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形容词释义的抽象意义参数研究
语法隐喻与英语词典自指义项的研究——以涉医词条为例
年《 方言 》 杂志发表 的《 自指与转 指 》该文 主要是 讨论有标 记 的 , 自指和转指 。 自指①与名物化②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狭义 上来 从 说, 名物化包括两部分 : 动词 的名 物化 和形 容词 的名物化 ; 广 从 义上说 , 它指任何词类 ( 名词 除外 ) 向名词 的转化 。名物化 包括 自指和转指 , 语法隐喻 主要 导致 动词、 形容 词名化后 的 白指 ( 王 仁强 ,06 15 。莫彭玲 (0 4 指出 , 20 :0 ) 20) 名化是一个至今未解决好
关 键 词 : 法 隐喻 ; 语 自指 义 项 ; 语 词 典 ; 化 英 名
D :0 3 6 /. sL10 -4 5 . 0 0 0 . 4 OI1. 99 ji r 0 9 4 82 1. 5 1 7 s
中 图 分 类 号 : 1 H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5 (0 0O —0 8 —0 10 - 4 82 1 )5 3 5 3
法隐喻主要导致 动词 、 形容词名词化后 的 自指 , 而语 法转 喻则导 致 动词 、 形容词后的转指 。 Hal a ( 9 98 —8 )对词 汇隐喻 和语 法隐喻进 行了 区 ldy 19 :7 9 i 别, 他认为 , 汇隐喻偏 向于“自下而上 ” 语 法隐喻则 是“ 词 ; 自上 而 下”一个概念在词 汇语法层 可以有不 同的体现方式 : , 一致式 和隐喻式 。所谓一 致式 , 语义 和语 法范 畴之 问的 自然关 系 , 是
收 稿 日期 :O O O — 1 21— 5 5
项) 。词义功能的多义性主 要是 由去 范畴化过 程 中的语 法隐喻
英语语法与词汇详解 英语基础写作中 词语的意义
英语语法与词汇详解英语基础写作中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意义与汉语一样,英语中的词语也有不同意义的表达功能。
写作时,作者应根据文章的题材、读者对象,以及写作目的等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词的本义(Denotation)即词语的基本意义,指词语字面的含义,用来表示客观的、中性的表达。
②词的转义(Connotation)指词语的引申义,一般带有联想和感情色彩->例句1:The girl is thin\slender\skinny.->解析句子:thin表示“瘦的”是中性词,属于词的本义;slender和skinny则分别含有褒、贬的引申义,可分别翻译为“苗条的”和“皮包骨的”。
①在英语中,有的词语用来表示具体性(Specification)的概念,有的表示概括性(Generality)的概念。
②使用具体性的词语可以得到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使用概括性的词语可以得到概括抽象的表达效果。
->例:He is a good boy.He is a(n) kind\honest\just\generous\brave\warm-hearted\selfless boy.->例句中的good是概括性的词,kind等词是具体性的词。
写作中应根据写作需要予以选择使用。
①搭配(Collocation)指英语词语中,某些词经常放在一起使用,表达一定的词义,是一种固定的、约定俗成的用法习惯。
->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black tea?->例句中的black tea指的是红茶,是英语词语搭配习惯,不能写成red tea,导致误解。
词义的搭配中也包含习语(Idioms)和短语(Phrases)的搭配。
①英语中的同义词(Synonym)、近义词(Homoionym)以及反义词(Antonym)都很多,使用时要认真对比,找出其在含义和感情色彩上的不同,选择能够确切表达思想的词语用于写作当中。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三项式形容词释义研究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三项式形容词释义研究摘要:本文整理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的三项式形容词,从词的概念义、附属义、语法义三方面入手对28组同义形容词的释义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形容词;概念义;附属义;语法义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10-01词义是对“有关事物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1]的反映。
2009年,朱景松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出版,是同义词词典的一部重要的新著作。
《词典》收录三项式形容词28组。
因为涉及到词典编纂中的词群收录、词目顺序、核心词的确定及围绕核心词的释义问题,三项式释义成为同义专书专题研究的重要对象。
符淮青先生指出:“词汇意义从词传达的信息内容上分出概念义(理性内容)和附属义(或称附属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1]本文以词典中三项式形容词的释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概念义、附属义、语法义的释义规律。
一、词目的概念义“词的概念在运用中由于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会显出各种差别。
”形容词作为表示事物性状特征的词,其概念义可“分解为两个方面: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
”《词典》对三项式形容词概念义的比较:有的词群是两项分开辨析,有的词群是两项结合辨析,有的词群则是只比较其中一项。
(一)总合辨析“总合辨析”是指将三项式形容词的“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的区别放于同一条目表述。
共8组。
下面以“诚恳/诚实/诚挚”为例说明。
《词典》解释为:【同】形容词。
都表示真诚的意思。
【辨】1.“诚恳”表示态度恳切。
“诚实”表示品德和行为上老实、不虚假。
“诚挚”表示心意或友情真诚。
《词典》将三词于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方面的区别放于同一条目表述。
(二)分目辨析“分目辨析”是指将三项式形容词在“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上的差别分列于两个条目比较。
共有15组。
下面以“粗暴/粗鲁/粗野”为例说明。
《词典》解释为:【同】形容词。
都表示态度、性格鲁莽。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探究自然语义元言理论及其语义分析研究释义力
探究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及其语义分析释义力-社会科学论文探究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及其语义分析释义力许永娜(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波兰语言学家韦日比茨卡提出地自然语义元语言论(NSM)是一套影响深远地语义分析方法,在解释语言时具有简洁性、系统性和穷尽性,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性.该理论地基本观点是还原释义,即使用最简语义成分描述和分析语义.该理论发展至今,语义基元探析已经同通用词汇、普遍语法、跨文化交际学地探析结合起来,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中具有普遍地解释力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地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地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地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领域提供了启示和理论指导.关键词: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语义基元;词汇;语法;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58-03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语义元语言视角下英汉语义基元相关性地实证研究”(NJSY14277)Harris认为意义在语言研究中具有极端重要性,波兰语言学派在自然语言中提出地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SM)及此理论提出地语义基元(Semantic Prime/Semantic primitive)思想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思潮.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者通过词汇-概念地分析和验证来寻找,发现和确定这些最小地基本单元,使所有其他词汇和概念得以解释和说明.韦日比茨卡地NSM在词汇语义学、语法语义学、文化语义学都取得了显著地成果,使该理论得到语言学界地关注,通过该理论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中地解释力,为该理论提供实践理据,同时该理论地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地启示.一、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地主要内容(一)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提出地背景元语言是指用来解释语言地语言,具有简洁性、穷尽性和系统性.语言学界地元语言被称为“释义元语言”.波兰学派语言学家韦日比茨卡是释义元语言理论地代表人物.她曾论述到:“任何语言中都有一些语义核心词,不可定义,可以用来释义其他词汇,是最小地语义单元;这些最小地语义单元是可以列举地并可以定义其他复杂文化词汇;这些最小地语义单元存在于任何语言,虽各不相同,但语义上是等价地,可被视为“普遍词汇”.韦日比茨卡在受到前人“同核”思想和语言研究现状地启发,基于儿童早期学习语言地研究成果,吸收了卡兹(J. Katz)、莱可夫(koff)、菲而默(C.Fillmore)等为代表地认知语义学派地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atural Semantic Primes).(二)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地基本观点NSM学派地语言学家认为任何语言都有一个“核心”,它具有最基本地、最普遍地意义,既可以是词,也可是其它语言表达形式或粘着语素,这个“核心”称为“语义基元”、“语义启动”或“最小语义成素”(Semantic Primes/ Semantic Primitives),是释义和解释地最简单元.因此,NSM地基本观点是还原释义(Reductive paraphrase),即使用最简语义成分描述和分析语义.还原释义能防止词典学中地循环定义.实质上这一观点和原则我们可以理解为运用“微型语言”地概念来解释或描述语义.这种“微型语言”与完整地自然语言具有相同地表达能力或解释能力.因此语义基元需满足两点:(1)是最小语义单元,不可再还原定义;(2)存在于任何语言形式中.例如,“DO”是语义基元,因为这个语义单元不可再分也不可被其他语义定义;而其他动词语义如“读”“跑”“喝”“打”“踢”“扔”“洗”就不是语义基元,因为这些语义词汇不是最小语素,均可被再次还原和定义.韦日比茨卡及支持者们在过去地30多年里,通过不断地测试和尝试错误法已经在世界上不同文化地语言中发现并验证了将近70个语义基元.