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预算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实现公司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子公司及分支机构。
第三条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等环节,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规划、控制和监督,确保公司资源合理配置和经营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全面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目标导向:预算编制应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一致,以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统筹兼顾:预算编制应全面、科学、合理,兼顾公司整体利益和部门、子公司利益。
(三)权责分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等环节应明确责任,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动态调整:预算编制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五)严格考核:预算考核应客观、公正、严格,奖惩分明,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五条预算编制部门: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全面预算编制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预算编制内容:(一)收入预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
(二)支出预算:包括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资本性支出等。
(三)利润预算:根据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测公司利润。
(四)现金流量预算:预测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确保公司资金链安全。
第七条预算编制方法:(一)历史分析法:根据公司历史数据,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预测预算指标。
(二)零基预算法:从零开始,对各项费用进行重新评估,合理编制预算。
(三)滚动预算法: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预算,保持预算的动态性。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八条预算执行部门:各部门、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按照预算编制内容,负责预算执行工作。
第九条预算执行要求:(一)严格执行预算:各部门、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环节中,全面贯彻预算管理原则,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预算目标的有效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是指明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以确保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正文内容:1. 预算编制1.1 制定预算编制指南: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指南,包括预算编制的时间表、责任分工、编制流程等,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1.2 设定预算编制原则: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如公平性、合理性、可比性等,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 制定预算编制模板: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模板,明确各项预算指标的填报要求和格式,便于预算编制的比较和分析。
2. 预算执行2.1 设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报告、预算执行进度的监测等,确保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包括预算执行的授权制度、预算执行的审批制度等,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2.3 强化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相结合,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监测和评价预算执行的绩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 预算监督3.1 建立预算监督机制:建立预算监督机制,包括预算监督的责任部门、监督方式和监督周期等,确保预算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2 强化财务审计: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3.3 加强社会监督: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预预算监督,建立预算公开和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预算监督的公开性和公众参预度。
4. 预算评价4.1 设定预算评价指标:设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绩效指标等,以评价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2 进行预算评价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为预算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以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灵便性。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控制和资源分配的有效管理。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指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所遵循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算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
一、预算编制1.1 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和周期: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目标,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和周期。
一般情况下,年度预算应在上一财年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完成,而长期预算则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计划的需要进行编制。
1.2 制定预算编制流程:企业应建立完整的预算编制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并确保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流程包括预算目标确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编制草案、内部审批、预算会议和最终编制等环节。
1.3 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历史数据法、比例法、专家判断法等。
二、预算执行2.1 制定预算执行计划:企业应根据预算编制结果,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同时,应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 加强预算执行的沟通和协调:企业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应及时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2.3 定期评估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应定期评估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还应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预算执行过程。
三、预算监控3.1 建立预算监控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监控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指标和方法。
同时,还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2 加强预算监控的技术支持: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算监控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对各项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定一套细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细则。
一、预算编制1.1 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和周期:明确每个预算编制周期的起止时间,并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按时完成。
