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基础课件
《板块构造理论》PPT课件
②板块沿俯冲带的俯冲作用因摩擦生热,所以热流值从海沟向岛弧 或陆侧呈升高趋势, ③在岛弧或陆缘山弧还会发生强烈的火山作用。“环
CCT(秘鲁-智利海沟和西智利洋隆)
TTA(可能在Owen(欧文)破碎带以 及Carlsberg洋中脊)
TTC(圣•安德列斯断层和门多西诺破 碎带)
ACT(加利福尼亚湾德出口处)
AAC(亚速尔群岛)。
AAA型三联点
The junction of the Red Sea, the Gulf of Aden and the Great Rift Valley of East Africa centered in the Afar Triangle is often given as an example of a triple junction.
第二大类: 汇聚(挤压)型板块边界: (Con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两板块间的应力场以挤压作用为主,边界两侧板块相对运 动向一起聚合汇集,故又称汇聚型或聚敛型板块边界。自 拉张型边界形成的岩石圈经过远距离运动在这里消亡,所 以也有的称其为消亡型或破坏型板块边界。
由于两板块在这里聚合,在压性力作用下,地震活动以逆 掩断层型为主。在挤压型边界,构造活动强烈而复杂,这 就决定了这类板块边界的复杂性,因此可进一步细分为两 种亚型:a.俯冲型 b.碰撞型
4. 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有可 能的是地幔物质对流
板块构造
各種板塊邊界關係示意圖
資料來源:Edward J. Tarbuck Frederick K. Lutgens,1994,Earth Science 7th ed.,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Inc.,,P.219。
三、板块构造 1. 板块划分与板块边界类型 (1)离散型板块边界
海底扩张学说
火山岛 洋中脊 海沟 上涌 海沟
地幔 对流环
海底扩张作用
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 1. 海底磁异常条带
沿洋中脊呈带状对称分布的磁性正负 异常带就是海底磁异常条带,单个磁异常条 带宽约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纵向上延伸数百 公里而不受地形影响。
二、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
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形 成模式图解 洋中脊处形成的玄武 岩中的古地磁记录了 当时的地磁场方向。 不同的磁异常条带反 映的是不同的磁化方 向。
主要位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软流圈 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
大洋中脊
三、板块构造 1. 板块划分与板块边界类型
(2)汇聚型板块边界
相当于海沟与板块碰撞带,两侧板块相对运动, 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对冲或碰撞。 又可分为俯冲边界与碰撞边界两种次级类型。 古老的大洋板块消亡后,原来位于大洋板块两 侧的陆块愈合起来,古俯冲带在地表的出露线 称为地缝合线(或缝合带,suture)。
大陆漂移学说 非洲与南美洲大 陆沿大陆坡 900m深处的拼 合,棕色表示大 陆重叠区域
大陆漂移学说
全球大陆沿着大 陆坡拼合的结果
之所以沿着大陆坡拼合, 是因为大陆坡处由于 剥蚀作用引起的损失 较小
大陆漂移学说
劳亚
距今约200Ma前的联合古大陆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一、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板块的概念
二、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内容 三、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 四、板块的运动 五、大洋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六、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 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的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 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刚性板块。 彼此间在软流圈之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 3、相邻岩石圈间水平运动有三种类型: (1) 在洋中脊裂谷带,两板块作背向运动(离散),产 生新洋壳和海底扩张; (2) 在海沟-岛弧带位置上,两板块相向运动(汇聚), 伴随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 (3) 在转换断层处,相邻板块间发生走向滑动,洋壳既 无新生,也无消减。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海底磁异常、转换断层、深海钻探 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发现,海底扩张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承 认,大量的事实吸引着地质科学家。1967-1968 年不少的地 球物理学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海底扩张问题,会聚了许多 报告和论文,其中摩根(W. J. Morgen,1968),麦肯齐和帕 克(D. P. Mckenzie & R.L.Parker,1967)证明地球表面 存在着绕极旋转的板块运动;勒皮雄(X.Lepichon)进而确 定了板块边界,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并计算了它们的旋 转极的位置和相对运动速度。至此,板块构造学说于1968年 正式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论 点,还囊括了岩石圈和软流圈、转换断层,板块划分、板块 俯冲和大陆碰撞等一系列概念,在更广泛的基础上,阐明了 地球活动和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因而也被称为新全球构造 (New global tectonics)。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PPT课件 1 人教课标版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地中海 红海
大 西 洋 太平洋
活动六: 对比板块分布图和世界主要地震火山
带分布图
研究内容六: 世界主要地震火山带的分布与板块活动 之间有何联系?
