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长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专业成长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措施探讨
握 青年 教 师这一群 体 的需 求 特 征 , 采 取 相 关 的 激 励 措施 , 并据 此建立 和完 善相 应 的激励 机制 , 更 好地促
进 青年 教 师能力 的 发展 , 是 实 现 高 校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保 证 。 高 校 实 现 组 织 目标 和 青 年 教 师 个 人 发 展 目标 合 理 设 计 , 达成 共 同 发展 是 所 有 高校 都 需 要研 究 的一 项 重 要 课 题 。
E RG 理 论 简 述
E RG 理 论 是 由 耶 鲁 大 学 的 奥 尔 德 弗 提 出 。 奥 尔德弗 认 为 , 人 们 共 存 在 3种 核 心 的 需 要 , 即 生存
( Ex i s t e n c e ) 的需 要 、 相互 关 系 ( Re l a t e d n e s s ) 的 需 要
第 1 1卷
第 1 8期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8 L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一
理 论 认 为 多 种 需 要 可 以 同 时 作 为 激 励 因 素 而 起 作 用 , 并 且 当满足 较高层 次需要 的企 图受挫 时 , 会导致
人们 向较低 层次 需 要 的 回归 。因此 , 作 为 管 理 者 应
根 据 人 的需 要 结 构 的 变 化 做 出 相 应 的 改 变 , 并 根 据
的能力则 可 发 挥 到 8 O %~9 O % 。可见 激 励 对个 人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
158804 高等教育论文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需要是人外部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纳入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层次中,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的需要,通常是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再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需要层次的划分,分析和归纳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需要特点,主要表现为物质需求、尊重需求和发展需求等方面。
(一)物质需求物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校青年教师拥有一份被社会普遍认可的高尚职业,但他们也面临很多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如婚姻、住房、医疗保险、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这些对于工龄短、职称低、收入少、福利差的青年教师来说,构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青年教师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合理需求亟待解决。
(二)尊重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希望自己的知识、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得学生、同事、领导和社会的认可与尊敬,由此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地位。
他们具有敏感的自我意识,乐为人师的优良禀性,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种自尊心尤其体现在晋升职称、荣誉表彰等方面。
(三)发展需求发展需求是指对主体素质或者条件不适应状态的趋平衡要求。
身处高校的青年教师自我期望价值高,成才欲望强,具有很强的发展需求,其发展需求的满足依赖于继续学习。
一方面,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学科专业不断调整变化,知识体系更新拓展;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但高校人才济济,青年教师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方式
残 谈 高 校 青年 教 师 的 需 乘特 征与 激 励 方 式
段
静
,
张艳 丽
, ,
摘
要
本 文 以 青年 教 师为主 体 分 析 他 们 的 需求特 征 以 此 为基 点 研 究如 何有 效 地 激 励青年教 师投 入 工 作 最 大
, 。
限 度 地发挥他 们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3
.
。
、
,
一
。
动 态 把握 青年教 师 的需 求特 征 并 据 此 建 立 和 完善 的激励 机 制 更好 地 促 进 青年 教师健 康 发 展 是 任 何
, ,
一
整 套相 应 所 高校 人
一
,
,
青年 教 师 具 有很 强 的 社 交 需 求 青年教 师 尤其 是那些 刚毕业 的青 年教师 无 论 是 在教 师 岗 位 还 是 在 行 政 岗位 都希望 能尽 快 融 入 学 校 这 个大家 庭 打开 工 作 局 面 他们关 注 他人 对 自己 的评 价 特别是在 各高校 普遍 推 行
,
。
本文所
35
周 岁 以下
青 年 教 师 具 有很 强 的 归 属 和 爱 的 需 求 归 属 与爱 的需 要 是 人 对 外 部 和 谐 环 境 的 依 赖 要 求 是 需 要 高 校教 师 生活 在 校 园 之 中 和 主体 对 外部 客 体 的 心 理 需 要 之 谐 的 生 活 是 个 体 对 于 群 体环 境 的本质 心 理 需 要 很多 青年 教 师
4
.