1.2 制定预算编制的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设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规范:制定明确的预算编制原则,如合理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等,以及相应的规范,如预算编制指南、预算编制模板等。
二、预算执行2.1 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机制:设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控部门或岗位,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2.2 加强预算执行的沟通与协调: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协作顺畅,问题及时解决。
2.3 设定预算执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不理想的部门进行约束和改进。
三、预算监督3.1 建立预算监督的机构和制度:设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3.2 完善预算监督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定期报告、现场检查等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3.3 加强预算监督的公开和透明:及时公开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预算调整4.1 确定预算调整的条件和程序:明确预算调整的条件和程序,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4.2 加强预算调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各部门之间要及时共享预算调整的信息,加强沟通与协调。
4.3 做好预算调整的记录和备案:对预算调整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备案,以备查阅和审计。
五、预算评估5.1 设定预算评估的指标和方法:确定预算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5.2 进行定期的预算评估: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财政预算制度下,通过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旨在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数据,确保预算数额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绩效导向原则:预算编制应以绩效为导向,强调预算支出的效果和成果。
(3)公平原则:预算编制应坚持公平原则,确保各部门、各项目的合理分配。
(4)透明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2. 预算编制的程序(1)立项: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出预算编制的立项申请。
(2)信息采集: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工作。
(3)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预算编制要求,编制预算报告和细化预算方案。
(4)内部审议:各部门内部对编制的预算进行审议、修改和完善。
(5)上报审议:各部门将编制完成的预算报告上报至上级财政部门进行审议。
(6)审议决策:上级财政部门对预算报告进行审议,并做出决策。
(7)公告公示:经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预算执行应符合财政预算制度的相关规定,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效率原则:预算执行应注重效率,合理安排和利用财政资源。
(3)绩效导向原则:预算执行应以绩效为导向,强调预算支出的效果和成果。
(4)透明原则:预算执行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2. 预算执行的程序(1)预算调剂:根据实际需要,对预算进行调剂和调整。
(2)预算支付:按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算支付。
(3)预算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果性。
(4)预算追踪: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的方式(1)内部监督:各部门内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果性。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对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本细则。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收支状况,合理确定预算规模和结构。
(2)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各级政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预算编制的依据、过程和结果。
(3)综合平衡原则:预算编制应综合考虑财政收支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平衡、区域发展平衡等因素。
(4)可操作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实现预算执行的可行性。
2. 预算编制的程序(1)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各级政府应组织专门的预算编制工作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预算编制工作。
(2)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各级政府应按照统一的时间节点,制定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3)预算编制的程序:预算编制应按照确定预算目标、收集预算资料、编制预算方案、内部审查、公开征求意见、审议通过等程序进行。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原则(1)依法执行原则:各级政府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执行。
(2)严格管理原则: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3)公开透明原则:各级政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预算执行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 预算执行的程序(1)预算执行的组织:各级政府应组织专门的预算执行工作机构,负责预算资金的拨付、管理和监督。
(2)预算执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防止预算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3)预算执行的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的主体(1)人大监督:各级人大应加强对预算的监督,通过听取和审议预算执行报告、财政审计报告等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引言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而制定的具体操作指南。
本细则旨在明确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编制单位提供操作指导。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目标预算编制的目标是合理确定财政收支规模,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预算编制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数据,确保预算数额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确保社会各界对预算编制过程的监督和参预。
(3)绩效导向原则:预算编制应注重绩效目标的设定和绩效评估,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使用。
3. 预算编制的程序(1)确定预算编制周期和时间表;(2)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3)制定预算编制指导意见;(4)编制预算草案;(5)组织内部审查和评估;(6)公开征求意见;(7)修改和完善预算草案;(8)提交上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目标预算执行的目标是确保预算的及时、准确执行,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2. 预算执行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预算执行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2)效率原则:预算执行应高效、经济地使用财政资源。
(3)公开透明原则:预算执行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 预算执行的程序(1)预算控制:严格按照预算数额执行,确保不超预算、不越权。
(2)资金安排:根据预算数额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支出的及时支付。
(3)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4)预算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预算调整,确保预算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的目标预算监督的目标是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公正性和效益性,防止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2. 预算监督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预算监督机构应独立于预算编制和执行机构。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一个组织或机构的运营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制定和执行预算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算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调整和评估等五个部分。
