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絮凝浮沉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仿真实验三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实验目的:絮凝沉降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凝颗粒的沉降规律。
一般是通过几根沉降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
为污水处理工程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1.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
3.能够结合絮凝沉降规律进行沉淀池设计因素的分析。
实验要求:(1)学习和掌握絮凝沉降试验方法;(2)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絮凝沉降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絮凝沉降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絮凝沉降关系曲线。
(4)根据絮凝沉降关系分析沉淀池的设计因素,给出专业的分析、结论。
实验原理:絮凝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形成新的颗粒,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絮凝沉降与自由沉降不同,去除率不仅与颗粒的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取样不但要考虑时间,而且要考虑取样的位置。
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
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
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
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絮凝沉淀采用的方法是纵深分析法。
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1n T n T 1T 2T 2T 1T 1T -+++++-++-+-+=ηηηηηηηηHh H h H h n 其中:η——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T η——沉降时间为T 时,沉降高度H 处被全部去除的颗粒的去除率,这部分颗粒具有沉速;T H u u /0=≥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取样口位置;h ——沉淀时间 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一体化絮凝沉淀方案
一体化絮凝沉淀方案一体化絮凝沉淀方案简介•本方案旨在解决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沉淀问题。
•结合传统的絮凝和沉淀方法,集成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
方案优势•高效: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处理设备数量,提高处理效率。
•节能:优化能量利用,减少能耗。
•灵活:可根据不同水质和处理要求进行定制。
•自动化控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
方案流程1.原水进料系统–设计适当的原水进料管道和过滤器,去除较大的杂质和悬浮物。
2.絮凝剂投加系统–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采用合适的絮凝剂。
–设备投加系统,控制剂量和投加时间。
3.絮凝区域–设计絮凝区域,让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并形成絮凝体。
–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絮凝效果。
4.沉淀区域–设计沉淀区域,让絮凝体在此沉淀。
–采用合适的沉淀方式,如重力沉淀、浮力沉淀等。
5.清水排放系统–设计清水排放管道和控制装置,保证清水的排放质量。
–可选择对清水进行再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6.设备维护与管理–设计合理的设备布局,方便操作和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清理絮凝体和疏通管道。
方案实施步骤1.方案评估和设计–分析水质和处理要求,评估方案可行性。
–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设备选择、容量计算等。
2.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相关设备和材料。
–安装设备,并进行调试和验收。
3.系统调试和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调试,确保运行正常。
–优化操作参数,提高处理效果。
4.运行监测与维护–建立运行监测和维护机制,定期检查设备和水质。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总结本方案采用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集成了絮凝剂投加、絮凝区域、沉淀区域和清水排放系统。
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自动化控制,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
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方案评估、设备采购和运行监测等环节,以确保方案的成功实施和系统的持续运行。
方案费用和预算•方案费用包括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费用、工程设计费用等。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污水絮凝处理的方法,通过对污水中悬浮颗粒的絮凝作用,使其形成较大颗粒并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污水絮凝处理是利用絮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使其沉淀或者浮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絮凝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室玻璃仪器、污水样品、絮凝剂、搅拌器等。
2. 取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将其倒入实验容器中。
3.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污水中。
4. 启动搅拌器,使絮凝剂充分与污水混合,并促使絮凝体形成。
5. 观察絮凝体的形成情况,记录下时间和絮凝体的颗粒大小。
6. 住手搅拌器,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絮凝体的沉淀情况。
7. 根据实验结果,评价不同絮凝剂对污水絮凝处理效果的优劣。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污水样品的初始浊度、絮凝剂的投加量、絮凝体的形成时间、絮凝体的颗粒大小等。
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找出最佳的絮凝剂和投加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
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比较不同絮凝剂的优劣。
讨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出对污水絮凝处理的改进建议。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条件下,某种絮凝剂在特定投加量下对污水的絮凝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净化水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2.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絮凝剂的投加量,避免过量使用。
3. 实验设备和容器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4.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关键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为污水絮凝处理实验的标准格式文本,希翼对您有所匡助。
混凝沉淀水处理实验设备设计制作
A b t a t:Th e in faur n o fg ain o he a a aus fr wae o g ai g s di ntto e pe me e sr c e d sg e t e a d c n ur t ft pp r t o tr c a ultn e me ai n x r nta i o i r ic u e n te p p r n l d d i h a e .The r s t fte sa tn e ti iae t a e a p ausha h d a tg fe iy sa t — e ul o h trig t s ndc t tt p a t s t e a v a e o a l tri s h h r n s ng
De i n a d f b i a in o a o a o y a p r t s sg n a rc t flb r tr p a au o
f rwa e o g l t g s d me t t n smu a o o tr c a u ai e i n a i i l t n n o i
维普资讯
!