。
,
一
。
,
。
的青 年 教 工 包括 专任 教 师 行政 人 员 和 教辅 人 员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逐年壮大,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但是,如何留住这些年轻的教师人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以及对应的激励机制。
一、需求因素1.物质需求高校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包括收入、福利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收入水平应该与其所处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匹配,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包括带薪假期、退休金、保险等。
住房是青年教师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高校应该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住房,将租房和购房难的问题解决掉。
医疗保障也很重要,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和健康体检等服务。
2.职业发展需求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得到相应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包括选聘、评聘、晋升、岗位调整、学术交流等方面。
高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聘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晋升通道,给予他们更多的岗位调整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3.社交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交方面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关爱,包括工作团队的合作与帮助、同龄教师的友情支持以及对学术成果的认可和肯定。
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学术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他们形成团队协作的共识和意识。
4.精神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个人成就、学术声誉和社会贡献,这种精神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
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平台,加强学术引领和科研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
二、激励机制1.实行差异化激励不同的教师需求和贡献不同,高校应该根据个人的表现和成就实行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如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特别津贴、晋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2.营造良好团队氛围高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学术环境。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师创新团队等 。
3 . 3 以满 足 自励 性 需 求 为 目标 , 建 立 和 完 善 情 感 激励 机 制
别项 目的难度非常大 ,这样 的制度设计实 际上是将青年教 师排 除在激励机制 之外。 所以, 激励 的时间、 力度 、 内容 等基 本要 素过 于粗放 , 没 有为青年教 师设置特定 的 时间和空 间, 导致青年 教师 在一段 时间内的努力或成果没有 得到 肯定 ,影 响了青年教 师的 工作 热情 和积极性。
作 用。要重视青年教 师的情感需 求。 满足他们的存 在感 、 认同感 和 自豪感 。 重视他们的个体发展需求 , 增加培训 、 进修 、 学历提升 等 机会 。 3 . 4 以满足 物 质性需 求 为 目标 , 建立和 完 善合理 的薪 酬激 励
机 制
人的幸福感来 自于 自我 价值 的实现 。 对于青年教 师来 讲 , 精
体现 出来 。因此 , 在总体上 还是 忽略 了青 年教 师的实际 需求 , 公 平、 公正性受到质疑 。
3 高 校 青 年教 师 激 励 机 制 效 能 发挥 的 对 策 与 措 施 3 . 1 以满 足 个 性 需 求 为 目标 , 协调 理 崾现有 激 励 机 制
高校青年 教师群体是高等教育 发展继 往开来 的中坚力 量, 重 要意义不言而喻。所以, 高校要 将青年教 师群体 单列 出来 , 以 满足群体的 个性需 求为 目标 , 重新梳理 现有激励政策 、 制度等 , 进 一步 建立和 完善符 合青年教师群体 个性 需求 的激励机 制体
作性差。第 二, 激 励的选取点不够精确。第三 , 没有形成系统 , 配 套 措施跟不上。第四 , 彼此衔接协 调性差 , 不能做到激励功能 的
可 持续发挥。
基于专业化成长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策略研究
基于专业化成长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策略研究[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和最佳创造阶段。
文章通过分析青年教师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需求重点,提出了各阶段所采取的主要的激励措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励策略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专业成长水平决定未来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深入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的需求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才能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教师的潜能。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段划分根据教师发展的规律性,高校教师成长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40岁以下的青年期,40~50岁的中年期,50岁以上的老年期。
青年教师处于教师职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即青年期,该阶段又可以细分为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和最佳创造阶段。
1.角色适应阶段。
该阶段是指教师参加工作的第1~3年,本阶段有走出大学校园初为人师的兴奋,同时又要面临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他们想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全部用到教学中,希望得到学生、同行和领导的认可。
但实际上很多高校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理论知识较丰富,但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技能都较弱,在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方面困难较大,结果容易导致新教师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2.主动发展阶段。
该阶段是指教师参加工作的第4~7年,本阶段的教师已经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有效的基本技能,对于教学活动也能适应。
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有着强烈的需求,并且在努力寻找并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
在科研方面,由于有职称评审的要求,他们也希望在学术领域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3.最佳创造阶段。
该阶段是指教师参加工作的8~15年,本阶段的教师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风格,大部分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使他们有了一定的声誉,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荣誉。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研究
