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型截断法----振动力学方案

合集下载

振动力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振动力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发信人: laissez (中正平和), 信区: DeptMech标题: 《振动力学》名词中英文对照发信站: 碧海青天(Tue Dec 12 16:06:09 2000), 转信Dirac delta function delta函数acceleration 加速度admittance 导纳amplification factor 动力放大因子amplitude 幅值、振幅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幅频特性angular frequency 圆频率attenuation vibration 衰减振动base motion 基础运动bending vibration 弯曲振动boundary condition 边界条件chaotic vibration 混沌振动complementary energy 余能complex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复频响应函数component modal synthesis method 模态综合法condition of orthogonality 正交性条件conservative system 保守系统consistent mass matrix 一致(协调)质量阵constraint mode 约束模态continuous system 连续系统continuum 连续体damping coefficient 阻尼系数damping ratio 阻尼比damping vibration 有阻尼振动degree-of-freedom 自由度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动力学微分方程direct numerical integration 直接积分法discrete system 离散系统displacement 位移dissipative system 耗散系统Duhamel integral杜哈曼积分dynamical matrix 动力矩阵dynamical system 动力学系统dynamics 动力学eigenvalue 特征值eigenvector 特征向量element 单元energy of deformation 变形能excitation 激励flexibility柔度flutter 颤振forced vibration 强迫振动foundation 基础Fourier transformation 傅氏变换free vibration 自由振动frequency equation 频率方程fundamental frequency 基频general coordinate 广义坐标general solution 通解generalized eigenvalue problem 广义特征值问题governing equation 控制方程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脉冲响应函数inertia 惯性initial condition 初始条件kinetic energy 动能logarithmic decrement对数衰减率longitudinal vibration 纵向振动lumped mass method 集中质量法mass matrix 质量矩阵matrix iteration method 矩阵迭代法mechanical energy 机械能modal matrix 振型矩阵mode 振型、模态mode function 振型函数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 振型叠加法mode truncation method 振型截断法natural frequency 固有频率negative damping 负刚度node 节点normal mode 简正振型oscillation 振动、振荡period 周期phase angle 相角phase difference 相位差positive definite 正定potential energy 势能principal mass 主质量principal stiffness 主刚度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迭加原理principle of virtual work 虚功原理proportional damping 比例阻尼Rayleigh quotient 瑞利商reduced mass 约化质量resonance 共振。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根据线性代数的知识,特征方程存在非零解的
充要条件是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即得到频率方
程:
| [K ] 2[M ] | 0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4 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根据特征方程: ([K] 2[M ]){} 0
❖对应于频率方程中的每一个根,都存在特征方 程的一个非零解{ϕj},称为振型向量,或叫特 征向量,或叫模态向量。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5 地震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采用振型分解法可求得体系各质点的位移、速 度和绝对加速度时程曲线,但对于工程实践而 言,振型分解法还是较为复杂,且运用不便。
❖注意到工程抗震设计时仅关心各质点反应的最 大值,给合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谱理论,在振 型分解法的基础上,可导出更实用的振型分解 反应谱法。
}T
[
M
]{i
}
{i
}T
[
K
]{
j
}
2 j
{i
}T
[
M
]{
j
}
❖左式不变,而对右式进行转置运算可得
{
j
}T
[
K
]{i
}
2 i
{
j
}T
[
M
]{i
}
{
j
}T
[
K
]{i
}
2 j
{
j
}T
[
M
]{i
}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8/180
§4 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2.振型正交性 ❖对ωj≠ωi,则有:
{ j }T [M ]{i } 0
n
n
❖根据前述 Fi (t) mi j ji (xg (t) j (t)) Fji (t)

振型分解法

振型分解法
i cij x i kij xi mi g mi x x
n n
xi
i 1,2, N
j 1
j 1
xg(t)
mi m ( i xi xg )
cx k x mI g (t ) m x x
1 1 2
xi (t ) x ji D j (t )
j 1
N
x t q (t ) q (t )
2 1 2
已知
Dj (t ) 2 j j Dj j2 Dj (t ) j xg (t )
X M X j
T j
X j M I
T
g (t ) x
(t ) 2 D 2 D (t ) D j j j j j j
n
X M X j
T j
i ji
X j M I
T
g (t ) x
X M I j X Tj M X j
T
* * X j M I C K j j g (t ) D j (t ) Dj D j (t ) x * * * Mj Mj Mj T
2 * K* j jM j
* C* j 2 j j M j
(t ) 2 D 2 D (t ) D j j j j j j
振型
质点
x X sin t
1 11 11 1
x X
1 12
12
sin t
1 1 1
x12 X 12 m11 k11 1 x11 X 11 k12
2
这一比值不仅与时间无关,位移比值始终 保持不变。这种振动形式称为振型。按 1振动时称为 第一振型,按 2振动时称为第二振型。

