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力学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力学

2004高考力学题【湘鄂、全国】18.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

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上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D 】A .l 2>l 1 B.l 4>l 3 C.l 1>l 3 D.l 2=l 4【上海】5.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C 】(A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

【两广】7.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 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 和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030和060,则 ac 绳和bc 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 】 A1,2mg B.12mg C1,2mg D.12mg 【新课程】32.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1、2、3放在水平桌上,它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现用大小相同的外力F 沿图示方向分别作用在1和2上,用21F 的外力沿水平方向作用在3上,使三者都做加速运动,令a 1、a 2、a 3分别代表物块1、2、3的加速度,则【C 】A .a 1=a 2=a 3B .a 1= a 2,a 2>a 3C .a 1>a 2,a 2<a 3D .a 1>a 2,a 2>a 3【山西】15.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 a 为圆周的最高点,d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 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依次表示m各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D 】A .t 1=、t 2、=t 3B .t 1、>、t 2、>t 3C .t 3 > t 1、>t 2、、D .t 1、、<t 2、<t 3【两广】9.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210/g m s =)【C 】A . 1.6mB . 2.4mC .3.2mD .4.0m【湘鄂、全国】2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υ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1.AB 本题考查了2004年江苏《考试大纲》的第98考点:光的电磁本性,第100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及第91考点:光的折射、折射率及第99考点:光子等要求为I类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由近代物理学可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因而光是一种概率波,故A选项正确,而由光的电磁说可知光是一种电磁波,故B选项正确.光波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时,光的频率不变,而光子的能量E = hv取决于频率,故C选项错,但由于介质不同,因而光的传播速度就不相同,由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可知光波的波长也就相应变化,故D选项错.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够答对,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考生选择了C选项,可能是误认为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频率改变,因而能量改变.或并不清楚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有关,是凭感觉乱猜的.2.D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44考点: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第46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些要求为I类的基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这类基本规律并用之作为判定正误的依据.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向外放热的同时,可以有别的物体对它做功,由热力W Q学第一定律△U =W+Q,可知,物体放出热量即Q为负,但W可以为正,且可以大于,因而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故A选项错.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从微观上说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分子数目,分子平均动能,分子间距离有关;从宏观上说,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影响着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的温度升高,使得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也可能是物体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分子势能增大,也可能温度和体积同时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和分子势能增加,而不一定是温度升高,故B选项错,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说明热传导的方向性,即热不可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C选项错而D选项正确.本题多数考生能选对,但也有相当多的考生把A选项和B选项同D选项一起选人,主要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不透,对影响物体的内能的因素记忆不清或分析不全,而理解错误.而误选C选项的考生则是属于胡写乱猜的,所以学习物理一定要牢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正确地理解,这样才能避免走人误区.3.C本题A、B、D选项有很强的干扰性,因而易被考生选错,它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5考点:原子核的组成;a射线、β射线、r,射线、半衰期.这些I类要求的知识点和第108考点:核能、质量亏损这样的Ⅱ类要求的考点.要求学生知道a射线、β射线、r射线的本质、形成原因,及半衰期的元素特征性,核反应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知识点,由于a射线为高速氦核流,r射线才是电磁波.因而A选项错.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出的电子,并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产生的,因而B选项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是放射性元素的特征量,是一个统计规律,它与放射性元素的一切外部因素如温度、压强、状态等都无关,而化反应只是改变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排列,并不改变元素的原子核,因而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元素的放射性的半衰期,故C选项正确.原子核衰变一种是a衰变,一种是β衰变,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无论哪一种衰变,生成的新核的质量数与a粒子或β粒子的质量数的总和不变,但一般核反应中都有质量的变化,核反应中多余的能量以r光子的形式放出,因而生成的新核的质量一定小于发生衰变的那个原子核的质量,故D选项错误.本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分在90分以上的考生基本上能选正确,而考分在80分以下的考生大多数都误选了A选项、B选项,主要是对a射线、β射线、r,射线的本质特征不清楚,而考分在60分以下的考生中有很多错选了D选项,可能对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不清楚,或没有认真读清题目,而误选. 4. BD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21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r GM v r v m r Mm G F ===2万 题干中说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设地球质量M ,卫星质量m ,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由此可见,只要考生能审清题意.正确地书写方程,是不难得出A 选项是错误选项,而B 选项是正确的选项,C 选项是错误选项,而D 选项是正确选项.