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顶角导学案

合集下载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导学案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导学案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学案一、创设问题情境 三角板演示找出α与β之间的关系归纳新知:如果 互为余角,简称 ,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角的 。

如果 互为补角,简称 ,其中一个叫做 另一个角的 。

二、做一做 1想一想:同一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已知3组角A 组B 组C 组⑴对A 组中的每一个角,在B 组中找出它的补角,并用线连接; ⑵B 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 组中?分别找出这些角,并用线连接。

三、想一想:如果∠1与∠2互余,∠1与∠3互余,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如果你将上述题中的互余换成互补,如何?(同学相互交流)总结:。

试一试:若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31还小20°,求这个角。

练一练:1.如果∠1=∠2,∠2=∠3,那么∠1 ∠3;如果∠1>∠2,∠2>∠3,那么∠1 ∠312 32.如图,∠A+∠B=90°,∠BCD+∠B=90°, ∠A 与∠BCD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四、小结五、当堂训练: 1.判断:⑴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 ( ) ⑵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 ) ⑶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 ( ) ⑷两个互余的角都是锐角 ( ) 2.一个角为50°17′,则它的余角为 ;补角为 。

3.锐角α的余角比它的补角( )A .大90°B .小90°C .大αD .小α4.若互余的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则这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 )A .等于45°B .小于45°C .小于等于45°D .大于或等于45°5.一个角的补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52,求这个角的度数。

6.如图AB 、CD 相交于O ,OB 平分∠DOE ,若∠DOE 等于60°,求∠AOC 的度数。

A O DBE C。

最新(青岛版)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8.4对顶角导学案(数学)

最新(青岛版)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8.4对顶角导学案(数学)

对顶角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概念的意义,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对顶角、角平分线、互余、互补的性质,解决简单的角度计算问题。

学习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难点:对顶角性质的应用。

一、预习导航:1、对顶角的概念如下图,公路AB与CD相交于点O。

如果把两条公路看做两条相交直线,它们共形成了几个角?一般地,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

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有公共的,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这是判断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的方法。

)2、上图中哪两个角是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请每个同学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

总结: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_____。

可以简单的说成:_______(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并理解对顶角的这一重要性质)二、典型精析:例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射线OE是∠AOD的平分线,已知∠AOD=60°,求∠COB,∠AOC,∠BOE,∠EOD的度数。

解:三、针对性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D.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2.如图,图中对顶角共有()对.A.6B.11 C.12D.133.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2∠2,求∠1、∠2、∠3、∠4的度数.四、达标测试: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2.如图,已知∠α+∠β=80°,求∠α,∠γ的度数.3.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的度数.分层作业,发展个性1:必做题:课本第18页,习题8.4 1、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8页,习题8.4 4、5、6题。

个案补充与反思:。

9.4对顶角导学案

9.4对顶角导学案

9.4《对顶角》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经历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对顶角相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二、重点、难点
1、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2、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

三、教具准备
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本P13-14页内容,思考并讨论:
1.如下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图中共形成了几个角?分别表示出来?
2.下图中有哪些对顶角?
3.什么是对顶角?
4.你能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吗?
5.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如何论证?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射线OA是活动的)
(三)拓展提升:
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如下条件,求∠l、∠2、∠3、∠4的度数.
(1):把∠l=40°变为∠2-∠1=40°(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3):把∠1=40°变为∠1 :∠2=2:9 (4):把∠1=40°变为∠1=平角
(四)达标检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5页习题9.4A组第1、2、3题.。

初中对顶角教案

初中对顶角教案

初中对顶角教案课程类型:数学年级:初中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顶角的定义,掌握对顶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对顶角的定义及特点。

2. 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对顶角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对顶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知识点和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个交叉的直线,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交叉处的角。

2. 提问学生: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对顶角的定义:在两条交叉直线上,位于同一位置的两个角互称为对顶角。

2. 教师通过PPT展示对顶角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对顶角的特点。

3. 教师讲解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 教师通过PPT展示对顶角的性质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对顶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对顶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顶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论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对顶角的知识。

