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质的探究》参考教案2

合集下载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2)教学设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实验与事实”一环节中包含了制定和实施实验计划、收集证据等步骤。

实践活动目的: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完成以下问题。

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细玻璃管导出的气体可燃性气体是什么?3.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4.蜡烛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5.蜡烛燃烧时,能观察到哪些现象?6.哪些现象表明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进行实践活动,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巩固所学内容当堂练习1.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铜片在空气中受热变黑C.劈柴D.向清水中撒食盐2.下列各项叙述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B.铁的熔点是1535℃C.氧气不易溶于水D.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A.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B.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C.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结论与反思→表达与交流D.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巩固、深化拓展提高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蜡烛燃烧和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巩固、提高作业课堂小结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金属铜的化学性质:铜+氧气氧化铜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加热。

研究报告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研究报告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研究报告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性质的定义和分类;2.学习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判断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1.物质性质的定义和分类;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2.对不同性质的物质进行分类和归纳。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 (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差异,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吗?Step 2:讲解物质性质的定义与分类 (10分钟)教师讲解物质性质的定义和分类,如: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性质的物质的特点和应用。

Step 3: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5分钟)教师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结合实例详细讲解。

1.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获取物质的性质数据。

2.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物质的特性。

如:密度测量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密度,并判断其是固体还是液体。

3.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性,并与已知物质进行比较,判断物质的性质。

Step 4:实践探究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锌和铁为例,进行密度实验和化学性质实验。

1.密度实验:学生根据已给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密度计对锌和铁进行密度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2.化学性质实验:学生将锌和铁与盐酸接触,观察其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Step 5:数据分析与结果验证 (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并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锌和铁的物质性质,并与实验目的和结果进行比对。

Step 6:总结归纳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Step 7:课堂小结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与巩固。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教案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教案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鲁科版化学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中的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第二课时。

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体验观察、分类、实验、比较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实验过程中有序分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氯气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实验探究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用品等(七)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钠和钠的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钠能与非金属单质、水反应,钠的氧化物与CO2、H2O反应。

2.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分类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3.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引入】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为: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下面我们就按这个程序探究氯气的性质【课堂探究】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二、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观察】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气味。

初中二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物质的性质研究

初中二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物质的性质研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可燃性、溶解性等。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

2.进行小实验,观察并记录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物质性质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几个常见物质的引导问题,如:盐、糖、油、水等物质,它们的性质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对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讨论,并列举出各自的性质。

二、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常见物质的性质的相关内容,并做重点标记。

2.教师解读学生标记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三、小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30分钟)1.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物质进行小实验,观察并记录所选物质的性质。

2.给出实验步骤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并将结果进行总结。

四、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选物质的性质,让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性质和前面讨论的性质相比较,分析其是否符合。

2.让学生总结物质的性质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拓展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检查并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性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常见物质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实验过程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和管理。

此外,本节课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引入例子和应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验来证明。
提出环节三:“实验与事实”师生完成实验,记录
现象。思考。
提出环节四:“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合作讨论
解释,提出自己不懂之处,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环节五:“反思与评价”,如何证明铜在空气
加热得到是氧化铜?
提出环节六:“表达与交流”学生书写铜在空气中
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分组实验】4 名学生一组,设立一名组长,
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 教材分析
环节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进而设计实验予以判
断。
2、保证课本实验的成功。
3、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断,得到结
论。
1、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教学目标
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有困难,而自己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定的
思路,常常是不知道做什么,此外小组合作进行的也不
好,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第一次进行这样的
实验,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经过一定 的锻炼来强化。
当然,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突破 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 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4、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在第一章前几节已经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
本操作,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本节课是学生第一 学生学习能
次接触“科学探究”,本节以探究金属铜化学性质为载 力分析

14物质性质的探究(第一课时)教案-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4物质性质的探究(第一课时)教案-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 1.4 物质的性质探究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判断。

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判断。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阅读法,比较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资源准备课件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木柴的燃烧、蜡烛的燃烧、液化气燃烧、煤炭的燃烧等图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木柴、蜡烛、液化气和煤炭都具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即可燃观察实验并学会运用语言表述出来通过图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因为性质与变化有一定联系。

探究新知分析归纳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阅读P20-21回答问题:1、什么是物理性质?2、什么是化学性质?【讲解】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是由感官感知的或仪器测定的。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等。

※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强调】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固有属性(是一种自学阅读,回答问题【朗读】【归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理解并做好笔记通过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讨论与交流是为了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师帮助分析归纳总结出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要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理解,并学会运用区分。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整理2019年11月)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整理2019年11月)

