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2解读

合集下载

知识总结:溶解度曲线

知识总结:溶解度曲线

知识总结: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知识归纳
一、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湿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
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
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湿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二、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
降型,如氧气。

三、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
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液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图形。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步骤和解读方法。

一、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选择一种溶质和溶剂进行实验,按照一定温度间隔进行测定并记录浓度数据,包括溶质在每种温度下的溶解度。

2. 绘制坐标系:选择适当的纸张或使用电脑绘图软件,在纵轴上标注溶质的溶解度,单位可以是摩尔/升或克/升,横轴上标注温度,单位可以是摄氏度或开尔文。

3. 画出数据点: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上标出点,每个点的纵坐标表示相应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4. 连接数据点:使用平滑曲线连接所有数据点,以形成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方法1. 曲线的趋势:溶解度曲线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曲线的斜率和曲率来判断物质的溶解性质。

斜率越小,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程度越小;曲率越大,溶解度变化越明显。

2. 饱和点:溶解度曲线上的饱和点是指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温度。

该点通常位于曲线的最高点,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3.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通过观察曲线的整体图像,我们可以判断温度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

如果曲线向上升高,表示随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也增加;如果曲线向下降低,表示随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4.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溶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当溶解度曲线呈现水平趋势或者直线变化时,表示溶质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无关,达到了溶解平衡。

三、实例解读以“X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为例,假设该曲线向上升高,表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通过观察饱和点,我们可以了解在该温度下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溶解更多的物质。

同时,通过曲线的趋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程度。

如果曲线斜率较小,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增加较为缓慢;如果曲线曲率较大,表示溶解度的变化非常明显。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液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的图形。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以及如何解读曲线所提供的信息。

一、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要绘制溶解度曲线,我们需要准备一系列溶液,每个溶液的浓度不同。

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每个溶液的溶解度。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体积或浓度来确定溶解度。

将所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形即可得到溶解度曲线。

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横轴应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

根据不同实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单位来表示溶解度,如质量比例、摩尔分数或摩尔浓度等。

根据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用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解度曲线的形态和趋势可以提供许多有关溶解度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溶解度曲线形态及其解读:1. 直线型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与温度成线性关系。

这说明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是稳定的,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或减少而线性增加或减少。

2. 曲线型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这主要是由于溶解度受到其他因素(如溶剂特性、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等)的影响。

3. 饱和溶解度曲线:曲线上出现水平平台,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达到了饱和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不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无限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溶解于溶剂中,且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这种情况较为罕见,通常只发生在某些特殊溶剂和溶质组合中。

5. 溶解度异常溶解度曲线:曲线上出现极值点,表示溶解度在该温度下有异常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的改变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除了曲线形态,我们还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得到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曲线上每个点的斜率,斜率的大小可以表示溶解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总结起来,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溶解度曲线、异常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曲线。

1. 正常溶解度曲线:
正常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曲线。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2. 异常溶解度曲线:
异常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曲线。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些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然后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到一些非常规的化学现象,例如溶解热或者晶体结构的变化。

3. 饱和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典型的例子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会减小。

总的来说,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包括正常溶解度曲线、异常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曲线。

这些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控制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1.点:
-曲线上每一个具体的点代表了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或摩尔数)。

-例如,在溶解度曲线上,如果一个点位于50℃,且坐标值为
20g/100g水,则表示该溶质在50℃时,每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克该溶质。

2.线:
-整个溶解度曲线是一条连续的线段,这条线反映了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线的斜率可以体现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说明溶解度对温度越敏感。

-在某些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形成上升曲线;而在其他情况下,溶解度可能随着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减小,形成先升后降的曲线。

3.面:
-在三维空间中绘制溶解度图表时,溶解度曲线可能会与其他参数(如压力等)结合形成一个面,这个面就展示了溶解度与温度及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二维图中,“面”通常用来泛指溶解度曲线所覆盖的整个区域,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溶质溶解度的变化范围。

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和例题解读

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和例题解读

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和例题上海市清流中学朱初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 801 号 200126溶解度曲线图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有关习题涉及溶解度、溶解度计算、浓度计 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物质的结晶、物质分离等概念和知识,本文简述了溶 解度曲线的含义,并列举常见相关习题并分析,供参考。

溶解度曲线图通常有如图所示的图 A 、图 B 二类涉及的计算公式有:公式 1:S m (溶质) S m (溶质)或 100 m (溶剂) 100 S m (溶液)公式 2:C%=m (溶质) m (溶液)×100%公式3:C%(饱和溶液)=SS 100×100% 一、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查出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并 计算相应的 C%等数值。

