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中吸光光度法教学内容的探讨-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在全球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下,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从理念到形态都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学习改革乃至传统大学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
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界都在努力寻求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生产具有无限性和快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积累事实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下是6篇分析化学论文,希望带给你启发。
分析化学论文一题目: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法的应用探析摘要:当前分析化学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监测效果。
运用分析化学法监测环境质量, 不论是监测技术还是对环境的适应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 下文主要就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提出几项优化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 分析化学法; 应用;社会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使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为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各类环境监测技术出现, 但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环境监测技术为分析化学法, 环境化学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出环境的变化, 并且对于环境的适应度以及抗干扰方面也十分的有优势, 下文我们从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检测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等方面谈谈化学分析法的相关问题。
1 分析化学法概述分析化学法也可称为环境分析, 属于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几乎占据着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地位。
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一些先进的化学技术、监测仪器以及理论知识方法, 检测环境中的相关污染物质, 并对污染物质进行分析处理, 分析出具体的数据为环境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使环境治理能够有目标、有成效的进行, 可以说分析化学法对现代的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到的分析化学法主要有中子活化法、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法, 这些方法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 都已经日趋成熟, 并且被广泛的应用。
分析化学第十次、十一次课 吸光光度法
光区
4、检测器:接收透射光,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 转换成电流讯号。 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检测器
h Au,Ag Ag、Au
半导体
Se
硒光电池
光电管
h Ni环(片)
碱金属 光敏阴极
红敏管 625-1000 nm 蓝敏管 200-625 nm
光电倍增管
160-700 nm
待扫描
1个光电子可产生106~107个电子
一般通过试验确定
显色剂用量(c(M)、pH一定)
拐点
c(R)
Mo(SCN)32+ 浅红 Mo(SCN)5 橙红 Mo(SCN)6- 浅红
c(R)
c(R)
Fe(SCN)n3-n
当生成不太稳定的有色配合物时, 必须加入相当过量的试剂,以保证 获得足够的有色配合物并有可观的 吸光度。 有时显色剂的用量过大,反而会 引起副反应,对光度测定不利。应 严格控制显色剂的用量,以保证得 到正确的结果。通常,显色剂的用 量是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的。
标准曲线法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保持 液层厚度,入射光波长和其它测 量条件也不变,则在一定浓度范 围内,所测得吸光度与溶液中待 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配 制一系列已知的具有不同浓度的 标准溶液,分别在选定波长处测 其吸光度A,然后以标准溶液的 浓度c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 度A为纵坐标,绘制出A-c关系 曲线。如果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则可获得一条直线,称为标准曲 线或称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 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的浓度。
显色条件
1.显色剂的用量
被测物质与显色剂的反应可用下列一般式表 示: M 十 R = MR (被测物) (显色剂) (有色配合物) 为了使显色反应尽可能完全,一般应加 入过量的显色剂。如果配合物稳定度高,而 且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稳定,显色剂不必大 量过量。在分析实践中,由于待测物质的浓 度未知,稍过量的显色剂是必要的。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二
故T e 1 0.368, 即吸光度A 0.434时, 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测量条件,是获得准确测定结 果的重要途径。择适合的测量条件,可从下列 几个方面考虑。 1.测量波长的选择 由于有色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为了使 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镀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 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的入射光。如果有干扰时, 则选用灵敏度较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就 能获得满意的酸度对被测物质存在状态的影响 大部分高价金属离子都容易水解,当溶液的酸度 降低时,最终将导致沉淀的生成。显然,金属离子的 水解,对于显色反应的进行是不利的,故溶液的酸度 不能太低。
(2) 酸度对显色剂浓度和颜色的影响 光度分析中所用的大部分显色剂都是有 机弱酸。 M + HR=MR + H+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溶液的酸度影响着 显色剂的离解,并影响着显色反应的完全程 度。
3.时间和温度 显色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实验方法是配制一份显色溶 液,从加入显色剂计算时间、每隔几分钟测定一次吸光度, 绘制A-t曲线,根据曲线来确定适宜的时间。 不同的显色反应需要不同的温度,一般显色反应可在室温 下完成。但是有些显色反应需要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才能完成; 也有些有色络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解。因此,应根据不 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温度进行显色。温度对光的吸收及颜色 的深浅也有一定的影响,故标样和试样的显色温度应保持一 样。合适显色温度也必须通过实验确定 ,做A-C曲线即可求出。
