的 +3 价离子, 吸收峰全部或大部分在紫外区,所以 无色或略带粉红色。
镧系元素的一些简单化合物,如 Ln2O3 和 Ln(OH)3 等的颜色基本与对 应的 Ln3+ 相同,这是因为它们的显色 机理均为 f-f 跃迁。
从水溶液中析出的硫酸盐经 常带有结晶水,它们受热时脱水 形成无水盐。
镧系硫酸盐溶于水的热效应 较大,因此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 化较为明显 。
镧系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规律性较强,
依 Ce,Pr,Nd,Sm,Eu 次序递减;
依 Gd,Tb,Dy,Ho,Er, Tm,Yb,Lu次序递增。
镧系硫酸盐能与碱金属或碱 土金属的硫酸盐形成复盐,不同 复盐溶解度的差别较大,这种差 别在分离中极为重要。
锕系元素与镧系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相似不仅其6d和7s电子可以作为价电子而且5f轨道上的电子也可以参与成键于是形成较稳定的高价态
第 23 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镧系元素 锕系元素
23. 1 镧系元素
23. 1. 1 镧系元素的基本性质
周期表中第六周期 ⅢB 族,从 57 号元素镧 La 到 71 号元素镥 Lu 的共 15 种,统称镧系元素,用 Ln 表示。
无机化学课件:3 溶解-沉淀平衡
S1=1.04×10-5mol·L-1
二、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
1. 沉淀的生成 Q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Ba2+(aq) + SO42-(aq)
BaSO4(s)
欲使Ba2+沉淀可向溶液中加沉淀剂 SO42-, 并使沉淀剂过量(20%~30%,否则产生较大的盐
效应), 产生同离子效应,使沉淀更完全。
有序无序自Fra bibliotek过程向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S 是衡量系统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单位: J . K-1。 物质的摩尔熵变: ΔS单位 J . mol-1. K-1。
在0K时,任何纯物质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
s0 = 0
熵增加原理
在孤立系统中,只有熵增加的过程才是自发的过程。
在封闭系统中,焓变、熵变、温度都会影响自 发过程的进行(包括溶解或析出结晶)。
效 应
⑶ 在0.010mol·L-1NaNO3溶液中的溶解度。
离子强度I=0.01mol·L-1 Ba 2+、SO42-的活度因子
lg±= -Az2(I) 0.5 =-0.509×2 2×0.010.5 = -0.204
±= 0.625
a a Ksp= Ba 2+ SO42- =γ±2 s32
S3=1.7×10-5mol·L-1
转向温度 T =ΔH/ΔS
3-2 溶解与沉淀平衡
按溶解度的大小,电解质可分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
0.1
1.0
10
g/kg H2O
(25℃)
在含有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解—沉淀平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11章 配位化学基础
黄褐色的硝基配位化合物 [ Co(NO2)(NH3)5 ] Cl2 红褐色的亚硝酸根配位化合物 [ Co(ONO)(NH3)5 ] Cl2
互为键合异构
(4) 配体异构
如果两个配位体互为异构体, 那么由它们分别形成的相应的配位 化合物互为配体异构。
1,2 — 二氨基丙烷
NH2CH2CHNH2CH3 和 1,3 — 二氨基丙烷
几种不同的配体之间加 “ • ” 隔开。
[ Co(NH3)5 H2O ] Cl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III)
Cu2 [ SiF6 ] 六氟合硅(IV)酸亚铜
中心后面加( ),内写罗 马数字表示中心的化合价。
3. 配体的先后顺序
在配位单元中,可能涉及多种 配体,所以要明确规定命名时配体 的次序。
[ Co(NH3)5 H2O ] Cl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III)
④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 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
[ Pt(py)(NH3)(NO2)(NH2OH)] Cl 氯化硝基•氨•羟氨• 吡啶合铂(II)
⑤ 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 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体 中的其他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 字母表次序。
互为配位异构。
(3) 键合异构
配体中有两个配位原子,但 这两个原子并不同时配位,这样 的配体称两可配体。
两可配体可产生键合异构。
例如若 NO2- 以 N 为配位原子 时,则形成硝基配位化合物。
其中的配体硝基表示为 -NO2
例如若 NO2- 以 O 为配位原子 时,则形成亚硝酸根配位化合物。
其中的配体亚硝酸根表示为 - ONO
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 多基配体(或多齿配体),
例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
它的两个 N,4 个 -OH 中的 O 均 可以配位。
无机化学各章节第3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知识点