二、 高校青年教 9 的主要特征 币
行 为科学认 为 , 的各种行 为都是 由一定 的动 人 机引起 的, 动机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 , 而需要 是与人 的心理和价值取 向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 , 高校要对青年教 师实施有效 的激励 , 就必须认 真分 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 、 价值观特征和需要特征。 ( ) 一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 高校 青年 教 师 的职业 特 点 、 生 经历 、 人 社会 地 位 及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形成 了他们一些独特的心理特 征, 这些心理特征是实行激励 过程 中要考虑 的重要 因素 , 管理者只有 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 , 才能较 好地把握他们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的心理变化 的规律 , 以便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
一
、
问题 的提 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 的不断扩大 , 教师资源严重 不足 的问题 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 , 近年来 , 各 高校都招收或引进 了大批 的青年教师( 年龄界定为 4 岁以下 的教师)使 得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 队伍 0 , 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目前全国高校 青年教师 占教师 总数 的 6 %左右 , 的学校甚至超过 7 %。青年教 0 有 0 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 的主导力量和后继力量 ,
研经常跨学科 、 跨领域 , 对学术观点和现实问题能很 快做出判断和反应 。他们思维敏捷 , 思想意识超前 ,
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强, 喜欢面对挑战性的工作 , 有 积极参与变革 的愿望。 2 行为的 自主性 。高校青年教师 自我意识强 .
价值 目标仍然存在 , 但它们将不再 占绝对优势, 青年 教师对“ 后物质主义” 自我实现 、 ( 政治参与等 ) 有了
他们的社会参与方式也逐步走向 自主和多元 。追求
基于成长阶段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对河北农业大学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 成长 阶段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对 河北 农 业 大 学 的调 查 与思考
张 素 罗 , 张 焘 闻 竞 , 甘 文 霄 ,
( 北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河 北 保 定 0 1 0 ) 河 7 0 1
摘 要 :基 于 对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3 5位 青 年 教 师 的 调 查 数 据 , 青 年 教 师 在 不 同 成 长 阶 段 的 需 求 特 征 进 行 了 分 析 。 7 对 结 果 表 明 , 年 教 师 在 八 职 适 应 期 、 势 发 展 期 和 最 佳 创 造 期 表 现 出 蓄 求 , 出从教 学 能 力 培 养 、 研 指 导 、 历 进 修 、 称 晋 升 等 角 度 出发 , 建 全 方 位 、 体 培 养 机 制 , 提 科 学 职 构 立 以促 进 青 年 教 师
wo k n d p a in p ro r i g a a t t e i d,d v l p e t p ro n h e t c e t e p ro . I c o d n e wi o e eo m n e i d a d t e b s r a i e i d n a c r a c t v h
( rc lu a i e st f He e ,S h o fHu n t s a d S ca S in e ,Ba d n 7 0 1 Ch n ) Ag iu t r lUnv r iy o b i c o l ma i e n o i l ce c s o i o ig 0 1 0 , i a
s a c ud n e r h g i i g,a a e c e u a i n a d tte p o t n,e c c d mi d c to n il r mo i o t.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摘要】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进行了探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探讨了工资待遇、学术氛围、职称评定和导师指导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和激励。
在结论部分给出了激励机制的建议,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和激励机制,为高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激励机制、工资待遇、学术氛围、职称评定、导师指导、激励机制建议、研究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青年教师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开展科研等重要任务。
在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发展和文化中。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竞争的加剧,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和激励机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和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进行探析,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真实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旨在从工资待遇、学术氛围、职称评定和导师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青年教师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深入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和激励机制,希望为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试论高校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
主动 眭, 也就 成 了一个倍 受重 视 的课 题 。_ _ 1
一
项重要的旨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激励政策。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
性和 主动性 。 因此 , 如何 完善 激励机 制 , 有效 调动 员工 的积极 性 和 高等 学校 ,教 师在 一所 学校 连续 工作 6 以上 者 ,便 可享 受一 次 年
学术休假 ,用于进行学术方面的活动。例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
高 校教师 作为 知识 型人 才 , 有 大量的知识 资本 , 看做 是 学校 规定 每一个 终 身教 授在 为学校 全职 服务满 6 以后 , 以申请 拥 被 年 可
高等院校的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核心人力资源, 可以说其学术水平和 最长 l个 月 的带 薪学 术休 假 。 假期 间教 师获得 全额 工资 , 学 2 休 同时
试 论高校基 于教 师专业 成长 的激励机 制
文 /解希 静 ’ ,王福 泉
摘 要:作 为知识型人才的 高校教 师,个体成长 因素对其更具有 激励作 用 因此在教育 实践 中采取基 于专业成长的激励策
略是十分必要 的。 教育 实践 中比较有 效可行的专业成长激励策略有专业培训、学术休假 、 观摩研讨和提 高工作 自 主性等 。 这些 激励策略将有助 于满足教师 自我发展 的需要;有助 于提 高教 师的 自我效 能感和 自我价值 感;有助 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 力;有助
基于成长需求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创新