例1:由曲线溶解度图A回答下列问题:①t2 时,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②t1时,将30克A物质投入6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③t4时, 90克B物质溶解在15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为了得到B物质的饱和溶液,问:a. 维持温度不变,至少要蒸发掉克水,才能使溶液饱和。

b. 维持温度不变,原溶液中至少再加入B物质克,才能使溶液饱和。

c.不改变溶液组成,只要把温度降低到℃,也能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④要配制C%为28.6%的C物质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解:①由图A知t2 时,S B=60 克∕100 克水,根据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即当溶剂的质量为100 克时,溶质的质量为60 克,则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60∶100 或 3:5。

②由图A知t1时,S A=32克∕100克水,根据公式1计算可知,在60克水中最多溶解19.2克A物质,即30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根据公式2计算C%=19.219.260×100%=24.2%③a:已知t4时,S B=65克∕100克水,设90克B物质完全溶解并形成饱和溶液只需要溶剂水为x 克,根据公式1,65 90100 xx=138 克,由于原溶剂为150克,则150-138=12克,即蒸发12克水能使溶液达到饱和。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图形。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可以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应用情况。

本文将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方法以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解度曲线通常以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以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质量作为纵坐标。

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

首先,曲线的上升段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上升段的斜率越大,表示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快。

其次,曲线的平缓段表示溶质的饱和溶解度。

在该段上,溶质的溶解度基本保持不变,称为饱和状态。

该饱和溶解度是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也是溶解度曲线的关键点之一。

最后,曲线的下降段表示溶液中发生饱和度下降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添加了新的溶剂或者改变了温度。

下降段的斜率越大,表示溶液中的饱和度下降越快。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根据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在反应过程中,溶质溶解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反应的进行情况。

当溶解度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时,表示溶质的溶解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加,反应正常进行;当曲线出现平缓段时,表示溶质达到饱和,反应接近平衡状态;而曲线的下降段则表示溶液中饱和溶度下降,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预测溶解度与溶解热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大致预测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在溶解度曲线中,曲线的上升段越陡峭,表示溶解热越大;而曲线的下降段越陡峭,表示溶解热越小。

这为研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3. 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最佳操作条件,提高实际应用中的溶解效果。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可以确定在何种温度、压力下能够取得最佳溶解度。

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可以提高产率和效率,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总结: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是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可以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预测溶解度和溶解热,并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

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

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

(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

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

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

(同温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质量分数最大的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g+S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等效法)×100%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S纵+100g技巧引入: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

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课题2 溶解度曲线

课题2  溶解度曲线
60
硝酸钾
想一想
50 40 30 20 10
氯化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滤纸上: KNO3固体 滤液中:
热 降温 混合物 结晶 过滤 加热 饱和溶液
3
加适量水 KNO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等。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练 习
溶 解克 度 a
NaCl
讨论:如何比较 NaCl、KNO3的 溶解性大小?
KNO3
能否说明KNO3 比NaCl 易溶与水呢? NaCl
KNO3
不行
20℃
40℃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能否说明KNO3 比NaCl 易溶与水呢?
不行
20℃,20g水
20℃,100g水
溶剂量应该相同
能否说明KNO3 比NaCl 易溶与水呢? 10gNaCl 10gKNO3
3、升温结晶
/ g
0.10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的物质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温度/℃
给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变浑浊,因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升温后会有熟石灰固体析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

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若由高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则要析出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溶解度S (克)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图一) (图二)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

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

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

但是从图上很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者相等。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1. 引言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通常用溶质的摩尔溶解度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本文将讨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及其相关性质。

2. 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氯化钠(NaCl)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学实验和医药领域。

其溶解度曲线描述了在不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2.1 实验方法为了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以使用以下实验方法: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例如0.1 M、0.2 M、0.3 M等。

2.将每种浓度的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如20°C、30°C、40°C等。

3.在每种温度下,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直到溶液饱和为止。

记录加入固体的质量。

4.搅拌溶液,使固体充分溶解。

5.冷却溶液至室温,记录溶液的体积。

2.2 实验结果与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每种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可以用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来表示,即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以溶质的摩尔浓度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可以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2.3 曲线解读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1.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质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能够克服溶质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溶质更容易溶解。

