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部首注音版
说文解字部首注音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书,由东汉学者许慎所著。
它以部首的形式来解释汉字,对于理解汉字的意义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根据《说文解字》的部首进行的注音版:
一部(bù):肉字旁
丨部(gǔn):竖撇
丶部(diǎn):捺
丿部(piě):撇
乀部(zhǎ):正折
乙部(yǐ):横
乚部(yǐn):横钩
乛部(yǎ):横折
亅部(jué):竖折
二部(èr):人字旁
亠部(tóu):盖
人部(rén):人
儿部(ér):儿
入部(rù):入
八部(bā):八
冂部(jiōng):冂
冖部(mì):冖
冫部(bīng):冫
几部(jǐ):几
凵部(kǎn):凵
刀部(dāo):刀
力部(lì):力
勹部(bāo):勹
匕部(bǐ):匕
十部(shí):十
厂部(chǎng):厂
口部(kǒu):口
囗部(wéi):囗
土部(tǔ):土
士部(shì):士
注意:以上注音仅为参考,实际读音需根据具体字词和语境来确定。
说文解字部首
说文解字部首说文解字卷一檢索結果:1. 编号:1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於悉切2. 编号:2一部元yuan2始也。
从一从兀。
愚袁切3. 编号:3一部天tian1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他前切4. 编号:4一部丕pi1大也。
从一不聲。
敷悲切5. 编号:5一部吏li4治人者也。
从一从史,史亦聲。
力置切6. 编号:6丄部丄shang4高也。
此古文上,指事也。
凡丄之屬皆从丄。
時掌切7. 编号:7丄部帝di4諦也。
王天下之號也。
从丄朿聲。
都計切8. 编号:8丄部旁pang2溥也。
从二,闕;方聲。
步光切9. 编号:9丄部丅xia4底也。
指事。
胡雅切10. 编号:10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屬皆从示。
神至切11. 编号:11示部祜hu4上諱。
候古切12. 编号:12示部禮li3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豊亦聲。
靈啓切13. 编号:13示部禧xi1/xi3禮吉也。
从示喜聲。
許其切14. 编号:14示部禛zhen1以眞受福也。
从示眞聲。
側鄰切15. 编号:15示部祿lu4 福也。
从示彔聲。
盧谷切16. 编号:16示部禠si1福也。
从示虒聲。
息移切17. 编号:17示部禎zhen1祥也。
从示貞聲。
陟盈切18. 编号:18示部祥xiang2福也。
从示羊聲。
一云善。
似羊切19. 编号:19示部祉zhi3福也。
从示止聲。
敕里切20. 编号:20示部福fu2祐也。
从示畐聲。
方六切21. 编号:21示部祐you4助也。
从示右聲。
于救切22. 编号:22示部祺qi2吉也。
从示其聲。
渠之切23. 编号:23示部祗zhi1/qi1/chi2敬也。
从示氐聲。
旨移切24. 编号:24示部禔shi2/zhi1安福也。
从示是聲。
《易》曰:“禔旣平。
”市支切25. 编号:25示部神shen2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说文解字540部首口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口诀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 㢟(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 045㗊(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 (jué) 049只(zhǐ)050㕯(nè) 051句(gōu) 052丩(jiū) 053古(gǔ) 054十(shí) 055 (sà) 056言(yán)057誩(jìng) 058音(yīn) 059䇂(qiān) 060丵(zhuó) 061菐(pú) 062廾(gǒng) 063 (pān) 064共(gòng) 065異(yì) 066舁(yú) 067 (jú) 068䢅(chén) 069爨(cuàn) 070革(gé) 071鬲(lì) 072䰜(lì) 073爪(zhǎo) 074丮(jǐ) 075鬥(dòu) 076又(yòu) 077 (zuǒ)078史(shǐ) 079支(zhī) 080 (niè) 081聿(yù) 082畫(huà) 083隶(dài) 084臤(qiān) 085臣(chén) 086殳(shū) 087殺(shā) 088 (shū) 089寸(cùn) 090皮(pí) 091㼱(ruǎn) 092攴(pū) 093教(jiāo) 094卜(bǔ) 095用(yòng) 096爻(yáo) 097㸚(lǐ) 098 (xuè)099目(mù) 100䀠(jù) 101眉(méi) 102盾(dùn) 103自(zì) 104白(zì) 