用什么方法才能了解金属铜的物理性质 与 化学性质呢?
研究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和物理测定法进行探究。 2、化学性质用化学实验探究法进行探究。
用化学实验法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一、观察与问题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有什么变化?变黑的 是什么物质?
二:假设与猜想
A 可能是烟灰; B 可能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毒性、氧化性、还原性、
内 容
熔点、沸点、硬度、 可燃性、助燃性、酸性、 密度、导电性、延展 碱性、等
性、挥发性、等
变是 化否 来经 表过 现化

不需要经过
需要经过
; 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

原理、误差和补偿方法及应用,8086/8088指令系统 II.了解 world 也可以作为所有工科大学生的选修课。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理解具体设计过程;掌握 作业: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看组合体视图 2003 理解 整理结果,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5 指导教师综合运用各种 先进的教学手段,何宇夫.测量放大器 4)平面的投影 电气控制与PLC,2.使学生了解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⑥特殊相交 第二节 25 第三节 25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成项目元件的封装库的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生产实习目的 1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第二节 等效电源定理 估算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第三章 §9. 第五章 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否很好翻译课后作业 及plC组网 §4.了解 0.2、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由原理图文件产生方块电路符号。渐近稳定性的分析与判别。小 1.主要内容 1 《模拟电子技术》,第一节 实验(包括上机实验),1.part 19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性质的研究》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谓语一级主题科学研究的子主题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本节课教材剖析分为两部分内容:物质的性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详细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确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经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仍是物理性质。

2.辨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照概括学习物质的性质,经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实验察看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奇特、风趣的学科。

【教课要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教课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 课前准备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实质差别是什么?【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镁条在空气中焚烧的小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焚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那镁条在空气中能焚烧这能否是镁条的一个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一同来学习一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教师解说】一、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定义: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滋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等。

物理性质可直接察看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2.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腐化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经过化学实验去察看和确立。

【议论与沟通】判断以下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察看其发生的现象,你能推知有关物质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师解说】物理变化:酒精挥发、糖溶于水、海水晒盐、沥青凝结、樟脑球变小。

化学变化:焰火、炸药爆炸、纸片焚烧。

糖拥有溶解性(物理性质),海水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酒精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案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案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五个实验,学生将探究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下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的溶解特征和酸碱反应。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班级分三组,每组让同学选取一个不同的固体物质,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易于获取的,如纸张、饼干、盐等等。

2.同学自行考虑一种方法,将自己的固体物质进行粉碎或削切。

3.将物质称量,记录质量。

4.将物质放入一个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固体的体积。

5.记录物质的状态(硬度,颜色、形状等)。

6.将物质加入装有水的试管中,观察是否会溶解。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二:探究液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同学们自行搜集不同液体物质,如汽油、水、食醋等等,在实验前要求将液体称量并记录质量。

2.同学们观察、记录液体的不同属性,如气味、颜色等。

3.将液体倒入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液体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液体密度 = 液体质量÷液体体积。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三:探究气体的特性具体流程:1.将少量碳酸饮料倒入一个大口瓶中(注意一定要用透明的瓶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它的状态。

2.将塑料袋打捆成球形,牢记它的初始体积和大小。

3.让其中一组同学将塑料袋插入瓶子内,尽量保证塑料袋能够封紧瓶口。

4.将瓶子倒置,让塑料袋呈深入瓶中的状态,然后放开塑料袋封口,让气体进入塑料袋内。

5.正式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预测一下气体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6.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塑料袋体积的变化,并在气体体积变化降到最低点时记录下袋子的体积和大小。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预测和记录问题的方法,掌握气体体积和压力的概念。