认知需 求就是 自觉学习 的成长提 升需求 。肩 负教书育人 与科 研双重任务 的高校青 年教 师 ,如果 没有 突
出的表现,没有较好的教学业绩和科研成就,要在人才云集、藏龙卧虎的高校站稳讲台、平稳晋升,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 前他们中尽管绝大多数具备博士以上学历 , 但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还缺乏经验,他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8—2 0 作者简介 : 谢志垫 ( 1 9 6 3 一) , 男, 浙江余姚人 ,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第 1 2期
谢志垄 :基于成长需求视角下 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创 新
5 1
作 效 率满意 度 的需求 ,因此他 们具 有幸 福感 和 自豪感 ;对本 职工 作社会 意义 的满 足 ,追 求人 生 目标 ,实 现 教 书育人 ,为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 服 务 的梦想 ,这 是 自我价值 实现 的需要 ,因此他们 具有 较 高的荣誉
质 和方 式等 能与 时代 同步 ,物质 文化 生活 能够 丰富 多彩 ,同时还有 修德 、学 习与 提升 、爱 与归属 、认 同 和尊重 、荣誉 与成 就 、创新与 自我价 值实 现等诸 多需 要 。 1 .薪酬 与保 障— — 物质 的需求
由于长期 以来的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教师工资待遇总体仍属偏低状态 ,而现行的高校薪酬分配制度 中,经济收入与年资、职称及岗位等有着 紧密 固定的对应关系。对于刚踏上教师工作 岗位的青年教师来 说 ,低收入似乎是 “ 先天注定” 的。他们在拥有一份令人羡慕职业 的同时 ,却要 面对收入难 以满足实 际生 活需要 的现 实 问题 。他们 的生 活负 担较重 ,需 要物 质上 的保障 ,吃 、穿 、住 、行 、医疗保 健 ,他 们
成长性需求视野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探讨
制已经成为当前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 内容 , 有 效 的激励 措 施 是人 力 资本 收 益 最 大化 的 可靠 保 证 。 然而, 在不同的领域 , 激励机制的内容也存在着差异。 高职院校 的青年教 师具有 自身特有 的需求 特征 , 构 在 建相应 的激励机制的时候, 必须分析和研究他们的需
一
2 青年教师的成长性需求特征分析
结合职业特性来分析 ,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
长性需 求特 征应 主要 包括 以下 内容 。
师当中, 39 有 0 名教师将 “ 自我实现与个人发展” 列 为追 求 的 首 要 目标 , 次 才 是 “ 入 高 、 利 待 遇 其 收 福
好” 。这在 一定程 度 上说 明 了成 长性 需 求 在青 年 教 师激励 机制 中所 产生 的影 响程 度 。
就 只能 是一 句空 话 。
“ 同愿 景 ” 共 又称共 同远 景 , 指单 位 员工 所 共 是 同持有 的意 象 和景 象 , 单 位 所追 寻 的 目标 。它 建 是 立 在单 位员 工共 同价值 观 之上 , 因而具 有凝 聚力 、 向 一 力 、 召力 。 目前 , 立共 同愿 景是凝 聚 全体员 工 t 感 2 , 建
因而 其发 展 的需求 就表 现得 非 常强烈 。
因此 , 职 院校应 当有 意识地 引导 青年 教师 , 高 利
用学校精神 、 办学理念 、 教师使命 等, 帮助青年教师 群体建立“ 共同愿景” 把青年教师的个体 目标指向 ,
学校 的发展 目标 , 以增强 青 年 教 师 对学 校 文 化 的认
最有竞争力的资本是人力资本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 技术 教育 的迅猛 发 展 , 职 院校 青 年 教 师数 量急 剧 高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探讨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探讨论文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探讨论文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而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矛盾聚集较多且急待解决的难题。
[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较多,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2006年到2015年为限定时间,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精确查找,可以找到1009篇相关文献;以“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相关文献153篇。
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界对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高度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的有效激励机制,使其承担起传道授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任,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分析根据四川省统计结果,[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接近全省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一半,其中,6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部分青年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知识面广,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
同时,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他们的科研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一)青年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以四川某普通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12所示)发现,青年教师群体中31~35岁所占比例最大;普遍学历层次较高,博士学历达43%;以中级和副高职称为主;离异或未婚教师所占比例达25%左右;对薪酬和职称评价体系的满意程度较低;近一半的人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有35%的人感觉人际关系不融洽或一般;平均每天教学工作时间低于4小时的达60%,而科研工作时间达8~10小时的占30%,且科研时间大于10小时的也占较大比重;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40%;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工资待遇低,其次是职称晋升难度大和学术困难。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及 激励机制的构建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及激励机制的构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随之扩大。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
青年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识和观念,而且蕴含着不可估量的生机与潜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潜力,高校必须关注其特征,并遵循教师成才动力的规律,进而构建科学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最终高效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
标签: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激励机制首先,高校青年教师以“80后”为主体,学历都很高,七成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同时该群体教师个性化极强,而且思维活跃,在探索未知和最新知识领域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均明显超过中老年教师,而且体力充沛,表现欲望强烈,发展优势十分显著。
