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城乡巨变1

城乡巨变1

昔阳县东关小学盟区教学设计备课表师:开国大典的盛况大家从电视、杂志等媒体上已经非常熟悉了,大家看着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吧!(4)感受申奥成功喜悦。

点击京京的话:“申奥成功”。

师:你看,这就是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场景!点击:视频“申奥成功”。

(5)诉说爱家乡的情感。

点击京京的话:爱家乡。

2.浏览风景线。

(1)听潼关、苏州小朋友介绍当地故事:(2)介绍大运河,引入杭州变化。

三、展示3.欣赏杭州巨变点击录音资料:“问问题”。

师:对啊,我们的家乡是杭州,就像首都北京一样,家乡杭州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呢!(1)夸夸杭州: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夸夸家乡杭州的现在,你会用哪个词?师:的确,杭州真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城市,怪不得有那么多人要到杭州来游玩!(2)欣赏视频:魅力杭州师:这段视频介绍了杭州哪些方面的魅力所在?城市面貌、旅游、交通、人民的生活(吃、穿、住、行)师:生活在杭州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那么,历来被称为天堂的杭州,以前到底是怎样的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最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变化?(3)今昔对比师:好,我们就来看看杭州人生活方面的变化吧!点击出示图片:“1906年杭州穷人”和“西湖边晨练的市民”两张照片做对比,感受社会的更迭,人民生活的变化。

四、延伸1.上网、去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等方式了解杭州的过去。

你打算了解杭州的哪些方面的变化?人民的日常生活(吃、穿住行)、交通、文化、等等。

2.我们就组成几个小分队,去采访、寻觅杭州的过去吧。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城乡生活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城乡生活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城乡巨变,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城乡巨变的意义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2.难点:深入理解城乡巨变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城乡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乡巨变。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用于创设情境和对比展示。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感人故事,用于情感教育的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我国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对比图片,展示过去和现在的城乡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乡巨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城乡巨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城乡巨变教案

城乡巨变教案

城乡巨变教案教案标题:城乡巨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城乡巨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探讨城乡巨变对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3. 分析城乡巨变对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引发学生对城乡巨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城乡巨变对社会和个人有哪些影响?知识探究:3.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多种资源(图书、互联网等)收集城乡巨变的相关信息。

4. 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信息,并进行讨论,总结城乡巨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5. 给学生分发一些城乡巨变案例,例如某个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经历,或者某个城市的农村贫困问题等。

6.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a. 城乡巨变对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何影响?b. 城乡巨变对教育和就业机会有何影响?c. 学生认为这些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什么?批判思考:7.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a. 城乡巨变是否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b. 城乡巨变是否带来了更大的社会不平等?c. 城乡巨变是否会导致文化和传统的丧失?总结:8. 学生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对城乡巨变的理解和观点。

9.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城乡巨变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多样性。

10. 提出学生进一步思考城乡巨变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关注和参与城乡发展的实践。

评估:11. 学生个人撰写一篇关于城乡巨变的短文,表达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观点。

12. 教师评估学生的短文,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城市和农村,了解实际的城乡巨变情况。

14.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城乡巨变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详细报告。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城乡巨变的思考。

2. 在知识探究环节中,鼓励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城乡巨变》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城乡巨变》
提高。
生态环境改善
城乡变迁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 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
居环境。
文化交流融合
城乡变迁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丰富文化多样性,提升社会文
明程度。
04
城乡的未来
未来的城乡规划
城市群发展
未来城乡规划将更加注重城市群 的发展,通过优化城市群的空间 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城市间的
协同发展。
绿色生态理念
发展。
农村发展提速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农民收入增长。
城乡差距缩小
城乡在教育、医疗、文 化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
小。
城乡变迁的影响
01
02
03
04
社会结构变化
城乡变迁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 化,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加
速,社会关系复杂化。
经济转型升级
城乡变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量
促进知行合一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促 进知行合一,提高学习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农村环境
早期的农村环境比较优美,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 发展,农村环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药污染、土地退化等。这些问题对农村 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03
城乡的变迁
城乡的发展历程
古代城市起源
古代城市起源于商品交换和防御 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功能也日益
农村文化主要表现为乡村的民俗、民间艺术、民间音乐等方面。农村文化的发 展与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农村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城乡巨变》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城乡巨变》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城乡巨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城乡巨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掌握城市和农村的特点;•认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能够观察和分析城市和农村的变化;•能够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城乡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城乡巨变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城市和农村差异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对城乡发展的综合认识;•培养学生对城乡发展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黑板和白板;•学生练习册。

1. 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比如:“城市和农村有哪些不同特点?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城市和农村的差异?”2. 学习活动(45分钟)活动一:学习《城乡巨变》课文(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城乡巨变》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城乡巨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城乡巨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活动二:观察城市和农村的变化(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城乡巨变带来的变化。

