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智慧树答案教育学(天水师范学院)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2.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答案:心理起源论3.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答案: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水平低4.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答案:对第二章1.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答案:遗传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答案:生产力3.下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就是教育可以离开社会诸要素而存在。
()答案:错5.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对第三章1.“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的社会化”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答案:社会本位论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社会分工3.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答案:涂尔干;斯宾塞;孔子 ;孔德4.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答案:错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对第四章1.中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被称为()答案:癸卯学制2.革命战争时期,我国老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答案: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3.新中国第一次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是在()答案:1952年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答案:1985年5.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复杂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答案:终身教育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答案:学制的建立7.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答案:欧洲8.俄罗斯推行的学制被称为()答案:分支型学制第五章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执行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答案:主导作用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答案:教书育人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答案:小学阶段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其年龄一般是指()答案:11、12—14、15岁5.初中生生理发展方面最突出的特征是()答案:性成熟6.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答案:生理和心理特征7.在聘任教师的形式中,主动请求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属于()答案:辞聘8.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答案:教书育人9.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答案:为人师表10.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1.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是()答案:综合课程2.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答案:总结性评价3.以下属于经验主义课程代表的是( )答案:杜威4.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答案:裴斯泰洛齐5.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中多次提及的课程是指()答案:功课的进程;教学科目6.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答案: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及附录;前言7.根据课程的呈现形式,可将课程分为()答案:潜在课程;显在课程8.课程的含义大致可以概括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学科、活动等)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简答题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简答题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位与职责传承:原始社会教育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核心。
在家庭中,父母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观念给子女,并培养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意识。
2. 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原始社会教育注重将民族和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教育内容通常涵盖了族群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传统技艺等方面。
通过口头传统和仪式活动等形式,将这些传统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后代。
3. 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原始社会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他们在生活中的需要。
这包括狩猎、捕鱼、种植、制作工具、建造住房等方面的技能,以及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天文地理的认识等。
4. 式微的学习方式:原始社会教育通常以实际经验和观察为基础进行学习。
孩子通过模仿和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知识和技能。
教育方式较为简单,以口头传统、故事、歌曲和舞蹈等为主要形式。
5. 集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原始社会教育强调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孩子们在家庭和部落中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也被灌输了责任和尊重他人的观念。
总之,原始社会教育注重亲子关系、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实践经验和集体意识的培养。
虽然教育方式简单,但它奠定了人类教育的基本框架,并为后代教育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10章套题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资料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一、单选题1.D 2.A 3.C 4.B 5.C二、判断题1.× 2.√ 3.√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教育综合知识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原始社会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机会均等;3原始社会的教育,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因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是极为简单的;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形成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形成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3.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3教育逐步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5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6教育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走向世俗化;7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执教;4.现在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的道路;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8终生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在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5.教育学的价值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1.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4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5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接受经济的决定和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创新功能;3.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因此:1教育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2教育对社会要有所批判;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2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的机会;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5.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人口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二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现代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2.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较高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负担的培养人的工作;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1.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2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即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表现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1德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2智育;它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它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他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4.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5.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1.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科学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要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累积过程;2.简述教师发展中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是刻意训练;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发展行动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教学的主要影响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二者的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2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结构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5.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意义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一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能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二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做复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的关系程度越高;三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高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识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别社会化;性格是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没有好坏之分,是人个性中的核心成分;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3.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及特征一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至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二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差异性,许多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存在显着差别;2缺陷性,此类学生有特殊的行动障碍,他们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但不能做到一般儿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3集中性,他们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语言或算术的基础心理过程中;4排除性,学习困难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者普通心理发展迟缓问题引起的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5.