例如英语中表示Quantifiers:ONE,TWO,SOME,MANY/ MUCH,ALL;Mental predicates:THINK,KNOW,WANT,FEEL,SEE,HEAR;Existence and possession:THERE IS,HAVE;Similarity:LIKE等.韦日比茨卡地自然语义元语言包括:①元语言词库,根据最新版本,这些语义基元已经发展到15种类型将近70个;②元语言句法:韦日比茨卡认为语义基元不仅在词汇方面具有普遍通用性,受到普遍人类思想地影响,词汇之间地组配模式也就是句法也同样具有普遍通用性.这一理论坚持基本前提和宗旨不变,积极发展和完善自己地理论,拓宽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有开创性地研究成果:语义基元数量在逐渐扩大,从最初地14个语义基元发展到现在地将近70个,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二、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地语义解释力自然语义元语言发展至今,语义基元探析首先同词汇地探析结合起来.韦日比茨卡在Semantic and Lexical Universals:Theory and Empirical Findings 一书中将提出地语义基元尝试着翻译成不同地语言,目地是要在不同类型语言中找到与语义基元相对应地词,来证明该词库地普遍性;接着通用词汇地探析与通用句法探析结合起来,韦氏在Lexical Universals and Universals of Ggrammar中,开始了对通用句法地研究;至今,自然语义元语言地应用范围继续扩大,至此已扩展到文化领域.(一)语义基元释义词汇韦日比茨卡地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首先就是运用到词汇释义研究.涉及了包括定义问题、颜色词语义、情感概念定义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在Lexicography and Conceptual Analysis(1985)、Semantic,culture and cognition:Universal human Concepts in Culture-specific Configurations(1992)中得到体现.下述分别举例说明语义基元对表示名词语义、动词语义、形容词语义地释义框架:名词plant(植物)动词watch(观看)形容词envious(嫉妒)(二)语义基元释义语法乔姆斯基地“转换生成语法”地核心是普遍语法.韦日比茨卡是乔姆斯基地支持者,她认为,人类大脑中除了存在语言地“语义核心”,也应该存在一套普遍地构成“语义核心”地组合方式,也就是“语法核心”.在此基础上,她将NSM 在语义领域研究扩展语法领域.该领域研究语料除了英语,还包括俄语、日语、波兰语等诸多语言;内容包括数、格、词类等词法部分,还描写了句法结构、固定搭配地语义.其成果在The Semantics of Grammar(1988),Semantic:Primes and Universal(1996)中得到体现.她认为,语义基元不仅可以释义词汇语义,还可以释义语法范畴.例如在句法方面,在普遍语义基元和普遍搭配模式上,韦日比茨卡列举出了一些“基准句”:You did something badI know when it happened.I want to see this.These people did not say anything about thisIf you do this,I will do the sameThis person can’t move韦日比茨卡认为类似英语中地基准句型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存在并且可以翻译地,并且意义成分在互译地过程中不会有增减.这些都可以作为此理论地实践性研究.例如,在该理论中韦日比茨卡在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方面得出结论:名词属于“性质”地范畴,表达地是类;形容词属于“特征”地范畴,表达地是静态地和单维地概念,通常存在比较级;动词则描述地是“时”和“式”地概念.韦日比茨卡用原型语义角色可以将此3类词表达成:又如,MAKE有6种描述人际间使役关系地句子,其中之一地句型“make something happen to someone”型可用该理论表示为:make something happen to someone某人做了某事因为这个,坏事Z在Y身上发生了假如X不做该事,Z不会再Y身上发生(三)语义基元释义文化负载词汇该理论在文化语用领域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Cross-Cultural Pragmatics、Semantics of Human Interaction(1991)、Semantic,Culture and Cognition(1992)、Understanding Cultures Though Their Key Words:English,Russian,Polish,German,Japanese(1997)中,通过对多种语言地实践验证,韦氏指出,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不同言语行为系统体现不同文化,又扎根在不同语言文化中.语言学中地语义学对文化地分析具有较强地关联性,比如,韦日比茨卡地引例:波兰语中地barszcz(甜菜汤),powidla(特制李子酱),这些具有文化负载意义地对应词在英语中是不存在地.同样,英语中地文化负载词marmalade(橙子酱)在波兰语中也不存在.作为新兴地理论,NSM地方法和特征能够突出其普遍地、不受文化影响地特点,研究不同语言地多元文化和具体文化地特有性极具潜力.“文化脚本”理论是该理论提出地重要地思想,指用语义基元来描述不同文化中地价值观、社会规范、言语行为、习语、俗语、谚语等地一种媒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反映出这种文化地文化关键词 .运用该理论地文化语用学思想、文化关键词理论和文化脚本理论,更能够发挥这些方法在语言教学和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地潜力.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中庸之道(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Way)地文化脚本可以表述为:英语地文化脚本“个人自主”为例三、自然语义元语言论对第二语言教学地启示通过以上对该理论在词汇学、语法学、文化中地解释力,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地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地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地启示,可以分别体现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教学中.在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方面,应以基本词汇和核心词汇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词汇地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地认知能力,比如隐喻能力、比较和类推能力、抽象化能力,找到核心词汇与非核心词汇之间地系统性和关系,加上适量地语言刺激,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词汇网络而扩大词汇量;在语法教学方面,以典型地句法为主,从基准句教学入手,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使学习者在交际语境中将具有生成意义地抽象语法结构转化为显性和具体内容地活语;在实施地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不同认知水平地学习者,教学者应同语言学家相结合,在不同地语言和文化中努力探索“基本词汇”“核心词汇”“基本语法结构”,也需要结合学习者地学习水平、语言基础、心理特征等因素,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大提高,逐步提高学习者地第二语言学习能力.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以语义为研究核心,通过人类共核地思维方式,将语义共核扩展到语法共核和文化共核,有助于人类抓住语言内部地关系和规律,从系统出发分析语义.通过分析语义基元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中具有地普遍解释力,为该理论地验证提供了更多地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和释义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地启示和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Goddard,C. Semantic Analysis: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OUP,1998.〔2〕Saeed,J. I. Seman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Wierzbicka,A. Semantic primitives[M]. Frankfurt:Athenaum,1972.〔4〕Wierzbicka,A. Semantics:Primes and Univeral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5〕李炯英,李葆嘉.NSM理论地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7,(1):68-77.〔6〕苏剑芳.《语义学:原词与普遍性》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74.〔7〕张积家,姜敏敏.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内容、发展和面临地挑战[J].嘉应学院学报,2007,(2):96-108.〔8〕张喆,张发祥,赵国栋.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孙国军)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研究的一部新作——评朱翠萍著《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语义研究》
第 3 卷第 4 4 期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1年 7 02 月
性 加程度 的特 点 ,且又容易 为读 者— —包括越 来越多学 习 汉 语的外 国人—— 所把握 ,是值 得认真考虑 的 。 然后 , 在对状态形容 词语义的分析和释 义研究 的基 础 上 ,文章进 行了一种新 的探 索— —释义元 语言的研究 。用
张 卫 国
( 国人 民大学 文学 院 ,北 京 10 7 ) 中 0 8 2
摘
要 :朱翠 萍的著作 ( ( 现代 汉语 状态形容 词语义研 究》 以语 义为重 点,对状 态形 容词 的范围 、构 成、语
义及相 关问题 ,进行 了层层 深入的分析 。这本 书,无论是 对状态形 容词 的分 析还是 对释 义语言 的研 究,无论是 在汉语本体研 究上 还是 在辞 书编纂 、汉语教 学等具体应用 上 ,都是 具有积极 的意义 。
是否 为状态形容 词 ,阻止把 “ 黑瘦 直 白 这样 的词归 、
状态 形容词是 质与量结合 、既有属性 又有程度 的描 写 性词语 ,这是状态 形容词与性 质形容词相 区别而能独立 成
为一个 词类的根本 原 因。词 典里如何表现状 态形容词 的属
收稿 日期 :2 1-1 7 0 11- 0 作者简介 :张卫 国 ( 96 ) 14 . ,男 ,北京人 ,硕 士,教授 ,研究方 向为语言学 。 .9 .. 4.