《对顶角》教案

《对顶角》教案

5.1.1 对顶角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地概念,能正确辨认图形中地对顶角.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地性质.3、会用对顶角地性质进行有关地推理和计算.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0—161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找出对顶角地定义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了_______个角(注:通常指小于平角地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5E2R。

2、对顶角地定义:两个角满足:①具有__________,②且其中一个角地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地两边地互为_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地两个角叫做_________.在上图中,______和_______,______和_______分别是对顶角.p1Ean。

任务二:找出对顶角地性质任意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地对顶角,由于它们都有一个相同地补角,所以它们是相等地.于是我们得到对顶角地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交流提升环节1:自主学习课本P161例 2.注意规范解题步骤.环节2:合作交流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AOE=350,你能说出图中哪些角地度数?若OF是射线OE地反向延长线,OF平分∠DOB吗?先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DXDiT。

EO DC B A三、精讲点拨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0, ∠AOC=720,求∠BOE 地度数.解:四、巩固检测1、下列语句中,是对顶角地语句为()A.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地角B. 有公共顶点且方向相反地两个角C.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地角,且有一个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D.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地两个角 2、图中,∠∠12、是对顶角地为()3、如图,直线AB 、EF 相交于点D ,∠ADC=90 º.(1)∠ADE 地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2)若∠ADE 与∠EDC 地度数之比为1:4,求∠CDF、∠EDB 地度数.五、本课小结 我地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TCrp 。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5.1.1对顶角(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5.1.1对顶角(无答案)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审核人对顶角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能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努力学习。

重点:对顶角的性质。

难点:能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预习案知识点一1. 对顶角的概念∠1和________是对顶角;∠2和________是对顶角。

2. 对顶角的性质∠1和∠3是什么关系?总结: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如图∠1与∠2是对顶角吗?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有()个。

A、0 B、1 C、2 D、33、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A、35°B、55°C、70°D、110°4、下列关于对顶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B、有公共顶点,且又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C、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D、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探究案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C+∠BOD=118°,则∠AOD= 。

2、∠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若∠3=65°,则∠1的度数是( ) A 、65° B 、115° C 、65°或115° D 、90°3、如图,直线AB 、CD 相较于点O ,OA 平分∠EOC ,∠EOC=100°,则∠BOD 的度数等于( )A 、20°B 、40°C 、50°D 、80° 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交于点O,OG 平分∠BOF,且CD ⊥EF,∠AOE=70°,•求∠DOG 的度数.G OFEDCBA5、如图,一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EF 对折,得到点D 的对应点D ′,点C 的对应点C ′,若∠BFE=50°,试求∠BFC ′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对顶角学案2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对顶角学案2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九章角9.4 对顶角一、学习目标:1.认识对顶角,以及对顶角的性质。

2.利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学习难点: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要敢于尝试,结合例子进行观察、实验、交流等自主探究归纳出对顶角的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及预习感悟】(学生上课前自主完成部分)依据预习提纲预习并完成相关的问题预习题纲(一)自学教科书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9-20公路AB与CD相交点O,共形成了几个角,它们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的位置特点?并举出有关对顶角的实例。

3、通过交流你发现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4、试着完成课本练习第1、2题。

5、试着完成课本例1。

(要有简单分析点拨)析: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利用平分线的特点处理问题。

预习疑难摘要【课堂学习研讨交流】(师生课上共同完成部分)1、讨论预习疑难摘要,不会的或不明白的向老师请教哦!2、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你理解了吗?【知识应用与能力形成】完成课本习题B组的1、2小题。

在下面解决问题并简要的说明解题的理由。

1、2、【学习体会】1、学习目标完成了吗?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请你记下来,不要忘记请教同学或老师哦!【基础与达标】1、如图,对顶角有对2、在下列图形中是否是对顶角,有几组对顶角并指出对顶角?3、, OE平分∠BOD,∠COE=150°,求∠AOC的度数?A4、 如图,直线AB 、CE 相交于点O 。

(1) 写出∠AOC 的对顶角和与∠AOC 互补的角(2) 写出∠AOE 的对顶角和与∠AOE 互补的角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B 、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C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角是对顶角D 、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五、综合能力提升(必做作业,做在作业上)课本习题9.4 A 组第2、3题。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案