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BD ,少数考生只选了B 选项而漏选了D 选项,可能是没有认真读完题目或没有认真演算速度与半径及向心力的关系所致,而极少数错选A 选项的考生则可能把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卫星在高轨道上的发射速度相混淆而导致错误.5. BC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43考点: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第51考点: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第53考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考点内容综合地联系起来考虑,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由题目中的条件,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且气体压强P 甲 < P 乙,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就容器单位面积来说:受分子的作用力为F ,设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 ,t 时间内共有n 个分子撞到器壁,每个分子的撞击前后速率都为v ,则由动量定理,Ft = nm [ v - (-v )]=2nmv , 可见,若气体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相等,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 越大,则器壁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受分子的作用力F 就越大,即气体的压强就越大,反之,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小,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气体的温度越低,产生的压强就越小,因而A 选项是错误选项,而B 选项是正确的选项,C 选项是正确的选项,而D 选项是错误的选项.本题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由于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的是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因而可以等效为乙容器中的定质量气体经等容降压成甲容器中的气体,由 可得V 不变,P 减少则T 降低,即T 甲 < T 乙,因而B 选项正确而A 选项错误,因为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B 选项正确,进而可推知C 选项也正确.本题既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推理能力,又可考查考生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重视能力考查,代表着当今高考的趋向.本题半数以上的考生能选出正确选项BC ,但也有不少考生不能正确分析推导,对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压强、体积等概念及它们的关系不清楚而胡乱选择了A 或D 错误选项.6.D 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78考点:楞次定律,或第79考点:右手定则以及第74考点:安培力、左手定则,这些皆为Ⅱ类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当导线框进入磁场时,线框中垂直于纸面出来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它的增加,因而垂直于纸面向内,再由安培定则可得,线框中电流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即adcbb 方向,由左手定则,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可知A 、C 选项错误.导线框出磁场时,线框中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应垂直于纸面向里,阻碍向里的磁通量的减少,再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即abcda 方向;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故B 选项错误,而D 选项正确. 本题也可由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来判定,进入磁场时,cd 边向右切割磁感线而作为电源,由右手定则可知线框中电流方向为dcbad ,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cd 边受安培力水平向左,故AC 选项错误,出磁场时,ab 边切割磁感线而作为电源,由右手定则可知线框中电流方向为badcb ,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正确选出正确选项D ,但有少数考生同时选出了C 选项,可能是左、右手定则未分清.也有少数考生选择了A 、B 选项,可能对楞次定律理解不深或用左手定则来判定电流方向,实属不该.7.A 本题为信息题,是目前高考热点类型题目,要求考生读懂物理情境,排除干扰信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推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8考点:核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由于题干中给出了核反应方程式及各原子核的质量及电子的质量和1u 对应的能量,因此不难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利用逆向思维,算出核反应的逆向过程中的质量亏损.△m =C T PV =λλλ431211413=-T 43136.9569lu+0.00055u-36.95658u = 0.00088u △E = △mc 2=0.00088×931.5MeV -0.82MeV ,因而答案选A 选项.本题得分率较高,只有少数考生可能计算错误,或没有耐心计算就胡乱写出一个答案,而导致答案出错.8.AD 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34考点:简谐振动的图象和38考点:横波的图象这两个Ⅱ类要求的知识点,而且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结合的问题是机械波的问题中最难的问题,要求考生对整个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各质点的运动特点、起振方向等非常清晰,才能正确求解.题干中给出了波速v = 80 m/s ,周期T = 0.001 s ,据此可计算波的波长λ = vT = 0.8 m ,又知波的传播方向为自波源S 点分别向左、向右,而波源S 的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可知此波为横波.由SP= 1.2m = 1.5λ SQ = 2.6 m = 可知波传播到P 点后,需再向右传播 的距 离,即经 的时间才能使Q 点开始振动,反过来说,当Q 点开始振动(t = 0)时(起振方向与波源相同,竖直向上),P 点已经振动了 ,据此,可作出t = 0时,SP 、SQ 间的波形图(即波动图象),当t = 0时Q 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P 点恰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以后向平衡位置运动,由此不难得出选项AD 为正确选项,而选项BC 是错误选项.本题得分率较低,错选B 选项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波源S 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错选C 选项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双向传播的波的特征,波向两边传播时,起振方向都相同,波形具有y 轴对称的特性或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选择错误选项.本题尽管是陈题,但能考查考生清晰的思维过程及严谨的计算态度,体现了“不回避陈题,重点内容重点考”的原则.9.C 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90考点:光的反射,第91考点:光的折射、全反射和临界角.皆为Ⅱ类要求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光的反射特征等基本概念,同时要求考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看清题目.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则既有反射的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出去的折射光线,由于紫光的折射率大于黄光的折射率,因而紫光的临界角小于黄光的临界角,当紫光发生全反射时,黄光可能有折射光出来,而要是黄光发生了全反射,则紫光一定先就发生了全反射,若光线OA 为紫光,则在其下方一定有折射角比它小的黄光的折射光线,所以光线OA 只可能是黄光,而OB 光线应为复色光线,选项C 为正确选项,选项A 、B 、D 为错误选项.有不少考生错误地选择了A 选项,可能是只注意到了全反射的条件,但没有注意到光在折射的同时可发生反射,忽略了黄光的反射光线的存在,同时也没有仔细审清题目的答案,没有仔细推敲答案而导致错误.错误选择BD 选项的考生可能把黄光与紫光的临界角大小关系弄反,因而导致出错.10.AC 本题是一个新颖的信息题,难度大,这种题目高中书本上没有,平时习题也很少涉及到,但又可将书本上的玻尔模型的知识迁移过来.试题实际上是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3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这是Ⅱ类要求的知识点,也是2004年《考试大纲》相对于2003年《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掌握的程度调整由I 类较低要求变为Ⅱ类较高要求的一个知识点,试题完全是遵从《考试大纲》的要求而出的,是一道考查考生能力的好题.本题首先要求考生读懂题目所给的物理情境,提取出有用的、能够与所学的物理模型相近的信息,进而利用扎实的关于原子跃迁发光的基本概念的知识进行计算,题干中能量E O = 1.416MeV 是让K 、L 、M 层电子电离的能量与原子发光发射出X 光子的能量没有必然联系,根据玻尔模型,原子发出的光子的能量hv = △E = E 初一E 末,即等于原子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而题干中给出的从K 、L 、M 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E K =1.323MeV E L =1.399MeV E M =1.412MeV 正说明K 、L 层问的能量差△E 1=1.399MeV 一1.323MeV=0.076MeV ,故选项C 正确,L 、M 间的能量差△E 2=1.412MeV 一1.399MeV=0.013MeV ,故选项A 正确.