=!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
第2 3卷
第 7期
20 0 6年 7月
CNl l一2 3 / 0 4 T
Ex e i n a c n lg n n a e n p r me t l Te h o o y a d Ma g me t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一、引言污水絮凝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通过添加絮凝剂将悬浮在水中的弱小颗粒会萃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方便后续的沉淀或者过滤处理。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絮凝剂对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污水样品:从污水处理厂采集的含有悬浮颗粒的污水样品。
- 絮凝剂:A、B、C三种不同类型的絮凝剂。
- 水质分析仪器:pH计、浊度计等。
- 实验容器:用于装载污水样品和絮凝剂的容器。
- 搅拌器:用于混合污水样品和絮凝剂。
- 离心机:用于分离絮凝物和水样。
2.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 将实验容器和搅拌器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
-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
2) 实验步骤:a) 取适量的污水样品倒入实验容器中。
b) 在不同的实验容器中分别加入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溶液,控制絮凝剂的投加量。
c) 使用搅拌器将污水样品和絮凝剂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为固定时间。
d) 将混合后的样品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絮凝物的形成和沉降情况。
e) 使用离心机将絮凝物和水样分离。
f) 测量分离后水样的浊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g)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污水絮凝效果有明显差异。
絮凝剂A的絮凝效果最好,絮凝剂C的絮凝效果最差。
2. 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絮凝效果逐渐增强,但当投加量过高时,絮凝效果反而下降。
3. 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适当的搅拌时间可以促进絮凝剂与污水颗粒的充分接触,提高絮凝效果。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实际污水处理中,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对于提高絮凝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优先选择絮凝剂A进行污水絮凝处理。
2. 在投加絮凝剂时,需要控制合适的投加量,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3. 合理的搅拌时间可以提高絮凝效果,但过长的搅拌时间可能造成絮凝剂的消耗过多,增加处理成本。
YUY-CDX絮凝沉淀实验装置
YUY-CDX絮凝沉淀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线。
3、可开实验:a颗粒自由沉降,b絮凝沉降。
主要配置:
高位水箱1只、调速电机搅拌器、调速器、取样口、PVC配水箱、水泵、电控箱、漏电保护开关、按钮开关、连接管道和球阀、不锈钢台架等组成。
技术参数:
1、环境温度:5℃~40℃,电源220V单相三线制,功率430W。
2、有机玻璃沉淀柱:Φ100×2000mm,6根,每根沉淀柱设取样口4个。
3、水泵:额定流量1m3/h,扬程15m,功率370W。
4、原水箱:600×400×600mm,PVC板焊制。
5、不锈钢防腐型液体流量计。
6、各项电路指示、操作均在控制屏面板进行。
7、框架为不锈钢。
8、能够开展颗粒自由沉降和絮凝沉降实验。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絮凝沉淀装置(4组实验)型号:GJK28一、实验目的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水泵2、配水箱3、搅拌装置4、配水管阀门5、水泵循环管阀门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8、排水管9、取样口(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7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
(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
4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
(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
(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 值计算表四、实验相关知识点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淀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它可以将悬浮物和溶解有机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降和过滤处理。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并寻找最佳的处理参数。
二、实验设备和试剂1. 实验设备:- 搅拌器:用于搅拌污水和絮凝剂的混合物。
- pH计:用于测量污水的pH值。
- 沉降槽:用于观察絮凝物的沉降情况。
- 滤纸:用于过滤絮凝物。
- 称量器:用于准确称量絮凝剂的质量。
2. 试剂:- 污水样品:收集自某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口。
- 絮凝剂A:某厂商生产的聚合氯化铝。
- 絮凝剂B:某厂商生产的聚合硫酸铝。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实验设备,确保无杂质。