世界主要地震火山带
学生归纳总结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软流层 上滑动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你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
练习部分
共同部分: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题目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不足之处 了解目前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情况
板块模型PPT课件
地壳向两侧推移。
03
板块构造学说
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
割成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作用
下不断运动,发生相互碰撞或张裂。
03
板块模型与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原因及类型
地震产生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受力超过其承受极限而突然破裂、释放能量所引起的 自然现象。板块运动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 分离等。
两个板块沿水平方向相对 滑动,形成转换断层和地 震活动带,如圣安德烈斯 断层。
板块运动方式
01
02
03
04
扩张运动
在离散边界,板块向两侧扩张 ,形成新的洋壳。
俯冲运动
在汇聚边界,一个板块向下俯 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
沟和火山弧。
碰撞运动
在汇聚边界,两个板块相互碰 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和地震
活动带。
深海探测与板块构造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揭示更多关于海底板块构造的细节和机制
。
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
深入研究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 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环
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
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减 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综合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历程
01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
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在新生代又分裂漂移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
02
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
板块构造学基础
3. 板块的划分
1968年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将全球岩石圈划 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 板块(包括澳大利亚)、非洲板块、 )、非洲板块 板块(包括澳大利亚)、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 极洲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极洲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五 个既包括大块陆地,又包括大片海洋。 个既包括大块陆地,又包括大片海洋。
收 缩 衰 退 期 —— —— 太 平 洋
残留大洋( 终了期)——地中海 终了期)——地中海
遗 痕 —— 喜 玛 拉 雅 造 山 带
讨论题:
1. 目前人类对地球结构的认识如何?地球的不均一性表现在哪 些方面? 2.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大陆漂移有哪些不同? 3. 现代板块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板 块构造? 4. 地球上有哪几种大陆边缘?各有何特征? 5. 地球上有哪几种板块边界?各有何特征? 6. 什么是“威尔逊旋回”?地球上的山脉都是经过“威尔逊旋 回”形成的吗 ? 7. 试用板块构造观点解释,为什么地球上3/4的活火山和绝大部 分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周围?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如何? 8. 构造运动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性? 9.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盆地是 如何形成的? 10.试用板块构造观点解释,为什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 降低?
2. 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
①扩张型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在大陆上为裂谷带; 大洋中为洋中脊,在大陆上为裂谷带;
边界两侧板块受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地 边界两侧板块受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 幔物质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 幔物质裂谷上涌, 出或形成新洋底。 出或形成新洋底。 这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 这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 岩浆带和地震带。
第9章 板块构造学说
含大洋沉积物和 岩石圈碎块的混 杂堆积体
由于海沟与岛弧(山弧)紧密相随, 称之为海沟岛弧系。它们构成了特 征性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班尼奥 夫Benioff带 )。
马里亚纳群岛
读书思考
• 知识点:大陆漂移、地幔对流、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大洋 中脊、海底地磁条带、转换断层、地幔对流、威尔逊旋回、 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海沟、岛弧、贝尼奥夫(Benioff)地震带 、地幔柱、热点; • 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要点,并对该学说加以评价。 • 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 板块构造的基本含义? •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 • 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全球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