绝大多数考生没有搞清题目中的物理情境或对原子发光的机制、光子的形成过程理解不深而误将E o λ413T 431与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差作为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而误选了错误选项BD.本题说明要认真细致地研究《考试大纲》特别注意《考试大纲》中要求或内容变动部分的知识点,重视《考试大纲》的定向作用,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备考,要重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新科技的实际应用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的显著地位的作用.11.(1) 螺旋测微器 (2) 23.22解析: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13考点:长度的测量,要求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仪器.(1)米尺的精确度为1 mm,可以估读到0.1 mm.测量范围较大,达0—1000 mm.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以估读到0.001 mm,测量范围较小,一般只有0—几十毫米;游标卡尺(10等分刻度)的精确度为0.1 mm,测量范围一般0—200 mm;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选用螺旋测微器最合适.(2)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其总长为49 mm,因此每格与主尺上每一小格相差1/50 mm,即精度为0.02 mill.若游标尺上的0刻度线自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向后移n格,第n根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则说明计向后移了n×1/50 mm.现游标卡尺上0刻度线之前的整数读数为23 mm,而游标尺上的第11根线与主尺上某线对齐,则读数应为23 mm+11×0.02 mm=23.22 mm.本题较易,第一小问考生基本上都能选对,第二小问中尽管为历年高考中常考的,考了很多次了,但读数错误的考生还很多,可能有不少考生没有弄清游标尺上每一小格对应的刻度值,或把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格数弄错而导致错误.12.(1) (3) 见图 1 (2) 单向导电性解析:本题出得较灵活、新颖,综合性强,侧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24考点: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第127考点: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用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描绘出图象,并据此判定此电学元件及元件的电学特征,再据给定的输入电压信号,作出输出电压信号波形.其形式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不能直接在课本中找到,但是可在第二册课本(新教材)中的第十七章《交变电流》的B组习题的第(2)题及书后学生实验十二《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中找出本题的原形.同时本题又是一个探索性实验题,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时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关注,这也传递出高考逐渐与课程改革接轨的信息.如果教学中没有开展研究性实验,而是一味地应试做题,那么这样的题学生就会很难适应而无从下手.由题干中条件,可作出U—I图线;再由ab间加反向电压时,电流I近似为0,而加正向电压时,只要正向电压大于某个电压(电子技术中称为死电压)元件的电阻就会很小,因而电流就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据此可判定ab间接入的应是二极管,而二极管具有的电学特性是单向导电性.因此,若在ad间加上题中给出的信号电压.则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0—T/2)时间内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很小近似为0,ef间的电压近似等于cd问电压,而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T/2—T)时间内,二极管反向不导通,电阻很大,R L上电流近似为0.ef间的电压也就近似为0.故可得ef间的输出电压如图1.本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第(2)问和第(3)问,得分率低,不少考生可能没有注意读清题目中反向电压不能导通的条件,或对加正向电压后电流先增大较慢,后随电压的增加电流迅速增大不理解,甚至怀疑是电容被击穿,这可能是平时没有认真做实验,或是根本没有做实验,因而遇到这类问题而无从下手. 13.(1) 设原副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分别为己,U1、U2、I1、I2.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I1U1=I1U2当I2=12 mA时,I l即为熔断电流,代入数据得I1=0.98 A (2) 设副线圈中电流为I2'=10 mA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1,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P l=I2'U2,代人数据得P1=180W解析: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84考点:变压器的原理,变流比.理想变压器是利用互感现象工作的,原副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因而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感应电动势与各自线圈的匝数成正比,而理想变压器没有铜损和铁损,因而原副线圈上的电功率相等,故U1I1=U2I2,当副线圈上的电流达12 mA时,由题干的条件,熔丝即熔断,故此时熔丝的电流即为熔断电流I1=U2I2/U1=0.98 A.而当副线圈的电流为I2'=10 mA时,原线圈中电流也就小于熔断电流,熔丝不会断,再由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得输入功率P1=U1I1=U2I2'=1.8×104×10×10-3=180 W.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解答出最后结果,但也有少数考生把有效值与最大值混为一谈,或计算出错而未能解出最终结果.14.(1)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v,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U1,R1与Rv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有1/R=1/R1+l/R v············ ①由串联电路的规律R/R2=U1/(E—U1) ············②联立①②,得:R v = R1R2U1/[R1E—(R1+R2)U1]代人数据得R v=4.8 kΩ(2)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Uc等于电阻R2上的电压,R1两端的电压为UR则Uc/UR=R2/R1又E=Uc+U R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E—U1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带电量增加了△Q=C(Uc'一Uc).由以上各式解得:△Q=C [R1E/(R1+R2)一U1]代入数据可得:△Q=2.35×10-6C解析: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62考点:电容器的电容,第67考点:电阻的串并联,两者皆为Ⅱ类要求的知识点.当电键S闭合而电压表接入R1两端时,电压表相当于一个电阻R V与R1并联后再与R2串联,由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可得答案中的①式,再由串联分压特点得出答案中的②式,即可解得电压表内阻R V.电容器中带电量的变化,关键就看在电容器没有被击穿的情况下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分别算出接入电压表前和后电容器上的电压,算出其电压变化△U,即可计算其带电量变化△Q=C△U本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解答正确,但也有少数考生因为计算错误,或带入数据错误而解答错误.15.(1)重物向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重物速度为零时,下降的距离最大.设下降的最大距离为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小环的可能位置为:a.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底端.b.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顶端.c.两小环一个位于大圆环的顶端,另一个位于大圆环的底端.d.除上述三种情况外,根据对称性可知,系统如能平衡,则两小圆环的位置一定关于大圆环竖直对称轴对称.设平衡时,两小圆环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两侧a角的位置上(如图2).对于重物m,受绳子拉力T与重力mg作用有T = mg,对于小圆环,受到三个力作用:水平绳子的拉力T竖直绳子的拉力T,大圆环的支持力N,两绳子的拉力沿大圆环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sin a=Tsin a'∴a=a'而a+a'=90°∴a=a'=4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守恒问题,平衡问题,涉及到《考试大纲》中的第11考点:力的概念;第3l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皆为Ⅱ类要求的考点。

