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消化与吸收》教案(一)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使用模型、图片和资料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归纳、总结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体验消化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4)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运用模型、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一)信息技术手段:(二)模型、实物观察法在教学中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详细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挂图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新课:(1)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道、消化腺等组成部分。
(2)食物的消化过程: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为例,讲解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介绍吸收部位、吸收方式及吸收后的运输。
(4)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讲解饮食、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对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明食物的消化过程。
(3)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分析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消化腺等组成。
(2)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3)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名师教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消化系统及其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它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
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
因为内容较多,所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围绕食物的消化原理进行探究教学,安排了一个示意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整体认识;一个动画,即“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两个实验,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唾液浓度、温度等都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知识。
为第二课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问题,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铺垫,同时为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要求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会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方面1.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团队精神。
2.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关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难点: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学情分析1.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设计探究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得是否充分,实验装置保持37 ℃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它们的区别是: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它们的联系是: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3.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演示实验胆汁对花生油能起到乳化作用──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变成大量细小油滴稳定地分散在水中的乳状液。
胆汁中没有起消化作用的酶,但是胆汁通过乳化作用可以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资料分析成人的小肠比大肠长许多。
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此外,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因此,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而不是大肠。
技能训练(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3)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类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还有果糖和半乳糖)以后,由小肠黏膜吸收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再通过门静脉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贮存起来,另一部分由肝静脉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
蛋白质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小肠黏膜吸收,经过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像、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难点: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理机制、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消化吸收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消化吸收话题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以消化系统模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突出消化酶的作用。
-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2.新课导入:利用消化系统模型和图像,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消化酶的作用。
4.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消化和吸收》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非常积极,但有些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需要提供更详细的实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实验步骤,并从中学到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消化和吸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理解并描述各个器官的作用。然而,在教学难点和重点部分,如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学生们明显感到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来解释这些抽象消化和吸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很多有见地的观点。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表明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进步。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然存在疑惑。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快速回顾这些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提问,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概念。
最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消化和吸收这一章节中学有所获,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热爱。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小肠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消化过程:掌握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区别及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理解小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如主动吸收、被动吸收等。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书)
体系。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
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
训练学生的思维
收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又是在
能力,质疑习惯
哪被吸收的呢?消化道的各段是否
都有吸收功能呢?
梳理知识,形成
教师:总结消化道各段的吸收能力
体系。
(课件展示,板书)
教师总结:
总结:
建立结构与功能
小肠适于消化的主要特征。
相适应的生物学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消
观点
化道内不用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学以致用:技
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都是小肠
能训练--解读
大屏幕展示技能训练的内容,给予
曲线图。
评价和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
巩固应用,
分析解题
训练学生解读曲
线图的能力
难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引导探究式教学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
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
过程。
话总结:
抄写板书
内容
讨论、各
抒Hale Waihona Puke 见。听 讲 ,整理笔记。
一步深入思考、讨论、发言。
观察, 思考
。
分析、思考、作答
能力
进一步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板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这一节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做了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后,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进一步分析各种营养成分在哪里被消化,消化的最终产物和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消化和吸收”。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增强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模型、PPT。
学具:实验器材、显微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详细过程:教师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详细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详细过程:结合挂图、模型和PPT,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动画形式展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消化酶实验。
详细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消化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分析消化酶的作用。
5. 例题讲解:讲解与消化和吸收相关的例题。
详细过程:教师挑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与消化和吸收相关的练习题。
详细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食物的消化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份健康饮食建议。
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疾病,了解预防措施,提高健康意识。
消化与吸收教案
消化与吸收教案消化与吸收教案引言: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们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相关的重要器官。
一、消化的基本概念消化是指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方面。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搅拌和蠕动等方式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颗粒。