- 收集污水样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
2. 实验组设置:- 将污水分成若干组,每组100 mL。
- 每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絮凝剂A或絮凝剂B,剂量范围为0.1 g/L至1.0 g/L。
3. 搅拌处理:- 将每组污水与絮凝剂混合,使用搅拌器搅拌5分钟,确保均匀混合。
4. 沉降观察:- 将处理后的污水倒入沉降槽中,观察絮凝物的沉降情况。
- 记录每组的沉降时间和沉降效果。
5. 过滤处理:- 用滤纸过滤每组实验后的污水,收集絮凝物。
- 称量并记录每组絮凝物的质量。
6.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剂量下絮凝剂A和絮凝剂B的沉降时间和絮凝物质量的关系曲线。
- 比较不同剂量下的处理效果,确定最佳的处理参数。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得到以下结果:1. 沉降时间:- 使用絮凝剂A处理污水,剂量为0.5 g/L时,沉降时间最短,约为15分钟。
- 使用絮凝剂B处理污水,剂量为0.8 g/L时,沉降时间最短,约为12分钟。
2. 絮凝物质量:- 使用絮凝剂A处理污水,剂量为0.5 g/L时,絮凝物质量最大,约为10 g。
- 使用絮凝剂B处理污水,剂量为0.8 g/L时,絮凝物质量最大,约为12 g。
科技小发明制作简易水处理装置
科技小发明制作简易水处理装置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在许多地区,获取清洁的饮用水并非易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和简单的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处理装置。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制作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1、一个大的塑料桶或容器,用于储存待处理的水。
2、一些细沙和粗沙。
3、小石子。
4、活性炭(可以从水族店购买或自制)。
5、棉花或纱布。
6、塑料水管或软管。
7、剪刀。
8、一个漏斗。
准备好材料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水处理装置了。
第一步,在塑料桶的底部钻几个小孔,以保证水能够顺利流出。
然后,在桶的底部先铺上一层纱布或棉花,这可以起到初步过滤较大杂质的作用。
第二步,在纱布或棉花上铺上一层粗沙,厚度约为 5 厘米。
粗沙能够过滤掉一些较大的颗粒物质。
第三步,在粗沙上面再铺上一层细沙,厚度同样约为 5 厘米。
细沙可以进一步过滤掉更小的杂质。
第四步,在细沙上面铺上一层小石子,厚度约为 3 厘米。
小石子可以起到支撑和分散水流的作用。
第五步,将活性炭均匀地撒在小石子上面,厚度约为 2 厘米。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颜色和一些有害物质。
第六步,用另一个漏斗将待处理的水缓慢地倒入桶中。
在倒水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流不要过大,以免冲乱过滤层。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的简易水处理装置就基本制作完成了。
当水通过这个装置时,会依次经过各个过滤层,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简易装置并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的所有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它主要是用于去除水中的泥沙、杂质、异味和部分化学物质,使水变得相对清澈和干净。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消毒处理,例如煮沸。
煮沸可以杀死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进一步提高水的安全性。
此外,为了保证水处理装置的效果和使用寿命,我们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清洗。
一般来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将过滤层取出,清洗掉上面积累的杂质,然后重新安装使用。
多功能絮凝浮沉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多功能絮凝浮沉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王志勇;刘树元;王先兵;邱战洪;胡梦娇【摘要】针对传统絮凝、气浮和沉淀实验装置的缺陷,设计一种多功能水处理实验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该装置中絮凝区可以在往复式隔板絮凝区、折板平板组合絮凝区和机械絮凝区之间转换,气浮沉淀区可以在浮沉区、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转换.絮凝区中隔板能够任意改变间距,气浮沉淀区中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在20°~160°之间变化,斜板之间的水平间距也可以改变.该实验装置能够适用多种水质的处理,大大缩小了实验设备占据的空间,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Based on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 device on flocculation, floatation and sedimentation, the multifunctional device for 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evice, the reciprocating clapboard flocculation area, the folded and flat plates combination flocculation area and the mechanical flocculation area are interconvertibility in the flocculation area of the device. The float-sediment are-a,the sedimentation area and the