第3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知识点:一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1、 pV= nRTR =8.314 kPa∙L∙mol -1∙K -1=8.314 Pa∙m 3∙mol -1∙K -1=8.314 J·mol -1·K -1 2、∑i 321p p p p p =+++= 二 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 V n c B B =单位mol·L -1 2、质量摩尔浓度 A B B m n b =单位mol·kg -1 3、摩尔分数 B B n x n =4、质量分数 B B m w m =5、质量浓度 B B m Vρ= 单位g·mL -1 三 稀溶液的依数性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Δp =K •b B2、溶液的沸点升高 ΔT b =K b •b B3、溶液的疑固点下降 ΔT f =K f •b B4、溶液具有一定的渗透压 依数性适用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四 胶团结构:AgNO 3与KI 反应形成AgI 溶胶:1、KI 过量:2、AgNO 3过量: 五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1、稳定性因素:布朗运动、胶粒带电、溶剂化作用2、聚沉方法:加热、电性相反溶胶的相互混合、加入强电解质3、电解质的聚沉能力: 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其聚沉能力越大若胶粒带正电,聚沉能力的次序为:阴离子-3>-2>-1 ; F -> Cl ->Br -> I -若胶粒带负电,聚沉能力的次序为:阳离子+3>+2>+1 ; Cs +>Rb +>K +>Na +>Li + BV n RT ∏=+x-+m {(AgI)nI (n-x)K }xK -⋅⋅⋅ 胶粒带负电x+m 33{(AgI)nAg (n-x)NO }xNO +--⋅⋅⋅ 胶粒带正电。
无机化学-第3章化学平衡
(三)经验平衡常数与相对平衡常数(续)
例1: N2O4(g) = 2 NO2(g) (373 K) Kp = Kc (RT ) △n = 0.37 mol·dm-3 ×(8.314 J · mol-1 · K-1 × 373 K) = 370 mol·m-3 ×(8.314 J · mol-1 · K-1 × 373 K) = 1116 kPa (科学计算法) Kp与Kx的关系:用分压定律pi = pTXi,得: Kp = Kx pT △n
(三)经验平衡常数与相对平衡常数(续)
对于气相反应:a A(g) + b B(g) = d D(g) + e E(g) 相对压力平衡常数为 Kpr = ( [pDr ]d [pEr ]e) / ( [pAr ]a [pBr ]b) = Kp × ( pø)-△n = Kc (RT)△n ( pø)-△n (△n = d + e - a - b) 对于多相反应 a A(g) + b B(aq) = d D(s) + e E(g) 相对杂(混合)平衡常数为: K杂r = ( [pEr ]e) / ( [pAr ]a [cBr ]b) Kc r 、Kpr 、K杂r 统一为 Kr(或 Kø ): 优点:① 量纲为1; ② 单值。
(二)平衡常数(续)
③ 平衡常数K 的书写形式和数值与方程式写法有关, K 是广度性质 (△Gø = -RT ln K ) 例:N2(g) + 3 H2(g) = 2 NH3(g) Kp = p2(NH3) / [(p(N2) p3(H2) ] ½ N2(g) + 3/2 H2(g) = NH3(g) Kp’= p (NH3) / [(p½ (N2) p3/2 (H2) ] Kp =(Kp ’)2 ④ 稀的水溶液反应,[H2O] 不写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例:Cr2O72-(aq) + H2O (l) = 2 CrO42- (aq) + 2 H+ (aq) K = ([CrO42-]2 [H+]2) / [Cr2O72- ]
无机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1、完成下列换算:(1)把下列H+浓度换算成PH:C(H+)/ mol .L-1: 5.6*10-5 4.3*10-12 8.7*10-8 1.8*10-4(2)把下列pH换算成H+浓度:0.25 1.38 7.80 12.502、试计算:(1)pH=1.00与pH=3.00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和c(H+);(2) pH=2.00的HCl溶液与pH=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和c(H+)。
3、写出下列弱酸在水中的解离方程式与K aθ的表达式:(1) 亚硫酸(2)草酸(H2C2O4)(3)氢硫酸(4)氢氰酸(HCN)(5)亚硝酸(HNO2)4、已知25℃时,某一元弱酸0.100 mol .L-1溶液是pH为4.00,试求:(1)该酸是K aθ(2) 该浓度下酸的解离度α5 }/(∉ π:5.0%ξ CH3COOH)溶液,假定白醋的密度ρ为1.007g •ml-1,它的pH为多少?6、设0.10 mol .L-1氢氰酸(HCN)溶液的解离度为0.0079%,试求此时溶液的pH和HCN的标准解离常数K aθ。
7、已知质量分数为2.06%的氨水密度ρ为0.988 g•ml-1,试求:(1)该氨水的pH;(2)若将其稀释一倍,pH又为多少?8、(1)在1.00L 0.10 mol .L-1HAc溶液中通入0.10 mol HCl气体(且不考虑溶液体积改变),试求HAc的解离度,并与未通入HCl前做比较。
(2)在1.0L 0.10 mol .L-1NH3•H2O溶液中,加入0.20 mol NaOH (设加入后,溶液体积无变化),试求NH3•H2O的解离度,并与未加NaOH 前做比较。