其次,该群体还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同时缺乏实践的磨练,易受到社会物质享受的干扰。
因此不愿受条框规定管束,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庭压力下对现行体制存在一些负面情绪。
最后,高校青年教师多具有较高的人生追求,一旦理想与实际情况发生背离,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动。
因此,挖掘青年教师才能、智慧和潜力,创设健全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其为学校做出贡献,进而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国内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1.对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研究不足目前我国高校虽然都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但是从考核的标准、内容来衡量,其对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是不全面的。
例如,多数高校在考核标准中过于强调科研成果、论文数量以及教学工作,这在无形中给了青年教师无形的压力,而高校教师本身精力有限,很多青年教师不得不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成才质量大打折扣,基于此,对现有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只有遵循成才动力原理,并制订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2.激励措施和制度尚未健全青年教师是一群有思想且活力十足的群体,因此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符合这一群体的特征和规律,然而多数高校领导管理者却并未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是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在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发展环境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并未形成针对性的氛围和机制,因此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很难激发。
浅谈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
浅谈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浅谈高校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激励;专业成长激励论文摘要:作为知识型人才的高校教师,个体成长因素对其更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基于专业成长的激励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实践中比较有效可行的专业成长激励策略有专业培训、学术休假、观摩研讨和提高工作自主性等。
这些激励策略将有助于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有助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教师拓宽人际交往空间,增强人际交流。
“激励”一词最早起源于《史记·范唯蔡泽列传》“欲以激励应侯”,意为激发砒励,促人振奋。
西方管理心理学则将激励解释为“指引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一股情况下,职工的能力可发挥20%一30%,而受到充分激励后,其能力可发挥80%一90%。
其中50%一60%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这说明激励可以有效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激励是现代社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它能使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朝着组织希望的目标前进。
其主旨便是调动人的积橛}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因此,如何完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眭,也就成了一个倍受重视的课题。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型人才,拥有大量的知识资本,被看做是高等院校的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核心人力资源,可以说其学术水平和工作效能直接决定了大学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有效对高校教师进行激励,使其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与其他职业相比,高校教师有其自身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是一个高学历、高学识的群体,其需要具有相对隐蔽性,同时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实践中对高校教师的激励较为困难。
著名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四个主要激励因素:“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
基于发展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
基于发展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推动院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年轻、有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
因此,如何激励青年教师,在发展中充分发挥其潜力、挖掘其特长,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制度建设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制度建设的基础。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注重制度保障和制度实施。
比如,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新增教育教学成果奖、建立优秀青年教师推荐制度等,这些举措都可以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获取更多的成长机会。
二、加强培训和发展机会青年教师发展还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
可以提供资助或假期参观学习机会,也可以让青年教师参与学术论文发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拓宽视野。
三、提高薪资福利待遇薪资、福利待遇,也是激发青年教师进一步发挥潜力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该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到在这里付出越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大,这样可以留住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并会进一步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工作和热情。
四、倡导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及其激励机制不可或缺的部分。
学校应该建立健康、积极向上、愉悦的文化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激励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推动学科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青年教师需要建立全面高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也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积极打造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作为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和使命,在学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挑战自我,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分析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