学生可以记录下其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并在回到教室后进行集体分享和讨论。

活动三: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15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实地体验,编写一份关于城市和农村差异的比较报告。

可以设置提纲,要求学生列举城市和农村在交通、建筑、人口等方面的不同,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达标检测(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总结和展望。

《城乡巨变》(第二课时)

《城乡巨变》(第二课时)
(三)、放眼家乡:
1、课件展示家乡近几年来建设成就的图片(特别是万亩良田整治后的图片)。
2、联系自己搜集到的故事,看看课件上的图片,请你说说我们家乡的变化。
3、质疑:从故事和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了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有谁的功劳呢?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明白家乡的变化是历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换来的。)
讲故事,说一说
分组讨论,交流
了解家乡过去和现在。
拓展思维,大胆想象




(二)、回顾家乡:
1、故事点播:“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采访小组”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讲解与或演示自己组搜集到的故事。
2、主题故事接龙:
主题1:“炮台山的故事”。
主题2:“湖埠村的由来”。
主题3、“灵山洞的传说”。
请你说说有关以上主题的不同年代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品德)学科集体备课个案
备课时间
2.13
主备人
孟瑞明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城西学校
复备时间
3.3
复备人
郑琳
复备人
所在单位
石河小学课题2.1城乡巨Fra bibliotek(二)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2课时3.8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知识
能力
通过讲故事,找故事,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
过程
方法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查资料,调查访问的学习能力
四)、展望未来:
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10年以后、20年以后、100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太原市实验小学卢金玥《城乡巨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从太原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了解家乡的变化.2. 产生爱家乡的感情.3. 初步学会使用一些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乐于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从太原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了解城市与乡村的变化.教学难点:产生爱家乡的感情.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学生课前分小组以一个主题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 这些年来,太原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让四年级的孩子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了解如此多的变化是不容易的,所以,我更希望课堂能成为一个起点,学生在这里生发感悟,从这里开始,试着了解生活,真诚的爱家乡,并从而希望要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乡.而汾河做为山西人的母亲河,孕育了生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太原市实验小学又座落于汾河的西岸,离孩子们的生活非常近.学生更容易在这样一条河面前产生岁月的厚重感和对家乡过去与今天的思索对比.从而认识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实小各个时期的图片,1.谁认识这是哪儿?这是2012年才拆掉的实验小学的旧校门,那时候,同学们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呢。

2.谁认识这张图这是我们学校什么时候的图你知道这些临时搭建的板房是干什么用的吗3.现在,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新学校吧!问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总结:这么多年来,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她只是我们的家乡太原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到处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课题: 城乡巨变二走入汾河,感知变化1 回顾过去,初感汾河之夕.有一个地方,我们都很熟悉,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十几年前在那里播放的视频,请大家猜猜这里哪里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问题预设: 垃圾场,臭水沟等。

教师评价其实啊,这个地方离我们很近,我们经常去那里玩,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到那里去放风筝,她是我们太原人民的母亲河。

二(1)城乡巨变

二(1)城乡巨变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城乡巨变》学习活动方案学习目标:1、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2、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3、在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搜集跟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了解家乡的变迁。

3、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故事。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家乡新、旧房子的图片及有关故事。

(生)学习过程:一、导入1.学习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学生自读后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2 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房子。

(包括室内分布和室外环境)3.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导学活动一:放映机活动任务:探究“古都北京随着岁月的变迁有哪些变化”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仔细观察课图,思考问题,整理信息,理清表达顺序。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古都北京随着岁月的变迁有哪些变化”。

活动二:风景线活动任务:探究“历史遗迹告诉我们什么”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仔细观察课图,思考问题,想想怎样表达。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古历史遗迹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三:故事会活动任务:讲述“家乡变化的故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重新以村落为单位设定小组,在小组内交流村庄的变化。

3.小组讨论:把自己收集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1肯定学生发言,进行小结;2以图片方式展示楚雄发展的岁月变迁。

三、导结课堂小结(略)。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A、高楼林立B、交通便利C、环境被污染
(四)小结
豪情壮志:为了家乡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好本领,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全班学生跟着音乐齐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五、板书设计
城乡巨变
明成祖建都北京
圆明园遗址
开国大典
北京申奥成功
观看课件
汇报交流
产生兴趣
齐读课题
观看课件
汇报想法
北京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通过对北京城历史变迁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时为如何了解家乡作铺垫。
通过搜集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明白家乡的变化是历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换来的。
6、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采访小组”三个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学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
三、体验内化(13—15分钟)
1、放眼家乡: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各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个人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放眼看看家乡的新面貌。
(1)课件展示家乡近几年来建设成就的图片。
(2)联系自己搜集的故事,看看课件上的图片,请你说说我们家乡的变化。
(3)质疑:从故事和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了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有谁的功劳呢?
2、展望未来:
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10年以后、20年以后、100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让学生了解到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对于城市和农村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城市和农村变化的深入理解还不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城乡巨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认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

