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制度
车辆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车辆事故分析、报告制度车辆事故是指发生在道路上的交通事故,由于车辆驾驶误操作、机械故障、道路状况等原因引起。
车辆事故对车辆驾驶员和其他路上行人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因此及时分析和报告车辆事故成为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车辆事故分析和报告,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许多地方和组织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首先,车辆事故分析是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剖析和研究。
这是为了找出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事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事故经过及责任划分。
分析车辆事故的第一步是了解事故的经过和责任划分。
这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的车辆和人员,以及对事故的责任认定。
通过详细了解事故经过,可以更好地分析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是车辆事故分析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安全设施缺陷等问题。
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3.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
对于车辆事故来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分析,可以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报告。
4. 事故统计和趋势分析。
事故统计和趋势分析是对车辆事故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事故数量、类型、地区、时段等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交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车辆事故报告是对事故发生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车辆事故报告的目的是记录事故的经过和相关情况,为事故调查、保险理赔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车辆事故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基本信息。
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的车辆和人员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事故责任和后续处理。
2. 事故经过和责任划分。
报告应详细描述事故的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过程、涉及的车辆行驶状况、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等。
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反思,需要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总结,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1.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操作不当、疏忽大意、技能不足、违章操作等。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操作员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或者没有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导致机器出现故障或者爆炸;在道路交通中,司机驾驶过程中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1.2 设备问题设备问题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设备老化、缺乏维护保养或者设计缺陷等。
例如,在核电站中发生核泄漏事件时,往往是由于核电站设备老化或者存在设计缺陷所导致;在工业生产中,设备故障也可能导致生产线停工或者爆炸事件的发生。
1.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以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如地震、洪水等,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工业生产中,环境污染也会对人员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2.1 管理不善管理不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间接原因之一。
如果企业或组织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演练,则很难保证员工能够正确地应对突发事件。
此外,如果企业或组织忽视了安全问题,只注重经济效益,则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人员素质低下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间接原因之一。
如果员工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不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和应对突发事件,则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此外,如果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问题漠不关心,则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3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例如,在道路交通中,城市化进程加快、车辆数量增多、道路拥堵等社会环境问题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往往忽视了安全问题,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调查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 引言说到事故,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
常常一瞬间的失误,可能就让人后悔莫及,甚至牵扯到许多无辜的人。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事故调查中,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这两个“小家伙”,它们可真是一对好兄弟,虽然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但都是事故的好帮手。
2. 直接原因2.1 定义直接原因就像是那颗引爆炸药的火柴,随时随地可能点燃大火。
简单来说,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那个“关键因素”。
比如说,你在开车时,忽然前面的小猫咪跑了出来,你慌忙刹车,结果车子一滑,撞上了路边的树。
这种情况下,直接原因就是那只小猫,没错,就是它把你推向了“事故”的深渊。
2.2 举例分析再比如,工地上的一位工人,正在高空作业,突然因为安全绳松了,整个人就像脱缰的野马,直冲下去。
这里,直接原因就是那根松掉的安全绳。
想想看,如果当时工人稍微检查一下,或者有人负责盯着,那事情可能就大不同了。
所以,直接原因就像是一个明摆着的真相,想掩盖都掩盖不了。
3. 间接原因3.1 定义好啦,讲完直接原因,我们再来看看间接原因。
这个家伙就有点“曲折”,它并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而是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就像一颗种子,如果没有阳光和水分,再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参天大树。
间接原因通常与管理、环境、设备等相关,潜伏在你我身边。
3.2 举例分析咱们继续上面的例子。
工地上的安全绳松了,这直接导致了工人的意外。
但如果工地上根本没有定期检查安全设备的制度,或者工人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那么这些都可以算是间接原因。
这就像是“黑暗中摸索”,大家都不知道哪里有雷区,一不小心就踩上去了。
再说说交通事故吧。
假设某个路口没有红绿灯,或者交通标志模糊不清。
车子在这个路口碰撞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直接原因可能是司机没看到对面车,但间接原因却是路口的设置问题。
没有人觉得这些小细节会影响到大局,可偏偏就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4. 事故预防的重要性4.1 从直接原因出发说了这么多,咱们再聊聊预防。
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