(3)成年期—大西洋型大洋盆地
持续海底扩张,洋底不断展宽,逐渐形成宏伟的大洋中脊体系 和开阔的深海平原。实例:大西洋。
(4)衰退期—太平洋型大洋盆地
洋中脊虽继续扩张,但洋盆一侧或两侧出现俯冲消减作用,海洋 面积渐趋缩小。实例:太平洋。
(5)终了期—残留海
随着洋壳海域的缩小,两侧的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残留 内陆海。现代实例:地中海。
3 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陆逐渐 破裂、分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4 大西洋、印度洋是在 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 中形成的,太平洋是 泛大洋的残余。 5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 漂移的过程中,前缘 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 脉,后缘由于硅镁层 的粘结、拖曳而脱落 形成岛弧、岛屿。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至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引起广泛 讨论,盛极一时. 30年代后就逐渐趋于沉寂。
(1) 胚胎期—大陆裂谷 地幔物质上升,大陆地壳隆起、变薄,在拉力作用下, 地表形成一系列大陆裂谷盆地。现代实例:东非裂谷。
板块构造理论课件
洋中脊是新的地壳形成的 地方,板块边界沿着洋中 脊向两侧扩张。
转换断层板块边界
两个板块在相对方向上平 移,形成转换断层。
俯冲带板块边界
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板 块下面,形成海沟和岛弧。
板块的运动方式
平移运动
板块沿水平方向移动,是板块运动的主要方式。
旋转运动
板块围绕垂直轴旋转,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的转 换断层处。
在汇聚边界,板块之间的压力可能导致地壳岩石圈 板块俯冲到地幔中,引发火山和地震活动。
03
在离散边界,板块之间的扩张作用可能导致地壳岩 石圈断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地震的预测与防范
地震预测
通过监测板块活动、地壳形变和地下 水位等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 间和地点。
地震防范
采取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如加强建 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建立应急救援体 系等,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板块内部的演变过程
板块生长与消亡
板块的生长与消亡是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过 程,通过海底扩张、俯冲带等作用,板块不 断生长或消亡。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板块构造演化的核心,指板块在地球表 面进行水平运动,包括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
板块相互作用
板块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或 分离,形成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深化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进一步揭示板块 构造的奥秘。
跨学科融合
板块构造理论将与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进行更紧密的交叉融合,推动地球科学 研究的进步。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深海探测、高温高压实验等技术手段,将有助于更精确地研究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 第一章 大陆漂移 全面详细
观 20 点世 的纪 动地 向球 动 力 学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并为地学界普遍接受是50年 代中期以来地球物理学取得巨大进展后实现的。越 来越多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大陆相对于地极的位置 发生过重大改变;上地幔低速层的发现及其缓慢流 动的塑性性质的确定,使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上滑 动,(并非Wegener的Si-Al在Si-Mg层上滑动,也 不是Holmes的地壳在地幔上的滑动),海底扩张说 的确立为大陆漂移提供了驱动机制。同时,地质学 家积累了更丰富的资料来证实大陆漂移的存在,于 是大陆漂移说在新的基础上复活和发展,而成为板 块构造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大西洋两缘所作 拼接获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考虑其它 大陆的拼接问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案, 下图是迪茨和霍尔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 种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合结果形成联 合古陆,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问题。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 大西洋两缘所作拼接获 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 考虑其它大陆的拼接问 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 案,下图是迪茨和霍尔 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 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 合结果形成联合古陆, 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 问题。
地球的磁场
地磁南极 地理北极 D 水平面 H I Z 垂直面 F L 地理北极
北 地磁南极
a.
地理南极 地磁北极 图 3—12 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b.
