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测控系统

合集下载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控制应用技术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控制应用技术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分布 式控制系统。它通过广泛部署的智能终端设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状态,实现对电 网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控制。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的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 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特点:
1、分布式控制: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能够实现 对配电网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控制。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 控制应用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 护控制应用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次演示将介绍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的 概念、结构、特点和应用,以及保护控制应用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应用案例,最后 对智能调度管理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
2、实时监测:智能终端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状态,从而及时发现和 解决问题。
3、数据共享:系统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 管理水平。
3、数据共享:系统支持多用户 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从而提高 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1、电力调度: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能够为电力调度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帮助调度员更好地掌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
总之,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技术是实现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和优化的关键 所在。通过在多个领域应用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智能配电网的整体 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因此,应当加强对于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实现绿色、可 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广域控制保护系统的应用包括:
1、快速切除故障:通过对电网中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切除,减少故障对电网 的影响。
2、防止连锁反应:通过对电网中故障的快速切除,防止故障引发连锁反应, 造成更大范围的停电事故。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3.4.2 51单片机 用于频率测量
3.4 脉冲信号的采集
3.4.4 V/F转换
3.5.1 开关量输入信号的调 理
3.5.3 开关量输入信号与光 耦的连接
3.5.5 数字量输入信号的采 集
3 检测信号采集技术
3.5 开关量信号的采集
3.5.2 光电耦合器
3.5.4 开关量输入信号与 CPU的连接
3.6.1 VI的 结构
B
4.3.3 调制解调器集 成电路
C
4.3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4.1 发射电路
4.4.3 采用CC2400的收发 器电路
4.4.5 蓝牙技木
4 数据通信技术
4.4 数字信号的无线传输
4.4.2 接收电路
4.4.4 采用nRF24E2的发射 电路
4.4.6 实现远程数据无线通 信的一种方案
05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演讲人
2 0 11 - 11 - 11
01
1 概述
1 概述
01
02
03
04
1.1 测控系 统的分类与 组成
1.2 智能测 控系统
1.3 嵌入式 系统
习题与思考 题
1.1.1 测控系统的分类
1.1.3 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1.1.5 测控系统的建模
1 概述
1.1 测控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1.2 测控系统的组成
1.1.4 测控系统的性能指标
1.1.6 测控技术的发展
1 概述
1.1 测控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1.7 控制策略与算法的发展
1 概述
1.2.1 智能测控 系统的概念
1.2.3 智能测控系统 的主要功能特征

智能测控系论文

智能测控系论文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课程考试试卷《智能测控系统》试题(卷)学期:2009-2010年 2 学期考试形式:开卷( √ ) 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07自动化系别:自动化系班级:自动化0701、0702 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题分本试题一共X道大题,共X页,满分XXX分。

考试时间XXX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根据要求写一篇关于智能测控系统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一、论文要点1智能测控系统的概念、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

(20分)测控系统是指由相关的器件、仪器和测试控制装置有机组合而成的具有获取某种信息,并实施控制被控对象或系统运行行为之功能的整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法获得客观事物的量值,这个任务称之为“测量”;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各种方法支配或约束某一客观事物的进程结果,这个任务称之为“控制”。

“测量”和“控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项工作任务,而测控仪器或系统则是人类实现这两项任务的工具和手段。

按照仪器和系统担负的任务不同,测控仪器和系统可分为三大类:单纯以《智能测控系统》试题第 1 页共6页测试或检测为目的的“测试(检测)仪器或系统”,单纯以控制为目的的“控制系统”和测控一体的“测控系统”。

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往往是以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上的突破为先导的。

测控仪器和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起着把关和指导作用,它从生产现场获得各种参数,运用科学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综合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通过自控手段和装备,使每个生产环节得到优化,进而保证生产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满足需求,保证安全生产。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型计算机被引入测控领域,使测控系统发展到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新阶段。

将微型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测控系统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测控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电路,增加或增强功能,提高测控精度和可靠性,显著增加测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而且可以缩短系统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易于升级换代等。