(3)对络合物组成和颜色的影响 对于某些逐级形成络合物的显色反应、在不 同的酸度时,生成不同络合比的络合物。例如铁 与水杨酸的络合反应,当 pH<4 [Fe3+(C7H4O3)2-]+ 紫色 4<pH<9 [Fe3+(C7H4O3)22-]- 红色 pH>9 [Fe3+(C7H4O3)32-]3- 黄色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控制合适的酸度,才可 获得好的分析结果。 合适酸度也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做A-pH曲线即可 求出
对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
对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摘要: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创新的能力,对分析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中有哪些成分(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含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物质中原子彼此如何联结而成分子和在空间如何排列(结构分析)。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材料、纺织、制药、采矿、宇航、石油、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纳米技术、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特色教学,对如何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人才进行了有益探讨。
1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要只讲静态的现代分析化学,要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各种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和有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1]。
例如:低含量组分分析始于显微镜技术,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在1747年用显微镜证实蔗糖和甜菜糖为同一物质,在1756年用显微镜检验铂族金属。
埃米希设计和改进了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分析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魏斯提出环炉技术,得到了半微量结果。
之后发展起来的层析法、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吸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吸收光谱等可用以测定痕量、微痕量的组分。
这样可使学生看到,用以测定低含量组分的丰富多彩的光谱分析方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会使学生深受鼓舞,也使他们看到将来发展的方向,提高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分析化学 第七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 光度—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7
光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 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曲线,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 力。
图8-1吸收曲线
8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 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 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2)化学性因素
朗伯-比耳定律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 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证明,这种假定只有 在稀溶液时才基本符合。
20
当溶液浓度c >10-2mol·-1时,吸光质点间 L 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 的吸收。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 合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 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3)工作曲线不过原点 存在系统误差:吸 收池不完全一样;参比 溶液选择不当等。
10
三、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
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
层厚度的关系。A∝b
•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
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 •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 达式为:
2.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 通过控制适宜的显色条件,消除干扰组分 的影响。 3.选择适宜的波长 避开干扰物的最大吸收,配制适当的参比 液,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
34
4.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吸光光度法基于比尔-朗伯定律,该定律描述了光的吸收与被溶质浓度的关系。
根据该定律,在特定波长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成正比。
该法通过测量溶液对一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分析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基本原理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波长:吸光光度法选择的波长通常是溶液中目标物质最大吸光度的波长。
这是因为溶液对于特定波长的光的吸光度最高,测量结果最准确。
2.准备标准曲线:首先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使用吸光光度计测量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利用这些测量值,建立起目标物质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形成标准曲线。
3.测量未知溶液的吸光度:使用吸光光度计测量未知溶液的吸光度。
4.通过标准曲线确定浓度:根据标准曲线,找到未知溶液的吸光度所对应的目标物质浓度。
光源发出可见光或紫外光,经过单色滤光片选择特定的波长,然后通过溶液样品室。
样品室内的溶液吸收部分光能,其吸收比例与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吸收后的光通过光电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记录仪记录下来。
1.波长选择:选择最大吸光度处的波长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光程长度:增加样品室中光线通过的距离可以增加吸收效果,提高灵敏度。