实验四:探究物质的溶解特征具体流程:1.将水、盐、砂糖倒入三个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记录物质的状态和特征。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01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01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回答
阅读
思考
理解
回答
思考
观察
回答
理解
实验
交流
表达
记录
理解
练习
板书设计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探究铜的化学性质
概念探究过程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
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还是很漫长的,不可求快!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课题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含义
2、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难点
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演示、练习
教学器
酒精灯、铜片、坩埚钳、火柴、试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镁条燃烧的现象?
[讨论交流]阅读P21讨论,
阅读P20引入课题
[板书]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总结常见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接触到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板书]二、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
[演示]取铜片,由学生归纳其物理性质
教师提出问题:铜片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猜想、教师归纳
提出预测
进行分组实验
讨论交流
学生表达交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 第4单元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第2课时实验4-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 第4单元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第2课时实验4-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
(2)ZnO:属于金属氧化物,ZnO 中锌元素化合价为+2 价, 因此 ZnO 应该具有金属氧化物的一般性质,ZnO 能与 强碱 反应。
(3)Zn(OH)2:属于碱,具备碱的 通性 ,具有 两性。
(4)ZnSO4:属于盐,具备盐的一般性质,从反应类型上看, 可发生 复分解 反应和 氧化还原 反应。
[活活学 学活活用用]
【思考、交流】
物质的性质有哪些?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 密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 类 别: 通性 化合价: 氧化性、还原性 特 性:
2.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研究某一类物质(金属、 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的性质?
❖ 物质的分类: 通性(相同) ❖ 化合价: 氧化性、还原性 ❖ 特 性: (特殊性) ❖ 价类二元图像(铁)
硫 酸 溶 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氧 化 锌
粗ZnO 酸溶
KMnO4 PH=4
除铁、锰
少量锌
除镍、镉
残渣
残渣
残渣
… …ZnSO4·7H2O
镁与盐溶液 发生置换反应
Zn(OH)2 和
ZnSO4 的 化学性质
③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倒 入 1~2 mL Zn SO4溶液, 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分 别滴入几滴 NaOH 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产 生白色沉淀
盐溶液能
与碱溶液反 应, Zn(OH)2
氨水
是弱碱
④将③得到的 Zn(OH)2 浊液倒入三支试管中,然 后分别向试管中滴加盐 酸、NaOH 溶液、氨水
(4)ZnSO4·7H2O结晶:量取精制后的ZnSO4母液 于100mL烧杯中,滴加3 mol·L-1H2SO4调节至溶液的pH≈1,将溶液转移至洁净的蒸发皿中,水浴加热 蒸发至液面出现晶膜后,停止加热,冷却结晶,减压过滤,晶体用滤纸吸干后称 量,计算产率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2.掌握物质的硬度、脆性、延展性等性质的测量方法。

3.熟悉物质的密度。

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性质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发出提问:什么是物质?有哪些类型的物质?为什么需要研究物质的性质?三、知识讲解1.物质的性质分类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中物质的种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和一些常见的物质类型。

2.硬度、脆性、延展性等性质的测量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硬度、脆性、延展性等的概念,并展示他们的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硬度、脆性、延展性等物质的性质,并帮助他们学习了解物质属性的变化原因。

3.物质的密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学习不同物质的密度值对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从而了解物质密度的作用。

四、知识扩展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研究,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了解关于物质性质的扩展性和应用,并即时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课堂小结教师梳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指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现了解这些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以及了解物质性质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继续深化他们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教师要求在每一个学生在家自己发现关于物质性质的应用,并在下次课上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实验和学习来让学生了解物质属性的变化原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通过实现了解不同固体物质性质之间的作用,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在上传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更加完整地展示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就能表现出来
知1-讲
(来自点拨)
能力提升练
8.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变化,后者属于物
质的性质的是( ) A.铁片生锈、火B药爆炸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B.物蜡质烛的熔变化化、空物气质能的液变化化
. C.玻璃熔化、黄酒变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可以——不可以”、 “能——不能”、 “容易——不易(难)”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1 课堂讲解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科
学探究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物质性质的探究
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
问 题(一)
知1-导
观察金属铁和铜,找出它们的性质。
问 题(二)
这些性质需要不需要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表现?
问 题(三)
B.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C.煤用作燃料
D.氧气可以供人类呼吸
方法点拨:该题利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解答。首
先判断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质的什么性质,然后对性质
类型做出判断。镁粉用于制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
于化学性质;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是利用酒精挥发
吸热,使体温下降,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
(来自《典中点》)
(1)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制________;
(2)酒精具有________,可以作内燃机的燃料;
(3)氧气具有________,可以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4)铁具有导热性,可以用来制________。
(来自《典中点》)
知2-练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关系不相符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酒精具有可燃性 B.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氧气能供给呼吸 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 D.氢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氢气具有可燃性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水、盐、糖、醋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2. 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2. 强调物质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来解释一些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确保实验安全。

《物质性质的探究》酸碱性的奥秘

《物质性质的探究》酸碱性的奥秘

《物质性质的探究》酸碱性的奥秘《物质性质的探究——酸碱性的奥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里,物质的性质千变万化。

而其中,酸碱性这一性质,既常见又神秘,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酸碱性。

简单来说,酸碱性是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当物质溶解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就是酸,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就是碱。

比如,盐酸(HCl)溶解在水中会产生氢离子,所以盐酸是一种酸;氢氧化钠(NaOH)溶解在水中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是一种碱。

那我们怎么知道一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些指示剂。

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会变成蓝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无色,在碱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

通过这些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就能大致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酸和碱都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酸通常具有酸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而且,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比如,锌(Zn)与稀硫酸(H₂SO₄)反应会生成硫酸锌(ZnSO₄)和氢气(H₂)。

酸还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₂O)。

碱则通常具有涩味和滑腻感,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

碱也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此外,碱还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比如,氢氧化钠(NaOH)能与二氧化碳(CO₂)反应,生成碳酸钠(Na₂CO₃)和水。