s ma tc n t d e t c p ,c n tu t n s ma tca d r lt d p o l ms h s b o ss g fc n e i h t d fs a e e n i sa d su i s i s o e o sr c i , e n i n e a e r b e .T i o k i i ni a c n t e s y o t t s o i u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词义的选择、引申及褒贬一、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
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
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
例如,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对应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全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但在下面各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1)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动词)2)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亮。
(前置词)3)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
(名词)(二)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除了根据词性来判断词义之外,词义选择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文来判断词义了。
因为很多英语单词即使弄清楚了词性,但仍须从几个或几十个义项中选定确切的词义。
这就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做出合理的分析、推理、判断。
有时候,我们还可能会在考试中碰到生词。
可是,我们绝对不会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出现这种情况:某一个单词不认识,而这个单词上下文中的所有单词都不认识。
正因为上下文的存在,这也给我们翻译中解决生词提供了突破口。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注意上下文,上下文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词意义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准确性和译文是否通顺。
《常用形容词分类词典》ABB式与模糊释义
长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Jun. �2014 Vol.31 �No.3
《 常 用 形 容 词 分 类 词 典 》ABB 式 与 模 糊 释 义
李贝贝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摘 050024)
要: 对 《常用形容词分类词典》 ABB 式形容词释义进行描写, 指出形容词释义的模糊性, 同时借鉴
来释义。 “光滑” 是一种触觉, 每人的具体感受值不 同, 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 同样, 对于 “乱糟糟” 释义 也并没有使用限定语, 用 “杂乱、 烦乱” 来释义, 本身 “杂乱、 烦乱” 就不具体, 具有不确定 性, 从而使得 “乱糟糟” 具有模糊性。 “ 圆溜溜” , 是一种视觉感受, 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圆圆的状态,在释义中使用了 “很圆很圆” 进行限定, 用 “很” 使释词有 一定的范 围, 而具体的词义释义是模糊的。 3、 “ 指” 在形象描写释义方式的 33 个词条中,只有一 例使用 “指” 作为标示语的例子。 即为: 【 毛茸茸】 指植物和动物的毛生长得细软而浓密。 “指” 作为标示语, 主要用于开头, 起指示作用。 “有了它会让人觉得后面的释义出现得更为自然。 ” [2]144 从 “毛茸茸” 看, “ 指” 的指向作用并没有很好的 诠释出形容词的描绘性, “指”的指示作用相对独 立。 “ 毛茸茸” 中的释义 “细软而浓密” 是视觉和触觉 的双重体验, 我们并不好界定 “细软” 和 “浓密” 的状 态, 所以这种释义也存在模糊性。 二、 通过比喻描写释义的方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来释义的方式, 在释义的 开头往往有 “像” “ 比喻” 、 之类的模糊词语作为标示 语。 例如: 【冷冰冰】 像冰一样冷。 【赤裸裸】 比喻言辞等无所遮饰和掩盖。 其中 “像……一样” 这一标示语主要用于形容 颜色、 味觉、 嗅觉、 视觉、 触觉等感觉类形容词的释 义上。 “ 比喻”在词义上则主要跟“词的比喻义” 有 关。 它出现的场合一般涉及到词义的引申。 三、 通过否定释义的方式 通过 “不 + 反义词” 的方式来对模糊词语进行 释义。 例如 : 【傻乎乎】 糊涂不懂事或老实的样子。 其中 “傻” 和 “懂事” 相对, 用 “糊涂不懂事” 来解 释限定 “傻” , 至于 “糊涂不懂事” 或 “老实” 到何种程 度才算是 “傻乎乎” 的状态, 并不能具体界定, 这一 释义方式使得 “傻乎乎” 一词具有模糊性。 四、 通过比较释义的方式 将一组相关的模糊词语进行相关比较来进行 释义。 例如: 第一组: 【笑呵呵】 形容满脸欢喜的样子。
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修订本)生词释义研究
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修订本)生词释义研究《汉语教程》(修订本)是北京语言大学推出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该教材目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在生词释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词性标注、词义范畴、时间义、语法意义、近义词意义”这五个方面,对《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二两册的生词释义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标签:汉语教程词性标注词义范畴时间义语法意义近义词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科学、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尤其是在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科学的生词释义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者汉语基础薄弱,如果生词释义不准确或不恰当,学生很容易理解不当,产生偏误,这对汉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汉语教程》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要讨论的是2009年6月第2版。
该教材的生词释义由“词性注释、语音标注和英译”三部分组成。
总的来说,其生词释义的结构是比较科学的,翻译语言也较为精炼,但在具体注释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以《汉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外汉语教材在生词注释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词性标注不规范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词性的标注,有助于留学生在自学生词时,在词性这一层面上快速把握一个词,为全面掌握生词的意义及用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词典往往会列出一个生词的所有词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注释则不需要,因为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一个生词的词性大多是唯一的;列出生词的所有词性,反而会降低学生对生词词性的掌握效率,甚至会对该生词的运用产生偏误,导致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既不能不标或少标生词词性,又不能标注生词的所有词性。
另外,部分生词虽然词性已标注,但标注的英汉词性不准确。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准确标注词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晓琪(1997)指出:“词类标注必须准确。
如果词类标得不准确,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甚至会误导学生对该词的使用。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I》中生词英文注释的研究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1, 9(2), 414-417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1.92057《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I》中生词英文注释的研究陶洋洋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1年3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19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6日摘要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对汉语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生词有很大的影响,恰如其分的注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对学生掌握词语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内的汉语学习教材大多采用英文注释对生词进行解释说明,但是两种语言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所以有时,在释义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