105鼻(bí)106皕(b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 112 (guǎi)113 (mò) 114羊(yáng) 115羴(shān) 116瞿(jù) 117雔(chóu) 118雥(zá) 119鳥(niǎo) 120烏(wū) 121 (pān) 122冓(gòu) 123幺(yāo) 124 (yōu) 125叀(zhuān) 126玄(xuán) 127予(yǔ) 128放(fàng) 129 (piǎo) 130 (cán) 131 歹(è) 132死(sǐ) 133冎(guǎ)134骨(gǔ) 135肉(ròu) 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 139㓞(qià) 140丯(jiè)141耒(lěi) 142角(jiǎo) 143竹(zhú) 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ōng) 148㠭(zhǎn) 149巫(wū) 150甘(gān) 151旨(zhǐ) 152曰(yuē) 153乃(nǎi) 154丂(kǎo) 155可(kě) 156兮(xī) 157号(hào) 158亏(yú) 159喜(xǐ) 160壴(zhù) 161鼓(gǔ)162豈(qǐ) 163豆(dòu) 164豊(lǐ) 165豐(fēng) 166䖒(xī) 167虍(hū) 168虎(hǔ)169虤(yán) 170皿(mǐn) 171 (qū) 172去(qù) 173血(xuè) 174丶(zhǔ) 175丹(dān)176青(qīng) 177井(jǐng) 178皀(bī) 179鬯(chàng) 180食(shí) 181亼(jí) 182會(huì) 183倉(cāng) 184入(rù) 185缶(fǒu) 186矢(shǐ) 187高(gāo) 188冂(jiōng) 189 (guō) 190京(jīng) 191亯(xiǎng) 192 (hòu) 193畗(fú) 194㐭(lǐn) 195嗇(sè) 196來(lái) 197麥(mài) 198夊(suī) 199舛(chuǎn) 200舜(shùn) 201韋(wéi) 202弟(dì) 203夂(zhǐ) 204久(jiǔ) 205桀(jié) 206木(mù) 207東(dōng) 208林(lín) 209才(cái) 210叒(ruò) 211之(zhī) 212帀(zā) 213出(chū) 214 (pò) 215生(shēng) 216乇(zhé) 217 (chuí) 218 (xū) 219華(huá) 220 (jī) 221稽(jī) 222巢(cháo) 223桼(qī) 224束(shù)225㯻(hùn) 226囗(wéi) 227員(yuán) 228貝(bèi) 229邑(yì) 230 (xiàng) 231日(rì) 232旦(dàn) 233倝(gàn) 234㫃(yǎn) 235冥(míng) 236晶(jīng) 237月(yuè) 238有(yǒu)239朙(míng) 240囧(jiǒng) 241夕(xī) 242多(duō) 243毌(guàn) 244 (hàn) 245 (hàn) 246 (tiáo) 247齊(qí) 248朿(cì) 249片(piàn) 250鼎(dǐng) 251克(kè) 252彔(lù)253禾(hé) 254秝(lì) 255黍(shǔ) 256香(xiāng) 257米(mǐ) 258毇(huǐ) 259臼(jiù)260凶(xiōng) 261 (pìn) 262 (pài) 263麻(má) 264尗(shū) 265耑(duān) 266韭(jiǔ) 267瓜(guā) 268瓠(hù) 269宀(mián) 270宫(gōng) 271呂(lǚ) 272穴(xuè) 273㝱(mèng) 274疒(nè) 275冖(mì) 276 (mǎo) 277冃(mào) 278㒳(liǎng) 279网(wǎng) 280襾(yà) 281巾(jīn) 282巿(fú) 283帛(bó) 284白(bái) 285㡀(bì) 286黹(zhǐ) 287人(rén)288 (huà) 289匕(bǐ) 290从(cóng) 291比(bǐ) 292北(běi) 293丘(qiū) 294㐺(yín)295 (tǐng) 296重(zhòng) 297臥(wò) 298身(shēn) 299㐆(yī) 300衣(yī) 301裘(qiú)302老(lǎo) 303毛(máo) 304毳(cuì) 305尸(shī) 306尺(chǐ) 307尾(wěi) 308履(lǚ)309舟(zhōu) 310方(fāng) 311儿(rén) 312兄(xiōng) 313兂(zān) 314皃(mào) 315 (gǔ) 316先(xiān) 317秃(tū) 318見(jiàn) 319覞(yào) 320欠(qiàn) 321㱃(yǐn) 322㳄(xián) 323旡(jì) 324頁(xié) 325 (shǒu) 326面(miàn) 327丏(miǎn) 328首(shǒu) 329 (jiāo) 330須(xū) 331彡(shān) 332彣(wén) 333文(wén) 334髟(biāo) 335后(hòu) 