2.溶解度曲线通常是一个递增的曲线,但在某一温度点上会出现一个峰值。

这是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超过该温度,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解度曲线的峰值会发生位移。

高浓度的溶液中,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增强,使得溶解度的峰值温度升高。

3.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强碱,常用于制备肥皂、清洁剂和纸浆漂白等工业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滚动小专题(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滚动小专题(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解析】 t1℃时,相同质量的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质量相等,故A错误;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降 低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大,则乙中混有少量甲 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项错误;20 ℃ 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根据图像,0 ℃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且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 溶解度不断增大,所以甲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则在5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25 g甲,形成75 g溶液,故D项错误。
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t2℃时丙的溶解度 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 甲,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 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C正确;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将t3℃时三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D正确。
典例1 (2015•河北)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 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 发水的方法
【解析】 比较②③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
错误;20 ℃ 时10 g 水最多溶解3.6 g NaCl,故B错误;
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
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
确;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g 100% 16.7% 2g+10g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在给定温度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曲线。

以下是溶解度曲线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在标准状态下(即温度为0摄氏度,pH为7),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呈双峰形分布,即有两个峰值。

第一个峰对应于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第二个峰对应于更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然而,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呈单峰形分布,即只有一个峰值。

2. 溶解度曲线的温度依赖性: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或减少。

这种温度依赖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溶解度 = 常数× (1 + r ×温度)其中,常数是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常数溶解度,r是物质与温度的溶解度系数,即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溶解度变化率。

3. 饱和溶液温度:在溶解度曲线上,饱和溶液温度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的温度。

这个温度通常是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第一个峰对应的温度。

4.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率,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特性。

溶解度曲线还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以指导实际应用中的物质选择和制备。

5.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但是速度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增加,速度更慢。

这种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 (a + b ×温度) / (1 + c ×温度)其中,a和b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常数,c是温度变化率。

拓展:除了双峰形和单峰形外,溶解度曲线的形状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溶剂类型等。

此外,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因此,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和规律对于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溶解度/gt/℃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

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 点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溶解度/gt/℃数固体物质: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色氨酸溶解度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色氨酸溶解度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色氨酸溶解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化学和药物领域中,溶解度曲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色氨酸是一种含有芳香性氨基酸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其溶解度曲线对于了解色氨酸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特性以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非常关键。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每个部分都与色氨酸溶解度曲线相关。

首先我们将介绍色氨酸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和意义,然后讨论了测定该曲线所需的方法和条件。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色氨酸溶解度曲线图形与特征,并探讨影响该曲线形状和特点的因素。

最后,我们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可能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说明并解释色氨酸溶解度曲线这一重要概念。

通过对其定义、意义以及测定方法和条件进行细致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色氨酸的溶解特性,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对曲线图形与特点的分析,可以加深对色氨酸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最后,我们还会提出一些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激发更多学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和探索。

2. 色氨酸溶解度曲线的定义与意义2.1 色氨酸概述色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它不仅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之一,还参与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对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了解色氨酸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行为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 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在特定条件下随温度、pH值等变化而发生溶解或析出转变的图形。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色氨酸的溶解度,并将其绘制成曲线,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溶解度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这样一条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色氨酸分子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与水或其他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根据曲线上所示点的位置与走势可以推断出色氨酸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大小和溶解性质的变化,进而推测相关的物理化学行为和分子结构。

2.3 色氨酸溶解度曲线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从固态向液态转变程度的指标,研究色氨酸的溶解度曲线具有广泛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图的解读与分析方法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图的解读与分析方法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图的解读与分析方法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成溶液的最大量。

溶解度曲线图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表。

通过解读和分析溶解度曲线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物质溶解度的规律性,并对溶解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解读溶解度曲线图的第一步是观察曲线的趋势。

溶解度曲线通常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正常溶解度曲线、倒U型曲线、S型曲线等。

根据曲线的形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溶解过程特点。

例如,正常溶解度曲线代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表明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倒U型曲线则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这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最大,超过该温度后溶解度降低;S型曲线则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溶质在低温下产生了某种结晶,而在高温下重新溶解所导致。

在进一步分析时,我们需要关注曲线上的特殊点或特征。

首先,峰值点通常表示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温度。

通过观察峰值点的位置,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其次,曲线上的水平线段表示溶解度在该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

这些水平线段可能与某种相变过程相关,如晶体水合物的结晶水的脱失。

最后,曲线上的斜率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速率。

斜率的变化率可以反映溶解过程的速度,例如,斜率越大,表示溶解过程越快。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溶解度曲线图,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溶解特性以及温度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2. 物质的溶解热: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的。