2004年高考物理新情景题赏析

2004年高考物理新情景题赏析

2004年高考物理新情景题赏析2004年的高考物理考试,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情景考察模式。

在这种情景考察模式中,考生需要根据所提供情景,应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认识问题,求解问题,得出结论等,从而实现物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004年高考物理考试的情景题,分析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运用物理学规律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二是分析电磁力引起的将被作用物体的轨迹,进行探讨;三是分析热学现象;四是分析由于电场的存在而引起的电流的运动;五是分析净化空气中的杂质的混合物,以及由此引起的物理现象。

首先,在运用物理学规律对物体的运动过程的分析方面,高考物理考察中针对的是力学运动,其包括牛顿定律、惯性定律等,考生在此类题目上,要正确分析问题,完成求解。

比如:已知物体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加速度和初速度,考生得先确定加速度方向,然后分析物体的牛顿运动,计算出物体的位移和运动的路程。

其次,在分析电磁力引起的将被作用物体的轨迹,进行探讨方面,高考物理考察中,考生需要掌握多体电动力学,如电磁相互作用以及磁铁力学等,运用电磁力学原理,根据物体的质量、电荷大小以及电荷距离等物理参数,分析电磁力引起物体运动轨迹,推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物体的位置。

比如:设置两个直线交叉的电荷方式,考生要分析电磁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电荷的大小和结构,计算每个电荷的实际力,然后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算出物体的轨迹和最终位置。

再次,在分析热学现象方面,2004年的高考物理考察,考生要熟悉相关的热学知识,如热膨胀、温度、热导率等,运用热学原理,以及热学中容积、压力、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热学中系统内物质处于何种状态,比如:设置一个温度和压力不变的系统,考生需要分析热学中物质容积之间的关系,并判断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此外,在分析由于电场的存在而引起的电流运动方面,考生需要熟悉电动力学,电气的定律,运用电动力学的原理,确定电流的方向,比如:给定一定的电势,考生得判断电流的方向,根据定律推导出由电势带来的电场,进而推算出电流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方向。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2004 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分析实验参照答案力学1.( 1)螺旋测微器(2)2.10;着落过程中存在阻力等3.C电学4.(1)(—7.325 均给分)(2)(I)连结线路如图( II ) b.把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凑近 D 端处d.调理 R,使电压表读数为6V ,记下电压表读数,在导电纸上挪动探针,找出电压表,读数与所记下的数值同样的另一点.5.(1) 略(2) 单导游电性(3) 略6.(1) 接通电源,挪动光度计使两边的照度同样,测出距离r1,r2。

即可得灯泡的发光强度,则I I x r22有r12r22则 I X r12 I 0,(2)多次丈量,取均匀值。

7..8. ( 1)①R2(或最大阻值100k)②E3(或电动势 4.5V )( 2)① 2 ②图 3 电路在通电状态下,改换量程会造成两分流电阻都未并联在表头两头,致使流过表头的电流超出其满偏电流而破坏(3)A'A.R0R1S1E1143Ω(b)以下图Ω15mA10.B,A 电压表量程过大,偏差较大; A , B 变阻器额定电流过小且调理不便。

11.(1)( 2)①将 K 2闭合, K 2断开,记下电压表读数U 1。

② K 1、 K 2均闭合,记下电压表读数 U2。

结果:电源电动势 E=U 1内阻r= U 1 U 2R③U 212. ( 1)(2 )U 1r1 r2(U2 U1)( 3)或U 2r1 U 1r2U 113.( 1)① S,左端的“ 0”②挡的× 1③T,右端的“ 0”(2) 20. 0k (写成 20k 给分)(3)以下图。

(4) 0. 700mm14.( 1)如图(2)①作 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 2 点,其他 5 个点尽量凑近直线且均匀散布在直线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 K ,则 R=K 。

R= 229 (221 237均为正确)。

( 3)由图可知其长度为0.800cm, 直径为 0.194cm.(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8.46 10 2m(8.16 10 210 2m) 均为正确)15. ( 1)以下列图( 2)( 3)B(4) C16. ( 1)写出操作步骤:①K1断开, K2接到 a 端,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1; ②K2仍接到 a 端,闭合 K , 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 ; ③ K 仍闭合, K 接到 b 端,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6 分) 12123( 2)由 R 及测得的量,可得ε=U1 ;(2 分)U 3R(4 分)R x=U 3U 2光学17. 他应采纳的举措是在白纸上另画一条与y 轴正方向的夹角较小的直线OA,把大头针P、 P 竖直地插在所画的直线上,直到在12y<0的地区内透过玻璃砖能看到P、P 的像。