L—地磁力线;F—总地磁场强度;H—地磁场水平分量;Z—地磁场垂直分量;D—磁偏角;I—磁
• 磁偏角(D):与子午线的夹角 • 磁倾角(I):与纬度相关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第6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联想情景导入你小时候玩过七巧板吗?我们的地球大陆在2亿年前曾经是一个整体。
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你能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吗?不妨尝试一下。
重点知识详解1.大陆漂移说。
(1)时间:l915年(2)创始人:魏格纳(3)依据: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4)学说中心论点: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
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板块构造学说。
(1)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的。
(2)板块概念: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
(3)理论中心论点: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本节知识结构精典例题解析[例1]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很多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 ( ) A.平原 B.高原 C.海洋 D.盆地[解析] 喜马拉稚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边界线上。
在4000万年前,这里曾是波涛汹涌的沧海,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
后来由于印度洋板块逐渐北移,最终与亚欧板块相撞.并以45°角俯冲于亚欧板块的下面,强烈的挤压使岩石弯曲变形产生褶皱,从而形成巍峨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并且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在升高。
平原、高原、盆地都是陆地上的地形。
据此分析,选项A、B、D是错误的。
[答案] C[例2]下列有关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板块就是指岩石圈 B.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C.全球共有五大板块 D.板块之间的界线一定是造山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板块”知识的识记、理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匕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由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质学基础(第九章: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海底新发现与大陆漂移说的新生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H. Hess二战期间任美国太平洋战 争时期凯普.约翰逊号船长,用声 纳对海底做了不间断的观测。 于1962 年正式发表了“海盆的历 史”一文。
来又分开了;
19世纪末,Suess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
而将他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冈瓦纳;
1912年,Wegener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
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做了论证。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第九章 板块构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展学说 板块构造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1970在汉堡重 新命名的魏格 纳街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在Wegener前,有人已经有了活动论的思想
1620年,英国人F.培根,注意到了非洲西海岸和南美东海岸线
如此吻合,不大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1658年,法国R.P.F普拉塞认为,南美洲和非洲曾一度相连而后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是唯一的适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行星
• 太阳系外发现的巨大类地行星被命 名为“超级地球”。“超级地球” 引发科学家们研究他们在哪些方面 可能像地球的浓厚兴趣。最近,哈 佛大学科学家们指出,这些类地行 星也适用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 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 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
板 块 构 造 学(Plate tectonics)
• 板块构造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 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 成、构造组合、分布和相互关系 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
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 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 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 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 (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 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转换断层
• 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 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 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 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 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
地缝合线
• 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 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 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板块的活动性