本文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英文释义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生词的英文释义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生词,英文注释A Study on the English Annotation of NewWords in Developing Chinese Intermediate Synthesis IIYangyang TaoInstitu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Mar. 19th, 2021; accepted: Apr. 19th, 2021; published: Apr. 26th, 2021AbstractThe annotation of new word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陶洋洋Chinese learners’ learning and using new words. Appropriate annotation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mastering words. Most Chinese Text-books in China use English Annotations to explain new words, but the two languages are not com-pletely corresponding, so sometim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takes “developing Chinese intermediate synthesis I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nglish interpretation of new words.Keywords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eveloping Chinese, New Words, English Note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词汇是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初中级的汉语学习者,在水平有限的条件下,大多数都是通过教材中的英文注释进行对生词含义的初步理解。
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的后缀
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的后缀一、名词性后缀1,-age为抽象名词后缀,表示行为,状态和全体总称percentage百分数,百分率,voltage电压,伏特数,lavage灌洗,洗,出法,gavage管词法,curettage刮除法,shortage不足,缺少。
2,-cy表示抽象名词accuracy 准确,精确度,infancy婴儿期。
3,-ence、-ance表示性质和动作difference不同,interference干扰,干预,influence影响,感化,occurrence发出,出现,violence激烈,暴力,existence存在,significance意义,意味。
4,-ency、-ancy抽象名词后缀difficiency不足,不全,tendency趋势,趋向,frequency频率,pregnancy妊娠,emergency 紧急,急救,fluency流利,流畅,sufficiency足够,充足,constancy坚定,经久不变。
5,-er表示…人、…者diameter直径,receiver接收者,接受者,carrier 携带者,beginner初学者,创始人,reader 读者,shutter 快门,goiter甲状腺肿。
6,-ics 表示…科学psdiatrics儿科学,psychiatrics精神病学,obstetrics产科学,orthopdics矫形科学,auristrics 耳科学,gnathostomatics口腔生理学,andriatrics男性医学,男性科。
7,-ian表示人称名词physician医师,内科医师,technician技术员8,-ication 由动词变化而来的抽象名词,常译为…化simpliffcation 简化,calcification钙化,classification分类,分级,communication交流,交往。
9,-ing由动词变化而来的动名词nursing护理,typing分型,分类,mapping绘制…图,bleeding出血,vomiting呕吐,softening 变软,functioning使器官活动,使器官有功能,positioning 把…放在适当的位置,mathching 和…相配,imaging成像。
词语整体释义法
局限性
主观性
整体释义法依赖于解释者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解释的主观 性和个人色彩较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文化依赖性
整体释义法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对于不同文化 背景的读者,其解释的可理解性和适用性可能有限。
动态性
词语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可能会 发生变化。整体释义法难以全面反映词语的动态变化。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语境因素如何影响词语的整体释义。例如,
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或个人经验如何影响人们对同一词语的理解。
02 03
跨学科研究
整体释义法可以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跨学科合作,从多角度探究整体释义法的应用价值 和意义。
技术辅助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方法辅助对整体释义 法的研究。例如,通过分析大量语料库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 更系统地研究词语的整体意义。
词语整体释义法
目 录
• 引言 • 词语整体释义法的实施步骤 • 词语整体释义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 词语整体释义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 结论
01 引言
词语整体释义法的定义
词语整体释义法是一种语言学习方法,它强调从整体上理解词语的意义,而不是将其拆分为单个字或 部分进行解释。这种方法认为,词语的意义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应该从语境、用法和实际 使用等方面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04 词语整体释义法的实际应 用案例
案例一:解释“智慧城市”的含义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提 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强调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 术手段,实现对城市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
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形容词性短语和形容词在英语语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人或事物,但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形容词性短语和形容词的特点、功能,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它们的优劣。
形容词性短语是指由形容词和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的短语。
这种短语在句子中通常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
形容词性短语的主要特点包括:(1)词性:形容词性短语通常由形容词和名词或代词构成,其中形容词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
(2)使用场景:形容词性短语通常用于描述名词或代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在句子中充当定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限定。
(3)搭配对象:形容词性短语可以用来修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等。
形容词性短语的功能主要包括:(1)表达程度:通过形容词性短语可以表达出名词或代词的程度、状态或特征,对其进行详细的描绘和解释。
(2)修饰范围:形容词性短语可以扩大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范围,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其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特征。
(3)俚语化:在某些口语或非正式场合下,形容词性短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
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词,通常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表语。
形容词的主要特点包括:(1)词性:形容词是虚词,本身不能单独构成句子,需要与其他实词搭配使用。
(2)使用场景: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代词等,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表语。
(3)搭配对象:形容词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等。
形容词的功能主要包括:(1)表达特征:形容词可以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性质或状态。
(2)强调程度:通过使用形容词,可以强调名词或代词的程度、状态或特征。
(3)语法作用:在句子中,形容词可以起到语法作用,如充当定语或表语等。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比较形容词性短语和形容词的优劣。
The _____ house on the hill is mine. (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形容词性短语或者形容词来描述“房子”。
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以英语“情感形容词+介词”构式为证