floatation area are interconvertibility in the floatation and sedimentation area of the device. The distance of clapboard is any change in the flocculation area. In the floatation and sedimentation areas, the angle of the inclined plate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can be changed from 20° to 160°, the distance of the inclined plate is any change. The experiment device can be applied in treatment for variety of water quality,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space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innovative ability.【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2(029)012【总页数】4页(P78-80,84)【关键词】水处理;实验装置;絮凝;气浮;沉淀【作者】王志勇;刘树元;王先兵;邱战洪;胡梦娇【作者单位】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3;G484絮凝、气浮、沉淀实验是水处理技术在教学上、生产上和科研上重要实验之一。
水静沉实验装置
图3 水静沉实验装置五、实验步骤1、将水样倒入搅拌桶中,用泵循环搅拌约5min,使水样中悬浮物分布均匀。
2、用泵将水样输入沉淀试验筒,在输入过程中,从筒中取样三次,每次约50ml (取样后要准确记下水样体积)。
此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即为实验水样的原始浓度C o。
3、当废水升到溢流口,溢流管流出水后,关紧沉淀试验筒底部的阀门,停泵,记下沉淀开始时间。
4、观察静置沉淀现象。
5、隔5、10、20、30、45、60、90min,从试验筒中部取样二次,每次约50毫升左右(准确记下水样体积)。
取水样前要先排出取样管中的积水约10ml左右,取水样后测量工作水深的变化。
6、将每一种沉淀时间的两个水样作平行试验,用滤纸抽滤(滤纸应当是已在烘箱内烘干后称量过的),过滤后,再把滤纸放入已准确称量的带盖称量瓶内,在105-110℃烘箱内烘干后称量滤纸的增量即为水样中悬浮物的重量。
7、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的水样中的悬浮物浓度C,沉淀效率E,以及相应的颗粒沉速u,画出E-t和E-u 的关系曲线。
数据处理:(1)悬浮物的浓度C(mg/L)=v mmi×100(2)沉降效率 E =o ioc c c ×100% (3)沉降速度 u =iih t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沉淀曲线;2、分析实验所得结果;3、分析不同工作水深的沉淀曲线,如应用到沉淀池的设计,需注意什么问题?实验三 离子交换试验实验一、实验目的离子交换法是处理电子、医药、化工等工业用水和处理有害金属离子的废水、回收废水中贵金属的普遍方法。
它可以去除或交换水中溶解的无机盐、去除水中的硬度、碱度以及制度无离子水。
在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水处理时,需要根据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设计离子交换设备,决定交换设备的运行周期和再生处理。
这既有理论计算问题,又有实验操作问题。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六价铬离子的测定方法;2、离子交换容量的分析与计算;3、交换带的移动过程;4、掌握穿透曲线和再生曲线的绘制技术。
水处理装置设计报告
水处理装置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设计开发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开发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装置,能够将水中的污染物有效去除,并提供清洁、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
设计具体目标如下: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和颗粒污染物;2.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3.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
三、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目标,本设计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处理。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筛选、沉淀和过滤。
首先,通过筛选将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去除;接着,利用沉淀将悬浮物和较小颗粒物沉淀下来;最后,通过过滤,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和杂质。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可沉淀或可溶解的物质。
例如,添加一定剂量的絮凝剂,能够使水中的颗粒物形成较大的絮状物,易于沉淀或过滤。
同时,也可以添加氯或其它氧化剂,使有机物和微生物被氧化分解。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为无机物。
例如,通过在水处理装置中加入活性污泥或生物滤料,可以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分解和降解有机污染物。
四、设计实施1.设计装置:本设计采用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筛选、沉淀、过滤、化学反应室和生物反应室。
2.操作流程:水经过筛选后进入沉淀池,再通过过滤器、化学反应室和生物反应室进行处理,最后经过净化膜进一步过滤,得到清洁的水。
