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从个体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天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具备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地,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训,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和我国持这一观点的人多。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紧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民,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最早的学校: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地方,先后出现了学校的萌芽,并相继出现了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岸发掘了公元前3500年的马里城,发现了两间类似校舍的房子。但是美国学者克雷默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来证实。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夏学校设置有两类一是“序”,一是“校”。商代学校名称“大学”“小学”“羊”“序”等。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的,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人文主义教育基本特征主要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主要表现在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初等义务教育: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现代教育的革命性与未来性: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是指:现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等都需要不断革新。现代教育未来性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等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面制定的,具有主观性。当然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思考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概括。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包含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技术学等。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基本的,一般的问题,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的,而其他学科则是从某个角度对某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其中,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孔子教学原则与方法: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行相结合4温故知新

孟子教育思想:持“性善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教学思想:与孟子相反,提出了“性恶论”教育作用是“化性起伪”工。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荀子将人才分为四个等级,即俗人,俗儒,雅儒和大儒,教育当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闻-见-知-行,荀子最强调尊师。

墨家教育思想:墨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亲知”“闻知”和“说知”,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学记》的教育思想(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未期。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1229字。教育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道面弗牵,强而弗抑,开面弗达),长善救失,还主张“学不邋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表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分三步1称为苏格拉底讽刺2称为定义3称为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对班级授课进行了阐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17世纪以后,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具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 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是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2“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世界图解》。3教育适应自然4学制系统婴儿期(1-6岁)母语学校,儿童期6-12岁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设立大学。5班级授课制6教学原则提出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结束了欧洲几百年来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的观点。

康德:哲学家,先后四次要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他将教育理论提高到学科水平并为后人所公认的教育家,《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四阶段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他是传统教育理论代表。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反应实用主义思想。观点1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提出“学校即社会”2教育的目地他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教育无目的论”3“从做中学”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陶行知师承杜威,孟录等,他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教育奉献出了毕生的心血,被毛泽东称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强调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上,杜威给陶以直接影响。1生活即教育这是其生活教育论的核心。他认为,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社会即学校与杜威不同的是,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这是指“以学校为社会”。他认为,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改造传统学校,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即把传统教育下的劳力与劳心连接起来;其二,“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其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其四,“教学做合一”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有实验教育学(代表人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代表作《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等),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未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代表著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未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代表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产生极大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和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闰国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等。当代教育:1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何种学科,务必合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2赞科夫苏联教育家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瓦.根舍因德国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皮亚杰:瑞士教育家《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保罗.朗格朗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引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1教育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教育的多元化具体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以及人的个性

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教育的基本规律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决定受教育权,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3社决定教育目的4社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先行:指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注意首先发展教育。教育先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兼顾经济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应当超前。长期以来,人们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处理教育与经济关系上存在着重经济轻教育的思想偏向,只重视对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而忽视了教育投资。因此,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教育要先行,需要超前于经济建设,是由教育本身的特点来决定的。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未来性。教育的周期长,因此,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世界,人才的培养应先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0世纪以来,现代教育内容有了新的元素,开始渐走系统化和综合化,具有综合教育或通才教育的特征。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活动的范围,提高了教育的效和质量。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的科技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与文化: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征: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

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其中,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特征1互动性2渗透性3传承性

学校绩校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

教育的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体现在1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参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2人的身心以展具有能动性。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能否较好地发挥能动性,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优生学,遗传决定论鼻祖),格塞尔(成熟机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等。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英国“白板说”),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家)等。

共同作用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1个体个性化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稳定的特征,这里主要是个体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渐渐形成独具体特色而又相对稳定的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过程。个体个性化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的个体个性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经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心理内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心理内化形式包括道德内化,知识内化和智力内化。2个体社会化它的

主要内容是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发展过程中还包括四个方面,即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语言社会化。

学校教育: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有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从综合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概念,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也征明了这一点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教育要求,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秩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概念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跳跳,摘个桃)。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教育要求,提出了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概念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教育要求,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概念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要求,必须因材施教。

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

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目的的特点: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2010年7月29日,《中长期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功能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贯穿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功能: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这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我国的教育目的: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958年9月19日“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英斯宾赛。

