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其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最新进展

摘要:自从诺贝尔奖得主桑格于1977年发明了第一代DN测序技术以来,DNA测序技术已经作为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当中。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DNA测序技术日臻成熟,并且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已经诞生。本文主要就每一代测序技术原理和特点及其最新进展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DNA测序技术;第三代DNA测序技术;最新进展

The Development and New Progress of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Abstract: Since Nobel Prize Winner Sanger have founde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DNA Sequence technology in 1977,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dern biological researches a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Over decades of year’s development, DNA sequence technology mature gradually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characterized by single-molecule sequencing have also emerged. The mechanisms and features of each generation of sequencing technology and their latest progress will be discussed here.

Key Words: DNA Sequence technology ; third 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latest development 1.引言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1],人类就开始了对DNA序列的探索,在世界各地掀起了DNA测序技术的热潮。1977年Maxam和Gilbert报道了通过化学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2]。同一时期,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3]。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将DNA测序带入自动化测序的时代。这些技术统称为第一代DNA测序技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则使得DNA测序进入了高通量、低成本的时代。目前,基于单分子读取技术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出现,该技术测定DNA序列更快,并有望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推进相关领域生物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历史及不同发展阶段各种主要测序技术的特点,并针对目前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及目前国际DNA测序最新进展做简要综述。

2.第一代测序技术

早在1954年,Whitfeld等就提出了测定多聚核糖核苷酸链的降解法[4],该方法利用磷酸单酯酶的脱磷酸作用和高碘酸盐的氧化作用从链末端逐一分离寡核糖核苷酸并测定其种类。但由于操作复杂等原因,该方法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在1977年,Sanger等提出了经典的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测序法[5]。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ddNTP的2´和3´都不含羟基,在DNA合成反应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以被用来中断DNA合成反应。在4个DNA 合成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ddNTP,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可以根据电泳带的位置确定待测分子的DNA序列。同一年,Gilbert等提出了化学降解法[6]。该方法与Sanger法类似,都是先得到随机长度的DNA链,再通过电泳方法读出序列。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Gilbert法是先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标记碱基再用化学方法打断待测序列,而Sanger法是通过ddNTP随机中断合成待测序列。此后,在Sanger 法的基础上,8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荧光标记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荧光信号接收器和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代替放射性自显影的自动测序仪[7]。另外,90年代中期出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使得测序的通量大为提高[8]。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测序方法,如焦磷酸测序法[9]、连接酶测序法[10]、杂交测序法[11]等。其中焦磷酸测序法即为后来Roche 公司454技术使用的测序方法,连接酶测序法即为后来ABI公司SOLiD技术使用的测序方法。

3.第二代测序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开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科学家逐步测出多种生物的序列,传统的测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通量和高效率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经过不断的开发和测试,进入21世纪后,以Roche公司的454技术[12,13]、Illumina公司Solexa技术[14-16]和ABI 公司的SOLiD技术[17,18]为标志的第二代测序技术诞生了。与第一代技术相比,第二代测序技术不仅保持了高准确度,而且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极大地提高了测序速度。使用第一代Sanger的测序技术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巨资,用了三年的时间;然而,使用第二代SOLiD的测序技术,完成一个人的基因组测序现在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第二代测序技术实现了高通量、高效率、高准确度的测序大大降低了测序的成本,DNA测序可以向个人测序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很好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 -orphism,SNP)的研究,对探索人类的遗传及基因病有极大的意义[19]。

4.第三代测序技术

近期出现的Helicos公司的Heliscope单分子测序仪、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SMRT 技术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正在研究的纳米孔单分子技术,被认为是第三代测序技术。与前两代技术相比,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单分子测序。其中,Heliscope技术和SMRT技术利用荧光信号进行测序,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利用不同碱基产生的电信号进行测序。现介绍如下:

(1)单分子即时DNA测序:简称SMRT,是在4种dNTP的1一磷酸上标记有不同发射光谱的荧光基团,当DNA聚合酶催化dNTP掺入到合成链中时,使用显微镜可以检测到每个掺入dNTP所携带的荧光信号,经计算机分析转化为相应的碱基序列信息。这种荧光标记的dNTP不会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并且在掺入合成链后其荧光基团与^y-磷酸解离,合成的DNA链和天然的DNA链完全一样[20]。在显微镜即时记录DNA链上的荧光的时候,DNA 链周围的众多游离的荧光标记dNTP形成了非常强大的荧光背景。单分子的荧光探测由一种被称为零级波导(zero mode wave guide)的纳米结构来实现DNA聚合的即时观察和背景荧光干扰的消除[32]。该结构在一片薄金属膜上蚀刻出数以千计直径数十纳米的小孔,并将金属膜附着在透明的支持基质上,由于每个小孔的尺寸低于光的波长,所以当光线从透明的基质侧照射时无法透过小孔,而是在小孔底部形成指数衰减的消逝波,这样创造了一个很小体积的检测空间(zeptoliters,即10。21L)。在这么小的孔内,DNA链周围游离的荧光标记dNTP 有限,而且由于4种荧光标记dNTP非常快速进出于小孔,它们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背景荧光信号。在每个小孔底部固定有一个DNA聚合酶分子,当某一种荧光标记dNTP被掺入到DNA合成链时,其携带的特定荧光会持续一小段时间(荧光光曝),直到荧光基团被DNA聚合酶切除为止。荧光光曝的荧光颜色揭示了模板上的互补碱基,通过即时监控每个波导孔的荧光光曝,就能连续测定每一个孔内DNA模板的序列,序列读取速度可达到每秒钟十个碱基,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长片段DNA进行测序。从样本制备到测序完成,所需的时间还不到一天,这对于传染病监控和分子病理学尤为重要。

(2)HeliScope单分子测序:HeliScope单分子测序技术仍然基于合成测序原理[21],它采用了一种新的荧光类似物和更加灵敏的监测系统,能够直接记录到单个碱基的荧光,从而克服了第二代测序必须用PCR扩增出数千个拷贝以增加信号亮度的缺陷。先将DNA文库的单链片段密集固定排列在平面基板上形成阵列,在每个测序循环中,DNA聚合酶和一种荧光标记dNTP流人,按照模板序列延伸DNA链,阵列中发生了碱基延伸反应的DNA链就会发出荧光,通过CCD记录并转化为相应的碱基序列信息。经过洗涤,延伸了的DNA链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