2023年5月第39卷㊀第3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y,2023Vol.39㊀No.3收稿日期:2022-12-27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概括性指称的认知研究 (2019-JCZD-00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晓伟,男,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讲师,博士,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㊁语用学研究㊂引用格式:王晓伟.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 以英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为证[J].外国语文,2023(3):72-82.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以英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为证王晓伟(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河南开封㊀475001)摘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就情感触发情景的识解结果,诉诸符号,伴随有体征㊂现存情感类别丰富,本文选取六类基本情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英语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来研究情感的体验语义特征与认知动因,并借助英语国家语料库找出该构式的分布频率,在定量统计基础上,以介词的空间语义分析为理论基础,发现情感诱因通常隐喻化为实体,而伴随性㊁内在性㊁控制性㊁被动性㊁沉浸性和临机性语义特征可以用来区别基本情感;基本情感的认知动因来自人类的体认过程,其中空间关系的隐喻化是情感的概念化机制㊂关键词:基本情感;空间关系;体认;隐喻;语料库中图分类号:H0-0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3-0072-110引言我们会经常谈论自己的感受㊂在心理学看来,这种感受可以划分为身体感受与认知感受㊂前者是具体的状态,如 饥饿 等体征;后者则表征为抽象的概念,如 愤怒 等情感(Izard,1977:3)㊂人类对情感的关注由来已久㊂在中国,儒家经典‘中庸“有 四情 之说, 喜㊁怒㊁哀㊁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 ㊂‘荀子㊃正名“持 六情 说, 性之好㊁恶㊁喜㊁怒㊁哀㊁乐,谓之情 ,而‘礼记㊃礼运“讲 七情 , 何谓人情?喜㊁怒㊁哀㊁惧㊁爱㊁恶㊁欲七者,弗学而能㊂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认为情感包括了愤怒㊁平和㊁友善㊁仇恨㊁害怕㊁自信㊁羞耻㊁善良㊁可怜㊁正直㊁嫉妒㊁渴望等12类㊂由此看出,情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主观性和民族性特征㊂1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1.1㊀情感研究的现状和理论趋向当代情感研究和分析呈现出多学科和跨学科特征,哲学方面的研究详尽梳理了人类对于情感的态度㊂我们经历了从最初视情感为一个人类心理中狂野的㊁不易控制乃至潜在的危险,到理性时代对于情感的绝对否定,再到人文时代认为情感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这样一个认知过程(蒙培元,1994/2008;Lyons,1999;Frevert,2016)㊂心理学的研究则从人类行为㊁认知规律等来界定情感并进行分类,安德鲁㊃奥尔顿(Andrew Ortony)等(1988:60-68)认为,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情感,情感源自认知主体就情感触发情景的识解,而情感类型强度的变量包括现实感受(sense ㊃27㊃㊀王晓伟㊀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 以英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为证㊀of reality)①㊁临近性(proximity)②和现存唤起(arousal)效用的效力㊂语言学对情感的研究包括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㊂在语义研究中,安娜㊃维尔兹比卡(Anna Wierzbicka)(1999)采用还原主义和原子论的视角,通过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找出情感的基本构成成分并分析了不同文化中情感的语义多样性问题㊂另一个语义研究范式是概念隐喻,研究者关注特定情感如 愤怒 与其他语义范畴如 火 等的映射关系(Lakoff,1987;孙毅,2015)㊂在此基础上,佐尔坦㊃克韦切什(Zoltán Kövecses)(2004:61-86)指出西方文化中广泛存在着 情感是力 的基本隐喻,借鉴伦纳德㊃塔尔米(Leonard Talmy)(1988)提出的力图式,提出 力动态 分析模型,认为情感作为抗力体(antagonist)总是试图冲破自我这个主力体(agonist)的控制㊂语用学研究则探讨情感与语用现象如礼貌㊁面子等的关系(冉永平等,2020)以及在会话中的呈现方式(Weigand,2004)㊂上述研究思路和范式虽然成果丰富(Yu,1998/2009;徐盛桓,2016),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实际仍以结构主义思路为指导,且其语义元素(primes)抽象而复杂,不易于分析和理解; 力动态 分析模型的落脚点依然是隐喻分析,隐喻理论视各类情感为 火 等具体概念范畴的投射,未能就具体情感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因此也难免会陷入意义循环论㊂语用学的分析虽然拓展了情感的研究范围,但理论模型还需完善,语料仍需进一步丰富㊂1.2情感的体验性与事件结构体验性(embodiment)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㊂本杰明㊃伯根(Benjamin Bergen)(2019)指出,体验性研究包括若干次话题,其中有意象图式和隐喻㊂就意象图式而言,很多词汇或语法结构能够借助意象图式来限定他们的构成方式,如介词(Bergen,2019:20),而体验性隐喻是探讨我们如何基于具体感知㊁动态和情感经验来思考和谈论抽象概念(Bergen,2019:22)㊂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的分析理念,观察情感概念在特定语言构式中的组构方式和分布频率,秉承 所见即是所得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理论观点(Goldberg,2006:10),力图通过 语言形式之所见 而寻 情感意义之所得 ㊂本文的分析对象为英语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之所以将其作为揭示情感体验语义的语言介质,是由其特殊构式义决定的㊂(1)I am hungry.(2)I am hungry for honor.例(1)仅能表达一种 饥饿 的体征,例(2)却能表达一种 渴望 的心理状态㊂由于介词和宾语的出现使得例(2)中补足语 hungry 的意义从具体转变为抽象,整个构式具有了情感义㊂此种现象并非个例,英语中还有如 be tired of be thirsty for 等表达,都具有一定的情感构式义㊂以往研究中,苏珊㊃霍斯顿(Susan Hunston)和吉尔㊃弗朗西斯(Gill Francis)(2000:58)也将 形容词+介词 界定为一类模型,认为该模型具备将认知主体物理性感觉转换为抽象性心理状态的功能,而模型只要出现的频率足够高,即使可全部预测,也会被储存为构式(Goldberg,2006:5)㊂从构式的网络层级看, 情感形容词+介词 作为一个次图式性构式,会部分承继 形容词+介词 的构式义,具备了从物理性到抽象性意义的转换功能㊂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的用例十分丰富㊂情感形容词丰富,介词虽然是封闭性词汇,但依然多样㊂我们认为,在此类构式中介词是分析的关键,其所具备的图式意义能够用于区分情感的语义差异,并体现概念化过程㊂研究表明,介词的基本意义就是告诉认知主体物理情景的结构(Seth,㊃37㊃①②现实感受指情感经历者认为事物㊁施事和客体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㊂临近性指对于事件㊁施事和客体的心理亲近性㊂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㊀2010:6),也就是物理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㊂空间位置关系作为介词的意义和分类基础,具备了容纳㊁支撑㊁垂直性和临近性等语义特征(Coventry,2019:44),经认知主体概念化后这些情景结构和关系会表征为语言的系统性表达㊂就情感与语言的关系问题,阿迪㊃弗兰(Ad Foolen)(2012:349)指出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情感概念化㊁情感表达和语言使用㊂语言的各个层级表达都可以概念化情感,其事件结构则包括情感致使者(That noise irritates me)和经验者(That noise irritates me )㊁目标(I hate that sound )和效用(he trembled with fear)①㊂据此,参照体认语言学的研究范式(王寅,2014/2020;张克定,2019:76),情感事件结构的认知图式表征如图1㊂图1㊀情感事件的认知图式如图1所示,认知主体(体认者)位于中心,体现了认知加工过程中概念化者的主观识解能力㊂情感致使者作为引起认知主体情感反应的外在刺激,图中由黑色方块表示㊂情感致使者和体认者之间的影响是心理性的和抽象的,我们用虚线表示㊂随后,这种作用通过认知主体的心理加工,外在为可视的(用实线表示)语言㊁行为等情感效用,并构建情感意义系统㊂整体上我们承认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㊂在语言系统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体现了体认者与情感致使者之间的语义关系,表征体认者与情感致使者的概念化内容㊂体认者通过介词来体认情感致使者与自身的物理空间距离,并将此投射为彼此的心理空间距离㊂据此,体认者与情感致使者在心理空间内概念化为容纳㊁支撑㊁垂直性和临近性等语义关系㊂此类关系进而区别显示不同情感的语义差别,也体现出体认者对于不同情感的识解过程㊂基于上述分析, 情感形容词+介词 的构式义可以表述如下:该构式所表征的是认知主体,即概念化者与认知对象,在一个非物理性抽象空间域内的虚拟位置关系,在作为射体的体认者对作为界标的情感致使者的概念化过程中,凸显了射体对于界标的认知强度和态度㊂该构式的认知图式可表示为图2㊂(D.idomain;C:Conceptualizer;Tr:traijector;Lm:landmark)图2㊀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的认知图式㊃47㊃①括号中英文句子中对应的事件结构用斜体表示㊂㊀王晓伟㊀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 以英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为证㊀㊀㊀如图2所示,情感体认者作为射体与情感致使者界标构成一个认知域,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由介词来实现㊂情感体认者射体通过介词指向性特征加工认知对象,由图中箭头表示㊂情感体认者与致使者在概念化过程中的图式化位置关系会存在差异,语言系统内体现为不同的介词,且具有抽象的隐喻化语义特征㊂情感体认者对于情感致使者的认知强度和态度存在差异,由黑色矩形部分表示,语言系统中体现为不同情感形容词的语义特征㊂上述讨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性分析思路㊂形容词和介词所标示的都是非时间性关系,而关系是具有概念依存性的,即必须对各成分实体进行概念化,才能对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概念化(Langacker,1987:215)㊂形容词是在一个范围刻度内选取特定部分作为认知对象,表征的是一个存在于界性范围内的层级(Paradis,2001),介词的基本意义则是表征物理空间内射体与界标的位置关系,其中空间坐标轴关系㊁方向性(orientation)和界性是区分不同类型介词的重要参数(Tyler et al., 2003)㊂因此,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所凸显的是一种抽象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带来语义上的差别㊂2㊀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语言构式的用例是一种概率性分布,构式的使用频率与语言的组织和意义有很大关联(Bybee, 