•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 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 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 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 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板块“边活内稳”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其边界则是岩石圈相对 活动的地带,地震、火山、断裂等活动频繁 板块因地幔对流的驱动而运动。以后有人进 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小板块,如中国板块、 菲律宾板块等。板块构造学说较好地解释了 全球性的大地构造问题和矿产分布规律,因 而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接受。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特别是在大陆内部板块构造理论的 应用还待进一步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百科名片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 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目录[隐藏]历史的回顾基本内容划分运动原因区别移动板块边界为不稳定地带历史的回顾基本内容划分运动原因区别移动板块边界为不稳定地带[编辑本段]历史的回顾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
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古生代后期(约三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泛大陆”,相应地也存在一个“泛大洋”。
后来,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泛大陆的花岗岩层分离并在分布于整个地壳中的玄武岩层之上发生漂移,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
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动力。
根据魏格纳的说法,当时的物理学家立刻开始计算,利用大陆的体积、板块构造学说示意图密度计算陆地的质量。
再根据硅铝质岩石(花岗岩层)与硅镁质岩石(玄武岩层)摩擦力的状况,算出要让大陆运动,需要多么大的力量。
物理学家发现,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
因此,大陆漂移学说在兴盛了十几年后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洋探测的发展证实海底岩层薄而年轻(最多二、三亿年,而陆地有数十亿年的岩石);另1956年开始的海底磁化强度测量发现大洋中脊两侧的地磁异常是对称的。
2-3大地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 ①现在的大陆在2亿前年是联合在一起的,此 后才逐渐分开。 ②大陆移动的形式是硅铝质陆块在硅镁质洋块 上浮移。 ③漂移的动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其他 天体对地球表面的引力。
2.主要证据 ①魏格纳(A.Wegener)的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首先是德国气象学家A.Wegener 于1912年提出来的。其主要证据是大西洋两岸 的陆地轮廓吻合性以及地层、构造、古生物、 古气候和冰川等其他现象的相似性、相关性和 连续性。 ②五十年代以后的新证据 • A.各大陆岩石的古地磁极与现代地磁极不重合当前学术界最有影响的 一个大地构造学说。
人6 米 裂 “而 大 大 道 是 形, , 谷 东神 无 陆 巨 世 象气 谷 宽 非奇 朋 的 大 界 地势 壁 约 大的 的 赤 的 大 将宏 如 几 峡感 “ 道 伤 陆 其伟 刀 十 谷觉 刀 上 疤 上 称, 削 至 ”, 痕 空 。 最 为景 斧 2 或这 ” 时 当 大 “色 劈 0 “就 呈 , 乘 的 地壮 一 0 东是 现 从 飞 断 球观 般 公 非著 在 机 机 裂 表, , 里 大名 眼 窗 越 带 皮是 长 , 地的 前 向 过 , 上世 度 深 沟“ , 下 浩 从 的界 相 达 ”东 顿 俯 翰 卫 一上 当 1 。非 时 视 的 星 条最 于 0 大 让 , 印 照 大大 地 0 裂 人 地 度 片 伤的 球 0 谷 产 面 洋 上 痕裂 周 至 ” 生 上 , 看 ”谷 长 2 , 一 有 进 去 。带 的 0 亦 种 一 入 犹 ,10 称惊条东如 异硕非一 有/0
•
前边已经说过,海底扩张的速度为1-5cm/ 年,据此计算在1-2亿年中,海底扩张的速度 可达几千公里,整个洋底可以更换一次。所以 在大洋地壳中不可能发现1.9亿年以前的岩石。 以前的岩石那里了,俯冲到了地幔中又变地幔 物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洋底的年龄中央岭脊处 最年轻,向两侧逐渐变老,并呈对称分布。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5
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区别
转换断层
平移断层
两侧中脊距离的演变 不随时间的推移加大
随时间推移加大
断层的剪切作用范围
只发生在转换断层两侧 的洋中脊之间的地段
沿整个断层面发生
水平剪切方向与洋中脊 与断层两侧洋中脊显示 与断层两侧中洋脊显示
方向的关系
的错开方向相反
的位移方向一致
水平剪切运动范围 地震特点
完整版PPT课件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加勒比板块
阿拉伯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
纳兹卡板块
可可板块
完整版PPT课件
8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
• 分离型(离散型)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 轴部,两侧板块相对离开,应力状态为拉 张。
• 汇聚型(聚敛型)边界:相当于海沟及年 青的造山带,两侧板块垂直于边界相向而 行,应力状态为挤压。可进一步划分为俯 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种亚型。
断层崖壁
完整版PPT课件
13
完整版PPT课件
14
• 转换断层的特点: ①断层两侧的两段中脊之间的距离不随时间推
移而加大。 ②相互错动只发生在两段中脊之间的一段上。 ③错动突然终止。 ④断层所预期的错动方向与平移断层相反。 ⑤是切穿整个岩石圈的深断裂。 ⑥洋脊轴部的浅震由拉张引起,洋脊之间断裂
带上的地震有水平剪切作用产生
完整版PPT课件
5
• 六大板块的划分方案:
• 全球板块的划分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但全 球主要板块的划分方案却是清晰的。一般 将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此外还有十二 板块、十五板块等分类方法,每个大板块 也可再分为许多次一级的小板块。
• 目前常用的六大板块的划分方案是由法国 的勒皮雄(X. Le Pichon,1968)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平错型板块边界
这种边界一般分布在大洋中,边界两侧板块 发生相互剪切、水平错动。
在海洋探测时,发现大洋中脊被一系列垂直洋 脊走向的横层所切断;这些横断层不是一般的平 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 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
它与平移断层的不同点,在于断层两侧在洋脊 之间的位移是相互错动,而在洋脊外侧的位移都是 同一方向的。
1880~1930
2.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石炭纪后期,地球上所 有的大陆曾经连结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大陆 (称为泛大陆),围绕它的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 为泛大洋)。