然而高校现有的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明显不足,迫切需要构建合理的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在高校从事教学及科研的人员”。
【1】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不少高校都开始大力引进青年教师,以补充教师队伍的不足。
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已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高校现有的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明显不足。
了解青年教师群体的需求,把握青年教师的特征,构建完善、合理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充分挖掘高校青年教师的潜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是促进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发展、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激励理论及高校青年教师现状激励是指“创造满足职工需要的条件,激发并维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2】激励机制则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3】美国学者詹姆斯教授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80%-90%。
”【4】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
激励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励理论日益兴起,运用甚广。
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及综合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激励内容也就是需求进行研究,因此也被称为需求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是对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洛克的目标理论。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探讨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探讨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而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矛盾聚集较多且急待解决的难题。
[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较多,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2006年到2015年为限定时间,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精确查找,可以找到1009篇相关文献;以“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相关文献153篇。
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界对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高度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的有效激励机制,使其承担起传道授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任,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根据四川省统计结果,[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接近全省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一半,其中,6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部分青年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知识面广,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
同时,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他们的科研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青年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以四川某普通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发现,青年教师群体中31~35岁所占比例最大;普遍学历层次较高,博士学历达43%;以中级和副高职称为主;离异或未婚教师所占比例达25%左右;对薪酬和职称评价体系的满意程度较低;近一半的人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有35%的人感觉人际关系不融洽或一般;平均每天教学工作时间低于4小时的达60%,而科研工作时间达8~10小时的占30%,且科研时间大于10小时的也占较大比重;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40%;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工资待遇低,其次是职称晋升难度大和学术困难。
基于发展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
基于发展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随着中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构建一个高效的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基于发展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学校可以制定教学奖励制度。
该制度可以设立优秀教师奖和教学创新奖,这样可以给予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表现以及教学成果的积极反馈。
学校还可以提供教学讲座和培训班等专业发展机会,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校可以建立科研项目资助制度。
对于青年教师提出的科研项目,学校可以进行审查,并且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支持。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学校可以设立学术活动经费。
青年教师可以申请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
学校还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学校可以设立社会服务奖励制度。
青年教师可以参与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学校还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基于发展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应该包括教学奖励制度、科研项目资助制度、学术活动经费和社会服务奖励制度。
这样可以激励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成长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摘要:满足成长性需求是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性需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性需求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管理机制的缺陷和教师的个体因素。