9、描述下列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并解释之:(1)将NaNO2溶液加入到HNO2溶液中;(2)将NaNO3溶液加入到HNO3溶液中;(3)将NH4NO3溶液加到氨水中;10、计算下列缓冲溶液的pH(设加入固体后,下列溶液体积无变化):(1)在100ml 1.0 mol .L-1 HAc中加入2.8g KOH;(2)6.6g (NH4)2SO4溶于0.50L浓度为1.0 mol .L-1的氨水。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21 铬副族元素和锰副族元素
升高温度,铬的反应活性增强, 可与多种非金属,如
X2, O2, S, C, N2 等 直接化合,一般生成 Cr(Ⅲ)化合 物。
铬可缓慢溶于稀酸中, 形成蓝色 Cr2+:
Cr + 2 HCl —— CrCl2 + H2
Cr(Ⅱ)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 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的 Cr(Ⅲ):
4 CrCl2 + 4 HCl + O2 —— 4 CrCl3 + 2 H2O
PbCrO4 + 4 OH- —— [Pb(OH)4]2- + CrO42-
PbCrO4 在盐酸和硫酸中转化为 另一种沉淀:
2 PbCrO4 + 2 H2SO4 —— 2 PbSO4 + Cr2O72- + 2H+ + H2O
2 PbCrO4 + 4 HCl —— 2 PbCl2 + Cr2O72- + 2H+ + H2O
③ 重铬酸钾的生成
在 Na2Cr2O7 溶液中加入KCl: Na2Cr2O7 + 2 KCl —— K2Cr2O7 + 2 NaCl
21. 2. 4 钼和钨
1. 钼和钨的单质 钼、钨都是高熔点、沸点的 重金属,可用于制作特殊钢。
钨是所有金属中熔点最高的, 故被用作灯丝。
钼、钨都能溶于硝酸和氢氟 酸的溶液中,但钨的溶解非常慢。
Ag2CrO4 溶于硝酸,在盐酸、硫酸 和 NaOH 溶液中发生沉淀转化:
2 Ag2CrO4 + 4 HCl —— 4 AgCl + Cr2O72- + 2H+ + H2O
Ag2CrO4 + 2 OH− —— Ag2O + CrO42- + H2O
无机化学试卷 3
无机化学试卷 3
一、是非题(本大题分 1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4 分) 1、HgS 溶解在王水中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和配合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 ) 2、配合物[Fe(CO)5]应命名为五(一氧化碳)合铁。 ( ) 3、烷烃分子中 C-C 键的键长是炔烃分子中 C C 键长的三倍。 ( ) + 4、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2 和 N2 的键级相等。 ( ) 5、按照价键理论可推知,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低时,只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电荷数高时,才能 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 6、金属离子 A3+、B2+可分别形成[A(NH3)6]3+和[B(NH3)6]2+,它们的稳定常数依次为 4105 和 21010,则相 同浓度的[A(NH3)6]3+和[B(NH3)6]2+溶液中,A3+和 B2+的浓度关系是 c(A3+)>c(B2+)。 ( ) 7、已知[HgCl4]2-的 K =1.010-16,当溶液中 c(Cl-)=0.10mol·L-1 时,c(Hg2+)/c([HgCl4]2-)的比值为 1.010-12。 ( ) 8、f 区元素原子主要在(n-2)f 亚层中电子数目不同,外层及次外层则相差不多,所以同一周期的 f 区元素之 间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 ) 9、能形成共价分子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内层 d 轨道均被电子占满,所以不可能用内层 d 轨道参与形成 杂化轨道。.( ) 10、AB2 型分子为直线形时,A 原子必定是 sp 杂化。.( ) 11、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 12、具有 d5 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在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其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必定为零。.( ) 13、在多数配位化合物中,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力总是比内界与外界之间的结合力强。因此 配合物溶于水时较容易解离为内界和外界,而较难解离为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体。.( ) 14、Al3+与 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二钠盐)溶液反应生成配离子,可使溶液的 pH 值变小。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分 2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6 分) 1、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六周期的ⅣB、ⅤB、ⅥB 族中各元素性质非常相似,这是由于.( ) 。 (A)s 区元素的影响;(B)p 区元素的影响; (C)ds 区元素的影响;(D)镧系收缩的影响。 2、在一定温度下,某配离子 ML4 的逐级稳定常数为 K (1)、K (2)、K (3)、K (4),逐级不稳定常数为 K (1)、K (2)、K (3)、K (4)。