此后,受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潮汐力的作用, 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由硅铝 层组成的、较轻的陆壳在较重的硅镁层洋壳之上 漂移,直至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形成的,而 太平洋则是泛大洋的残余。
扩汇张聚型型板板块 块全边 边界 界球六大板块
平错型板块边界
②
⑤
②
④③
③
①
⑤
⑥
⑥
全球现代主要板块的分布及其相对运动
箭头及其长度表示板块相对运动方向和速度
4. 板块的运动
现代全球板块的相对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太平洋在收缩 ; 大西洋在扩张; 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澳-印板块均离 开南极洲板块向北运动; 欧亚板块相对非洲、阿拉伯及澳-印板块 向南运动
3. 板块的划分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将全球岩石圈划 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 板块(包括澳大利亚)、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 极洲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五 个既包括大块陆地,又包括大片海洋。
板块的划分不受陆地和海洋的限制,只根据板 块边界而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板块的划分越来 越细,板块数量越来越多。
板块的驱动力来自地幔的热对流,每个板块都驮在
2. 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
①扩张型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在大陆上为裂谷带; 边界两侧板块受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地 幔物质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 出或形成新洋底。
这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 岩浆带和地震带。
②汇聚型板块边界
边界两侧板块相向 运动,在此对冲、 挤压、聚合,其构 造活动异常复杂剧 烈。按板块汇聚性 质,又可分为俯冲 型和碰撞型。
三、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说 大获成功之 后,在1968 年,英国的 麦肯齐和派 克尔、以及 美国的摩尔 根等学者提 出了岩石圈 板块构造学 说(简称板 块构造);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 带(如大洋中脊、海沟、大断裂等等)分割成若干块 体,这些块体就是岩石板块,简称板块;
3.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论据
①大陆轮廓相吻合:如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和 非洲轮廓可以很好地拼合在一起;
②地质构造的连续性:非洲南部的开普山脉可 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连接,北美与西北欧 的加里东褶皱带和海西褶皱带完全可沿走向相接;
③古生物群、古气候的分布:如南美、非洲、 南极、澳洲、中国、印度等地在古生代的生物群都 很相似,同样有石炭二叠纪冰川遗迹分布,但中生 代后则明显不同。
二、海底扩张说
1. 海底扩张说的观点 美国的迪次(Dietz)和赫斯(H.H.Hess)分别在
1961年、1962年发表论文,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赫斯 的论文叫“洋盆的历史”。
2. 海底扩张说的论证
①洋中脊与热异常; ②盖奥特(Guyot)的成因; ③洋脊磁异常条带的分布; ④洋底岩石和沉积物的年代; ⑤震中的空间分布形式。
4. 大陆漂移说的致命缺陷
①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高至玄武
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程度,而花岗岩却依 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这是违反物理定律的;
②大陆能漂移吗? 即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转的离
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移动,潮汐力同 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果证明,其驱动力比 所需要的小了好几个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 陆漂移。
残留大洋( 终了期)——地中海
——
遗 痕 喜 玛 拉 雅 造 山 带
讨论题:
1. 目前人类对地球结构的认识如何?地球的不均一性表现在哪 些方面?
2.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大陆漂移有哪些不同? 3. 现代板块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板
块构造? 4. 地球上有哪几种大陆边缘?各有何特征? 5. 地球上有哪几种板块边界?各有何特征? 6. 什么是“威尔逊旋回”?地球上的山脉都是经过“威尔逊旋
海陆变迁——威尔逊旋回
泛 的 火 山
同 时 沿 断
模 地 堑 或
张 裂 , 形
石 圈 变 薄
陆 受 到 拉
非 裂 谷 带
大 洋 胚 胎
——
活裂地成,张
动
有 广
堑 群
大 规
地 表
, 岩
大
东
——
幼 年 大 洋
红 海 和 亚 丁 湾
——
成 年 大 洋 大 西 洋
收 缩 衰 退 期
太 平 洋
——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学研究成果
①在同一大陆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磁极位置不同, 其连线呈一平滑曲线,称为古地磁极游移轨迹;
②在不同大陆中,同一年代的岩石磁极位置也不 同,即每一块大陆都有一条地磁极游移轨迹,并最 终都交汇于现今的磁极位置;
③结论:由于地磁极不可能远离地球的转轴(或 地理极)作大范围的迁移,上述①、②测定的结果 只能说明大陆曾经发生过漂移。
5. 大陆漂移说的复活
岩浆在冷却成岩过程中,含铁矿物在某个温度值 开始获得磁性,该温度值称为居里点;如磁铁矿的居 里点为 600 ℃ ;
磁性矿物获得磁性时,会按当时的地磁场定向, 并在岩石中将其磁性方位保存下来,称之为天然剩磁 (NRM);
用精密仪器测定岩石中天然剩磁的方向和强度, 就可以知道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南极、北极的地理座标 位置。这就是古地磁学的研究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与环境学院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 兴起的,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学说 的基础上,综合了大洋和大陆的地质研 究资料发展而来,所以又称为 “ 全球构 造理论 ” ,是当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 说。
一、大陆漂移说
1. 大陆漂移说的起源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 (A . Wegener)提出了 “ 大陆漂 移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