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卷解析(历史)
2010年高考历史北京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第12、13题。
12 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
15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6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试卷分析
二、试卷分析
高考试卷评卷期间,我们文科综合测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组对全区120811名考生(去年120343人)的答卷随机抽取了4869份第Ⅱ卷(非选择题)样本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今年文综历史卷平均分38.2935分(2009年为45.4281分,2008年为47.5399分),难度0.3829,标准差11.8451,区分度0.2873。全区最高分83分(2009年全区最高分86分,2008年为92分)。具体详见表1、表2。
表4:2010年文综历史科选择题得分情况表
得分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2010高考 文科综合 北京卷 历史部分 沈大富 评析
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平衡——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评析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沈大富北京从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高考试题,北京高考的历史试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风格。
今年北京的第一次新课程高考试题的情况引起了老师、考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是在高考之后,北京文综历史试卷改变了北京卷多年受到一致好评的局面,出现了不少负面评价。
仔细研究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发现今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在变与不变之间力求平衡,争议在所难免。
一、北京试题的“不变”初看今年的北京试题,发现试题从形式、考查方式等不少方面和前几年的类似,感觉北京试题还是想力求平衡过渡,想继续坚持北京试题的某些传统风格,从而稳中求变。
1.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今年的北京历史所有试题,除了选择的第19题以外,基本都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注重考查考生的史料研习能力。
构成新情境的材料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图、老照片、文学作品、历史观点、政府报告、大事年代、曲线图等。
在图文资料构成的新情境下,要求考生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是考查再认再现的试题,也是把问题放在了新情境中让考生去解答问题,这也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
2.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向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让人去感受时代的气息和社会的脉动。
试题以史为鉴,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意义,展现了历史学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如试卷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关注,近现代的民主化和工业化问题,当代的低碳生活、抗震救灾问题,世界杯与欧洲历史进程等,都引导学生去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通过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认识社会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
3.注重北京史的考查选择题的第12题在去年考查在北京地区的分封制基础上,考查了北京地区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这是一道地理历史题,用了一幅北京地区的历史政区示意图,图的信息比较丰富,引导学生从地理向历史答题转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体现文综考试中的人文关怀。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2.(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4分)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 27638.617.918.8188785 78736.419.624.3188986 18735.517.425.7189195 39433.417.125.1189288 81635.217.226.0表中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4.(4分)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5.(4分)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6.(4分)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7.(4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高考考题的启示——从2010年北京历史卷37题看高考
鄹
鬻 器 器 零
高 考 考 题 的 启 示
从 2 1 北京历 史卷 3 00年 7题 看 高考
◆ 王 文 江
( 北京中肯慧之光教育科技公司)
【 要】 2 1 北 京历 史 卷 3 摘 0 0年 7题 , 角度 新 颖 , 力 立 意 , 现 了 高 考要 求 和 发 展 趋 势 , 好 地 反 映 了新 高考 的要 求 。 既 有 基 本 知 识 的 考 能 体 很 察, 又有 理 论 和 实际 结合 的要 求 。 为 如何 应对 高考 提 供 了学 习思路 和 方 法 。 【 关键 词 】新 课 标 设计 合 理 角度 新 颖 能 力 立 意
清 明对商业贸易 的影响 , 以想 象一个疆 域广 阔、 可 文化 繁荣、 治清 明、 政 开 料题的实质问题 , 那就是材 料对相 关知识 的引导 、 强化 的作 用。比如世界 放宽容的大帝国, 对国内客商和 国外商人 具有强 大吸 引力 , 时对唐代 的 史考察重点罗斯福新政 。从 政治层面 讲 , 既是国 内政治斗争 的结果 , 同 它 又
一
去不复返了。茶叶的命运折射 了近代中国的命运和 国际地位的 巨变。
期 盼 , 是 对 文 明的 贡 献 。 还 有 就 是 罗斯 福 新 政 中国 家 对 经 济 的 干 预 和 调 也
主 题 三 , 叶 贸 易加 剧 宗 主 国 和 殖 民 地 的矛 盾 , 为 战 争 的 导 火 索 。 茶 成 它 节 成 为战 后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普 遍 采 用 的 模 式 , 资 本 主 义 的 大 变 革 , 影 响 是 其
综上所述 , 我认为 , 努力做 好关于数 学科 各方面的拓展研 究, 有利于开
3 反思教材 中哪些地方 , . 具体 问题 中哪些地 方 , 需要做进 一步 的辨 阔我们的思维视野 ,又 有利于迅速提 升我们 的教育 教学技 能, 更有 利于推行
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4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考点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科技成就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点三:文学成就考点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考点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点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8年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2.(2018年全国卷II T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3.(2018年江苏卷T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0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第12、13题。