智能测控系统毕设方案

智能测控系统毕设方案

智能测控系统毕设方案一、毕设题目。

基于[具体应用场景]的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二、项目背景与意义。

咱先说说为啥要搞这个智能测控系统。

你看啊,现在这世界,到处都是需要监测和控制的东西。

比如说,在工厂里那些复杂的生产设备,如果没有个智能的系统盯着,万一出点小毛病,那可就麻烦大了,可能就会生产出一堆次品,这可都是钱啊。

还有像智能家居方面,要是能智能地测控家里的温度、湿度、电器啥的,生活得多方便啊。

所以呢,这个智能测控系统就是要让监测和控制变得更聪明、更高效,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准确性,就像给各种设备和环境请了个超级智能的小管家一样。

三、需求分析。

1. 功能需求。

数据采集:咱得从各种传感器那里收集数据,就像耳朵和眼睛一样,要能听得见、看得见各种信息。

比如说温度传感器要能告诉咱们温度是多少,压力传感器要能汇报压力的大小。

而且这些传感器得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方式,像有线的(比如RS 485)或者无线的(像ZigBee或者蓝牙),毕竟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嘛。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可不能就那么堆着,得好好处理一下。

得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噪声去掉,就像给数据洗个澡一样,让它变得干干净净的。

然后呢,还得对数据进行分析,看看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要是温度过高或者压力过大,这就可能是有问题了,得赶紧想办法。

控制功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系统得能做出控制决策。

比如说,如果温度太高了,就要控制空调或者风扇开启,让温度降下来。

这就像人感觉到热了会去开空调一样,只不过是系统自动完成的。

而且这个控制得精准,不能一下子把温度降得太低,要恰到好处。

用户交互:总不能让这个系统是个黑盒子吧,得有个界面让用户能看到发生了什么。

可以是个手机APP或者是个电脑上的图形界面,让用户能轻松地查看采集到的数据、设置各种参数,就像给用户一把管理这个智能小管家的钥匙一样。

2. 性能需求。

实时性:这数据采集和控制可不能慢吞吞的。

要是传感器发现有紧急情况,比如说火灾报警器检测到有火灾隐患了,系统得马上做出反应,一秒都不能耽搁,就像消防员听到警报就得立马出发一样。

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测控系统研究

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测控系统研究

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测控系统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测控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生产到航空航天,从医疗健康到智能家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数据融合技术作为智能测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系统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据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有用的信息。

在智能测控系统中,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数据库、网络等。

这些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格式、精度、采样频率和语义,如何将它们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智能测控系统通常需要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控制,例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置等。

为了实现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控制,系统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然而,单一的传感器往往难以提供足够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例如,在温度测量中,一个传感器可能会受到环境干扰而产生误差,而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数据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这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校准和归一化等操作。

数据清洗用于去除无效和错误的数据,去噪可以减少数据中的噪声干扰,校准则是对传感器的偏差进行修正,归一化则是将数据转换到统一的范围,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融合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法、贝叶斯估计法等。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方法,通过为不同的数据源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来得到融合结果。

卡尔曼滤波法则适用于动态系统的状态估计,能够有效地处理噪声和不确定性。

贝叶斯估计法则基于概率理论,通过先验知识和观测数据来估计未知参数。

除了上述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数据融合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例如,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样本,自动提取数据中的特征和模式,从而实现数据融合。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模型的训练时间长、计算资源需求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等。

基于stm32的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基于stm32的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基于stm32的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基于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在仓库环境智能测控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

本课题旨在设计开发一款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仓库环境数据,实现对仓库内部温湿度等参数的精确测控,提高仓库管理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选题背景传统的仓库管理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数据不准确、无法远程管理等。

而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智能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仓库环境数据并自动调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同时避免因无法及时察觉环境变化而造成的货物损失。

三、选题意义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和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本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仓库管理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仓库环境数据采集:利用STM32微控制器实时采集仓库内部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

2.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实现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控制算法设计: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实现对仓库环境参数的智能控制。