一、预算编制1.1 预算编制的目的和原则预算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和利用机构的财务资源,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公平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
全面性要求预算编制涵盖所有收入和支出项目;公平性要求预算编制过程公开、公正,保证各部门和项目的权益;可行性要求预算编制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财务能力;灵活性要求预算编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变更。
1.2 预算编制的步骤预算编制包括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收集和整理预算编制所需的数据、制定预算编制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编制预算计划和预算报告等步骤。
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可以帮助组织合理安排预算编制的工作进度;收集和整理预算编制所需的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需要收集和整理有关收入、支出、成本和绩效等方面的数据;制定预算编制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是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一致性和规范性;编制预算计划和预算报告是预算编制的最终成果,需要根据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进行编制。
1.3 预算编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预算编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合理估计各项收入和支出的金额,可以参考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进行预测。
其次,需要合理分配预算资源,根据各部门和项目的需求和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
此外,还需要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预算编制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预算执行2.1 预算执行的目标和要求预算执行的目标是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预算编制的目标和计划。
预算执行的要求包括执行过程的透明度、效率和合规性等方面。
透明度要求预算执行过程公开、公正,相关信息和数据可以及时提供给相关人员和部门;效率要求预算执行过程高效,能够及时调整和变更预算计划;合规性要求预算执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的规章制度。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引言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财务资源,确保预算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本细则旨在规范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目标: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公平性,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 预算编制的原则:a. 透明性原则:预算编制过程应公开透明,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相关方披露。
b. 可比性原则:预算编制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以便不同部门或者单位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估。
c. 灵便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具备一定的灵便性,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需求的调整。
d. 可控性原则:预算编制应设定明确的责任和目标,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流程:a. 预算执行计划的制定:根据预算编制的结果,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包括各项预算的具体支出和收入安排。
b. 预算执行的授权和责任划分: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和权限,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c. 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
d. 预算执行的调整和变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变更预算执行计划,确保预算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的目的: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效率和效果,防止滥用和浪费财务资源。
2. 预算监督的方式:a. 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察等。
b. 外部监督:由独立的监督机构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包括预算执行的外部审计和外部评估等。
c. 公众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接受公众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价。
五、预算评估1. 预算评估的目的:评估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效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2. 预算评估的内容:a. 预算执行的效果评估:评估预算执行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b. 预算执行的效率评估:评估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标题: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预算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实施细则的内容和要点。
一、预算编制1.1 确定预算编制周期: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确定预算编制的周期,一般为年度预算和季度预算。
1.2 制定编制指南:明确预算编制的流程、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预算编制的顺利进行。
1.3 考虑多方因素:在编制预算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政策法规等多方因素,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预算执行2.1 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根据编制好的预算,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目标。
2.2 实施预算控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3 激励机制建立:建立激励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奖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预算调整3.1 定期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偏差原因,及时调整预算。
3.2 灵活调整预算: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情况,灵活调整预算,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3.3 沟通协调:在进行预算调整时,需要与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四、预算报告4.1 编制预算报告:根据预算执行情况,编制详细的预算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偏差分析和调整措施等内容。
4.2 报告审批流程:明确预算报告的审批流程和责任人,确保报告的及时提交和审批。
4.3 报告公开透明:对外公开预算报告,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增强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
五、预算评估5.1 制定预算评估标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评估的标准和指标,量化评估预算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5.2 定期评估预算效果:定期对预算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5.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预算管理办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第三条全面预算管理是指贯穿财政决策全过程、涵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