12. 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4.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15.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16 .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法宝。
回答第17、18题。
17.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8. 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图7 东北解放军人关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20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试论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启示和逐题解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启示和逐题解析【总体认识】1、考查内容:强调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切入点不偏不怪。
本套试题主要考查了五行相生、北宋文化传播、晚清贸易、辛亥革命、重庆谈判、中苏关系、法国工业、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珍珠港事件、跨国公司、明清商品经济、早期维新思想、工业革命的影响和隋唐政治中心等知识点。
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紧紧把握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和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主干知识,从内涵到外延认真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概念,特别是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程度和因果关系等。
2、学科能力: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
几乎所有的历史试题都体现了“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主要考查概念理解、材料处理、分析阐释和论证探讨等历史学科能力,糅合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等多种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遵循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精神,体现国家意志。
特别是主观题第37题,就是一份集重点知识、学科能力和核心价值为一体的难得的综合套餐,第39题还有效渗透了政治和地理的学科知识。
这提示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历史线索,研读历史史料,探索历史规律,论证历史启示,形成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审时度势,理性思考,明辨是非,提高综合素养,让历史闪耀智慧的光芒,实现思想的交融,留下深邃的思索,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知识结构:突出“古为今用”和经济史的地位。
按照板块划分,中国古代史约36分,中国近现代史约28分,世界近现代史约36分;按照专题划分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60分,文化史约8分。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历史试题解析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历史试题解析海南程世高第Ⅰ卷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答案】A【解析】全国卷自07年以来,第一题都将文史知识有效结合。
让很多人感觉不是在考历史。
此题信息较多,按其顺序,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五行”、什么是“相生相克”,这是解题难点之一。
所谓“五行相生”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谓“五行相克”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图所示)。
接下来的一个难点就是朝代更替怎样用“相生相克”关系进行“定位”。
考试中不妨“望文生义”,“克”应该是斗争对抗,如朱元璋通过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而“生”则是一种和平过渡或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建(一般是形式上的改名),如清朝是在原后金基础上建立的,由皇太极改为“大清”。
题干中“禅让”一词,很容易将西晋代曹魏理解为“相生”。
那么逆向推导,便可知西晋是由曹魏(土德)“生”的金德。
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术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D【解析】材料中一直说的是“雕印”,并非活字印刷,可排除A项;材料中有“传之虏(对敌人的蔑称)中,大于朝廷不便”,但是由此并不能反映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况且这句话也不是这段材料的主旨句。
此题的难度体现在B项的干扰迷惑。
但是如果能注意到B项的表述是“完成式”,就可以排除。
欧阳修的上疏正是指出书籍出版业所存在的问题,还未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D项比较好的反映了材料之意,材料中的现象引起欧阳修的重视进而上疏强调雕印文集需经“官司详令”,足以看出“雕印文集已经影响到政府管理。
(北京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
2010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2011-04-15 11:47 转载文章我说两句(加入讨论)2010年高考(论坛)(北京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关也试卷分析自07年全国高考陆续改革以来,今年终于轮到了北京。
因此2010年是北京考生使用新课标教材参加高考的第一年。
在变革之际,往往会求稳,讲究循序渐进。
所以我们在考前便曾预测过,今年高考历史试卷的特性是稳定与过渡并存,难度较之去年甚至会有所下降。
从实际情况来看,同预判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10年试卷的稳定性,最直观地体现在题型分值分布上,选择题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
材料解析题三道,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36分。
39、40为政史地三科大综合,其中历史部分各占8分。
这一题型分值分布,从06年便确立了下来,连续5年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出题形式,在高考大纲时期已经完全定型。
新课标时代会继续沿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选择题正在逐渐脱离专题设计。
今年的12个选择题只设计了2个专题(去年有5个):12、13题集中考察“专制集权”;17、18题集中考察“武装斗争”。
其实在08年的时候,全国卷历史部分便已取消了这种以专题为单位的命题模式,形式更加自由,考察范围更加周详。
而北京卷借着课改的机会,慢慢转换设计思路,也是稳中求变的一种体现。