基于Galerkin截断法的大深度管道铺设动力学行为分析

基于Galerkin截断法的大深度管道铺设动力学行为分析

振 动 与 冲 击第27卷第10期J OURNAL OF V IBRAT I ON AND SHOCKVo.l 27N o .102008基于Galerkin 截断法的大深度管道铺设动力学行为分析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 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07-11-27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1-14第一作者姚宝恒男,博士,讲师,1975年生姚宝恒1, 任 平2, 李志刚3, 葛 彤3, 杨霞菊4, 佟德纯4, 陈兆能4(1.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2.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1;3.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1;4.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摘 要:针对国内目前在建的3000m 深海管道铺设系统,在管道未触海床的悬空工况下,建立了管道的纵向振动方程,应用G a l erki n 截断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并进一步分析了波高、波频等海况参数对管道各截面动态应力和振动幅值的影响,分析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深度管道铺设中的动力学行为,并可为深海管道铺设施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深度管道铺设;悬空;G a lerk i n 截断法;动力学;海况参数中图分类号:O 415.5 文献标识码:A采用铺管船法进行海底管道铺设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而铺设时的管道应力是管道设计中的重要控制参数。

对于浅水铺管力学分析,目前国内外主要基于小变形线性梁理论或悬链线理论[1]。

随着管道铺设逐渐向大深度方向发展,与浅水管道铺设不同,在管道未触海床时的悬空状态下,在波浪激励下水面铺管船的运动将对波浪中深水长管道的动力学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深入分析该工况下海况参数对深海管道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深度管道铺设中的动力学行为,可以为深水管道结构设计、深海铺管工程设计、工艺设计等提供参考数据和风险预报评估。

振动力学的60对概念

振动力学的60对概念

振动力学的60对概念1 广义坐标与自由度广义坐标:能够完全确定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时在空间所处的几何位置与形状的独立参变量。

自由度:系统独立坐标的数目。

2 线性振动与非线性振动根据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性质划分,微分方程中只包含位移、速度的一次方项称为线型振动,如果还包含位移、速度的二阶或高阶项则是非线性振动。

3 离散(集中参数)系统与连续(分布参数)系统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统称为离散系统。

无限自由度系统具有连续分布的质量与连续分布的弹性,称为分布参数系统。

4角振动与扭转振动角振动:振动按位移的特征分为直线振动和角振动。

当质点只作围绕轴线的振动,就称为角振动。

扭转振动:弹性体绕其纵轴产生扭转变形的振动。

5 简谐振动与谐波分析用时间t的正弦或余弦函数表示的运动规律称为简谐振动。

一般的周期振动可以借助傅里叶级数表示成一系列简谐振动的叠加,该过程称为谐波分析。

6 简谐振动的振幅与相位角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动的振幅。

相位角:某一物理量随时间(或空间位置)作正弦或余弦变化时,决定该量在任一时刻(或位置)状态的一个数值。

7 简谐振动的周期与频率一次振动循环所需的时间T称为周期;单位时间内振动循环的次数f称为频率。

8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与复指数描述方法(书P4页图1-2 公式1-6)9 幅值谱与相位谱在信号的频域描述中,以频率作为自变量,以组成信号的各个频率成分的幅值作为因变量,这样的频率函数称为幅值谱,它表征信号的幅值随频率的分布情况。

相位谱,指的是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曲线,是信号的重要特征之一。

10粘性阻尼与等效粘性阻尼粘性阻尼,是振动系统的运动受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而方向相反的阻力所引起的能量损耗。

等效粘性阻尼:11临界阻尼与阻尼比任何一个振动系统,当阻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运动是非周期性的,物体振动连一次都不能完成,只是慢慢地回到平衡位置就停止了。

当阻力使振动物体刚能不作周期性振动而又能最快地回到平衡位置的情况,称为“临界阻尼”。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底部最大剪力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底部最大剪力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底部最大剪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讨论的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求解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底部最大剪力方面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了解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地震荷载可能会对结构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准确估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剪力变化对于设计可靠、安全稳定的建筑物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研究目的。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理论基础、求解过程以及其应用范围与限制。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等效静力法原理来求解结构的最大位移,并给出相应的求解步骤和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将重点研究底部最大剪力的求解,包括底部剪力分布特点、剪力计算方法及公式导出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对比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向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和解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求解结构最大位移和底部最大剪力中的应用。

通过阐述相关理论基础、求解过程以及实例分析,旨在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该方法存在的限制,并提出改进方向,以促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发展。

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1 理论基础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结构动力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将结构的地震作用响应按照不同振型进行分解,进而求解结构在各个振型下的最大位移和底部最大剪力。

该方法基于以下两个理论基础:首先是振型理论。

振型是描述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形式。

结构可通过特征向量与自由振荡频率确定其对应的振型形态。

其次是反应谱理论。

反应谱是一种表征动力响应强度与频率关系的曲线。

通过将地震输入转化为加速度-频率坐标系上的曲线,可以获取到某个特定周期(频率)下结构对地震作用响应的峰值。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104