则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 (A)K (1)·K (2)·K (3)·K (4)=[K (1)·K (2)·K (3)·K (4)]-1;(B)K (1)=[K (1)]-1; (C)K (4)=[K (1)]-1; (D)K (2)=[K (3)]-1。 7 1 2 3、价电子构型为 4f 5d 6s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 。 (A)第四周期ⅦB 族;(B)第五周期ⅢB 族;(C)第六周期ⅦB 族;(D)镧系元素。 4、在其原子具有下列外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 。 2 2 3 2 5 2 6 (A)ns ;(B)ns np ;(C)ns np ;(D)ns np 。 5、关于 pz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前者有正、负,后者全为正(习惯上不标出+) ; (B)前者为“双球形” ,后者为“双纺锤”形; (C)前者“胖些” ,后者“瘦些” ; (D)前者值小,后者值大。 6、若将 15P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 1s22s22p63s23px23py1,它违背了.( ) 。 (A)能量守恒原理;(B)Pauli(泡利)不相容原理;(C)能量最低原理;(D)Hund(洪德)规则。 7、下列叙述中,能够描述测不准原理的是( ) 。 (A)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和动量没有不准确性; (B)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有不准确性,但动量没有不准确性; (C)微观粒子运动的动量有不准确性,但位置没有不准确性; (D)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 8、某原子轨道用波函数表示时,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 。 (A)n;(B)n,l;(C)n,l,m;(D)n,l,m,ms。 9、O2 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正确的是.( ) 。 2 2 2 4 2 (A)KK(2s) (2s*) (2p) (2p) (2p*) ; (B)KK(2s)2(2s*)2(2p)4(2p)2(2p*)2; (C)KK(2s)2(2s*) 2(2p)2(2p)4(2p *)2; (D)KK(2s)2(2s*)2(2p)4(2p)2(2p*)2。
大一无机化学3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思考题与习题2-1 何谓物质的标准状态?答:物质的标准状态是在温度为T 及标准压力Pө(Pө=100 kpa )下的状态。
2-2 计算下列各体系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时热力学能的变化(1) 吸收了2000KJ 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00KJ 。
(2) 向环境放出了12.54KJ 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1.34KJ 。
(3) 从环境吸收了7.94KJ 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31.34KJ 。
(4) 向环境放出了24.5KJ 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26.15KJ 。
解:(1)1700KJ 300KJ -KJ 2000==+=∆W Q U(2) -43.88KJ 31.34KJ -KJ 4.512=-=+=∆W Q U(3) KJ 8.293KJ 4.331KJ 4.97=+=+=∆W Q U(4) 1.64KJ 26.15KJ .5KJ 24=+-=+=∆W Q U2-3 某体系由状态Ⅰ沿途径A 变到状态Ⅱ时从环境吸热314.0 J ,同时对环境做功117.0 J 。
当体系由状态Ⅱ沿另一途径B 变到状态Ⅰ时体系对环境做功44.0 J ,问此时体系吸收热量为多少? 解:(1)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J 0.197J 0.117J 0.3141=-=+=∆W Q U(2)由状态Ⅱ变到状态Ⅰ:122U J,0.44U W ∆-=∆-=J 0.1971222-=∆-=-=∆U W Q U J 0.1532-=Q2-4、在1标准压力下,100℃时1mol 液态水体积为18.8mL ,而1mol 水蒸气的体积为30.2ml ,水的汽化热为40.67KJ ·mol -1,计算100℃时在标准压力下由30.2g 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时的△H 和△U 。
解:68.23KJ l 40.67KJ.mo mol 18.030.2H1-P =⨯==∆Q()63.02KJ 103738.314mol 18.030.2-68.23KJ RT n -H U 3-=⨯⨯⨯=∆∆=∆ 2-5、甲苯,CO 2和水在298K 时的标准生成焓分别为48.0KJ·mol -1、-393.5KJ·mol -1和-286.0KJ·mol -1,计算298K 和恒压下10gCH 4 (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2021寒假班无机化学-3