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示范.指导.消退.练习3随机进入教学:呈现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散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支架式教学: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5自上而下的教学;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的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做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1.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即: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一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根据信息加工的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反省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3.学生的动机水平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将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并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二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2.变式与练习与智慧技能类似,促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的教学条件是在相似的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练习;这些练习必须有连续性,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完成知识的转化;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过程的调控活动,它可以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得到反映;2.在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各阶段的任务一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①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错误与多余动作,要求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粗略地掌握动作;②教学注意事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要太快,尽可能使注意力指向动作的技术结构.要领和完成方法,对技术细节可不提什么要求,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使他们逐步粗略地掌握动作;二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①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错误和多余动作,加深理解动作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②教学注意事项:教师在重复示范,讲解动作时,应着重分析每个动作的特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和掌握完成动作的技术关键,并引起学生把个别要素概括为完整的动作系统;三动作的巩固与运用阶段:①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动作定型,使学生能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②教学注意事项: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地进行反复联系,严格要求动作技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并把各种练习法有机地结合运用,使动作更加熟练.准确和完善;3.如何运用说服法改变学生的态度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言语说服是通常运用的一种改变学生某种态度的方法;有效运用说服大致有以下三种:1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在进行说服工作时说服者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2其次说服要晓以利害;说服必须使人的内心感到某种压力和威胁以促使其听从劝告者而转变态度;3再次要注意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相结合;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对学生态度改变的作用不能绝对化;最后,还应该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如果原有的态度与教师的期望有着巨大差别,则应避免急于求成产生对立情绪,而应在学生原有态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4.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1首先是家庭环境;它是个体首先接触到的社会,对个体价值观的萌芽和雏形具有决定作用; 2其次是学校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影响逐渐减弱,学校影响相对增强;3再次是社会环境;现在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社会性的特征,一个人也正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价值观才开始成熟和稳定起来;4最后,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理论书籍.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形成和发展个体的价值观也是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内部条件:1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价值观是反映主体对客体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建立在主体对于客体的多种属性有一个全面.深刻而又完整认识的基础之上的;2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价值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必须通过主体的需要才能以价值的形态表现出来并且具有意义;5.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一外部条件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的、信任的、容忍的,则有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既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好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来的;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4.受教育程度品行行为是个人价值内化的结果,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无疑与教育密切相关;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主观因素:①知识经验.②认知结构.③动机强度.④智力水平.⑤定势.⑥功能固着二客观因素:问题本身特点与外界环境;2.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也意味着结合具体学科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习什么、什么时候练习、练习到何种程度、以什么方式联系、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3.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是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的;1二者的联系:①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②问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2二者的区别:①定义不同,②特征不同,③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4.创造性的培养一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体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概括为: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答错问题的恐惧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5.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1改革和精选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教材的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内容的呈现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来实现的;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基本的概念.原理的教学;5教授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迁移能力与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习就会有学习的迁移,但它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有条件的,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一学习对象的相似性二原有认知结构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除以上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1.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德育的层次4.具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2.德育过程的规律,及注意的问题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①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②要注重品德的针对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①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②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③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①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因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③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②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3.德育的原则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①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疏导性原则: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3长善救失原则: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①要尊重学生②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5因材施教原则:①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②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③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时机情况施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①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招聘教育学简答题必背40题
第一局部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2.教育没有阶级性,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时机均等;3.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原始二、近代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3.教育逐步确立了使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5.摆脱宗教,走向世俗化;6.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治教;7.班级授课制三、教育学学科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根底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化和学科路径的多样性;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教育学开展历程的实质: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四、教育学的开展趋势:1.教育学的问题领域不断拓展;2.教育学研究根底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育学的价值: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六、教学的特殊作用:1.教学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经验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秩序和节奏,提高教学效率;2.教学内容经科学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4.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开展。
〔以上决定了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开展七、遗传及其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根底、可能〕: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开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开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八、环境及其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制约〕: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开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进程和速度;3.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4.社会生活是学生成长、开展的根底。
教育知识简答题
教育知识简答题1.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b.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2)水平低下,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主;(4)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3)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近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产生于16 世纪的德国)。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5)出现了双轨制。