50
2


0
0.00003 4 0.058 2 15 0
12 307.6 1 17.54rad / s
22 1625.8 2 40.32rad / s
X12 X11

m112 k11
k12

60307.6 8104 3104
n i 1
j 1

j x ji
Gi G
n
式中 G Gi (结构总重量)
i 1
FEK 则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
n
nn
FEK
V
2 jo
1G
(
x ) j
Gi 2
1 j ji G
j 1
j1 i1
1cG
其中
nn
c
(
) i
Gi 2
0
0 m2


x1 x2



0 0

k11 k21
k12 k22



2
m1

0
0
m2


0
k11

k21
2m1
k22
k12

2
m2

0
8104 60 2 3104

3104
m1 270t m1 270t
解:(1)求T1,T2,T3(方法后面要讲实用方法)
T1 0.467s T2 0.208s T3 0.134s
X
T 1
0.334
0.667

基于ANSYS的机床模态分析

基于ANSYS的机床模态分析

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基于ANSYS的机床模态分析袁安富,郑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摘要:振动现象是机床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它能造成加工误差,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模态分析主要用于确定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

本文建立了某型立铣床床身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了床身前十阶固有频率和振型。

关键词:ANSYS;模态分析;固有频率;振型中图分类号:T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1-10177-04ModalAnalysisofMillerBodyBasedonANSYSYUANAn-fu,ZHENGQi(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Abstract:Vibr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problemsinmachinedesign,whichcausesthemanufacturingerrors,andinfluencesthemachiningaccuracyofthepart,andmodelanalysiscancalculatevibrationtypeofapart.Thepaperestablishesthe3Dfiniteelementmodelofalathe-bedandcalculatestheresultofvibrationmodelanalysisofitinANSYS.Thefirsttennaturalfrequencyandvibrationmodelsofthelathe-bedareobtainedandweanalyzetheresult.Itisveryessentialtoustoresearchintodynamiccharacter.Keywords:ANSYS;modalanalysis;naturalfrequency;vibrationmode1引言目前国际领域中非常重视机械产品的虚拟动力学研究。

振型截断法振动力学重要知识

振型截断法振动力学重要知识

(
)eii
(t
)
sin
di
(t
)
d
而表示系统的阻尼矩阵的表达式为:
C
s i1
2ii
M pi
(Mi )(Mi )T
(5.92)
2.振型加速度法
已知强迫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Mx Kx P(t)
上式可变为:
x K-1P(t) K-1Mx
重点辅导
(5.93)
4
将式(5.89)代入上式,并结合下式: K-1MΦL ΦLΔL-1
Cp
Cpl
0
0 0
其中
(5.90)
Cpl diag 211M p1 222M p2 … 2ssM ps (5.91)
这时,第i (i=1,2,……,s)个主坐标的响应式为:
重点辅导
3
i
(t)
eiit
[i
(0)
cos
dit
i
(0)
iii di
(0)
di
t 0
Qi
ΦH ηH
n
ii
i s 1
n
i
i s 1
iT P0 sin t K pi (1 i2 )
n
(
i s 1
K
pi
1
(1重点辅i2导)
iiT
)P(t)
17

对于低频激振力,当
ΦH ηH
n
(
1
K is1 pi
iiT
i
)P(t)
(i=s+1,s+2,…,n)时,上式近似
FHP(t)
(5.103)
M K
pi pi
iT Mi i2M pi