2.难点:深入理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城乡巨变。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准备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图片,包括过去和现在。

2.视频素材:准备关于城乡巨变的视频资料。

3.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城乡巨变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组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城市和农村有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播放关于城乡巨变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和农村的变化。

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城乡巨变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城乡发展的看法。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分析案例:教师展示一些城乡巨变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到改革开放对城乡发展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身边的城乡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城乡变化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乡巨变。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城乡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乡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城乡变化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情景教学。

3.准备教材和教学PPT,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城乡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乡巨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城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改革开放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城乡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品德与社会四下我看家乡新变化1城乡巨变精品教案设计

品德与社会四下我看家乡新变化1城乡巨变精品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1.城乡巨变教学目标:1.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2.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3.在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搜集跟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了解家乡的变迁。

教学难点: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对家乡新、旧房子的比较,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家乡新、旧房子的图片及有关故事。

(生)教学过程:一、介绍自己家的房子教师拿出自己家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房子。

(包括室内分布和室外环境)课前大家也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拍(画)下来,现在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小结:现在我们住的房子大都是楼房,不但室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室外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善。

二、通过比较,感受家乡的变化1.(课件出示:“老房子”的图片)你看到过这样的房子吗?在哪里看到过的?2.老师讲讲小时候住房的故事。

(特别突出住房的小,不方便等特点。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老房子”的图片及故事。

小结:城市在不断改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已经取代了低矮的小平房,住房的变化不正是家乡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三、指导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家乡的变化1.我们家乡不仅住房有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哪些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各抒己见)那么,让我们一起动手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2.讨论: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上网、图书馆、访问老人……)3.布置学生去搜集家乡故事。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西湖十景的故事”、“家乡过年的故事”、“西博会的故事”、“河坊街的故事”、“家乡道路的变化”……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感受家乡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交流家乡的故事学生分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二、出专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将学生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出一期“家乡巨变”的专栏。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品社四下的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城乡巨变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

但城乡巨变这一主题较为宏观,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原因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巨变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城乡巨变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城乡巨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城乡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城乡巨变的资料,了解城乡变化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成就。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乡巨变的过程和成果。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文通过描述城市的高楼大厦、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和乡村的田园风光、自然环境、民俗风情,让学生感受到城乡巨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城乡巨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变化持消极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城乡巨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城乡巨变的主要特点,认识城乡巨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城乡巨变的主要特点,认识城乡巨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2.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城乡巨变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城乡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城乡巨变的看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城乡巨变的主要特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对城乡巨变的感受,互相交流心得。

4.讨论探究:针对城乡巨变带来的好处和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城乡巨变。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教案01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教案01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2、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其变化的原因。

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3、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叙说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教学难点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的关系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让学生谈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和其他同学家庭生活的变化相比,有哪些共同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2分钟1、课题板书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0分钟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前后有怎样的巨大变化?2、城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怎样变化?3、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恩格尔系数?4、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倡导的活动有哪些?5、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分别是什么?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7 分钟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前后有怎样的巨大变化?(197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越过温饱线.。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城乡巨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城乡巨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我在此过程中指导了看图片、质疑过程等。
思品课有很强大说教性,而说教性,主要是要解决
一个“知”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情感体
课例研究综 验,更谈不上意志因素的利用,这样学生的“知”要转

变为“行”就缺少动力,而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比较强,
情景体验教学比枯燥的“讲道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乐在其中的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城乡巨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城乡巨变》

主要内容: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展示北京城
市的繁荣场面来学习家乡有关的故事、传说有哪些等。
教材分析 重点是:搜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
解家乡巨变;难点: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故
事。
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了解家乡的过去;对家乡的
教学策略选 培养核心素养:1.播放家乡变化图片;2.设疑;3.讨论;
择与设计 小结(得出结论,培养核心素养)。其次,1.放眼家乡;乡:活动的开展:1.课件展示近几年
来的家乡的建设成就;2.联系收集的故事说家乡变化;
3.质疑;家乡发生这么多的变化,这一切是谁的功劳?
教学目标 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变;在实践中锻炼找资料、访谈、
文献研究的能力。
学生查资料,走访,互相了解掌握较好;学生课堂
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合作精神较好,由于 学生学习能
对家乡较熟悉,合作交流热烈;主要存在对家乡历史资 力分析
料掌握不够,长远一点的情况与现在的对比不够突出
等。
采用课件展示及谈话、设问的教学策略教学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城乡巨变》公开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城乡巨变》公开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城乡巨变》
公开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城乡
“大变革”公开课优质课堂教案竞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故事、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了解父母东湖的过去和现在,从住房、休闲娱乐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感受家乡东湖的巨大变化。