第四条全面预算管理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注重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绩效评价。
第五条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政府资源统筹配置,推动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和落地。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六条预算编制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
第七条预算编制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和历史数据进行合理预测。
第八条预算编制要坚持分类编制和综合编制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预算科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九条预算编制应当突出重点领域,合理配置资源,增强发展后劲。
第十条预算编制应当提高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十一条预算执行要严格依照预算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二条预算执行要注重财政收支平衡,合理安排支出计划。
第十三条预算执行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四条预算执行要落实绩效管理要求,加强绩效评价,推动预算执行效果的提升。
第四章财政管理第十五条财政管理要加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财政资源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十六条财政管理要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债务风险。
第十七条财政管理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八条财政管理要加强财政科技创新,提高财政管理的科技化水平。
第五章绩效评价第十九条绩效评价要明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科学准确。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要完善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第二十一条绩效评价要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评估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六章监督报告第二十二条监督报告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二十三条监督报告要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和重要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四条监督报告要督促各级政府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指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细致地管理和控制预算,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预算编制1.1 预算编制目标的确定: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2 预算编制的程序:确定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包括数据采集、预算分析、预算编制和审批等环节。
1.3 预算编制的时间周期: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周期,确保预算及时编制完成,为后续的预算执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预算执行2.1 预算执行的监控与控制: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的准确执行。
2.2 预算执行的调整与变更: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确保预算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2.3 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3. 预算监督3.1 预算监督的机制建立: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预算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2 预算监督的内容: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使用情况以及预算绩效进行监督,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3.3 预算监督的措施:采取有效的预算监督措施,包括定期检查、专项审计、风险评估等,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4. 预算报告4.1 预算报告的内容要求:明确预算报告的内容要求,包括预算执行情况、预算使用情况、预算绩效评估等。
4.2 预算报告的形式和周期:确定预算报告的形式和周期,确保预算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3 预算报告的使用范围:明确预算报告的使用范围,包括内部管理、对外披露等,确保预算报告的有效使用。
5. 预算评估5.1 预算评估的方法和指标:确定预算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包括财务指标、绩效指标等,确保预算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2 预算评估的周期和频率:确定预算评估的周期和频率,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为预算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引言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本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本细则旨在明确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职责,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基本原则1. 透明公开原则: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公开透明,确保信息的公开和公正,提高财政决策的透明度。
2. 经济效益原则:预算管理应当注重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稳定性原则:预算管理应当保持稳定,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防止财政风险。
4. 灵便性原则:预算管理应当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财政需求的变化。
三、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程序:预算编制应当按照统一的程序进行,包括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编制的环节和参预的部门等。
2. 预算编制的指标:预算编制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需求确定相应的指标,包括收入指标、支出指标和绩效指标等。
3. 预算编制的原则:预算编制应当遵循合理性、公平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程序:预算执行应当按照统一的程序进行,包括预算执行的时间安排、执行的环节和参预的部门等。
2. 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执行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的执行情况得到监督和评估。
3. 预算执行的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浮现需要调整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预算的执行能够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五、预算评估1. 预算评估的内容:预算评估应当对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估。
2. 预算评估的方法:预算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对预算指标的量化评估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性评估。
3. 预算评估的结果:预算评估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责任与问责1. 预算管理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对本级预算管理工作负责,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国家财政管理中,通过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以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预算编制1.1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透明原则、绩效导向原则、风险管理原则等。
公开透明原则要求预算编制过程及结果向公众公开,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公众参预度。