3.标准曲线的制备:制备更多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标准曲线,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4.校正:通过对溶剂的吸光度进行校正可以减少溶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结:吸光光度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化学方法,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确定目标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基于比尔-朗伯定律,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和测量未知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浓度。
吸光光度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定量测量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定量测量方法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性质的科学,常常涉及到定量测量方法。
在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定量测量方法有吸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推动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吸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确定溶液中所含物质浓度的方法。
它基于兰伯特-比尔定律,即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其吸光度成正比关系。
通过使用吸收溶液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特定波长处的最大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吸光光度法测量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以评估水质污染程度。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使用电位计来测量电位差的分析测量方法。
它基于溶液中溶质与电极的反应,通过滴加滴定剂并测量电位差的变化来确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在电位滴定中,滴定剂与目标物质反应产生电位变化,当电位发生跳变时,我们可以确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电位滴定法被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等分析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食品样品中酸度的浓度,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测量的方法。
它基于溶液中溶质与电极的电荷转移行为,通过测量电流、电势或电荷来确定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电化学法常见的应用有极谱法、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等。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极谱法测量药品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以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的常见定量测量方法,分析化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色谱法、质谱法、原子荧光法和核磁共振法等,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殊设备和专业知识,但它们为科学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深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总之,分析化学中的常见定量测量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分析化学专业论文)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及吸附研究
中文摘要甲醛是室内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甲醛的检测及治理是目前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已建立的甲醛分析方法较多,快速、高效、准确、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以及易于操作是其研究的方向。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采用光度分析法,以品红亚硫酸钠为显色剂,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甲醛-品红亚硫酸钠显色体系的影响,发现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摩尔吸光系数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显色反应时间缩短80%,并且显色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 研究了Triton X-100存在下品红亚硫酸钠试纸法快速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条件。
结果显示,经过上述试剂处理过的试纸可以使试纸变色时间缩短,色阶明显,可以用于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定性半定量测定。
(3) 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5)和光催化剂TiO2的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用其对空气中甲醛进行净化试验。
发现MOF-5/TiO2比用单纯的MOF-5吸附或只用TiO2降解的净化效率更高。
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室内空气;甲醛;品红亚硫酸钠法;试纸法;MOF-5/TiO2ABSTRACTFormaldehyde is one of the main important indoor pollutants,is one of the main pollutants that harmful to people's health.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formaldehyde is the research focu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has been established some analysis methods, and it will become the hot research subject for formaldehyde detection to establish fast, efficient, accurate, high sensitivity, low detection limit and ease operation formaldehyde detecting methods.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1)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fuchsine sulfite as chromogenic agent, study impact of the color system on formaldehyde - Magenta sulfite by different surfactants, find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not only shorten the reaction time of 80%,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with Triton X-100, and decrease the detection limit, even improve the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2) Studied at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the conditions of test formaldehyde in indoor air by fuchsine sulfite strips. The results showed discoloration of the strips can reduce the color developing time, while the color was deeper than before, and the color gradation was clearer.