进一步分析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溶解热,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热大小。

3.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变化: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溶质浓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解过程中溶质在溶液中的分布规律。

4. 物质的晶体结构:溶解度曲线的特殊点和特征可以与物质的晶体结构相关联。

氧气溶解度曲线

氧气溶解度曲线

氧气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③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湿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可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1.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C.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4. 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将35g食盐溶于100g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时,200g水中溶解度80g硫酸铜达饱和。

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g 硫酸铜晶体。

D30℃时将35g硝酸钾和35g食盐同时溶于100g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6. 右图为X 、Y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现各在150g 水中分别加入60gX 和80gY ,加热使它们完全溶解,并在蒸发除去50g 水后将温度冷却到t ℃。

关于这一实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时溶液中X 、Y 的质量分数相等B t ℃时溶液中X 的质量分数比Y 小C t ℃时析出固体XD t ℃时析出固体Y7. 如图表示氢氧化钙、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b 、c 依次表示的是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的溶解曲线 B 三种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能升高的不是氢氧化钙C 已知b 物质在60℃的溶解度是110g ,在10℃的溶解度是20.9g ,若将b 物质在60℃时的55g 饱和溶液冷却到10℃,则将析出13.31gD 从含有少量b 和c 溶液中,制取纯净的b 晶体的方法是:⑴先蒸发,至析出c 晶体,并使b 在较高温度下接近饱和;⑵再降温,b 晶体析出而c 不析出;⑶过滤,洗涤b 晶体并重结晶8. 有一种盐,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有一该盐溶液,其组成处于图中的P 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此盐不含结晶水) ( ) A.把该溶液温度下降到20℃,该溶液可变成饱和溶液B.50℃时,向组成为P 的该盐溶液中加入10g 此盐,溶液一定变为饱和溶液C.从图中判断,50℃时,若配成此盐的饱和溶液,则其质量分数为33%D.50℃时,若组成为P 的此盐溶液含Ag 此盐,则加入A/4g 此盐,溶液即可变成饱和溶液9. 右图为A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 、B 均是不与水反应的物质,在T 3℃时,将A 、B 两物质分别溶于100g 水中,刚好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曲线判断下列A 与B 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 、T 3℃时,由B 物质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较大B 、T 2℃时,由A 、B 两物质所形成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 1℃时,由A 物质形成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D 、T 3℃降至T 1℃时,A 、B 两物质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均不变 10. 右图是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 、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 1℃时,A 、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S g/C. t 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 1℃时A 物质的溶解度D. t 2℃时,等质量的A 、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11.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t 1℃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 .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B ﹥C C .要将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D .要使A 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1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 .t ℃时,等质量的a 、b 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C .当温度大于t ℃时,a 溶液一定比b 溶液浓D .a 中含有少量b 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

13.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 1℃时A 、B 的溶解度相等B .t 2℃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00)×100%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将t 2℃时B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溶液变稀了14.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 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 系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D .丙>甲=乙15. 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C 的溶解度B .t 1℃时,100g 水溶解了40gA 就达到了饱和状态C .t 2℃时,A 和C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A 和B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16. 右图表示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M 的溶解度大于N 的溶解度 (B)M 、N 都不是易溶物质(C)P 点表示t ℃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 、N 均为饱和溶液t 1 t 2 温度/℃溶解度\g ABa17.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最少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18.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填写“能”或“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19.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1)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0.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相等;溶解度/g 温度/℃2040600t 1 t 2ABC(3)若A 中混有少量的B ,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 可采取的方法是 。

21. 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 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2)t 2℃时,A 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_____;(3)要从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 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2. 右图中曲线a.b 是物质A.B 的溶解度曲线。

试根据图象回答: (1)t 4℃时,A.B 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 B,(2)t 2℃时,饱和溶液中A 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饱和溶液中B 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A% B%。

(3) t 1℃时,一定量的A 、B 分别溶解在100 g 水里达到饱和,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到t 3℃时,若要重新使两溶 液都达到饱和,加入A 、B 物质的质量大的是 。

(4)为了从混有少量A 的物质B 中提取较纯净的B ,可采用 方法。

23. 下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 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4.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 的溶解度是 g 。

(2)在 ℃时,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把A 、B 、C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至t 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25. 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1);(2) 。

26. 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7.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填“相同”或“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那么,图中(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会含有少量的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12.5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 4.4g 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