绩效导向原则要求预算编制要注重绩效目标的设定和绩效评估,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风险管理原则要求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1.2 预算编制的程序与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预算编制的程序与要求。
包括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表、责任分工和参预方,制定预算编制的指导意见和规范文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同时,要求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3 预算编制的内容与指标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预算编制的内容与指标。
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债务等方面的预算编制。
指标包括预算编制的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总量指标要求预算编制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构指标要求预算编制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二、预算执行2.1 预算执行的程序与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预算执行的程序与要求。
包括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和程序,制定预算执行的管理办法和规范文件,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同时,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2.2 预算执行的控制与调整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预算执行的控制与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包括加强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及时调整预算执行的措施和政策,确保预算执行的稳定性和灵便性。
同时,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与预算编制的衔接,确保预算执行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引言预算管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制定本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保收支平衡和财政可持续性。
(2)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确保信息公开和参与程度。
(3)科学性原则:预算编制应科学合理,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4)绩效导向原则:预算编制应注重绩效评估,确保资源使用的效果和效益。
(5)风险管理原则:预算编制应注重风险管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预算编制的程序(1)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由财政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2)预算编制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向,制定中长期预算规划,明确预算目标和任务。
(3)各部门按照预算编制指南和要求,分别编制预算申报,并提交财政部门审查。
(4)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的预算申报进行审核和调整,形成综合预算申报。
(5)综合预算申报经过审议和决策后,形成最终预算报告。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基本原则(1)依法执行原则:预算执行应遵循法律法规,确保预算合法、合规。
(2)严格控制原则:预算执行应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预算的稳定和合理运行。
(3)绩效管理原则:预算执行应注重绩效管理,确保资源使用的效果和效益。
(4)风险管理原则:预算执行应注重风险管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预算执行的程序(1)预算执行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由财政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2)各部门按照预算执行指南和要求,制定预算执行计划,并报财政部门备案。
(3)预算执行计划应明确预算执行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4)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5)各部门应按照预算执行计划,严格执行预算,确保收支平衡和财政可持续性。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引言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a. 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确保各方对预算编制过程和内容的了解。
b. 经济合理原则:预算编制应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财政收支平衡原则。
c. 公平公正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平公正,确保各部门和地区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d. 可操作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具备可操作性,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2. 预算编制的程序a. 制定预算编制工作计划: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b. 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采集各部门和地区的预算编制数据和信息。
c. 制定预算编制指导意见:根据国家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预算编制指导意见。
d. 编制预算草案:根据采集的数据和信息,编制预算草案。
e. 预算草案审核:对编制的预算草案进行内部审核和公开征求意见。
f. 预算草案报批:将预算草案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审批。
g. 预算草案公开:将审批通过的预算草案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基本原则a. 依法执行原则:预算执行应依法进行,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使用。
b. 严格控制原则:预算执行应严格控制预算支出,避免超支现象的发生。
c. 经济合理原则:预算执行应经济合理,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d. 公开透明原则:预算执行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2. 预算执行的程序a. 预算执行计划的制定:明确预算执行的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b. 预算执行凭证的填制: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填制预算执行凭证。
c. 预算执行凭证的审核:对填制的预算执行凭证进行内部审核。
d. 预算执行凭证的支付:按照审核通过的预算执行凭证,进行支付。
e. 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果。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的主体a. 财政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引言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预算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预算数额合理、科学。
(2)公平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3)透明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确保公众对财政收支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4)可操作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实施和监控。
2. 预算编制的程序(1)编制指导:财政部门应提供预算编制指导,明确编制要求和时间节点。
(2)需求调研: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开展调研工作,提出预算编制建议。
(3)预算编制:各部门按照指导要求,编制预算报告,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资金来源等内容。
(4)预算审核:财政部门对编制的预算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合规性和合理性。
(5)预算批准:经审核合格后,财政部门将预算报告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6)预算发布:预算批准后,应及时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预算执行应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使用。
(2)效益优先原则:预算执行应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
(3)严格管理原则:预算执行应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2. 预算执行的程序(1)预算控制:各部门在执行预算时,应按照预算数额进行控制,不得超支。