336司(sī) 337巵(zhī) 338卩(jié) 339印(yìn) 340色(sè) 341 (qīng) 342辟(bì) 343勹(bāo)344包(bāo) 345茍(jí) 346鬼(guǐ) 347甶(fú) 348厶(sī) 349嵬(wéi) 350山(shān)351屾(shēn) 352屵(è) 353广(yǎn) 354厂(hǎn) 355丸(wán) 356危(wēi) 357石(shí) 358長(cháng) 359勿(wù) 360冄(rǎn) 361而(ér) 362豕(shǐ) 363㣇(yì) 364彑(jì)365 (tún) 366豸(zhì) 367 (sì) 368易(yì) 369象(xiàng) 370馬(mǎ) 371 (zhì)372鹿(lù) 373麤(cū) 374㲋(chuò) 375兔(tù) 376萈(huán) 377犬(quǎn) 378㹜(yín)379鼠(shǔ) 380能(néng) 381熊(xióng) 382火(huǒ) 383炎(yán) 384黑(hēi) 385囱(chu āng)386焱(yàn) 387炙(zhì) 388赤(chì) 389大(dà) 390亦(yì) 391夨(zè) 392夭(yāo)393交(jiāo) 394 (wāng) 395壺(hú) 396壹(yī) 397㚔(niè) 398奢(shē) 399亢(gāng) 400夲(tāo) 401夰(gǎo) 402大(dà) 403夫(fū) 404立(lì) 405竝(bìng) 406囟(xìn)407思(sī) 408心(xīn) 409惢(suǒ)410水(shuǐ) 411沝(zhuǐ) 412瀕(bīn) 413 (quǎn)414巜(kuài) 415川(chuān) 416泉(quán) 417灥(xún) 418永(yǒng) 419 (pài) 420谷(g ǔ)421仌(bīng) 422雨(yǔ) 423雲(yún) 424魚(yú) 425 (yú) 426燕(yàn) 427龍(lóng) 428飛(fēi) 429非(fēi) 430卂(xùn)431 (yà) 432不(bù) 433至(zhì) 434西(xī)435鹵(lǔ) 436鹽(yán) 437戶(hù) 438門(mén) 439耳(ěr) 440 (yí) 441手(shǒu)442 (guāi) 443女(nǚ) 444毋(wú) 445民(mín) 446丿(piě) 447 (yì) 448乁(yí)449氏(shì) 450氐(dǐ) 451戈(gē) 452戉(yuè) 453我(wǒ) 454亅(jué) 455珡(qín)456 (yǐn) 457亡(wáng) 458匸(xì) 459匚(fāng) 460曲(qǔ) 461甾(zī) 462瓦(wǎ)463弓(gōng) 464弜(jiàng) 465弦(xián) 466系(xì)467糸(mì) 468素(sù) 469絲(sī)470率(shuài) 471虫(huǐ) 472䖵(kūn) 473蟲(chóng) 474風(fēng) 475它(tuō) 476龜(gu ī)477黽(mǐn) 478卵(luǎn) 479二(èr) 480土(tǔ) 481垚(yáo) 482堇(qín) 483里(lǐ)484田(tián) 485畕(jiāng) 486黄(huáng) 487男(nán) 488力(lì) 489劦(xié) 490金(jīn) 491幵(jiān) 492勺(sháo) 493几(jī) 494且(qiě) 495斤(jīn) 496斗(dǒu) 497矛(máo) 498車(chē) 499 (duī) 500 (fù) 501 (suì) 502厽(lěi) 503四(sì) 504宁(zhù)505叕(zhuó) 506亞(yà) 507五(wǔ) 508六(liù) 509七(qī) 510九(jiǔ) 511禸(róu)512嘼(xù) 513甲(jiǎ) 514乙(yǐ) 515丙(bǐng) 516丁(dīng) 517戊(wù) 518己(jǐ)519巴(bā) 520庚(gēng) 521辛(xīn) 522辡(biǎn) 523壬(rén) 524癸(guǐ) 525子(zǐ)526了(liǎo) 527孨(zhuǎn) 528 (tū) 529丑(chǒu) 530寅(yín) 531卯(mǎo) 532辰(chén)533巳(sì) 534午(wǔ) 535未(wèi) 536申(shēn) 537酉(yǒu) 538酋(qiú) 539戌(xū) 540亥(hài)。
《说文》540部首记忆法
《说文》540部首记忆法《说文》540部首记忆法原文地址博主:hornypig 许子无双《说文》540部首记忆法(1/14)《说文》有两大基本内容,即540个部首分部和及六书理论,这也是学习《说文》的难点,而前者又是进阶后者的必备知识,这样看来,能否尽快掌握540个部首就成了学习《说文》的关键。
这些天,有空就做这些事,把540部的部首串成“有意义的”短文,方便记忆,据说人脑最容易接受和储存有意义的知识。
由于是业余学习,所以乐在其中,不觉其苦。
兹录其文如下:第一篇《王欲逝》计14部一上丄是示山三,王欲玉绝玨气逝士,滚丨彻屮入蓐草艸莽茻。
译文:一爬上这座山啊,大王就快要断气死了,在地上滚遍,最后滚进了路边的草莽之中。