2021寒假班无机化学-31.向饱和Ag2CO3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Ag2CO3的Ksp不变B.Ag2CO3的溶解度不变C.Ag2CO3的溶解度和Ksp都不变D.Ag2CO3的溶解度增大(正确答案)2.向饱和Ag2CO3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溶解度减小的是() [单选题] *A.Na2CO3(正确答案)B.H2OC.HClD.NaCl3. Fe2 (CO3) 3的溶度积Ksp的表示式为() [单选题] *A、Ksp = [Fe3+][ CO32-]B、Ksp =[Fe3+]2 [ CO32-]3(正确答案)C、Ksp = [Fe3+]3 [ CO32-]2D、Ksp =[2Fe3+][ 3CO32-]4.AgCl(s)在纯水和浓度都是0.1mol·L-1的 NaNO3 、 NaCl中溶解度递减的次序为() [单选题] *A、NaNO3、NaCl、H2OB、NaNO3、H2O、NaCl(正确答案)C、NaCl、NaNO3、H2OD、NaCl、H2O、NaNO35.往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Br、KI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最先析出沉淀的是()(已知AgCl的Ksp为1.77×10-10,AgBr的Ksp为5.35×10-13,AgI的Ksp为8.51×10-17) [单选题] *A、KClB、KBrC、KI(正确答案)D、同时出现沉淀6.BaSO4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单选题] *A、0.1 mol/LBaCl2(正确答案)B、0.1 mol/L AgNO3C、0.1 mol/L NaNO3D、H2O7.室温下,微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溶度积() [单选题] *A、增大B、不变(正确答案)C、减小D、无法判断8.已知298K时,BaF2饱和溶液的浓度为5.0×10-3 mol·L-1,则BaF2的溶度积常数Ksp(BaF2)是() [单选题] *A、4.0×10-7B、5.0×10-7(正确答案)C、4.0×10-8D、5.0×10-89.已知Ag2CO3的溶解度为s,则Ksp为() [单选题] *A.Ksp= s2B.Ksp=4s2C.Ksp=4s3(正确答案)D.Ksp=16s410.下列溶液不能使Mn(OH)2沉淀溶解的是() [单选题] *A.HClB.HNO3C.NH4ClD.MnCl2(正确答案)11.Ag3PO4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SP)之间的关系是() [单选题] *A、S=KSP1/3B、S= KSP1/4C、S=(KSP)1/3D、S=(KSP)1/4(正确答案)12.已知298K时,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SCN)=1.0×10-12,Ksp(Ag2CO3)=8.3×10-12,则下列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Ag+浓度最大的是() [单选题] *A、AgClB、AgBrC、AgSCN4D、Ag2CO3(正确答案)13.已知AgCl的Ksp为1.8×10-10,在0.010 mol·L-1 NaCl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为() [单选题] *A、1.8×10-8mol·L-1(正确答案)B、1.8×10-10 mol·L-1C、1.32×10-5 mol·L-1D、0.010 mol·L-114.在含有Mg(OH)2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NH4)2SO4后,则Mg(OH)2沉淀() [单选题] *A.减少或溶解(正确答案)B.增多C.不变D.无法判断15.下列有关分步沉淀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B.浓度积先达到Kspθ的先沉淀(正确答案)C.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沉淀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的先沉淀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B.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复杂反应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正确答案)17.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单选题] *A、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正确答案)B、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过冷现象;屏蔽效应;可逆过程;缓冲溶液;盖斯定律;理想溶液;化学平衡;杂化轨道;歧化反应;镧系收缩。
答:过冷现象:在一定外压下,如果一种纯液体的温度达到甚至低于其凝固点而不发生凝固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
屏蔽效应: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排斥相当于抵消了部分的核电荷,削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可逆过程:某体系经某一过程,由状态I 变到状态II 之后,如果能使体系恢复到原来状态,而在环境中又不留下任何影响,则这一过程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的加入或稀释的影响而保持自身的pH 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盖斯定律:在( )TP 或( )TV 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还是多步完成,其反应总的热效应相同。