(2)预算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预算执行报告:各部门应按照规定时间提交预算执行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
(4)预算执行监督: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的方式(1)内部监督: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自我监督。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制定本《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预算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2. 原则:a. 法定性原则:预算管理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b. 经济性原则:预算管理要以节约为目标,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益。
c. 公平性原则:预算管理要公正、公平,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d. 透明度原则:预算管理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财政预算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三、预算编制和审核1. 预算编制程序:a. 制定预算编制计划,明确编制任务和时间节点。
b. 收集和整理相关财政数据和信息。
c. 制定预算指标和预算方案。
d. 编制预算报告和预算说明。
e. 组织内部审核和审议。
f. 提交上级部门审核。
g. 上级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
h. 完善预算报告和预算说明。
i. 上报财政部门审批。
j. 完成预算编制。
2. 预算审核程序:a. 财政部门接收预算报告和预算说明。
b. 进行预算审核,包括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审核。
c. 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
d. 与编制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
e. 完成预算审核。
四、预算执行和监督1. 预算执行程序:a. 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明确执行任务和责任。
b. 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执行指令。
c. 预算执行单位按照指令执行预算。
d. 预算执行单位及时上报预算执行情况。
e. 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f. 预算执行单位配合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2. 预算监督程序:a. 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b. 监督检查包括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执行进度、效益等方面。
c.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预算管理而制定的具体操作指南。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内容和要点。
一、预算编制1.1 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和周期:预算编制应根据企业的经营周期和财务年度来确定,一般建议在每个财年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
1.2 制定预算编制的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预算编制的流程,包括需求收集、数据分析、预算编制、审核审批等环节,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
1.3 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预算编制应遵循客观、公正、合理、可行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历史数据分析、趋势预测、专家判断等,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预算执行2.1 确定预算执行的监控和控制机制: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和控制机制,包括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2 设立预算执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建立约束机制,如追究责任制度,以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2.3 加强预算执行的沟通和协调:预算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理解预算目标和要求,并能够共同努力实现预算目标。
三、预算监督3.1 建立预算监督的机构和职责:设立专门的预算监督部门或委员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向高层管理层提供相关报告和建议。
3.2 加强预算监督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及时向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披露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监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3 建立预算监督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四、预算调整4.1 确定预算调整的时机和条件: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确定预算调整的时机和条件,及时进行预算的修订和调整。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方式,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预算管理的实施,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内容和要求。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目的和原则预算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和经营计划,为决策提供依据,并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透明度。
2. 预算编制的程序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预算制定、预算审核、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四个阶段。
在预算制定阶段,各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目标,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
预算审核阶段由财务部门对预算计划进行审核和评估。
预算执行阶段,各部门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并及时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
预算调整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订。
3. 预算编制的内容要求预算编制的内容包括资金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利润预算。
资金预算是对企业资金收支情况的计划和预测,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预算。
收入预算是对企业收入来源和金额的计划和预测。
支出预算是对企业各项支出的计划和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设备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支出。
利润预算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计划和预测。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机制预算执行的机制包括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责任制是指各部门对预算执行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明确责任和权利的分配,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激励措施,如奖金、晋升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
2. 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是确保预算执行情况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四、预算调整1. 预算调整的原则预算调整的原则包括灵便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灵便性是指预算调整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算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我院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对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我院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政部[1997]第28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院年度预算实行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其收支项目与金额包括学院可支配的各类资金,目的在于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四条预算收入和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量单位。