放大字体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一上丄是示山三,王欲玉绝玨气逝士,滚丨彻屮入蓐草艸莽茻。
体例:一,读起来要“有意义的”;二,尽量用原部首字,若无,选用同音字,若无,选近音字;三,尽量不改变《说文》部首编排顺序,若有变动,加以说明。
(此处艸蓐二部次序交换)第二篇《犛牛告》计30部小笆八变釆半,犛牛(牛犛)告,口侃凵,旋吅哭走,止波癶步,此正是错辵次彳。
引廴搀辵行,齿齒牙足舒疋,品乐龠册冊。
译文:草场的小篱笆破败后变成一半了,耗牛们奔走相告,口中侃侃而谈,一会儿哭着跑开了,一会儿又止住了波(方言跑)动的步子,这正是因为弄错了行动的秩序。
你得在前面牵引着,在旁边搀扶着,它们才能有序地前行,咬牙切齿地舒展开愉快的脚步,像在品赏一首小小的乐章。
放大来看:小笆八变釆半,犛牛(牛犛)告,口侃凵,旋吅哭走,止波癶步,此正是错辵次彳。
引廴搀辵行,齿齒牙足舒疋,品乐龠册冊。
附录:《说文》540个部首一丄示三、王玉玨气士、丨屮艸艸蓐茻小八釆半、牛犛告、口凵、吅哭走、止癶步、此正是辵彳、廴辵行、齒牙足疋、品龠冊以下的?代表的是空格: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3770;舌干只?句丩古十卅言誩音?丵菐共異舁?爨革鬲?爪丮鬥又史支聿畫隶臤臣殳殺寸皮?攴教卜用爻?目?眉盾自白鼻皕習羽隹奞萑羊羴瞿雔雥鳥烏冓幺叀玄予放歺死冎骨肉筋刀刃?丯耒角竹箕丌左工?巫甘曰乃丂可兮号亏旨喜壴鼓豈豆豊豐?虍虎虤皿去血丶丹青井皀鬯食亼會倉入缶矢高冂京亯?畗?嗇來麥夊舛舜韋弟夂久桀木東林才叒之帀出生乇華稽巢桼束?囗員貝邑日旦倝?冥晶月有朙囧夕多毌齊朿片鼎克彔禾秝黍香米毇臼凶朩麻尗耑韭瓜瓠宀宮呂穴?疒冖冃?网襾巾巿帛白?黹人匕从比北丘?重臥身?衣裘老毛毳尸尺尾履舟方儿兄兂皃先禿見覞欠??旡頁面丏首須彡彣文髟后司卮卩印色卯辟勹包茍鬼甶厶嵬山屾屵广厂丸危石長勿冄而豕?彑豚豸易象馬鹿麤?兔萈犬?鼠能熊火炎黑囪焱炙赤大亦夨夭交尣壺壹幸奢亢夲夰大夫立竝囟思心惢水沝瀕巜川泉灥永谷仌雨雲魚燕龍飛非卂不至西鹵鹽戶門耳手女毋民丿乁氏氐戈戉我亅珡乚亡匸匚曲甾瓦弓弜弦系糸素絲率虫?蟲風它龜黽卵二土垚堇里田畕黃男力劦金幵勺几且斤斗矛車厽四宁叕亞五六七九禸嘼甲乙丙丁戊己巴庚辛辡壬癸子了孨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酋戌亥《说文》540部首记忆法(3/14)第三篇《古什刹》计53部急(四口)舌干绝谷,只那呐勾句,纠丩古什十刹卅。
说文解字540部背诵口诀
说文解字540部背诵口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共收录了540个部首。
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部首可以了解汉字的字形演变和字
义发展。
为了便于记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说文解字》540部背诵口诀。
一、刀戈枪剑口人贝
吴彦祖缺口并列飞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记住刀、戈、枪、剑、口、人、贝的部首,并通过吴彦祖缺口并列飞这样的形象动作的组合,让记忆更加生
动有趣。
二、一而二三木
氵氺凡头鱼眼矛
这段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二、三、木、氵(三点水)、氺(水滴)、凡、头、鱼、眼、矛这些部首。
其中的凡头就好像是个头部,鱼的眼睛和矛都是出现在物体的头部位置。
三、勹匕丿乛屮子黑
冊耳毛网齊政龙亅
这个口诀包含了勹、匕、丿(撇)、乛(勾)、屮、子、黑、冊、耳、毛、网、齊、政、龙、亅等部首。
通过联想形象,这些部首与一
些常见的物体、动物和形象相联系,使记忆更加深刻。
四、二丨卂丶与宀尸龍
广犬十寸丶艸之羽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记住二、丨(竖)、卂(努力)、丶(点)、与、宀(宝盖)、尸、龍(龙)、广、犬、十、寸、艸(草)、之、羽等部首。
这里的宀、尸、龍、广、犬、艸、之、羽都
与一些常见的物体、动物和形象有关联。
通过以上的部首背诵口诀,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记住《说文解字》中的540个部首。
掌握了这些部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
代文献、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记忆,不仅有趣而且
有指导意义,让我们在学习中可以事半功倍。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摘要:《说文解字叙》中“其建首也,立一为耑。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同牵条属,共理相贯。
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这段话是理解《说文》540部首排列系联方式的重要钤键。