学习的四大支柱: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4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要保证教育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任务有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基本任务:1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2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3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4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培养成学生文明习惯。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心灵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是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2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1创新精神2实践能力3开放思维4崇高理想。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1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的意义: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误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本质:在于通过批判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向人类已经获得的现成物或结论为断的提出新挑战,展现新的世界。创新教育基本特征:1是一种超越式教育2是一种我国现存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3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4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任务:创新人格2创新思维3创新技能,基本属性:普遍性,综合性,革命性。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2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区别:1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1这个时代的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日新月异2知识经济的到来3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2研究目的内容不同3研究的重点不同。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广义教育制度:首先,广义教育制度包括一切教育设施,不仅包括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教育实施机构。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三个基本要素: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结构。现代学校最早发源于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前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强之内。”库姆斯等人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主张都是非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四98年9.8%长到04年的19%。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70年问世以来,终身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

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1.1902年的“壬寅学制”(末实行)它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末实行。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修业年限长小学堂到大学堂21年至通儒院26年。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央教育部,蔡元培教育总长,该学制明显反映资产阶级有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633学制,留美派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古代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

古代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 武术是用于格斗的技术,它的一招一势、一刺一击都是按照进攻和防宁的战斗要求设计出来的,是人们格牛经验的总结。因此,武术的产生首先要有格斗,要有进行格斗的对象。在早期人类社会中,人们最初遇到的格斗对象不是人,而是野兽。当时.人类生存的条件作分恶劣.正愫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盗历篇》和《韩非子·五惠》中说的,那时候人烟稀少,到处都是凶禽猛兽。盘旋在高空小的筋鹰不时地俯冲下来,搜走老弱‘、凶狠的猛兽一次又一次地向茫然无所知的人们发起攻击。为了保卫自己,也为厂从野自身上得到遮风避雨的毛皮和果腹充饥的食励以生存繁衍下去,我们的祖先们不得不同凶猛的阿兽进行殊死搏斗‘,在距今有18000多年的山顶洞人的穴居遗址甲发现的大量的露骨就是他们与野兽搏牛,并取得胜利的证明。野兽有尖由利爪,强悍凶残,而先民们用来与野兽搏斗的不过是简陋粗糙的棍棒和石头打制的武器。打猎的成功,不仅按靠集体的配合,也要依靠猎手们身体的矫健,不仅棍棒的使均受难确有力,徒手的踢打摔拿在必要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国员早的诗歌集《待经》中就有人们徒手与老虎博斗的记载(《邦风·大叔于川》)。 南沧源岩画中也描绘着人勺兽搏斗的生动场面。分布在我国广阔西部地区的购域岩画中也有许多反映原始狩猎的内容,岩画小的人们有的在灼刀研砍,有的在弯弓待射,有的在野牛的反击下抽身疾走,逃离险地。

先民们靠着白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想方设法改进白己的武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粗糙的用心头打制的砍砸器、尖状器到中期的骨骸、骨矛、骨叉,又到新省器时期的石刀、石矛、石斧、石镣等利店期的青铜兵器,记录着他们在政进武器方面不懈的努/J。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弓箭的发叫,给原始人类提供远射程武器。根据古籍记载,人们看到落在树枝上的鸟在芭走时被弹回来的树枝市伤受到启发,于是,就蝴绳子把树枝绷成弓,将木根列削磨细做成箭,制成了原始的弓箭(《周易“系辞下》)。弓箭在原始社会店期八始用于打猎,大大提高丁人们打猎的能力,扩大了狞猎的范围的生产方式,因此关系。 狞猎是原始社会人类维持生存最重要武术的萌芽与生产劳动有 着直接的除了生产以外,原始的战争也是武术萌芽、生长的重要条件。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适于居住的地区,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从个体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天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具备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地,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训,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和我国持这一观点的人多。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紧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民,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最早的学校: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地方,先后出现了学校的萌芽,并相继出现了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岸发掘了公元前3500年的马里城,发现了两间类似校舍的房子。但是美国学者克雷默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来证实。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夏学校设置有两类一是“序”,一是“校”。商代学校名称“大学”“小学”“羊”“序”等。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的,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论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论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教育发展历程一般分为三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本篇文章就原始社会教育进行深入论述。 原始社会的教育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身教与言传。归结为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常识方面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氏族部落中,他们最先接触的是社会环境,而后接触的才是生产劳动。所以他们从孩提时起就接受社会常识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包括取得氏族成员资格的训练,接受家庭传统和氏族部落传统的训练。例如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氏族长也由她们中间的年高望重者担任。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内部事务外,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的妇女和男子参加,享有平等的表决权。这些活动仅限于取得氏族成员资格的男女才能参加,所以对儿童少年来说,取得成员资格仍是第一要事,为此,他们要了解并熟悉各种亲属和血缘关系,以及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学习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一开始是生产工具制作和使用方面的。原始社会初期,人类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这一时期的石器工具一般是用石块相互敲击而制成的。通过敲击,将石头打制成有刃或尖的石器。这种比较粗糙的石器器型有砍砸器(石斧)、尖状器等。 (三)原始宗教文化的教育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 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 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 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