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

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

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吴加权 叶 飞 李红艳 张馨予 马 琨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摘要:根据应变模态分析原理,定义了一个新的应变模态振型系数,提出了基于应变响应获取结构应变模态振型的一种简便方法,并通过简支梁实验进行了验证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无需测量位移模态,仅需采用单点激励,用电阻应变计测量结构上各测点的应变响应信息,即可获得被测结构应变模态振型,大大简化了应变模态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实验检测分析过程㊂关键词:应变模态;频响函数;频响幅值;应变模态振型系数;模态振型中图分类号:T B 123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6.02.003AS i m p l e a n dC o n v e n i e n tM e t h o d t oO b t a i nS t r a i n M o d a l S h a pe W u J i a q u a n Y eF e i L iH o n g y a n Z h a n g X i n yu M aK u n K u n m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K u n m i n g,650093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 s t r a i nm o d a l a n a l y s i s t h e o r y ,a n e ws t r a i nm o d a l s h a pe f a c t o rw a s d e f i n e d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m e t h o d s t o o b t a i n s t r u c t u r e s t r a i nm o d a l s h a pe f r o mF R Fw e r e d e r i v e d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m e t h o dw a s v a l i d a t e db y a s i m p l y s u p p o r t e db e a me x pe r i m e n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m e t h o d d o e s n o t n e e d t om e a s u r e t h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m o d e ,a n dc a n q u i c k l y o b t a i nt h es t r a i n m o d a l s h a p eb y u s i n gs t r a i n g a g e t om e a s u r e s t r a i nF R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m e t h o d s i m p l i f i e s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t r a i nm o d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e s t i n g i n s t r u c t u r a l d a m a ge 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 .K e y wo r d s :s t r a i n m o d e ;f r e q u e n c y r e s p o n s e f u n c t i o n (F R F );f r e q u e n c y r e s p o n s ea m p l i t u d e ;s t r a i n m o d a l s h a p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m o d a l s h a pe 收稿日期:201503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35);云南省高校结构健康诊断重点实验室项目(K K K P 201207003);云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K K J I 201507001)0 引言实验模态分析技术[1]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㊂其中,应变模态是能够反映结构局部特征变化的一个模态参数,而且对局部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大大高于位移模态,可以方便实现结构损伤的定位[2‐4]㊂应变模态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H i l l a r y 等[5]于1984年提出的,1989年L i 等[6]㊁B e r n a s c o n i 等[7]运用位移模态微分运算方法推导和论述了应变模态理论㊂应变模态用于结构损伤识别时,模态振型是判断结构损伤状况及损伤程度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指标,通常的做法是先对结构进行位移模态测量,再测量应变频响函数的一列,或通过测量应变频响函数的一行和一列来获取结构应变模态振型,其测量过程较为繁琐㊂本文中,笔者基于应变模态理论的推导,通过应变频响函数信息的测量直接获取结构应变模态振型,简化了应变模态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实验检测过程㊂1 应变模态理论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M x ¨(t )+C x ㊃(t )+Kx (t )=F (t )(1)式中,M 为质量矩阵;C 为阻尼矩阵;K 为刚度矩阵;F 为荷载力向量;x (t)为位移向量㊂令x (t )=X e j ωt ,F (t )=F e jωt ,为使方程解耦,引入变换方程:x (t )=φq (t )(2)其中,φ为位移振型矩阵,q (t )为广义坐标㊂将式(1)转换为频域方程:(-ω2m r +k r +j ωc r )q =φTF(3)式中,m r ㊁k r ㊁c r 分别为r 阶模态质量㊁模态刚度和模态阻尼矩阵,均为对角阵㊂由式(2)㊁式(3)可得位移响应的表达式:X =φY r φTF(4)Y r =(k r -ω2m r +j ωc r )-1对三维结构,设位移向量为x =(u ,v ,w )T,则式(4)可写为u v éëêêêùûúúúw =φu φv φéëêêêùûúúúw Y r [φT u φT v φTw ]F x F y F éëêêêùûúúúz (5)根据弹性力学原理,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为εx =∂∂xu εy =∂∂y v εz =∂∂z üþýïïïïïïw (6)式中,u ㊁v ㊁w 和εx ㊁εy ㊁εz 分别为x ㊁y ㊁z 方向的位移与应变㊂㊃65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7卷第2期2016年1月下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因此,由式(5)㊁式(6)可得εx εy εéëêêêùûúúúz =∂∂x φu ∂∂y φv ∂∂z φéë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w Y r [φT u φT v φT w ]F x F y F éëêêêùûúúúz (7)与位移模态相类似,定义H ε为应变传递函数矩阵,则由式(7)可得在z (竖直)方向激励时,x (水平)方向的应变模态为H ε=∑n r =1Y rψxφTw(8)式中,ψx 为应变模态振型;φw 为位移模态振型㊂φw 为了表达方便,略去ψx ㊁φw 下标,则在j 点激励引起i 点响应的应变频响函数为H ε,i j =∑nr =1ψi r φjr kr -ω2m r +j ωc r(9)其展开式:H ε,11H ε,12 H ε,1n H ε,21H ε,22 H ε,2n ︙︙︙H ε,n 1H ε,n 2H ε,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n n=∑nr =11kr -ω2m r +j ωc r ψ1r φ1r ψ1r φ2r ψ1r φnr ψ2r φ1r ψ2r φ2r ψ2r φn r ︙︙︙ψn r φ1r ψn r φ2r ψn r φ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nr (10)其中,φ1,φ2, ,φn 代表j 点的r 阶位移模态,ψ1,ψ2, ,ψn 代表i 点的r 阶应变模态㊂对于同一阶应变模态,模态质量m r ㊁模态刚度k r ㊁模态阻尼c r 和位移模态φn 均为常数㊂因此,可以定义一个应变模态振型系数αε,使得αε=φr k r -ω2m r +j ωc r(11)则对应第r 阶应变频响函数为H ε,1j H ε,2j ︙H ε,n 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j =αεψ1r ψ2r ︙ψ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n r (12)模态振型是被测结构上各测点与选定参考点间两个振幅的比值,与各测点振动大小无关㊂因此式(12)中,应变模态振型仅与各测点应变传递函数幅值|H ε|有关,而与振型系数αε无关㊂在进行应变模态实验时,仅需获取各测点应变频响函数的幅值,便可得到应变模态振型㊂2 实验验证2.1 实验方法如图1所示,实验所用简支梁为2000mm ×100mm ×10mm 均质钢梁,将梁进行12等分,布设11个测点,每个测点沿x (长度)方向,y (宽度)方向布置两个相互垂直的应变片㊂其中x 方向为测量片,y 方向为补偿片㊂实验采用单点激励,多点拾振,激励点为3号测点,沿z (竖直)方向施加㊂由动态应变信号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各测点应变响应,经F F T 变换后得到应变频响函数曲线㊂图1 简支梁模型2.2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得到简支梁的前10阶应变频响函数曲线,图2~图12为前6阶各测点应变频响函数,由该图可以直接读取各阶模态对应的固有频率㊁各测点应变幅值大小及相位㊂表1为各测点应变频响幅值大小及相位㊂图2 1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3 2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4 3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㊃751㊃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吴加权 叶 飞 李红艳等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5 4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6 5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7 6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8 7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表1中,以各阶模态对应测点应变幅值的最大值作归一化因子,以相位角确定各测点模态振型的正负(ϕ=0°~180°取正,ϕ=-180°~0°取负)㊂由于相位角只决定测点振型的正负问题,其数值上的大小对于振型正负的判断不起实质作用,因而测量过程中无需过多考虑相位测量数值上的误差㊂根据式(12),将各测点的值与归一化因子值相比便可得到应变模态振型,如图13~图18所示,其中0号和12号测点为梁的两端点㊂图9 8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10 9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11 10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12 11号测点的应变频响函数图13 1阶应变模态㊃85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7卷第2期2016年1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前6阶应变频响幅值及相位模态阶次测点1234567891011 1阶2阶3阶4阶5阶6阶幅值0.120.801.331.752.082.302.001.651.350.880.26相位(°)-44.36-75.61-94.23-94.44-94.32-103.44-101.16-106.37-104.79-112.09-129.03幅值0.711.782.202.211.240.241.202.102.441.900.83相位(°)-63.12-66.45-69.38-70.45-69.6398.47114.97113.42112.92113.06114.13幅值0.721.321.200.160.901.100.700.181.181.300.62相位(°)-111.23-115.95-126.19122.6476.4166.8759.23-55.69-103.23-103.58-97.55幅值0.500.720.210.650.680.020.680.660.020.720.57相位(°)87.2887.2673.23-93.99-96.5388.4484.1383.21150.92-96.87-94.90幅值0.250.420.270.570.130.560.130.570.300.400.26相位(°)93.8495.54-95.06-84.2297.1796.03108.68-87.36-80.7989.3092.47幅值0.380.050.440.050.530.130.450.190.450.130.40相位(°)84.7884.12-85.04-46.9779.04-72.78-95.9489.8778.48-128.2-104.78图14 2阶应变模态图15 3阶应变模态图16 4阶应变模态图17 5阶应变模态实验梁的前6阶应变模态振型较好地验证了文中所述相关理论㊁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㊂上述图中模态振型不够平滑,主要是由结构应变图18 6阶应变模态测点布置较为稀少造成的㊂由于该方法在获取应变模态振型时只取决于结构待测点的应变响应信息,因而对于更为复杂的结构只需在所关心结构的部位和方向上布设应变片,同样可以采用该方法来获取结构应变模态振型㊂3 结语通过理论推导和简支梁的模态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获取应变模态振型时,模态质量㊁模态刚度㊁位移模态均为常数,最终与应变模态振型的确定无关㊂因此,在确定应变模态振型时,不需要同时进行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的测量,仅需通过单点激振获取被测结构不同测点的应变响应信息,由各测点应变频响幅值及相位信息即可确定结构的应变模态振型,避免了原有应变模态振型获取时繁琐的模态参数计算,简化了模态实验过程㊂本文方法可用于不同材料结构损伤识别中应变模态振型的快速获取㊂参考文献:[1] 李德葆,陆秋海.实验模态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顾培英,邓昌,汤雷.基于工作应变模态损伤识别方法的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11):175‐178.G u P e i y i n g,D e n g C h a n g,T a n g L e i.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 o nD a m a g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B a s e d o nO p e r a t i o n-a l S t r a i n M o d a l S h a p e[J].J o u r n a l o fV ib r a t i o na n d㊃951㊃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 吴加权 叶 飞 李红艳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h o c k ,2011,30(11):175‐178.[3] 陆秋海,周舟,李德葆,等.结构应变模态辨识的特征系统实现方法[J ].机械强度,2004,26(1):1‐5.L u Q i u h a i ,Z h o uZ h o u ,L iD e i b a o ,e ta l .S t r u c t u r a l S t r a i n M o d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b y E i g e n s y s t e m R e a l i z a t i o n A l go r i t h m [J ].J o u r n a lo f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r e n gt h ,2004,26(1):1‐5.[4] 邓焱,严普强.梁及桥梁应变模态与损伤测量的新方法[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0(11):123‐127.D e n g Y a n ,Y a nP u q i a n g .N e w A p p r o a c hf o rS t r a i n M o d a l 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 D a m a ge D e t e c t i o n of B r i dg e s [J ].J o u r n a l o fT s i n gh u aU ni v e r s i t y (S c i .&T e c h .),2000,40(11):123‐127.[5] H i l l a r y B ,E w i n sDJ .T h eU s eo fS t r a i nG a u ge s i n F o r c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dF r e q u e n c y R e s p o n s eF u n c -t i o n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C ]//P r o c .o f 2t hI MA C .O r l a n -d o ,1984:627‐634.[6] L iDB ,Z h a n g H C ,W a n g B .T h eP r i n c i p l e a n dT e c h -n i q u e s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r a i n M o d a lA n a l y s i s [C ]//P r o c .o f 7t h I M A C .L o sA n ge l e s ,1989:1285‐1289.[7] B e r n a s c o n iO ,E w i n sDJ .A p pl i c a t i o no fS t r a i n M o d a l T e s t i n g t oR e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C ]//P r o c .o f 7t h I M A C .L o s A n ge l e s ,1989:1453‐1464.