200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200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均分为26.829!卷平均分为24.599在理综三科中是得 观 题 9 但 却 是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的 力 学 题 0 难 度 系 数
分率最低的0下面对评卷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归纳为 0.4559区分度0.7540其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也是由
四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以下关于客观题的说明均以A 于对某些 概 念 原 理 和 规 律 的 物 理 意 义 不 能 很 好
24题 是 一 道 力 电 综 合 题 难 度 系 数 0.339 区 分 度 0.649 大多数考生的解题方法与参考答案基本一
责任编辑 孙晓雯
创新助学赠送
你想做到 3000 中学英语单词一月通 一周牢记几百道中学各科考试复习题 让快乐和学习相伴 吗 请赶快订阅优秀期刊 发明与创新 杂志 设有学会学习 创意作坊 创新作文 发明故事会 走出 怪异林 解读大智慧 开心剧场等栏目 杂志社拟与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期联合制作 创新无极限 系 列电视节目 你只要寄来订阅本刊的收据 就可得到一份电视礼品 发明与创新 杂志每月定价 4 元 全年价 48 元 全国各地均可办理订阅手续 邮发代号为 42-299 另外 你只要寄来 5 元邮费 就会 给你赠送一本杂志和一册 34 种巧学妙记诀窍 欢迎来稿
教学与管理
2004 年 12 月 1 日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基础部 范建中
2004年高考理综 物理 试题题型分布与2003年 念 不 能 很 好 地 加 以 区 分 第21题 是 一 道 光 学 题 9难 度
基本相同0 其中力学部分占46%9电学部分占21%9实 系数为0.349分别有16% 21%和27%的 考 生 选 择 了 不
表A的量程 和 电 压 表 的 内 阻rmV9 电 流 表 的 量 程 大 部 分考生答错9不知道如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b题是考 察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正的电路原理图9电路图 完全画对的很少9仅25%左右0 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把 限流电路接成分压电路9出错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 由于对电压表改装成电流表的方法没有掌握所致0

无私奉献2004论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2005年高

无私奉献2004论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2005年高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2005年高考复习策略物理教研组曾团芳一、2004年高考试卷分析与评价:不论是课程教材改革还是高考的命题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同时随着高考命题的权利下放和各省各地命题的多元化,省地间命题的互相影响和渗透也正在加强,因此,我们进行高考的试卷分析要想对我们的高考复习更具有指导意义的话,必须全面地对高考试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既要从历史的角度比较性地分析近几年我省的理综高考试题,又要横向地关注和分析其它省地的高考试题。

分析高考试题主要是找寻其中共性的规律和从试题中折射出来的高考命题的新动向,从而帮助我们确定05年高考复习的方向和策略。

(一)我省理综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分析:从01年至今我省高考已连续4年实行了理综考试,从这四年的试题命题情况来看,理综试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立足教材:试题中大部分试题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没有偏题、怪题,这对学生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辅导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注重双基:自从理综命题开始以来,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一基本原则很坚定,试题中有很充分的体现,试题中的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占整个试题总量的绝大部分,从04年的统计来看,易中难的比例大概是3:5:2。

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过程演绎能力的考查。

这几年试写演绎过程的解答题比重较大,从而既体现了基本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基本技能的考查。

3、试题覆盖面广且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从04年的试题统计来看,试题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部分占总分120分的96分,占试题的80℅,非主干知识占24分,占试题的20℅。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又具备覆盖面广的特点,从04年的试题统计来看,试题中共考查了112个知识点中的86个,覆盖率为77℅。

2004年高考理综试卷评价

2004年高考理综试卷评价

2004年高考理综试卷评价来源:【总体评价】1.题型分数比例和三科内容的分数比例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200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包括四套题。

每套试卷,第Ⅰ卷(选择题)126分,占全卷的42%,第Ⅱ卷(非选择题)174分,占全卷的58%。

每套试卷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内容,各科所占比例分别为:物理占40%、化学占36%、生物占24%。

2.试题科学、规范,无明显科学性问题试卷长度适宜,结构比较合理,试卷中的学科排列顺序,第Ⅰ卷,依次为生物、化学、物理,第Ⅱ卷,依次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与《考试大纲》中的参考样卷一致,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试卷难度适中,无难题、怪题和过难试题。

例如,物理试题的难、中、易比例大体为2: 5: 3,各套试卷都没有让人感到过难的情况,且难度梯度设计合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3.总体看,试卷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各套试卷的试题所考查的内容,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没有发现明显超纲的试题。

同时试题力图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对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4.各套试卷基本上学科界限分明,仍属于"拼盘式"试卷命题充分考虑到了目前中学实行分科教学的实际,除全国卷第Ⅰ套第28题化学与物理综合、全国卷第Ⅱ卷第6题化学与生物有联系外,其他试题只涉及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

这种"拼盘"试卷有利于对考生各学科能力较为深入地进行考查,也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

5.试题排列顺序趋向科学合理理综试卷中试题排列顺序的问题一直是中学教师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试题的编排基本按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组卷原则进行。

