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合集下载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趣味化学实验》是一本化学校本课程教材,旨在为高一新生提供十个课时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包含了多个有趣的实验,例如胶冻燃烧、无水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还能提高研究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等几个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知识,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能够处理生活中的简单化学问题;了解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方法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会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将通过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危害,并探究其成因。

首先,我们介绍了酸雨的定义和成因,引导学生了解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接着,我们介绍了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并详细讲解实验步骤。

学生需要使用玻璃棒、烧杯、镊子、量筒和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使用蒸馏水、98%的硫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实验药品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并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台,并完成课内思考题,作出自我评价。

趣味化学实验二:自制酸碱指示剂背景资料: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物质酸碱性质的化学试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苏丹红、酚酞、甲基橙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添加剂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增进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认识。

一、食品化学概念介绍
1. 食品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2. 食品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二、食品中的营养物质
1. 主要营养物质的分类和作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2.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三、食品中的添加剂
1. 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
四、食品加工技术
1. 食品加工的定义和方法
2. 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烹饪、腌制、发酵等
五、食品安全与健康
1. 食品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食品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食源性疾病等
六、实验教学
1. 进行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分析实验
2. 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实验
七、课堂讨论与总结
1. 学生分享自己的食品化学知识和体会
2.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
八、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食品化学知识
2. 研究一种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成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对食品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模板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模板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食品化学
教学内容:化学与食品的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掌握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自我介绍:老师简要介绍自己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食品化学?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食品化学?
二、概念解释
1. 食品化学的定义: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质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2. 食品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三、实例分析
1. 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烹饪、发酵、腌制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 食品的味道和色泽:食品中的香料、色素等在食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2. 食品成分测定:学生进行简单的食品成分测定实验。

五、总结与展望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形式进行学习,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并加以引导。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PPT等。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形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详细信息和教学指导。

高中化学课程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 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等。

2. 发展实验技能,研究使用实验设备和化学物质进行实验,并能够合理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化学现象。

4. 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基础: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等基本概念。

2. 物质的性质:溶解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反应速率和平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等。

4. 能量变化:热力学、燃烧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反应机理等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教师将基本概念和知识以讲授和演示的形式进行传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3. 讨论和合作研究:学生将参与小组项目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想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教材和资源:教师将提供适当的教材和研究资源,供学生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和考核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将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等。

3. 作业和测验:学生将完成指定的作业和测验,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酸雨面面观》一、【情景与需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浓厚校园的科学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校开设此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概要】酸雨面面观校本课程一方面介绍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监测与控制;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再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去评价某一具体问题。

这对于学习和认识化学科学是积极有益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增加环保知识。

总之整套教材在讲解酸雨相关知识时,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1、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掌握酸雨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酸雨的控制与化学密切相关,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过程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实验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化学组编课程立项说明:一、课程(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二学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八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

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导航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或八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

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

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航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3.学时/学分:34/2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5.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程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

为学生在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开发新产品时提供了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它也为学生在了解食品加工和保藏方面的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时提供一个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2. 了解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学科地位及应用价值、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1.食品化学的性质和范畴2.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概述3.食品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功能概述4.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食品成分的功能。

2.难点:食品成分的理化性质。

(四)思考题1.食品成分一般具有哪些理化性质?第二章水分(4学时)(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掌握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2.理解水与冰的结构及在食品中的性质;3.理解水与离子、离子基团、具有氢键键合能力的中性基团和非极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具体内容1.水和冰的物理常数2.水和冰的结构3.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4.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5.水分活度及吸附等温曲线6.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食品中水的性质、水分活度、食品水分与食品化学变化的关系。

校本课程——食品中的化学

校本课程——食品中的化学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任课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注:1、以撰写论文为考核形式的,填写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2、本成绩单由任课教师填写,填好后与作业(试卷)一并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3、学位课总评成绩须以百分制记分。

(《食品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名称食品中的化学】二、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三、总课时数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四、课程目标)1、课程背景“民以食为天”,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在社会上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更让中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偏见,加之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很容易把化学与致癌、恶臭、剧毒、燃烧、爆炸、污染这些令人生畏的事相联,产生厌恶或恐惧心理。