3.控制系统:设计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各处理单元的运行状态,根据水质和处理效果进行调节和控制。
五、设计成果此水处理装置经过实际测试和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能够在满足国家和地方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将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去除得较彻底。
六、设计总结通过本设计,成功的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装置。
虽然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改进空间,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水处理实验-混凝
水处理实验设计—污水的混凝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絮凝理论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进一步掌握絮凝剂的特性,针对污染水体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实验,观察絮凝沉淀过程并探讨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最佳添加量。
二、实验要求1、要求认识几种絮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现象,从而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
3、认识絮凝理论对污染水处理的重要意义。
三、实验原理所谓絮凝剂或者混凝剂是指:凡是能使水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者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沉淀的水处理剂。
天然水或工业污水水中除了含有泥砂、颗粒很细的尘土、腐殖质、淀粉、纤维素、细菌、藻类等微生物。
这些杂质与水形成溶胶状态的胶体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和静电排斥力而呈现沉降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通常不能利用重力自然沉降的方法除去,必须加入絮凝剂以破坏溶胶的稳定性,使细小的胶体微粒凝聚再絮凝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絮凝机理一般有三种:(1)电解质对双电层的作用(图1)水中的悬浮物或固体微粒通常呈胶体状态分布,它们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可吸附液体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电位差。
加入电解质,使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少,使范德华引力占优势而达到彼此吸引,最后达到凝聚。
(2)吸附架桥作用机理(图2)当加入少量高分子电解质时,由于胶粒对高分子物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高分子长链一端吸附在一个胶粒表面上,另一端又被其他胶粒吸附,形成一个高分子链状物。
高分子长链像各胶粒间的桥梁,将胶粒联结在一起形成絮凝体,最终沉降。
(3)沉淀物卷扫作用机理(图3)当水中加入较多的铝盐或铁盐等药剂后,在水中形成高聚合度的氢氧化物,可以吸附卷带水中胶粒而沉淀。
图1 固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图2 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图3沉淀物卷扫作用机理本次实验选择铝系絮凝剂(硫酸铝Al 2(SO 4)3)。
铝离子在水溶液中首先形成水合离子,也可以视为水分子作配位体的络合离子,通过水合离子的酸性离解即水解作用生成氢氧化物或羟基络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结论
目前,神经网络应用于PID控制己成为一大研究
出版社,2003.
[12]李泉溪,孙朕.程凌霄.展1二1'11神绛网络的P11)扯艇温控系统【}l
的应用[J].安RI_I:学院’≯:报.20I 1.10(2):3I
3,1.
热点。针对水箱液位控制过程的时变、非线性等特点,
(上接第80页) 的空间,降低实验装置的制作成本;(2)根据实验二I:艺 要求,往复式隔板絮凝区和折板平板组合絮凝区中隔
03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device for 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
on
flocculation and float-sediment technology
Shuyuan,Wang
Xianbing,Qiu Zhanhong,Hu Mengjiao
1实验装置设计
多功能絮凝浮沉实验装置(见图1)由絮凝区、气 体接触区、气浮沉淀区、集水箱、水泵、溶气罐和空压机 等组成,主体材质采用透明有机玻璃。 (1)絮凝区。设置2根进水管,两边外壁上端对称 设有卡槽,两边内壁中间对称设有滑板。本区配有若 干隔板、折板、搅拌设备、固定器等,用于组合配件。本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C2010084);台州市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GGl2028) 作者简介:王志勇(1981一),男,湖北孝感,硕士,讲师,从事给水排水工
图5浮沉区结构示意图
(1)根据实验工艺要求,可选择不同的絮凝区和气浮沉 淀区的工艺,实现多种组合工艺在同一实验装置中完 成多种类型水质处理实验,大大缩小了实验设备占据
(下转第84页)
沉淀区如图6所示。沉淀区可由浮沉区做如下变 化而成:拆除导流板、挡板2、集水管1和气体接触段 内的溶气释放器,增加斜板至紧靠沉淀区后端壁。沉
[6]张彦军,韩帮华.肚于BP神经网络橙定的l’ID温度控制[J].I‘f岛
化工学院学报,2008.25(3):64—66. L7]任安坤.基于BP神经网络的I’lI)控制红反应釜温度控制tI・的成JtJ [J].中闻科技信息,2010(6):26—28. [8]郝丽姗.张国钧.堆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rI锻定l’ID控制器仿真 研究LJ J.电脑开发与利用.2008,2l(3):8 10.