(6)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5.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外国教育史考试重点
外国教育史考试重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产阶级性,教育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2、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以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以及学校的萌芽。
二、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伯来的教育1、古巴比伦的文士教育:苏美尔时期的学校是一种专门培养“文士”或“书吏”的机构,因此被称作文士学校,而这种教育被称为文士教育。
文士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苏美尔文的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接受完初级教育的青年,将取得初级文士的资格,此后被政府部门接受高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
文士教育中的学习相当的单调,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的严格,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教师就会施以惩罚。
2、古埃及的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官职学校;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文士学校;主要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写作以及计算功能的人,此学校较僧侣学校官职较低,招收人数多,对出生限制稍宽,修业期有长有短。
3、印度教育的类型:婆罗门教育;在佛教兴起之前,教育婆罗门教所掌控,我们称之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教育对象主要为婆罗门高级种姓。
早期婆罗门教育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的,公元前8世纪后,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半载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18秋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2
18秋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2
1、A
2、B
3、D
4、B
5、A
一、单选题共5题,10分
1、蒙台梭利强调以____作为课程,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A教具
B恩物
C游戏
D作业
这门答案选择:A
2、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____。
A顾树森
B志厚
C陈鹤琴
D王维尹
这门答案选择:B
3、1951 年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产生,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称为"____"。
A蒙养园
B托儿所
C幼稚园
D幼儿园
这门答案选择:D
4、古代____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双的。
A巴比伦
B埃及
C印度
D中国
这门答案选择:B
5、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命名 "____"。
A儿童之家
B幼儿园
C托儿所
D白天的母亲
这门答案选择:A
二、多选题共5题,10分
1、上世纪初中国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陶行知将之概括为____。
外国教育史题库
外国教育史题库《外国教育史》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30%)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法国教育学者利托尔诺认为教育起源于(),美国教育学者()认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活动的当下的无意识的模仿,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2、雅典奴隶主子弟上学时由()陪送,可同时上()学校和()学校。
3、()是西方最早出现的一种著名法规,也是古罗马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是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它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5、中世纪大学的文科,学生在修毕()和()并通过考试后可分别获得“学士”和“()”学位。
6、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生来便具有()、()和()的种子,通过教育可以使之得到发展。
7、17世纪末,英国国教会创办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大力从事办教活动,而非国教的个人和团体则创办了()学校。
8、18世纪提出“教育万能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9、美国开国之初的宪法未涉及教育事务,以后又在宪法修正案中补充规定,凡是宪法中未涉及的事务均有美国各州行使管理权,这为美国建立()的教育管理体制提供了法理基础。
10、18世纪末,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德国掀起了()运动,该运动主要接受了法国思想家()的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11、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享有()的称号。
12、日本明治维新之初,以天皇名义发布的1879年的()和1890年的()两项指令,拟定了日本的教育宗旨。
13、()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有关教师的著作是()。
14、1902年,美国创立了第一所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机构――()。
15、前苏联教育发展史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17-1930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初创时期,1931-1941年调整与巩固时期,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时期,1945-1958的()时期,1958-1964年的()时期,1964到解体时的()时期。
二、名词解释(20%)1、导生制(5分)2、要素教育论(5分)3、巴特勒法案(5分)4、初级学院(5分)三、简答题(20%)1、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10分)2、简述南北战争以后至19世纪末美国教育制度确立与发展的原因(10分)四、论述题(30%)1、试比较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的异同和成因(15分)2、试述洛克的绅士教育论(15分)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一、填空题(30%)1、生物本能、模仿、劳动。
教育史复习资料
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还没有从整个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2)教育没有阶级性;3)基本教育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4)教育方法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或:①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③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④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二、学校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接受教育;②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③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三、西周的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一体是“学在官府”的重要标志。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
“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内容和标志,这些教育内容都是由造就“修己治人”的治术人才的总目标决定的。
西周天子所设的五学中的中心学校是辟雍(太学)。
四、西周学校的基本教育内容: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第二章一、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教育发生的变化:(1)官学的衰落经济基础变化: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出现;政治制度变化:王权衰落。
文化变化: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教育变化:“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乱世则学校不修”。
(2)私学的兴起私学产生意义:1、教育从王宫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2、教育对象的扩大;3、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3)百家争鸣出现,养士之风盛行二、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生存技能为核心: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生存技能是最为
重要的。
因此,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生存技能展开,如狩猎、采集、制作工具等。
2.强调群体意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中,群体意识非
常强烈。
因此,道德教育也强调群体意识,如尊重长辈、爱护晚辈、团结协作等。
3.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宗教信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道德教育也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如尊重神灵、遵守宗教仪式等。
4.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保
护对于人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道德教育也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不随意砍伐树木、不捕杀珍稀动物等。
总之,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以生存技能为核心,强调群体意识、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
这些特点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道德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原理,章节测试 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劳动起源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认为教育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生物现象B.是近代教育史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C.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D.认为教育起源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解析】D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论断,以此论断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提出劳动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格B.英国教育家沛西·能C.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D.马克思【解析】C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
他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3.以公养、公育方式进行儿童教育的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解析】A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
4.颜之推的学前教育思想不包括()A.幼年时期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成败兴衰B.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最好是实行胎教C.要注意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为孩子慎重选择老师和朋友,并以身为范D.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构想了一个理想教育体系【解析】D 柏拉图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构想了一个从优生到成人的理想教育体系。
5.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欧文【解析】A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公共教育的思想。
6.下列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的是()A.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构想了一个从优生到成人的理想教育体系B.反对体罚,认为体罚会给儿童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创伤C.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思想D.教育应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解析】D 教育应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发展,亚里士多德把年轻一代的教育划分成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从个体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天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具备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地,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训,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和我国持这一观点的人多。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紧相连。