6.3.2 余角补角对顶角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能够识别对顶角,并能理解对顶角的性质。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对顶角概念并知道对顶角性质。

三、【自主学习】自习课本P162---P163页内容,完成下面内容。

(1) 如图(下左),∠AOC、∠BOD都是直角,则∠1和∠2的大小关系是,理由:。

(2)如图(下右),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和∠3的大小关系是,理由:。

(3)观察(2)题中的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了哪几个角?∠AOC与∠BOD、∠AOD与∠BOC,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四、【合作探究】1、说一说: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2、议一议: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AOE=25°。

你能说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与同学交流。

CEA O BFD3、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DOE=90°,∠AOC=72°, 求∠BOE 的度数。

五、【达标巩固】 1、如图,直线AB 和CD 相交于O ,OE ⊥AB 那么图中DOE ∠与COA ∠的关系( )A 、对顶角B 、相等C 、互余D 、互补2、如图,直线AC 、DE 相交于点O ,OE 是∠AOB A E B 的平分线,∠COD=50°,试求∠AOB 的度数。

OD C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已知∠AOC=70 º,OE 把∠BOD 分成两个角,且∠BOE :∠EOD=2:3,求EOD 的度数。

A DO EC B。

对顶角 导学案

对顶角           导学案

县职中初中初一数学导学案
课题:对顶角课型:新授主备人:钟飞审核人:主讲教师:使用日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顶角,并会判断哪些是对顶角。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此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简单的几何证明语言进行叙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正确判断,对顶角相等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的正确判断,对顶角相等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观察,推理,讲练结合
2、教学准备:三角板,彩色粉笔
〖导学流程〗
第1 页
第2 页。

七上数学对顶角导学案

七上数学对顶角导学案

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七学科:数学课题对顶角课型行进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2、能画出对顶角,并能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目标导航观察图片,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自学指导自学教材160~161页,回答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画两条相交的直线,观察它们有几个交点?形成几个小于平角的角?你知道∠1与∠2、∠2与∠3、∠3与∠4、∠1与∠4在位置和设问导读自学检测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请填下表.角∠1与∠2 ∠2与∠3 ∠3与∠4 ∠1与∠4 位置关系数量关系(2)归纳总结: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并且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

自学检测: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的对顶角是,∠4的对顶角是。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30°,求∠2,∠3,∠4的度数. 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出答案后再交流,教师参与给予适当指导.精讲点拨教师点拨:1.易错点:对顶角的概念理解错误,认为有公共顶点且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就是对顶角.2.归纳小结:(1)判断两个角是否是对顶角,要看两个角是否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到的,还要看这两个角是不是有公共顶点.(2)对顶角是成对的.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共有两对对顶角.3.方法规律:判断对顶角的方法: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两个角的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也就是说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才能产生对顶角.当堂训练当堂训练: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C+∠BOD=118°,则∠AOD=.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OE是∠AOC的平分线,那么OF是∠BOD的平分线吗?为什么?3、如图,贝贝家刚刚买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马扎,图(2)是马扎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其中∠DOB=100°,请计算一下,∠AOC比∠AOD的度数大( )A.40°B.30°C.20°D.10°4、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则∠2=°5、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OC=80°,∠1=50°,求∠2的度数.延伸拓展延伸:(1)如图①,两条直线a、b相交于点0,有对不同的对顶角;(2)如图②,三条直线a、b、c相交于点0,有对不同的对顶角;(3)如图③,四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0,有对不同的对顶角;(4)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对不同的对顶角;(5)2019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对不同的对顶角.知识建构对顶角1.对顶角的概念2.对顶角的性质总结反思。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余角 补角 对顶角导学案(1)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余角 补角 对顶角导学案(1)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案(1)苏科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能力目标: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宽间的观念。

使用说明:1.预习课本P158-159,完成做一做第2题中的连线;2.理解定理的同时完成练一练。

重点:余角、补角的概念;难点: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一、自主学习:(一)导学部分:用一副三角尺,在实际操作中,演示课本第158页中的图形,观察∠α和∠β的度数有什么特殊关系?答:二、合作、探究、展示:1.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这两个的角叫做,简称,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这两个的角叫做,简称,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