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排列的表层规则,而在540部首的排列次序的深层结构中意联起主导作用;同时,部首的排列次序还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而《说文》中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每部之字;排列一、《说文》部首排列体例(一)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后世学者多认为5说文6部首主要是“据形系联”,但很多部首排列又无规律可循。
现代者周祖谟先生认为“主要是据形系联,也有按意义系联的”,但同时认为,《说文》的有些部次排列并非完善[2]。
许慎《说文》540部首的“据形系联”中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一个部首系联一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这后一个部首又系联一个和它自己箱体相似的部首,这样一直往下系联。
比如说:《说文》第一篇“士”部系联的脉络是第二种方式是,一个部首以它为中心,同时系联几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例如:以“口”部为中心,同时系联了12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
540部首就是以这两种方式为基础,综合交叉在一起的。
许慎《说文解字》“据形系联”对于“形”的表针有一下几种情况:1、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笔形中的一部分。
例如:2、后一个部首包含了前一个部首的全部或部分笔形。
例如:3、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的倒体或反形。
例如:4、后一个部首的顾问和前一个部首的笔形相似。
故系于后。
5、后一个部首和前一个部首部分笔形相似。
例如:第四篇之后。
(二)同条相属,共理相贯:部首排列次序深层结构的意联主导同条相属,共理相贯,指同一枝条的牵连在一块,共一义理的联接在一起。
段注云:“同条共理,谓五百四十部相联缀也。
”540部首在排列次序中所反映出来的表层现象是“据形系联”,而深层机理中“同条共理”则起着主导作用。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电子教案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说文解字》540部首〔第一〕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第二〕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㢟(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第三〕045㗊(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第四〕098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111雈(huán) 112歹(è) 132死(sǐ) 133冎(guǎ) 134骨(gǔ) 135肉(ròu) 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 139㓞(qi à) 140丯(jiè) 141耒(lěi) 142角(jiǎo)〔第五〕143竹(zhú) 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ōng) 148㠭(zhǎn) 149巫(wū) 150甘(gān) 151旨(zhǐ) 152曰(yu ē) 153乃(nǎi) 154丂(kǎo) 155可(kě) 156兮(xī) 157号(hào) 158亏(yú) 159喜(xǐ) 160壴(zhù) 161鼓(gǔ) 162豈(qǐ) 163豆(dòu) 164豊(lǐ) 165豐(fēng) 166䖒(xī)167虍(hū) 168虎(hǔ) 169虤(yán) 170皿(mǐn) 171〔第六〕206木(mù) 207東(dōng) 208林(lín) 209才(cái) 210叒(ru ò) 211之(zhī) 212帀(zā) 213出(chū) 214〔第七〕231日(rì) 232旦(dàn) 233倝(gàn) 234㫃(yǎn) 235冥(míng) 236晶(jīng) 237月(yuè) 238有(yǒu) 239朙(míng)240囧(jiǒng) 241夕(xī) 242多(duō) 243毌(guàn) 244〔第八〕287人(rén) 288〔第九〕324頁(xié) 325〔第十〕370馬(mǎ) 371〔第十一〕410水(shuǐ) 411沝(zhuǐ) 412瀕(bīn) 413〔第十二〕431〔第十三〕467糸(mì) 468素(sù) 469絲(sī) 470率(shuài) 471虫(huǐ) 472䖵(kūn) 473蟲(chóng) 474風(fēng) 475它(tuō) 476龜(guī) 477黽(mǐn) 478卵(luǎn) 479二(èr) 480土(tǔ)481垚(yáo) 482堇(qín) 483里(lǐ) 484田(tián) 485畕(jiāng) 486黄(huáng) 487男(nán) 488力(lì) 489劦(xié)〔第十四〕490金(jīn) 491幵(jiān) 492勺(sháo) 493几(jī) 494且(qiě) 495斤(jīn) 496斗(dǒu) 497矛(máo) 498車(chē)499。