2007)㊂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中的介词类型相当丰富,且同一情感形容词之后的介词并非均匀分布㊂这种差异性非均质分布恰恰能够折射出不同情感的语义特征,并进一步反映出它们概念化过程中的差异㊂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的语料搜集需要考虑两点㊂首先是情感分类的复杂性和表达的多样性㊂根据安东尼奥㊃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2000)的分析,本研究只选取六类基本情感:愤怒(anger)㊁厌恶(disgust)㊁恐惧(fear)㊁幸福(happiness)㊁悲伤(sadness)和惊讶(surprise)㊂其次是语言系统中同一情感的近义语言表达(Kipfer,1995)㊂本文选取的搜索词例只能是同一情感中最为基本的形容词㊂此外,就介词而言,雷蒙德㊃墨菲(Raymond Murphy)(2019:260-263)认为 形容词+介词 构式中,介词主要包括of㊁to㊁about㊁with㊁at㊁by㊁for㊁in㊁on和from十个介词,但观察实际用例后发现,情感形容词之后to多为动词不定式,而非介词㊂因此,基于以往情感研究的传统,本文将关键词从 to 更换为介词 over ㊂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为搜索数据库,找出语料库中六类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的总量统计和十类介词的分布比率,分别如表1和图3㊂如表1和图3所示,英语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的整体分布以及介词分布都是非均匀的㊂六类基本情感构式的数量分布差异具有更多的社会学和文体学意义,本文不做具体分析和对比㊂我们更关注构式中介词分布的差异,因为透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找出六类基本情感的语义区别㊂在不区分情感类别的情况下,就介词总体数量的分布看,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中介词 with 出现最多,占比达到了40%,其次分别是at㊁by㊁about㊁for㊁in㊁of㊁on㊁over和from㊂六类基本情感的后续介词分布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更具有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意义㊂㊃57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㊀表1㊀英语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的总量统计㊀㊀介词about at by for of with in from on over 合计形容词㊀㊀angry98152692385100520687disgusted3186505451000137fearful9412116424000205happy286112917601,14919113131,958sad41170560320033143surprised2239139661421152849合计4596944772681721,588247244283,979㊀㊀数据来源:英语国家语料库(BNC)2020年10月8 9日图3㊀英语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中介词的柱状分布图就六类基本情感后接的介词分布比率看,愤怒情感后接介词中 with 最多,占比达到56%;厌恶情感后接介词中 by 最多,占比达到47.4%;恐惧情感后接介词中 of 最多,占比高达80%;幸福情感后接介词中 with 最多,占比达到58.7%;悲伤情感后接介词中 for 占比最高,达到39.2%;惊讶情感后接介词中 by 和 at 占比接近,分别达到46.6%和46.1%,二者合计占比高达92.7%㊂可以看出,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整体上的介词分布与特定情感中的介词分布并非一种共振同频分布关系㊂构式中六类基本情感之后,十个介词的分布比率差异较大㊂因此,我们认为情感形容词后接介词的差异说明了不同情感的语义差别,而这些差别正是不同情感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所在㊂3㊀基本情感的语义分析3.1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中情感的普遍意义根据上述有关介词的基本意义分析,体认者作为射体与情感致使者界标通过体验性隐喻机制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空间图式之内,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介词的使用进一步抽象为一种心理乃至社会关系,体现了体认者对于情感致使者的主观认知加工能力㊂就表1的统计结果看,认知主体也就是体认者与情感致使者是一种基本的伴随关系,这可以由㊃67㊃㊀王晓伟㊀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 以英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为证㊀with 接近40%的使用比率得出㊂这也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认知主体将情感更多视为一种基本的认知状态和精神伴随㊂与此同时,介词 from 为个位数,这说明由于情感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其产生的路径并非认知主体识解的焦点㊂ on 和 over 使用也相对偏少,这说明在情感语义空间中,体认者和情感致使者通常不是一种垂直性关系,也就意味着认知主体缺少对情感致使者的控制力,凸显了情感体认过程中认知主体的被动性㊂居中使用的其余介词at㊁by㊁about㊁for和in,也基本都是通过隐喻机制将情感致使者视为实体对象或容器㊂不同介词的选取体现了情感体认者作为认知主体就情感事件识解上的差异,认知主体或将情感致使者视为对象,如介词about㊁at和for;或强调其施动意义,如介词 by ;或者将其视为自身内在持有的实体,如介词 of ,乃至是体认者可以存在于其中的容器,如介词 in 的使用㊂十类介词在基本情感表达中的分布差异则进一步显现了不同情感的主观识解差异,也体现了基本情感的语义差别㊂3.2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特征六类基本情感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中介词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㊂基于前文有关介词语义㊁情感事件结构和构式义的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反映体认者与情感致使者之间的心理临近性差异,并折射出情感强度的不同以及体认者对于情感致使者的认知差异㊂接下来,本文将就此六类情感的具体语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㊂3.2.1愤怒情感的语义特征描写愤怒 情感的语言学研究相对较早也更为丰富,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范畴论视角有关情感的经典分析就是以此为对象(Lakoff,1987)㊂就 angry+介词 构式看,介词中 with 居于首位,其次相对较多的是 at 和 about ㊂也就是说,认知主体更多是将愤怒的致使诱因视为一种与自己共存的现象和需要概念化的对象实体㊂此外,介词 over 的使用次数是20次,占到六类基本情感该介词使用总量的71.4%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愤怒 区别于其他情感的特殊性㊂介词 over 所表示的是射体在界标之上,但仍处于潜在的可接触区域内,同时射体和界标彼此位于影响范围之内(Tyler et al.,2001:736)㊂因此, over 的使用使得情感致使诱因得到凸显,强化了其对于体认者的影响,而且是可接触并可控的影响㊂这说明相对于其他五类基本情感,体认者也就是认知主体更显著性地将愤怒情感渲染覆盖于情感致使者之上,体现了该情感的强度㊂(3)I may say,that it seems unworthy of you that you should be too angry over this affair.例(3)整个表达是一种劝说性言语行为,通过使用介词 over 凸显了体认者的情感强度,而整个表达更是强调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就这样一件事情如此愤怒的毫无价值㊂因此,在整个基本情感分类中,愤怒相对于其他情感还是凸显了情感致使者对于认知主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强化了此种情感的强度㊂介词的使用也符合与愤怒情感有关的隐喻分析,如愤怒依赖火㊁气等概念构成隐喻表达㊂这些都体现了愤怒的致使因素由于强度之大而在空间垂直性上需居于低位和被压制的认知语义特征㊂3.2.2厌恶情感的语义特征描写就表1看,厌恶情感是使用介词最少的一类㊂十个介词中,只是使用了介词by㊁with㊁at㊁of㊁㊃77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㊀about和in㊂整体看,厌恶情感不采用 from 来表示情感的路径源头,不使用 for 来表示原因,也不使用 on 和 over 来凸显体认者和情感诱因的接触和控制关系㊂就介词的使用频率看,厌恶情感除满足使用介词 with 表示情感的伴随状态以外,最大的特征就是介词 by 的使用,其次是通过介词 about 和 at 的使用将厌恶的诱因实体化㊂林德斯特伦伯格㊃赛斯(Lindstromberg Seth)(2010:145-150)曾指出,介词 by 的基本意义是临近㊁经过之意,而其隐喻和抽象意义则包括偶然㊁次要㊁方式㊁比率以及被动㊂我们看如下例句:(4)He says he s disgusted by the smell and effects of the pollution.(5)Her family say they re disgusted by the way the police acted.(6)I was disgusted by the whole idea of class and thought I could abolish it.透过这些例句不难看出,厌恶的诱因可以是具体的物理现象,也可以是社会行为,乃至是抽象的思想观念㊂后续介词之所以倾向使用介词 by ,本文认为是为了凸显厌恶情感的偶然性和被动性㊂这说明了体认者对于此类负面情感的极度排斥,凸显了引起认知主体厌恶诱因的瞬时性特征和强度之高㊂3.2.3恐惧情感的语义特征描写恐惧情感后续介词的搭配与厌恶情感有相似之处,介词 from on 和 over 同样不出现在构式表达中,个中原由如前文所述㊂与此同时,又可以看出显著差异,介词 of 的使用比率十分显著,其次是介词 for ;与情感形容词整体的介词分布也有显著差异,如介词 with 的使用仅是个位数㊂这说明,恐惧类情感并非被体认者视为一种伴随性情感存在,也可以说恐惧所带来的是对认知主体的内在情感冲击㊂安德里亚㊃泰勒(Andrea Tyler)和薇薇安㊃伊凡(Vyvyan Evans)(2003:210-211)指出,介词 of 表示射体在一个更大的物理空间中的特定区域,是一种部分 整体关系,射体是界标的特定部分,因此是一种非偶然㊁非任意性的联系,射体和界标之间是一种内在关系㊂也就是说,恐惧情感的语言表达体现了体认者的恐惧根植于情感诱因之中的心理状态,如例(7)㊂(7)Two anglers from London arrived at the draw but immediately set off for home again fearful of travelling conditions.The match was reduced to a four hour event.例(7)中,情感体认者因为担心交通条件而改变时间安排,目的是可以提前赶回住所,通过使用介词 of 强化了情感诱因 交通条件 带给认知主体的恐惧心理冲击㊂本文也发现,介词 for 是第二顺位使用在恐惧情感中的,然而如泰勒和伊凡(2003:146)所述,介词 for 是将射体与一个较远的(ulterior)目的关联,偶发性触及一个特定的界标㊂由此不难看出, fearful 后续介词 for 和介词 of 存在语义差别,如:(8)I meant no insult.I I was fearful for my wife,my family.