(注意:前面研究的角都是一个角,而互为余角...的关系。

)....指的是两个角....、互为补角2.我们也可以把文字换成数学符号和式子来表示。

例如:(1)如果∠α+∠β= ,那么∠α与∠β互余;反过来,如果∠α与∠β互余,那么∠α+∠β= ,或∠α= 90°—,或∠β= 90°—。

(2)如果∠α+∠β= ,那么∠α与∠β互补;反过来,如果∠α与∠β互补,那么,∠α+∠β= ,或∠α=180°—,或∠β=180°—。

3. 互补,互余是一种特殊的数量关系。

思考..:同一块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互余吗?三、巩固练习: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答:2. 如果∠1与∠2 互补,∠1与∠3互补,那么∠2与∠3 又怎样的关系?为什么?3.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1 =∠3,那么∠2与∠4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4。

通过2、3两题,你得到什么结论?(1)(2)5. 若∠1 + ∠3 = 90°, ∠2 + ∠4 = 90°,且∠1 = ∠4,则∠2_ __∠3,理由是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余角 补角 对顶角导学案(2)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余角 补角 对顶角导学案(2)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案(2)苏科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准确地画出图形,掌握角的关系的应用;情感目标: 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使用说明:1.预习课本P160-161,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重点:对顶角的概念;难点: 对顶角相等定理的运用。

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填表(二)导学部分小孔成像:我国古代的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利用这个原理,他让一个人站在屋外,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在窗户上钻一个小孔,这时,在屋内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像,这是后来摄影技术的先声。

AO BC D二、合作、探究、展示:1.通过小孔O,上图中的两条光线形成了4个角,分别是:,我们观察这样的一对角:∠AOC和∠BOD,它们的顶点,它们的两条边互为线。

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做。

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

2.举例生活中有关对顶角的一些例子。

(例如:剪刀……)三、巩固练习: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图中有多少对对顶角?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试判断∠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你能得到结论:。

3.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 ∠AOE=25°.你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请与同学合作,展示。

4.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较于点O,∠EOB+∠BOD=90°.(1)写出图中与∠EOB互余的角,与∠AOC互补的角;(2)若∠AOC = 76°,求∠BOE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预习下节导学案六、反思:七、预习指导EAOCDBE COAB D。

七年级数学余角、补角、对顶角(1)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余角、补角、对顶角(1)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余角、补角、对顶角(1)导学案
主备人:教案审核:班级姓名
课题
6.3余角、补角、对顶角(1)
学习目标
1.知道余角,补角的概念;
2.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结论进行推理、计算.
重点
掌握余角,补角的概念.
难点
运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进行推理、计算.
三、典例研究:
例1.(1)已知∠1+∠2= 90°,∠1 +∠3= 90°.说说∠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如果∠1+∠2= 90°,∠3 +∠4= 90°.若∠1=∠3,那么∠2和∠4有什么关系?
例2.(1)已知∠1+∠2= 180°,∠1 +∠3= 180°.说说∠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如果∠1+∠2= 180°,∠3 +∠4= 180°.若∠1=∠3,那么∠2和∠4有什么关系?
教学流程
随笔栏
一、自学检测:
(1)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2)30°的余角是_____,补角是______;45°的余角是_____,补角是______.
4.若∠1+∠2=90°,∠3+∠2=90°,∠1=40°,则∠3=_____°,依据是___.
5.一个角比它的补角的度数少40°,则直角,∠DOC=28º,求∠AOB的度数.
D C
A
B
O
六、我的收获
课堂反思

2021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1 相交线 5.1.1 对顶角导学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

2021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1 相交线 5.1.1 对顶角导学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

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学习内容对顶角学习目标1、知道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辩认对顶角与邻补角;2、知道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性质,并能用几何语言推理证明此性质;3、能运用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对顶角的概念、性质、运用。