在口腔中,牙齿的咀嚼作用将食物切碎,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的化学消化。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是指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在胃中,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开始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的酶进一步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二、消化的过程消化过程主要包括食物在口腔、食管、胃和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
1. 口腔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食物开始被机械和化学消化。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和脂肪。
2. 食管消化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
食管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推送到胃中,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
3. 胃消化胃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扁平肌肉袋,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分解食物。
胃液中的胃酸、胃蛋白酶和胃脂酶开始分解食物,将其转化为胃糜。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胆汁和胰液中的酶在小肠中分解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更小的分子。
这些分子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三、相关器官的作用1. 口腔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第一个站点。
在口腔中,食物被咀嚼和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
2. 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推送到胃中的管道,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
3. 胃胃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扁平肌肉袋,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分解食物。
胃液中的胃酸、胃蛋白酶和胃脂酶开始分解食物。
4. 胆囊和胆管胆囊和胆管是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的器官。
胆囊储存胆汁,胆管将胆汁输送到小肠中,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5. 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也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化和吸收初中生物教案
消化和吸收初中生物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和消化过程。
3. 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教学重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和消化过程。
3. 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 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消化系统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出问题:“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会被消化?”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功能。
2. 介绍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和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过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利用消化系统模型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和消化过程。
四、讨论(10分钟)1. 与学生讨论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有何异同?”3. 引导学生思考“好吃的食物不一定是对身体好的,为什么?”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消化和吸收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小册子,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和消化过程、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案例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理解。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消化和吸收》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的吸收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
难点: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食物消化过程图、食物模型。
学具:小组实验材料、个人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在模拟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3. 知识讲解:通过食物消化过程图,详细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食物模型,模拟食物的消化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食物的消化过程1. 口腔:咀嚼、搅拌、唾液分泌2. 胃:胃液分泌、食物储存3. 小肠:胆汁、胰液、营养物质吸收4. 大肠:水分吸收、粪便形成七、作业设计1. 绘制食物消化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探究活动二、知识讲解1. 语言简练明了,条理清晰,确保学生能够易懂。
2. 结合食物消化过程图,逐一讲解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中的变化和作用。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和过程,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 让学生理解吸收的含义和过程,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3.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4. 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难点: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消化和吸收的现象。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讲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3. 直观教学:展示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4. 实验与观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消化和吸收的现象。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消化系统器官功能和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观察到的消化和吸收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对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生理现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消化和吸收》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消化和吸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化和吸收》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理解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4)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学会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重点难点1.胃、肠的结构特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对胃、肠的结构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讲清胃、肠的结构特点为以后讲述胃、肠的消化作用奠定基础。
除口腔外,各段消化道壁的结构与胃壁的结构基本相似,只讲胃壁的结构,以点代面,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比较抽象,因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基本上都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难于理解。
2.(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①小肠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清楚小肠绒毛的位置和结构与小肠劲膜的环形皱壁之间的关系,对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的位置层次性搞不清楚,所以,学生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利于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②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化学,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1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共1课时1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学情分析1、学生刚刚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前,我通过课前检测,让学生巩固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2、在学习本节课的消化系统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时,学生很容易将二者混乱,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给予学生简单明确的分析。
3、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学生任务、跟踪练习和课堂小测,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让学生当堂巩固新知识。
4、七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我一方面逐渐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一方面运用大量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设疑你平时注意过没有,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消瘦,这是为什么?有人吃饭并不比别人多,身体却很胖,这又的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往往与消化和吸收有关。
活动2【讲授】消化和吸收食物中含有七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大分子供能的有机物消化后才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非供能物质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
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要靠消化系统来完成。
活动3【活动】师生互动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26---30页,完成下列的问题: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2、消化系统的组成:由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食物消化过程中经过的通道及各种营养成分,消化的场所。
组成部功能分①牙齿咀嚼和舌搅拌食物,初步消化淀粉的场所咽食物的通路食道将食物推入胃中胃撑磨食物,使食物与②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小肠③、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2)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
第一课时
总______节
课题
消化与吸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2、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3、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教学重点
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三、活动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
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
2、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
3、过渡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明确:
(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
(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5、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