最初第Ⅰ卷和第Ⅱ卷的排列顺序都是生物、化学和物理。

2003年第Ⅰ卷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第Ⅱ卷是物理、化学、生物和物理,到了2004年试题的排列顺序调整为第Ⅰ卷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第Ⅱ卷是物理、化学和生物。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学法指导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学法指导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闫俊仁1.理综物理试卷的总体情况(见下表)今年理科综合卷的学科知识分布与“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基本一致,维护了考试大纲的权威性物理试题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浅、广、实、新”是今年理综物理试卷的一大特点。

2. 2004年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1)力学、电学内容仍然是考查的重点,约占物理科总分的80%(2)试题的主干知识有:物理的受力分析、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电与磁等。

(3)试题联系日常生活、生产、高科技原理,学以致用。

例如20题运动员处于失重或超重状态的分析判断;23题取材于今年初美国成功发射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试题富有时代感,不偏不怪,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联想迁移的思维能力,不失为一道“起点高、落点低”的好题。

(4)较好地体现对“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22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需将表头及其电表的改装、表头3个参数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知二求一,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转换、变通,只有把相关的实验知识、技能、理想,理解掌握,融会贯通,方能顺利解决。

(5)注重对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

如建立理想化模型(15、16、17、21、23题),物理过程或状态的分析(17、23、25题)等,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3. 2005年理综物理备考策略(1)重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虽然高考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脱离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为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而且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很难形成,所以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仍然十分重要。

在高考物理复习的后期,一定要依据“考试说明”,以教材为依托进行,不能遗漏任一知识点。

复习基本概念、规律时,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专题复习训练,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立体网络化、有序化。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Ⅱ(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Ⅱ(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14、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1-n 。

A 、2200 B 、2000 C 、1200 D 、2400分析:由题意知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分别向量子数为3、2、1的能级上跃迁的氢原子数占总氢原子数的三分之一,产生1200个光子;量子数为3的能级上的400个氢原子分别向量子数为2、1的能级上跃迁的氢原子数各占二分之一,产生400个光子;量子数为2的能级上的600个氢原子向基态跃迁产生600个光子。

所以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应该是1200+400+600=2200,选A 。

15、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分析: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用薄膜干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三棱镜对光色散;彩色油膜是薄膜干涉现象。

答案为B 。

16、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并对外做功,则此过程的末态和初态相比,A 、气体内能一定增加B 、气体内能一定减小C 、气体内能一定不变D 、气体内能是增是减不能确定分析:由题意W ﹤0,Q ﹥0,所以△U =W +Q ,无法判断△U 的正负,D 正确。

17、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波长可能是8mC 、周期可能是0.5sD 、波速一定是24m/s分析:ab 互为反相质元,则间距为λ)21(+n ,λ的可能值有24m 、8m 、4.8m 等;对a 质元0.5s 的振动时间可表示为T n )21(+,则T 的可能值有1s 、31s 等;0.5s 内a 点的振动(在波峰)有可能恰好传递到b 质点(在波峰),所以波速245.012==∆=t l v m/s 是可能的。

2004全国卷2理综物理部分word解析版

2004全国卷2理综物理部分word解析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Ⅱ(新课程)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6分) 14.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

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 E F G 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 P Q R S 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2、(6分) 15.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B.t1>t2>t3C.t3>t1>t2D.t1=t2=t33、(6分) 16.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N A=②ρ=③m=④Δ=其中()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③和④都是正确的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4、(6分) 1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1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A.x=0处的质元B.x=1 m处的质元C.x=2 m处的质元D.x=3 m处的质元5、(6分) 18.图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

开关K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K接通前的A. B.C. D.h=6.6×10-34 J·s,光速c=3.0×108 m/s)A.2种B.3种C.4种D.5种7、(6分) 20.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8、(6分) 21.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0,竖直放置,上端a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

云南省200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云南省200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请注意区分:在竖直方向上,弹簧吊一 重物,弹簧与重物一起匀速上升或者匀加速 上升时,比较弹簧伸长量。这两类问题的条 件不同,防止思维定势会造成错误的选项。
19.一直升飞机停在南半球的地磁极上空。该处地磁场
的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直升飞机螺旋桨叶
片的长度为l,螺旋桨转动的频率为f,顺着地磁场的方向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过类似的
题型。试题要求考生理解机械波的物理实质;理解y-x图象 的物理意义;理解振动质元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情况及下一 时刻的振动情况关系;理解两质点的距离及它两在两个时 刻与波长和周期的关系;理解波的传播速度与波长(距 离)、周期(时间)的关系等等基础知识问题,通过计算, 能够正确判断选项。
22.(18分)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 于其量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 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
三、2004年物理试题分析
Ⅰ卷:估计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2:6:0 Ⅱ卷: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1:1:2 全卷: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3:7:2
按云南考生的情况估计
易、中、难分值比例约为:23:45:31
14 .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
这些受激发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
二、200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统计
1.200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省I卷统计(仅供参考)
科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Ⅳ(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Ⅳ(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第Ⅰ卷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4. 在核反应方程式 kX Xe Sr n U ++−→−+1365490381023592中,A . X 是中子,9=kB . X 是中子,10=kC . X 是质子,9=kD . X 是质子,10=k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应用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对核反应的理解(守恒法)。

由92-(38+54)=0知X 的电荷数为0,应该是中子;因此k =(235+1)-(90+136)=10。

15. 如图所示,在x ≤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 平面(纸面)向里。

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 位于xy 平面内,线框的ab 边与y 轴重合。

令线框从t =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I -t 图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分析:图象法解题一是利用函数与图象的关系。