(3) Synthetiz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ompounds (MOF-5) andoptical catalyst TiO2 hybrid material, and characterized their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ure MOF-5 adsorption or degradation of only TiO2, this mixture is more efficient. It can be used in Indoor air pur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will be broad.Key words:Indoor air; Formaldehyde;Fuchsine sulfite method; dipstick; MOF-5 + TiO2承诺书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材化100210150212张伟旭分析化学论文(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材化1002 张伟旭吉林吉林132022)摘要: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
关键字:分析化学、方法、滴定、指示剂、数据处理引言: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所解决的问题是物质是什么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组分的含量有多少。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酸碱滴定法: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其基本反应为H﹢+OH﹣=H2O 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
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最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是盐酸,有时也用硝酸和硫酸。
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碳酸钠Na2CO3。
1.强酸强碱的滴定强酸和强碱相互滴定的滴定反应为:NaOH与HCL的滴定曲线以NaOH液(0.1000mol/L)滴定20.00ml HCl液(0.1000mol/L)为例,滴定曲线如下图:滴定开始前 pH=1.00滴入NaO液19.98ml时 pH=4.30化学计量点时 pH=7.00滴入NaOH液20.02ml时 pH=9.70从滴定曲线可以看出:(1)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滴定曲线显示,滴定突跃(在计量点附近突变的pH值范围)范围很大,为4.30~9.70,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终点,所以酸性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和碱性指示剂(酚酞)都可以用来指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终点。
(2)选择滴定液的浓度。
浓度大,突跃范围宽,指示剂选择范围广;但是,浓度太大,称样量也要加大,所以一般使用0.1mol/L浓度的滴度液。
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立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 使其具备科技工作者应
有的基本素质 。落到实处 , 就是学 生遇到一般有 化学分析的问题时, 能够通过有代表性 的采样、 正 确 地 制备试 样 和分 解 试样 、 择 正确 的分 析 化学 选 方法进 行测定、 正确判 断和表达分析 测试结果 。
立 严格 的“ ” 量 的概 念 , 养 严 谨 的科 学 态 度 和独 培
通过多年分析化学教学 , 我们发现分析化学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 ( 教 学 内容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一) 1试样 的采集、 . 制备、 分解、 分离和富集的内 容偏少。实际分析工作过程 中, 试样 的采集、 制 备、 分解 、 分离和富集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分析步
Qi ia ,Z a gS io g,Lu ia u Hay n h n hh n oM n ,Hu n n a gYi
Ab tat sr c :Th a e n lz st ep o lm se it g i h ec ig o ayia e ity Reo m s ep p ra ay e h rb e xsi n t et ahn fAn ltclCh m sr . n fr i
6 8
譬 素 竞哮
21第 (第1) 0 5 总1 1 期 2 年 期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探 讨 *
邱 海燕 , 张世 红 , 罗米娜 , 黄 英
( 西南 石油 大 学 化 学化工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0 0 ) 1 5 0
[ 摘要] 了让 学生掌握分析化学 的基本理论 , 严谨 的科 学态度和 独立分析和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为 培养
分析化学中吸光光度法教学内容的探讨
分析化学中吸光光度法教学内容的探讨黄小文;李廷希;张强;田秀娟;于青【摘要】吸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对于学生掌握该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教材,对吸分光光度法这一章的内容编写顺序是否合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42)008【总页数】2页(P208-209)【关键词】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朗伯—比尔定律;单色光【作者】黄小文;李廷希;张强;田秀娟;于青【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包括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关于定量分析的理论教学,国内大多数高校所用教材为《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在内容设置上,除了四大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法和数据的误差处理等外,还包括吸光光度法[1]。
该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目前在食品工业、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等企业仍然用该方法来分析铁元素的含量[2]。
通过对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材料化学三个专业六年的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发现该教材在吸光光度法这一章的内容编排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前后顺序搭配不太合理;二是内容详略不当,有些应该详细讲解的内容甚至没有提及。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认为,这章的内容顺序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吸光光度法基本理论,吸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和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分析】第八篇吸光光度法