(编辑 王旻玥)作者简介:吴加权,男,1976年生㊂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损伤识别㊂发表论文15篇㊂叶 飞,男,1981年生㊂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工程师㊂李红艳,女,1978年生㊂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㊂张馨予,女,1981年生㊂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㊂马 琨(通信作者),男,1966年生㊂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旋转机械运行稳定性劣化的高阶累积量特征提取方法蒋章雷 徐小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摘要:研究了基于高阶累积量理论的1.5维谱㊁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谱方法在提取运行稳定性劣化特征方面的性能;从敏感性㊁趋势性㊁差异性㊁一致性角度,讨论了两种特征提取方法的趋势预测适用性㊂基于构建的转子实验台进行转子系统多种劣化类型下不同劣化程度状态的特征提取实验,检验两种方法作为特征提取手段的性能,解决了风电机组传动系统运行稳定性劣化的状态诊断㊁劣化趋势预测中特征提取方法的选择缺少理论依据的问题㊂关键词:风电机组;稳定性劣化;1.5维谱;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谱;特征提取中图分类号:T H 17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6.02.004F e a t u r eE x t r a c t i o n M e t h o dB a s e do nH i g hO r d e rC u m u l a n t F a c e d t oR u n n i n gS t a b i l i t y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R o t a t i n g M a c h i n e r yJ i a n g Z h a n gl e i X uX i a o l i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 o d e r n M e a s u r e m e n t&C o n t r o lT e c h n o l o g y,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100192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d o n f e a t u r e e x t r a c t i o n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h i g h o r d e r c u m u l a n t l i k e 1.5‐d i m e n -s i o n s p e c t r u ma n d f o u r t h ‐o r d e r c u m u l a n t d i a g o n a l s l i c e s p e c t r u m ,a n d a l s o i t s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n r u n n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o f 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 o f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u n d e r v a r i o u s t y pe s of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p r o p e r t y ,t r e n d p r o p e r t y ,d i f f e r e n c e p r o p e r t y ,a n d c o n s i s t e n c y p r o p e r t y w e r e p r o po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d i f f e r e n tm e t h o d s .I t 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s e l e c t i n g f e a t u r e e x t r a c t i o nm e t h o d f o r f a u l t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r u n n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de t e r i o r a t i o n .K e y wo r d s :w i n dt u r b i n e ;s t a b i l i t y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1.5‐d i m e n s i o ns p e c t r u m ;f o u r t h ‐o r d e rc u m u l a n t d i a g o n a l s l i c e s pe c t r u m ;f e a t u r e e x t r a c t i o n 0 引言我国一直鼓励㊁支持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收稿日期:201504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05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3131002);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资助重点项目(K Z 201311232036);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K F 20141123202)的发展,‘能源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风能资源的分散开发利用[1]㊂‘风电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风电产业技术升级,提高风电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使风电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2]㊂随着风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风电机组故障㊃06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7卷第2期2016年1月下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振动裁切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振动裁切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切抗力仍 旧很大。上世纪 9 0年代 , 乌克兰印刷学院的 几位教授曾设想, 在纸张裁切过程中, 给刀床的裁切运 动迭加上一微幅振动 , 以此缓解刀床在入切时给机 器
造 成 的一 次 性 冲击 和过 大 的裁 切 抗 力 。20 05年 楼 海
本 文针 对楼 海 燕 等 所 建 立 的 振 动 裁 切 实 验 台 ,
收稿 1期 :2 1 0 3 0 0— 9—3 修改稿 收到 1期 :0 0—1 O 0 3 2 1 2一 7 第一作者 武吉梅 女 , 博士 , 教授 ,93年生 16
1 普通裁切原理与振动裁切原理
传统 切 纸机 工作 原 理如 图 1所示 。在 进 行纸 张 裁
机 一
4. 3 ̄ f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合金属振动加工方 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分析振动裁 切工 艺过程 中 , 刀 与 被 裁切 纸 叠 问 的时 间和 空 间 位 裁
置关 系 , 以及力学 作用 规律 , 而揭 示 振 动裁 切 工艺 的 从 裁切 机理 , 为改进 振动 切纸实 验 台提供理 论指 导 。
基金项 目:陕西省教育厅 基金资助项 目(H 0 6 ) I K 8 5
s e rn te gh,vb ai n c ti g c ce,c t n i s wel a u t g l n t T lg t dv so fe to mp lie h a i g sr n t ir to u tn y l ut g tme a l s c t n e gh. he sih iiin efc f i u sv i i c ti oc e u e he c ti g a e n a vb ain c t n y l u t f r e r d c s t u tn r a i i r to ut g c c e,t u e u e h u tn e itn o c ng i h sr d c s t e c ti g r ssi g fr e,a d t e c ti g n h u tn s ra e q a i s i r v d.Th si y t e r s l o i r tr utn u pa s st a fo d n r utn . u f c u l y i mp o e t i swh h e u t fvb ao c t g s r s e h to r i a y c t g y i i Ke r s: vb ao u t g;i u sv u t oc y wo d irtr c tn y i mp lie c ti f r e;v b a in fe u n y ng i r t r q e c o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