所以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开发和管理中强调化学对人类的积极贡献,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化学学科,有效地传递化学“正能量”。

而校本课程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校本课程“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的特点在完善和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以灵活多样地针对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消除个别极端案例对学生认知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并能结合化学知识来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了解日常食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与其对应的特性之间的关系;3)通过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提高基本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在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2)掌握获取有用实验信息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3)了解一些常见的食品的作用对应的化学内涵,理解一些食疗的化学内在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端正对化学安全的认识;2)体会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具体内容1、内容确定的原则与“食品中的化学”有关的课程资源数不胜数:有些难度过大,原理太复杂,学生难消化接受;有些理论性强,难以将其趣味化或者设计成相关实验,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危险性高,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标题: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化学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中,化学与食品化学的联系和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与食品化学之间的交叉点,并介绍一些相关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一、化学与食品化学的关系化学是食品科学的基础,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食品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等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营养、安全性和感官品质。

因此,了解化学基础知识对于食品科学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中的化学与食品化学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化学与食品化学的交叉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中的营养素:教材中介绍了食品中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含量等知识,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2、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食品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色素、香料、防腐剂、添加剂等。

这些成分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

3、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教材中列举了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脂氧合反应等。

这些反应的机理、产物和影响因素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4、食品安全性:教材中介绍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毒素等,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和控制。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障饮食安全。

三、结论综上所述,化学与食品化学之间的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化学与食品化学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中加强化学与食品化学的交叉教学,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课程:高中化学教案主题:食品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食品化学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技术;3. 了解各种食品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重视意识。

教学内容:1. 食品的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2. 食品加工和保存原理:腌制、发酵、烹饪、冷冻、真空包装等;3. 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农药、重金属等;4. 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影响:饮食均衡、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等。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科书等介绍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食品化学实验,如检测杂质、测定营养成分等;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和观点;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培养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流程:1. 热身导入:通过一个与食品化学相关的生活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食品的基本成分和加工保存原理;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食品化学实验,如检测食品中的糖含量;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观点;5. 案例分析:分析一则食品安全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障食品安全;6.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分;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相关实验的报告,评分不低于合格;3. 作业考查:布置一份食品化学的课后作业,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2. PPT课件和实验材料;3. 各种食品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饮食健康观念。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难点:牛乳、肉及植物可食部分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无
四、学时分配
各个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理 实 习 讨 其 小 备注
论验题论它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
8
2
8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8
2
8
第四章 脂类
8
2
8
第五章 蛋白质
8
4
8
第六章 维生素与矿物质
4
2
4
第七章 食品风味化学
1.味觉; 2.植物来源的食品风味; 3.肉类风味; 4.鱼和海产品的风味; 5.风味化合物生成途径; 6.食品加工与风味控制。 教学重点: 食品的滋味、气味的产生机理及代表性物质、加工与风味控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无 第八章 食品中嫌忌成分 教学要求: 掌握食品中嫌忌成分的来源方式,并了解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消除 有害物质。 教学内容: 1.食品原料中的固有毒物; 2.不当加工和滥用添加剂产生的毒物; 3.微生物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产生的食品毒物。 教学重点:食品中嫌忌成分的来源方式,并了解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消除食品中有害物质。 第九章 色素与着色剂 教学要求:
掌握色素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了解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色素的使用 安全性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2.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 3.国外使用的食品着色剂。 教学重点: 四吡咯色素、类胡萝卜色素、花青苷色素和黄酮类色素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食用合成色素及食用色素的安全性。 第十章 食品的褐变 教学要求: 1.了解食品褐变的类型; 2.理解酶促褐变的条件,了解其机理,掌握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 3.理解美拉德反应的含义及其对食品的影响,了解其机理,理解影响美拉德 反应的因素; 4.理解焦糖化作用的概念、焦糖化作用的过程特征、产物特征; 5.了解抗坏血酸氧化褐变的机理、影响因素、对食品的影响。 教学内容: 1.酶促褐变 2.非酶褐变 (1)美拉德反应; (2)焦糖化作用; (3)抗坏血酸氧化褐变。 教学重点:酶促褐变产生的条件和控制方法;影响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教学难点:各反应的机理。 第十一章 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加工与储藏中的变化 教学要求: 掌握牛乳、肉及植物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并掌握这些化学成分在加工贮藏 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内容: 1.肉的化学组成和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2.牛乳的化学组成及其在食品加工与储藏中的变化; 3.植物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储藏与加工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牛乳、肉及植物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郑庵一中化学组课程说明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中学生开设,共开设10个趣味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局部。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节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那么指导等几大板块内容。