【关键字】分析第八章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
包括比色法、看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本章主要讨论看来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利用看来光进行分光光度法分析时,通常将被测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例如:测量钢样中Mn的含量,在酸性溶液中将Mn 氧化为MnO4-,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一)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10-4%。
(二)分析微量组分的准确度高例如:含铁量为0.001%的试样,如果用滴定法测定,称量试样,仅含铁0.01mg,无法用滴定分析法测定。
如果用显色剂1,10-邻二氮杂菲与铁生成橙红色的1,10-邻二氮杂菲亚铁配合物就可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
Fe2+ + 3(1,10-phen) → [ Fe(1,10-phen)3] 2+(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四)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p241, 图9-1)。
若被照射的是均匀的溶液,则光在溶液中的散射损失可以忽略。
当一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
当透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时,人眼可觉察到颜色的存在,这部分光被称为看来光。
透射光和吸收光呈互补色,即物质呈现的颜色是与其吸收光呈互补色的透射光的颜色。
例如:CuSO4溶液由于吸收了580-600 nm的黄色光,呈现的是与黄色呈互补色的蓝色。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见P294,表9-1。
物质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这个过程叫做物质对光的吸收。
吸光光度分析法范文
吸光光度分析法范文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对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测定。
当溶液中存在有吸收物质时,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会发生吸收。
如果以这种吸收程度作为分析的依据,就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强度来定量分析溶液中吸收物质的浓度。
吸光光度分析法的主要仪器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能够产生具有各种特定波长的光,并能测量通过溶液的光的强度。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通常选择目标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光度的波长。
这个波长被称为最大吸光度波长,也是分析中的工作波长。
在进行吸光光度分析时,首先需要将样品或溶液制备成适当的浓度。
溶液的制备可以通过称取或定容的方法进行,确保所得的溶液浓度准确可靠。
然后,将样品或溶液装入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调节分光光度计工作波长并进行零点校正。
接下来,测量样品或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来确定目标物质的浓度。
在构建标准曲线时,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
这些标准溶液的浓度应覆盖待测物质的浓度范围,并按照一定比例递增。
然后,测量这些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并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
通过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可以通过插值或外推方法,利用标准曲线来确定其浓度。
吸光光度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变体和衍生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多通道光电池阵列进行多波长同时测定,提高分析效率;还可以利用衍射光度法进行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如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实现对复杂溶液中多种成分的分析。
总之,吸光光度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吸光光度分析法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优越性,并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
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吸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它基于光的吸收原理,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来推断物质的浓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吸光光度法存在着一定的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在真实值的基础上的比例。
在吸光光度法中,相对误差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是影响相对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仪器的精度不高或者存在漂移现象,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溶液的光学性质也会影响相对误差的大小。
溶液的浓度越高,其对光的吸收强度就越大,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溶液过于浓缩或者溶液中存在吸光物质的浓度过低,都会导致相对误差的增大。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也会对相对误差产生影响。
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例如样品的制备、光路的校准和测量条件的选择等。
只有合理选择操作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测量,才能减小相对误差的大小。
除了上述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对相对误差产生影响。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吸光光度法的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为了减小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其次,合理选择测量条件,例如选择适当的波长和光程,以及合适的溶液浓度。