《说文解字》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第一〕001一(yī) 002丄(shàng)003示(shì)004三(sān) 005王(wáng) 006玉(yù)007珏(jué)008气(qì)009士(shì)010丨(gǔn) 011屮(chè)012艹(cǎo) 013蓐(rù)014茻(mǎng)〔第二〕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018半(bàn)019牛(niú) 020犁(lí)021告(gào)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032是(shì)033辵(chuò)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chān) 037行(xíng)038齿(chǐ) 039牙(yá) 040足(zú)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044册(cè)〔第三〕045?(jí)046舌(shé)047干(gān) 048〔第四〕098ì)107习(xí)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112歹(è)132死(sǐ) 133冎(guǎ) 134骨(gǔ) 135肉(ròu)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139?(qià)140丯(jiè)141耒(lěi) 142角(jiǎo)〔第五〕143竹(zhú)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ōng) 148?(zhǎn) 149巫(wū) 150甘(gān) 151旨(zhǐ) 152曰(yuē)153乃(nǎi) 154丂(kǎo) 155可(kě) 156兮(xī) 157号(hào) 158亏(yú)159喜(xǐ) 160壴(zhù)161鼓(gǔ) 162岂(qǐ) 163豆(dòu)164豊(lǐ) 165丰(fēng) 166?(xī) 167虍(hū) 168虎(hǔ) 169虤(yán)170皿(mǐn) 171〔第六〕206木(mù)207东(dōng) 208林(lín)209才(cái)210叒(ruò) 211之(zhī) 212帀(zā) 213出(chū) 214〔第七〕231日(rì)232旦(dàn)233倝(gàn)234?(yǎn) 235冥(míng) 236晶(jīng) 237月(yuè)238有(yǒu) 239朙(míng)240囧(jiǒng) 241夕(xī) 242多(duō) 243毋(guàn)244〔第八〕287人(rén)288〔第九〕324页(xié)325〔第十〕370马(mǎ) 371〔第十一〕410水(shuǐ) 411沝(zhuǐ) 412濒(bīn) 413〔第十二〕431〔第十三〕467糸(mì)468素(sù)469丝(sī) 470率(shuài)471虫(huǐ)472?(kūn) 473虫(chóng)474风(fēng) 475它(tuō) 476龟(guī) 477黾(mǐn) 478卵(luǎn) 479二(èr)480土(tǔ) 481垚(yáo) 482堇(qín)483里(lǐ) 484田(tián)485畕(jiāng) 486黄(huáng)487男(nán)488力(lì)489劦(xié)〔第十四〕490金(jīn) 491幵(jiān) 492勺(sháo)493几(jī) 494且(qiě) 495斤(jīn) 496斗(dǒu) 497矛(máo)498车(chē) 499。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1、yī(一)(指事。
“一”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最小的正整数。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 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
——《老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元” (会意。
从一,从兀。
甲骨文字形。
象人形。
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