局部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开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存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目录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3)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6)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8)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11)趣味化学实验六:水下公园 (14)趣味化学实验七: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16)趣味化学实验八: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20)趣味化学实验九:铝器外表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22)趣味化学实验十:自制碳酸饮料 (24)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原理:叶片的叶肉局部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方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局部,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模板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模板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模板课程名称:食品化学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中各种主要成分的特点和功能;2. 掌握食品加工中的一些基本化学反应;3. 探索食品中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4. 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中的主要成分1. 碳水化合物:淀粉、糖类等;2. 脂肪:动植物油脂的成分及性质;3. 蛋白质:氨基酸构成和功能;4.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节: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1. 碳水化合物的糊化、糖化和糊化反应;2. 脂肪的氧化和水解反应;3. 蛋白质的变性和氧化反应。

第三节:食品中的添加剂1. 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添加剂的作用;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3. 食品标签的解读和了解。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化学知识;2.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食品的加工和分析;3. 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共计10节课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占总分30%;2. 实验报告:占总分20%;3. 课堂表现:占总分10%;4. 期末考试:占总分40%。

教学教材:《高中食品化学》共享资料和实验材料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节:食品中的主要成分第二节: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第三节:食品中的添加剂第四节:食品中的添加剂第五节:食品中的添加剂第六节:食品中的添加剂第七节:食品中的添加剂第八节:食品中的添加剂第九节:复习与总结第十节:期末考试教学参考:1. 《食品化学原理》,刘永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 《食品加工科学》,王新玉,中国轻工出版社,2015年;3. 《食品添加剂学》,朱国荣,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

(以上为教案模板范本,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食品化学高中模板教案

食品化学高中模板教案

年级:高中教材: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种类、作用和安全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食品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尊重科学的态度,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安全性。

教学难点: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2. 食品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品与化学的关系。

2. 提问:食品中都有哪些化学物质?它们对食品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食品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强调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保存和食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2. 食品添加剂- 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如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等。

- 讲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如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延长保质期等。

- 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强调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案例,如苏丹红、塑化剂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如食品安全隐患、过度使用添加剂等。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何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如何提高食品化学知识的普及程度?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食品化学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2019-2020年高一化学校本课程《饮食与化学(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校本课程《饮食与化学(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校本课程《饮食与化学(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案抗坏血酸。

其结构式为交流展示]地球上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命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并且与地球表层元素的含量大致相当。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

其生理功能主要有:①微量元素能协助宏量元素的输送,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输氧功能。

②微量元素是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

已知体内千余种酶大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微量金属原子。

如锌能激活肠磷酸酶,肝、肾过氧化酶,又是合成胰岛素所必需;锰离子可激活精氨酸酶和胆碱酯酶等;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之一,等等。

③可参与激素作用,[小结]略1. 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元素中的A. 铁B. 碘C. 钙D. 锌2.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量不到万分之一,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A.I B.F C.H D.Mn3.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A 硫B 砷C 硒D 硅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的结合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5.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个环状酯类化合物B、易起氧化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C、可以溶解于水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课件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课件

高中食品化学教案全套课件第一节:食品化学概述一、什么是食品化学1. 食品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二、食品的化学组成1. 主要的食品成分及其含量2.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三、食品的化学特性1. 食品的味道、香味、色泽和口感2. 食品的保存和储存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特性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功能1. 单糖、双糖、多糖的结构和特点2. 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作用二、碳水化合物的加工与利用1. 制糖工艺及糖的加工利用2. 淀粉的加工利用及淀粉质量分析方法三、纤维素的化学特性及作用1. 纤维素的结构与特点2. 纤维素在食品中的作用及营养功效第三节:脂肪的化学性质一、脂肪的分类及结构1. 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区别2. 脂肪酸在食品中的作用二、脂肪的氧化与酸价1. 脂肪氧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2. 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及意义三、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植物油的提取和精炼过程2. 脂肪在烘焙、调味及炸制食品中的应用第四节:蛋白质的化学特性一、蛋白质的结构及分类1.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结构2. 蛋白质的功能及分类二、蛋白质的变性与凝固1. 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及影响2. 蛋白质凝胶的形成与凝固机理三、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应用1. 蛋白质的加工利用及功能性分析方法2. 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结语:食品化学的发展趋势及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1. 食品化学技术的发展方向2. 食品化学在食品卫生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同学们可以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做相应的复习和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食品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食品化学 高职教材