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是事故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直接原因通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事件或行为,而间接原因则是导致直接原因发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分析这两种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故的发生机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1.事故现场勘查: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收集相关的证据与资料,能够了解事故发生的过程和直接原因。
例如,对于一起交通事故,可以通过现场勘查来确定车辆的相对位置、行驶方向等,从而判断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2.事故回放:通过事故现场的视频监控或相关录像资料,可以将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回放和分析,以确定直接原因。
通过事故回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细节,从而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
3.案例研究:通过对类似事故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直接原因,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和规范。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4.事故调查报告分析: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各个相关部门会进行调查,并发布事故调查报告。
通过对这些报告的分析,可以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1.五因素分析法:五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事故分析方法,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和行为五个因素。
通过对这五个因素的分析,可以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问题和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因果图分析法:因果图是用来描述和分析事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通过绘制因果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间接原因。
3.手续程序分析法:通过对相关的操作程序和制度规范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找到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通过改进程序和制度,可以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经验法则分析法:根据一些特定领域的经验法则,如人机工程学原理、安全防护原则等,对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的原因
物(Machine)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性物质和非生产性物质。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能力构成危险因素,如化学能、热能引起爆炸。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随生产条件变化,要认识转化并克服不安全转态 。环境(Media)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不良的环境因素造成的。例如,某厂区铁路转弯处的两旁建有违章房屋和树木,一工人横过铁路时被机车撞死。进行分析。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提出伤亡事故的五个因素为:A1-社会环境和管理; A2-人为过失; A3-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 A4-意外事件; A5-伤亡。这五个因素犹如连锁反应,按因果关系依次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论
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系列的中心,也是关键的一个因素,应设法消除。
博得的事故因果连锁: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伤害-损坏-损失。
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操作对操作者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或者说人员有定的职业适合性。当人员的素质不符合生产操作要求时,人在生产操作中就会发生失误或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按性质划分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一次原因,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间接原因: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技术原因:设计、制造、安全设施等。教育原因:对上岗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教育及培训。 身体原因:生病 、身体缺陷、疲劳等。 精神原因:精神状态不良 、性格缺陷、智力缺陷。
按性质划分事故原因
管理原因 :原因多种多样。社会及历史原因:涉及的面很广,情况也比较复杂。 预防事故的“3E”对策: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法制(Enforcement)对策 。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矿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汇报(一)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或其它安全生产事故时,必须立即向矿安全调度汇报,矿安全调度接到汇报后,按程序、按事故类别、按事故级别分别向相关矿领导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通知科领导到待命,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二)事故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和完善,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信息处置应当遵循快速、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事故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已经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是指:1、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2、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3、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四)事故信息报告时限1、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上级。
2、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立即汇报上级部门。
3、事故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续报。
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
续报工作直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五)事故信息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4、已经采取的措施。
二、事故汇报程序图三、事故处置(一)调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立即向矿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汇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按照程序向上级调度汇报,同时通知安全科,由调度室和安全科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踪、处置、督导等工作。
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解析
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解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解析1. 引言事故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因意外事件或不可预见的原因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在分析事故时,了解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至关重要。
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事件或行动,而间接原因则是促成直接原因发生的深层次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事件或行动。
