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 o1.17 No.36
140投稿邮箱:sjzxyx999@
0 引言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

血小板数量、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的正常对于血液凝固、伤口愈合、血栓形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血小板数量的测定对于诊断一些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在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中十分关键。

因此,在血小板检测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误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而在血小板检测过程中,很多因素可以造成误差的出现,为了探究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本次实验中特选择了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进行血小板检测的1000例患者进行实验,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进
行血小板检测的1000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43.7±5.2)岁,男性550例,女性450例。

1.2 方法
采用希森美康KX-2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并详细记录每次的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早餐前进行抽血。

(1)从10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抽取其肘前静脉血,将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血液标本中加入抗凝剂,命为抗凝组,另一组未加入抗凝剂,命为未抗凝组,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

(2)从10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抽取肘前静脉血,命为静脉血组,一组采集末梢血,命为末梢血组。

(3)从10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抽取其静脉血,立即进行测定,记录结果,放置20min 后再次进行测定,记录测定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s )表示计量,用t 进行检验(P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血小板测定结果(表1)
显著高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小板含量比较(表
2)
小板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 >0.05)。

2.3
不同测定时间血小板数量比较(表3)
置20min 后检测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

3 讨论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血液检测包括血液细胞的种类、数量、比例等。

血小板作为血细胞的一种,其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比较恒定,且介于每立方毫米10-30万之间,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并可修复受损的血管、促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抑制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成等。

血小板检测过程中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以及容器的洁净度对于血小板测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资料指出,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巨型血小板数量将显著增多,从而影响血小板的测定结果。

同时,存放样本容器的洁净度可严重影响血小板数目的测定。

血液检测仪只可识别颗粒的数目
血液分析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朴哲元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延边)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分析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在我站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提取全血和制作预稀释标本。

分析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因素。

结果 未抗凝组血
小板数量为(23.7±10.3)×109/L ,抗凝组为(120.4±46.2)×109/L ;静脉血组为(115.3±46.7)×109/L ,末梢血组(109.7±44.3)×109/L ,
立即检测组结果为(153.5±49.3)×109/L ,放置20min 后为(112.2±31.2)×109/L 。

结论 血液分析过程中,是否加入抗凝剂,放置时间均可影响测定结果,而采血部位影响不大。

关键词:血液分析;血小板检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7.36.085
本文引用格式:朴哲元.血液分析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140,143.
·医学检验·
(下转第143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第17卷第36期
143
投稿邮箱:sjzxyx999@
(上接第140页)
而不能识别颗粒的性质,所以,一些和血小板颗粒大小的污渍颗粒也会被仪器默认为血小板。

血液采集后若不加入抗凝剂可发生血液凝固,是否加入抗凝剂、加入多少抗凝剂均会影响血小板数量的测定。

ICSH 推荐使用EDTA 盐进行血液抗凝处理,在临床血液检测过程中,抗凝剂的加入也应适量,当未加入抗凝剂或加入的抗凝剂太少时,血液发生凝固,使得测定结果降低。

而如果抗凝剂过多时,可造成血小板发生破碎、肿胀,使测定结果偏高。

此外,仪器本身也会造成一些误差,血液分析仪是一种十分精密的仪器,其测定过程中也可以受到很多外因的干扰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时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无电厂和磁场干扰的环境。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抗凝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未抗凝组,血液样本采集后,立即检测的结果显著高于放置后的结果,但静脉血与末梢血测定结果差异不大。

说明血小板检测过程中,样本的放置时间、是否加入抗
凝剂均可影响测定结果,而采血部位不会影响其结果。

综上所述,利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检测时,样本的放置时间、抗凝因素以及容器的洁净程度等均可引起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参考文献
[1] 严丽华,邱方城,郑卫东.血液细胞分析的影响因素探讨[J].国外医学.临
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13(09):116-118.[2] 齐天蕊.血小板计数误差与标本放置时间关系的探讨[J].医学文
选,2003,22(4):532.[3] 刘健.抗凝剂对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
导报,2010,30(01):64.[4] 黄晓东.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
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1):114-114.[5] 孙育.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血液分析仪
计数血小板假性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3,02(04):213-215.[6] 田平.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
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150-151.
痛,但疼痛出现时间不同,疾病发作的程度也不同。

也就是说,临床上难以通过观察患者主观症状和临床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事实上,早期针对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行X 线片检查,但早期X 线片无阳性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当患者出现负重区骨小梁紊乱、中断后,股骨头软骨下骨囊出现囊性病变。

当病变区出现透亮区,当晚期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后,X 线检查才可显示病变范围,但对于疾病早
期的检出还存在局限性[6]。

近几年来,临床上通过行CT 检查来确定疾病,CT 检查能够较好地判断股骨头内骨质结构的改变,对明确股骨头坏死诊断后塌陷的
预测有重要意义[7]。

但针对在其股骨头坏死病情不严重的患者来说,股骨头负重面仅出现较少的骨小梁紊乱,部分吸收,存在增粗现象,导致CT 检查容易漏诊。

行MRI 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骨坏死灶,股骨头坏死MRI 的多样信号改变反映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水平,且各个疾病分期的症状具有特异性[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 检查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9例,误诊6例,准确率92 %。

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被确诊为
股骨头坏死的75例,误诊0例,准确率100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也显然说明,相较于CT 扫描诊断,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更高,不但能帮助医师判断患者病情,更能为治疗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文兵.股骨头坏死患者CT 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12,10(6):102-103,114.[2] 孙子钧.股骨头坏死患者CT 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
标准管理,2015,23(10):31-31.[3] 王文广,胡颖杰,张长庚,等.CT 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
比[J].中国处方药,2015,13(8):110-111.[4] 郑继周.CT 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社区医
师,2015,10(24):101-101,103.[5] 孙健.CT 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
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7-48.[6] 张丽.用CT 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准确性的对比[J].当
代医药论丛,2014,23(17):45-46.[7] 韩生福,邢学锋.CT 与核磁共振治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应用价值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8):145.[8] 付在红.CT 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对比[J].河南医学研
究,2015,25(10):102-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