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
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
九家易曰。
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 shàng()《说文解字解字注• 》:“ 此古文上。
”《说文解字注》高也。
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
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
各本誤以丄爲古文。
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
而用上爲部首。
使下文从字皆無所統。
示次於 恉亦晦矣。
今正丄爲,爲丄。
觀者勿疑怪可也。
凡說文一書。
以小篆爲質。
必先舉小篆。
後言古文作某。
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
變例也。
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
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指事也。
凡指事之文絕少。
故顯白言之。
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
象形者實有其物。
日月是也。
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
丄丅是也。
天地爲形。
天在上,地在下。
地在上,天在下。
則皆爲事。
“上”:从该部的字: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
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 shàng) 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1、yī(一)(指事。
“一”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最小的正整数。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
——《老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元” (会意。
从一,从兀。
甲骨文字形。
象人形。
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
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
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
九家易曰。
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shàng()《说文解字解字注•部》:“,此古文上。
”《说文解字注》高也。
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
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
各本誤以丄爲古文。
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
而用上爲部首。
使下文从之字皆無所統。
示次於之恉亦晦矣。
今正丄爲,爲丄。
觀者勿疑怪可也。
凡說文一書。
以小篆爲質。
必先舉小篆。
後言古文作某。
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
變例也。
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
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指事也。
凡指事之文絕少。
故顯白言之。
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
象形者實有其物。
日月是也。
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
丄丅是也。
天地爲形。
天在上,地在下。
地在上,天在下。
則皆爲事。
“上”:从该部的字: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
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shàng)(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一,yī,“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丄,shàng,“高也。
”示,shì,“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三,sān,“天地人之道也。