理想溶液:从宏观热力学的角度讲,是指溶解过程不产生任何热效应的溶液,从微观力学的观点看,在理想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等于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对可逆反应来讲,当正逆向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内各组分浓度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时的状态,也称平衡态。
杂化轨道:在形成分子时,同一原子中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伸展方向,组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称为杂化,新形成的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歧化反应:在反应中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原子既有氧化数升高也有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镧系收缩: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减小(约11pm )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使第六周期镧系后面的副族元素的半径相当于减小了11pm ,从而与第五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几乎相等,又因为同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相同,因此,他们的性质十分接近,在自然界中常共生在一起而难以分离。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 设计实验,用凝固点下降原理测定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称取100.00g 葡萄糖溶解于1000.00g 水中,逐渐冷却测定其溶液的凝固点,根据其凝固点与273.15K 的差值ΔT 计算葡萄糖的莫尔质量M :M =86.100.100⨯∆T 5分 2. 已知金(Au)的晶胞属面心立方,晶胞边长为0.409nm ,试求: (1) 的原子半径; (2) 晶胞体积; (3) 一个晶胞中金的原子个数; (4) 金的密度(Au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
答: (1)面心立方晶胞的一个正方形面上,处于对角线上的三个质点相互接触,所以对角线的长为4r(r 为质点半径)。
所以r=145.0409.0241=⨯⨯(nm) (2))(m 1084.6)(nm 1084.6409.0329323--⨯=⨯==V (3)一个晶胞中八个顶点处各有一个质点、六个面上各一个质点,因此独立的金原子数为:4316818=⨯+⨯ (4)3329323m k g 101.191084.6101002.60.1974---⋅⨯=⨯⨯⨯⨯==V m ρ 3. 已知CS 2(1)在101.3kPa 和沸点温度(319.3K)时气化吸热352J ·g -1。
求1molCS2(1)在沸点温度时气化过程的∆U 、∆H 、∆S 、∆G 。
答:41068.276352⨯=⨯=∆H J9.833.3191068.24=⨯=∆=∆T H S J ·K -1441041.23.319314.811068.2⨯=⨯⨯-⨯=∆-∆=∆nRT H U J ·mol -10=∆-∆=∆S T H G 4. 以合成氨为例,定量说明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答:合成氨反应:N 2 + 3H 2 + = 2NH 3 (1)浓度的影响:∆r m CCo ln G RT QK =平衡时Q C = K C o,∆r m G = 0,此时若不改变产物浓度而增大反应物浓度,则QC < K C o,∆r m G< 0,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之亦然。
结论:恒温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产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分 (2)压力的影响: ∆r m P P o ln G RT Q K=,平衡时K PP PP oNH 2N H 32=23。
若将体系的体积减小一半,在平衡尚未移动之前,各组分的分压应该增大一倍,此时 o P 3H N 2NH 3H N 2NH P 4141)2(2)2(223223K PP P P P P Q == QP < KP o ,∆r m G< 0,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
结论:恒温下,增大体系的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如向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力,则总平衡不变。
1分 (3)温度的影响: ∆r m oH=-46.11×2=-92.22kJ ·mol -1即反应为一放热反应。
由RS RT H K o m r o m r o P ln ∆+∆-=可知:温度升高,oP K变小,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分 5. 根据质子平衡,推到小苏打溶液pH 计算公式。