4. 系统软硬件设计:设计并实现相应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搭建完整的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STM32微控制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仓库环境数据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预期成果七、研究计划1. 系统需求分析:对仓库环境数据采集需求进行分析,明确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2. 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搭建系统测试平台。

3. 系统测试与调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验证,不断优化系统设计。

4. 系统应用与推广:将研发的仓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应用于实际仓库管理中,并进行推广应用。

LY-90X智能测控仪说明书

LY-90X智能测控仪说明书

LY-90X智能测控仪说明书一、概述LY-90X Z智能测控仪是智能型,高精度的数显(温度、压力、液位、力值测量)控制仪表,与对应的传感器及变送器配接可构成各种量程和规格的(温度、压力、液位、力值)的测控系统。

主要特点:1、采用当今现金的工业级ARM单片机、美国POWER电源管理芯片,减少了外围部件,提高了可靠性。

2、集多种输入、输出方式与一体。

3、采用软件陷阱与冗余、掉电保护、数字滤波等技术,注重现场容错能力,使整机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4、高速模拟量变送输出、变送范围可选,可兼容各种模拟量的采集模块。

二、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误差:0.2%FS±1个字,16位A/D转换器。

采样速率:20次/秒显示:4位LED数码管显示—1999~9999输入信号:标准电流:0~10MA;4~20MA标准电压:0~5V,1~5V热电偶,热电阻报警输出:二限报警或四限报警,每个报警点可按需要可设定为上限报警、下限报警、区间内(外)报警、不报警。

继电器触点容量AC220V/7A.变送输出:4~20MA、0~10MA(负载电阻≤250Ω)1~5V、0~5V(负载电阻≥200KΩ)通讯输出:隔离串行双向通讯接口RS485/RS232/Modem波特率——1200~9600bps内部自由设定馈电输出:DC24V/30mA、DC10V/80mA电源:开关电源85~265VAC或DC24V或DC12VDC功耗:8W工作环境:0~50℃<85%RH(本公司仪表自行开发生产,种类多,如用户可选快速采样,最快可以200次/秒,高精度18位A/D采集,满5位显示或6位显示,液晶显示,特殊的输入信号,大功率的馈电等)三、型号说明型谱说明LY-90X智能数字显示调节仪外型尺寸908横式160×80×125mm开孔152×76 908S竖式80×160×125mm开孔76×152 905方式96×96×110mm开孔92×92 904横式96×48×110mm开孔92×44 904S竖式48×96×110mm开孔44×92 905方式72×72×110mm开孔68×68 902方式48×48×110mm开孔44×44报警输出B□B0无报警输出;B1-B4,1-4点报警变送输出X14-20mA输出X20-10/20mA输出X31-5V输出X40-5/10V输出通讯输出P微型打印机R串行通讯RS232S串行通讯RS485变送器配电电源V12带DC12V馈电输出V24带DC24V馈电输出供电电源220VAC供电W DC24V供电四、面板说明五、输入输出参数列表(进入密码1001)参数符号参数意义设定说明INTY输入信号类型20mv/mV mV DOT显示量程小数点0:XXXX;1:XXX.X;2:XX.XX;3:X.XXX1PL显示下限输入信号最小时对应的显示值000.0 PH显示上限输入信号最大时对应的显示值500.0 OUTY输出信号类型0-20:0-20mA;4-20:4-20m A4~20 OUTL变送输出下限输出信号最小时对应的显示值PL~P H OUTH变送输出上限输出信号最大时对应的显示值PL~P H PSBL量程下限修正-1999~9999000.0 PSBH量程上限修正-1999~9999500.0 FILT数字滤波系数0-1001 BAUD通讯波特率2400480096009600ID仪表地址1~256001 HOLD峰值保持开关ON/OFF OFF END退出标志,无需设定六、参数说明1、INTY:如果能准确知道传感器满量程输出,请选择0-20mv,显示量程可以按照0-20mv成比例计算设定,如果不能准确知道传感器输出可以选择mv输入,再按照后面的两点标定方式现场标定。