原始社会时间

原始社会时间 1.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和“蓝田人” ?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发现的猿人化石。全称“直立人种元谋新亚种”,俗称“元谋直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蓝田人:在陕西省蓝田发现的猿人化石。生存年代距今大约80-75万年。 属旧石器时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他们已经可以站着走路,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狞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婚姻形式:群婚。 2.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是:仰韶文化(今河南省) ?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是:龙山文化(今山东省) 3.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 ?"炎黄子孙"泛指汉民族人。这一词来自一个历史传说,即炎帝和黄帝的故事。炎黄,即炎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两个大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姓姜,号烈山氏。炎帝部落崇拜牛,生活在姜水流域(今陕西),以后向东发展至中原地区。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部落崇拜熊,居北方,后定居黄河流域。 ?这两个部落联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居很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炎帝和黄帝,被认作汉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4.黄帝: ?五帝之首,原本是原始社会部落的首领,在黄河流域一带,他的部落是最强大的。 ?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被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早前炎帝與黃帝结盟对抗蚩尤。后炎、黃二帝展开阪泉之战,黃帝取得胜利。最后黄帝在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5.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 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 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基 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 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 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 1. 燧人、伏羲、神农 2. 伏羲、女娲、神农 3. 伏羲、祝融、神农 4. 伏羲、盘古、共工 5. 伏羲、神农、黄帝 →第5 种说法最普遍:伏羲、神农、黄帝 ?燧人:找到火(火神) ?祝融:找到火和利用火(也被称为火神) ?盘古:开天辟地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_Xuyên Húc)、帝喾(dìkù_?? C?c)、尧(yáo_vua Nghiêu)、舜(shùn_vua Thu?n)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掌握西周“学在官府”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西周的教育和六艺。 教学难点:难点为六艺教育。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萌芽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一百几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可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大历史时期。

大约一百七、八十万年前至二、三十万年前,考古学家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元谋人、兰田人、北京人等遗址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这些原始先民,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猿人”。“血缘家族”是他们创立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教育产生的时期,研究它对揭示教育的起源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原始社会教育的情况: (一)在生产实践中传授生产劳动经验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北京猿人是几十人为一群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共同劳动艰难而顽强的与自然界斗争着、生存着,这时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多种粗石器,如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并且懂得了用火。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共同的责任,如制作和使用工具,这是老年人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作一件石器,年老得人把孩子带到河滩,让他们捡石头学着制作工具,这时老年人就要告诉小孩只有坚硬的砾石才能制造工具,这样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怎样选料,怎样制作等几道工序。又如火的使用以及如何保护火种及后来的钻木取火等等。在母系氏族公社时,出现了陶器,而且还要在陶器

上绘上彩色的图案这也需要年老的人来进行教育。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所积累的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就愈来愈需要年长的一代有目的、有意识的向年轻一代传授劳动的经验,这种以传授劳动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就是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 如古书上记载的 (燧人)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 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教育已经是必要的社会职能了。 又如,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报告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社会传授劳动经验的过程,如鄂温克人,在解放前还停留在父氏社会,在劳动上他们男女有明显的区分,打猎是男人的事,因此,男孩子五、六岁时,就要在成年男人的带领下开始猎手的训练:射箭、打靶、滑雪等,女孩子则在妇女的带领下,学习鞣制皮革、制作衣服等。 (二)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不仅传授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进行思想教育。 原始人群共同劳动,并且在劳动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原始人群是通过当时共同的风俗习惯来调节原始人在劳动中的生活关系的,列宁曾说,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看到的是“风俗的统治”。 当时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年长者教给年轻一代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主要是这几方面的教育内容:①生活方式的教育。包括有关婚姻家庭的教育,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训练,原始民俗活动教育(歌舞和神话故事);②原始宗教艺术活动的教育。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等各自有不同的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原始社会的教育有以下特点:(孙培青:p16)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012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考试(有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针 E.教育手段 2.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 A.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B.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C.追求教育的标准化 D.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E.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3.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 B. 前景教育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E. 平行影响原则 4.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 A.清楚(明了) B.识记 C.联合 D.系统 E.方法 5.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模仿 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E.教育即训练 6.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 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D.发现学习原则 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7.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A. 教育即生活 B. 社会即学校 C. 生活即教育 D. 学校即教育 E.教学做合一 8.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A.文艺教育式 B.社会式 C.学校式 D.生计教育式 E.家庭式 9.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10.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 A.职业素质B.劳动能力 C.身体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 E.适应能力 1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方面。 A.教育目的B.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原始社会的教育复习进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 就考古发现,目前被科学家所证实的最早的直立人出现在距今约600万年前。如果把能够制作工具视为人类产生的关键标志,那么最早的人类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 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采用的工具多为石制,因此原始社会又被称为“石器时代”。根据工具的进步程度,原始社会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为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随着工具改进和经验积累,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出现,人类由单纯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私有观念产生—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原始社会瓦解,人类迈入文明时期。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根据血缘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有学者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四个时期。 前氏族时期的教育:公有公育。就是整个部落统一由年长一代向儿童传授基本的劳动生产经验、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原始宗教及体育和军事等。 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这时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磨制石器、禁忌、风俗),按照性别进行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与前一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仍然是按照性别的不同进行教育,但教育内容比以前更加多样和丰富(特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祭祀、音乐、舞蹈等)。(如南非祖鲁人部落中严禁女子将手