例(8)中,恐惧情感诱因是说话者的妻子和家庭,选用介词 for 相比较于介词 of 弱化了妻子和家庭带给说话者,也就是体认者的情感冲击,使得听话人能够接受恐惧情感的偶发性原因,并显示出了说话人对于改变自身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心理期待㊂㊃87㊃㊀王晓伟㊀基本情感的体验语义与认知动因分析 以英语 情感形容词+介词 构式为证㊀3.2.4幸福情感的语义特征描写就表1看,幸福情感后续介词的突出特征是使用介词 with ,其总量较大,占该介词六类情感使用总量的72.4%,另一个特征是介词 in 的使用在六类情感中的总体占比更是高达77.3%㊂说明幸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乐于谈论的情感类型,同时将幸福视为一种自然的情感伴随㊂相比较于其他基本情感,幸福的致使诱因也使情感体认者乐在其中,如例(9)㊂(9)Lee has had a disastrous couple of years but is happy in the knowledge that while the illness is severe.例(9)中,情感经验者虽然遭受严重的病痛,但是由于知识的存在,认知主体能够沉浸其中,从而感受到幸福情感㊂当然,幸福的致使者也会被视为实体对象使用介词 about 和 at ,也会是原因使用介词 for ,而 over 少用, of 不用则说明幸福情感并不被视为一种高强度的情感类型㊂因此,幸福作为一个日常接触和讨论最多的情感话题之一,后续介词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人们对于该情感的基本认知态度和内容㊂3.2.5悲伤情感的语义特征描写由表1可以看出,悲伤情感后续介词的总体数量不大,也就是说悲伤情感的事件结构中情感致使者相比较于其他情感更少在语言表达中显现㊂与此同时,介词 by of 和 from 都不后续于 sad 之后,也说明悲伤情感并不强调情感的被动性和内在持有特征㊂介词for㊁about㊁at和in的使用突出了悲伤情感中体认者将情感致使者视为原因㊁实体和容器的认知倾向,如:(10)She says we re happy to be in England but we are sad for our relatives.(11)I am a touch sad in having to desert him for a horse.由具体用例得知,悲伤情感介词 for 之后的情感致使者多为人,而非其他㊂这既说明该情感有较为复杂的社会诱因,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此情感的偶发性特征㊂一旦使用介词 in ,就强调了悲伤情感诱因的严重性,如例(11)中,情感体认者之所以悲伤,是由于必须放弃一个至关重要的人㊂相比较于其他情感,悲伤的临机性和社会人际属性更为凸显,这也成为其自身的显著语义特征㊂3.2.6惊讶情感的语义特征描写惊讶情感的最大特征是后续介词 at 和 by 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情感体认者将惊讶视为一个被动性特征突出,以及需要聚焦于情感致使诱因的一类基本情感㊂塞斯(2010:177-179)指出,介词 at 所体现的是射体与界标之间的一种典型和实际的联系,呈现对界标的特有关注㊂具体用例如下㊂(12)You could be surprised by the strength and intensity of your own feelings and emotions Wednesday.(13)You may well find yourself surprised at the reactions of other people.(14)I was constantly surprised at the extent to which she needed explanations for even the most taken-for-granted aspects.㊃97㊃。
abstract构词
abstract构词单词:abstract1. 定义与释义1.1 词性:形容词、名词1.2 中文释义:形容词时表示抽象的、理论上的;名词时表示摘要、梗概。
1.3 英文释义:形容词:existing in thought or as an idea but not having a physical or concrete existence;名词:a brief summary or general statement.1.4 相关词汇:abstraction(抽象概念)、abstracted(心不在焉的)2 起源与背景2.1 词源:该词源自拉丁语“abstractus”,意为“被拉开的”或“分离的”。
2.2 趣闻:在艺术领域,抽象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通过抽象的形式和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3 常用搭配与短语3.1 abstract idea:抽象概念例句:It's difficult to grasp such an abstract idea.翻译:理解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很困难的。
3.2 abstract thinking:抽象思维例句:Developing abstract thinking skills is important for learning.翻译: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很重要。
3.3 in the abstract:抽象地例句:We can discuss the issue in the abstract.翻译:我们可以抽象地讨论这个问题。
4 实用片段(1). "I find it hard to understand this abstract theory."翻译:“我觉得很难理解这个抽象的理论。
”(2). "The artist's work is very abstract, leaving a lot to the viewer's imagination."翻译:“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非常抽象,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比较词源探索
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比较词源探索伍铁乎【摘要】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克斯·米勒(1823-1900)说过:“语言中包含着凝固了的哲学”。
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从具体事物上升为抽象哲理。
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这在人类的语言中留下了许多痕迹。
例如,“鼓励”、“刺激”这些抽象名词都是来自具体动作:鼓、刺,尽管现在说话人说到“鼓励”、“鼓舞”时已经很少想到“鼓”,说到“刺激”、“讽刺”、“讥讽”时也很少想到“刺”了。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术语》【年(卷),期】2012(014)00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抽象;词源;演变;词义;语言学;说话人;哲学;人类【作者】伍铁乎【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9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克斯·米勒(1823—1900)说过:“语言中包含着凝固了的哲学”。
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从具体事物上升为抽象哲理。
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这在人类的语言中留下了许多痕迹。
例如,“鼓励”、“刺激”这些抽象名词都是来自具体动作:鼓、刺,尽管现在说话人说到“鼓励”、“鼓舞”时已经很少想到“鼓”,说到“刺激”、“讽刺”、“讥讽”时也很少想到“刺”了。
无独有偶。
英语中表示“刺激”的几个词也都来自具体的刺激物或动作。
如stimulus(刺激)来自拉丁语,其本义是“赶家畜用的刺棒”;provoke(刺激)来自拉丁语词根vocare(叫喊);spur(刺激)是从这个词的“踢马刺”、“靴刺”、“用踢马刺催促”等意义引申出来的;incentive[刺激(的)]来自拉丁语,本义“定调子”,词源上和法语词 chanter(唱歌),chant(歌)(英语借入了这个词)同词根,cen// chan交替(in-是前缀)即用“唱歌”进行刺激,这同中国古代用鼓声加以激励有点相似。
汉语“宗旨”的“旨”(“恉”)本写作“指”。
如《孟子》中有这样的句子“言近而指远”,“指”就是指“意旨”。
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
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中文系冯海霞内容提要: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是普通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一个题目。
本文对语境的内容做了系统的归纳,根据语境的界定,以英语和现代汉语、古汉语为语言材料,对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进行了三方面的讨论:词义在言语语境中的变异,词义在不同背境语境中的变化;主体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研究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从而有利于词语准确、恰当地运用;有利于词汇语义学研究活语言的课题。
主题词:语境言语语境背景语境主体语境义位变体目录:一、语境说概要二、词义在言语语境中的变异三、词义在不同背境语境中的变化四:主体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一、语境说概要语境说,是对自索绪尔以来结构主义自治微观语言学的重大突破,是当代宏观语言学的重要学说。
语境(situation)的概念,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onwskil)。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完备的体系,语言的意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种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nation);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context of cnltnre)。
伦敦学派的创始人约翰·鲁伯特·弗斯(Jhn·Rupert·Firth)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概念,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即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情景语境”。
他认为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总结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语境的界定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主体语境《大英百科全书》在说明现代修辞学和传统修辞学区别的时候,把“说,写者”和“听,读者”的关系称为一种语境。
我们把这两者概括为传者和受者,再概括为交际者。