它们通常可以被观察到,并且与事故直接相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直接原因:2.1 人为错误:人为错误是事故发生的常见直接原因之一。
工人操作失误、管理层决策错误或监督不力等。
人为错误可能涉及忽视规定操作程序、缺乏足够的培训或经验、疲劳或精神状态不佳等因素。
2.2 机械故障:机械设备的故障也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设备的设计缺陷、维护不当或突发故障等。
机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失效、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
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恶劣天气条件、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事故场景和应急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 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是促成直接原因发生的深层次因素,它们对事故的发生具有影响。
了解和解决这些间接原因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间接原因:3.1 管理体系缺陷:管理体系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不完善的操作程序、缺乏有效的培训和监督等。
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提供正确的指导、监管和反馈,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文化问题: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和员工对安全价值的共同认知和行动。
缺乏安全文化可能导致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无视或疏忽,进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建立和维护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3.3 风险评估不足: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可能导致对潜在风险的低估或忽视,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事故是指不符合法律法规或相关标准要求,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各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督和管理。
一、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的重要性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是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的过程。
通过对事故隐患原因的分析,可以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找到事故隐患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深层次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遏制。
二、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事故发生背景分析:明确事故的背景和发生环境,包括事故地点、时间、天气条件、设备状态等。
通过对这些背景信息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
2.事故成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直接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到事故的主要成因。
3.深层次原因分析:对事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管理缺陷、制度不完善等。
通过这一分析,可以揭示事故隐患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找到深层次原因。
4.对策建议:根据事故隐患原因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人员培训、改进设备维护、完善管理制度等。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对安全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的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理的能力。
1.确定责任追究主体: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是企业还是个人,以及各级责任追究机构。
2.确定责任追究的程序: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对事故责任人的立案、调查和审理。
3.确定责任追究的标准:明确责任追究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责任人的履职情况等。
4.加强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责任追究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5.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对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激励,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惩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引言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提高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二、报告程序1.生产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对事故情况和原因进行初步评估。
3.生产单位应积极配合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协助。
三、调查程序1.调查组应由安全监管部门指派,成员包括安全专家、技术人员、相关生产单位代表等。
2.调查组应全面搜集事故发生前的相关数据、文件和证据,对目击者进行询问,并进行现场勘察和实验。
3.调查组应按照科学、客观的原则,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形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报告内容1.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起因等;–事故过程描述:详细叙述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直接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间接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深层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建议和措施:针对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防范措施。
2.调查报告应经过审定后,及时向相关方面进行通报。
五、调查结果应用1.调查结果应及时用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纠正事故发生的隐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2.对于事故责任人或单位,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调查结果还可以为相关科研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责任追究对于故意隐瞒、虚报或拖延报告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七、附则1.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其他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以本条例为准。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将有助于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生产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生产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1.人的因素:人的不慎操作、疏忽大意、违规行为等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例如,工人在操作机器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或者忽略了安全警告标识。
2.技术因素:技术设备的故障或设计缺陷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例如,设备的电气线路短路导致火灾,或者设备的安全装置失效导致没有及时停机。
3.环境因素: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大直接原因。