放在牛身上,甚至走近牛栏也不行;爱斯基摩人中,鹿肉和海豹肉同时吃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男女不准在一起吃饭;马赛一家庭中男人要吃饭,女人必须立即走出茅屋,各自有各自吃饭喝水的器皿,不准乱用等。) 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公社的末期。主要是军事体育训练,重视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勇敢、机警和干练的品质。(要求人们能跑善跳、耐久力强、敏捷灵活。部族间战争频繁,要求熟练武器制作和使用、实战技能和方法等)。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 原始社会的教育受原始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教育处于非形式化、低水平的阶段,并未分化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社会活动。 四、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生产劳动的教育、体育和军事训练的教育。生产劳动包括采集、狩猎、捕鱼、制作工具。体育训练跟生产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包括打磨石器、凿穴而居、伐木建屋、捕鱼围猎等,构成体育的最初形式。); 二是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原始宗教教育。所有社会成员只有在了解和恪守社会规则,才能恰当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关系,适应集体生活,维系部族稳定。儿童从小跟随长者学习成训、禁忌、风俗等道德内容,让他们懂得尊敬长者,互助互援,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原始宗教教育:原始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自然的赐予,由于对自身及外部世界认识的缺乏,对生老病死、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恐惧,原始人逐渐在艰苦的生存斗争中形成了具体细致和直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考点归纳随手练习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考点归纳|随手练习 (1)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 (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 (4)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没有文字和书本。 (5)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6)原始教育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7)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由于生理、体质差异导致分工不同,进而导致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所受教育不同。男性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性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 (8)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教育活动是分散进行,随时随地进行的。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对年轻人进行经验知识的传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9)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原始宗教和仪式本身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对于传递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约束和塑造人们的社会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随手练习: 1.教育手段单一,内容简单,主要传授生产生活技能的是( )。 A.原始社会教育 B.奴隶社会教育 C.封建社会教育 D.近代教育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发、广泛、无等级性;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2.下列对于原始教育与古代社会教育的区别,描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社会教育没有明确目的性,古代社会教育有明确目的性 B.原始社会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师,古代社会教育有固定的教师 C.原始社会教育没有明确等级性,古代社会教育有明确等级性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以专题讲座和教材相结合,84%为主观题。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30分)、综合题(9分)五部分组成。 1、课件: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有机的组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4、教学系统设计依据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出具体规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6、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 7、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他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化形态的技术。 8、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9、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人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1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2、远程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个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监控媒体教学、学生自学、面授、辅导等环节,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响,使之朝预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过程。 13、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就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描述,其价值就体现在差异之中。 14、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与情意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A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B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C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D信息社会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E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实时化。 F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