测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研究

测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研究

测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研究测控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科学研究、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承担着对各种物理量、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有效控制的任务。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测控系统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智能化改造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传统测控系统通常基于固定的硬件架构和预设的软件算法,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测量和控制任务时,往往难以满足实时性、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传统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相对有限,对于大量、高速产生的测量数据,难以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和挖掘,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

智能化改造为测控系统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设备,能够显著提高测量的精度和范围。

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可以实现自校准、自诊断和自适应测量,有效减少误差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算法能够快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再者,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控制策略能够使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和自适应,更好地应对复杂动态的控制对象。

在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传感器的智能化是基础,新型智能传感器不仅能够感知物理量,还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传输。

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智能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则为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决策能力。

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测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使得测控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便捷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应用使得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更加高效和灵活,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和维护难度。

然而,测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集成的复杂性,要将多种先进技术有机融合到一个测控系统中,需要解决诸多技术兼容性和协同工作的问题。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测控系统作为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它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为创新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集成是将多个功能模块和技术组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这其中包括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技术、控制算法以及软件系统等多个方面。

传感器作为系统的“感知器官”,负责采集各种物理量和参数,如温度、压力、湿度、速度等。

这些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无误。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

采集到的数据往往需要经过滤波、放大、转换等处理,以去除噪声和干扰,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

随后,通过先进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通信技术在智能化测控系统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它确保了各个模块之间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数据和指令。

无论是有线通信还是无线通信,都需要具备低延迟、高带宽和强抗干扰能力,以满足实时测控的需求。

控制算法则是系统的“大脑”,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目标,计算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精确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软件系统是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功能模块。

通过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参数设置、数据监测、结果分析和系统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测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它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监控和优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智能化测控系统可以对零部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在电子制造中,可以对电路板的焊接过程进行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系统设计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

智能测控系统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能够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精确感知、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一、物联网与智能测控系统概述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智能测控系统则是利用传感器、控制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分析处理等技术,对被控对象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它能够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策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实现对被控对象的优化控制。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系统的架构一个典型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系统通常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

感知层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由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被控对象的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并将这些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执行器则根据控制指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如控制电机的转速、阀门的开度等。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并将应用层的控制指令下发到感知层。

网络层可以采用多种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4G/5G 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应用层是智能测控系统的核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控制策略,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效果。

应用层通常包括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等部分。

三、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选择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测控系统中,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执行器的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控制效果。

对于传感器的选择,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物理参数类型、测量范围、精度要求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智能仪器-第1章 智能化测控系统概述

智能仪器-第1章 智能化测控系统概述

多功能化 例如 自检、自修 自动记录及控制 人机对话
◆其它特点 灵活性强
轻松一刻
智 能 测 控 系 统 中 的 微 型 机 不 再 是 简 单 的 发 布 命 令 和
完 成 测 量 数 据 运 算 的 工 具 , 而 是 与 测 控 系 统 融 为 一
体 , 它 可 以 改 变 测 量 的 原 理 及 方 法 , 创 造 出 新 的 一
第一章
智能化测控系统概述
检测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自从70年代微型 机问世之后,不久就被用到检测技术领域中,随着 微型机价格的下降和功能的不断改善,以及解决了 许多传统检测装臵难于解决的难题,使它成为检测 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微处理器与传感器、测量仪 表相结合的技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带 微处理器 的传感器和带微处理器的测量仪表, 我们称之为智能传感器和智能仪表。 由智能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组成的测 控系统就称之为智能化测控系统。
如数字电压表、 数字频率表等
70年代初期 智能仪器仪表
含有微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 测量控制一体化系统,拥有 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 判断及控制决策等功能, 有着智能作用
概括起来讲,智能化测控系统与传统测 控系统相比有以下特点: ◆ 可编程特性 ◆可记忆特性 ◆数据处理功能 具体解释 具体解释 具体解释
§1.1 什么是智能测控系统
1.1.1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仪器 的测量原理 用指针来显示最终 测量值
如 万用表、 电压表等
仪 器 仪 表 的 发 展 进 程
60年代中期 数字式的仪表
基本原理是基于将 模拟信号的测量转 化为数字信号测量, 以数字显示或打印 最终结果
高性能,专用或多功 能,小型化,便携或 手持干电池供电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测控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工业生产到航空航天,从医疗设备到智能家居,都离不开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支持。