食品化学 高职教材

食品化学高职教材
高职教材《食品化学》通常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内容涉及食品化学的基本理论、原理、技术和应用。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这类教材中的内容:
1. 食品成分:讲解食物的基本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作用和特点。

2. 食品加工与变化: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如发酵、烹饪、储藏等对食品成分的影响,以及反应原理和机制。

3. 食品安全:探讨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毒素、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食品安全检测和管理方法。

4. 食品质量与评价:讲解食品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口感、色泽、营养价值、保质期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5. 食品保鲜与储藏:介绍食品的保鲜技术、储藏方法,包括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技术原理和应用。

6. 食品分析与检测:讨论食品化学分析方法,如色谱、质谱、光谱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和原理。

7. 食品加工工艺:探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如膨化、烘焙、酿造等常见加工技术。

8. 新兴食品技术:介绍新兴食品工艺和技术,如基因改良、纳米技术、功能性食品等的应用和前景。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食品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解,为日后从事相关食品行业的工作或研究提供基础。

不同版本的高职教材可能会有所差异,内容的具体安排也可能因教学需求而有所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施办法1、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

2、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

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3、定期组织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实践水平。

4、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6、课时安排。

本课程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具体安排在星期一、五下午。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每期1次),并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明理之星”评选、实践操作、作品、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目录1、话题1:营养要素2、话题2:各类食物教材内容化学与食品一、一般项目1、主讲老师:2、教学材料:自编3、课程类型:讲授型、实验探究型、活动交流型4、授课时间:一学年5、授课对象:初,高中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经创造性思维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锲而不舍,不断创新,体味科学研究中的苦与乐。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2、课程内容1、营养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

2、各类食品:粮食、食用油、蔬菜和水果、肉类、鱼类、蛋类、奶类、酒类、茶类。

三、课程实施建议1、实施方法:调查访问、实验探究2、实施形式:教师设计,学生实践四、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学生总结课程实施化学与食品食物好比身体的燃料,它为我们提供热量以维持我们的体温,使我们有能力进行生产劳动和其它正常的活动,它也是使我们身体的各种组织能够生长和得到修复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膳食的质和量。

营养不良,就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容易得病。

一、营养要素合理的膳食应该使人体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并含有充分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物质应该容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和利用,它们还不应该含有有害的物质,膳食应该具有良好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人们可以从膳食中吸取的主要营养素共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现在分别加以介绍:(一).蛋白质蛋白质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都不可缺少蛋白质,而且人体每天还要排泄出不少蛋白质,因此我们每天必须从膳食中补充大量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和质量。

人体内的蛋白质是由二十多种氨基酸所组成的,其中只有十几种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转化和合成,另外有八种氨基酸是不能由人体合成的,它们必须直接依靠食物来供给,这八种氨基酸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由于它们都是维持人体内氮元索的虽所必需的,所以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我们在衡量某种食物中蛋白质质量好坏时,不但要看这种食物中含有多少蛋白质(即蛋白质的含量是否丰富)和它们是否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还要看它是否全部含有这八种必需氨基酸。

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缺少一种以上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资料土豆含有8种氨基酸很多人因为土豆淀粉含量比较高,不吃或少吃土豆,害怕吃土豆长肉。

但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土豆因其营养丰富而有“地下人参”的美誉,科学合理地吃好土豆,完全可以保持苗条身材。

专家说,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100克土豆蛋白质含量约在2克~2.5克,而且土豆的蛋白质质量好,接近动物性蛋白,它含有特殊的黏蛋白,不但有润肠作用,还有脂类代谢作用,能帮助胆固醇代谢。