在题中只有cd 杆切割磁感线,由右手定则产生的感应电流为c →d ,回路中的电流为顺时针(负值),且 ()t RBLa R at BL R BLv R E I ====,即I -t 关系是正比关系,D 为准确的I -t 图象。

16.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开始的状态,用W 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 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 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 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有A . Q 1-Q 2 = W 2-W 1B . Q 1 = Q 2C . W 1 = W 2D . Q 1 > Q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能量守恒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必须注意在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时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条件(守恒法)。

由题知W 1为正功, W 2为负功;Q 1为正(吸收的热量),Q 2为负(放出的热量),故W =W 1-W 2,Q =Q 1-Q 2,由W +Q =△U 得(W 1-W 2)+(Q 1-Q 2)=0,即选项A 正确。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解读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解读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南京市教研室刘建成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0小题40分,第二卷8小题110分,全卷150分。

第一卷10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二卷8小题,有2道为实验题,计20分,其余6道为计算题,计90分。

全卷力学考题62分,占41.34%,热学考题8分,占5.33%,电磁学考题60分,占40.00%,光学考题8分,占5.33%,近代物理考题12分,占8.00%,实验考题(包含在前面各部分内容之中)20分,占13.33%。

与2004物理科考试大纲中有关试卷各部分知识的占分比例相比较,大部分是一致的。

一.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试题综述:2004年的高考,是江苏省实行“3+1+1”高考考试模式的第二年,是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的选拔,总的来说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

笔者认为与综合试卷(文理综合、文综、理综)相比较,物理单科试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方面。

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波、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等知识点;涉及热学:热和功、理想气体的性质等知识点;涉及电学: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知识点;涉及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能量等知识点;涉及原子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跃迁与能级、核能的计算等知识点,包含了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注重了对中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2004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及启示

2004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及启示

2004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及启示徐玉太冯小秋今年的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依据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要求,保持了平稳过渡;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多种能力的考查,坚持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角度及方式都比较科学、可信、灵活、新颖;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考查内容有较为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也能反映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整卷试题易、中、难比例基本合适,具有较好的区分功能。

总体上看,今年的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与往年相比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一.重视基础,源于课本,强调物理基本分析方法1.任何物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分析方法是物理解题中的基本方法,历年高考卷中都比较重视,这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今年江苏卷试题中所用到的各种分析方法见下表的统计:2.历年高考命题都有指导中学教学的功能,在课本中找到试题的影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源于课本的考题,今年这类考题有下列几道:第1题、第2题、第3题,考查了光波、物体的内能、原子核的衰变等内容,三题都可以利用课本中基本知识点的原文直接解决,这就让中学师生进一步相信,要想高考考出好成绩,必须学好课本知识才行。

第10题虽然失分较高,但它仍属于课本中氢原子能级图原型的变化,不过它强调了“可能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这三个电子层可类比于氢原子的能级,由三个电子层电离出的电子的不同动能可求出三能级间的能量差ΔE,ΔE与可能发射的x射线的频率有关,这就是ΔE=hν的关系式的运用,如果对氢原子能级图原型熟悉,就能适应这一变化,可见课本原有知识在解决这一新问题时起着关键作用。

二.稳中有变,难度适中,强调灵活应变能力1.今年江苏卷比去年的难度稍小些,省抽样均分为87分,保证了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到江苏省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同时说明它的难度是适中的,能够拉开差距,有利于高校选拔,不过今年其他学科均分都偏高,物理在总分中占的分数就小了,所以今年选物理的考生是吃亏的。

2004全国卷1理综物理部分word解析版

2004全国卷1理综物理部分word解析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旧课程)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6 题, 共计 36 分)1、(6分) 16.一简谐横波在图中x轴上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1和t2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2-t1=1.0s。

由图判断下列哪一个波速是不可能的A.1 m/sB.3 m/sC.5 m/sD.10 m/s2、(6分) 17.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

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A. B. C.D.3、(6分) 18.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

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

在此过程中,a、b之间的势能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4、(6分) 19.一矩形线圈位于一随时间t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

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

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1中线圈上箭头所示方向的电流为正,则以下的I-t图中正确的是5、(6分) 20.如图所示,S为一在xy平面内的点光源。

一平面镜垂直于xy平面放置,它与xy平面的交线为MN,MN与x轴的夹角θ=30°。

现保持S不动,令平面镜以速率v沿x轴正方向运动,则S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以速率v沿x轴正方向运动B.以速率v沿y轴正方向运动C.以速率v沿像与S连线方向向S运动D.以速率v沿像与S连线方向向S运动6、(6分) 21.一带正电的小球,系于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线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它们处在匀强电场中,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场强的大小为E。

2004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2004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B.气体从外界只收热量,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D.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16.声波属于机械波。

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B.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C.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17.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

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E50 ()A.40.8eV E4 3.4eVB.43.2ev E3 6.0eVC.51.0eV E213.6eVD.54.4eV E154.4eV18.已知一束可见光a是由m、n、p三种单色光组成的。

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p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色光;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那么,光束a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19.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abcd 中充满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个氢核从ad 边的中点m 沿着既垂直于ad 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入磁场,正好从ab 边中点n 射出磁场。

若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氢核射出磁场的位置是( )A .在b 、n 之间某点B .在n 、a 之间某点C .a 点D .在a 、m 之间某点20.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昊键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km 。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第Ⅰ卷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4、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