答: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NaCO 3 = Na + + HCO 3-HCO 3- = H + + CO 32- K a2 = 5.6⨯10-11HCO 3- + H 2O = H 2CO 3 + OH -K h1 = K Kw a 1 = 2.3⨯10-8 H 2O = H + + OH - K w = 1.0⨯10-142分 根据质子平衡可得: [H +] + [H 2CO 3] = [CO 32-] + [OH -] 其中:[H 2CO 3] =[H ][HCO ]a 1+-3K[CO32-] =K a 23[HCO ][H ]-+[OH -] =K w[H ]+ 将其代入(5-17)式,得到:[H +] +[H ][HCO ]a 1+-3K =K a 23[HCO ][H ]-+ + K w [H ]+ 整理得: [H +] =K KKa 2w a [HCO ][HCO ]3311--++2分 同样,当K a2[HCO 3-]》K w ,[HCO ]a 13-K》1(20倍以上)时,溶液中H +离子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为:[H +] = K Ka 1a 2⋅ 1分 6.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碱: NO 2-、SO 42-、HCOO -、HSO 4-、Ac -、CO 32-、S 2-、ClO 4-。
根据酸碱电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酸: Li +、Na +、K +、Be 2+、Mg 2+、Al 3+、B 3+、Fe 2+。
答:S 2-、CO 32-、Ac -、HCOO -、NO 2-、HSO 4-、SO 42-、ClO 4-。
3分 B 3+、Al 3+、Be 2+、Fe 2+、Mg 2+、Li +、Na +、K +。
2分 7. 在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中,电子的运动状态要用几个量子数来描述?简要说明各量子数的物理含义、取值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
答:主量子数n 物理意义:决定电子出现最大几率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主要决定电子的能量,代表了主电子层。
取值:1、2、3、…… 1分 角量子数(副量子数)l 物理意义:决定电子运动的角动量,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的情况或空间图像;同时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运动的能量。
l 的取值:0,1,2,……(n -1) 2分磁量子数m 物理意义: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决定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绕核运动时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根据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而得到的结果)。
m 的取值:0,±1,±2,± l 1分 自旋量子数m s 物理意义:代表了电子的自旋方向。
m s 的取值:±1/2。
1分 8. 写出29、35、42、66、79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元素符号、中文名称,并判断它们在周期表所处的周期、族和区域。
答:每个答案1分,共5分。
(1)1s 22s 22p 63s 23p 64s 13d 10,Cu ,铜,第四周期,IIB 族,ds 区;(2)1s 22s 22p 63s 23p 64s 23d 104p 5,Br ,溴;第四周期,VIIA 族,p 区;(3)1s 22s 22p 63s 23p 64s 23d 104p 65s 14d 5,Mo ,钼;第五周期,VIB 族,d 区; (4)1s 22s 22p 63s 23p 64s 23d 104p 65s 24d 105p 66s 24f 10,Dy ,镝,第六周期,f 区; (5)1s 22s 22p 63s 23p 64s 23d 104p 65s 24d 105p 66s 14f 145d 9,Au ,金,第六周期,ds 区。
9. 根据共价键理论,说明下列分子或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NH 3;N 2O ;PCl 6-;SO 3;NO 2。
答:NH 3:N 采取不等性sp 3杂化,含有3个σN -H 键,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N 2O :中心N 原子采取sp 杂化,含有1个σN -O 键、1个σN -N 键和2个43π大π键,分子构型为直线形;PCl 6-:P 采取sp 3d 2杂化,含有6个σP -Cl 键,分子构型为正八面体形;SO 3:S 采取sp 2杂化,含有3个σS -O 键,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NO 2:N 采取不等性sp 2杂化,含有2个σN -O 键,分子构型为“V ”形; 10.据分子轨道理论,判断下列分子的磁性大小和稳定性高低: CO ;NO ;O 2。
答:CO 、NO 、O 2的分子轨道表达式分别为:CO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π2py )2(π2pz )2(σ2px )2;NO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π2py )2(π2pz )2(σ2px)2(π2py *)1;O 2:(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x )2(π2py )2(π2pz )2 (π2py *)1(π2pz *)1; 在NO 和O 2中含有成单电子,显示顺磁性,而且O 2的磁性高于NO ,CO 没有成单电子显反磁性;键级分别为CO3级、NO2,5级O 22级,因此稳定性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CO ;NO ;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