此外,土豆有齐全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比较多。

土豆中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

那怎么吃土豆才能吃好呢?首先,要有量的保证,每天吃薯类食品(马铃薯、白薯、芋头)大约在80克左右。

其次是荤素搭配好,只要搭配好,同样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保持苗条身材的目的。

对于土豆具体的吃法,专家推荐的是凉拌土豆丝和土豆沙拉,这两道菜最能体现土豆营养价值。

凉拌土豆丝最好的辅料是柿子椒、尖椒和香菜,而土豆沙拉则应加入一些绿叶菜,达到中西结合。

对于洋快餐中比较多的土豆泥、炸薯条,专家认为,土豆泥由于在加工过程中被氧化,破坏了大量VC,使营养成分大大降低。

炸薯条反复高温加热,产生聚合物,所以要尽量少吃。

小编提醒:土豆发芽:增毒50倍----土豆发芽会产生一种叫龙葵素(又称茄碱)的毒素。

质量好的土豆每100克中只含龙葵素10毫克,而变青、发芽、腐烂的土豆中龙葵素可增加50倍或更多。

2、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有蛋类、豆类、鱼类和肉类。

鸡蛋中的蛋白质含有全部八种必需氨基酸,是少有的完全蛋白质,它的质量最好。

豆类、鱼类和肉类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都只有八种必需氨基酸中的儿种,它们都是不完全蛋白质。

所以在以豆类、鱼类和肉类作为膳食时,必须经过合理的搭配,互相补充才能达到营养既丰富而又全面的目的。

例如,我们决不能以为豆类和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自质,就此得出结论,认为我们只要吃豆制品就可以满足人体对蛋自质的需要了,要知道只吃这种植物性的蛋白质,赖氨酸比较丰富,但缺少蛋氨酸,必须由其它食物来补足。

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资料富含蛋白质等的食物:1、小米。

小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被人们称为健脑主食。

小米还有防治神经衰退的作用,平时常吃小米饭、小米粥,有益于脑的健康。

2、鸡蛋。

鸡蛋除含有大脑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可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

如果每天早餐能吃1—2个鸡蛋,不仅可以强身健脑,还能使上午的精力旺盛。

3、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生长和修补的基本成分,大豆中含1.64%卵磷脂是构成神经组织和脑代谢的重要物质;大豆中的硫胺素、核黄素、钙、铁也较多,对健脑有重要作用。

4、鱼类。

鱼肉中含有各种蛋白质及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及维生素等,适当摄取可增加和改善记忆力。

5、虾皮。

虾皮中含钙量极为丰富,每百克含钙2000毫克。

钙可以保证大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适量吃些虾皮可加强记忆力。

6、牛奶。

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

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每天早饭后喝一杯牛奶,有利于改善认识能力,保证大脑正常工作。

7、葱蒜。

大葱和大蒜中含有前列腺素A,大蒜中还含有“蒜胺”,对大脑的作用比维生素B1强许多倍。

平时适量吃些葱蒜会使脑细胞更为活跃,保持大脑的清晰和灵敏。

8、肝肾。

动物肝脏和肾脏含丰富的优质蛋白、磷脂及多量的胆碱和铁。

胆碱能改善大脑的记忆;铁质供应充足,红血球运输氧的功能就强,大脑就可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脑的思路敏捷,记忆力更强。

9、核桃。

核桃仁含不饱和脂肪酸40%—50%。

在构成人脑细胞的物质中,大约60%是不饱和脂肪酸。

常吃核桃仁对大脑的健康很有好处。

10、大枣。

大枣每百克含维生素C高达380—600毫克,被称为活维生素C 丸。

维生素C可使大脑的功能敏锐,加强脑细胞蛋白质功能,促使脑细胞兴奋,使大脑更好地发挥作用。

11、黄花菜。

黄花菜被人们称为“健脑菜”,具有使人安定精神的功效。

它含的蛋白质、脂肪、钙、铁是菠菜的15倍,含维生素B1也很多。

常食黄花菜对健康很有益。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动物性食物中以蛋类(鸡、鸭、鹅、鹌鹑蛋)、瘦肉(猪、羊、牛、家禽肉等)、乳类(人、羊、牛乳)、鱼类(淡水、海水)、虾(淡水、海水)等含量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