至于选择题的具体解析,详后文。
接下来说说大题。
第37题材料解析题承袭了北京卷以往的风格:一个大题分四段材料,考察同一个主题下的四个小方向。
今年考题以“茶叶”作为切入点,分别从“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茶叶与世界贸易”,“茶叶与美国革命”,“茶叶与民族企业”等4个方向设计问题。
对广大考生而言,当看到大量“茶叶”出现,会觉得非常陌生。
但其实这些题目,并不十分困难。
理由之一便是很多设问中,都出现了“阅读材料,概括”这样的字眼。
这样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意味只需归纳总结材料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数。
2010年高考全国卷II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 金德B.木德C. 水德D.土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
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
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火德”后应为“土德”。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解析】据史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故本题答案为C。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
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C.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
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岳麓版]虽然是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但从今年北京高考的历史题目来看,命题还是选择了稳定,这说明命题组尊重了之前面世的《高考说明》,因为2010的《高考说明》说明中并没有突破课改前传统考察模式。
可是随之问题就出来了,毕竟是新课标课改了,模块教学了,注重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了,这些很难说在这张试卷中体现出来了。
如果没有37题的第4问,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套很保守的历史题,如果让课改之前学生来做,恐怕除了第20题之外,他们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因为整张卷子只有此题中涉及的柏拉图在课改之前是没有学过的。
稳定体现在试题的风格上、考察的知识点上、题目的形式上。
从试题的风格上来看,题目最大限度地继承了之前文综题目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特点。
两道三学科的综合题,分别考察了世界碳排放和中国的救灾斗争这两个2010年上半年比较热的话题,甚至选择题还涉及了足球世界杯。
碳排放话题在模拟题中出现过,尽管考察的点不同,但高考命题没有回避是值得称道的,这符合学生练什么考什么精神,并不绕着学生的准备走,体现对师生辛苦的备考工作的尊重。
我认为在未来的文综考试中,无论会不会基于课改做大的调整,关注社会现实的基本精神是不会变的。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关注现实符合历史是联系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纽带的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在学习方式上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死记硬背,在学习内容上又容易被冠以替古人担忧,殊不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恢复可能会被我们遗忘的共同记忆,更是为了把现实问题看得更深刻。
第二关注现实是提升高考价值进而获得社会认可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突出学生的“求真知,怀天下”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与旧时的八股文章科举考试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第三关注现实符合探究问题的课改精神和学以致用的素质教育精神。
从考核的知识点来说选择题处理得比较好,至少三个主要模块政治、经济、文化都涵盖到了,时空上古今中外也都涉及了,选择的两个话题“中央集权制度”、“民族独立与解放”也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两大主题。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册按章汇编(必修2)
2010年高考试题分册按章汇编(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0年广东卷.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 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C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2.(10年新课标卷.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3.(10年四川卷.16)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回答16~17题。
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D 【解析】: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10年四川卷.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
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答案】:A【解析】: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
5.(10年上海历史卷.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A.东晋B.南朝C .北宋D .南宋解析:此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而与西夏政权并存的只能是北宋。
故选C 。
6.(10年上海历史卷.6.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 .大食、波斯、新罗C .西域、日本、大食D .波斯、新罗、日本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2010年高考真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0年高考真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复习2010年高考试题论述类文本20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在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2010年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中下册选择题精选
2010.09年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中下册选择题精选姓名:班别:学号:成绩:1、(2010年重庆卷文综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2、(2010年四川卷文综17)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4、(2010年江苏卷历史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5、(2010年北京卷文综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6、(2010年上海卷文综12)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共11页word资料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今年是北京市文综命题的第六年。