智能化测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物理量的精确测量、实时控制和智能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那么,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稳定、智能化的测控系统呢?一、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概述智能化测控系统是一种集测量、控制、数据处理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获取被测量对象的相关信息,经过信号调理和转换后,将其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算法和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对被测量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测控。

同时,智能化测控系统还具备数据存储、显示、通信等功能,能够将测量数据和控制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并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和协同工作。

二、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设计要求1、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智能化测控系统需要对被测量对象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因此必须具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这就要求在系统设计中,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合理的信号调理电路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同时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恶劣环境下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2、实时性和快速响应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智能化测控系统需要对被测量对象的变化做出实时响应,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安全。

因此,系统的采样频率、数据处理速度和控制指令输出速度都要满足实时性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测量、计算和控制操作。

3、智能化和自适应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和自适应性成为了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系统应具备自动检测、诊断和修复故障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工作条件的不同,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测控效果。

4、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智能化测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便于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和互联;同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功能的扩展和升级。

智能化测控系统

智能化测控系统

) ... (

... ... ...
单片机
串行通信接口 )
8点温度数据采集器 3.6 纽扣电池 或
电源切换电路 串行窃电电路
9 电池(6 )
14
智能仪表与采集系统实物简介 一、一线通温度传感器
②现场数据 采集器
①计算机传输线
15
二、智能数据采集模块实物简介
现场数据采集器
温度曲线自动绘图 16
智能仪表与采集系统实物简介 三、型巡检仪温度传感器
保存和生成报表 采用电池供电
12
12.3.1 数据采集器概述
定义: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的、具有海量存储器的、
具有与PC机接口的数据采集分时记录智能仪表
类型:一体式数据采集器,即数据采集器自带传感
器;组合式数据采集器,即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是分 离的
组合式数据采集器可以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的。多通 道的可以一次同时从多个输入端采集数据
式自动化测量系统。
5
12.2.2 主从分布式自动化测量系统
系统构成:主要由主计算机、通信信道及现场分机。 主机:可由一台带有RS—232C或RS—485总线接口
的微型计算机担任。 RS—485接口
6
12.2.2 主从分布式自动化测量系统
RS—485接口 半双工工作方式,在总线上任意时刻只能有一台分机占有 总线 可进行分时双向数据通讯,可以高速远距离传递信号 智能仪表都配有RS—485总线接口 一般情况下,RS—485总线可连接32台分机,最大传输距 离可达到1200m,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00 kbit/s
模数转换 转换
~ 220 电源供电
机 在线分析 离线分析 记录存储 显示 数据共享
19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与实现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与实现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与实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测控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到环境监测中的数据采集,从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测量到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化测控系统?它的架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实现其功能的呢?智能化测控系统,简单来说,是一种能够自动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数据的系统。

它融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对物理量、化学量等各种参数的精确测量和有效控制。

一个典型的智能化测控系统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首先是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就像是系统的“眼睛”和“耳朵”,负责感知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例如,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或热敏电阻就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在压力测量中,压力传感器能够将压力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测控系统的性能。

其次是信号调理模块。

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往往比较微弱或者存在干扰,需要经过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得到适合后续处理的信号。

比如,通过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滤波器则可以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成分。

接着是数据采集模块。

它负责将经过调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卡是常见的数据采集设备,其采样频率和分辨率等参数决定了数据采集的质量和精度。

然后是计算机处理部分。

这是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大脑”,通过运行特定的软件程序,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处理。

例如,通过算法判断数据是否超出设定的范围,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或者实现复杂的控制策略。

最后是控制执行机构。

根据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控制执行机构对被测量对象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比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电机、阀门等就是常见的控制执行机构。

为了实现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还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

通信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设计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设计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设计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测控系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到环境监测中的数据采集,再到医疗设备中的精准测量,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一个高效、稳定、精准的智能化测控系统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呢?智能化测控系统的架构设计,就像是构建一座大厦,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搭建起稳固而复杂的结构。