基于成长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一要建立“共同愿景”,二要合理设置目标,三要优化薪酬管理,四要实施情感激励。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性需求;激励机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的师资队伍大量扩充,大量青年教师在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的情况下站在了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因而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结构的优化,影响到高校的长远发展。
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把握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紧紧抓住青年教师成长性需求这个问题,不断完善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一、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性需求内涵的界定(一)满足成长性需求是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个人由于缺乏某种东西因而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驱动性、周期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54年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激励理论之一。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立足于人的基本需要及其阶段性的发展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为指导。
他把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行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各种需要的不同性质及其关系,但这仍不足以说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其他各级需要之间的根本差别。
鉴于此,晚年的马斯洛对其需要层次的观点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将需要区分为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匮乏性需要“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的赤字所形成的需要”,它只限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等。
对匮乏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消极避害的过程,它带来的是贫乏的、低层的、宽慰的幸福感。
成长性需要则是被人的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需要,对它的满足是使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成长性需要认可冲动,而且认为这种冲动是令人满意、愉快和受欢迎的。
因此,对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积极的,趋利的,它带来的是丰富的、高层次的且有更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幸福感。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性需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性需求是一种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的需求,这种需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概括起来说,它包括认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和创造的需求。
认知需求就是知觉学习的成长需求。
这种认知具有极强的主动性,是一种增进领悟和理解,增强协调、整合和内部一致性的学习或性格变化的学习。
这种认知需求集中体现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上,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二是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三是在反思学校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它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
美的需求就是修身养德的成长需求。
高校教师是有着很高美誉度的职业称谓,高校教师的美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本职岗位的认知与满足。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崇高的原因在于育人和代表社会公平,因此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使命感和公平感,这是极美的层面。
二是对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的满足,“桃李满天下”以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认识就是来源于此。
因此青年教师也具有较高的荣誉感。
三是对本职工作绩效的评价,是对自身工作成就的满意度的需求。
创造的需求是创新实践的成长需求。
创造的需求驱使高校青年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创造)的对象上,促使其坚持以学术问题为中心,在学术创新实践活动中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职称职务的晋升这一显性载体,把创造性需求与个人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紧密地联系起来。
创造的需求最能激发高校青年教师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动机,高校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学术创新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性需求的因素分析(一)社会因素的制约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但目前青年教师群体在高校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整个社会还有很多制约青年教师实现成长性需要的因素。
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定向和职业精神的培育;二是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缺失深深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荣誉感,影响着青年教师为教书育人而献身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定位;三是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使得整个社会对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界定处于一种自由化泛滥的状态,高校内部特别是课堂秩序和师生关系上缺乏先进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引领导致青年教师成长性需求的异化和弱化。
(二)学校管理机制的缺陷首先,当前许多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需求缺乏全面的审视,对青年教师存在的现实困难关注不够,只管引进不管成长、只管使用不管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
职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个人能力的一时难以适应,增加了青年教师的焦虑感,评聘分离、竞争上岗等人事制度改革,也增加了青年教师的不安全感。
其次,对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潜力的发掘明显不足,对青年教师的肯定、鼓励与人文关怀不够,因而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归属感,使青年教师对学校缺乏必要的文化认同。
最后,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缺乏相对独立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在专业建设和科研等方面青年教师很难引起学校各部门的重视,从而严重影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积极性,甚至影响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