在生活中,酸碱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土壤的酸碱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就需要通过添加石灰(调节酸性土壤)或硫磺(调节碱性土壤)等物质来改良土壤的酸碱度,以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在工业上,酸和碱也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硫酸(H₂SO₄)常用于金属的酸洗,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氢氧化钠(NaOH)则常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

《物质性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物质性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物质性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性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的世界里,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本金属的“行为手册”,告诉我们不同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跃程度和表现。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金属活动性顺序。

简单来说,它是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难易程度来排列的。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大致是: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氢(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为什么要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呢?这可太有用啦!比如说,在金属的冶炼过程中,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就能知道哪种金属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活动性强的金属,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方法才能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而活动性弱的金属,相对来说提取就会容易一些。

再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为什么铁制品容易生锈,而金戒指却能长时间保持光亮?这就和金属活动性有关。

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比较靠前,比较容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从而生锈;而金的活动性非常弱,很难与这些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

那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么确定的呢?这就得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

其中一个经典的实验就是金属与酸的反应。

把不同的金属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产生气泡快的金属,活动性就比较强;产生气泡慢或者根本不产生气泡的,活动性就相对较弱。

比如说,把锌片和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会发现锌片产生气泡的速度比铁片快得多。

这就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但如果把铜片放入稀盐酸中,几乎看不到气泡产生,这表明铜在这个反应中的活动性很弱。

还有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也能帮助我们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如果能发生置换反应,把另一种金属置换出来,就说明放入的这种金属活动性更强。

举个例子,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会发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这就是铜被置换出来了。

幼儿园化学教案探索物体的性质

幼儿园化学教案探索物体的性质

幼儿园化学教案探索物体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物体性质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幼儿对化学的兴趣。

2.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性质有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幼儿园化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画了一个黄色的小鸭子,问幼儿这个小鸭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2.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将卡片翻过来,幼儿发现另一面是一个蓝色小猪,再次问幼儿这个小猪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3.通过这个小游戏,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步骤二:实验探索(3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的物体,例如球、方块、布、木块等等。

2.将这些物体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并让幼儿围绕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和探索。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用嘴尝试等多种方式来了解物体。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大小是怎样的?质地是什么样的?4.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并提问幼儿: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形状和大小是否一样?不同颜色的物体,形状和大小是否一样?步骤三: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观察的结果,并总结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

2.教师以投影仪或展示板的方式,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幼儿分析这些物体的性质。

3.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对物体性质的疑问,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延伸:1.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特定物体的性质。

2.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形式,将自己对物体性质的认识表达出来。

3.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学习角落,引入更多的实物和图片,供幼儿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化学教案的教学实施,幼儿们对物体性质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不仅能观察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也能分析和归纳这些性质。

《物质性质的探究》 学历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 学历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物质性质的探究二、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2、学会观察、描述和记录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学习资源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镊子、镁条、锌粒、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材:相关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网络资源:有关物质性质探究的科普视频和网站。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比如水、氧气、金属等。

这些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去探究这些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烟?从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所需仪器和药品、实验条件等。

4、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收集证据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现象等证据。

6、解释与结论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现象。

7、反思与评价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思考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结论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物质的物理性质1、观察和描述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观察金属铜,它是红色的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硬度较软。

2、测量和比较使用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温度计测量物质的温度。

(四)物质的化学性质1、化学反应的观察观察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如是否产生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

当把锌粒放入稀盐酸中,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2、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案 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案 4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课型】新学课 ◆ 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其中心环节就是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协作的愉快,感受成功的快感。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工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铜片,坩埚钳等 【教学方法】阅读法,比较法,实验法 ◆ 课前预习1:什么是物理性质?2:什么是化学性质?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

◆教学情景导入展示铜片提问它的颜色是什么色?存在状态是?学生回答:红色,固体;点燃蜡烛和小纸条仔细观察它们都能燃烧。

象这样物质的颜色,存在状态,可燃性都是物质的性质,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并不相同。

对不相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学生活动:快速阅读,归纳总结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依据学生的回答纠正并指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还原性等。

二者的区别:看该物质的这一性质需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需要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就是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演示图1-30,1-32,1-33三个试验,要同学们认真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思考为什么?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原因。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目的
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
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铜片
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引入新課]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可直接观
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
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讨论交流]课本21页
[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观察与问题
【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
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
1.预测:(1)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2)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
不会变黑。

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预测2 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
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
【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1)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
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
结论:预测1-(1)错误
【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2)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
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
现象:铜片变黑
结论:预测1-(2)错误
【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
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


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

结论:预测2正确。

解释与结论
阅读课本23页“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加热
铜+ 氧气氧化铜
Cu O2CuO
拓展与迁移
进行另一个验证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也可用其他抽气装置,
如吸尘器或大号注射器)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
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

随后,趁热打开试管的胶塞,你估计试管内
铜片的红色部分会有什么变化?说明理由。

[阅读]课本24页“长话短说”。

总结: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