学习难点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证明。

导学过程复备栏【温故互查】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设问导读】1、对顶角的概念自学完成课本P160-161例1前的内容,并完成160页表格2、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则图中形成了四个角,分别是:1∠、2∠、3∠与4∠在图形中,我们把:1∠与3∠,2∠与4∠叫做角;1∠与2∠,3∠与4∠叫做角(定义?)。

下图中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吗?3、对顶角的性质12341 / 32 / 3阅读以下过程:概括:对顶角 ;邻补角 。

即: = , = + =1800+ =1800相等的角 (一定或不一定)是对顶角 【自学检测】如图,∠1的对顶角 是 【巩固训练】1、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若∠BOD=100°则∠AO E=2、如图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DOE=90°,∠AOE=48°求∠AOF ,∠BOC 的度数3.如图5,直线AB,CD 相交于点O,若∠1-∠2=70,则∠BOD=_____,∠2=____.AABC 1D FE AB CDEO图3OABE FCD图4 ODC A 12图5O【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3 / 3。

七年级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设计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设计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导学设计苏教版a 组b组c组(1)对a组中的每一个角,在b组中找出它的补角,并用线连接;(2)b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组中?分别找出这些角,并用线连接。

二、课堂学习(一)情境创设:观察与思考(三角板演示):找出∠α, ∠β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动手操作)(二)师生重点、难点研讨1.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_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其中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_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2.填表:∠α的度数50°n°(00 n 900)∠α的余角45°∠α的补角120°思考:1、为什么要强调00<n<900 ?2、若∠a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你能求出∠a的度数吗?3.同一个锐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索余角补角的性质1.例:如果∠1与∠2 互余,∠1与∠3互余,那么∠2与∠3 相等吗?为什么?得出结论:同角的余角____________.变式:∠1和∠2互余,∠3和∠4互余,若∠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得出结论:等角的余角____________.2.猜想:同角的补角____________.等角的补角____________.推理过程:(1)如果∠1与∠2互补,∠1与∠3互补,那么∠2与∠3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得出结论:同角的补角____________.(2)∠1和∠2互补,∠3和∠4互补,若∠1=∠3,那么∠2与∠4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得出结论:等角的补角____________.(四)尝试运用3.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c平分∠aob,∠doe=90o,则(1)∠2=∠(),∠1=∠()(2)图中,互为余角的角共有哪几对?(3)图中,∠dob的补角是。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导学案设计:8.4对顶角 (无答案)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导学案设计:8.4对顶角  (无答案)