Wang
Zhiyong,Li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 1 8000,China)
砌一 一一
~出
{。
m m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 黼岫 酬驰㈣.詈舶m豳脚一~一 ~一 一 一一哑~删一m一岫灿崎一 一 一一
多功能絮凝浮沉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王志勇,刘树元,王先兵,邱战洪,胡梦娇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针对传统絮凝、气浮和沉淀实验装置的缺陷,设计一种多功能水处理实验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该
装置中絮凝区可以在往复式隔板絮凝区、折板平板组合絮凝区和机械絮凝区之间转换,气浮沉淀区可以在浮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
肌
蚍甜
.一~一~一 ~一一~~幽一~咖一 一
㈨
~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
.?愀幽眦批帆~础.曲
絮凝、气浮、沉淀实验是水处理技术在教学上、生 产上和科研上重要实验之一。现有实验装置存在如下 缺点口。3]:一是功能单一,1个实验装置只能模拟处理1 种类型水质的净化,当水质发生改变而需要改变净水 工艺时,必须更换其他相应的实验装置;二是内部结构 固定,难以得到净化工艺运行的最佳参数,限制了水质 净化效果;三是当模拟多种净化工艺实验时,需要多套 实验装置组合,为此占据的空问较大,也不易管理。目
万方数据
寅
聆技术
与管理
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结合 和利用了神经网络超强的自学习和非线性逼近能力和 网络权值具有在线自修正能力。仿真表明,该算法相 比传统PID控制,具有超调量小、调整时间短、响应 快、过渡过程平稳、输出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 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赞I机信息,2007.23(3):59—60. [4]正万召.BP神经网络l’II)控制器在汽温控制I}I的应用LJ j.f,{动化 仪表,2006.27(1 2):31 33.
[5]文定都.竹红兵.基于遗传箅法I’ID参数、’优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
系统EJ7.I也气rI动化,2008,30(4):6 8.
L
验审研究与探索,201 0,29(11):I
3
I
4.
L4j乍克{I,孙志民,I’I雪原,等.7 e浮与沉淀填料装髓往新刭气浮沉淀
池f|1的成IIj[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35・37.
5]刘薄培,fi片;山.樊霄红.等.华北地区微污染水的气浮和沉淀l:艺
time/s
[9]俞海珍.史旭华.模糊rI适心PID拎制在过程控制实验系统上的臆
用[J].实验技术‘j符碍!.2010.27(1):70—72.