第二章预算编制
第五条财务处负责我院的预算编制。
在制定预算草案前先征求主管领导及各部门的意见,然后根据财力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预算草案。
第六条预算编制原则:学院年度预算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首先确保人员经费,优先安排学院重点工作对资金的需求,并向教学、科研倾斜。
第七条预算编制方法步骤
第一步:
(一)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与预算对比分析,掌握收支规律,为新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可靠基础;
(二)收集、整理、记录各用款单位的年度事业计划及经费预算申请;
(三)归集各种资金并按照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和用途将全部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测算。
第二步:综合运用定额法、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预算法对预算项目进行具体测算和编制
(一)收入预算按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所反映的资金来源渠道列示,具体组成:
1、上年结转:指上年结转“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中可列入本年度预算的余额。
2、本期收入包括:
(1)教育事业费拨款:按照教委核拨款项和数额列示;
(2)教育事业收入:按照学费、住宿费等不同收入项目的当年收入数列示;
(3)其他收入:按照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明细项目的当年收入数列示。
(二)支出预算的组成:
1、弥补上年因超支挤占的专用经费和专项经费;
2、按总经费的2%预留当年预备费,用于学院当年预算执行中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3、人员经费的测算:人员经费包括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人员经费、学生助学金。
对人员经费的安排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
按实际需要数充分考虑增资因素进行安排;
4、学院专用经费只安排当年党政工作要点已确定的、非办不可的项目。
具体安排办法按第二章第五条的要求办理;
5、公用经费的测算分两部分即基本保障费和正常维持费。
基本保障费按本年的事业计划采用零基法安排支出,正常维持费按一定比例分为教学经费和行政后勤经费包干使用。
第三章预算审批程序
第八条为使我院预算更科学、更合理、更切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院预算审批程序为:
(一)在院长领导下,财务处根据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编制程序和步骤编制出年度预算草案;
(二)征求各主管院长及有关部门领导意见后,重新修订预算草案;
(三)对重新修订后的预算草案再次征求各主管院长意见;
(四)财务处综合各主管院长意见后报院长审定;
(五)经院长审定后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以学院文件下发。
第四章预算执行和管理
第九条预算执行由主管财务院长负责,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预算一经下达即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执行,非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预算。
第十一条坚持院、部(处、室、馆)两级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院级领导中只有主管财务的院长有权签批院机动费,其他院领导只能签批自身掌握或主管方面的有指标的业务费。
各部(处、室、馆)原则上一把手主管经费,特殊情况下可指定一位领导负责审批,并将指定的“一支笔”负责人及其本人签名报财务处备案,未经“一支笔”经费负责人签批的开支,财务处一律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未经列入预算的事项一律不准支出或预借报销,不准先支出后追加指标,不准违反用款审批程序;未经院长同意超预算开支,财务处均不受理。
第十三条对部门经费管理实行“经费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预算管理办法。
部门经费使用规定:
(一)有项目的部门应优先保证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合理使用经费。
(二)办公维持费的使用要精打细算,从严控制,只能从中开支日常办公用品。
不准支出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购置电器设备及其他与办公无关的事项。
(三)部门差旅费要按有关差旅费规定有计划地安排使用,超支、超标准、不合规定的财务处一律不予报销。
第十四条对专项经费管理实行追踪反馈责任制,指定项目和用途,单独核算,不允许挪作它用,专项工程(或事项)结束,要及时编制专项财务决算,专项资金结余归学院统一安排。
第十五条财务处要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并向院长汇报。
第十六条学院审计处对学院的年度预算、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各部门年度开支仍按有关审计规定办理。
第五章预算调整
第十七条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当国家有关政策或学院事业计划和任务有较大调整,对收支预算有较大影响,确需调整年度预算方案,经院长批准,按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办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一条为强化我院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对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发
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院年度预算实行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其收支项目与金额包括学院可支配的各类资金,目的在于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充分
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七条预算编制方法步骤
第一步:
(一)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与预算对比分析,掌握收支规律,为新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可靠基础;
(二)收集、整理、记录各用款单位的年度事业计划及经费预算申请;
2、本期收入包括:
(1)教育事业费拨款:按照教委核拨款项和数额列示;
(3)其他收入:按照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明细项目的当年收入数列示。
(二)支出预算的组成:
1、弥补上年因超支挤占的专用经费和专项经费;
3、人员经费的测算:人员经费包括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人员经费、学生助学金。
对人员经费的安排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
按实际需要数充分考虑增资因素进行安排;
4、学院专用经费只安排当年党政工作要点已确定的、非办不可的项目。
具体安排办法按第二章第五条的要求办理;
5、公用经费的测算分两部分即基本保障费和正常维持费。
基本保障费按本年的事业计划采用零基法安排支出,正常维持费按一定比例分为教学经费和行政后勤经费包干使用。
第三章预算审批程序
第八条为使我院预算更科学、更合理、更切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院预算审批程序为:
(一)在院长领导下,财务处根据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编制程序和步骤编制出年度预算草案;
(二)征求各主管院长及有关部门领导意见后,重新修订预算草案;
(三)对重新修订后的预算草案再次征求各主管院长意见;
(四)财务处综合各主管院长意见后报院长审定;
(五)经院长审定后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以学院文件下发。
第四章预算执行和管理
第九条预算执行由主管财务院长负责,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预算一经下达即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执行,非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预算。
第十一条坚持院、部(处、室、馆)两级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院级领导中只有主管财务的院长有权签批院机动费,其他
审批,并将指定的“一支笔”负责人及其本人签名报财务处备案,未经“一支笔”经费负责人签批的开支,财务处一律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未经列入预算的事项一律不准支出或预借报销,不准先支出后追加指标,不准违反用款审批程序;未经院长同意超预算开支,财务处均不受理。
第十三条对部门经费管理实行“经费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预算管理办法。
部门经费使用规定:
(一)有项目的部门应优先保证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合理使用经费。
及其他与办公无关的事项。
第十五条财务处要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并向院长汇报。
第五章预算调整
第十七条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当国家有关政策或学院事业计划和任务有较大调整,对收支预算有较大影响,确需调整年度预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