课题:8.4对顶角设计人:王琳琳合作人:王有录王继伟夏爱珍审核人:王先磊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理过程;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回顾角的表示和角的比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问题一:如图,公路AB和公路CD相交于点O,如果把两条公路看做两条相交直线,它们共形成了几个角?合作探究一问题二:每两个角在顶点、边上各有什么特点?在两直线相交的图形中共形成了几个角?这些角叫什么角?它们之间有没有特殊的关系?归纳总结:对顶角的定义一般的,相交形成对顶角.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有,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在上图中,和是对顶角,和是对顶角.找一找:课本的风车照片中你能发现对顶角的形象吗?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吗?合作探究二对顶角的性质问题一: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问题二:我们先来画一画,学生分为4个小组,画出∠1为30°、140°、50°、120°的角,再反向延长角的两边得到∠2,测出∠2的度数,看看两个角的大小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对顶角的性质: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简称 .精讲点拨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射线OE是∠BOD的角平分线,已知∠AOD=110°,求∠COB,∠AOC,∠BOE,∠EOD的度数.要求:精讲点拨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射线OE是∠BOD的角平分线,已知∠AOD=110°,求∠COB,∠AOC,∠BOE,∠EOD的度数.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如图:AB是一条直线,下面各图中的∠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盘点收获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达标检测1.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果∠AOC=35°,那么其它三个角的度数各是多少?要求:作业课本18页习题8.4第2、3题装订线。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导学案《对顶角》导学案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导学案《对顶角》导学案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1.对顶角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的性质进行角的运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公共点称为.2.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那么称这两个角,即假设∠1+∠2=180°,那么∠1与∠2,反之亦然.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即假设∠1+∠2=180°,∠1+∠3=180°,那么∠2∠3.二、新知预习〔预习课本P160-161〕完成以下各题:1.〔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1、∠2、∠3、∠4的度数.〔2〕这些角中互补的角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互补:;相等:.〔3〕图中与∠1和∠2的位置特征相同的角还有;与∠1和∠3的位置特征相同的角还有_________________.2.自主归纳:〔1〕对顶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它们的两边,具有这种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对顶角的概念操作:∠3的对顶角是什么?图中有几组对顶角?分别把它们找出来.1与∠2是对顶角的是〔〕【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针对训练】如图,∠1与∠2构成对顶角的是〔〕A. B. C. D.探究点2:对顶角的性质问题你能否推导出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之间具有相等关系?:直线a与b相交于O点(如图),试说明: ∠2=∠4.解:a,b相交于点O.〔1〕假设∠1= 60º,那么∠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假设∠1+∠3= 60º,那么∠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2是∠1的3倍,那么∠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针对训练】1.∠1和∠2是对顶角,且∠1=38°,那么∠2的度数为〔〕A.38°B.52°C.76°D.142°2.如图,三条直线a、b、c相交于一点,那么∠1+∠2+∠3=〔〕A.360°B.180°C.120°D.90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是对顶角量角器,那么图中∠1等于度.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以下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2.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假设∠1等于30°,那么∠2等于〔〕A.60°B.70°C.150°D.30°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70°,那么∠BOD的度数等于〔〕A.30°B.35°C.20°D.40°4.如图,∠BOE的对顶角是.5.为了测量古塔的外墙底角∠AOB的度数,王明设计了如下方案:作AO、BO的延长线OD、OC,量出∠COD的度数,就得到了∠AOB的度数,王明这样做的依据是.6.假设∠1和∠2是对顶角,∠1=35°,那么∠2的补角是.7.如图,当剪子口∠AOB增大25°时,∠COD增大度.8.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写出∠AOC,∠BOE的补角;〔2〕写出∠DOA,∠EOC的对顶角;〔3〕如果∠AOC=50°,求∠BOD,∠COB的度数.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 相交线交点2.互补互补3.相等 =二、新知预习〔预习课本P160-161〕完成以下各题:1.〔1〕略〔2〕∠1和∠2,∠2和∠3,∠3和∠4,∠1和∠4 ∠1和∠3,∠2和∠4 〔3〕∠2和∠3,∠3和∠4,∠1和∠4 ∠2和∠42.〔1〕具有相同的顶点互为反向延长线〔2〕相等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对顶角的概念【针对训练】C探究点2:对顶角的性质问题因为∠1+∠2=180°,∠1+∠4=180°,所以∠2=∠4.1〕120º, 60º, 120º〔2〕30º, 150º, 30º,150º〔3〕45º, 135º, 45º,135º因为∠BOC=∠1+∠BOF,所以∠BOF=∠BOC-∠1=110°-40°=70°.因为∠2=∠BOF,所以∠2的度数为70°.【针对训练】1.A 2.B 3.150当堂检测1.A 2.D 3.B 4.∠AOF 5.对顶角相等6.145°7.258.解:〔1〕∠AOC的补角是∠COB,∠AOD;∠BOE的补角是∠AOE,∠BOF.〔2〕∠DOA的对顶角是∠COB,∠EOC的对顶角是∠DOF.〔3〕∵∠AOC=50°,∴∠BOD=50°,∠COB=180°﹣50°=130°.第3课时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一、导学1.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大小比拟和线段的和、差、倍、分,本课我们继续探讨线段的有关性质.我们来看下面生活中的情景:从教室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有关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线段的根本领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情感态度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4.