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 。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H G F E −→−−→−−→−αβα另一系列衰变如下:S R Q P −→−−→−−→−αββ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B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C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分析:α衰衰变使电荷数少2,新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前移2位;β衰变使电荷数多1,新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后移1位。

由S R Q P −→−−→−−→−αββ可得P 是S 的同位素,又P 是F 的同位素,即P 、F 、S 为同位素;E 经α衰变成为F ,R 经α衰变成为S ,则E 、R 是同位素;F 经β衰变成为G ,P 经β衰变成为Q ,则G 、Q 也是同位素。

所以答案是B 。

15、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A .t 1 < t 2 < t 3B .t 1 > t 2 > t 3C .t 3 > t 1 > t 2D .t 1 = t 2 = t 3分析:对小滑环,将重力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滑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θsin g a =由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可知,小滑环的位移θsin 2R S =所以 g R g R a S t 4sin sin 222=⨯==θθ,t 与θ无关,即t 1 = t 2 = t 316、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A N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m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m v N A ρ= ②∆=A N μρ ③A N m μ= ④AN v =∆ 其中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③和④都是正确的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分析:对一摩尔的任何物质包含的分子数都是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所以mv m N A ρμ==,即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20042004年高考物理(非选择题)阅卷错误情况汇集

20042004年高考物理(非选择题)阅卷错误情况汇集

. . . .. . .2004年高考物理(非选择题)阅卷错误情况汇集第11题(1)较多的错误答案是: 游标卡尺 ,也有 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 ,极个别的填 米尺 。

(2)错误答案有: 2.322 、 23.44 、 23.24 、 23.21 、 23.220 、 23.022第12题(1)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主要错误有 ①不描点,少描点,描点不准确②图线漏点(漏第1点、第4点、第7点) ③曲线画成直线,也有极少数画成多峰的曲线(2)①对“单向导电性”表述不清楚,如:答成“方向性”、“半导性”、“双向导电性”、“热敏性”、“非纯电阻电路”、“有极性”、“反向断路”、“超导性”……②对图线特征或“非线性元件”描述不清,如: “随温度升度,电阻减小”、“电阻越来越小”、“电阻先增大后减小”、“电阴可以调节”、“电流随电压增大而直线上升”、“电压变化小,电流变化大”、“I 与U 不成比例”……(3)U ef 的波形错误有:①负半周仍画有电压(负值) ②画成正弦曲线③画成U ef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④将负半周电压画为正值略小于12V第13题的错误一、考查理想变压器输入与输出的功率关系,电压关系,电流关系 二、典型错误:1.霓虹灯的电阻错误认为是Ω⨯=⨯⨯==-63422105.11012108.1I U R 当副线图电路中电流为10mA 时,认为电阻不变,错误寺认为霓虹灯消耗的功率为W R I P 150222==2.题中已知的电压错误地认为是最大值,而有效值认为是22201=v ,21080.142⨯=v3.变压器的匝数之比直接从图上读出(图是示意图)未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4.考虑了熔断器的电阻对原线圈回路的影响 但又认为题目少条件,求不出要求的量 5.公式数据代错了电压、电流、压数之比 6.单位换算错了或忘记换算 7.计算错误8.有效数字的位数,第一问近似为0.9A9.第(1)问中所要求的熔断电流应为有效值,有同学错误地认为要求最大值,从而得到错误结果A A I 39.125554==熔 10.非常低级的错误,认为212121n nI I U U ==11.第(2)问中将霓虹灯看成定值电阻由Ω=⨯==K mAI U R V1500121080.14 再由W W R I P P 1501065.1)1010(232=⨯⨯⨯='==-出入而实际上气体电光源并不线看成定值电阻。

2004年高考试题分析

2004年高考试题分析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式,进行推导 求解, 推导和 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 得出物理结论; 得出物理结论;
•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 函数图像进 几何图形、 表达、分析。 19、20、25) 行表达、分析。 (19、20、25)
(4)注重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 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 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 理情境, 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 关条件; 关条件; •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 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 的联系; 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决所遇到的问题。 决所遇到的问题。
• 密切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 密切联系实际,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物理知识分 析问题的特点。 析问题的特点。通过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综合应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 力的考查
•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注重基础、 • 突出学科内综合,综合程度更高 突出学科内综合, • 注重能力、实验、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能力、实验、 • 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 陈中出新
物理
化学
生物
全卷
Ⅰ卷 0.66 0.42 0.79 0.63 0.49 0.48 0.67 0.51 0.56 0.43 0.68 0.59 0.74 0.70 0.65 0.56 0.51 0.46 0.39 Ⅱ卷 0.26 0.35 0.51 0.67 0.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物理教研员刘志敏
一、试题各部分内容的百分比:
启示:应加强高一的物理课教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应加大对力学的投入。

二、试卷的几个特点
(一) 覆盖率
1、知识点覆盖率较低:34%
2、单元章节覆盖率高:100%
(二) 特点
1.关注物理学史。

2.渗透新课程理念,向生活、生产和科技靠拢。

3.注重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知识迁移能力,规范表达能力的考察。

5.注重重点知识的考察和各种能力的考察,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创立。

(三)不足之处
1.数学计算量过大、过多、过繁,严重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

2.实验题难度偏大,题目设问有待改善。

3.电学比例偏大,整卷难度偏大。

4.有创意的题量不足,部分题不够严谨。

三、部分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四、透彻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灵活把握新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
二、06年高考物理试卷(B卷)内容、知识点分布、占分情况
启示:力学、电学的复习应注重实验题和计算题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