此外,进行样品的制备和操作过程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为了进一步减小相对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由于操作不准确或仪器误差等因素引起的个别测量值的偏差,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为了减小相对误差,我们应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合理选择测量条件,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此外,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也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 院无机 非金属 材料 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材料化 学三个专业 六年 的分析 化学 理 论 和 实 验 教 学 ,发 现 该 教 材 在 吸 光 光 度 法 这 一 章 的 内容 编 排 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 。主要 表现在两个 方面 :一 是 内容的前 后 顺 序 搭 配 不 太 合 理 ;二 是 内 容 详 略 不 当 ,有 些 应 该 详 细 讲 解
分 析化 学是高等学校材料科学 与工程专业 的一 门专业基 础
课 ,是化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包括定 量分析 和仪器 分析两 大 部 分 。关 于 定量 分 析 的 理 论 教 学 , 国 内 大 多 数 高 校 所 用 教 材 为 《 分 析化学》 ( 第五版 ) ( 上册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 。该 教 材在 内 容 设 置 上 ,除 了 四大 滴 定 分 析 、重 量 分 析 法 和 数 据 的 误 差 处 理 等 外 ,还包 括吸光光度法 … 。该方法是 一种很 重要 的方 法 ,目 前 在食 品工业 、水泥 、陶瓷 、耐火材料 等企业 仍然用 该方 法来
黄小文 ,等 :分析化学 中吸光光度法教学 内容 的探讨
物的浓 度 ,C .入射光的波长 ,D .络合物 的稳定 性 ;例 2 .两份 透光度分别为 3 0 %和 4 5 %的同一物 质 的溶 液 ,等体积 混合后 , 该 溶液的透光 率 为 多少?课 本上 对 此处 只是 进行 了简单 的叙 述 ,内 容 比较 苍 白 。
3 . 1 目视 比色法
该方法 现在 应 用较 少 ,为 了 内容完 整 起见 ,可做 简 单 介
绍 。主 要 包 括 原 理 及 特 点 等 。
1 . 3 分 光光 度计及 其基 本部 件
主 要 包 括 :光 源 、单 色器 、吸 收池 ( 或 比色皿 ) 、检 测 器 和 显 示 装 置 ;该 部 分 内 容 教 材 编 写 较 好 ,可 以 按 照 教 材 讲 解 。
1 吸 光 光 度 法 基 本 理 论
1 . 1 紫外 可见 分光 光度 法简 介
这部分应该 先简单介绍一下吸光 光度法 的定义 、特 点 以及 物 质 对 光 的选 择 性 吸 收 ,说 明 物 质 在 紫 外 一 可 见 光 区 内 物 质 颜 色和吸 收光之 间的关 系 ,适当介绍一 下互补 色光 ,教 材对此介 绍 不 够 ,反 而 对 双原 子 分 子 的 能 级 示 意 图 介 绍 比较 多 ,这 部 分
基 金 项 目 : 山东 科 技 大学 教 学 研 究 项 目 ( N o :q x 2 0 1 3 1 2 1 ,j c 2 0 1 2 0 8 ) 。
作 者 简 介 :黄 小 文 ( 1 9 7 2一) , 男 ,副 教 授 , 主要 从 事 材 料 化 学 的教 学 与 研 究 。
第4 2卷第 8期
分 析 铁 元 素 的 含 量 。
内容可 以删除 ,不予介绍也不会影 响学生对朗伯一 比尔定律
1 . 2 . 1 朗伯一 比尔定律 的推导及数 学表达式 在推导 公式 时 ,教材 认 为 :当一 束平 行 单 色 光通 过 溶 液 时 ,一 部 分 被 吸 收 ,一 部 分 透 过 溶 液 ,设 入 射 光 的 强 度 为 , 0 , 吸 收 光 强 度 为 ,透 射 光 强 度 为 , f ,则 t o = , +, f 。 这 样 介 绍 与 学生 以前掌握 的光学 知识 相矛盾 ,难道 这种情 况下 没有反 射光 吗 ?但是反射光却是存 在的。如果这 样介绍 比较合 理 :当一束 平行单 色光通 过 任何 均 匀 、非 散射 的 固体 、液 体 及 气 体介 质 时 ,设入射光 的强度 为 , n ,吸收光强度为 ,透射光强度 为 , f , 反射光 强度 为 , , ,则 =l a + + , 。在吸 光光度 法 中,通 常将 待测溶 液和参 比溶液 分别 置 于 相 同质 料 、相 同厚 度 的 吸 收池 中 ,让 吸光 强度 为 , n 的 单 色 光 分 别 通 过 这 两个 吸 收 池 ,再 测 量 透射光 的强度 ,此时反射光 的强度基 本是 不变 的 ,其影 响可 以 抵 消 ,所 以上面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t o= l a +, f 。这样介绍学 生易 于掌握 ,不 会产生与以前知识相互 矛盾 的现象 。此 处 出现 了参 比溶液 这个 名词 ,可以放到测定条件 的选择 中予 以介绍 。 1 . 2 . 2 吸光 光 度 法 的 灵 敏 度 包 括摩 尔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 系数的物 理意 义和桑德 尔灵 敏 度。从标 题上看 ,灵敏度似乎 和朗伯一 比尔定律 的 内容不相 关 ,但 是 用 吸 光 光 度 法 测 量 时 ,必 须 要 关 心灵 敏 度 的问 题 。 1 . 2 . 3 应用 朗伯一 比尔定律时应注意 的事项 其中要提及吸光度具有加 和性 ,为了便 于学生理 解 ,可 以 此部分引入两道例题 J 。一 道 是 关 于 摩 尔 吸 光 系 数 的 ,另 一 道 是关于吸光度加 和性 的。例 如 ,例 1 .有 色 配合 物 的摩尔 吸 光 系 数 £与 下 列 哪 个 因 素 有 关 ? A . 比色 皿 的 厚 度 ,B .有 色 络 合
的 内容 甚 至 没 有 提 及 。这 样 学 生理 解起 来 比较 困 难 。 我们认 为 ,这章 的内容顺 序从 大 的方 面来说 主要包 括三个 方 面 :吸 光 光 度 法 基 本 理 论 ,吸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条 件 的选 择 和 吸
光光度法的应用 。如果按 照下 列顺序 编排 ,符合 逻辑 ,便 于学 生理解 ,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具体 如下 :
3 . 4 导数 分光 光度 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 比较新颖 ,可作为新 的发展方 向做 简单介
绍。
2 . 2 标 准 曲线及 其异 常情 况
在有些教材及许 多 考研 试题 中 ,都 出现 过该 公式 的运 用 在这里引入这个公式 ,可 以和普通 吸光 光度 法做 对照。
,
3 . 3 双波 长吸 光光 度法
包括双波长 吸光 光度 法 的原 理 、特 点 以及测 定波 长 和 参 比波长 . 的选 择 与组合 。在介 绍特 点 时 ,应重 点强 调双 波 长 吸光 光 度 法 对 于测 定 浑 浊试 样 或 背 景 吸 收 较 大 的 复 杂 试 样 应 用较广 ,不需要参 比溶液 ,但需要 两个单 色器等方面。
( 山 东科技 大学材料 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山 东 青岛 2 6 6 5 9 0 )
摘 要 :吸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对于学生掌握该 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
武汉大学 主编的分析化学教材 ,对吸分光光度法这一章 的内容 编写顺序 是否合理进行 了探讨 ,并提 出了 自己的观点。
第4 2卷第 8期
2 0 1 4年 4月
广
州
化
工
Vo 1 . 42 No . 8 Apr . 2 01 4
Gu a ng z ho u Ch e mi c a l I n du s t r y
分 析 化 学 中 吸 光 光 度 法 教 学 内容 的 探 讨 术
黄 小 文 ,李 廷 希 ,张 强 , 田秀 娟 ,于 青
3 . 2 示差 吸光光 度法
包 括 示 差 吸 光 光 度 法 的原 理 、优 点 以 及 相 对 误 差 ,特 别 是
相 对 误 差 AC=
,
书 中 根 本 没 有 提 及 ,但 是
2 吸 光 光 度 法 的 测 定 条 件
2 . 1 显 色反 应及 其影 响 因素
这部分 内容应包括 :显色反应 的选 择原则 、显 色反应 的影 响因素和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及其 消除方法 等。相对 教材来 说 ,应提前讲解 ,更符合测定的操作规 程 。因为采 用 吸光光度 法测定时 ,通常用显色反应使被测物 质变成有 色 的络合物 ,显 色反应时应该考虑显色剂的选择 、影 响因素及对 于干扰 离子进 行 消 除 或 掩 蔽 的 措 施 ,然 后 再 测 定 。 测 定 时 需 要 有 一 定 的 标 准 ,这 就 需 涉 及 到 标 准 曲线 。
关 键词 :分析化学 ;吸光光度法;朗伯一 比尔定律;单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