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教材第128页“思考〞至第129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领会相应结论.〔4〕自学参考提纲:①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写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用“>〞“<〞或“=〞填空:如图,在△ABC中,AB+AC>BC,AB+BC>AC,BC+AC>AB.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你能举例说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实际应用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道路尽可能需要修直一点.④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不正确,漏掉了线段的“长度〞,线段不是距离.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2.生助生:小组同学间相互交流研讨、互助解疑难.四、强化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注意“数〞与“形〞的区别.3.练习:教材第130页第8题.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交流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学习的感受等.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是度量的根底,在生产实际中经常要用到,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以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经历从具体事例抽象出性质,再根据性质应用到具体事例的活动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关系.教科书分层次的安排了这些内容,本节课学生只要能根据具体事例判断能否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以及利用这一性质进行规划设计即可.此外,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学生一般也容易理解.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逐渐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渗透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理念,通过对内容的挖掘与整理,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到生活中运用数学〞这一个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开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一、根底稳固1.〔10分〕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道理是〔C〕A.两点之间,射线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2.〔10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A.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B.两点间的连线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C.连接两点的直线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D.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3.〔10分〕如图,从A出发到B时,最近的路是〔C〕→C→D→B →C→F→E→B→C→E→B →C→G→B4.〔10分〕如图,河流l两旁有两个村庄A、B,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水泵站,同时向A、B两村供水,问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铺设的管道最短?试在图中标出水泵站的位置.解:如下图,将水泵站修在C点〔C点有两个,即河流l与线段AB相交的两个点,标在图上任何一点均可〕,才能使所铺设的管道最短.二、综合应用5.〔15分〕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如果线段AB=6 cm,BC=3 cm,A、C两点的距离为d,那么〔C〕A.d=9 cmB.d=3 cmC.d=9 cm或d=3 cm大小不确定6.〔15分〕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解:如下图.7.〔15分〕平面上有A,B两点,且AB=7 cm.(1)假设在该平面上找一点C,使CA+CB=7 cm,那么点C在何处?〔2〕假设使CA+CB>7 cm,那么点C在何处?〔3〕假设使CA+CB<7 cm,那么点C在何处?解:〔1〕点C在线段AB上;〔2〕点C在线段AB外;〔3〕不存在这样的点C.三、拓展延伸8.〔15分〕如图,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沿外表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行路线最短?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呢?说出你的理由.由A爬到B,沿AB连线直接爬行.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有三种情况:假设蚂蚁爬行时经过面AD,可将这个正方体展开,在展开图上连接AC,与棱a(或b)交于D1〔或D2〕,蚂蚁沿AD1→D1C(或AD2→D2C)爬行,路线最短.类似地,蚂蚁经过面AB和AE爬行到顶点C,也分别有两条最短路线,因此,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有6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D
C B A 2
1A
B
C D O 1 2 3
4 对顶角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知识回顾:
1、如果︒=∠+∠18021,则1∠与2∠是______.
2、已知︒=∠301,2∠是1∠的邻补角,则2∠=_______.
3、如图,BP 是ABC ∠的角平分线,︒=∠40ABC ,则ABP ∠=_______.
P
C
B
A
4、1∠
与2∠互为补角,3∠与2∠也互为补角,则1∠_______3∠.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对顶角定义:
(1) 指出1∠的边和顶点. (2)把AO ,DO 延长,得到OC ,OB , 形成2∠,观察这两个角,它们有什么特点? (3)总结:
对顶角的定义: . 于是我们在上图中可得到:∠ 与∠ 是对顶角,∠ 与∠ 是对顶角. 二、合作交流(对顶角相等)
1、操作:每个同学画一对对顶角,分别量出它们的度数. 猜想:下图中,1∠=2∠ ,43∠=∠.(为什么?)
结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 .简单的说: 相等.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射线OE 是角BOD ∠的平分线,已知︒=∠110AOD ,求COB ∠,AOC ∠,BOE ∠,EOD ∠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说出下列图中的对顶角.
第3 题
第1题
E
O
D
C
B A H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2、已知: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20AOC ,求BOD ∠,BOC ∠,DOA ∠各为多少度? 解:
四、小结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
五、当堂测试
1、如图:︒=∠401 ,︒=∠90AOD ,那么,4∠=____,2∠=____,5∠=_____,3∠=___.
543F
E
O
D
C
B
A
21
2、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C 平分BOG ∠,︒=∠68BOG ,求AOD ∠.
第1题 第2题
G
O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