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

适用条件(1)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此为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2)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刚重比刚重比是指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刚重比=Di*Hi/Gi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Hi-第i楼层层高Gi-第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刚重比与结构的侧移刚度成正比关系;周期比的调整将导致结构侧移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刚重比。

因此调整周期比时应注意,当某主轴方向的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刚度的方法;当某主轴方向刚重比大于规范限值较多时,可采用削弱刚度的方法。

同样,对刚重比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周期比。

特别是当结构的周期比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

见高规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

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圆柱壳水下振动的截断模态规律性研究

圆柱壳水下振动的截断模态规律性研究

圆柱壳水下振动的截断模态规律性研究仝博;李永清;朱锡;张焱冰【摘要】为提高圆柱壳水下振动数值计算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对截断模态选取的规律性进行研究.首先以35个不同尺度的圆柱壳为计算样本,以圆柱壳表面均方振速级为收敛目标,基于瑞利-里兹法求解圆柱壳振动方程,计算结果表明:轴向截断模态m值与长径比和环频率均相关.长径比相同,随着环频率的增大,截断模态m逐渐降低,且下降趋势逐渐平缓;环频率相同,长径比越大,截断模态m值越高.环向截断模态n仅与环频率相关.随着环频率的增大,n值逐渐减小.环频率以下均方振速级满足高精度计算条件时,截断模态对应的轴向波长与环向波长之比大概满足2倍的关系.固有频率和均方振速解析解与有限元仿真对比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截断模态选取的合理性.【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8(040)012【总页数】6页(P22-26,32)【关键词】圆柱壳;水下振动;截断模态;长径比;环频率【作者】仝博;李永清;朱锡;张焱冰【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33;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33;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33;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1.30 引言圆柱壳结构是船舶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工程结构形式,许多研究者对其水下振动已做了大量研究。

线性范围内,圆柱壳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可看作是其振动模态的叠加[1],大多数值方法均是基于这一思想,比如瑞利-里兹法[2]、传递矩阵法[3]、基于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法等。

数值计算追求最小的计算成本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在运用模态叠加法研究结构振动响应时,模态阶数的选取决定计算的经济性和准确性。

选取的模态阶数越高,计算结果越准确,但消耗的计算时长却越高。

当模态数量大于一定值时计算结果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把该值定义为截断模态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00)
根据第4章柔度矩阵的模态展开式可知,上式右端第二项圆括号中的
部分可以写为:
n
i 1
1 K pi
iiT

s i 1
1 K pi
iiT )
=
n 1
T
K ii
is1 pi
FH
(5.101)
于是式(5.100)可表示为:
x ΦLηL FHP(t)
x K-1P(t) K-1MΦLηL
K-1P(t) ΦLΔL-1ηL

K -1P(t )

s i1
1
i 2
ii
s
i 1
2 i 2
ii
(5.94)
上式右端第一项是伪静态响应,第二项是由前s阶主振型及主坐标
的加速度叠加而成的,因而这种方法称为振型加速度法。
1
由于第二项有 i2 存在,比较起振型位移法,振型加速度法改善 了收敛性,即可用更少的主振型和固有频率求出同样精度的响应。
x1(t)
f11P1 cos t
s i 1
1
i 2
1ii
将式(a)代入上式,得:
(s<4)
x1(t)
f11P1 cos t
s i1
2 i 2
1ii
(s<4)
(d)
为与精确解比较,仍将上式按(c)的形式写为:
x1(t) 2.60417 *103 P1 cost
s i1
2ii
M pi
(Mi )(Mi )T
(5.92)
2.振型加速度法
已知强迫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Mx Kx P(t)
上式可变为:
x K-1P(t) K-1Mx
(5.93)
将式(5.89)代入上式,并结合下式: K-1MΦL ΦLΔL-1
可得到系统的响应近似地为: x K-1P(t) K-1Mx

s i 1
2ii
M pi
1
i 2
i
M
pi i

s i 1
2i i
ii
于是系统的响应近似地为:
s
x=K -1P(t)-
i 1
2i i
ii

s i 1
1
i 2
ii
(5.99)
下面通过例5.8来观察使用振型截断法时如何选取阵型的个数s。
例5.8:如下图所示,四层楼建筑,简化为刚性楼板和弹性支柱。其 余四张为不同的振型图。
+
Qi (0) M pi ) cosi (t )d
(5.96)
2)考虑阻尼时,系统的响应:
当考虑阻尼时,式(5.93)成为:
x K-1P(t) K-1Cx K-1Mx
将式(5.89)代入上式,近似地得:
x K-1P(t) K-1CΦLL K-1MΦLηL
(i=1,2,……,s)
由前知,有坐标变换公式:
若记
ΦL [1,2,…s ]T
则有:
撇去高阶振型部分,就可以得到下列近似的系统响应:
s
x ΦLηL ii i 1
(5.89)
由于在上式中响应是由主振型及主坐标的位移叠加组成的,因 而这种振型截断法称为振型位移法。
1)考虑阻尼时,系统的响应:
M p4 3.64239,
K p4 11374.4
由第4章知:假设 简谐激振力P(t) 与响应同频率,即:
P(t) P0 sin t 其中 P0 是激振力幅的常数列向量;
则系统在主坐标下对该激振力的稳态响应幅值为:
Q0 ΦT P0
已知激振力向量为:P(t) P1 0 0 0cost
3
2
0