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主要如下: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3、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原始教育是指古代人类社会在早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它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也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原始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用性:原始教育注重培养人类的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面临着各种自然环境的挑战,因此原始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狩猎、采集、种植、制作工具等实用技能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技能,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2. 传统性:原始教育是一种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
在原始社会中,还没有出现文字的出现,人们主要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来传递知识和经验。
这种传统方式的教育使得知识的传承更加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记忆能力,也使得教育内容容易受到传授者个人的偏见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3. 综合性:原始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狩猎、采集、种植、制作工具、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原始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狭隘的知识技能。
4. 社会性:原始教育是一种群体教育,它强调个体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部落中,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社群的支持和合作。
因此,原始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每个人能够为社群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原始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实用性、传统性、综合性和社会性。
它强调培养人们的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递知识和经验,内容涉及广泛,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强调个体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这些特点不仅是原始教育的显著特征,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扩展描述:原始教育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内容和方式,还体现在其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
教育目标:原始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人们的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自然环境的挑战,如狩猎、采集、种植等,因此原始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些实用技能展开。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部分)19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部分)19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三公、三母制度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合称“三公”。
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可见,师保之教的内容是较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第一,高度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高度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我们分析评价古代胎教时还应请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胎教实际上也是母教。
不足:1、夸大了胎教的作用;2、胎教思想还是初步的,多是经验的简单总结,甚至带有迷信的成分;3、过于强调礼对孕妇的约束。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量力施教(三)教育应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为要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习惯和规则:原始社会的习俗和规矩非常多,儿童需要学习这些社会习惯和规则,以适应部落或村落的生活。
2. 语言和交流:语言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儿童在与同龄人和成人交往中,学习语言和交流的技能。
3. 生存技能:儿童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采集食物、制作工具、建造简单房屋等。
4. 家庭角色:在原始社会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儿童需要学习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5. 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原始社会很多部落和村落都有各自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儿童需要学习这些信仰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内容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模仿、观察和互动学习来完成的,长辈和成年人在儿童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简述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
简述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
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幼儿教育在这个阶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具有自然性和简单性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中,幼儿教育主要依靠自然环境和家庭的教育。
幼儿从生活中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们通过观察大人的行为来学习语言、道德、技能等,这种教育方式非常自然和简单。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中,幼儿教育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
幼儿在家庭、部落和社区中都能接受到教育。
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学习,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中,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生活和生存的需要。
幼儿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与生活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如打猎、采集、制作工具等。
他们通过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日常活动来学习,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实用和生活化。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具有传统性和口头性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中,幼儿教育主要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
没有书写和文字的工具,幼儿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学习和传承知识。
长辈和部落长老通过口述故事、歌谣、谚语等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非常传统和口
头化。
总的来说,原始社会幼儿教育具有自然性、简单性、群体性、实用性、生活性、传统性和口头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了原始社会幼儿教育与现代社会幼儿教育的差异,也为我们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从个体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天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具备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地,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训,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和我国持这一观点的人多。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紧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
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民,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最早的学校: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地方,先后出现了学校的萌芽,并相继出现了最早的学校。
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岸发掘了公元前3500年的马里城,发现了两间类似校舍的房子。
但是美国学者克雷默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
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
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来证实。
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夏学校设置有两类一是“序”,一是“校”。
商代学校名称“大学”“小学”“羊”“序”等。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明代以的,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人文主义教育基本特征主要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主要表现在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
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初等义务教育: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现代教育的革命性与未来性: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是指:现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等都需要不断革新。
现代教育未来性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等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
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面制定的,具有主观性。
当然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思考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概括。
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包含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技术学等。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基本的,一般的问题,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的,而其他学科则是从某个角度对某个方面问题的研究。
其中,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孔子教学原则与方法: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行相结合4温故知新孟子教育思想:持“性善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教学思想:与孟子相反,提出了“性恶论”教育作用是“化性起伪”工。
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
荀子将人才分为四个等级,即俗人,俗儒,雅儒和大儒,教育当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闻-见-知-行,荀子最强调尊师。
墨家教育思想:墨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亲知”“闻知”和“说知”,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
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
《学记》的教育思想(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未期。
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229字。
教育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道面弗牵,强而弗抑,开面弗达),长善救失,还主张“学不邋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表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分三步1称为苏格拉底讽刺2称为定义3称为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对班级授课进行了阐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17世纪以后,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具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 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是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
2“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世界图解》。
3教育适应自然4学制系统婴儿期(1-6岁)母语学校,儿童期6-12岁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设立大学。
5班级授课制6教学原则提出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结束了欧洲几百年来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的观点。
康德:哲学家,先后四次要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他将教育理论提高到学科水平并为后人所公认的教育家,《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