例如,工作场所没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导致化学物质泄漏后无法及时排放而引发事故。
4.其他直接因素:如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和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也可能是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些事件和灾害无法预测和控制,加之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往往导致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间接原因:1.管理因素: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对安全培训不到位、对安全制度规范的执行不力等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间接原因。
例如,缺乏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员工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经济因素: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可能会忽视安全生产的投入,例如不及时维护设备、使用低质量的材料等。
这些经济因素的考虑往往导致了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和设备的故障问题,从而增加了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
3.法律缺陷和监管不力:法规缺陷和监管不力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间接原因之一、例如,有些地方的法律规定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无法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惩罚,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4.文化因素:企业文化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约束力也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间接原因之一、如果企业文化中缺乏对安全的强调和重视,员工可能会对安全规定的遵守程度不高,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5.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可能会忽视安全问题,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法律缺陷和监管不力、文化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范文(4篇)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范文安全生产是国家和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对于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事故原因以及提出改进建议。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统计和分析程序1. 发生事故后,责任人员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启动安全现场处理程序。
2. 安全管理部门应派出专人进行调查,并组织成立事故分析小组。
3. 事故分析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3天内召开会议,对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
会议应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包括现场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设备维护人员等。
4. 事故分析小组应收集事故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等。
5. 事故分析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应结合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进行逐步深入的剖析。
6. 事故分析小组应根据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改进措施应具体、可行,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7. 事故分析小组应将分析结果和改进措施报告给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三、统计和分析要点1. 事故统计要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等。
2. 事故分析要点包括: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关人员的责任、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等。
3. 统计和分析要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全面、准确地反映事故情况和分析结果。
四、改进和预防措施的执行1. 改进和预防措施应根据事故情况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来确定执行的优先级。
2. 负责执行改进和预防措施的部门应制定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3. 负责执行改进和预防措施的部门应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为规范本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事故报告、调查、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统计与分析等要求,适用于项目部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二、主要职责1. 项目部工程部负责向项目部领导和上级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建立事故档案和台帐。
2. 事故单位及时准确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配合事故调查,做好事故善后处理。
3. 项目部及时准确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人员对伤者抢救并做好事故现场保护。
4. 项目总工程师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三、事故分类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a)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2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b)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c)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5人以下重伤,或者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d)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重伤,或者2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事故报告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保护事故现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防止损失。
3. 事故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向项目部报告事故情况,项目部应当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4. 项目部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抢救,并做好事故现场保护。
五、事故调查1.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当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由项目部、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部门组成。
安全事故直接、间接原因分析及分析规则标准 精品
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我国事故调查分析主要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在标准中对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有明确的规定。
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事故调查人员应注重导致事故发生的每一个事件,同样要注意各个事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在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以下内容:(1)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
(2)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