0 2 5 3

0
0
3
7

12 176.72
22 879.70
32 1687.46
42 3122.79
1 0 0 0 M 0 2 0 0
0 0 2 0 0 0 0 3
1 13.294
2 29.660
3 41.079
其中各主振型的归一化是使最大的元素为1。
解:
由公式
M

K
pi pi
iT Mi i2M pi
求出主质量、主刚度:
M p1 2.87288,
K p1 507.695
M p2 2.17732, M p3 4.36658,
K p2 1915.39 K p3 7368.43
s 2
1.0P1 cost
1915.39(12 / 879.70)
s 1
s3
(0.90145)(0.90145P1 cost) 7368.43(1 2 /1687.46)


(0.15436)(0.15436P1 cost 11374.4(1 2 / 3122.79)
故激振力幅为: Q01 P1,
Q02 P1,
Q03 0.90145P1, Q04 0.15436P1
又由第4章知,此时主坐标的稳态响应为:
i

Q0i cost K pi (1 i2 )
(a)
其中
i

i
(1)当采用阵型位移法时,系统的的响应近似为:
s
x ii (t) i 1
已知:顶层楼板上作用有简谐激振力:P1 cos t ;
若激振频率分别为:
1) 0 ; 2) 0.51 ; 3) 1.33
分别用振型位移法和振型加速度法计算顶层楼板的响应 x1(t) 。
系统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固有频率及振型矩阵已知如下。
1 1 0 0
K 800 1
结合第四章公式:
(K-1M)

1
2

故而由式(5.92)及主振型的正交性,上式右端第二项为:
(5.97)
(5.98)
K -1CΦ LL

K 1
s i 1
2ii
M pi
(Mi )(Mi )T ΦLL

s i 1
2ii
M pi
(K-1Mi )(iT MΦLL )
)
(c)
此时,激振频率分别取: 0,
0.51 6.6468,
1.33 53.402.
将上述顶层楼板的响应表示为: x1(t) P1 cost
下表列出了不同频率下系数 的值 :
可以看出:
当振型个数取s=1时,振型位移法得到的响应对三种激振频率的任何
一种都存在较大的误差;
(5.102)
FH 称为剩余柔度矩阵,上式右端第二项正是振型加速度法比振型位
移法多出的部分。
先考虑振型位移法中撇去的高阶振型部分:
振动力学
————振型截断法
主讲人:易之
振型叠加法中,需要求出各个阶的固有频率1,2 ,…n和与 之对应的主振型 i ,然后分析响应x(t)。
若系统自由度数n很大时,i 及 i 不便于也不可能全部求出。
若激励频率主要包含低频成分,可撇去高阶振型及固有频率对
响应的贡献,只利用较低的前面若干项 i及主振型近似分析系统
这时,第i (i=1,2,……,s)个主坐标的响应式为:
i
(t)

eiit
[i
(0)
cos
dit

i
(0)
iii di
(0)
sin
di
t]
1
M pi di
t 0
Qi
(
)eii
(t

)
sin
di
(t

)
d
而表示系统的阻尼矩阵的表达式为:
C
1.振型位移法
假设已求得系统较低的前s阶固有频率 i (i=1,2,……,s)及 相应的主振型 i (i=1,2,……,s),由第4章知系统在第 i 个主坐
标的响应为:
i
(t)
i
(0)
cos it

i (0) i
sin
it

1
M pi i
t
0 Qi ( ) sin i (t ) d
从而得
i

1 M pi
iT P(t) i2i
x

K -1P(t)
s i 1
1
i 2
ii
将上式代入(5.94),得到:
x
K-1P(t)
s i 1
1 K pi
iiT P(t)
s
ii
i 1

ΦLL
(K-1

s i 1
1 K pi
iiT )P(t)
s3

2
3122.79
(0.15436)(0.15436P1 cost 11374.4(1 2 / 3122.79)
)
(e)
将上述顶层楼板的响应表示为: x1(t) P1 cost
下表列出了不同频率下系数 的值 :
从上表可以看出:
对于 0 的静态载荷,振型加速度法得到精确解,实际上由式(d)
取s=3时,响应在 0或 0.51 时是相当精确的,但在 1.33 时,响应的误差任较大。这是因为 1.33 接近于 4(前),第四阶主坐
标的响应在 x1(t) 中占重要成分,而振型截断法却没有包括它。
(2)当采用振型加速度法计算响应时,先算出柔度矩阵:
2.60417
式(5.94)中的i 可以用积分号下的微分法算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