首先,我们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这就好比在盖房子之前,要清楚这是住宅、写字楼还是商场,不同的用途决定了建筑的设计和功能。

对于测控系统来说,是要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测量,还是对运动轨迹、图像等信息的监测?是用于实时控制生产过程,还是进行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只有明确了这些需求,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指明方向。

在明确了需求之后,硬件部分的设计就是搭建测控系统这座大厦的基石。

传感器是获取外界信息的“触角”,它们的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生产设备中的压力变化,为控制系统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而在环境监测中,灵敏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

数据采集模块则负责将传感器获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滤波。

这就像是一个“翻译官”,把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语言”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数字语言”。

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卡、模数转换器等设备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则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它们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和决策。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大脑”的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测控任务,低功耗的单片机就能够胜任;而对于复杂的、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则需要采用强大的多核处理器。

通信模块则是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有线通信方式如以太网、RS485 等,具有稳定性高、传输速度快的优点;无线通信方式如 WiFi、蓝牙、Zigbee 等,则为系统的部署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测控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测控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测控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深度学习技术正以其强大的能力深刻地改变着各个领域,智能测控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智能测控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测量、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旨在实现对物理量、过程和系统的精确监测与控制。

而深度学习的引入,为智能测控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它能够自动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到复杂的模式和特征。

在智能测控中,深度学习可以用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测控的精度和效率。

传统的测控技术在面对复杂的系统和多变的环境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

例如,对于非线性、时变的系统,传统的控制方法可能难以准确建模和控制。

而且,在处理大量的测量数据时,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能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

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测控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自动捕捉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模式,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建模和预测。

比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可以提前预测设备的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智能测控系统中,传感器是获取数据的关键部件。

深度学习可以用于优化传感器的布局和参数设置,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深度学习还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去除噪声和异常值,提取出关键的特征信息。

另外,深度学习在控制策略的优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控制策略通常基于固定的模型和规则,而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实时的系统状态和环境变化,动态地调整控制策略,实现更加灵活和自适应的控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测控技术,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至关重要。

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能够让深度学习模型学习到更全面、准确的知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模型的训练和优化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测控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

特别是在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都需要高效率、高精度、集成度高的智能化测控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本篇文章将从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定义、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智能化测控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的系统。

智能化测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高可靠性智能化测控系统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其长时间工作不出故障,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2.高精度智能化测控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并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保证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高效率智能化测控系统能够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4.智能化智能化测控系统能够进行多维度的智能化分析,识别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开发智能化测控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全过程的复杂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集成测试等多个环节。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智能化测控系统开发的第一步,需要对项目的目标、需求、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和了解。

在需求分析时,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交流,确保系统功能的全面和稳定性。

2.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智能化测控系统开发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软硬件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各个功能模块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3.软硬件开发软硬件开发是智能化测控系统开发的核心过程,需要完整地完成所有模块的开发和集成。

在软硬件开发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并建立完整的测试环境和测试用例,确保各个功能模块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智能化测控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性能和稳定性。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初探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初探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初探随着科技的发展,商业航天行业快速崛起并迅速发展。

商业航天公司通过引入智能测运控技术,不仅提高了飞行效率和安全性,还促进了航天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技术主要包括智能测控系统和智能运控系统。

智能测控系统主要用于测量和监测航天器的动态数据,如姿态、位置、速度、温度等。

通过无线传感器和微型计算设备,智能测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和传输数据,并将其处理和分析,为后续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而智能运控系统则是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航天器进行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技术在航天器发射、飞行、返航等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航天器发射阶段,智能测运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起飞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快速识别并纠正任何异常情况,保证发射的安全和稳定。

在飞行阶段,智能运控系统能够根据航天器的动态数据,自动调整航向和速度,以保持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稳定。

在返航阶段,智能测运控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为航天器提供最佳的返航路径和降落点,确保返航的安全和准确。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显著的优势。