第1章 原始社会时期

第二章室内设计(空间环境)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朦胧的设计意识(室内设计的起源) 一、社会背景: 原始社会又叫石器时代(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旧石器时期 人少禽兽、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群居生活、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农业、畜牧业尚未出现。人类的审美意识处于初始的状态,有了简单的人体装饰。 新石器时期: 人类进入了半开化、半文明状态时代,学会了种植,并开始驯养家畜,能够磨制石器,并掌握制陶技术。重要的文化遗址有早期的浙江的“河姆渡文化”,中期的河南“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等。 二、建筑概况与规划 人类最早的栖身之处是树居、崖下和岩洞。 原始建筑:巢居和穴居 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 断崖上的横穴——坡地上的横穴——袋型竖穴(临时遮掩)——袋型竖穴(活动顶盖)——袋型半穴(屋)——直壁半穴——木骨泥墙——地面之屋(室)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建筑 “大房子”→宫殿 庙宇→祭坛 陵墓→葬墓 建筑平面规划 1、平面形式 圆形——矩形——圆形、矩形平面杂处群体,方式有两种 三、室内空间布局 四、装饰与陈设 1、三大界面的装饰 (1)地面——夯实——用火烧过的土块做垫层——地面、墙面用白灰涂抹。 (2)墙——树枝编成——火烧的土墙面和白灰面——土坯墙(夯土墙) (3)室内装饰:有简单的装饰图案(圆点、平行线、墙裙等,颜色多为黑、白、红) 2、纹样 (1)抽象出来并逐步符号化了 (2)属于纯装饰而无具体内容的几何纹样,具有巫术和图腾的含意。 3、陈设 原始社会的工艺品以实用为主,它们都不以室内陈设的面目出现,表现为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器物。但是它们被置于室内,客观上也具有陈设的意义。并为以后的室内陈设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1、陶器 2、漆器 3、茵席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福师大 )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福师大 )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号:专业:姓名:《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卷(开卷)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有哪些?(10分) 答: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有以下几点: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2、实施主体自控策略,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通过说课和微格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4、实施教学策略训练,提高教师教学策略技术。 5、运用教学反馈技术,注重教学反思训练。 二、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15分) 答: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如下: 1、塔的经验分布。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学习方法。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3、教育升华。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4、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形成科学的抽象。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网络电视媒体说明其基本特性。(15分)答: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不同的媒体,使用了不同的符号来传达信息,并刺激受者的不同感官,因而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和特性各不相同。分析各种教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 2.我国教育萌芽于()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 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 A.辟雍B.瞽宗C.序D.庠 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 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 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 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 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 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A.利B.仁C.德D.信 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A.礼B.乐C.数D.易 8.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是最高的道德概念。() A.礼B.仁C.孝D.德 9.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 10.被封为“亚圣”的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 12.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参考答案09-10-2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 4.1946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这个理论为 视听教育提供了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5.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光学透镜成像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 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幻灯片图像。 6.使用投影仪时,一般要使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在1.5m~2.5m范围内。若投影仪与银幕的 距离太远,则会造成投影的图像太暗淡。 7.下图是投影器的结构与光路图,请把带标号的部件的名称填上。放映镜头;调焦旋钮;螺 纹透镜;聚光镜;光源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像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调焦旋钮。 9.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阻抗匹配、功率匹配两个条件。 10.如果录像机与电视机是采用线路输出输入联接方式联接,则电视机需工作在.A V方式。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演示型和表演型等四种。 12.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13.学习评价的三种类型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4.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 15.学习结果可以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6.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该从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学习能力、测定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 四、部分章节简答题参考答案 题1.简述教育技术的定义 答: 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题2. 试比较分析光学投影器与视频展示仪的工作原理。 答:

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 就考古发现,目前被科学家所证实的最早的直立人出现在距今约600万年前。如果把能够制作工具视为人类产生的关键标志,那么最早的人类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 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采用的工具多为石制,因此原始社会又被称为“石器时代”。根据工具的进步程度,原始社会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时期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为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随着工具改进与经验积累,原始的畜牧业与种植业出现,人类由单纯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私有观念产生—私有制与阶级出现—原始社会瓦解,人类迈入文明时期。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根据血缘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有学者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四个时期。 前氏族时期的教育:公有公育。就就是整个部落统一由年长一代向儿童传授基本的劳动生产经验、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原始宗教及体育与军事等。 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这时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磨制石器、禁忌、风俗),按照性别进行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与前一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仍然就是按照性别的不同进行教育,但教育内容比以前更加多样与丰富(特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祭祀、音乐、舞蹈等)。(如南非祖鲁人部落中严禁女子将手放在牛身上,甚至走近牛栏也不行;爱斯基摩人中,鹿肉与海豹肉同时吃就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男女不准在一起吃饭;马赛一家庭中男人要吃饭,女人必须立即走出茅屋,各自有各自吃饭喝水的器皿,不准乱用等。) 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公社的末期。主要就是军事体育训练,重视道德教育与精神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勇敢、机警与干练的品质。(要求人们能跑善跳、耐久力强、敏捷灵活。部族间战争频繁,要求熟练武器制作与使用、实战技能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