”王,wáng,“天下所歸往也。
”玉,yù,“石之美。
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象三玉之連。
丨,其貫也。
”玨,jué,“二玉相合爲一玨。
”气,qì,“雲气也。
”士,shì,“事也。
”丨,gǔn,“上下通也。
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退。
”屮,chè,“艸木初生也。
象丨出形,有枝莖也。
”艸,cǎo,“百芔也。
”蓐,rù,“陳艸復生也。
一曰:蔟也。
”茻,mǎng,“衆艸也。
”小,xiǎo,“物之微也。
”八,bā,“别也。
象分別相背之形。
”釆,biàn,“辨别也。
象獸指爪分别也。
”半,bàn,“物中分也。
”牛,niú,“大牲也。
”犛,lí,“西南夷長髦牛也。
”告,ɡào,“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口,kǒu,“人所以言食也。
”凵,kǎn,“張口也。
”吅,xuān,“驚呼也。
”哭,kū,“哀聲也。
”走,zǒu,“趨也。
从夭止。
夭止者,屈也。
”止,zhǐ,“下基也。
”癶,bō,“足剌癶也。
”步,bù,“行也。
从止相背。
”此,cǐ,“止也。
”正,zhènɡ,“是也。
”是,shì,“直也。
”辵,chuò,“乍行乍止也。
”彳,chì,“小步也。
”廴,yǐn,“長行也。
”㢟,chān,“安歩㢟㢟也。
”行,xínɡ,hánɡ,“人之步趨也。
”齒,chǐ,“口齗骨也。
象口齒之形,止聲。
”牙,yá,“牡齒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540部首〔第一〕
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 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第二〕
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 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㢟(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
〔第三〕
045㗊(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
〔第四〕
098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 112歹(è) 132死(sǐ) 133冎(guǎ) 134骨(gǔ) 135肉(ròu) 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 139㓞(qià) 140丯(jiè) 141耒(lěi) 142角(jiǎo)
〔第五〕
143竹(zhú) 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ōng)
148㠭(zhǎn) 149巫(wū) 150甘(gān) 151旨(zhǐ) 152曰(yuē) 153乃(nǎi) 154丂(kǎo) 155可(kě) 156兮(xī) 157号(hào) 158亏(yú) 159喜(xǐ) 160壴(zhù) 161鼓(gǔ) 162豈(qǐ) 163豆(dòu) 164豊(lǐ) 165豐(fēng) 166䖒(xī) 167虍(hū) 168虎(hǔ) 169虤(yán) 170皿(mǐn) 171
〔第六〕
206木(mù) 207東(dōng) 208林(lín) 209才(cái) 210叒(ru ò) 211之(zhī) 212帀(zā) 213出(chū) 214
〔第七〕
231日(rì) 232旦(dàn) 233倝(gàn) 234㫃(yǎn) 235冥(míng) 236晶(jīng) 237月(yuè) 238有(yǒu) 239朙(míng) 240囧(jiǒng) 241夕(xī) 242多(duō) 243毌(guàn) 244
〔第八〕
287人(rén) 288
〔第九〕
324頁(xié) 325
〔第十〕
370馬(mǎ) 371
〔第十一〕
410水(shuǐ) 411沝(zhuǐ) 412瀕(bīn) 413
〔第十二〕
431
〔第十三〕
467糸(mì) 468素(sù) 469絲(sī) 470率(shuài) 471虫(huǐ) 472䖵(kūn) 473蟲(chóng) 474風(fēng) 475它(tuō) 476龜(guī) 477黽(mǐn) 478卵(luǎn) 479二(èr) 480土(tǔ) 481垚(yáo) 482堇(qín) 483里(lǐ) 484田(tián) 485畕(jiāng) 486黄(huáng) 487男(nán) 488力(lì) 489劦(xié)
〔第十四〕
490金(jīn) 491幵(jiān) 492勺(sháo) 493几(jī) 494且(qi ě) 495斤(jīn) 496斗(dǒu) 497矛(máo) 498車(chē)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