2.在交流、对比中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初步培植热爱家乡的情怀。

2.学术状况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够深入,也不够详细,他们大概知道一些祖辈们过去生活的状况:生活条件艰苦,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小……和他们今天的生活相比,感受城乡发生的巨变,也从而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3.重点和难点
1.从住宅、休闲娱乐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感受家乡东湖的巨大变化。

2.在交流、对比中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初步培植热爱家乡的情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听老故事,初步感受东湖变化1.看老照片,感受变化
今天,沈先生带来了一张照片。

你想看吗?这是一张旧照片[给我看那张旧照片]。

它比你老。

猜猜这是哪里?2.听录音,感受变化(1)播放录音
(2)从时奶奶的录音中,你了解到了什么?3.教师小结,引出东湖巨变
小亭子还在,但周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太原市实验小学
卢金玥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从太原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了解家乡的变化.
2. 产生爱家乡的感情.
3. 初步学会使用一些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乐于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从太原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了解城市与乡村的变化.
教学难点:产生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学生课前分小组以一个主题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 这些年来,太原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让四年级的孩子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了解如此多的变化是不容易的,所以,我更希望课堂能成为一个起点,学生在这里生发感悟,从这里开始,试着了解生活,真诚的爱家乡,并从而希望要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乡.而汾河做为山西人的母亲河,孕育了生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太原市实验小学又座落于汾河的西岸,离孩子们的生活非常近.学生更容易在这样一条河面前产生岁月的厚重感和对家乡过去与今天的思索对比.从而认识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实小各个时期的图片,
1.谁认识这是哪儿?这是2012年才拆掉的实验小学的旧校门,那时候,同学们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呢。

2.谁认识这张图?这是我们学校什么时候的图?你知道这些临时搭建的板房是干什么用的吗?
3.现在,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新学校吧!
问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总结:这么多年来,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她只是我们的家乡太原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到处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课题: 城乡巨变
二走入汾河,感知变化
1 回顾过去,初感汾河之夕.
有一个地方,我们都很熟悉,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十几年前在那里播放的视频,请大家猜猜这里哪里?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垃圾场,臭水沟等。

教师评价
其实啊,这个地方离我们很近,我们经常去那里玩,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到那里去放风筝,她是我们太原人民的母亲河。

2 推己及人,以情发感。

你们能想到吗?这里就是汾河,就是与我们学校近在咫尺的汾河。

这里,和你常常去的汾河公园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然而,这就是十几年前的汾河,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学生。

(配乐讲故事)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年坐在公交车上的我,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
预设:感到内心被刺痛了,要好好学习,把家乡的汾河变的更美。

仅仅保护环境还不够,我们还要治理汾河,使她焕发出勃勃生机。

是啊,让汾河变的更美,这不仅仅是你的心愿,更是那个时代所有太原人的心愿,现在,这个心愿已经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汾河的今天吧!(播放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心情一定无法平静,你想说些什么?多名学生回答问题。

汾河的变化如此之大,真可以称之为巨变啊!
三总结学法,分享变化
教师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看到了短短几年咱们学校的变化,从这里感受到了太原教育的变化,板书教育。

我们又看到了短短几十年汾河的变化,从中感受到了太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我们太原的变化又何止于此,那么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变化学生任选一个变化的类别为主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代表汇报。

教师随机板书. 四以点带面延伸课题
1 出示假山图,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来过这里吗?
总结:是啊,在这座假山旁,留下了多少童年的回忆啊!然而,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会变成地铁站了。

2 师生一起总结地铁的优势。

板书:时代的选择。

四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有着二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

她从李氏父子起兵的马蹄声中走来,从双塔斜阳的守望中走来,风尘仆仆。

然而,如今的她又如旭日东升,踏上了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看,林立的高楼依山傍水,无限风情;立交桥,高速路纵横交错,畅通无阻;长风商务区灯火通明,尽显文化品味;雄伟的北国钢城整装待发,欲再创辉煌;朝看杨柳依依映晨曦,暮望晚霞满天照归人。

我们的家乡,太原,就如这座大桥展开的翅膀一般,将飞向灿烂的远方!
此时此刻,我真想大声的喊出她的名字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带着你心中的自豪喊出这个名字
这,是我们的故乡,祖辈生活的地方,请你带着祖先的记忆再次深情的呼唤她的名字
我相信,家乡的明天在你们手里,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请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次许下你的承诺吧!
学生共同读三次。

师:我们相信,家乡的明天会越变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