智能测运控技术能够提高飞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和风险,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智能测运控技术能够实现航天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轻了人力资源的压力,降低了任务的成本和时间消耗。

智能测运控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共享,为航天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交流平台。

智能测运控技术能够促进航天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商业航天公司不断壮大和增长。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智能测运控系统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计算和存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智能测运控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应对复杂和恶劣的环境条件。

商业航天智能测运控技术的应用受到法律、道德和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需要合规和监管的支持和指导。

智能测控工程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智能测控工程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智能测控工程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家居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智能家居通过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家庭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生活体验。

而智能测控工程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测控工程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进行测量、监测和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优化管理。

在智能家居中,智能测控工程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设备控制、能源管理和安全防范等方面。

首先,环境监测是智能家居中智能测控工程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家庭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阈值和规则,自动调节空调、加湿器、新风系统等设备,以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的舒适范围时,智能测控系统会自动开启空调并将温度调节到合适的水平;在干燥的季节,当室内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加湿器会自动工作,增加空气湿度。

其次,设备控制也是智能测控工程在智能家居中的关键应用。

智能家居中的各种设备,如灯光、窗帘、家电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测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提前打开家里的灯光和空调,让家里提前营造出舒适的环境;当我们离开家时,智能测控系统可以自动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节约能源。

此外,智能测控系统还可以根据时间、场景和用户的习惯,自动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

比如,在晚上睡觉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客厅的灯光,调暗卧室的灯光;在早上起床时,系统会自动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房间。

能源管理是智能家居中智能测控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能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智能测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智能测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智能测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测控工程作为一门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的学科,正逐渐成为推动各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在工业生产、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还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测控工程?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又有哪些广泛的应用呢?智能测控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某个对象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核心在于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感知、准确判断和有效控制。

智能测控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就像是智能测控系统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将被测量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便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比如热电偶传感器通过测量温差产生的电势来测量温度,而压力传感器则可以根据应变片的变形来感知压力的大小。

通过合理选择和布置传感器,可以获取到丰富而准确的测量数据。

其次是信号处理技术。

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信号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噪声和干扰,需要通过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滤波、放大、数字化等操作,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常见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信号的频率特性、时变特性等,为后续的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再者是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是智能测控工程的“大脑”,它决定了如何根据测量到的信息来生成控制指令,使被控对象按照期望的方式运行。

经典的控制理论如 PID 控制,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组合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而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等,则更加注重系统的内部状态和性能优化。

另外,计算机技术在智能测控工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不仅用于对测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还承担着控制算法的实现和系统的实时监控等任务。