图6参数自适应整定曲线
[10]沈瑛.张翠芳.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暇南
交通大学学报,2001,36(5):I一4. [11]刘金琨.先进PID控制及其MATl.AB仿真[M].北京:电r 1 2、Ik
图3折板平板组合絮凝区俯视图
万方数据
实验技术与管理
淀区分为积泥段、配水段、斜板段和清水段。运行方 式:关闭气体接触区的溶气释放器,水流通过穿孔板的 穿孔进入配水段,流入斜板段,再进入清水段,清水由 集水槽收集后汇入水箱,絮体沉淀到积泥段,定期由排 泥管排出系统。
图4机械絮凝区结构图
2.2气浮沉淀区工艺转换 根据实验参数设计要求[1 2。,气浮沉淀区可以在浮 沉区、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转换。 浮沉区如图5所示,分为积泥段、配水段、斜板段、 气体接触段和气浮段。底部开有小孔的穿孔板插入进 水端卡槽内,中部设置若干由4个固定器2固定的斜 板,固定器2插入滑槽内,在垂直平面上可以360。旋 转,能够在滑槽内水平自由滑动,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可在20。~160。之间变化;在斜板两侧上下端对称设置 挡板1,挡板1是为了防止水流从斜板边缘不经过斜 板沉淀而直接进入下一段;该区后端下部设置挡板2, 挡板2、最后端一块斜板、装置内壁和溶气释放器构成 气体接触段;挡板1和挡板2均由滑板联合固定器1 固定,导流板由若干支撑点支撑,上方设置的若干集水 管1连接到出水管上。运行方式:关闭气体接触区的 溶气释放器,水流通过穿孔板的穿孔进入配水段,流人 斜板段,经过导流板进入气体接触段,打开溶气释放 器,流进气浮段,清水由集水管1收集,汇集到水箱内, 浮渣定期刮入集水槽内排出系统,絮体沉淀到积泥段, 定期由排泥管排出系统。
2.3工艺组合
图7气浮区结构示意图 图6沉淀区结构示意图
气浮区如图7所示。气浮区可由沉淀区做如下变 化而成:将穿孔板更换为配水导流板,拆除斜板和挡板 1,在该区下部设置若干集水管2,集水管2由若干支 撑架支撑,支撑架插入卡槽内固定,集水管2连接出水 管。运行方式:打开气体接触区的溶气释放器,水流由 配水导流板进入气浮区,清水由集水管2收集后汇入 水箱内,浮渣定期刮入集水槽内排出系统。
沉区、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转换。絮凝区中隔板能够任意改变间距,气浮沉淀区中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在
20。~160。之间变化,斜板之间的水平间距也可以改变。该实验装置能够适用多种水质的处理,大大缩小了实 验设备占据的空间,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水处理;实验装置;絮凝;气浮;沉淀 中图分类号:X703.3;G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12)12—0078
根据实验要求,浮沉区可以分别联合各个絮凝区 实现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适用于浊度高和较轻悬浮 杂质多的原水。气浮区可以分别联合各个絮凝区形成 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适用于浊度较低和水中悬浮杂 质较轻的原水。因此,本实验装置能够适用较大范围 内的水质净化处理。
3
结束语
该实验装置与传统实验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程专业实验教学与研究. E—mail:lagwang@126.corn
万方数据
王志勇,等:多功能絮凝浮沉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区的特征在于可根据实验要求在往复式隔板絮凝区、 折板平板组合絮凝区和机械絮凝区之间变化。絮凝区
内的隔板和折板可由滑板和固定器固定,水平距离可 自由改变,从而改变运行参数。
气浮沉淀区
图1
多功能絮凝浮沉实验装置结构
(2)气体接触区:内设置有溶气释放器。 (3)气浮沉淀区:在该区进水端内壁上对称设置 卡槽,底部没置多根排泥管,V型排泥槽边与水平成 45。角,在两侧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若干卡槽,中部有 2条对称布置滑槽和若干滑板,上部对称设置若干支 撑点,上端设置有多个可移动的集水槽,集水槽与出水 槽联通,还配备有穿孔板、配水导流板、斜板、固定器、 挡板、导流板、集水管等,用于组合配件。本区特点在 于可根据实验要求在浮沉区、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转 换,浮沉区同时具有沉淀与气浮功能,浮沉区和沉淀区 内的斜板由滑槽上设置的固定器固定,与水平面的夹 角可在20。~160。之间变化。 式隔板絮凝区适用的水质范围更广。运行方式:加药 混合后的水由进水管进入絮凝区,水流在折板和隔板 之间来回往复前进,流入气体接触区。
图5
跟踪偏差曲线
[1]黄浩强.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电加热炉炉温I’ID控制研究[J]. 现代商贸1:业,2005,20(5):322 323.
[2]孙秋萍.乍文I:.荩于BP网络PID算法的tl{Jti供水系统研究『J j.
1乜。气n动化.2008,30(5):1 2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