这些都导致青年教师群体的需要定位偏离了其成长性的需要。
(三)教师个体因素的影响1.匮乏性需求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同其他同龄人一样,要求使自己的生活品质、生活结构、生活方式等跟上时代的节拍,希望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还要承受如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压力。
然而,当前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物价上涨以及住房、医疗改革等因素,又使得他们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重。
这样就迫使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
此外,高校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安全和社交的需要比较强烈,他们大都迫切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尽快融入组织,并得到认同和尊重。
这些需求都属于匮乏性需求,若长期不被关注,则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2.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与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事业上刚刚起步的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高校薪酬体系不同步于其他行业又使有着高学识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
此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金钱至上等不良价值取向,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学风浮躁;日趋激烈的高校内部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消极因素等,也容易引发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最终使得青年教师的成长性需要定位产生了游移。
三、基于成长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一)建立“共同愿景”,促进文化认同“共同愿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的愿望的景象,它通过让全体成员拥有一个中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学校的“共同愿景”,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情况下,若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不强,就会使他们很难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迷茫和不安之感。
事实上,青年教师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追求进步、追求人格完美及崇高的使命感是潜藏于青年教师内心的强大的内驱力。
所以,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利用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师使命帮助青年教师群体建立“共同愿景”,增强青年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把青年教师个体的目标集合起来,指向学校的发展目标,并具备更强的社会化动机,使青年教师完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合理设置目标,科学规划生涯目标在人的有意识的行动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聚合等心理功能,是积极性的诱因,科学的职业规划则是最具长期效应的激励措施。
当今,国内外的许多组织都在逐步使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管理激励手段,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激励机制中。
在高校管理中,合适的目标会给教师以期望和激发,从而强化其活动动机,规定其行为方向,使之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所以,学校要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个人实际,确立恰当有效、循序渐进、境界较高的个人发展目标。
高校应特别重视建立与完善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机制,实行权变激励,以满足青年教师的成就需要,激发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工作热情,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优化薪酬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当前,在高校青年教师的薪酬管理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内的公平性不够;二是对外的竞争性缺乏;三是对个体的激励性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尝试提高绩效薪酬在整个薪酬中的比重,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其前提也是难点。
绩效考核要基于学校的校情,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探索形成科学评价结果及其过程的有效机制。
进行岗位等级及其比例设置也有助于形成宽带薪酬法。
但在同一级别中,收入也会有很大不同,高绩效的普通工作者可以享受到较高的薪酬,从而提高薪酬的公平度。
对于教师对各种福利待遇的需求,可以通过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相结合的办法予以满足,让青年教师在心理上能感受到相对的公平。
(四)实施情感激励,加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满足青年教师的基本需要,是一项辅助性机制,但在一定情况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概括起来讲,它是要建立以增强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为导向的人文关怀机制。
具体地讲,首先,应探索建立高校发展与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相关的正向激励机制,以形成良好的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的文化氛围,培育青年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校意识。
要通过探索团队评价的方式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出其为集体的发展努力成长的意识。
其次,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机制,通过以老带新的工作模式及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经费等制度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度过教学关、科研关和专业化难关。
最后,要建立对青年教师的生活关怀机制,要依托各级各类组织定期走访青年教师,通过建立与青年教师的联系制度,定期与青年教师沟通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各类生活问题,及时排除青年教师的消极心理,使其能将注意力更好地聚焦到对成长性需要的满足上来。
参考文献:[1]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2]汤永杰.高校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3]张建平.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2005(1).[4]李兰兰,王建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及激励[J].中国成人教育,2008(5).[5]王蓓颖.谈高校柔性管理中的教师激励策略[J].教育探索,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