借助强大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可以实现复杂的测控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智能测控工程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测控系统
SPTool启动界面
智能测控系统
◆信号的导入
通过SPTool工具,执行【File】→【Import…】命令, 弹出“Import to SPTool”对话框,可以从MATLAB工 作空间或者磁盘文件实现信号、滤波器和频谱的导入。
◆信号的导入【例1-25】从MATLAB工作空间中导入信号,如导 入一个信号 y (n) x(n) w(n), x(n) 是频率为60Hz的余弦信号, w(n) 是高斯噪声, 其采样频率为1000Hz,数据长度为1000。 首先,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如下命令生成信号数据y: Fs=1000; n=0:1/Fs:1-0.001; x=cos(2*pi*60*n); y=x+randn(size(n));
智能测控系统
用SPTool设计FIR滤波器 SPTool是一个交互式图形环境,可以完成信号的导入、观 察与测量;滤波器的设计、分析与观察;频谱的分析与观 察。
1)SPTool的启动与数据导入 ◆软件启动 在MATLAB命令窗口中,执行“SPTool”命令,就会启动 SPTool信号处理工具,并弹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界面。
智能测控系统
根据滤波器指标填写设计器。
智能测控系统
点击DesignFilter 得到所设计的滤波器如下:
智能测控系统
此时可以关掉FDATool,回到SPTool中,滤波器列表中多出了filter1, 点击View可以进入FVT,在SPTool的主窗口中突出显示in和filter1,如 下图:
智能测控系统
点击Filters栏下的Apply按钮即可应用filt1进行in信号的 滤波。 此时弹出输出选项按如下图配置
智能测控系统
点击OK后输出信号out即在Signals列表中。
智能测控系统
3 实验结果
Out信号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可以点击窗口上的喇叭分别听取滤波前后的声 音信号,可以发现滤波之后的信号明显要比滤波前清晰。
智能测控系统
2 设计步骤
2.1 生成2kHz正弦波
利用Matlab生成2kHz正弦波,Matlab脚本如下:
t=1; %s 采样时长
F=2000; %Hz 源正弦信号频率 Fs=10000; %Hz 采样频率 n=0:t*Fs; %采样时间序列 in=sin(2*pi*F/Fs*n)+0.1*randn(1,t*Fs+1); %生成序列并加方差为0.01的白噪声干扰 save in.dat in –ascii %生成的信号存于in.dat文件中 plot(n./Fs,in); xlim([0,0.0005]) 注意:randn默认产生方差为1的白噪声序列,则0.1*randn产生方差为0.01的白噪声序列。
• t=1:N; • plot(t,s,'r',t,Y,'g',t,x,'b');
智能测控系统
智能测控系统
然后,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信号数据y和采样频率Fs导入 SPTool窗口的“Signals”栏中:
★在“Import to SPTool”对话框的右上角的“Import As:”下拉列表中选择Signal类型。
★确定数据变量和采样率。在“Import to SPTool”对话 框的“Workspace Contents”列表框中选择信号数据y, 然后单击与“Data”编辑框相对应 【→】按钮,这样在 “Data”编辑框中将显示信号数据的名称y。同理,选择 信号采样频率Fs,然后单击与“Sampling Frequency”编 辑框相对应的【→】按钮,这样在“Sampling Frequency” 编辑框中将显示采样频率的名称Fs。
智能测控系统
单击File->import。由workspace中导入信号分别导入Data和Sampling Frequency中, 并在Name标签中用in代替sig1,然后单击OK
智能测控系统
点击上图View按钮,得到输入信号的时域波形如下图:
智能测控系统
单击上图箭头所示按钮,放大信号可得下图:
V=randn(1,N); q1=std(V); Rvv=q1.^2; q2=std(x); Rxx=q2.^2; q3=std(w); Rww=q3.^2; c=0.2; Y=c*x+V;
智能测控系统
• • • • • • • • p(1)=0; s(1)=0; for t=2:N; p1(t)=a.^2*p(t1)+Rww; b(t)=c*p1(t)/(c.^2*p1(t)+Rvv); s(t)=a*s(t-1)+b(t)*(Y(t)-a*c*s(t-1)); p(t)=p1(t)-c*b(t)*p1(t); end
智能测控系统
★单击【OK】按钮,确定信号的导入。
数据导入对话框
智能测控系统
◆滤波器的设计 给定一个2kHz的正弦波,它受到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 0.01的白噪声干扰。用SPTool设计一个数字带通FIR滤 波器来抑制此宽带噪声,以增强所需要的2kHz正弦波。 此带通滤波器是根据以下的指标要求进行设计的: (1). 此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1800Hz和2200Hz。 (2). 通带波纹约为1.5dB,阻带衰减约为35dB。 (3). 滤波器为线性相位滤波器。 (4). 应使用具有最低阶数的设计方法。
智能测控系统
滤波前后频谱比较:
智能测控系统
用MATLAB编写卡尔曼滤波器
• • • • • • • • • clear N=200; w(1)=0; w=randn(1,N) x(1)=0; a=1; for k=2:N; x(k)=a*(k-1)+w(k-1); end
智能测控系统
• • • • • • • • •
智能测控系统
选中in信号,在spectra中点击create按钮将弹出频谱分析窗口, 如下图:
智能测控系统
此时点击Apply,即可产生功率谱估计曲线:
智能测控系统
可以看出此正弦波2KHz为主要频率。
智能测控系统
2.2 根据指标设计滤波器
转回SPTool界面,单击滤波器设计列表下的New按钮打开FDATo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