从考试的覆盖面上看,试题涉及三大块内容。
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其中,中国古代史部分占27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占36分,世界史部分占37分。
根据新课改及教材模块特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模块中,政治史、经济史基本上是均衡的,文化史占的比重少一些,这和我们的预期是基本吻合的。
试题类型仍然是两大类: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
今年的试题变化也很大,跟往年相比,一方面,考得比较细,再认再现的内容比较多,考的点比较小,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比如说年代等;另一方面就是考的内容比较偏,离主干知识比较远,且不能让学生在进行深入的思考、推理后形成答案,我们传统上说的高考考“双基”基本上没能在这份试卷上体现出来。
总的来说,这份试题比往年试题的难度都大,但认真研究分析,将会对我们研究新课改下的历史备考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解析]本题以汉初“郡国并行”的基本史实切人,既考查地方史,又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到汉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削减封国,加强中央集权。
依据图中“涿郡”、“广阳国”、“上谷郡”等信息,便可知道是“郡国并存”,继而判断应为汉朝。
正确答案为C。
[启示]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阅读地图能力的培养,适当关注地方史内容。
1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e是A 荀子、董仲舒B 荀子、孟子C 商鞅、孟子D 韩非子、董仲舒[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模块第一单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试题本身很简单,弄清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汉代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荀子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是战国时期进行变法的法家代表人物,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历史(北京卷)(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抢分押题卷(北京卷)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
”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连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
”这可说明()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周代(中国)。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
”说的是分封制,“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连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
”反映的是分封制,因此材料可说明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分封制度,但不能得出是否完善,排解A项;《史记索隐》的部分内容与堇鼎铭文不一样,不能证明抄袭了堇鼎铭文,排解B项;题干体现的分封制,宗法制“完全确立”的表述过于确定,排解C项。
故选D项。
2.考古发觉,在云贵地区的墓葬中,西汉早期铁器数量很少,西汉中期数量增多,东汉时期消灭带有夜郎(当地夷族部落)特色的铁器(如图)。
这说明汉代()铜饼铁剑A.西南地区对中原文化引入与创新B.内地民间冶铁业日益迎合市场需求C.西南各民族间交往沟通交融频繁D.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在云贵逐步盛行【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题给考生复习的启示
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题给考生复习的启示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题给考生复习的启示对于2010年北京市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拍手称赞的,也有跺着脚骂街的。
然而,对于我们2011年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而言,这一份试卷试题本身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再怎么缺心眼儿也不可能原题重现。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透过这份试题,结合近几年北京高考历史题,来分析北京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和模式,以期给我们2011年高考指明方向。
首先,我们从宏观上来分析一下2010年北京高考的历史部分。
从试卷结构上来看,10年的高考题在结构上跟往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12道选择题,48分;第37道大题,4个小问题,36分。
39、40题各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8分。
从分值分布上,中国古代史考了28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分别考查了36分,跟去年相比,有所微调。
表现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分值上调,中国近现代史分值下降,三个板块的分值分布趋于平衡。
这一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值得大家予以重视。
因为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本身是最少的,投入产出比率最为合算。
虽然它时间跨度最大,但线索非常清晰,这一部分尤其是简单的识记运用的分值是一定不能丢的!换一种分类,按照教材必修一、二、三为标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板块(选修内容也按这三类计算)的分值分布为36分、36分和28分,大致也成平衡分布。
不过在和广大新东方文综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必修一比较熟悉,必修二、三,也就是经济和文化部分相对比较陌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两个:1、跟学校学习的顺序有关。
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先讲必修1,也就是政治史,完了再讲必修2、3。
学生在刚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富有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种新鲜感会慢慢消失,致使后来的课程学习没有能够很好的投入;2、更大的可能性是,经济、文化部分知识相对政治史较为枯燥,而且知识点比较凌乱,如果学校的老师没有帮助学生很好地总结,学生会觉得翻完一遍书,不知道哪一部分会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北京卷
历史部分
选择题部分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汉初“郡国并行”的基本史实。
图中地名,提到了广阳国和渤海郡等,可知是“郡国并行”时期,而古代只有汉朝实行了这样的地方建制。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思想。
本题的关键在于“君主专制理论”,而题干中又明确了时间,所以可以在A、D中选择,而荀子是儒家代表,所以选择D。
14.【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化。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注意到朝代的限制条件,即可轻松选出,只有王祯是元朝人。