(3)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
(4)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
(5)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6)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7)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
(一)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在进行事故调查原因分析时,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分析伤害方式。
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
两者在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644l一1986)中有规定,具体如下: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无防护。
包括: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其他。
(2)防护不当。
包括: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03
气象环境:如大风、暴雨、高温等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设备故障等事故。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04
工作环境: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可能导致工人听力受损、身体不适等事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原因分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内容1: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
内容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内容4: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内容2: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管理不善: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够,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维护不当: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导致故障发生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或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设备质量问题: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如制造缺陷、材料不合格等
设备老化:设备长时间使用,部件磨损、老化,容易出现故障
01
事故调查的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事故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现场勘查:对事故现场进行详细勘查,包括事故发生的位置、时间、原因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调查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调查询问
添加标题
引入先进技术:积极引入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处理等方面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直接原因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直接原因1. 介绍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是一个工业安全理论,它认为事故是由一系列既有隐患、又有直接原因的事件链所引发的。
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终因素,本文将详细探讨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直接原因。
2. 直接原因的定义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通常是行动或状态。
在海因里希法则的框架下,直接原因一般被分为四类:人的错误或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四类直接原因在海因里希法则事故中的具体表现。
2.1 人的错误或不安全行为人的错误或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的错误或不安全行为:•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无视警告信号•使用损坏的设备•忽略个人保护装备•没有适当的培训或技能2.2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指的是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物体或设备,这些不安全状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故障或损坏•能量(如电、热、压力)的失控释放•毒物或有害物质泄漏•悬挂物或倾斜的物体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在事故发生时可能存在的不良环境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照明不足•噪音干扰•空气污染2.4 管理缺陷管理缺陷是指在组织或管理层面存在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缺陷:•缺乏适当的工作程序•培训不足或不及时•无法对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缺乏管理对安全的重视3.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直接原因,下面将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某家化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1 人的错误或不安全行为•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了操作规程,未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现场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人员的错误。
3.2 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在运行前未经过必要的维护和检修,故障未能及时发现。
事故分析会制度(3篇)
事故分析会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管理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事故预防和管理,并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效率。
下文将从事故分析会制度的定义、目的、流程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故分析会制度的定义事故分析会制度是指组织在发生事故后,召开专门的会议,通过全面梳理、分析和评估事故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要素,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的管理机制。
二、事故分析会制度的目的1. 了解事故的全貌:通过事故分析会制度,能够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详细了解事故的各个环节并找出引发事故的各种因素。
2. 寻找事故原因:通过全面分析事故的相应数据和实际情况,找到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明确责任主体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3. 提供预防措施:通过事故分析会制度,能够根据事故原因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并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效率。
4. 完善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地事故分析和改进,能够逐步完善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事故分析会制度的流程1. 事故发生: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事故分析会制度并召集相关人员参加。
2. 事故信息收集:收集事故的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人员伤亡情况、物质损失等。
3. 事故分析准备:事故分析会前,需要准备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准备工作、相关规定及标准等。
4. 召集参会人员:确定事故分析会的召集人员,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5. 事故分析会议:按照事故分析会议的议程,依次分析事故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记录相关信息。