他们的主体语境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社团、阶级、职业、文化、信仰、修养、心理、个性、志趣、情操、感情、联想、思想、目的(意图/动机)、态度、经验、地位、作用、了解、关系等等。
俄语空间参数形容词隐喻意义的认知分析
俄语空间参数形容词隐喻意义的认知分析
张志军;孙敏庆
【期刊名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3)002
【摘要】运用隐喻认知理论,通过对俄语中具有空间意义的4组参数形容词
высокий/низкий、глубокий/мелкий、длинный/короткий、
широкий/узкий的分析,阐释了参数形容词由空间概念向时间概念、社会关系概念、数量概念和评价概念映射的隐喻认知基础,揭示了空间概念和抽象概念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及人的认知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总页数】6页(P31-36)
【作者】张志军;孙敏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4.2
【相关文献】
1.介词under的空间和隐喻意义认知研究 [J], 黄娟
2.基于认知的"上"与up的空间隐喻意义对比 [J], 陈艳芳
3.基于认知的"下"与down的空间隐喻意义对比 [J], 陈艳芳
4.基于认知的“下”与down的空间隐喻意义对比 [J], 陈艳芳
5.俄语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衍生的认知映射分析 [J], 马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bstract同义词
abstract同义词abstract同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跟小编来看一下吧。
abstract同义词如下:abridgementdigestessenceoutlinepreciserecapitulationsummaryabstract释义adj.(形容词)抽象的深奥的,难解的,难懂的抽象派的纯理论的;理论上的观念的空想的茫然的,恍恍惚惚的【数】不名的【美术】抽象派的非实际的纯理论的n.(名词)摘要,提要,概要,梗概抽象派艺术作品抽象【化】萃取物,提取物【逻】抽象概念抽象名词理论文摘,摘录v.(动词)使抽象化分离,析离<婉>偷走,偷窃提取,抽取;提炼转移概括,做摘要,做…的摘要,写梗概取自,摘取使退出,使撤离把…抽象出节略,摘录使心不在焉abstract例句用作形容词 (adj.)用作定语~+ n.Abstract ideas may lead to concrete plans.抽象的见解可能产生出具体的计划。
“Beauty” and “truth” are abstract ideas.“美”和“真理”是抽象的概念。
Her head's full of abstract ideas about justice and revolution.她的头脑里充满了关于正义和革命的抽象概念。
I find it hard to think about abstract ideas like the meaning of life.我发现思考生命的意义这类抽象概念并不容易。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abstract notions like “equality” or “freedom”.他们对诸如“平等”或“自由”等抽象概念不感兴趣。
Mathematics is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abstract concepts.数学涉及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good Denotation和Connotation
Denotation和Connotation毛荣贵跋涉译林,对英语汉语之异同,当有“凌绝顶”之鸟瞰,对英汉语之“美”,当了然于胸,如此,方不至于迷途于茫茫译林;如此,方能译出精彩。
笔者曾经参加了《新英汉词典》(世纪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修订工作,修订英汉词典,案头自然也少不了一部汉语词典。
徜徉在英语辞典和汉语词典之间,竟也时时感受到两种语言文化交会时的撞击,而感慨丛生。
一个强烈的对比是:汉语词典对一个个词语的解释单纯而清晰,一目了然,犹如春日破土而出的竹笋,没有分叉,没有枝蔓,短而利落;而英语辞典对单词的诠释则洋洋洒洒,一如长成的竹子,除长长的竹竿外,还有婆娑的枝叶。
以“脚趾”一词为例,《现代汉语词典》(P.637)对它的释义是:脚前端的分支。
而英语中的tiptoe一词的释义和用法就如长成的竹子,枝叶繁多。
《新英汉词典》(世纪版)对tiptoe的词形就提供了四种,含义也琳琅满目:1.作名词(脚趾)2.作副词(踮着脚)3.作形容词(踮着脚走或站的;小心翼翼的;偷偷摸摸的;兴奋的;得意洋洋的;急切的;期待的)4.作不及物动词(踮起脚;蹑手蹑脚地走)等该词典还提供了两个与tiptoe有关的成语:be on the tiptoe of expectation(翘首以待;殷切期待);on tiptoe(踮着脚;急切地;期待地;悄悄地;偷偷摸摸地)细析之下,读者很快就能发现英语辞典对单词释义之所以“臃肿庞杂”,其源在于英语词汇的丰富的转义。
“脚趾”和tiptoe的类比,便足以说明问题。
英语能够对tiptoe一词加以淋漓引申,加以尽情演绎,英语的这种能力或特色令我们以汉语为母语者惊诧不已,同时还有几分暗羡。
一个俗词tiptoe,居然能从“踮着脚走或站的”出发,不断引申,以至于有了“小心翼翼的;偷偷摸摸的;兴奋的;得意洋洋的;急切的;期待的”诸多转义!我尝想,以汉语为母语者,终其一生,能有几次用到“脚趾”一词呢?汉语词典明白告诉我们,国人对“脚趾”一词,只用其本义(脚前端的分支),而不用或者说根本没有转义,脚趾就是脚趾,别无他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 广播 电视 大学 学报
J o ur n a l o f Ga n s u Ra d i o & TV Un i v e r s i t y
Vo1 . 2 5 No .1
F e b . 2 0 1 5
Hale Waihona Puke 影 响 形容 词 释 义 的抽 象 意 义参 数研 究
容词可以作定、 谓、 状、 补 等成分。朱德熙受龙果 夫 将形容 词分 为体 词 性 和 谓 词 性二 分 的影 响 , 将 形 容词分 为性 质形容 词 和状 态形 容 词两 大类 。 吕 叔湘按照形容词能否作谓语 , 将“ 男、 女、 小型” 等 词 称为 “ 非谓形 容 词 ” , 叶长 荫 则 把 能作 谓 语 的形
容 词称 为“ 能谓 形 容词 ” , 朱 德熙 认 为 , “ 非 谓形 容
词” 不 属 于形 容 词 , 因而 称 之 为 “ 区别词” 。 张 国 宪 把形 容词分 为性质 、 状态 、 变 化三 类 。张伯 江 将 形 容词 分 为 “ 本质属性词” 和“ 附加属性词” 。我
木头, 这些平时称为实体 ; 或者是事物的样子或变 化 方式 , 如是 圆 的 、 是 红的、 是硬 的 , 是有学问 的, 这 些称 为 附属性质 。 ” … 而真正 把形 容词 范畴从 名
式》 一书中, 根据表示意义 的方式的不同 , 把名词 和形容词区别开来 , 认为名词是有句法独立性 的 词类 , 形 容词则 必 须跟一个 名 词相结 合 ( 即附加 在 名词 上 ) 才 能表 示 意 义 。法 国 唯理 语 法 学 派 提 出
实体 名词 和 附 加 名 词 [=形 容 词 ] 的 区分 , 指出 : “ 我 们 的思维 对 象 或者 是 事 物 , 如地 球 、 太阳、 水、
李树 正
( 鲁 东大学 文 学 院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0 )
[ 摘 要] 关 于形容词 的研 究由来 已久 , 大多数学者都是在形 容词 的分 类、 语法功能 以及释 义模式等方面进行 相
关研 究, 但是对于影响形容词释义的抽象意义参数 的研 究则很少。本文在参 照以上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 进 行 定性 一定 量研 究, 找 出各个抽象意义参数 以弥补不足。
关于形位释义配列式中的意义单位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容词的释义模式符淮青认为形容词主要用说明抽象出认知层面上的概念不变量总共18描写和否定对立两种方式来说明词义在词义的的研究针对的是描写行动情况事件过程状态分析与描写一书中他又详细阐述了形容词的主和性质的英语同义近义义位同时涵盖了动词要释义模式他说
第2 5卷 第 1 期
[ 关键词] 形容词 ; 释 义; 抽象意义参数 [ 中图分类号] H1 4 6 . 1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4 6 3 0 ( 2 0 1 5 ) 0 1 — 0 0 5 2— 0 4
一
、
形容词的产 生、 发展及相 关研究
分 为体 词性 和谓词 性两 大类 。美 国的斯 坎 特指 出
汉语的形容词性语义凭 借动词表达 , 并且指 出汉
语 属 于典型 的形一 动 型语 言 。美 国麦考 莱 提 出判 断是 否存在 形容 词类 的依据 , 但是 他提 出的“ 普 遍 特征 ” 适 用 于形态 型语 言 , 如 果用 这种标 准 去衡 量 汉语 这种语 义 型 语 言 , 必 然 得 出汉语 不存 在 独 立 的形 容词范 畴 的结论 。 针对形 容词 的语 法 功 能 , 汉 语 学 界 的传 统 观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2 7
综观先 贤 以及 当代 学 者 对 形 容 词 语 义 的研
作者 简介 : 李树 正( 1 9 8 8一) , 男, 山东德 州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 究方向: 词汇学与词典 学。
2 0 1 5年 2月
李树正 : 影 响形容 词释 义的抽 象意义参数研究
词 中独 立 出来则是 l 5世 纪 以后 。
们查阅了 1 2部高校 比较通行的《 现代汉语》 教材 , 其 中, 有 5部 教 材 把 属 性 词 、 状 态 词 并 入 了 形 容 词, 作 为形 容词 的一个 小类 ; 有 6部教 材把 状态 词
并 人形 容词 作 为 形 容 词 的 一个 小类 , 把 属 性 词 另 立为 一 个 词类 ; 有l 部 教 材 把 状 态 词 和 属性 词 各 立为 一个词 类 。我们 赞 同第一 种 分类 , 同时 , 我 们 在对 形容词 进 行 语 料 统计 时 , 属 性 词 和 状态 词 类
究, 主要是对形容词 的释义方式 的研究 。关 于形 容词 的释义 模 式 , 符 淮 青 认 为 形 容 词 主 要 用 说 明 描写和否定对立两种方式来说明词义 , 在《 词义 的 分析 与描写》 一书 中他又详细阐述 了形容词 的主
属于 形容词 。
自马建忠模仿拉丁语法给汉语设立“ 静字” 以
来, 中 国语 法 学界 一 直 主 张 名 、 动、 形 是 汉语 的 三 大词类 。 国外 的一些 语言 学家 却 对汉 语 是否 存在 形 容词 持否 定 态 度 : 苏 俄 龙 果 夫 曾提 出汉语 的形
容词应 归 为“ 谓词” , 并 且 指 出汉语 的形 容 词 可 以
一
类 。最早 提 出形 容词范 畴 的是 阿拉 伯 巴士语 言
学派 的艾 布 ・ 艾 斯 瓦德 ・ 杜艾里 , 他 在其 《 阿拉 伯
语法原理》 ( 失传 ) 中提 出了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 小 品词 、 连 接 词 以及 疑 问词 的词类 六分 法 。中 世 纪思 辨语 法学 家 托 马 斯在 其 《 思 辨 语 法 的表 示 方
点一 直认 为是 作定语 , 后来 龙果 夫 、 朱德 熙提 出它 的主要语 法 功 能 是作 谓 语 。随着 研 究 的深 人 , 形
关于形容词的产生可 以追溯到古希腊一罗马 时期 。在这 个 时 期 , 亚 里 斯 塔 克 通 过 对形 态 学 的
研 究确 立 了八 大 词类 , 但 是 没有 形 容词 范 畴。 柏 拉 图从 逻辑 角 度 区分 了语 句 的 两个 基 本 要 素 : 名 词 和动 词 , 并 将 形 容 性 的词 列人 动 词 范 围 。特 拉 克斯 以形 态和语 义结 合为 标准 将形 容 词 列入 名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