15.【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早期维新思想。
从“惟君民共治”可知其政治主张为“君主立宪”,再看四个选项A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C、D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只有王韬是“早期维新派”,是主张“君主立宪”的。
16.【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解读。
此题的迷惑之处在于题干中给出的1903年,材料本身并不难,很容易想起“新文化运动”,对照时间肯定不对,但是,却很容易排除B、C。
D为回击复古逆流,“复古逆流”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是袁世凯篡权后,所以时间又不对,可以排除。
只剩A项,而且是符合题意的。
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性的选择题,首先要依据的是材料本身。
17.【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淞沪会战”。
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上海、全国人民、团结、民族的生存等,这样考察的肯定是民族矛盾相关事件,故而,可以排除B、C,而A 时没有涉及到上海,故而选择D,应该是指“淞沪会战”。
18.【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的顺序和主要的作战区域。
由题干中的“山海关”可知,是“辽沈战役”已经结束,解放军入关为解放“华北”做准备,故而,选择C。
19.【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在全国解放之前就实行了区域自治,而,西藏问题由于达赖的问题,这几年也是比较热,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56年,是最后一个。
20.【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柏拉图及其思想。
通过题干中“古希腊哲学家”、“乌托邦”我们可以推知这位哲学家是“柏拉图”。
再看四个选项,A是“普罗塔格拉”的观点,C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是“苏格拉底”的观点,只有B“理念”是“柏拉图”的观点。
21.【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材中涉及的比较少,容易被忽略。
但是通过排除还是比较容易的。
导致革命开始的是“查理一世”,而“詹姆士一世”是比“查理一世”还要早,故而,可排除C,这样就只剩下B了。
22.【解析】选D。
本题依旧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把握。
题干中涉及到了注重“商品货币关系”,又批驳用“市场调节”取代“计划指导”,所以,我们可以排除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
故而,选择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符合题意。
23.【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某些事件的时间,欧盟成立于1993年,苏联解体于1991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是1999年,因此符合题干的只有②③,故选A。
非选择题部分
37.
(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及对相关原因的分析。
从“唐朝后期”和“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可知,饮茶古已有之,自唐后期渐成风俗,而且,成为了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易的主要货物之一;从“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和“始自中地,流于塞外……”结合教材知识可分析出喝茶广成风俗,甚至流于塞外,其必得益于交通的便利,商品交换的繁荣。
【参考答案】
(1)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
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2)【解析】
本题依然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从中国茶的流布范围和中国茶在中国出口中的地位,以及英国输入量的变化等,可以得出茶叶是中西贸易中的主要商品,茶叶的流布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从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等我们可以得出茶叶贸易也成为了西方列强资本积累的方式之一。
从“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可知印度茶种植业的兴起,打破了中国的茶垄断地位,英国在印度引种茶,一个是印度此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一个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等适于种植茶树。
【参考答案】
(2)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3)【解析】
本题考查对史实背景的分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考查的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矛盾的激化源于宗主国的政策及双方实力消长的变化。
18世纪后期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而宗主国英国却采取了高压政策,进而激化了矛盾。
而波士顿倾茶事件,使双方的矛盾公开化,并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的美国的独立战争。
【参考答案】
(3)原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4)【解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开放型题目,此类题目易于得分,但要得高分必须要点明确,阐述清晰全面。
就本题来讲分类标准要统一,要么从企业发展,要么从企业性质,要么从企业经营,不能混答。
在表中涉及到了“公私合营”、“股份制”等,因此,易于从企业性质着手。
第二问就更简单了,选一个自己熟悉的阶段展开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4)发展阶段: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2)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4)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39.
(1)【解析】
从曲线的变化可以得出煤产量在1830年后迅速攀升,从“18世纪初……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
”可知原有能源不是供应日趋紧张就是受自然条件限制过于严重。
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能源,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交通的进步是煤炭的运输成本降低,刺激了煤炭的开采。
【参考答案】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
为可能。
40.
(1)【解析】
从“瘟疫肆虐”和“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等可得出张仲景的从医背景是,瘟疫肆虐带来的人口的大量死亡;当时医生的因循守旧,不思改良导致疫情无法根除;故而立志从医。
其医学著作及成就可就课本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
(1)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治疗学
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