6. 结果总结及整改:根据事故分析会的讨论结果,总结出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7. 实施整改:根据事故分析会的整改意见,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8. 追踪和评估:对整改措施进行追踪和评估,确保整改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四、事故分析会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制度:组织需要制定详细的事故分析会制度,包括责任人、会议召集程序、会议流程等。
选矿厂班组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选矿厂班组事故分析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选矿厂班组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选矿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选矿厂各班组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
第三条事故分析处理工作应当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做到事故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宣传教育到位。
第二章事故报告和调查第四条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组应当立即报告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按照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第五条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收集相关证据,并在24小时内向厂领导报告。
第六条事故调查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分清事故责任。
第七条事故调查组由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班组代表组成,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
事故调查组可以根据需要邀请其他单位或者专家参加。
第八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任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时间节点等要求。
第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深入事故现场,收集现场证据,询问当事人、证人,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事故原因,查找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第十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调查结束后及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整改措施建议等内容。
第三章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第十一条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第十二条事故责任人应当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整改,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十三条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事故进行通报,组织全厂人员进行事故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制度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内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等。
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该建立并执行本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事故现场分析和研究。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故现场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现场分析会,可以深入了解事故发生原因、弥补安全管理不足、完善应急处置措施,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分析会组织和程序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事故现场分析会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职责。
通常情况下,事故现场分析会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相关生产人员以及救援队伍等人员参与。
第六条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召集事故现场分析会,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整改措施。
会议应当由主持人主持,对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七条事故现场分析会应当做好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纪要、事故报告、整改措施清单等。
会议纪要应当在会后及时整理和归档,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现场分析会的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会议的高效进行。
第三章事故现场分析会的内容和要求第九条事故现场分析会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影响;(二)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总结;(三)现场处理情况和应急处置措施的评估;(四)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五)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计划。
第十条在事故现场分析会上,应当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讨论和决策,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事故调查根源表》之“直接原因分析”(供事故调查专业人员使用)
行为因素:(行为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以下附有详细说明)1.遵守工作程序1-1个人违规:当某个体完全意识到工作危险性,但依然我行我素决定照此进行。
1-2 集体违规:当人们完全意识到工作危险性,但依然决定照原方法去做,即在知道违反规章制度条件下解决处理问题。
1-3 监督违规:监督或其它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他们现工作的危险性,但依然照此工作。
1-4 未经许可操作设备: 相关操作人员未经上级领导批准同意,其原因或者未获准许,没有工作许可证或者由于虽在他本部门工作;但监督告知他不允许进行某项工作。
这项原因也适用于以下情况,某项设备操作不属于该员员工作范围,因此也可理解为,未有操作该设备的许可证;例如:未经培训就操作铲车,或者某项设备操作不包括在该员工职责范围之中。
1-5 工作位置或姿态不正确:有关人员没有遵行自身行为保护,在不安全、不稳定和非标准型工作台上进行工作,或者把身体某些部位置放在不安全位置。
1-6 超体能工作:超出自身体力范围进行工作;例如搬运过重的东西。
1-7 工作或运载速度不适宜:有关人员工作速度欠妥,不能从容做事。
例如驾驶太快;跑得太快或添加化学剂过快或过慢。
1-8 吊装欠妥:无论采用人工还是机械方法提升货物都有悖于常规做法,或者超过员工自身能力或设备能力进行提升。
1-9 加载欠妥:指设备加载欠妥。
例如加载,车辆或离心机;不注意平衡一边倾斜,或过载;或把错误产品装错了车。
1-10 走捷径:员工不能按照程序进行工作,采用简化便捷方法。
1-11 其他因素:如果上述原因归类无一适从,可采用本项作原因说明。
2.工具或设备使用2-1 设备使用欠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超出设备设计或设备误用;例如,超出设备最大推荐工作温度、范围等进行操作。
2-2 工具使用不当: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按设计要求使用或者误用。
例如:用错工具,工具施力过大等。
2-3 使用有缺陷设备(明知):知道设备有缺陷,但坚持使用工作。
例如铲车液压系统泄漏仍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制度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事故直接原因分析,确保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客观、全面、准确,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均属于事故直接原因,应全面分析。
分析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具体数据表述为原则。
第三条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6的分类进行分析。
第四条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7的分类进行分析。
第五条在事故技术鉴定、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的直接原因应采用分项书写的格式,每项开头先按GB6441—86的规范表述书写,再描述事故具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
第六条煤矿事故直接原因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分析详见附件。
非煤事故直接原因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参照附表进行分析。
第七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顶板类事故直接原因分析顶板事故分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和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
事故分类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一、防护缺乏或有缺陷:1、无防护:采煤工作面在放炮后或割煤后没有及时支护。
2、防护不当:①采煤工作面底煤没有清理干净,支护支在浮煤矸上;②工作面使用的木材支柱材径过小或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够(此条请用具体数据);③采煤工作面过断层、过老巷、过破碎带等特殊地段没有采取特殊支护;④没有“敲帮问顶”,离层开裂的浮矸险
石,没有及时打好打牢斜撑支柱或采取其他有效稳固措施,来压后造成摧垮型;⑤采煤工作面的控顶距离超过了作业规程的规定,没有及时回柱放顶,继续组织采煤,造成支柱超载荷而冒顶;⑥采煤工作面使用损坏的金属顶梁和失效支柱;⑦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没有采取特殊支护,工作面来压时导致上下端头冒顶;⑧采高较大的工作面单体支柱没有挂绳,无防倒柱措施,支柱失效后倒柱伤人;⑨切顶线未采取密集支护或支护达不到要求,老顶来压后造成工作面摧垮型冒顶;⑩工作面支护质量低劣,支柱的密度不够,支护强度不够,工作面来压后造成压夸型冒顶。
3、其他。
二、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工作面处于褶曲破碎断层等地质变化带,顶(底)板破碎,巷道压力大,岩层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岩石坚硬程度降低,顶板自身承载能力下降。
2、受采动影响,工作面压力增大,工作面围岩遭受破坏,致使围岩产生变形、离层、裂隙和松动。
3、由于组合的顶板岩性不同,受采动影响其变形不一致,导致软顶板离层而易冒落。
4、采煤工作面回柱后,顶板未冒落、悬顶距离超过了作业规程的规定,没有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老顶来压后导致工作面摧毁型冒顶。
5、采煤工作面的伞檐煤矸没有及时处理或煤壁没有靠帮支柱,松动的煤矸片落后伤人。
6、违反放顶顺序放顶,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支柱超载荷冒顶。
7、其他。
一、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二、其他。
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一、防护缺乏或有缺陷:1、无防护:掘进工作面没有及时支护,在空顶区内作业。
2、防护不当:①掘进工作面靠近迎头10米内的支
架在放炮前没有采取加固措施,放炮后支架垮落;②在松软的煤、岩层和地质破碎带掘进施工时,巷道迎头没有采取前探支护及其他防冒顶措施;③掘进工作面支架时,顶板未接严填实,空帮空顶;④作业前没有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没有及时将危险矸石处理好;⑤支护形式不合理,支护材质不符合要求,支护强度不够,支护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工作面来压后冒顶。
3、其他。
二、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工作面处于褶曲破碎断层等地质变化带,顶(底)板破碎,巷道压力大,岩层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岩石坚硬程度降低,顶、底板支承力下降。
2、受采掘活动影响导致应力集中,工作面压力增大,工作面围岩遭受破坏,致使围岩产生变形、离层、裂隙和松动。
3其他。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1、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加固后路或违反由外向里逐架处理的原则,导致冒顶后人员伤亡。
2、岩巷砌碹时,在没有对施工点周围的支架进行加固情况下撤除原来的木支架。
3、在倾斜巷道中掘进时,没有设置防止上部矸石、物料滚落伤人的安全挡,导致人员伤亡。
4、巷道维修时,未对原有支架进行临时加固就撤除原有支架,造成冒顶。
5、巷道维修时没有先清理后路,发生冒顶后人员无处躲避。
二、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三、其他。
二、瓦斯类事故直接原因分析瓦斯事故分为瓦斯爆炸、瓦斯燃烧、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事故。
事故分类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瓦斯爆炸一、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无通风或通风不良,导致瓦斯积聚达到爆炸范围:①回采工作面配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
②回采工作面上下风巷断面
积小(失修)、通风阻力大而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
③工作面附近的风门打开未关,风流短路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
④回采工作面处于角联风路中,造成工作面风流方向、风量不稳定,引起瓦斯积聚。
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
⑥工作面串联通风造成瓦斯积聚。
⑦回采工作面放顶不及时,工作面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风速达不到要求,引起工作面瓦斯层流积聚。
⑧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工作面风速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要求,引起工作面瓦斯层流积聚。
⑨局部通风不合理造成瓦斯积聚。
A、局扇停电停风;B、风筒末端距离当头超过规定;C、风筒脱节;D、风筒吊挂不平直,风筒直径小,通风阻力大,风筒出口风量不足;E、风筒破口多,漏风严重;F、局扇打循环风;⑩巷道支护不及时而冒顶,在冒顶冒高处形成局部瓦斯积聚。
2、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
3、盲巷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未及时密闭,瓦斯从冒巷内涌出造成瓦斯积聚。
4、采空区内瓦斯涌出造成瓦斯积聚。
5、放炮时,从煤体中涌出大量瓦斯。
6、矿与矿之间相互沟通,引起矿井通风系统紊乱,造成瓦斯积聚。
7、煤层自燃引爆瓦斯。
A、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煤层自燃,B、巷道冒顶冒高处的煤体自燃。
8、其他火源引爆瓦斯。
A、摩擦撞击火花;B、地面雷电引入井下所产生的火源;;C、煤尘爆炸所产生的火源。
二、其他。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1、放炮产生的火源引爆瓦斯。
A、炮眼封泥不足、未使用水炮泥产生的火源;
B、放糊炮产生的火源;
C、使用非煤矿许用的火工产品产生的火源、
炸药变质发生爆燃所产生的火源;D、放炮线明接头所产生的火源;E、用动力电放炮所产生的火源。
2、带电检修设备或搬迁电气设备过程中所产生的火源引爆瓦斯。
3、井下电焊、气焊、喷灯焊接所产生的火源。
4、井下违章使用灯泡、电炉所产生的火源。
5、作业人员井下吸烟等明火产生的火源。
二、使用不安全设备:1、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火源引爆瓦斯。
A、矿灯失爆;B、电煤钻失爆;C、照明灯失爆;D、电机车失爆;E、开关失爆;F、放炮器失爆产生的火源;G、无漏电闭锁和断相保护功能的电煤钻或电缆在送电时,漏电电流电压所产生的火源;H、无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综合装置的照明灯和信号装置在送电时所产生的火源。
三、其他。
瓦斯燃烧一、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无通风或通风不良:①回采工作面配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
②回采工作面上下风巷断面积小(失修)、通风阻力大而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
③工作面附近的风门打开未关,风流短路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
④回采工作面处于角联风路中,造成工作面风流方向、风量不稳定,引起瓦斯积聚。
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
⑥工作面串联通风造成瓦斯积聚。
⑦回采工作面放顶不及时,工作面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风速达不到要求,引起工作面瓦斯层流积聚。
⑧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工作面风速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要求,引起工作面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